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药散剂的应用经验金老大夫
散剂的发展历史
散剂的历史沿革散剂是中医药古老的剂型之一, 临床应用已有千年的历史。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方书,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其中已有与散剂相关的记载。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书中最先提出“散”剂的名称, 散剂运用于众多病症, 急症实证用之, 缓图将养亦用之, 内服外用, 可谓曲尽病情, 对散剂制法、类型、用法用量及功用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很多方剂都是为治疗急危病症而设, 散剂是书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剂型之一, 既有内服又有外用, 既有直接调服又有煎煮服用。
到了隋唐时期, 盛行服用散剂。
唐末至五代十国, 战乱连年, 药材匮乏, 为了节约药材, 不少医家提倡煮散。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首次使用“煮散”一词, 散剂的种类和用法均明显增多, 极大地丰富了散剂的临床应用。
散剂与我国本土宗教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散剂为道士所创, 由丹药演变而来, 随着道家在民间及士大夫间的传播, 宋代皇家的表率与推广, 散剂的应用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剂型中散剂约占一半, 书中散剂多为煮散、服散、外用散, 且对散剂制法、服法、用法有详细叙述, 对现代制剂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 散剂的应用以外用为主, 清代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的外用剂型包括了多种散剂。
尤其清朝后期, 社会动荡不安, 战乱连年, 许多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散剂应运而生, 如陈功实编撰的《外科正宗》一书中记载的用于清热消肿、止痛的冰硼散;清代费山寿《急救应验良方》一书中有活血散淤, 消肿止痛之功的九分散等。
传统认为:“散者散也, 去急病用之。
”散剂作为最早的速食剂型, 到了近现代, 由于化学药的冲击, 其临床应用逐步减少。
实际上,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散剂具有粉末更细、给药更方便等优势, 为散剂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例如, 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约1 400余个成方和单味药制剂中, 散剂近60个, 其中新增散剂就有3个。
稻米与中医药
姜 某 : ,6 , 室职员 , 女 3岁 办公 就诊 时间为2 o年 l月 。 要症状 : O6 0 主 饮食 不佳 , 体疲乏 , 色 萎黄 , 医院诊 断为慢 性 胃炎 十余年 , 身 面 经 经西 医多方 治
疗效果欠佳 , 并且有加重趋势 , 转求中医治疗 。 中医诊断脾 胃虚弱 , 湿热困 脾 , 法 健脾 化湿 , 方 四君子 汤加 苍术 朴 、 草等 加减 。 治 配 厚 甘 由于 患者 经 常出差 , 服用汤剂不方便, 根据患者的要求 , 将汤剂配制成袋装中药散剂 , 每包4 l ,天眼2 1 次,次服l 嘱患者用茶盅将药物放在杯中加开水浸泡、 包,
【 yW o s P wd rMe iieC iia p c t n Ke d 】 o e t dcm ; l clAp H ai n o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
中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散剂大全中药在儿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院儿科中药散剂。
一、金银花散剂金银花散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散剂,在儿童感冒、咳嗽等病症中应用广泛。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对小儿发热、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金银花散剂一般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二、板蓝根散剂板蓝根散剂是常用的退热解毒中药散剂,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它能够清热解毒、凉血解毒,对于小儿高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板蓝根散剂一般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三、连翘散剂连翘散剂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散剂,适用于小儿热毒所致的发热、咽喉肿痛、口疮等症状。
连翘散剂可口服或外用,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四、三黄散剂三黄散剂是一种用于小儿发热、咳嗽的中药散剂,由黄芩、黄连、黄柏三味药组成。
三黄散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痰的功效,可用于小儿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三黄散剂一般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五、炙甘草散剂炙甘草散剂是一种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药散剂。
它具有祛痰止咳、润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病症。
炙甘草散剂一般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六、儿平散剂儿平散剂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散剂,常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急性咽喉炎等病症。
儿平散剂可口服,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七、小儿氨苄西林散剂小儿氨苄西林散剂广泛应用于小儿感染性疾病,具有抗菌作用。
它适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小儿氨苄西林散剂一般口服,每次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剂量,一日分3次服用。
八、小儿注射用青霉素散剂小儿注射用青霉素散剂也是常用的抗菌中药散剂。
它广泛应用于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脓毒症、肺炎、脑膜炎等。
小儿注射用青霉素散剂根据患儿体重和病情确定剂量和使用方法。
九、小儿三联散剂小儿三联散剂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散剂,由黄连、黄芩、连翘三味药组成。
它适用于小儿急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浅谈中药煮散剂的临床应用
易 操 作 , 可 少 量 应 用 又 可 大 批 量 生 产 , 别 适 合 既 特
中小 医 院制 剂 生 产 。方 法 如 下 :
净 选 加工 ( 制 ) 干 燥 一混 合 粉 碎 一干 热 空 炮 一
