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指导材料
2022高三作文“携手合作,共赢未来”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2高三作文“携手合作,共赢未来”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ff17d5a5e9856a571260b7.png)
2022高三作文“携手合作,共赢未来”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元首共同向全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海拔高度)为8848.86米。
这一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珠穆朗玛峰是中尼两国共同界峰,以前中尼两国高程测量基准不同。
我国采用的是基于黄海海平面的国家高程基准,尼泊尔采用的则是基于孟加拉湾平均海平面的高程基准。
考虑到两国发布同一高程数据能更好地体现双方的友谊与合作,两国联合技术委员会经过认真商讨,共同决定采用全球高程基准,也更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外友好交流协会”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审材料:作文材料关注现实话题,紧扣时事热点,中国、尼泊尔两国元首共同向全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两国为了能体现双方的友谊与合作,采用共同的基准。
考生写作必须基于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紧紧围绕“中外合作、友好交流”这一主题,在“和平发展”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包容、尊重与发展”的新政策理念。
写作的重点是围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展现中国作为外交大国的气度与胸襟,表现中国国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审任务: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参加“中外友好交流协会”的中国青年发表,文章主题是“携手合作,共赢未来”,写作形式是演讲稿,演讲地点是国际论坛,听众对象是国际友人,因此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立意】1.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2.合作方能共赢未来;3.包容、尊重是未来发展的途径。
【素材】1.当前我们的共同敌人——“新冠肺炎”仍然在全世界蔓延,感染人数不断上升。
病毒无国界,不分地域,不分人种,不分民族,不分党派,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破坏着我们人类发展美好繁荣的良好局面,摧毁着我们人类创造的劳动成果,延缓了我们人类发展的前进步伐,直接影响到人类每一分子的生活状态和人居幸福感。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三模作文“量化生活”导写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三模作文“量化生活”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4b07225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c.png)
2024永州市高三三模作文材料“量化生活”审题立意指导附范文【真题再现】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有一周每天每个时间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种色标记全天时间轴;一些青年参加了诸如30天运动打卡训练营或百日阅读自律营,每天标记这是完成的第几天,距离目标还差几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饭都会带上一台电子科,计算食物精确到克来控制热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并把这种新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量化人生目标、精确时间管理让人生具有目标感、掌控感,但也带来了一些思考: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量化人生必须量化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材料主要围绕“量化生活”这一现象展开,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通过自律打卡、参加训练营、使用电子秤等方式将生活数字化的现象。
这些行为反映了人们追求目标感、掌控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生活能否被量化、人生是否必须量化的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自律打卡本/表、色标记、时间轴、青年、运动/阅读自律营、标记完成天数、成年人、电子秤、食物热量、量化生活、人生目标、时间管理、目标感、掌控感、生活能否被量化、人生是否必须量化。
关键内容:1、描述了当下社会中,从中小学生到成年人,人们普遍使用自律打卡工具、参加自律训练营、精确计算饮食热量等方式进行“量化生活”。
2、提出“量化生活”的双面性:一方面带来了目标感与掌控感,另一方面引发了对生活能否被量化、人生是否必须量化的思考。
【审题立意】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量化生活”,并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核心立意:理性审视“量化生活”,既要肯定其在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反思过度量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倡导适度量化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生活方式。
高考作文之驳论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之驳论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5470cd7bcd126fff6050bb8.png)
高考作文之驳论文写作指导(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这个写作任务,重点训练的是“驳论”,这既是文体上的要求,写一篇驳论文,也是论证思路的要求,要求用驳论来进行论证说理。
批驳的观点很清晰,就两个,一个是“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另一个是“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其实最主要是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监考员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与自觉如何看待的问题。
考生能够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提出批驳的意见,就可以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了。
写作者身份在这里没有进行限定,这个就以真实的自我身份进入写作最合适了。
驳论文写作成为2020届高考生必须掌握的热点文体了。
驳论文的基本写法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其中,论点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和事实,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2022届高三月考作文“轻与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2届高三月考作文“轻与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cb116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7.png)
