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无 形 资 产作 为 国有 企 业 投 资决 策 的
重点 , 改变 企 业 的 资产 结 构 , 以 知 将 识 产 权 为基 础 的专 利权 、 商标 权 、 商
( ) 务 指 标 与 非 财 务 指 标 一 财
相 结 合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系 统 中 最 常 用
的 评 价 指 标 是 财 务 评 价 指 标 。 这 些 数据 易于 取得 , 且 较 为规范 , 并 有 利 于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的 顺 利 进 行 。 非 财 务 指 标 注 重 从 企 业 整 体 角 度 评 价 ,与 公 司 的长 期 战 略 有 着 更 密 切 的联 系 ,可 以 更 好 地 衡
维普资讯
一
、
我 国 国 有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指
是 一 种 免 费 资 本 的幻 觉 , 以 不 计 可 成 本 、 心 所 欲 地 使 用 , 成 企 业 随 造 的 经 营 者 根 本 不 重 视 资 本 的 有 效 使 用 ,容 易 造 成 资 本 结 构 不 合 理 ,
者 可 能 会 特 别 重 视 短 期 经 营 效 果 , 在 长 期 价 值 创 造 方 面 投 资 过 少 . 视 了企业 的长期 发展 战略 , 忽
来 改 变 财 务 指 标 。 这 种 以 牺 牲 未 来 增 长 机 会 为 代 价 而 换 来 的 当 前 会 计 利 润 的 增 长 , 对 公 司 将 来 的
高 效 发 展 道 路 , 要 求 我 们 提 高 资 金 的 使 用 效 率 。 而 传 统 的 业 绩 评
降 低 了 公 平 性 ,挫 伤 了 劳 动 者 的 积 极 性 。 由 于 企 业 经 营 者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掌 握 着 企 业 的 会 计 系 统 和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如引入更多创新性的评价方法、拓展评价 指标的覆盖范围等。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与启示
政策含义
本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政府可以依据业绩评价结果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 奖惩,激励其提高业绩表现。
启示
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未 来应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业绩评价体系。
共性分析
国内外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都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以及战略目标的实 现。同时,都强调市场导向和竞争机制在评价中的作用。
差异分析
国内外在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与各自的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因素有 关。
启示
我国在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提 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环境,探索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 业绩评价模式。
加强监督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业绩评价的公正、公平。同时 ,加强反馈机制,让经营者了解自己的业绩情况,及时调 整经营策略,提高业绩水平。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01
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
全面、客观评价。
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
业绩评价的概念与目的
业绩评价概念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成果、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的过程。
业绩评价目的
通过业绩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工作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提 供依据,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管
理
观
察
Manag ement ObSer ve r
2 0 l 4年 6月 下旬 出版
国有企业全 员绩效考核 的实践 与思考
杨善奎
( 中国中铁二 院工程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四川 成都 6 1 0 0 3 1 )
摘要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最重要 的内容,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的重点和难点。
确 定考核 工作 的组织实施主体 ,能增强绩效工作的有效 行政管理干部主要采用定性考核指标 ,作根据考 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共 1 2 项指标;对集 团公 核对象 的不同,按照公司职能管理职责分工实行分类 归 司副 总工程师考核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 结合的方
标) 法、 平衡记分卡法 、比较法 、 排序法和关键 事件法等,
如 何 选 择 与 企 业 管 理环 境 最 匹 配 的考 核 方法 ,需 要 人 力
被 考核者,肯定成绩,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 ;二是对绩
效考核工 作本 身的 自我反馈,从考核 工作完成 的情况、
资源管理从业人 员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科学研判企 业环 考 核 目的实现 与否、被考核者对考核工作 的意见和建议 境。 目前,我公 司对领 导干部考核主 要采 取 3 6 0 度考评 等 ,不断完善考核工作 ;三是及时反馈给企业其它工作 法和 K P I 法 ,对 工程技术人员和一般 管理人员主要采 取 流程 ,供生产 、经营、财务等部 门制订工作计划和决策 上级评价 的方法。总体来看 ,考核方法选择 比较合理, 但随着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应进一步调整、改进 。
参考 。 多年来,我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绩效考核反馈工作 ,
各考核主体部 门能及 时反馈考核结果给被考核对象和相 关部 门, 做为绩效奖金发放 、 职务与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较好地调动 了全 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公司 内部形成了 良
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绩效考核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国有企业更为关键。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而绩效考核作为管理手段之一,可以客观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促进员工的工作激励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表现。
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国企经营效益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二、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1.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目前,国企绩效考核体系在制定指标时常常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实际工作业绩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绩效考核指标应当是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部门岗位职责的需求而制定,以确保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员工的绩效,提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考核过程缺乏透明度绩效考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但是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绩效考核过程缺乏透明度,缺乏公正性和公开性,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透明公开的绩效考核流程和机制,确保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充分的认知和信任。
3.激励机制不足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在取得优异绩效的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不足,导致员工投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三、国企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1.体制机制不畅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体制机制不畅是影响绩效考核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企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兼顾政府部门指导下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如何在二者之间实现平衡,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推动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指标制定不科学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极大依赖于绩效指标的制定,目前不少国企的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程存在很大问题。
