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呼吸道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概述
• 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牛、马及 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
•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 、丙3个型 。甲型流 感病毒在引起人类流感的历史上最重要,它 流行最为频繁,并且播及全球。
• 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弱,常表现为局 部爆发。
•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
100万
100万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 形态
球形,丝状或杆状 ( 初次从病人体内分
离出的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结构
•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 核酸为单链分节段RNA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1、核心:单负链RNA,分 节段,病毒在复制中易发 生基因重组而引起变异, 导致新病毒株出现,病毒 核蛋白(nucleoprotein , NP)呈螺旋对称。
(二)分型与变异
• 分型
根据核蛋白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感 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甲型病毒根 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 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 (Hl~Hl5),9个NA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 的有Hl、H2、H3和 Nl、N2。 • 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三)培养特性
• 流感病毒可在鸡胚和细胞中增殖
鸡胚增殖: 血凝试验检测
细胞培养: 无明显病变,红细 胞吸附和免疫学方 法证实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表现: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身肌 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伴有鼻塞、流涕、咽 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与病毒代谢过程产 生的毒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和细胞因 子有关。病毒仅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 老体弱、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常继发细菌感染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换引起的世界性流行
流行年代 亚型类别
代表株
1918
Hsw1N1
可能为猪流感病毒
1947
H1N1(亚甲型)
A/FM/1/47
1957 H2N2(亚洲甲型) A/Singapore/1/57
1968 H3N2(香港甲型) A/HongKong/1/68
1977
HIN1 H3N2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正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 • 副粘病毒(paramyxoviridae):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 其他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冠状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变异
• 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两者变异可同时 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小变异引起小流 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
•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 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流感大纪事
流行时间
流感名称
1918~1920
西班牙流感
1957 1968 1977
亚洲流感 香港流感 俄罗斯流感
1999~2000 欧、美、亚三洲流感
2008
香港流感
毒株 H1N1 H2N2 H3N2 H1N1 H3N2
H3N2
危害(死亡人数) 全球2000万-4000万 人死亡
酸,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利于成熟病毒 的释放和积聚病毒的扩散。 3、具有抗原性,为非中和抗原,其相应的抗体能抑制病 毒酶(NA)的水解作用。 4、氨基酸的序列易发生变异。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HA:①能引起血凝:HA能与人、鸡、豚 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结合引 起红细胞凝集(简称血凝); ②与病毒 吸附和穿入细胞有关; ③具有免疫原性, 可诱生血凝抑制抗体。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糖蛋白刺突
HA
1、占病毒蛋白的25%,包膜上80%是HA, 与流感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 胞有关,呈柱状,为三聚体。 2、HA经转录、转译后的蛋白是一个分子多肽HA0,经细胞蛋白酶裂解活 化形成二硫键连接的两个亚单位:HA1和HA2。这是感染所必须。
HA1:是与细胞膜唾液酸受体结合的亚单位,病毒抗 原性主要在HA1。
• 2、包膜:内层为基质蛋白, 外层脂质双层,甲、乙型 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 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 hemagglutinin,HA ) 和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 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 据。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1 PA 2
3
45
6
7
8
NP
PB2
1、编码PB2
5、编码NP
HA2:具有膜融合和性,是与细胞膜融合的亚单位。 3、具有血凝作用: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N-乙酰神经氨酸 (唾液酸)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简称血凝) 4、氨基酸的序列易发生变异。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NA: 1、由四个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呈蘑菇状,头部含有酶
活性中心和四个抗原位点。 2、可水解细胞膜上各种多糖受体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
抗原漂移
• 变异的幅度小,亚型内变异。HA、NA氨基 酸的变异率小于1%,量变,由基因组自发 的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引起,每2~5年 出现一个新变异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 行。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来自百度文库
抗原转换
• 变异幅度大,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 为20%~50%,属于质变,由于基因组发 生重排引起,导致新亚型产生,引起流 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PB1
2、编码PB1 6、编码NA
RNP
3、编码PA
7、编码M1、M2
4、编码HA 8、编码NS1、NS2
与每个RNA片段结合的有核蛋白(NP)和3个与核 酸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PA、 PB1和PB2。RNA和NP合称核糖核蛋白(RNP)。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NA: ①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 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放和扩散。 ②具有抗原性,但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 性。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脱壳 吸附
转录 复制
核 蛋白合成
膜
病毒复制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出芽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高磁场实验室通过磁 共振构建的流感病毒表面结构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概述