2022届高三月考作文“轻与重”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66年来蝉联冬奥男单花滑冠军第一人的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上选择挑战超出人类体能极限的4A超高难度动作,而这意味着有可能放弃冬奥三连冠。
他说:“已看淡所有的荣耀,不在意比赛胜负,挑战不完美并不重要,突破自我、拼尽全力的人生才更厚重。
”材料二: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材料三:信仰比生存重要,品格比外貌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而不知轻重者,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有时候影响结果的,又看似很轻,其实很重。
所以我们唯有在不断自省中知轻重,才能知急缓进退。
看清孰轻孰重,是一种大智慧。
上述材料反映出人们对“轻与重”的不同认识,能给人以很深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与人生发展谈谈你对“轻与重”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哈三中一模。
审题指导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多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逻辑思维,题目的思维模式为二元关系型。
作文紧跟时代热点,以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为题材,体现了命题者鲜明的时代感和情境意识。
作文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中挑战超出人类体能极限的4A超高难度动作的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宁可放弃冬奥三连冠,也要拼尽全力,突破自我;材料二引用鲁迅《最先与最后》中的一句话,强调所轻者胜负,所重者精神,“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材料三则是对“轻”与“重”的关系及意义进行阐释,并告诉读者应在自省中知“轻重”,方知缓急进退。
写作时需要联系三则材料,来论证对“轻与重”的认识与启示,这是写作的具体情境。
2022高三作文“走进经典,学以致用”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2高三作文“走进经典,学以致用”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8f3d2328ea81c759f57804.png)
2022高三作文“走进经典,学以致用”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庖丁解牛》中文惠君为何闻庖丁解牛之道而“得养生焉”?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凭三寸之舌说退十万秦师,他是怎样做到的?给我们什么启示?本身就是被逐之客的李斯批逆鳞,写《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收回成命,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又是怎样做到的?给我们什么启示?优秀的文化经典中蕴藏着前人的智慧,阅读经典就要去识别这些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并把这些智慧运用到生活之中。
请从上述经典中择其一篇,尽量结合自己的经验,以“识别与践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所给材料共三段,三段均出自高中课本,三篇文章,三类智慧,三种成功之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个是《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之道;第二个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退十万秦师的三寸之舌;第三个是来自《谏逐客书》中李斯的劝谏技术。
可见三则材料都与说话有关系。
第一个是话语中的人生智慧——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善于找到方法技巧,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后两个都属于论辩的技巧,都善于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问题的观点和角度,有自己特定的意愿和需求——这能导致他自觉的行动。
所以,你如果要劝说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最好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怎样才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难免招致失败;只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有可能说服对方。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正是处处站在秦王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秦王着想,因而句句都说到了秦王的心窝里——他紧紧抓住并围绕着秦王梦寐以求的愿望:“跨海内,制诸侯”,“成帝业”,即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个远人的政治目标,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逐客之非。
李斯劝谏的技巧二是让事实说话。
高三作文素材,al
![高三作文素材,al](https://img.taocdn.com/s3/m/853ffa3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7.png)
高三作文素材,审题立意,范文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审题:材料由对比鲜明的两段内容组成。
一是树枝和树根特点的对比,树枝美丽、喧嚣,树根朴实、沉稳。
二是古人对树枝和树根的不同态度对比,称树枝为“末”,称树根为“本”,寄寓了古人对树枝、树根的褒贬之情。
理清了两则材料的内涵,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立意。
从树枝与树根的关系切入。
二者既是统一的关系,树根长年累月默默输送养分,带来了树枝的繁华热闹,由此,可以隐喻“厚积‘勃’发”、“台前幕后”;二者也可以是对立关系,树根朴实,树枝招摇,究其原因是树根成熟稳重,树枝喧嚣浮动。
由此,可以隐喻人生应该沉稳踏实,固本强基。
从古人对树枝、树根的不同态度切入。
古人称树枝为“末”,称树根为“本”,可以看出古人贬树枝,赞树根,究其本质,则是启示我们为人要踏实稳重。
而当今社会,许多人却是“本末倒置”,尤其是现在的部分年轻人,一味追求光鲜亮丽的人生,忽视踏实勤奋的工作。
由此,可以针砭时弊,探究其背后的根源。
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国家非遗传人数十年潜心躬耕,终成大器,也可结合当今社会现象,指出舍本逐末的危害,亦可将二者综合运用,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论证得更为严密。
立意:1.固“本”强“末”。
2.厚积才能“勃”发。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沉稳人生,拒绝浮华。
5.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6.养得深根,终成枝繁叶茂。