有的企业过分追求指标数量和宽泛性,忽视了指标的重要性和针对性;有的企业指标设置过于主观,不具备客观评价的基础。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以及改进对策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以及改进对策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是评估国有企业运营情况及效益的重要依据。
然而,这些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往往偏重于财务指标,如营收、利润等,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指标,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员工满意度等。
这导致了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全面了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更多的非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绩效,如环境影响、社区影响等,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常规的业绩评价指标往往无法适应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制定灵活、可调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行业的要求。
此外,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往往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政府的干预,一些指标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高。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和客观性,需要建立独立专业的评价机构,并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避免政治因素干扰。
最后,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往往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传统的业绩评价往往只注重短期经济收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长期业绩评价指标,如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增长率等,综合评估企业的长期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引入更多的非财务指标、建立灵活可调整的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性以及引入长期业绩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估国有企业的绩效和效益,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是政府、投资者和社会大众了解国有企业运营情况及效益的重要途径。
然而,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进。
首先,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偏重于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如营收、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绩效和效益。
国有石油企业绩效评价问题与思考
和综合评价 阶段 。 2 世纪9 年代初美 国卡 普兰 和诺顿 0 0
丰 因为企业 经营绩效 表现形式是 多方 对企业 绩效 (efr n e的定义有 的 平衡 计 分卡 诞生 , 富了企 业绩效 评 P r ma c ] o 其评 价指标 必 须具 有一 定的综 合 多种 , 财政部 原统 计评价司认 为: 企业效 价 内涵 , 在企 业 绩效评 价体系 建 立和 评 面的 ,
箭 理 实 务
开 始突 破单 一财 务指标 体系 的局 限 , 涉
及到 许多非经济性 指标。
( ) 起步 较晚 , 但企 业绩 效评
价 的理论与实践 都得 到了较快 的发展 , 大 致经 历了产 量产 值总 量指标 评 价、 财
标的作用考虑 较少、 重视程度不够。
经营 评绩效 评价应包合业务指标 和
大 进 0 0 企 业 绩效 评价 需要运 用科 学 、 范 益 相关者的满 意等层 面。 入 2 世纪 8 财 务指标 两个方 面 , 多数 企 业经营 者 规 因关注其 业绩 的财 务指标 , 而对技 术开 的评 价方法 , 过特 定 的指 标体 系及标 年 代后 , 通 国外 绩 效评 价指标 体系 的设 置
P 4 力源理 . 4人 资 管 0
发、 新市场 开 拓等 投 入 的关注 度 和力 量 不足 , 是我 国企 业缺 乏核 心竞 争力 的 这 重 要原 因 , 是 目前 企 业绩 效 评价 中 没 也 有很 好解 决的 问题 。 实上 企 业绩 效 应 事 考虑 企业 的 综合 竞 争能 力, 要体 现一 既 定经 营期 间的企业 经营效 益和 经营者业
层 面给 绩效 下定 义 , 绩效 所包 含 的内 而
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合理分配指标体系权同的指标权重,并 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及经营环境的差别。具体的权重系数应随着行 业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条件和战略重点的改变而改变。现行业绩评 价体系迫切需要改变的是静态的财务分析方法,即业绩评价中采用 的统一评价标准值,仅仅是静态坐标,虽便于企业在同行业、同规模 和同领域内进行相互比较,但并不能体现委托管理者的努力,一个 基础差的企业尽管实现了很大的指标改良,但与改进很小的同行业 先进企业的指标相比,数值上可能仍有落差,统一评价标准值并不 能反映指标的改进情况。因此,在评价标准制定方面应充分借鉴平 衡计分卡以动态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的做法,加入相对增长率的评 价标准,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横向比较。
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 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从这一定义看,企业社会责任 大致分为三类:(1)利益相关者责任。利益相关者一般指那些与企 业存在直接和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组织和个人,包 括股东、投资者、雇员、顾客、供应商及政府和社区等。(2)社会伦理 责任。社会伦理责任一般指企业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以及对公共 设施建设和使用所承担的责任,如合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等。(3)慈善责任。慈善责任一般指企业对慈善和其他公益性事业 发展的责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关其长期可 持续发展,而更多的企业则更加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一个具备良 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与当今的经济、文化和法律方面的社 会制度相对接,制度摩擦成本更低。同时,一个具备良好社会责任 感的企业将拥有更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带动品牌形象,促进消费 者心理效用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2]国务院国资委等:《企业价值创造之路— ——经济增加值业 绩考核操作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保罗·尼文著,胡玉明等译:《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张纯:《论新经济时代EVA的效用性》,《会计研究》2003年 第4期。
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思考
财务、 生产等职能得 到了平衡 发展 。 有 效 工 具 。 的运 用 , 本 类 评 价 指 标 更加 完 善 , 业 资源、 成 企 显 然 , 仅对 企 业 的生 产 效 率进 行 评 价 已 仅 二 、 国 国有 企 业 绩效 评 价 中的 问题 我 生 产 效 率得 到 极 大 提高 。
中给 出 了财 务 、 客 、 顾 内部 业 务 流 程 、 习 学 建立 了原材料、 人工消耗的数量标准。此 世 纪 八十 年 代 。 ( ) 三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兴起 。 经历 了 与创新 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 构建 了财务 后, 工程师与会计师一道又将数量标准扩
9 9年  ̄13 9 3年 的经济 危机 和二 战 之 指 标 与 非 财 务 指 标 相 结 合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展 成 为每 小 时人 工 成本 、 单位 产 品 原 材料 l2
