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

合集下载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心解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心解
认 为不 仅不 能 与女人 交 朋友 , 至女 人 与小 人一 样是 祸水 , 甚 因此极 度鄙 视 和憎 恶 之 。近年来 , 系统 阅读
古今 和 两岸 注 释《 论语 》 的几 种代 表 性 的版 本 , 觉得 上 述传 承 的解 读 似乎 并 非 《 论语 》 的原 意 , 不符 合 也 孔孟 的思 想 情感 。 本人 以为 , 其理 解 为 “ 将 只有 部分 女子 和老 百姓 是 要谨 慎教 育 的 ”似 乎更 为准 确 。 下 面就 对 自己体悟 之 心解 作一 阐述 , 请 同道 雅正 。 敬
中出现 “ 人 ” 小 一词 的其 余 二十 三次 逐一 择 出如 下 :
21 .( 两 数 字代 表 《 语 》 的篇 章 序号 , . 1前 4 论 中 之后 的数 字代 表 “ 人 ” 小 一词 出现 的 次数 序 号 , 同 ) 下
子 日 :君子 周 而不 比 , “ 小人 比而 不周 。”—— 这 里 的小 人为 重 利轻 义 的人 。 41 . 3子 日 :君子 怀德 , 人 怀土 。君 子怀 刑 , .1 . 2 “ 小 小人 怀惠 。”—— 这 里 的小人 是 注重 实 惠和 心胸
而 民善 矣 !君 子 之德 风 , 人 之德 草 ; 小 草上 之风 必偃 。” — 这 里 的小人 是 普通 的 老百姓 。 —
1 .. 3 9樊迟 请学 稼 , 日 :吾 不 如老 农 。 请 学 为 圃 , :吾不 如 老 圃 。 樊迟 出 , 日 :小 人哉 樊须 4 子 “ ” 日 “ ”小 非 小人 ” — “ — 女子 ” 不是 卑 劣小 人
小人 是什 么 ?我们 现在 脑 子里 所谓 的小人 之 “ ” 既不 是指 年龄 、 小 , 身材 , 不是 指身 份 、 也 地位 , 的 指 是 人格— — 喜 欢造 谣生 事 、 挑拨 离 间 、 马 奉承 、 拍 阳奉 阴违 、 落井 下石 等 等 ,小人 ” 是人 格卑 劣 之人 。 “ 就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

2021第11期·总第577期《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如何解读这句话,学界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孔子这句话中有轻视女人的思想。

最早从孔子这句话中,引申出有轻视女人思想的是南朝梁皇侃所撰《论语集解义疏》;其后,北宋邢昺所撰《论语注疏》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

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和邢昺的《论语注疏》历来被视为最具权威性的注疏,所以这一观点流传甚远,直至当代还被一些学者承袭和发挥。

有学者说孔子在这句话中“骂尽了天下的女人”,〔1〕还有学者说孔子是男权主义的“强有力的推动者”,〔2〕更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承认孔子这句话是轻视妇女,便是“颠倒是非”。

〔3〕笔者认为,孔子这句话并不是对所有妇女人格气质的泛泛评论,不含有轻视妇女的思想,而是针对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时代屡屡发生的宠幸之祸,所作的重要论断。

为此,我们首先要追溯所谓孔子轻视妇女这一观点的形成过程,披露这些观点赖以形成的依据,拂去蒙在历史文献上的灰尘,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孔子思想的原貌。

一、孔子轻视妇女说溯源1.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以阴阳五行说置“女子”于阴卑的地位《论语集解义疏》是皇侃在广搜博采诸家之说的基础上为魏何晏《论语集解》所作的疏解,但是皇侃在哲学思想上,接受了汉代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定男尊女卑的思想,从而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的解释引上了神学的迷途。

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说为基础,构建了阳尊阴卑的伦理观。

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作者简介]冯克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原主任,在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退休,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摘要:《论语·阳货》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历来解读多有分歧。

汉代的阳尊阴卑哲学、男尊女卑的妇女观是孔子轻视妇女说的主要根源,宋代性命之学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度写范文“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正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模板

小度写范文“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正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模板

“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正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论语・阳货》:“子曰: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在封建社会,孔子的这句话成为歧视妇女的“理论根据”,一提到“小人”,则必联想到“女子”。

对此,鲁迅先生辛辣地讽刺道:“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

”(鲁迅《关于妇女解放》)五四运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文化界都持着类似鲁迅这样的观点。