【范文】养得深根,终成枝繁叶茂树根深埋地下,寂静无华,却称之为“本”;树枝葱茏繁盛,花香弥漫,却称之为“末”。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https://img.taocdn.com/s3/m/0c4d0bf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2.p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百年孤独》材料二: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心理学大师荣格材料三:人生一定要喝三碗水。
第一碗,别人泼的冷水;第二碗,自己流的汗水;第三碗,不被理解的泪水。
——《小故事大智慧》以上材料对你已开启的高三生活有着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假如你要在复兴中学高三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
人生需“外学”“内省”。
优质人生是怎样打造的?【解析】这是一道名句串式的材料作文。
材料一选自《百年孤独》,主要说人生是一个痛、苦、累的过程,我们无法回避,但可以选择奔跑,选择经历挫折后涅槃重生。
材料二是荣格的话,主要将人的向外看和向内看做了对比,向外看的是除自己之外的人和事物,向内看的是自身。
能够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所以向内看的人能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材料三是以比喻的形式谈人生要面对的三类情况,别人泼的冷水能让自己清醒,自己流的汗水会让自己品尝付出的快乐,不被理解的泪水会让自己学会隐忍和奋起。
写作任务是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出材料给已步入高三的你带来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范文】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在复兴中学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喝下‘三碗水’,走好人生路”。
同学们,我们来到世间,便开启了自己的生活,但生活不是童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
生活有时候像“渡劫”,扛住了痛苦,才能获得明媚温暖的未来。
请记住:大凡一个人的成长,都要喝下三碗水:别人泼的冷水;自己流的汗水;不被理解的泪水。
高三作文:议论文写作指导_1500字
![高三作文:议论文写作指导_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d8542803d8ce2f0066237e.png)
议论文写作指导_1500字例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思想,历来亦为人们所称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是仁人志士忧虑国事先于天下人,享受安乐则后于天下人。
这是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提出的道德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社会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
战国时,屈原忠于楚国,却受到谗言陷害而被楚怀王流放。
他为楚国的命运与人民的不幸而深感忧虑,在所作的《离骚》里,表达了深厚的忧患意识。
在唐朝,诗人杜甫身经安史之乱,住无定所,食不果腹,尝尽了国破家亡的辛酸与颠沛流离的痛苦,在所作的“三别”、“三吏”等诗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
在南宋,陆游生当南北分裂,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自己位卑官小,却不敢忘记国耻国忧,在所写的大量诗篇里,深深地表达为国分忧、渴望北伐中原的爱国之情。
直到临终,还作《示儿》诗说:死去原本知道一切都是空,只是深悲中原还未收复!一旦朝廷收复了失地,你在祭祀时一定要告诉你的父亲!与范仲淹一样,屈原、杜甫、陆游等人的忧国忧民思想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这是一篇发表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的*,是一篇较好的议论文。
但从应试作文的角度来看,还有不足之处。
一、*标题是议论文的“论题”,即议论的话题,而不是中心论点。
作为中心论点,要表明你的观点,亮出你的看法。
如改成:(1)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的美德(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下之乐而乐”事关重大就成了论点了(3)对应试作文而言,最好用中心论点作标题,以利重点突出,先声夺人。
二、关于第一小节。
1、议论文的开头一节,文字要短,好象“凤头”,小而漂亮。
800字的应试议论文,第一小节用字不超过80字。
2、在第一小节点明中心论点即可。
千万不要第一段就展开论证,有话放到下文说。
【高考作文指导】“驳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考作文指导】“驳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e97e00f524ccbff0218492.png)
【高考作文指导】“驳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驳论文的基本写法: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其中,论点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和事实,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与之对应的是“立论文”;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与之对应的是“驳论文”。
反驳的对象:一、反驳论点。
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
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
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
二、反驳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
一般来说,论据包括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和数字论据三种。
反驳论据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揭露对方理论荒谬、事实虚假和数字混乱。
三、反驳论证。
反驳论证是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比如:前提与结论相矛盾,一篇文章中存在相互对立的多种观点,论点与论据不统一。
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反驳。
要想写好驳论文,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 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作为反驳的靶子。
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错误观点,树靶子,确立攻击目标。
怎样树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论点复述一遍,并指出其弊端。
二是摘抄材料的关键语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
驳斥时,要避开对方的思路,抓住致命弱点不放,全力回击。
东汉有一少年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
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