新产品数量、 员工满意度等评 为独立的个体 , 设定其专属的 目标与绩效 评 价 的进 一步 创 新 提供 了机 会 。早在 客满意度 、 经 协调性 评 估 衡 量 标准 。 理 人 专 注于 改善 所 负 责 10 9 3年杜邦火药公司就开始执行 “ 投资 价指标。由于各个职能独立行事, 所 针对不同职 能建立的业绩评 部门的绩效, 以确保其 目标的达成。而较 报酬率 ” 法来评价 公司业绩, 显然这 是第 较差 , 以, 少关心其部 门目标 的达成 对其他部 门或 次使用这种重要的手段 。 杜邦公 司财务 价指标之 间还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
业绩评价指标 以财务指标 是该方法没有形成 可操作性的业绩 评价 l 9世纪末 2 O世纪初 , 随着企业产品 统建设。因此,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 品种及其耗用资源种类 的增加, 科学管理 为主 是 外 部 环 境 和 内部 条 件 共 同作 用 的 系统, 0 之父泰 罗通 过工作效率研究为每一产 品 必然结果,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2 19 9 2年卡普 兰和诺 顿在平 衡计分卡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业绩衡量工具和管理手段,经济增加值(EV A)正在受到国内外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但由于受到EV A指标自身局限性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对EV A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研究的力度非常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很难指导企业EV A 管理的实践。
本文通过介绍国外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演变以及EV A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对比考察了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发展过程,在分析我国企业引入EV A管理方法的背景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国有企业现行业绩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现阶段对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引入EV A管理概念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业绩考核;经济增加值;国有企业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传统上讲是用来评价企业经理人或企业员工的经营业绩,从而据以为经理人或员工加(减)薪、升(降)职等进行奖惩的一种手段。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相对主观、简单化,更侧重于管理的要求,没有办法深入了解一个经理人或员工的全面表现及其为企业价值的创造。
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企业业绩衡量和价值管理方法,经济增加值(EV A)能够弥补传统业绩考核体系的不足,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并能够有效协调出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之趋于一致。
在现阶段,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引入经济增加值(EV A)概念,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传统业绩考核体系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传统业绩考核体系是伴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进一步改革开放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3个大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实物量考核。
在这个时期,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其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由政府无偿拨付,产品、规格、数量由政府计划决定,产品和劳务由政府统一调拨和销售,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
国有公司如何做好经营业绩考核
国有公司如何做好经营业绩考核摘要:国企的经营业绩考核是一个公司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公司运行时起着监督管理、推动、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
中国始终在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业绩考核制度,不过绩效考核体系和方案还有许多缺陷。
所以我们不断研究并完善国企经营业绩考核,精简地剖析了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制度的内容,提出了绩效考核的升级方法,为国企保值增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营业绩考核;考核指标;优化措施经营业绩考核是公司监督、管理公司员工的新观念,对公司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同时,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也是大部分学术研究人员、咨询机构和公司高层十分注重的热门话题。
在1990年前后,中国财政部就公布了公司经济收益评估体系。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条例,这表示经营业绩考核正式提上了日程。
但中国目前还没有创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这约束了我们对国企绩效考核的了解,需要深入探索。
一、国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一)指标选择国企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应基于财务指标选取,其中质量、生产率、顾客满意程度等和财务指标有一定关联,应当作一定评估标准。
基于中国的资本绩效评估,财务指标应以公司盈利、资产营运、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四个基本标准进行评价。
每个指标的子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经营业绩考核财务类指标除表1中的财务指标外,还应把和员工业务能力有关的指标当作绩效考核参数。
第一是公司内的经营指标。
考核内容包括产品完成率、生产率、残次品率、产品开发与革新能力以及生产安全等。
第二是售后服务考核,涉及了客户绩效、服务质量、客户利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
第三是员工学习与成长考核,涉及到智力资本投入、信息系统能力指标、程序有效性等。
(二)权重划分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原则,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分为不一样的权重,从而使公司绩效的评估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首先,把国企经营情况当作导向,创建等级制度。
其次,明确平衡积分卡的指标结构,发给选定的专家组成员,让他们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给出相对应的意见。
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
价 的研 究成果 , 这 样一来 , 就 使得指标 设计思 路和评 价方法完 全 财务管理业 绩评价需要的知识多 、不 确定性大、涉及面广 , 是空 白。平衡计分卡是一种 较为全面的管理方法 与管理思想 , 所 具体实施起 来难度 较大。既有 评价者的主观判断 , 又有 客观事实
以, 在设 计财务 管理业绩 的指标 时 , 可以借鉴 平衡计分 卡的思 想 的分析 。所 以, 应该在 国有企业 中建立起较为健全 的评 价体系。 和原理 , 以此来提 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本文就 国有企业财 务管 但是令 人遗憾 的是 , 国有企业 的整体财务情 况还不 能被 业绩评价
但 是通过强化全 面预算 的管 理工作 , 努力完 善 内部控 于预算 的约束力 , 必须 强化 , 对 经验进行总结 、整理 , 采取相 应的 不足之处 ,
制制度 , 及 时更新其工作 的 内涵 , 事业 单位 中必将实 现其财务管 解决措 施 , 对预 算工作增 强其执行 能力 , 对 专项资金 加大管理力 并得以完善。衄 度 。建立 并健 全绩效评价体 系 , 将其评价 的结果视为预算调整和 理的革新, 编制的重要依据 。 参考 文献 : ( 二) 加 强实行 内部 控 制制 度 [ 1 】 郭 慧娟 . 国库 集 中支付 制度 对 高校 财 务管理 的影 响【 J ] . 财政 事业 单位需加大 内部 控制力度 , 使相 关人 员的 内控意识得 到 监督 . 2 O 1 o ( 2 ) 充分 的培养 。若想使财务管理 制度得 以加强和完善 , 就必须建立 [ 2 ] 陈茜. 新 会 计 准则对 上市 公 司财 务政 策的影响 分 析[ J ] . 财会 相互监督机 制 , 不 管是 岗位 的设置还 是人员配置方面都要实 现相 通讯 . 2 0 0 9 ( 8 ) 互制约 , 防止 出现一个 人处理多项工作 或者多项工作无人处理等
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 )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绩效评价指标( 9 8 19 1 7 — 9 2年 )
改革开放 以前 , 国家对国有企业 的政 策是计划统 一下达 、 资金 统贷统还 、 资统一调配 、 品统收统 销、 物 产 就业统包统 揽 , 盈亏都 由 国家负责 , 国有企业 没有经营 自主权。党 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提出 , 要让企业有 更多的经营管理 自主权。按 照十 一届三 中全 会提出的
思滕思特公司用 C P 来计算资本成本本 身隐含 了资本市场有效 AM 的假 设 , 否则 , 找到 的财务数据计 算出来 的资本 成本不一定具 有合
