翻译研究派

合集下载

翻译研究学派修改

翻译研究学派修改

(5)1978年,勒弗维尔将Translation studies 作为翻译学科的正式名称,后来国际上称该学派 为“翻译研究派”。
2、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形成 (2)70年代:发展 (3)80年代:广为人知 (4)90年代:巩固、扩展与更新期
一、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
1、霍姆斯简介
4、埃文-佐哈尔理论的价值 埃文(1)他基本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化文学 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 (2)翻译活动实际上是由译入语文化里的各个 系统所决定。他认为,翻译不再是个其性质和 界限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化的东西,而是依赖于 一定文化系统中各种关系的一种活动。他对翻 译性质的新认识导致了一系列新见解:a)把翻 译看作只不过是系统间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们能以更广泛的范围来看待翻译问题。b)人 们可以把译本看作是存在在目标系统中的一个 实体,来研究它的性质,而不再纠缠于原文和 译文间的等值问题。c)人们可以从更广泛的系 统间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翻译。
应用翻译研究
译员培训:方法、测验、技巧、课程规划。 翻译辅助手段:指词汇、术语、语法方面的辅助 工具。 翻译政策:解释译者的翻译工作以及译本的角色 和地位;研究某社会应引进和翻译哪些作品;研 究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翻译批评:对评价的诠释和评价。
3、 霍姆斯的贡献
(1)提出了翻译学科的构架,为翻译研究派的 创立树立了丰碑。 (2)是第一个关注到翻译过程的。 (3)在诗歌翻译研究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独特 的观点,丰富了诗歌翻译理论。
翻译研究的名与实》 2、《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内容
(1)霍姆斯提出研究翻译学科的命名问题。他建 议把这门学科称为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2)霍姆斯拟定了翻译研究的性质和范围。 翻译的性质:翻译属于与认知科学密切相关 的经验科学。 翻译的范围:图里1995年把霍姆斯提出的译 学构想在《描写翻译研究及其他》描绘成图形 (如下图)。 (3)霍姆斯还对其构想的翻译学进行了详细地解 释。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
精选课件
总 论
西方翻译的两大翻译学派——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贯穿了整个西方翻译史。翻译的语言学派又被称作“翻译科学派”。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1972年结束。西方译论的一大特点即与语言学同步发展 。
精选课件
一、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
成立: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语方学会(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召开第一次会议,布拉格卡罗林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教授维伦·马泰休斯宣布了该学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布拉格语言学派的诞生。布拉格语言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其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由于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所以又常被称作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精选课件
(4)语意走失的四个方面: a.原文内容涉及到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译文意思就必然走失; b.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证明音、语法、词汇体系和运用方式,各种语言对世界上各种事物和概念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各种语言的词句很难在文体、感情色彩、抽象程度、评价尺度等四个方面完全对应;
精选课件
卡的“等值”翻译理论的意义
(一)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确立“等值”关系;(二)等值关系确立并非静态地而是动态地把握;(三)对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具有借鉴作用;(四)区别了翻译和转换两个概念。
精选课件
纽马克简介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他后来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法,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关联翻译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纽马克的作品:论文 《翻译问题探讨》《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翻译理念经与方法的某些问题》《专业翻译教学》《著作:翻译问题探索》《翻译教程》《论翻译》《翻译短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一、美国翻译培训派1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2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3庞德:细节翻译理论、4威尔:翻译的矛盾;二、翻译科学派1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2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3威尔斯:翻译的科学、4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三、早期翻译研究派1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2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3霍姆斯4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四、多元体系派1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2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3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4图里:目标系统;五、解构主义派:1福科:解构原文、2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3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4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5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评述1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2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3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4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5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6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7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8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9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

翻译研究派4

翻译研究派4

3 James Holmes, Andre Lefevere and Raymond van den Broeck 4 5
Ostranenie as the Evaluative Standard
Translation Studies‟ 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 Only through a historical analysis can th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be understood.
• Miko: expressive features of the text can be best be determined by relating those features of style of a specific text to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used within the literary tradition.
语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a New Paradigm P11翻译研究与一种新的
模式 ”

也有“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或多元系统研究 (Polysystem Approach) • 也有“操纵学派”之称
(1926–1967)
理论要点
1. 2. 3. 文学翻译重在再创作,比较历史的作诗方法及分析阐明 译者在翻译中的只能和任务是构成这理论的先决条件 文学翻译必须采用“错觉”理论 翻译是一种做决定的过程 (R.Jacohson)
列维是捷克著名文学翻译理论家。在1967年写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出翻 译—包括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R.Jacohson)所区分的“语内翻 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和“符际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过程是一个决定过程. · 运用语言学理论讨论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技巧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
科学派
中文翻译科学派是当代西方中文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关注翻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该流派强调翻译是一种科学的活动,需要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来进行研究和实践。

中文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吴立言、邱立本、孙振威、韦沛然等。

他们在研究中文翻译理论方面,采取了基于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学的方法,强调翻译必须建立在对原文和译文语言本质的准确理解基础上。

