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PPT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胜:战胜,克服。
休:美好,福禄。休戚相关
念:考虑。
•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应当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好。不考 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 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 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
安、危:形作名,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域中:天地间。
以:第一个是动词,“实行”。第二个是转折 连词。同“而”。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处:保持。
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 无疆:没有止境;没有穷尽
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
理清思路
3、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 之难乎?
1、元首:古义“泛指所有帝王”,今义为“国家最高 领导人。”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岂……乎: 难道是……吗?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为)深切
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 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
当初攻取天下时绰绰有余,如今守卫天下却力不从心,这是为什 么呢?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已经成功, 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轻视别人。(如果)竭尽诚心,即便南北方也能 成为一体;(如果)傲视别人,就算亲骨肉也会变成陌生人。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5《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5《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 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 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题目解说
谏太宗十思疏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善始:开头做得好。 克:能够。 终:坚持到底。盖:语气副词,大概。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他人;众人,恃才傲物。 行路:路人。
全文分析
第2段
翻译: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 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 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但。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 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 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 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 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愿望,就会放 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 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将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 宗的。
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 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了起来,加上 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魏征在这一年的 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 是其中的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写了《答 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魏征死后,唐 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 说:“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兰亭集序》

新教材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ppt优质课件1

新教材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ppt优质课件1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 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 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 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 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 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 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 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 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 疏进谏,连进四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 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些 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读文教学】
•学生自读:要求边读边标注出读不准的字词,以及
有疑问的句子;并标注出正确的断句。
•自读的生字
木之长(cháng ) 浚其泉源( jùn)
戒奢以俭( shē ) 塞源(sāi)
殷忧( yīn )
载舟覆舟(zài)
虑壅蔽( yōng ) 黜恶( chù )
谬赏( miù)
宏兹九德(zī)
•教师范读:边读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字音和断句;
(9)凡: 凡是,所有。元首: 这里指帝王。 (10)承天:承受上天。景: 大。 (11)盖: 大约。克: 能够。 (12)殷: 深。忧: 忧患。竭诚: 竭尽忠诚。 (13)傲物: 傲视他人。 (14)吴、越: 本是春秋时互相敌视的国家。一体: 整体。 (15)骨肉: 亲属。行路: 无关系的路人。 (16)董: 督责。之: 指人民。 (17)振: 震动。威怒: 声威。(18)苟: 苟且。 (19)貌恭: 外表恭顺。 (20)人: 指众人。 (21)覆: 倾覆。 (22)深:深切。慎: 警惕。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写作背景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解题
谏:劝谏 写作目的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
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写作对象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劝谏内容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从十个方面分条劝谏太宗的疏文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2.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3.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叁·深度探究
第一段
(一)标注难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固:使……稳固。
浚:疏通。
树根
臣闻求木 之 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而:却。
文本探究
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文章不是一下笔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论天下 安治的基础在于“积德义”,而“积德义”是抽象的道理, 不易为君主理解和信服。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 问题通俗化,便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人 君安国当积德义,“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龙·论说》)。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贰·初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圈画不认识或读不准 的字或词语;听名家 朗诵,订正字音。
诵读文本
求木之长 zhǎng
塞源

黜恶
chù
垂拱
gǒng
载舟
zài
订正读音
浚 jùn 殷忧 yīn 谬赏 miù 壅蔽 yōng
细读全文 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此外,《谏太宗十思疏》的语 言表达简洁明了,文采飞扬, 展现了魏征卓越的文学造诣。
03
《谏太宗十思疏》的思想内涵
政治理念
政治理念
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认 为君主应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以仁 义为先,以诚信为重。
政治主张
政治理想
倡导“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认为 君主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国家利 益为重,不谋私利,不搞权谋。
02
《谏太宗十思疏》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概述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首先提 出了“固本思源”的治国理念,强调 君王应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实现国 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魏征还强调了“节用爱人”的 重要性,认为君王应节约开支,关心 百姓疾苦,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接着,魏征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思 想,认为君王在国家安定时期也应保 持警惕,预防潜在的危险。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 件
• 引言 • 《谏太宗十思疏》的内容与结构 • 《谏太宗十思疏》的思想内涵 • 《谏太宗十思疏》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学与历史 价值
目的
深入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内 涵,探讨其在文学与历史中的地 位和影响
背景介绍
01
时代背景
唐朝初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02
作者介绍
魏征,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学识渊博,才思敏捷
03
《谏太宗十思疏》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家昌盛。但在取得成就后,开始骄奢忘
本,魏征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以劝诫太宗皇帝
保持清醒头脑,避免重蹈覆辙。
强调魏征在文章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即君主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弹琴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
姓就可教化好。何必劳神苦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
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 思知止以安人;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果真能 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 止来使百姓安宁;
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 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 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
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 大道哉!
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动作状
使动
使动 使动
翻译: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
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那些有智
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
能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献出
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
没有烦忧的事,国君就可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
(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 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 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 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 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 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 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
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
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
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
理吗?
谏太宗十思疏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翻译: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 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 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5.1课 《谏太宗十思疏》
题解:
• 谏:谏言,进谏。 •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
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 称“贞观之治”。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 于议论文。
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 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 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 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一样啊!
谏太宗十思疏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课堂探究:
• 4、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危险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抽背: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喜庆 安定的环境,形容词作名词 保持
控制
休。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表目的的连词,来 连词,表转折 判断句 亦⑩伐根以求木茂,⑪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胜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超过 ③情不胜其欲
二 背景知识
唐太宗 与 “铮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二 背景知识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文学家。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贞观六年,李世民对钟爱的长乐公主李丽质 给予数倍嫁妆,魏征直言此违反礼制;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东巡洛阳谴责当地供奉 不好,魏征又以隋炀帝杨广铺张浪费警戒之;
①求木之 ②欲流之 ④源不 ⑤根不 长者,必 远者,必 深而望 固而求 固其根本 浚其泉源 流之远 木之长
类比
③思国之 安者,必 对比 积其德义。
⑥德不厚 而思国之 理......
⑩伐根 以求木 茂
⑪塞源 而欲流 长者也。
⑨不念居 安思危, 戒奢以俭 .......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⑥德不厚而思国之理不行 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所以,主体可能具有d的属性。
1.比喻论证,是比喻修辞手法在阐述道理中的运用, 具有修辞侧重语句润饰的特点,不侧重于道理本 身,而侧重于阐述道理的方式,旨在将深奥、复 杂、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类比论证,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与对比重在“求 异”不同的是类比重在“求同”,也就是说重在 类推出结论。
二 背景知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十思
戒放纵懈怠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放纵懈怠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生活)
(待人)
(处事)
(用人)
(执法)
第三段
3.听从善言
1.宏九德
2.选拔任用人才
智者尽其谋
除十思外,还要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不仅是对“十思”的总结,而且是魏征向唐太宗巧妙地描绘出的“十思”后的美好境界。
3.文章最后“总此十思,……大道哉!”可以删去吗?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谏太宗十思疏
固本思源
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比喻论证
总结历史
引出警告
克终盖寡
善始实繁
对比论证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诤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其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并且变得“喜闻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多数朝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及时进谏,在贞观十一年(637)“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纠正太宗的偏差。《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9张PPT)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本文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正) (反)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提 出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问 题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取江山