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极重孝道的人。

在孔子看来,孝是自然的人性,父母天然地爱子女,子女也自然地爱父母,这是自然的状态,应当尊重。

他的学生宰我认为父母死了要服三年的丧,时间未免太长了,孔子觉得宰我这是不孝,便骂宰我不仁,“予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因此,孔子在说“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这句话时,肯定不包括自己的母亲。

孔子曾说过“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话,意思是丢了官就应该快点穷,死了就应该快点腐烂。

孔子的学生有子感到奇怪,因为这与孔子的所作所为是矛盾的。

古人埋葬时有棺有椁,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曾规定“四寸之棺,五寸之椁”,既然连棺材的厚度都规定了,可见孔子是不愿速朽的;至于“丧欲速贫”也不符合孔子的生平,他想到楚国做官,先后两次派自己的学生子夏和冉有打前站,由此也可见孔子丢了官并不想很快贫穷。

但这两句话又确实出自孔子之口。

其实,孔子这两句话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说的。

宋国有个人叫桓�,为自己造石椁三年而不成,孔子见其如此奢侈,于是说:“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也就是说,像这样浪费,还不如死了快点腐烂呢。

“死欲速朽”是针对桓�的奢靡而言的,从此反倒可以看出孔子对丧事的重视,只是厚葬不能过于劳民伤财,因此他在《论语・八佾》中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另外一句话“丧欲速贫”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南宫敬叔曾失官离开过鲁国,后返回鲁国时带了很多宝货,想行贿以求复位,所以孔子说:“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确理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确理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1.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源自《论语》,是孔子对于女性和小人之道德修养的一种评价和警示。

这句话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和小人的评价标准,引发了人们对这一观点的讨论和思考。

2.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孔子所指的“女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女性,而是指的是没有德行的女性;同样,“小人”也不仅指身材矮小的人,而是指道德败坏的人。

孔子所说的“与难养”则是指与这样的女子和小人相处、教养和培养的困难。

3. 孔子之所以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观点,是因为他看到了女子和小人缺乏道德修养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在孔子看来,女子和小人的道德修养不足,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对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和和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4.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孔子所说的“难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尽管女子和小人的道德修养缺乏,但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也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人。

5. 我们需要认识到,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不代表对于女性和身材矮小的人的歧视或排斥。

相反,孔子在《论语》中还提到了“男女不分,贤与才不分”的观点,强调了男女平等和对于人才的重视。

6.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不断提升,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小人的成长和教育,致力于改变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7. 对于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们需要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理解和对待。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女性和小人改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益的人。

8. 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他对女性和小人道德修养状况的一种评价和警示。

我们需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同时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女性和小人改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为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和和谐做出贡献。

9. 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使得女性角色日益突显。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

孔子生活在宗法周密的春秋时代 ,宗子家长制决定 了男 尊 女卑 、 长幼 有别 的不变法则 , 就社会 地位而言 , 女子永远 居于 男 子之下 。 春秋时期处 于奴隶社会时期 , 这一 时间的主要 生产是狩 猎和耕种 ,女性 由于生理 因素原因并不能为家庭 的经济来 源做 出有大的贡献 , 就经济地位而言也不如男性 。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 经济地位表明女子在家庭 中永远只能是男性 的附属 物。在这种 现实社会 的氛围中, 天长 1 3 久 的耳濡 目染 , 他 自然无法走 历史 时代的局限 ,促使 了歧视女性这样文化心理 的形成 ,从 而发出 “ 女子 与小人为难养也” 的喟叹。
妻” , 但在古代男人 三妻四妾 , 而且正妻与妾 的地 位并不 是道德 品质决定 的, 是由其身份地位决定的 , 究其实质而言仍是歧视。
( 二) 非歧 视 说
李贽 《 四书评 》 中在 这句话后面 只加 了一 句“ 想 曾经 历来 ” 。 作 为封建社会统治者眼 中的“ 异端 ” , 现代人 眼中的“ 觉醒者 ” , 李 贽一个简单 的“ 想曾经 历来 ” 就给这句话打上了“ 过 去式 ” 。他 以 当时的感受 , 一反传统观点 , 独树一帜 , 为 当时的女性松绑。 而现 代著名美 学家李泽厚从价值观角度出发 ,认为这句话并非是价 值判断 , 而是一种事实陈述。 只是单纯 的对女子心理性格的一 种
陈宙l 恪先生说 :凡著 中国古代哲学史者 ,其对 于古 人之学
说, 应具了解之同情 , 方可下笔 。 那 么何谓 “ 了解之同情” , 从字面 意思上看 , “ 了解 ” 即我们熟 知的意义 , 之, 在汉语 中有多种解释 ,
帙浩繁 , 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 于中国人 而言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部《 论语》 、 一千个孔子。 在孔子 的众多言论当 中 “ 唯女子 与小 人难养也” 在 中国古代并 不算 太引人注 目, 毕 竟它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62)作者简介:乐爱国(1955—),浙江宁波人,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宋明理学、朱子学。

