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人教版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长度的测量引言概述: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加工以及日常生活中,准确测量长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长度的概念、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概念1.1 长度的定义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
在三维空间中,长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距离。
1.2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
1.3 长度的量纲长度的量纲是L,表示长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二、测量工具2.1 尺子尺子是最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可以用于直线长度的测量。
常见的尺子有木尺、金属尺等。
2.2 卷尺卷尺是一种可以卷起来的测量工具,通常用于较大长度的测量。
卷尺的刻度一般以厘米和毫米为单位。
2.3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的工具,可以测量直线长度、内径、外径等。
游标卡尺的刻度一般以毫米为单位。
三、测量方法3.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3.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在无法直接测量长度的情况下,通过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间接计算出长度。
例如,通过测量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距离。
3.3 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的传播特性来测量长度,如激光测距仪、投影测量仪等。
四、测量误差4.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固有误差或测量方法的不准确性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或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
4.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
4.3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来减小。
总结:长度的测量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准确测量长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从长度的概念、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误差四个方面对长度的测量进行了详细阐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在整个物理课程体系中,处于测量这一节的开篇位置,起着引领和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过渡到抽象的物理概念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主要知识点、实验步骤和练习题等。主要内容将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方法等核心知识点。风格上,我会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以及生动形象的符号和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刻度尺、停表、秒表等实物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资源。刻度尺、停表和秒表等实物教具能够直观地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则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物理概念和原理,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实验视频则能够将实验过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停表和秒表的精准使用,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针对这些重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如示范、演练、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掌握。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比赛计时、制作物体长度测量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其次,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范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111 教学重难点重点长度测量的单位及换算。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1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换算。
演示法:演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巧。
12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需要测量长度的物体,如书本、桌子等,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详细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包括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测量时的放置方法、读数方法等。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误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测量数据,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
讲解减小误差的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长度测量的单位、工具使用方法和误差处理。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13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对于误差的概念,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见的物理量。
对于它的测量,我们有多种方法和工具。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正文长度测量的基本单位a.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定义的。
b. 单位制的转换:对于不同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换算关系进行转换。
例如,英制单位中的英尺和英寸与米之间的转换。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a. 直尺:直尺是最基础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较短的距离。
其刻度必须精确并且易于读取。
b. 米尺:米尺是用于测量较长距离的直尺,其长度通常在1-2米之间。
c.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精确的测量工具,常用于测量较小的长度或深度。
d. 卷尺:卷尺用于测量较大或较长的距离,它可以被拉长至数米甚至数十米。
长度测量的精度和误差a. 精度:测量的精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度越高,误差越小。
b. 误差: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可能是由于工具的精度问题、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c. 减少误差的方法:通过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a. 直接测量:直接使用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例如使用直尺或卷尺。
b.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其他相关量来计算所需的长度。
例如,通过测量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使用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c. 比较测量:通过比较两个已知长度的物体来测量未知长度的物体。
例如,使用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标准,对比其与未知长度物体的长度。
d. 利用物理效应测量:利用某些物理效应来测量长度。
例如,利用光的干涉效应测量微小距离的变化,利用声速测量距离等。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长度的测量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使用常见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并理解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减少方法。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长度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二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三是误差的产生及其减小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学将采用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误差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知识点。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张桌子有多长?”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长度测量的主题。
2. 讲解长度测量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图片和使用方法,如刻度尺、卷尺等,并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练习。
3. 探讨长度单位及其换算讲解米制单位系统,包括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并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亲自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人教版(202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建立正确的物理量概念,理解测量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前解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也是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度和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了解测量误差,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刻度尺、停表等测量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的单位,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需要测量长度的场景,如建筑施工、服装设计、体育比赛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场景中,为什么都需要测量长度呢?测量长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首先我们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长度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认识长度的单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m),以及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mm=1000μm,1μm=1000nm。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刻度尺测长度时的正确读数三、教学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长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各种时间的标准下度过。