• 流行性感冒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牛、马及 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
•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 、丙3个型 。甲型流 感病毒在引起人类流感的历史上最重要,它 流行最为频繁,并且播及全球。
• 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弱,常表现为局 部爆发。
•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很少流行。
100万
100万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 形态
球形,丝状或杆状 ( 初次从病人体内分
离出的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结构
•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 核酸为单链分节段RNA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1、核心:单负链RNA,分 节段,病毒在复制中易发 生基因重组而引起变异, 导致新病毒株出现,病毒 核蛋白(nucleoprotein , NP)呈螺旋对称。
(二)分型与变异
• 分型
根据核蛋白N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感 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甲型病毒根 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 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 (Hl~Hl5),9个NA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 的有Hl、H2、H3和 Nl、N2。 • 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三)培养特性
• 流感病毒可在鸡胚和细胞中增殖
鸡胚增殖: 血凝试验检测
细胞培养: 无明显病变,红细 胞吸附和免疫学方 法证实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表现: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身肌 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伴有鼻塞、流涕、咽 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与病毒代谢过程产 生的毒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和细胞因 子有关。病毒仅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 老体弱、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常继发细菌感染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换引起的世界性流行
流行年代 亚型类别
代表株
1918
Hsw1N1
可能为猪流感病毒
1947
H1N1(亚甲型)
A/FM/1/47
1957 H2N2(亚洲甲型) A/Singapore/1/57
1968 H3N2(香港甲型) A/HongKong/1/68
1977
HIN1 H3N2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正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 • 副粘病毒(paramyxoviridae):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 其他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冠状病毒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变异
• 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两者变异可同时 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小变异引起小流 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
•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 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流感大纪事
流行时间
流感名称
1918~1920
西班牙流感
1957 1968 1977
亚洲流感 香港流感 俄罗斯流感
1999~2000 欧、美、亚三洲流感
2008
香港流感
毒株 H1N1 H2N2 H3N2 H1N1 H3N2
H3N2
危害(死亡人数) 全球2000万-4000万 人死亡
酸,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利于成熟病毒 的释放和积聚病毒的扩散。 3、具有抗原性,为非中和抗原,其相应的抗体能抑制病 毒酶(NA)的水解作用。 4、氨基酸的序列易发生变异。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HA:①能引起血凝:HA能与人、鸡、豚 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结合引 起红细胞凝集(简称血凝); ②与病毒 吸附和穿入细胞有关; ③具有免疫原性, 可诱生血凝抑制抗体。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糖蛋白刺突
HA
1、占病毒蛋白的25%,包膜上80%是HA, 与流感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 胞有关,呈柱状,为三聚体。 2、HA经转录、转译后的蛋白是一个分子多肽HA0,经细胞蛋白酶裂解活 化形成二硫键连接的两个亚单位:HA1和HA2。这是感染所必须。
HA1:是与细胞膜唾液酸受体结合的亚单位,病毒抗 原性主要在HA1。
• 2、包膜:内层为基质蛋白, 外层脂质双层,甲、乙型 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 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 hemagglutinin,HA ) 和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 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 据。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1 PA 2
3
45
6
7
8
NP
PB2
1、编码PB2
5、编码NP
HA2:具有膜融合和性,是与细胞膜融合的亚单位。 3、具有血凝作用: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N-乙酰神经氨酸 (唾液酸)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简称血凝) 4、氨基酸的序列易发生变异。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NA: 1、由四个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呈蘑菇状,头部含有酶
活性中心和四个抗原位点。 2、可水解细胞膜上各种多糖受体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
抗原漂移
• 变异的幅度小,亚型内变异。HA、NA氨基 酸的变异率小于1%,量变,由基因组自发 的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引起,每2~5年 出现一个新变异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 行。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来自百度文库
抗原转换
• 变异幅度大,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 为20%~50%,属于质变,由于基因组发 生重排引起,导致新亚型产生,引起流 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PB1
2、编码PB1 6、编码NA
RNP
3、编码PA
7、编码M1、M2
4、编码HA 8、编码NS1、NS2
与每个RNA片段结合的有核蛋白(NP)和3个与核 酸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PA、 PB1和PB2。RNA和NP合称核糖核蛋白(RNP)。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 NA: ①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 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放和扩散。 ②具有抗原性,但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 性。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脱壳 吸附
转录 复制
核 蛋白合成
膜
病毒复制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
出芽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高磁场实验室通过磁 共振构建的流感病毒表面结构
陈灵芝 微生物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