《论语·阳货》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对此,历来有不同诠释,既有将“女子”解为全称者,也有解为特称者。

[1]56-61现代有不少学者则将孔子所言视为对女性的歧视。

近年来,朱熹《论语集注》将“女子与小人”解为“臣妾”的诠释受到关注。

钱穆《论语新解》说“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

……因其指仆妾,故称养”[2]464,把“女子与小人”解为妾侍和仆人。

2015年出版的李泽厚《论语今读》也采纳朱熹注,并将孔子所言解读为:“只有妻妾和仆从难以对付:亲近了,不谦逊;疏远了,又埋怨。

”[3]339但是,这些解读并未对朱熹的诠释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作深入的分析和发掘。

事实上,朱熹《论语集注》的诠释,不仅将“女子与小人”解为“臣妾”,而且由此进一步阐述与臣妾的相处之道,要求对待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这既与歧视女性无关,又对今人探讨男女、上下如何相处,具有参考价值。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后汉书·杨震传》载,东汉杨震通过讲“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

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以言明“妇人不得与于政事”[4]1761。

《后汉书·爰延传》载,东汉爰延讲“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

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并且引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盖圣人之明戒也!”[4]1619显然,杨震、爰延是以个别女性的行为导致灾祸,而嫁祸全称女性,而且还通过引述孔子所言表达对全称女性的歧视。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摘要】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深入探讨,认为女子和小人的养育都存在困难性。

他将小人定义为行为邪恶、无善心的人,女子则是辅助男性的存在。

朱熹强调养育女子与小人的责任与义务,指出这是父母的职责,应当善尽。

他也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女子和小人的命运,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朱熹认为养育女子与小人困难重重,但也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尽力去教育和引导女子和小人,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关键词】朱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诠释,意蕴,定义,养育,困难性,责任,义务。

1. 引言1.1 引言朱熹在他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养育女子和小人的困难性的看法。

在古代社会,女子与小人都被认为是需要特别呵护和教导的群体,而朱熹则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养育他们的不易之处。

本文将就朱熹对这句话的诠释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朱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通过分析朱熹对小人和女子的定义,探讨他对养育他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朱熹对于教育和家庭伦理的重视。

朱熹所表达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观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类本性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在后续的论述中,我们将更加详细地阐述朱熹的观点,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和家庭伦理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作了较为深入的解释。

他认为,这句话所指的“难养”,并非描述女子与小人的品性坏恶或乖僻,而是指养育女子与小人的责任与义务较为繁重。

朱熹认为,女子与小人是家庭中最需要呵护和教育的成员,因此养育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女子与小人的性格多变复杂,更需要父母或长者的引导和教诲。

养育女子与小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孔子的女性观——兼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的女性观——兼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的女性观———兼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田晓(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对于《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有很多学者从文字训诂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解释,都在力图证明孔子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

这些新的解释都有缺陷。

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孔子思想中确实应该存在着一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

否认孔子对女性地位的看法,无益于女权问题在当今社会的解决。

看待女性的权益问题,我们即要面对历史和现实,又要注重吸收孔子的“仁”学思想。

关键词:孔子;女子;论语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43(2018)02-0058-04收稿日期:2017-10-19作者简介:田晓,1992年生,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一、已有的相关解释及分析在《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其原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由于《论语》是一部对孔子及其重要弟子的言行的辑录文集,在这一句的上下文中并没有别的内容对这句话进行解释或引申。

但是这句话却并没有因此而隐没,反而在后世整个漫长的封建时期被官方正统奉为圭臬,成为重男轻女政策的一项理论根据。

后来在封建制度结束后,又被当作孔夫子歧视女性的铁证,用来作为攻击儒家重男轻女,迫害女性的理论证据。

在文化大革命的硝烟过后,随着我国的文化发展日益深入,儒家文化在我国思想领域的地位不可避免地重新受到重视。

一些学者为了重新给孔子“翻盘”,重塑先圣先师的光辉形象,也开始在孔子的这句话上大做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孔子并没有歧视贬低女性的意思。