见到标注长度的各种尺寸,在潜意识中埋下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种子。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测量学习,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方面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想,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
八年级学生正处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
因此,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两张图片,并让学生作出判断。
到底学生的判断对不对呢?引入本节课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一、测量和长度的单位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1、从古到今测量长度的工具和单位2、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说课稿《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
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刻度尺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
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学生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堂课学生将学习有关长度的测量。
在小学数学中,长度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本节课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以厘米、分米、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熟练使用尺规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精确性,培养学生对测量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熟练使用尺规进行长度测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长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尺规进行长度测量的技巧和准确性。
四、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所需的教学准备包括:1.教学用具:尺规、纸张、铅笔、橡皮擦。
2.教学素材:实物示例、图片或视频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5.1 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示例,如铅笔、书本等,引发学生对长度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简短的引导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进入课堂状态。
5.2 新课讲解1.引入单位厘米和分米的概念,通过实物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并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2.讲解使用尺规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示范准确使用尺规进行测量,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训练。
5.3 拓展与巩固1.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尺规进行长度测量,并相互交流和讨论结果。
2.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长度测量的理解。
5.4 结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醒学生将测量工具放回原来的位置。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七、说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讲解概念,实际操作以及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长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1.掌握长度的概念,并能正确理解长度的测量方法;2.理解和应用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长度的换算;3.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选择并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重点1.长度的概念;2.长度单位及其换算;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四、教学难点1.长度的概念的理解;2.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2.教具: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教师走进教室,与学生互动)教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讲解了时间的测量,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其他类型的测量呢?学生:有的,比如测量长度。
教师:很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的测量。
打开教科书第X页,我们一起开始吧。
2. 概念解释与讲解(教师出示尺子和卷尺,向学生解释长度的概念)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个尺子和卷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长度呢?学生A:长度就是物体的长短。
教师:非常好。
长度就是物体的长短,也可以理解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的延伸程度。
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表示长度呢?学生B:用长度单位来表示。
教师:对了。
我们通常使用米(m)作为长度的单位。
比如,这个教室的长度是多少米呢?学生C:10米。
教师:很好。
那么,10米能换算成其他单位吗?例如,厘米(cm)、毫米(mm)等。
学生D:10米=1000厘米=10000毫米。
教师:非常棒!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通过换算关系将米换算成其他长度单位,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测量和比较。
3.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教师:同学们,尺子和卷尺是我们常见的测量工具,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学生E:尺子是用来测量短距离的,而卷尺可以测量长距离。
教师:没错。
尺子是刻度较短的,一般用来测量小于一米的长度;而卷尺则是刻度较长的,适用于测量大于一米的长度。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长度的测量引言概述:长度是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延伸程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准确测量长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测量长度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测量长度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量长度的基本原理1.1 直尺测量原理:直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基于直尺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将直尺的一端对齐物体的起点,然后读取直尺上与物体终点对齐的刻度值来确定长度。
1.2 游标卡尺测量原理:游标卡尺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基于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将物体夹在两个测量脚之间,然后读取游标卡尺上与物体接触的刻度值来确定长度。
1.3 激光测距仪测量原理:激光测距仪是一种精确测量工具,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计算长度。
二、常用的测量工具2.1 直尺:直尺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测量工具,适用于较短的长度测量。
2.2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适用于需要较高精度的长度测量。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具有高精度和远距离测量能力,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远距离的长度。
三、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3.1 测量工具的选择:根据测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3.2 测量环境的控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3.3 测量技巧的掌握: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避免人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测量长度的应用4.1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准确测量长度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和精确施工的关键。
4.2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准确测量长度是保证产品尺寸精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4.3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测量长度是进行实验和观测的基础,为科学发现和理论验证提供支持。
五、测量长度的未来发展方向5.1 数字化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将成为测量长度的重要趋势,提高测量的自动化和精确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说课稿《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
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刻度尺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
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
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学生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_说课稿长度的测量引言概述: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长度的概念、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单位的转换、长度的误差以及长度测量的应用。
一、长度的概念1.1 长度的定义:长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维度上的延伸距离,通常用长度单位来表示。