理 性, 用此计 算出来 的 E A也必然缺乏合理性。 V 总之 , V E A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也不必然优于传统企业业绩评价 方法。 其本 身也存在很多缺陷 , 制约 了 E A的运 用。企 业业绩评价 V
存在的差异有 比较准确 的理 解 , 比较 高的理解力 , 财务报表编 有 对
化时, 造成对社会环境污染 、 社会福利损失的外部成本 , 但企业没有 就这部分成本对受害者 、 社会进行补偿 。所 以 , 从宏观视野看 , V EA
指标没 有超 出企 业边界 , 没有 把企业外部化 成本 纳入进来 , 还不是 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
收益的联合分布有相 同的预期 。C M 的假设 比较严格 , 型也相 AP 模
复杂的数理统计工具计算得出。此外 , 需要有充足的财务数据代 还 入模型 , 而财务数据是否有效与资本市场发展状 况直接相 关。 以, 所
2E A指标在计算 时 , O A V N P T从理论上讲 需要进行 1 5项调 6
整, 将按公认会计原则编制、 对外提供的财 务报表 转化为“ 经济账面 值” 报表 。 如此之多的调整 , 且不论调整方 法的科学性 , 姑 只说经过 如此 多的调 整后 , 得出的新“ 经济 账面值 ” 表是否一定 更可靠 , 报 依 据此表计算 出来的 E A就一定能说 明企业业 绩的好与差吗?这也 V 缺乏科学、 合理的解释。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传统 的财 务指 标评 价体 系 、 以经 济 增 加 值 ( VA) E 为基 础 的 评价 体 系和 以平衡 计 分 卡 ( S 为基 础 的评 价 体 系 。传 统 B C) 财务指 标评 价体 系 由于 自身存在 的缺 陷 , 已经 难 以适 应企 业 参 与激烈竞 争 的需要 。经济 增 加 值 和平 衡 计 分 卡评 价 体 系
的科学 性和 准确性 。
的行动 , 济增 加值评 价体 系对 于营业 净利 润 和资 本 总额 都 经
进 行 了一系 列调整 , 一 些 费用 进 行 了 资本 化 处 理 。但 是 , 将 经 济 增 加 值 仍 是 财 务 类 指 标 , 能 揭 示 企 、 绩 增 长 的 动 不 业 因 , 以对预测 未来 提供 科学依 据 。 难
系 创 新 的 思路 。
关 键 词 : 绩 评 价 ;指 标 ; 改 革 业
业 绩评 价是 企业为 了实 现其 战略 目标 , 运用 特 定 的指 标 和标准 , 用科 学 的方 法 , 经 营过 程 及其 结 果 进 行 的 价值 采 对 判 断活 动 , 是企 业完 善法 人 治 理结 构 、 立 有效 激 励 与 约 束 建
机 制 的 关 键 环 节 。 其 中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是 评 价 工 作 的 起 点和 基础 , 接关 系到业 绩评据企业 的战 略 目标 和 关 键 成 功 因素 , 入 非 财 务 评 价 引
指标 。
二 、 外 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介 绍 国
第 一 , 面强 调利润 指标 , 易导致 企业 的短期 化行 为 。 片 容
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骆㊀苇(深圳市农科集团有限公司ꎬ广东㊀深圳㊀518000)摘㊀要: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法揭示国有企业及企业法人单位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的五大问题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ꎬ包括逐步完善考核管理制度㊁明确考核对象及目标㊁构建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㊁规范考核方法及流程等ꎬ旨在为国有企业及企业法人单位优化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提供有益参考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整体竞争力ꎮ通过实施这些建议ꎬ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ꎬ促进国有企业及企业法人单位持续发展ꎮ关键词:国有企业ꎻ经营ꎻ业绩考核ꎻ问题ꎻ建议中图分类号:F27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8-0109-04㊀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ꎬ其经营业绩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近年来ꎬ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ꎬ业绩考核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ꎮ然而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ꎬ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一定的问题ꎬ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ꎮ一㊁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问题随着国有企业和企业法人单位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ꎬ经营业绩考核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ꎮ然而ꎬ当前国有企业及企业法人单位在经营业绩考核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ꎬ对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ꎮ下文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及企业法人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ꎮ(一)考核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首先ꎬ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法人单位的考核管理制度不够完善ꎮ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多元化国有企业的考核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ꎬ导致业绩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ꎮ这种现象可能源于制度设计过程中缺乏对行业特征㊁企业情况㊁员工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ꎬ出现制度执行过程监管不力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ꎮ制度缺陷使得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ꎬ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ꎮ其次ꎬ还可能导致员工评价不准确ꎮ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ꎬ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因为考核标准不明确㊁评价方法不合理而受到不公平待遇ꎮ这会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ꎬ降低工作效率ꎬ甚至可能导致人才流失ꎬ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ꎮ再次ꎬ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资源分配不公ꎮ在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㊁晋升等方面息息相关的情况下ꎬ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势必影响资源分配的公平性ꎮ一旦出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ꎬ不仅产生内部矛盾和企业文化恶化ꎬ 鞭打快牛 导致 逆向选择 ꎬ进而影响企业稳定发展ꎮ最后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ꎮ在一个以业绩考核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中ꎬ如果考核制度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创新ꎬ员工将很难积极投身于创新活动ꎮ这可能导致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下降ꎬ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1]ꎮ(二)考核对象及目标不明确首先ꎬ在考核对象设定上ꎬ国有企业主要针对法人单位进行考核ꎬ没有明确界定员工的职责范围㊁考核范围及量化标准ꎬ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职责ꎮ这导致员工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ꎬ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ꎮ由于考核对象不明确ꎬ员工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出现 