甚至还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不但不是歧视女子,更是表现了孔子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戴。

现在我们就看一下有哪些为孔子“正名”的言论。

它们一般为以下几类。

1.从释文考古方面重新解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语义,论证这句话并没有贬低女性或者只是斥责了部分才德不佳的女性。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摘要】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摘要:在朱熹的观点中,他认为女子与小人都是难以养育的对象,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育的重要性被强调,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女子和小人才能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人。

朱熹认为,不管是女子还是小人,都需要通过道德修养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朱熹的观点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的也提醒人们要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

【关键词】朱熹,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诠释, 意蕴, 引言, 观点, 难养, 教育, 重要性, 仁爱之心, 道德修养, 结论1. 引言1.1 引言朱熹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在《论语集注》中提到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观点,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深入思考。

对于这一说法,朱熹给予了怎样的诠释?他认为女子与小人为何难养?在他看来,教育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仁爱之心和道德修养在朱熹的思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追溯朱熹的思想过程中,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朱熹的思想,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引言开始,逐步展开对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的讨论。

2. 正文2.1 朱熹的观点朱熹认为,女子与小人之所以难以养育,是因为他们在性情上存在着缺陷。

女子多情善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小人则品行不端,心性难以端正。

在朱熹看来,要想教育女子与小人,首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

朱熹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塑造人性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朱熹的理念中,仁爱之心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存仁义,行以仁爱。

最终,朱熹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升华,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意思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意思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意思
全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所以孔子已经把“难养”的原因完整解答了。

至于很多人拿这句话攻击孔子贬低女性,则是连基本中文语意都不通的表现。

第一点:唯在句首是作为语助,无实意,没有什么“只有”的意思。

第二点:“女子”在先秦指的是未嫁少女或是女儿,而论语中是把已嫁女性称为“妇人”的,当然不在其中,女子逐渐泛指女性是后世的用法。

孔子这是借少女不成熟的表现说明问题,根本谈不上贬低所有女性。

那些牵扯孔子母亲的要么失了智,要么缺了德。

如果连女孩和女儿缺点都说不得,说了就是贬低全体女性,那所有老师和老爸都没法当了。

第三点:“小人”本意是指地位低下者,但和“君子”一样,早被孔子革命性的改造为对个人品质而非身份的定位。

而且既然小人与女子相对,专指男性,为什么没人说孔子在贬低男性?因为这样左棍没法煽动所谓的“政治正确”反孔反儒。

显然说孔子贬低女性纯属无事生非、先杀后判的立场先行,最终目的是为了反儒反华。

这句话的准确解读应该是: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质差的男人都很难相处,亲近了会蹬鼻子上脸,疏远了就要黑你。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

朱熹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诠释及其意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朱熹《论语注》中的一句话,指出女子和小人的品行不好,难以教育和经营。

朱熹对此的诠释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和对传统道德观的坚持,也表达了他对人类本性的理解。

首先,朱熹强调女子和小人的共同点是品行不好。

对于女子,朱熹认为她们“体性轻薄”,“时习娇柔”,“易犯私情”,“不容易正本维良”,这些都是品行上的不良因素。

而对于小人,朱熹则认为他们“好利而妄诞”,“亲以私谋”,“凡事随例而动”,也是品行上的不良因素。

朱熹将这两种人放在一起来论述,是因为他们的品行不好都与其性别或出身有关。

这种看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偏见,但表达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对女性和平民阶层的歧视态度。

其次,朱熹认为女子和小人很难以教育和经营。

对于女子,朱熹认为“讲道德,她们好不作声”,“天性懒,爱好虚荣”,所以难以教育。

对于小人,朱熹认为“缺乏信义”,“偏私论情”,所以难以经营。

朱熹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品行是基于良好的教育。

但他也认识到,有些人出身已经不好、性格易变,教育也许无法改变他们的本性。

这种思想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认为有些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必须加以规避或避免。