中文翻译科学派的研究重点包括翻译的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他们认为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信息、灵活运用语言等。

此外,他们还注重研究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句法结构分析、语义转换、文化背景的考虑等。

中文翻译科学派的研究成果为当代中文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翻译教学和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中文翻译科学派的研究还促进了中西方翻译理论交流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总之,中文翻译科学派是当代西方中文翻译理论的一支重要流派,以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特点。

他们的研究对中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翻译研究派

翻译研究派
He must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or’s two maps and to discover his system of rules, those of deviation, projection, and above all ,correspondence – in other words ,the translator’s poetic.” (Holmes,1978:77:1988:87)
Theo Hermans has addressed this spirit of discovery in the section called “An Invisible College” in
Translation in Systems (1999).
During the early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al network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 was crucial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field.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began with a fairly modest proposal, that of focusing on the translations themselves and better describing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has discovered that the task will be much more complex than initially conceived.
Translation studies’ 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Theories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North 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 The“Sc ience”of Translation,Early Translation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 tion, Deconstruction.(1)北美培训学派(TheNorth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Reiss,Vermeer(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 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翻译流派

翻译流派

• • • • • • • • •
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九大类型: 等值和等效理论(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翻译转换方法(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 翻译的功能理论学派(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话语及语域分析方法(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ies) 文化研究的类型(Varieties of cultural studies) 异化翻译:翻译的隐身(显身)(Translation the foreign: the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哲学理论(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J. 曼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Schools this course will cover:
• • • • • • •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功能学派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女性主义翻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
Homework:
(1)西方古典翻译理论 (古代至中世纪结束)
• • • • • • 西塞罗(Cicero) 贺拉斯 昆体良 哲罗姆 奥古斯丁 但丁
• • • • • •
语文学派:德莱顿、泰特勒 诠释学派:施莱尔马赫、斯坦纳 语言学派:奈达、纽马克 目的学派:弗米尔、诺德 文化学派:霍姆斯、埃文-左哈尔、图里、朗贝尔 解构学派:本雅明、德里达、德曼、文努迪、欧 阳祯 ----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 翻译的文艺学派 • 语言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早期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 学派、文化学派、中和学派以及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 殖民研究) • 翻译阐释学派 •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 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 •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翻译学必读1语文和诠释学派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 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

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

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

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4目的学派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4、文本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5、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6、翻译批评:就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与方法提出见解,见《翻译入门》、《翻译教程》。
(三)交际理论派与奈达
奈达(Nida) ◆ 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极丰,其理论对西方当代翻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 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该派观点反 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 卡特福德 (Catford):著有《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 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 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 第一部专著。
◆ 优秀的译作必须使读者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烈的感受” 。
◆ 翻译三原则: ◆ 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 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二、 翻译的语言学派
4、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称。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
5、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不足,可通过借词、造词或释义等方法对 语言进行处理。
6、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
(二)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从语言意义入手,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位或片段,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霍尔姆斯
霍尔姆斯认为, 描写、理论和应用是翻译研究的三大分支,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辩证的、平等的:任何一方都在为另两方提供资料,也都在吸取和 利用另两方的研究成果。 霍还指出,在三大分支中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尚未提及,那就是翻译史 研究和方法论(元理论)研究。元理论研究关心的哪些方法、那些模式最 适用于哪个方面的研究(如翻译理论如何构建才最有效;用哪种分析方法 才能取得最客观、最有意义的描写结果等) 霍尔姆斯在早期的翻译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他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都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又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 多个交叉相叠的系统组成,所以他创造了“多元系统”这一术语。
多元系统派与左哈
1. 多元系统论对文化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了它的 理论性和学术性;
1. 翻译研究范围的扩大。
2. 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多元系统派与左哈
左哈: 以色列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 学院教授。但严格说来,他是文化理论家而不是翻译理论家,但他 从观察翻译对社会的影响而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 ,左哈在研究希伯来文学的过程中建立了多元系统假说。 该假说主要反映在收集了他从1970年到1977年间撰写的论文的论文集 《历史诗学论文集》。
2. 在多元系统理翻译作品的轻视;
3. 多元系统理论反对以价值判断作为选择研究对象的准则,主张对中心和 边缘系统一视同仁,在意识形态的层次上直接提高了翻译的文化地位,并且 间接提高了翻译研究的学术地位;
描写学派与图里
西方翻译研究, 从一开始的归纳式的经验总结,到后来的演绎式的科学 研究,都是规定性的。 规定性研究的显著特点:定出一个规范,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不分工作 对象, 不分译者、读者的认知环境,在他们的翻译 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 这些研究 的缺陷: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多数译者究竟在干什么,究竟是 如何翻译,翻译的过程到底如何。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
• 而且,乔姆斯基将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理想化,赋予其创造 性使用语言的特别能力。在理想化过程中,一些错误、意外及口误等 均被排除在乔姆斯基的模式之外,但是福科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了解说 话主体及其内在性质具有和“正确的”表达同样的重要性。
• 尽管对乔姆斯基的理论存在许多批评意见,但翻译科学派学者仍运用 他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 斯坦纳认为需要重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及其与翻译的关系。 • 奈达本人认为自己的理论基于一种与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模 式类似的模式,但他或许只是简化了乔姆斯基的模式以适应自己的需 要。 • 著名的德国翻译科学派学者威尔斯就认为他自己的模式并不是以乔姆 斯基的模式为基础,但他无意中对乔姆斯基理论的借用已远远超过了 他愿意承认的程度。
• 乔姆斯基研究与文化背景分割开来的符号的内在意义;奈达第一关心的 不是符号所承载的意义,而是在特定社会中符号产生作用的方式。同时 他将接受因素包括在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之中,并将先前的信 息重新定义为“信息的功能(function of the message)”。奈达宣称, 相对于意义的定义来讲,“意义的功能定义(functional definition of meaning)”是一大进步。
• 乔姆斯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围绕着形式属性的“深度”以及基础结构或 短语结构是否是一种普遍属性这两点而展开的。 • 在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形式普遍现象(formal universals)的同时,乔 姆斯基坚持认为这些形式属性并不是某种语言所特有的。
• 尽管在奈达的心目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子可以具有同样的深层结构, 但乔姆斯基不认为深层结构具有普遍性。据他看来,一种语言的形式不 一定非要等同于另一种语言的形式。乔姆斯基警告说:

翻译理论流派

翻译理论流派

2011级外语(2)班:郑乾 1104015231翻译理论流派翻译是一们很重要的学问,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而他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是一些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大体的了解。

一:尤金;奈达(1976)根据各学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Nida,1984)四个基本流派。

二:埃德温‘根茨勒(Edward 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依据各流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

三、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2000)在《西方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全市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六大学派。

四、谭载喜(中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四大学派。

五、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

下面将一一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1、创始人:马希修斯(Vilem Mathesius)、特鲁贝斯科伊(Nikolay S. Trubetskoy)和雅可布森(Roman Jakobson)。

2、主要成员:雅可布森、列维、维内等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主要论点:(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的比较。

3、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罗曼•雅可布森。

简介: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二战时迁至美国,加入美籍。

作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ever obvious the relationship may appear, such a description is not easy, for two reasons. First, almost invariably, no material for analysis exists except the two texts,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scholar has no access to what went on in the translator’s mind in term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Second, even if the translator explicitly elaborates in an introduction or preface the main criteria and poetic system governing the translated text, that description may not correspond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Thus, the scholar must tr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original along an imaginary path, for texts documenting the path are virtually nonexistent.
New scholarship has added to the record of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John McFarlane concluded his essay with a call to explore the procedures of translation, of what actual translations do: “Before we can begin to make value judgments about translation, we must know more about its nature,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n analysis of procedure-in the belief that translation is as translation does –is the approach that promises best”(1953:93). One can see the importance of McFarlane’s ideas, especially claims such as “translation is as translation does,” on the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lars.
One of the pioneer leading the effort to develop a model for better describing translations in a comprehensive fashion has been José Lambert whose approach differs from 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José Lambert(兰伯特),主要是译学客观 描述和个案研究。他将系统论与现实世 界紧密相联,开拓了将描写学派的翻译 理论研究指向大众文化的新起点。
During the early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al network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 was crucial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fie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研究派理论家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 总的来说他们的方法论是一致的,都认为必须 先就需要进行对比的特征达成共识,再确定这 些决定性转换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出现,最后 才系统分析这些转换。 既包括共时性方面的结构分析,又包括历 时性方面的文学作品之间及社会文化的分析, 以此确定某一译文的意义和功能,这样就为描 述翻译过程提供了一种较为严密的方法。
Holmes aware of the magnitude of such a task, argued that working out such a system codif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describing literature in above fashion is the next necessary step for the field.
More important than collecting the early essays in anthologies and fleshing out the historical record has been the attempt to recover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o Hermans has addressed this spirit of discovery in the section called “An Invisible College” in Translation in Systems (1999).
“The task of the scholar who wishes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ed text and its original would seem to be obvious. He must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or’s two maps and to discover his system of rules, those of deviation, projection, and above all ,correspondence – in other words ,the translator’s poetic.” (Holmes,1978:77:1988:87)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began with a fairly modest proposal, that of focusing on the translations themselves and better describing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has discovered that the task will be much more complex than initially conceived.
Translation studies’ studies’ 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翻译研究派的主要内容
翻译研究派主要是探讨译文产生和作用为主的学 派,极大的冲击了当时翻译领域中以文学和语 言学研究为中心的两种主导研究模式。 七十年代,该学派主要采用译入文化文学研究手 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 八十年代,,该派学者Lambert(兰伯特)转向 客观描述和个案研究;Bassnett(巴斯奈特) 和Lefevere (列费维尔)转向文化研究模式, 将翻译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