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的问题ꎬ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企业的内部矛盾ꎬ影响企业整体运作效率ꎮ其次ꎬ关于考核目标的设定ꎬ部分国有企业可能没有制定具体㊁可衡量的考核目标ꎬ导致员工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的期望和要求ꎮ这使得员工很难在工作中找到明确的方向ꎬ很容易陷901入迷茫状态ꎮ然而ꎬ考核目标过于宽泛或抽象ꎬ员工将无法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ꎬ从而难以为企业创造有效价值ꎮ再次ꎬ考核对象及目标不明确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竞争不公平ꎮ当考核对象和目标模糊时ꎬ部分员工可能因为在企业内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而受到优待ꎬ而其他员工则因为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而受到不公平待遇ꎮ这将导致企业内部团队凝聚力削弱ꎬ影响企业稳定发展ꎮ最后ꎬ可能影响企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ꎮ如果考核标准不明确ꎬ企业将难以准确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ꎬ从而影响人才选拔和晋升ꎮ这将导致企业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ꎬ降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ꎮ(三)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首先ꎬ国有企业现有考核指标体系过分追求短期业绩ꎬ主要考核营收规模㊁净利润㊁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表现ꎬ可能会导致员工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ꎮ例如ꎬ当员工过分关注达成短期工作目标时ꎬ其可能会采取降低产品质量㊁损害品牌形象等手段ꎬ以求在短期内促进业绩提升ꎮ然而ꎬ这种做法将会对企业的市场地位和长期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ꎮ其次ꎬ现行考核指标体系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ꎬ涉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非财务指标较少ꎮ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应当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持续发展ꎬ使员工的激励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ꎮ当考核指标过于简化和片面时ꎬ员工可能会过分关注短期目标ꎬ而忽视对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布局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ꎮ再次ꎬ过于偏重短期业绩的考核指标体系可能会导致员工价值观出现扭曲ꎬ使其在追求短期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要求ꎮ这种现象将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员工的价值引导作用ꎬ从而削弱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ꎮ最后ꎬ过分强调短期业绩的考核指标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ꎮ员工在过分关注短期业绩的情况下很难集中精力进行创新和研发ꎬ从而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下降[2]ꎮ(四)考核方法及流程不合理首先ꎬ部分国有企业的考核方法存在过于简单的问题ꎬ可能导致企业在评价员工业绩时未能充分关注员工的工作质量㊁团队协作㊁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ꎮ这种考核方法过于追求短期目标ꎬ忽略了员工个体差异和长期潜力ꎮ过于简化的考核方法可能会使员工在追求业绩的过程中忽略这些重要方面ꎬ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ꎮ其次ꎬ一些国有企业的考核流程不透明ꎬ员工可能不清楚自己的业绩评价是如何进行的ꎬ也不了解评价结果与具体绩效奖励之间的关系ꎮ这种流程不透明可能导致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怀疑ꎬ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内部的团队凝聚力ꎮ最后ꎬ考核方法及流程不合理还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配的失衡ꎮ如果考核方法偏向于某些特定领域或岗位ꎬ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向这些领域或岗位过度倾斜ꎬ而忽视其他同样重要的部门或员工ꎬ将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ꎮ(五)激励及约束机制待健全首先ꎬ部分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ꎮ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应当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㊁职责和贡献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ꎬ从而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ꎮ然而ꎬ部分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过于简单和划一ꎬ无法针对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表现给予合适的激励ꎮ其次ꎬ部分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不够严谨ꎮ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不当行为ꎬ保证企业的规章制度得到遵守ꎮ然而ꎬ一些国有企业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管理漏洞ꎬ导致部分员工的失误和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ꎬ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ꎮ此外ꎬ激励及约束机制不健全还可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ꎮ优秀员工在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和奖励的情况下ꎬ可能会选择离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ꎮ这将给企业的人力资源带来较大压力ꎬ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ꎮ最后ꎬ激励及约束机制的不健全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公平现象ꎮ如果激励及约束机制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ꎬ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产生种种矛盾和不满情绪ꎬ进而影响企业的和谐氛围和团队凝聚力ꎮ二㊁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优化建议(一)逐步完善考核管理制度首先ꎬ从战略层面来看ꎬ完善国有企业的考核管理制度是推动其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ꎮ一个有效的考核制度应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㊁行业特点011以及员工实际情况相匹配ꎮ这就要求制度能够定义清晰的目标㊁标准㊁流程ꎬ并设置反馈机制ꎬ以确保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能够公正㊁客观地评估员工的表现ꎬ从而为他们提供公正的竞争环境ꎮ其次ꎬ随着企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ꎬ考核制度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ꎬ以便及时调整ꎬ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ꎮ这需要企业能够定期评估和调整考核制度ꎬ保证其始终能够科学㊁合理地反映员工的表现ꎬ并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推动ꎮ再次ꎬ考核制度应具有指导性ꎬ能够引导和强化员工对战略目标的理解ꎬ确保员工能够明确知道考核制度的目的和要求ꎬ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ꎮ这样ꎬ通过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ꎬ企业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ꎬ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ꎮ此外ꎬ国有企业应该倡导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ꎬ使考核制度具有公平性ꎬ鼓励员工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ꎬ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ꎬ同时也能够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满足他们的职业期望ꎮ最后ꎬ国有企业在完善考核制度的同时ꎬ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和倡导公平竞争的价值观ꎮ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ꎬ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ꎬ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ꎮ总的来说ꎬ一个公正㊁适应性强㊁具有指导性的考核制度ꎬ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柱[4]ꎮ(二)明确考核对象以及目标首先ꎬ国有企业在制定考核制度时ꎬ应确保考核对象的明确性ꎮ这表示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层级㊁岗位和职责ꎬ量身定制相应的考核方案ꎮ通过这种方法ꎬ企业能够确保考核结果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效果ꎬ同时也使员工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ꎮ其次ꎬ国有企业应该设定具体㊁明确㊁可衡量的考核目标ꎬ让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工作要求和期望ꎮ设立明确的考核目标有助于员工更好地自我管理ꎬ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ꎮ再次ꎬ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ꎬ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ꎮ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反馈ꎬ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实时的指导和支持ꎮ这将有助于增强员工对考核制度的认同感ꎬ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ꎮ最后ꎬ国有企业应当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ꎬ将考核作为员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的机会ꎬ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ꎬ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课程ꎮ当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内有发展空间时ꎬ他们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ꎬ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5]ꎮ(三)构建健全考核指标体系首先ꎬ国有企业应确立以长远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ꎬ以便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ꎬ能够保持竞争优势ꎮ这就要求在设计考核指标时ꎬ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㊁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ꎬ通过定量和定性㊁长期和短期㊁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ꎬ以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前瞻性ꎮ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引导员工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ꎬ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竞争力ꎬ从而提高员工的战略意识和创新能力ꎮ其次ꎬ国有企业应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ꎮ这就需要在设计考核指标时ꎬ综合考虑企业的短期经营效果和长期发展需求ꎮ通过设置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ꎬ既能够激励员工在追求短期业绩的同时ꎬ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ꎬ也能够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ꎬ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础ꎮ再次ꎬ国有企业应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ꎬ通过将员工的个人能力提升㊁职业发展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ꎬ鼓励员工关注自身成长ꎮ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㊁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ꎬ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ꎮ最后ꎬ国有企业应关注考核指标体系的灵活性和动态性ꎮ这意味着ꎬ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ꎬ考核指标体系应能够及时进行调整ꎬ以确保其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ꎮ(四)规范考核方法以及流程首先ꎬ国有企业要优化考核方法ꎬ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ꎬ企业需要在设计考核方法时ꎬ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成果㊁工作态度㊁团队协作能力㊁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ꎮ同时ꎬ应运用多种考核手段ꎬ如自我评价㊁同事互评㊁上级评价等ꎬ以111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性ꎬ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导致的评价失误ꎮ其次ꎬ国有企业应让考核流程透明化ꎬ以提高员工对考核结果的认可度ꎮ透明的考核流程可以让员工清楚了解考核流程的每个环节ꎬ包括考核指标的制定㊁考核数据的收集㊁考核结果的公示等ꎬ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整个考核过程ꎬ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ꎮ再次ꎬ国有企业要关注考核方法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ꎬ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ꎮ在制订考核方法时ꎬ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价值观㊁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战略等因素ꎬ确保考核方法能够与企业文化相互促进ꎬ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ꎮ最后ꎬ国有企业应建立定期评估和调整考核方法的机制ꎬ以应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定期对考核方法及流程进行评估和完善ꎬ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ꎬ并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ꎮ通过这样的调整ꎬ企业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ꎬ提高工作效能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ꎮ(五)健全激励以及约束机制第一ꎬ国有企业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和晋升机会的建立应以公平㊁公正为基础ꎬ必须确保所有的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ꎬ避免因偏见和偏好影响激励的公平性ꎮ同时ꎬ企业应在奖励系统设计时考虑到员工的多元化需求ꎬ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奖励方式ꎬ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ꎮ这既包括物质奖励ꎬ也包括非物质奖励ꎬ如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机会ꎮ在此基础上ꎬ企业还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ꎬ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培训ꎬ以助推员工的长远发展ꎮ第二ꎬ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必须以公正㊁公平和透明为原则ꎬ确保所有员工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ꎮ企业应明确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ꎬ并对未达标的员工实施相应的惩戒措施ꎬ这不仅可以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ꎬ也能让员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工作要求ꎮ同时ꎬ企业应注重员工的能力提升ꎬ对未达标的员工提供培训和指导ꎬ以帮助其提升工作能力ꎬ尽快达到工作要求ꎮ第三ꎬ国有企业应确保激励及约束机制的执行力度ꎬ确保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ꎮ为此ꎬ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体系ꎬ定期对激励及约束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ꎮ此外ꎬ企业还需要关注激励及约束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ꎬ及时调整并完善相关政策ꎬ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员工的期望ꎬ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ꎬ共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ꎮ三㊁结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ꎬ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竞争力ꎮ未来ꎬ国有企业应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ꎬ加大激励及约束机制的执行力度ꎬ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ꎮ参考文献:[1]李广茂.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投资与合作ꎬ2022(7):163-165.[2]何召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思考[J].