最后,朱熹这句话所包含的更深的意蕴是对人性的理解。

朱熹博学多才,思维开阔,对人性有独到的看法。

在这句话中,他洞悉了人心的本质,认为人性中好恶难分,绝大部分人都有两面,即所谓“善恶混杂”的本性。

他从人性本源的角度看待世人的德行,认为这种“性”本质决定了个体的“品行”,教育只能起到消极的作用,难以改变自身的多重的善恶。

这种人性的观察被后人称为“朱子的性善论”。

总的来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朱熹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见解。

其诠释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和平民阶层的歧视,也表现了朱熹的教育观和人性观。

这句话震惊了当时的社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国学班叶凯元摘要: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杨伯峻先生对此句的译文为:“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们会无礼;疏远了,他们会怨恨。

”先生的译文完整挪用了原文的“女子”与“小人”两词,未免使整句话的意思不够精确。

在此对这句话可能的含义做一些猜测。

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女子”的意思,“女子”究竟是一个双音节词还是两个单音节词的组合。

一、若为单音节词的组合“女”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8次,除本句外,其余篇目中“女”都作第一人称代词“你”讲,即“汝”。

若本句亦将“女”作“汝”讲,则“子”应作“儿子”讲,故此句意思将变为“只有你儿子和小人是难以共处的”,这就变成是对某人的儿子进行批评了。

“子”或可类似于“二三子”的用法。

1若是这样解释的话,这句话就与女性毫无关系了。

若将“女”作“女性”讲,则“子”作“儿子”讲时,解释不通。

若将“子”解释为小孩子,那“女子”就应解释为小女孩,或是引申为不成熟的女性。

此处牵涉到“小人”的定义,“小人”在论语中出现24次,其中4次指地位低下者,20次指无德之人,是与“君子”相对的词。

也就是说,小人是男人中精神品格不成熟的(与精神品格成熟的“君子”相对应),由此可以佐证“女子”是女性中精神品格不成熟者,即不成熟的年轻女性,她们与男子中的精神品格不成熟者同样地有着在与人相处方面的不足,即“亲近1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的《<论语>新译》一书认为“子”作代词讲,此句应译为“只有你们几个弟子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说会了),(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说听不懂)”了,他们会无礼;疏远了,他们会怨恨”。

所以孔子并非对女性持歧视态度,而只是对男女中的不成熟者表示难以与之相处。

二、若为双音节词若“女子”为双音节词,则必然指代女性。

此句中“女子”与“小人”相对,若“小人”指的是无德之人,则“女子”指不成熟之女,上文已述;若“小人”指地位低下者,则“女子”亦可能指女性地位低下者,如侍女、侍妾。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确理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确理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正确理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论述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男性和高贵人物的观念。

这句谚语传递了一种智慧的道理,表明养育女性和小人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首先,我们来探索“唯女子难养也”的含义。

根据古代中国的价值观,男性被视为家庭的中坚力量,具有继承家族血脉和传承家族财富的重任。

与此相反,女性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嫁给别人的“物品”,她们的任务是成为贤妻良母,分担家务和育儿的责任。

因此,养育女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她们需要被教导烹饪、缝纫、织布、孝顺长辈等传统女性技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这种观点正在被重新评估。

现代社会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压力。

她们不再仅仅是家庭的依赖者,也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事业发展。

这就使得唯女子难养的说法渐渐失去了现实性。

事实上,女性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优秀的才能和智慧,她们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成为了社会的重要支柱。

其次,让我们深入探讨“唯小人难养也”的内涵。

小人在古代中国被定义为品行恶劣、心术不正的人。

他们常常以自私、贪婪、狡猾为特征,缺乏正义感和道德观念。

养育小人需要付出大量的教育和耐心,但结果常常令人失望。

小人往往不懂得感恩,不遵守规则,常常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麻烦和损失。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人性是复杂的,小人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有些小人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但要想养育小人并将其培养成为有益社会的人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小人置之不理,而应该教育他们守规矩、正视自己的错误,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道理虽然根植于古代中国社会观念中,但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女性正逐渐改变传统角色的定位,展现出她们在各个领域的才能和智慧。

我们需要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对待,让她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对于小人,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他们。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有些人也许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作者:付勤云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5期摘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出自于《论语》阳货篇,是孔子言论中少有的涉及女性观点表述。

2000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阐释。

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求还原孔子进行“历史、文本”的阐释,并立足当下提出“自我表达性”的阐释。

关键词:女性观;“历史的、文本性阐述”;“现实、自我表述的阐释”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272-02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近2000多年,即便是现在他的地位也是无法动摇的,他的一言一行往往被奉为圣言,众多学者多方揣测。

纵眼望去,关于《论语》的注解卷帙浩繁,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中国人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论语》、一千个孔子。

在孔子的众多言论当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中国古代并不算太引人注目,毕竟它无关乎政治,无关乎伦理、无关乎修养。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对这句话的重新审视解读,对孔子女性观点的探讨,推翻圣人对女性套上的“枷锁”势在必行。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历史解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历史解读大致分为两类。

(一)女性歧视说“小人”这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24次,其中20次是作为与“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相对而言的品德低下的人,是为儒家所不齿、所抨击的人。

而将女子与小人同论意味着“小人”与“女子”的道德品德在同一个层次,即为缺德,为君子所不齿,这当然是对女性的歧视。

《论语集释》载的唐以前的注释中往往将这句话解释为“女子与小人近之则诚狎而为不逊”可以说是“歧视说”的铁证。

而后宋代理学名家朱熹、明哲学家王夫之释“女子”为“媵妾”,“小人”为“仆隶之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正妻”,但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而且正妻与妾的地位并不是道德品质决定的,是由其身份地位决定的,究其实质而言仍是歧视。

再谈我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理解

再谈我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理解

再谈我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理解福建省福鼎一中陈杏德我在《国学论坛》上发表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的文章后,有些网友提出质疑。

尤其是网名为“为物不二”的先生,提出了如下的尖锐问题:“这句话从字面上很难解吗?如果不是持休谟那类极端不可知论调,我以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而它的语境,我只能说不知道。

‘女子’是否特指,该论是否针对特定对象的发挥,我是不知的。

如果楼主能考据出这方面(说话的时间、场合及前后文等)的可靠资料,我愿虚心听受。

否则,讲得再多,都是一厢情愿的揣测之辞,虽多,奚益?“比方这句‘孔子这里所说的“女子”不是指一般的妇女,而是指那些上层贵族家庭的姬妾’,你的证据呢?就是那些从别处摘来的片段,然而(后)通过想象组织一下吗?论证既不严谨,光靠讲得多没用啊。

”(以上拙文和“为物不二”先生对其评论的网页地址是/viewtopic.php?t=433213)本来我这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的文章只是一时兴起随手写来之作,又多杂文笔法,确实算不得“严谨的考证”文章(我本来也不想写成考证文章)。

不过既然写了,又发表了,如今网友又指出不足之处,倒是促使我也学着来进一步考证一下。

经过翻了些书,又上网查了资料,现补充如下:(一)孔子这里说的“女子”不是泛指所有妇女1、首先,从情理和逻辑上看,孔子是不会对所有的妇女都觉得讨厌,觉得“难养也”。

根据《史记》和《孔子家语》,孔子出生后见都没见过自己的父亲,而且三岁时他父亲就死了,一直由他母亲抚育长大,所以对他母亲以及像他母亲那样的女性是极为尊敬的。

孔子编订《诗经》把《关雎》放在第一篇,说明他对于有“后妃之德”的“窈窕淑女”是极为赞赏和敬重的。

2、其次,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下半句来分析,这里的女子不是泛指,而是“特指”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娘们。

网友“为物不二”先生要我注意“语境”,注意“前后文”,其实我正是注意了才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唯小人难养也

唯小人难养也

唯小人难养也篇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

下引《论语》,只注篇名。

)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

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

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

”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

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

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

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

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

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

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

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

”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学术论文欣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廖名春【英文标题】The Comments and New Interpretation of "It's Difficult to Raise Woman and the Villain"【作者简介】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内容提要】现代人攻击孔子,斥其轻视妇女,证据当属《论语·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本文在对历代此篇有关“女子”的注疏的意蕴梳理之上,结合其中具有启示意义的宋人“女子”为特称说和今人对“与”字的解释,从古代汉语的后置定语语法使用现象入手,对“女子”的指称提出“象小人一样的女子”合乎孔子思想逻辑的新解,以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真意。

【关键词】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皇侃/邢昺/陈大齐/杨伯峻/定语后置《论语》一书中,孔子最为现代人所攻击的恐怕当属《阳货》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

人们一讲到孔子,就指斥其“轻视妇女”。

证据就是此章有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①不过,从宋代以来,权威的注释却完全看不出孔子有“轻视妇女”的思想。