1.2 长度的特性:长度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和可测性的特点。
1.3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常用的长度单位还包括千米、厘米、毫米等。
二、长度的测量方法2.1 直尺法:使用直尺或尺子等工具,通过对物体两端的位置进行测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2 量规法:使用量规等测量工具,通过将物体与量规接触,读取量规上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
2.3 光学测量法:利用光的传播特性,通过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激光测距仪等,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长度单位的转换3.1 米与千米的转换: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0.001千米。
3.2 米与厘米的转换: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0.01米。
3.3 厘米与毫米的转换:1厘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四、长度的误差4.1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性或使用方法的不当,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固定的偏差。
4.2 随机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原因,导致多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4.3 误差的控制:通过合理选择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等方式,减小测量误差。
五、长度测量的应用5.1 工程测量: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中,长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用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精度。
5.2 科学研究:在物理学、化学等科学领域,长度测量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5.3 日常生活:长度测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比如购买衣物时的尺寸选择、绘画时的尺寸确定等。
总结:长度的测量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第1篇:《长度的测量》说课稿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物理《长度的测量》说课稿,仅供参考!《长度的测量》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 确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动手、动脑 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1、教 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引探式教学法
三、说教法学法
2、学 法
合作交流法
试验法 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找几位同学来说一下教 室门的高度是多少,同学们 的答案有所不同,所以要想 知道门究竟有多高,就要用 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引 出课题。
2、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 技能 ,但不能规范地使用测 量仪器进行正确测量,让学生 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测量 工具的正确使用。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度的测量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4、教学目标
•会用刻度尺正确的 测量物体长度。
x0.001( 103)
x10
um
x0.001( 103)
nm
x10
dm x10 3、长度测量步骤:
cm
一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以及量程 二放:有刻度线的一段紧靠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四记: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物
理
教
师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三:新知巩固
拓展练习 延伸练习 基础练习
知识小结
六、板书设计
1、长度的单位: km 2、单位的换算:
x1000(103 ) x1000(103 ) x1000(103 ) x1000(103 )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情景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
然后提出测量的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规范自己在日常测量中的方法,从而减少误差,从而引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最后做一些题巩固课堂内容,使学生查漏补缺知识更进一步。
四.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情景引入新课(如你们知道你们的手指有多长吗?你是怎么测出来的?那你的手指的周长是多少?你又是怎么测量的?)(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是苏人教版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一课时,《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为一课时。
教学对象:为学习了速度之后的初三学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是学习中重要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
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
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以前学习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
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
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3、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学习态度,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换算。
2、难点:测量实质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五、设计意图及指导思想
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
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力图将单调的实验基本操作,更富启发性探究性,体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
六、教具准备
米尺、卷尺、皮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学生自带可以测量长度的工具。
七、教学程序设计
1、情景引入,体会测量重要性
本内容通过情境展示
讨论: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教师、学生评介,让学生体会长度测量的价值)
2、测量的实质
(1)情景展示:在班级比较任意两张课桌的长与宽(事先考察)
(2)提问:目测,比较课桌的长与宽?
视觉的局限性,引出测量的需要。
(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哪张课桌面积大些?
比较,用一人的手掌去测量另一桌子的长与宽度。
(4)提问:若两人的首长大小不一样,又不用现有的刻度尺,怎样得出谁高呢?
找一参照物,分别与课桌比较,引出独立尺(参照物)。
①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
②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
③比较测量值。
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标准——米。
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体会到需要产生了测量,问题推动着测量的发展,交流建立了标准。
3、体验长度标准,为估测准备
合作体验,看谁比划得准:以同桌为一合作组,一同学用双掌比划出印象中的一米,然后另一同学用米尺去比较,同时修正两掌间的距离,然后角色互换.教师、同学评价。
演示:教师用刻度尺,去量指甲的长度,作迷惑状,提问:“方便吗?”引出长度的其他标准。
讨论: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并说出它与一米的关系。
教师、同学评价。
(可能的补充:微米、纳米、光年、一个天文单位,让学生领悟科技的发展)
同学们一起体验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单位长度。
板书,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长度单位及其的换算是枯燥而对学生又有点抽象的。
宜采取“做中学,学中体验,体验中领会”的教学方式,通过数一米内有几大格,每大格中又有几小格的做法,会让学生感到单位换算事实关系,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教学有血有肉变得丰富而生动。
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的展示,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有一个感性认识。
其中科学计数法在数学中已经学习过。
4、正确使用刻度尺,在做中体会,体会中感悟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程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
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分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会看:看量程,看最小分度值,看是否有零刻度线。
(2)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左端对齐;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刻度尺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
(3)会读:读数时要保留到分度值下一位。
视线与尺面垂直。
(4)会记:记好数字及单位。
拓展:学习其他测量工具时,也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5、课堂练习,体验特殊的测量方法
1.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积累法)
2.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周长?(滚动法等)
3.在中国政区图上测出长江的大致长度(以曲代直等)
特殊的测量是测量内容的有益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会碰到类似问题:把现实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并使之成为现实,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各种方案,教师均应积极评介,若课堂时间不允许,最好在课外付诸实施,由此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7、课外探究,学以致用,体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1.请你想一个简单的办法测出我们学校运动场内跑道的周长,并实地测量?
2.研究性学习:若要测出一幢12层住宅楼的高度(楼层高一样),请你提出三种方法。
答案:
(1)在楼顶用皮尺垂下测量
(2)用绳子从楼顶垂下,再测绳长
(3)测出一层楼高度再乘以12
(4)用高度计测量,把高度计带到楼顶,所显示数值即为该楼高度
(5)用标杆配合测楼的影子长度可求得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