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葡萄糖和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了解它们的元素组成,了解

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糖类的学习,知道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重点;

(2)理解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及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一盆花草,置于太阳下。

这盆花草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证明?

1.光合作用

想一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

点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进行着一个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它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把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

小结:大米、玉米、土豆、面粉等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食草动物还能把牧草、青草等中的纤维素通过体内的微生物作用分解、消化,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生缓慢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联想与思考:马拉松运动员在途中为什么补充葡萄糖水?低血糖的人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时为什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而不是淀粉?

点拨:葡萄糖在体内可以直接氧化,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水解才能变成葡萄糖。

拓展: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大类物质的分子组成具有C m(H2O)n的特征,我们称它为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C6H10O5)n是一种糖,可以把它写成C6n(H2O)5n的形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①苯酚C6H6O ②蔗糖C12H22O11 ③纤维素(C6H10O5)n

④葡萄糖C6H12O6 ⑤氨基乙酸C2H5O2N

阅读:酒的酿造原理

拓展: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在空气中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酒精中含少量甲醇(CH4O),甲醇是一种剧毒物质,饮用含甲醇的酒,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因此用工业酒精兑酒是违法行为。

3.淀粉与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探究

①淀粉的检验

原理:淀粉与碘反应呈现蓝色,用碘水或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步骤:将碘水滴在自带的食物(山芋、土豆、面包等)上进行检验,观察是否变蓝。

②葡萄糖的检验

步骤:(1)制取氢氧化铜。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5%的硫酸铜溶液4~5滴,混匀,观察现象。(2)向试管中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

应用: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不正常,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如何检查病人是否尿糖?

练习:

1、在医疗上葡萄糖被大量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 C )A.葡萄糖是人类必须食用的营养素

B.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尽快补充能量

D.每克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的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马铃薯、芋头、馒头等物质遇到碘水都会变蓝色

B.酒精遇到碘,也呈现蓝色

C.利用碘水遇到淀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D.利用碘水遇到淀粉变蓝色这一性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可用来判断淀粉完全水解成葡萄糖的试剂是(B 、C )

A.淀粉碘化钾溶液

B.碘水

C.新制Cu(OH)2

D.硫酸铜溶液

板书: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1.光合作用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3.淀粉与葡萄糖的检验

布置作业: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六-九章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 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 食盐:透明液体(稳定) 酒精:透明液体(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

8.2 淀粉和油脂 教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葡萄糖。 ⑵知道淀粉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命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淀粉、葡萄糖有一定的认识。 2、教学重点: ⑴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 ⑵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的重要意义。 ⑶了解葡萄糖的来源。 ⑷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⑸了解葡萄糖的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⑹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⑺认识油脂的分类方法,油脂的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3、教学难点: ⑴了解葡萄糖的生成。 ⑵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⑶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 ⑷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⑸学习油脂的提取。 4、课型:观察与思考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淀粉和葡萄糖 【你知道吗】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从那来? 【教师讲述】它们是来自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交流与讨论】谈谈对光合作用的了解 【小结】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将CO2气体和水合成葡萄糖 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或纤维素。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人为什么要吃饭? 【教师讲述】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含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转变为

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如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实验1: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实验2: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总结】碳水化合物 【板书】淀粉和葡萄糖 1、光合作用: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2、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3、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4、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第二课时油脂 【交流与讨论】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教师讲述】油脂由碳、氢、氧组成。常见的有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叫脂,如猪油等;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叫油,如豆油等。油脂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了解 【总结】油脂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第二节 淀粉与油脂

第八章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教案 1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 知识点一 淀粉与维生素 一、淀粉 1、 来源:人们通过吃饭、可以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时钟摄入淀粉等营养物质。淀 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茎里,其中谷类含淀粉较多。例如,大米中淀粉约80%,小麦约含70%,马铃薯约含20%。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 组成: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淀粉的化学式为 。 3、性质:淀粉是一种 、 、 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消化过程中,它经人体内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逐渐转化为葡萄糖。 4、检验:淀粉溶液遇碘水或碘酒( )作用呈 。 二、纤维素 1、来源:草木、庄稼秸秆、青菜和水果中含有纤维素。 2、组成: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纤维素的化学式为 。 教材第74页你已经知道什么? 知识点二 葡萄糖 一、葡萄糖的存在 葡萄糖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很广泛。例如,它广泛存在于葡萄和其他代甜味的水果里,蜂蜜里也含有葡萄糖。淀粉等食用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被吸收。正常人血液里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叫做血糖。如果人们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降低,人就会出现 、 、 、 等症状,医学上成为低血糖需要注射葡萄糖。 二、葡萄糖的性质 葡萄糖是一种有 、 的 固体,化学是为 。 在人体组织中,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为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后动和维持恒定提问的需要。化学方程式为 。 在人类食物所攻击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三、葡萄糖的检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10%的NaOH 溶液,滴加5%的硫酸铜溶液4~5滴,立即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现象: 。 [注意] 由于氢氧化铜易变质,所以要使用新制取的氢氧化铜。在此试验中NaOH 溶液要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某人的尿液,从而确定此人是否换糖尿病。 [练习] 实验室里检验葡萄糖的试剂是 溶液和 溶液,当这两种溶液相遇时,会产生 色沉淀,再加入葡萄糖,加热至沸腾,会发现 色沉淀变为 色沉淀,利用这一现象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知识点三 糖类 糖类又称 。它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 、 等物质属于糖类。 [练习]糖类是人类从食物中摄取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油脂 B 、葡萄糖 C 、蔗糖 D 、淀粉 知识点四 酒精和甲醇 一、 酒精 二、甲醇 甲醇的化学是为 ,有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因此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酒。饮用含甲醇的酒会造成 、昏迷、 甚至 的严重后果。 知识点五 油脂的分类及组成 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一个人如果活动量小,热量消耗就少,体内积累的脂肪就多;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也会转化为脂肪;如果摄入的食物提供的热量不足以供给活动的需要,体内的脂肪就会被消耗。