在殷忧必 竭诚以待人

守江山


既得志则 纵情以傲物

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

见 将念惧乐忧 虑 惧恩罚 可 有高满盘懈 壅 谗所所 欲 作危盈游怠 蔽 邪加及
第一段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 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 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求:要求,追求。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古义是树根。
今义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 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 质 )。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 远方 。 浚:疏通。 德义:恩德,恩义。 望、求、思:“指望”。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明哲:明智,有才能的人。
第八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学习目标
• 1.了解“谏”“疏”等文体常识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 2.疏通文意,掌握“信”“诚”“克”等文言赐予的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 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接下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 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 的肯定。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补充二:谥号、庙号、年号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宗太 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劝谏内 容;
疏:即“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 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 陈述,属奏议类,古代议论文范畴。
补充一:文体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 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 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 文章。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本段思路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 德。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 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 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2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被堵塞蒙蔽
排斥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光大、弘扬 选拔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出游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
垂衣拱手
管理职事
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源不深流不远 作 采用强烈、鲜明
用 的对比使劝谏对
根不固木不长
象更加深刻地认
识到思国之安必
德不厚国不安
积德义的道理。
正反对比论证
谏太宗十思疏
咬文嚼字
所有的
重大使命 深深的忧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
大概
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1.第二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在于君王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君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具体分析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谏太宗十思疏
取江山
研读探讨(二)
善始者实繁, 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把积德安国这个
(自然现象)
比喻论证
治国道理
作用
抽象的道理用固 本求长、浚源欲
求木长,固根本
思国安
远这种生活常识
欲流远,浚泉源
积德义
进行比喻,使论
述变得更加生动
形象而易懂。
谏太宗十思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微言讽刺。
“诽”是背地里议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 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 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 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 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 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 著名的大臣(政治家)——魏征
第一段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比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句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赏析第二段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 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 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 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 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 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初降李密,后为东宫僚属,玄武门兵变后,太 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魏征感太宗知遇之恩 凡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往往据理抗争,从不 委曲求全。 史称“诤臣”。封郑国公,任太子 太师,世人称魏郑公。
从政十六七年,上书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其 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 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关于文体
疏:“奏疏”有名的“疏”类文章有 :
《论贵粟疏》(晁错 西汉 政治家 文学家)、 《论积贮疏》(贾谊:西汉 政论家 文学家)
章、奏、表、议(汉代)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 按(考察)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持 不同主张)。”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 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
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 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 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 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 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 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
用原文回答: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 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 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 顺之心。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使劝谏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 积其德义。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用原文回答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 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背景
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 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 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 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 至”“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 等弦韦(用以警勉自己)。”表示从谏改过。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 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 贾谊《过秦论》 ❖ 司马迁《报任安书》 ❖ 诸葛亮《出师表》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文天祥《正气歌》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林觉民《与妻书》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鹞死怀中——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 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 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 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 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 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 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 唐太宗和魏征, ❖ 一个虚怀若谷,善于纳谏, ❖ 是历史上的“明君”; ❖ 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 , ❖ 是历史上的“诤臣”。 ❖ 成就中国明君忠臣的传奇, ❖ 二者缺一不可。
谏: 劝谏
解题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 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 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类, 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初唐散文的语言风格 ❖和本文的整体思路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魏征

字玄成。唐朝著名_政__治__家__、
_史__学__家___、_文__学__家__ 。隋末参加李密义
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谏__议__大__夫 、(掌 管议论)检校侍中(审查核对)。领导周、 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 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 被称为“__诤__臣_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语言特色
骈散结合,运用排比, 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赏析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 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 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