了解《论语》此章的真相,澄清这些不同诠释的是非曲直,关乎孔子思想与儒学的大本,非常值得探讨。

一、“女子”为全称说注疏意蕴汉代以前的古注没有涉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句,但东汉人对此章的明引暗引却多有之。

如安帝时司徒杨震(59-124)上疏:《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昔郑严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

夫女子小人,近之喜,远之怨,实为难养。

《易》曰:“无攸遂,在中馈。

”言妇人不得与于政事也。

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

②汉灵帝时大鸿胪爰延(168-188年间卒)上封事: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

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

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

仲尼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盖圣人之明戒也。

③荀悦(148-209)《前汉纪》也说:夫内宠嬖近,阿保御竖之为乱,自古所患,故寻及之。

孔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性不安于道,智不周于物,其所以事上也,惟欲是从,惟利是务;饰便假之容,供耳目之好,以姑息为忠,以苟容为智,以技巧为材,以佞谀为美。

而亲近于左右,翫习于朝夕,先意承旨,因间随隙,以惑人主之心,求赡其私欲,虑不远图,不恤大事。

④爰延的引证,钟肇鹏(1925- )以为“这是古义,也是本义”。

⑤劳悦强则以为“杨震、爰延所说只能算是汉儒对《女子与小人》章的一种特殊的文本以外的诠释,他们所指的‘女子与小人’乃针对汉代内廷实况而发”,“如果以此寻觅经典本义,就难免缘木求鱼了”。

⑥引经据典,重点在用经而非释经。

因此断章取义,文献习见。

以上的引证,“女子”虽多以姬妾、内宠为说,但也不能说在杨震、爰延、荀悦看来,《论语》此章的“女子”就只指姬妾、内宠,而不包括其它。

相反,从杨震、爰延都称“妇人”来看,在他们的心目中,“女子”就是“妇人”,这是一般义,人人皆知。

因此,不值得特别提出。

这应该是汉以前古注都不解《论语》此章“女子”的原因。

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古注当属皇侃(488-545)的《义疏》,其云:女子小人并禀阴闭气多,故其意浅促,所以难可养立也。

近之则不逊者:此难养之事也。

君子之人,人愈近,愈敬;而女子小人,近之则其承狎而为不逊从也。

远之则有怨者:君子之交如水,亦相忘江湖;而女子小人,人若远之,则生怨恨,言人不接已也。

⑦“女子小人并禀阴闭气多”,⑧这是从秉性气质上分析“女子小人”之所以“难养”的原因。

其“女子”并非特指,当属全称,是就所有的女子而言的。

从皇侃注的下文来看,其“君子之人”与“女子小人”相对,“小人”是“缺德”者,“女子”也当是“缺德”者。

清儒戴望(1837-1873)也说:女子以形事人,小人以力事人,皆志不在义,故为“难养”。

⑨此“女子”与“小人”对举,当为全称无疑。

基于这一理解,鲁迅(1881-1936)辛辣地讽刺道:女子与小人归在一类里,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他的母亲。

⑩即使是对儒学抱有“同情之理解”的现代思想家李泽厚(1930- )也无奈地承认:我以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

对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

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

这种心理特征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只是由于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而已;应说它是心理学的某种事实。

至于把“小人”与妇女连在一起,这很难说有什么道理。

自原始社会后,对妇女不公具有普遍性,中国传统对妇女当然很不公平很不合理,孔学尤然。

(11)现代学者大部分都肯定: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

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蔡尚思(1905-2008)更说:“既认女子全是小人,就可想见男子全是君子了”,“孔丘的主观片面,竟到如此地步!”因而他认为孔子“是女性的敌人,男性的恩人”。

(12)二、“女子”为特称说释读与现代学界的主流认识相反,古代的权威注释则多以《论语》此章“女子”为特指,否定其为全称。

邢昺(932-1010)疏曰:此章言女子与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

所以难养者,以其亲近之则多不孙顺,疏远之则好生怨恨。

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

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也。

(13)所谓“此言女子,举其大率耳”,即非指所有的“女子”。

具体而言,女子也有“禀性贤明”的,“若文母之类,则非所论也”,象“武王之母”“大姒者”,(14)就不是此章孔子“所论”之“女子”。

朱熹(1130-1200)也说: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

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15)“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则“女子”自然就是“仆隶下人”。