第8章第2节淀粉和油脂(第1课时)教案-江苏省洪泽湖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章第2节淀粉和油脂--------第1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课型: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 3、了解葡萄糖的来源、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了解葡萄糖的生成、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2、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学习油脂的提取。 【教学仪器】饭粒、饼干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棉签、碘水、碘酒。 【教学过程】 引入: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阅读P74-75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 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来自于光合作用 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 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 文字:淀粉+水-------葡萄糖(人) 纤维素+水-------葡萄糖(食草动物) 符号:(C6H10O5)n +H2O ======= nC6H12O6 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6H12O6+6O2======= 6CO2+6H2O+Q C6H12O6Q==2804Kg/180g 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 低。乏力疲倦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

①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O个数比恰好为2:1 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n(H2O)m这个通式。 [总结和探索]:淀粉 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 ②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③③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演示]: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饭粒、面团 (馒头)土豆片, 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 教师活动…… 学生观察与思考…… 二、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 1.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2.葡萄糖:物性: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化学性质: 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 ②C6H12O6=======2C2H5OH+2CO2↑ ④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 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思考题: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白糖食盐面粉 ②米汤牛奶 ③葡萄糖溶液和水 ④苹果是否熟了(是否含有淀粉) 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

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摘要:叙述了国内油脂精炼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工艺技术指标及其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我国的油脂精炼技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不过,早期的油脂精炼仅停留在脱胶、过滤等简单的初级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发展油脂工业,曾于1962年、1974年和1978年分别对油脂加工设备及工艺进行了标准化工作。 自1958年西安油脂化工厂第一次引进了国外的炼油成套设备以来,在此后的20多年间,我国的炼油工业几乎失去了与国外的交流。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1986年的5年间,国内引进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已超过了37套,其中包括物理精炼、化学精炼、脱色、脱臭、氢化、冬化、人造奶油、起酥油及代可可脂的生产与加工设备。 为了加速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原商业部曾组织了“消化吸收”工作,并于1987年由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率先在北京南苑油厂建成了我国第一条50 t/d 全连续油脂精炼生产线。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油脂行业由粮食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过去。另外,“三资企业”在油脂行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油脂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是空前的。 1 生产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油脂工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就会使许多技术装备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受到冲击。其积极的一面是促使国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发挥国内的优势,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规模效益来说,规模越大,加工成本越低,效益越高。但它也受技术、交通、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但无论如何仅停留在80年代初我们所确定的50 t/d全连续油脂精炼及其以下规模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从目前国内的状况看,自行设计并全部选用国产设备的炼油生产线已可达到200 t/d的规模。若与国外主机配套可以达到更大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2 生产工艺 2.1 脱胶及中和 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脱胶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方法有水化脱胶和酸炼脱胶。按国标二级油的标准,水化脱胶已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对于棕榈油等胶质含量较少的特殊油种仅用酸炼脱胶就可达到要求,这种方法又称干法脱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最大限度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 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为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 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 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 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 实验知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实 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 如何保存它? 4、有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学生一个人为单位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 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然后再组内进行交流 学习任务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 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 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由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 实验。 4、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 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学习任务三: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 知识。 2、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材料性能特点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备注 学生刚接触化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并且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 这是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此过程中体现集思广益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实验的乐趣

九年级化学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 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 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