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对此,我们可以把陈蕃的话作为靶子,指出其片面性,然后结合薛勤的观点加以证论,证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合理性,由此驳倒陈蕃的观点。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e721fa208a1284ac950430e.png)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姚振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杭州、舟山高三质量检测)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古人曾言:“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作文题紧扣现实,引导同学们反思:当下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创造人生的过程,选什么、舍什么,考验能力,更体现智慧。
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是“选择”,但这个“选择”不是真空语境下选A还是B的简易判断,而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的前提下的“选择”。
所以,写作时要明确主旨是“在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可以从选择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的原则、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方法等多方面展开论说。
如果没有明确指出“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但是字里行间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提到上网购物时面对海量商品茫然无措,隐含了科技发展、物质丰富这个背景,也是可以的。
题目没有指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文体必须明确,切忌文体模糊、不伦不类。
【评分标准】50—60分:切合题意,文体鲜明,对“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有独到深刻的理解。
论述文的论证手法丰富,论据新颖生动,论说有层次,语言理性、简练、流畅、有文化底蕴和个性风采。
记叙文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
46—49分:审题准确,文体明确,对“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有较深的认识。
论述文能讲究论证方法,举出恰当的例子进行论说,有一定的思辨深度,语言简洁、清晰、通顺。
2023届高三作文指导: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指导+课件48张
![2023届高三作文指导: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训练指导+课件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2c867d4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9.png)
优秀文题展示:
追求统一,彰显个性 统一与个性并行 统一与个性齐飞 个性展风采,统一创和谐 求同与追异
统一诚涉可及贵材,料个性中不的可两抛个对 立面,体现辩证思想!
失误文题展示(1缩0班小)题:意范围!
统一,人生的一把双刃剑
统一,纷繁这个世界
统一的花美吗? 团结·协调·创新
观点模糊!
统架起一的统走光一题亮与啦照多!亮样题每化目个的人桥梁 必须有材观料点关不明确! 词不键达词意!!会有歧观义点的片。面!
二、通过语境选择统一这一关键 词的正确义项。
优秀文题展示:
统一与差异 正反看统一 统一与个性 让统一与差异的美装扮世界
辨统一证地犹涉看如及待双统刃材一剑料中的两个对 立面,体现辩证思想!
失误文题展示:
观点失误!
给“统一”上把锁 统一的美中也有污点 统一,我该如何对待你? 谈“统一” 携起双手
更加不知所 观点不明确! 云!
在我们周围,进取心太亢奋的人一直就 屡见不鲜。职务几年没提升了,就着急得 不得了;职称刚到一个任期,就想再上一 个台阶;什么都想争第一,凡事不肯居人 后;大奖想要,小奖也不放过。为此,想 方设法,创造条件,不遗余力,甚至还有 人不惜违背组织原则,采取不当手段来达 到“进步”的目的。可见,过盛的进取心, 有时却会起副作用,使人跌跟头、犯错误, 这种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而,进取心过 于亢奋的人,不妨常去登登山,你就会发
有些人会积攒一些负面情绪。如果在办公室里释 放,如在同事面前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做苦瓜脸, 负面情绪极可能传染给同事,让办公气氛变得压抑。 这负面情不到释放,也会让人憋出“内伤”,表情暴 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作文指导“非连续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作文指导“非连续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b4cc7fcbff00bed5b9f31ded.png)
人教版高三语文作文指导“非连续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材料作文(或称“片段型”材料)非连续性材料指的是类似于2017年全国II卷那种由若干独立名言警句组成的作文材料。
非连续性作文材料在语言和结构组合上区别于一般叙事性和文学性文本,其材料往往由若干独立的名言警句组成,材料与材料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如:(一)2020年高考宝鸡市二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论中国》基辛格2.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作家方方3. 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人类总是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
4.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约翰·肖尔斯5. 我想等灾难结束,穿越人海去拥抱我爱的人。
2019年岁末,一场灾难悄悄地侵袭了中华大地。
面对肆虐的病毒,有人恐惧、忧虑、隐瞒,但是更多的是迎难而上的壮士,他们是医学院士、医生、护士,是警察、服务人员、捐款捐物的普通人。
这场灾难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中国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你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联系上面的言论,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2020年高考咸阳市二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4)在今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一大批90后慷慨请战,和前辈并肩作战,用肩膀扛起时代的责任,充分显示了代代相承的中国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实干,成功的必由之路(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实干,成功的必由之路(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de1ee781336c1eb91b375d35.png)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实干,成功的必由之路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邓小平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