中国管理会计ꎬ2020(1):70-85.[3]田瑛.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探索[J].经济管理文摘ꎬ2021(20):80-81.[4]陈秀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探讨[J].质量与市场ꎬ2021(24):142-144.[5]王琦娜.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ꎬ2021(5):161-162.作者简介:骆苇(1990 ㊀)ꎬ男ꎬ汉族ꎬ广东河源人ꎮ主要研究方向:经营管理ꎮ211。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浅析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摘要】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过于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发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企业应重视长期发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并确保评价指标科学有效,对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关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有效改进,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改进、短期利润、长期发展、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有效性、建议、长期发展、评价标准、科学有效性、指标、企业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效益。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过于重视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有必要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过于重视短期利润,忽视长期发展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少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润表现,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偏向短期利益的评价方式会导致企业在追求短期收益的同时忽略了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主管评价的主观性和偏见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有些领导可能会对某些员工或部门持有偏见,给予不公正的评价,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和员工的积极性。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
业 经营业绩 评 价 的基 本 前提 , 而构 成 企 业 经 营 从 业 绩评价 最直 接 的理论 基础 。
( ) 托代理 理 论 二 委
、
企业业绩评价体 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 深刻理 解企 业经 营业绩 评 价 的理论 基础 , 更 对
好地开 展业绩 评 价 活 动 有 重 要 的指 导 意义 , 也便 于从 理论上 探讨 业绩 评价 的动 因。 ( ) 一 资本保 全理 论
全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 响; 二 , 第 由于 资本有 财务 资本 和 实物 资本 两种 概
念, 资本 保全要 从保 全资 本 的名 义货 币 , 全 资本 保 的实际购 买力 、 全 资 本 的实 际 生 产 能力 三个 角 保
[ 收稿 日期 ] 2 0 0 7—1 —1 1 7 [ 作者简 介] 蓝文永( 9 9 , , 西上林人 , 西师 范学院管理科 学 学院教 师 , 南财经 大学会计 学院 2 0 16 一) 男 广 广 西 0 6级
运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及 国 有控股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 可以有效地为 国
有 资本 的保值 和增值 、 完善 激励 与 约束机 制 、 为 为 加强企 业科 学 管理 服 务 , 而 促 进 国有 企 业 现 代 进 企 业制 度 的建 立 和完善 。绩 效评 价是 现代 企 业财 务 管理研究 的重 要 内容 , 其 绩 效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对 进行 研究 具有较 为 重要 的理论 和 现实 指导 意义 。 J 1Fra bibliotek 0 u .0 8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备受关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成为落实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薪酬结构不合理一是薪酬结构单一,驱动力不足。
多数国有企业薪酬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构成,薪酬结构上缺少促进员工发展的薪酬单元,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并且这种薪酬分配方式,相同岗位薪酬水平相当,横向缺少晋升空间,分配单元缺少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
假如一个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岗位相同的员工,薪酬为同一标准,而不考虑知识结构、技术等级、能力水平高低等因素对薪酬水平的影响,员工就缺乏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是固定薪酬所占比例较高,薪酬激励性缺失。
根据对中铁系统内部分企业薪酬制度的调研,发现多数企业固浮比保持在7:3或8:2的范围。
固定薪酬比例太高,造成薪酬的保障性较强,激励作用不足,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是同一岗位薪酬档别较少,缺乏正常的晋升空间。
一些国有企业在设计薪酬结构时,过于追求薪酬的简单性,同一岗位只设一个档别或增设一个浮动档,没有兼顾员工正常的岗位晋升因素。
引起的结果是:员工只要岗位没有调整,工资水平就没有上升的空间,很容易造成优秀员工的流失。
四是薪酬制度宽泛,缺少针对性。
对于国有企业,营销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员工工作性质差距很大。
营销人员薪酬应该以业绩导向为主,贯彻多劳多得的思想。
如果以保障型的薪酬制度进行薪酬分配,不利于激励营销人员实现营销目标。
2.激励机制中,绩效考核不科学受传统绩效考核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以迟到、早退,或者“德、能、勤、绩、廉”、“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作为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理论研究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冯茹建立一套科学严谨且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而言,是确保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业绩评估体系架构存在缺陷国有企业现行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往往偏重于短期经济指标而忽略长期发展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换言之,利润、收入等数量性指标获得了过分强调,而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考察不足,导致国有企业可能片面追求短期业绩,忽略长远利益。
评价标准往往是静态的、固定的,不能灵活地反映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
国有企业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财务业绩上,还包括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多维度的价值贡献。
然而,评价体系往往缺乏对这些非财务价值的衡量和评估,忽视了国有企业在促进社会福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与利益关联上,未能充分体现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
在很多情况下,评价工作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专门的评价机构完成,缺少来自市场、消费者及其他社会主体的直接反馈,评价结果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与社会形象。
二、业绩评估的执行过程遇到障碍现实中,因监控体系建设不足或执行不到位,反馈机制转化为形式主义,致使国有企业决策层缺乏对经营活动深度与细节的了解。
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因过于泛化而失去精准性,理应根据国有企业特定环境量身定制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却常常流于现行标准的简单模仿,归根结底是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以增长率或者利润总额等宏观指标为评价核心,可能会掩盖业务流程中的微观问题,如员工绩效低下、客户满意度下降等。
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国有企业中,行政化色彩浓重,使得绩效评价往往与个人关系网、权力斗争等非业绩因素紧密相连,稀释了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正当性。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常见的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权责不清,也导致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考