九年级化学 8.2 淀粉和油脂教案1 沪教版

课题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 2、知道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属于碳水化合物(糖类); 3、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知道淀粉、葡萄糖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葡萄糖和油 脂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4、学会检验葡萄糖的一种方法,熟练淀粉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以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3.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淀粉、油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资料的查阅,了解人体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淀粉、葡萄糖、油脂的组成及对人体的作用;淀粉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淀粉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 教学用品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做“白纸显字”游戏, 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两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告诉学生这是淀粉与碘水作用的结果 设问 淀粉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讲述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淀粉和油脂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课前的预习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人为什么要摄取淀粉? 问题2 食物中的淀粉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 淀粉有哪些用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与学生共同小结有关知识(重点淀粉的用途) 问题4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食物中富含淀粉?猜想一下你带来的食品中哪些观察老师演示结果。 针对问题发言 自由发言 根据查阅的资料自由发言 实验探究:检验自己带来 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利用游戏吸引学生,展 开讨论引出“淀粉”,进 入新的学习情景。 有两种答案:一为紫色 石蕊试液遇到碱液,一 为淀粉遇到碘水。 学生应用生物课上学 到的知识便能回答 讨论问题1、2时引导学 生书写二个化学方程式 问题3答案有作食品、 酿酒、烧菜时勾芡、作 可降解的塑料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一、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三、脱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水量 操作温度 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电解质 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 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 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 §8、2 淀粉和油脂 1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 2 复习测试 2 共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 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 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P210,提前板书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特点: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演示实验]: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易燃。写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形成: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存在于: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 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酒精:结构式,化学式,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葡萄糖和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了解它们的元素组成,了解 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糖类的学习,知道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重点; (2)理解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及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一盆花草,置于太阳下。 这盆花草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证明? 1.光合作用 想一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 点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进行着一个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它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把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 小结:大米、玉米、土豆、面粉等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食草动物还能把牧草、青草等中的纤维素通过体内的微生物作用分解、消化,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生缓慢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联想与思考:马拉松运动员在途中为什么补充葡萄糖水?低血糖的人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时为什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而不是淀粉? 点拨:葡萄糖在体内可以直接氧化,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水解才能变成葡萄糖。 拓展: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大类物质的分子组成具有C m(H2O)n的特征,我们称它为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C6H10O5)n是一种糖,可以把它写成C6n(H2O)5n的形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①苯酚C6H6O ②蔗糖C12H22O11 ③纤维素(C6H10O5)n ④葡萄糖C6H12O6 ⑤氨基乙酸C2H5O2N 阅读:酒的酿造原理 拓展: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在空气中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酒精中含少量甲醇(CH4O),甲醇是一种剧毒物质,饮用含甲醇的酒,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因此用工业酒精兑酒是违法行为。 3.淀粉与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探究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那么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部分识记 1、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存在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但整个溶液不显电性,因为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量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 2、酸、碱、盐的概念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H 2SO 4 HNO 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如:NaOH Ca(OH) 2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CuSO 4 NaCl Na 2 CO 3 ·10H 2 O NH 4 Cl等。 3、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铁离子)而带黄色,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能形成白雾,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形成盐酸小液滴。 (2)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能用作 某些气体(如:H 2、O 2 、N 2 、CO、CH 4 )的干燥剂。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 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4、酸的通性(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Fe+2HCl====FeCl 2+H 2↑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Fe 2O 3+6 HCl==== FeCl 3+3 H 2O CuO+ H 2SO 4==== CuSO 4+ H 2O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 Fe 2O 3 K 2O MgO CuO 等。 (4)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3HCl==AlCl 3+3H 2O Mg(OH)2+2HNO 3====Mg(NO 3)2+2H 2O (5)酸能与某些盐作用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2HCl+CaCO 3==CaCl 2+H 2O+CO 2↑(检验碳酸根离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HCl+AgNO 3===AgCl ↓+HNO 3(检验氯离子) H 2SO 4+BaCl 2==BaSO 4↓+2HCl(检验硫酸根离子)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用来干燥H 2 O 2 CO N 2 CH 4等。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因此俗称为苛性钠、火碱、烧碱。 (2)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CaO+H 2O==Ca(OH)2 6、碱的通性(碱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九年级化学 8.2淀粉和油脂教案 沪教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教学目标: 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能力目标: 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 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探究实验: 1.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知识整理: 一、淀粉和葡萄糖 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6CO 2 + 6H 2 O 叶绿素 光照 C 6 H 12 O 6 + 6O 2 2C 6H 12 O 6 酶 === C12H22O11(蔗糖)+H2O nC 6H 12 O 6 酶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 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种物质上,观察现象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C 6H 10 O 5 ) n + nH 2 O ?→ ? 酶 nC 6 H 12 O 6 (葡萄糖)——葡萄糖的水解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 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 C 6H 12 O 6 + 6O 2? ? ? ?→ ? 缓慢氧化 6CO 2 + 6H 2 O; 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 6H 12 O 6? ?→ ? 发酵 2C 2 H 5 OH(乙醇) + 2CO 2 ;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 2H 5 OH或C 2 H 6 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 2H 6 O + 3O 2 == 2CO 2 + 3H 2 O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 4 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 5.糖类物质的作用: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 化亚铜,Cu 2 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 2==CuO + H 2 O], 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 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 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6.大豆中提取油脂 (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