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一节 叙事散文之记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叙事散文之记人

美文鉴赏

[鉴赏导航]

叙事性记人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事件、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加以渲染。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赏析此类文章: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叙事性记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记人散文的材料可能是片段的、局部的、零碎的,但都是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的。所以在赏析记人散文时,要通过作者所叙之事去感受、归纳所写之人的性格特点。

2.抓住逼真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如见其人。叙事性记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而更加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揣摩深切动人的情感

在叙事性记人散文中,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描述人物的行为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才会有感而发,写出情真意切的文字。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一定要融入文本,感同身受,仔细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切动人的情感。

美文一

种花的邮差

□李南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一生,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子。没多久,那条他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都更令他们开心。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何不留下善行,提供后人乘凉?

(选自《文艺生活》)赏析

世上的芸芸众生大多数如邮差一般平凡善良,忙忙碌碌的一生大多数如邮差一般琐屑平淡。但是我们可以使平凡的人生充满乐趣,我们可以使平淡的生活更加美好。种花的邮差这个形象激励着我们去把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把人生经营得更有价值一些。

美文二

老人与鹰

□陈元武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老人背着那杆猎枪转了几座山头,连个猎物的影子都未碰到。太阳的火舌舔得他烦躁不安,他犀利的目光朝前方巡视着。

老人忽然听见丛林间有一阵响动,他连忙举枪瞄准,却再无动静。他转过那丛芭茅和灌木寻去,眼前的情形竟让他大吃一惊:一只鹰无力地躺在血泊中,旁边躺着一条已被啄得稀烂的死蛇。鹰显然是想挣扎着重返蓝天,它的双翅散开,呈现出欲凌空而起的姿势。它受了重伤,整个身子无力地趴在地上。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没能亲睹这场精彩壮烈的鹰蛇大战。他瞄了一眼死蛇,知道那是条毒蛇,鹰肯定是给它咬伤了,而且已命若悬丝了。他朝鹰走去,鹰以犀利的眼光盯着他的举动,身子本能地动了几下,想往后退,钻进草丛或展翅高飞。它的翅膀使劲地扑棱了几下,但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力不从心了,便昂起头,将有力的钩吻对着老人,突然发出一声令人心悸的唳啸,颈项的毛顿时炸开。老人急忙脱下褂儿,扑在鹰身上,把它裹住。鹰拼命地挣扎着,凄厉地叫着,努力了一阵,终于疲乏地垂下头,而那眸子依旧发出犀利的目光。

老人迅速地给鹰上好药,然后将鹰关入自己带着的铁笼子里。

鹰的伤渐渐地好了。老人每天将捕到的猎物鲜肉喂它。鹰开始在笼子里扑腾着翅膀,烦躁不安地不停来回走动,不停地想将头探出笼栅栏外。每次给它喂食时,老人看见它用那凄楚的目光向他乞求着什么。终于有一天,他下了决心,将铁笼子放在院子里,抽去门闩。鹰在那一刻愣怔了一下,便飞快跳出铁笼,凌空而起。老人眼眶里两颗好大的泪徘徊了一阵,终于悄无声息地掉落。他望见鹰在不远处的山冈上欢快地飞着,叫着,优美地盘旋着,然后振翅直刺长空,越飞越高,越远。最后那一粒黑点般的影子消逝在碧空。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吼了一声,他后悔没给鹰起名字。

(选自《三明日报》)赏析

这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非常善良细心的老人,我们可以从“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急忙脱下褂儿”“迅速地给鹰上好药”“下了决心”“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等描写中感受到,老人对于一只受伤的鹰怎样无微不至地体察它的真正感受,这样的爱令人感动。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常见叙事性记人散文考题类型一般为:

1.理解、概括文章相关内容。

2.赏析人物描写或某一细节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从人物的外在形象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征。

4.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迁移拓展类题目。

解答此类考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作者记人叙事的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可以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2.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叙事性记人散文表面看通篇是在写人,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里,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是一景一物。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3.探究人物描写的深层含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是形象可感的。叙事性记人散文,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行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点,从具体的事件中体现抽象的道理。

4.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如,语言(用词、修辞、语言风格、感情色彩等)、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对比烘托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等,如此才能由表及里,理解叙事性记人散文的真正内涵。

真题解析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买馒头

□林清玄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蒸笼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只要有空,我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混沌。

像卖馒头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喜庆与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