摘要: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要想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就要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加以合理利用,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不足之处以及完善业绩评价体系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思考
企业的业绩评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方法和指标对企业某一时期内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价值判断。
业绩评价作为财务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伴随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传统业绩考核体系产生,并分成三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是实物量考核阶段,这具体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作为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的管理办法,使得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的阶段。
在此阶段,政府不仅无偿拨付国有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统一调拨劳务,还通过计划来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格,并负责销售产品,所以利润全部上缴、实行统收统支是当时的财务特点。
时间证明,以政府为主导是我实物量考核有很多的弊端:首先这种严约束、无激励并且政企不分的考核方法使国有企业普遍
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造成了争项目、争资源的恶性竞争在国有企业之间愈演愈烈;最后,由于不计成本的生产,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第二是政府放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的阶段。
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扭转国有企业缺乏经自主营权的局面,便把放权让利的改革提到行程中,并开始逐步实施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对承包制加以实行,呼吁企业在一定的利润基数的基础上承包项目,若能够超额完成工程,超出的部分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留成。
这样,为了使政企不分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在放权让利的基础上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但由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改革速度没有跟上,结果没有能达到目的。
第三是企业效绩评价体系时期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企业要努力做到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和政企分离。
90年代末期,国家财政部提出了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这种体系是建立在企业偿债、资产运营以及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所以是一套相对繁杂的体系。
二、现行企业综合效绩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只对有形资产的成果计量重视,却不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生产环节是产出过程中既核心又有形的环节,所以国有企业在曾经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下仅仅只对生产环节重视,也就是以资源
投入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来使企业产值的增长得以维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逐渐完善的生产体系,传统国有企业那种只注重描述数量型的评价方式显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难以全面评价
虽然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的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但是,实际中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问题依然存在。
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人为操纵财务指标的情况。
如果将企业财务指标当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构建成分,企业经理为了获得良好的绩效评价很可能人为地对财务指标加以操纵。
所以,很难做到全面的评价。
(三)由于评价指标缺乏长远的利益,导致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关注度不够
在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利润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使企业短期的盈利能力更受关注。
但在追求短期利润的目标时却存在很多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的问题,比如削减机器维修费和广告经费、减少环境保护支出以及缩小研究与开发经费等。
企业评价体系中利润所占比重越高,企业就越肯能存在短期行为膨胀的问题。
三、完善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也就是eva 指标。
eva 指标最重要和也是最具特点的内容就是对权益资本成本加以
考虑的要求。
以传统的评价体系计算出来的结果其实与具体情况存在出入,不少企业虽然显示的是盈利状态,却很可能正在逐渐把股
东的财富及利益蚕食。
而eva 理论可以对以上的加以解决,使企业对获得的利润小于资本成本的忽视得到纠正。
应用eva 进行业绩评价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可以在企业加强重视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对企业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还可以对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状况进行清晰地反映。
当eva 大于零时,企业的国有资产就处于增值状态;当eva 等于零时,国有资产就得以保值。
所以,eva 是企业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是否实现的指标,也是企业为国家创造多少财富的真实反映。
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增加有关智力资产的指标,保证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
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管理的起点应该是企业的既定战略目标,另外,还需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角度来实施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
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因其适应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日益增大了对企业的作用。
目前,传统实物之间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中已经不占主要,反而,软资产的竞争地位越来越重要,比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等等。
促进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高。
若把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看待,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健全来达到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目的。
具体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来说,企业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像注册会计师这样的第三方审计,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对会计信息失真加大相应的处罚力度,必要时利用法律相关规定对其加以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徐明.业绩评价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2]刘伟.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与激励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3]蓝文永.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周树长.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