“小人”是“臣”,“女子”就是“妾”,非常清楚。

稍后,戴溪(1141-1215)《石鼓论语答问》亦载:圣人察于人情之际亦微矣,上而宦官宫妾,下而家人臧获,皆是物也。

远之不可,近之不可,则亦难乎。

其为养也,不求诸家而求诸身,得其所以养矣。

(16)所谓“宦官宫妾”、“家人臧获”,正是释《论语》此章“女子”、“小人”之义,也是以“女子”为特指而非全称。

《石鼓论语答问》乃“淳熙丙午丁未间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与湘中诸生集所闻而为”,(17)劳悦强以为“书中所说大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人对《女子与小人》章的理解”,(18)当为可信。

明清以降,科举考试一准朱熹之说,《论语》此章“女子”为特指更成为主流。

王船山(1619-1692)即说:唯妾媵之女子与左右之小人,服劳于上下之所养也,而养之难矣。

(19)王船山在“女子”之前加上定语“妾媵”,特指的意思更为清楚,逻辑性更强。

这当出于朱熹集注,是当时的通解。

“五四”以来,反传统的精英不顾邢昺疏、朱熹注以《论语》此章“女子”为全称,有其“打到孔家店”的特别用心。

但在漫天讨伐声中还是有学者坚守着邢昺疏和朱熹集注的解释,如钱穆(1895-1990)就说: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

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

因其指仆妾,故称养。

待之近,则狎而不逊。

远,则怨恨必作。

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

因此,他就将此章的“女子”译为“家里的妾侍”。

(20)潘重规(1907-2003)亦云:“女子,指妾妇。

”(21)陈大齐(1886-1983)的论证则更为详密,他说:人们之所以引孔子此言为孔子轻视女性的铁证,因为把孔子此言视同“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解释为以女子与小人名为主词的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判断的主词是周徧的,于是遂认定所云女子必系指女子全体而言。

但原文句首用有一个唯字,以原文为同于“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无视了唯字的存在而埋没了唯字的作用,可谓极大的疏忽。

句中用有唯字的,理则学上称之为低拒判断,言其有所排拒。

就本句而论,唯字的作用在于只许女子与小人居于难养者的范围以内,而把非女子与非小人全部排拒于难养者的范围以外。

所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欲其取得理则学上定言判断的形式,应当改为“一切非女子与非小人不是难养的”。

至于女子与小人是否全部都是难养的抑或仅有一部分是难养的,则为原文所未明说,唯有藉推理来推知。

“一切非女子与非小人不是难养的”,若将主词与谓词互易其位,则成“一切难养的不是非女子与非小人”,再易其实,则成“一切难养的是女子与小人”。

如此转换的结果,“女子与小人”成了肯定判断的谓词。

肯定判断的谓词固亦有周徧的,但不周徧的实居多数,理则学为了稳妥起见,规定其为不周徧,亦即除了别有证据外,不敢承认其能尽括该名所指事物的全部,只敢承认其至少涉及该名所指事物的一部分。

所以“一切难养的是女子与小人”一判断,依照理则学规则施以易位,只可易作“有些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

若易为“一切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便违反推理规则,不能保其无误。

故“唯女子与小人为唯养也”只等于“有些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不等于“一切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亦即若以女子与小人为主词,只是一个特称判断,不是一个全称判断。

所以原文本身已表示了所云女子之只指一部分女子而言。

以一部分女子为难养,只是轻视一部分女性,轻视一部分女性,未可径称为轻视女性。

故以孔子此言为轻视女性,实出于唯字的忽视。

(22)陈氏认为《论语》此章“女子与小人”前有“唯”字,表明“女子与小人”是特指而非全称,因此当指“有些女子与小人”。

抓住一个“唯”字,就为孔子洗去“轻视女性”的罪名,这是陈大齐作为一个现代逻辑学家在《论语》研究上的创举。

三、女子特指意释读注释缺憾宋儒以《论语》此章的“女子”为特指而非全称是有道理的。

从人生经历来看,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卒,孔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历尽磨难。

孔子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卒。

孔子不知其父墓地,“乃殡”其母“五父之衢。

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23)由此可见,孔子对其母感情深厚,非常孝敬。

他母亲也是“女子”,如果《论语》此章的“女子”为全称的话,势必会将其母也视为“小人”,归入“难养”之类。

如果作为特称,就能避开这一矛盾。

从《论语》来看,孔子常言“父母”之爱,所谓“孝”不但指父,也同样包括母。

如《学而》篇:“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里仁》篇载“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