——新时代的领路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
”——李克强高三开学后,学校要举行月考总结大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所给的写作情境由国家领导人的三句名言组成,用求同存异法分析,三句话都是关于“干”的话题,这里的“干”既指实干,也指“落实”。
第一句站在理论高度强调“干”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实质;第二句强调“部署不如落实”或者“部署不如实干”;第三句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事实说话,强调国家的强大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结果,更是立于国家发展的层面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
三句名言,有机联系,互为表里。
考生在写作时,要立足材料、立足“月考”,联想思考,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1)话题限制。
题目探讨的是关于“‘实干、落实’的意义”的话题。
(2)写作主体限制。
“高三开学后”,“作为学生代表”在月考总结大会上发言,限制了写作主体是考完试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代表,写作对象高三全体学生,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内容和主题限制。
考生要思考的是“月考”成绩与“实干”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和材料内容相关,不能脱离题中材料。
(4)体式的限制。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文体要求写演讲稿,即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写作时必须考虑演讲稿的四大必备要素:称呼,问候,正文,结语;且格式必须准确规范。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两问(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两问(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75aac820b14e852459fb5768.png)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人生两问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这样问学生:“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
请以“人生两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以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的谈话为背景,引出竺可桢校长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85年前的问题,85年前的大学生是如何回答的,构成思维的起点,由此引发当下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写作任务是对竺可桢的两个问题的作出回答,对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进行深入的思考;命题限制了文章题目为“人生两问”考生不得改动,文章体裁限定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此则命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体成长和时代发展的关系,肩负起时代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竺可桢发出人生两问的时代,正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代,无数大学青年,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所以考生对人生两问的思考和回答就不能简单立意为拿文凭、找好工作、光耀门楣。
只有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联系起来,才是领悟了命题人的题旨所在。
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
考生既可以思考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如何崇德励志,增长才干;也可以立意为在新的时代发展中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投身于时代洪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负时代的重托;也可立意为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2. 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写作指导及素材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写作指导及素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acc7d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5.png)
2023届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一联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名师解析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人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
“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
”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仿造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红楼梦”结构命制,虽然是老题新写,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文学素养较弱的考生来说依旧无从下手,目前是大家一轮复习阶段,务必在语文课上关注老师额外补充的一些“鉴赏”话题知识,它们在关键时候是高分的必备储存(1)对临:书法的起点,学会模仿(侧重学习观摩阶段)引申:“有字之书”里有着前人的智慧,我们读书学习是知识层面的厚积沉淀,掌握基础策略:海纳百川,读万卷书(2)背临:依靠记忆书写,形神兼具,是一种客观的进步(侧重独立运用)引申;“无字之书”在我们心里,默写的能力开始提升,知识的熟练运用是一种能力素养的进步。
策略:熟读深知子自知(3)意临:基础之上独立阐述,假如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引申:“心灵之书”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我们大胆求索小心验证提炼升华观点,有了自己的思想(少数人,最高境界)策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语文书里的教材哦,你对于课本文言文掌握是否熟练?)什么关系?(起承转合)对临——起,背临——承接,意临——转合重要事情提示:研读2019-2022高考语文教学大纲参考,高分作文或是想要追求进步的作文务必体现策略,不要泛泛而谈,把作文做成一个理解题而不是一个无脑演讲,注意连接词和逻辑性,不要自说自话自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