气 严 灭 菌 一分 装 2 2 制 备 原 理 : 散 剂 制 备 和 应 用 过 程 经 过 . 煮 粉 碎 和 煎 煮 程 序 , 此 符 合 扩 散 公 式 : s 一DF 因 d一
dc ,
温 服 一 升 , 每 次 用 药 量 仅 为 原 方 的三 分 之 一 。 煮 ” “
散 ” 词 始 见 于 唐 代 孙 思邈 《 急 千 金 要 方 》 八 一 备 卷 “ 命 煮 散 ” 卷 十 二 “ 神 煮 散 ” 至 宋 时煮 散 始 得 续 , 茯 。 广 泛 使 用 , 括 在 《 溪 笔 谈 》 说 : 古 方 用 汤 最 沈 梦 里 “ 多, 用丸 散 者 殊 少 。近 也 用 汤者 全 少 , 汤 皆 用 煮 应
— dt r
d x
式中d t为 扩 散 时 间 ; s在 d d t时 间 内 的 物 质 扩散 量 ; F为 扩 散 面 积 , 表 药 材 的 粉 碎 度 ; 为 代 浓 度 差 ; 为 扩 散 系数 ; 号 表 示 扩 散 趋 向平 衡 时 D 负 浓 度 降低 r 。 1 ] 由扩 散 公 式 可 知 , 散 物 质 的量 d 与 扩 散 物 质 的 扩 s
维普资讯
76 4
陕西 中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8期
浅 谈 中药 煮 散 剂 的 临 床 应 用
陕 西 省 大 荔 县 中医 医 院 ( 1 1 0 黄 礼 之 宋 民义 孙 华 山 750 ) 中药 煮散 剂 是 将 药 材粗 颗 粒 与 水 共 煮 去 渣 取 汁而 制 成 的 药 剂 。我 院 制剂 室 在 此 基 础 上 采 用 无 纺 布 制 成 药 袋 , 合 了袋 泡 剂 与 煮 散 剂 的共 同优 综 点 , 发 出 了适 合 我 院 院 情 的新 型煮 散 剂 。 有 节 开 具 祖 国 医 药 学 组 方 的 君 、 、 、 和 七 情 的 配 伍 要 臣 佐 使 求 , 保 持 了 中药 汤 剂 多 味 药 物 之 间 , 传 统 调 剂 又 在 “ 煎 ” 程 中 产 生 的一 系 列 物 理 、 学 变 化 , 共 过 化 以达
中药散剂服用方法
中药散剂服用方法
中药散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它具有服用方便、药效快、剂量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由于中药散剂的服用方法与其他剂型有所不同,因此在服用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散剂的服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
中药散剂一般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影响药效的吸收。
同时,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其次,正确的服用方法。
中药散剂一般是直接服用或者冲泡后饮用。
对于直接服用的散剂,建议使用匙剂或者量筒准确称量,再配以适量温水送服。
而对于需要冲泡的散剂,建议使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药效。
另外,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服用中药散剂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应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通畅的大便,有助于药效的吸收和排泄。
此外,要注意避免过量或者漏服。
中药散剂的剂量一般由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患者在服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同时,要坚持按时服药,避免漏服,以免影响疗效。
最后,注意药物保存。
中药散剂在保存时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要注意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避免误食。
总的来说,中药散剂的服用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正确的服用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药效,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服用中药散剂时,患者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剂的知识点总结
散剂的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散剂中药散剂是将中药材经过研磨、粉碎等加工制成粉末或颗粒,并根据临床需要配伍在一起,方便患者服用的药物剂型。
中药散剂制备简单、服用方便,且能够充分发挥中药材的药效,因此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制备方法中药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粉碎法、研磨法、颗粒法等。
其中,粉碎法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后研磨成细粉,再按比例混合成散剂;研磨法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控制粒度后调和成散剂;颗粒法是将中药材制作成颗粒,再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散剂。
无论哪种方法,主要是将中药材研磨成颗粒或粉末,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配,然后包装成袋装或瓶装的散剂。
2. 临床应用中药散剂具有方便服用、药效充分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一些中药调理肠胃、调理气血、调理经络等方面的药物,都可以制成散剂,患者只需按照医嘱服用即可。
此外,中药散剂还可以用于外治方面,比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也可以制成散剂用于外敷。
3.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散剂时,需要注意其质量和存储条件。
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药店购买,以保证质量。
其次,需要遵医嘱使用,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中药散剂在存储时需要避光、干燥、防潮,避免受潮或者变质。
二、西药散剂西药散剂是将西药成分制成颗粒或粉末,并进行包装,方便患者服用的一种药物剂型。
西药散剂与中药散剂相比,制备工艺更为简单,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 制备方法西药散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颗粒制备法和粉末制备法两种。
颗粒制备法是将西药成分粉碎成颗粒,然后按比例混合调和成散剂;粉末制备法是将西药成分粉碎成细粉,然后进行调和、混合,也可以添加一些助剂、调味剂等后封装成散剂。
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将西药成分制成适合口服的颗粒或粉末,然后包装成袋装或瓶装的散剂。
2. 临床应用西药散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一些抗生素、感冒药、退烧药、镇痛药等,都可以制成散剂,方便患者服用。
浅析中药煮散剂特点及临床推广应用
2.3 有利于节约时间,节省能源。
3 煮散剂的临床推广应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适宜药材的粉碎度:单从扩散定律看,药材颗粒越小,浸出物质就越多。但古人要求煮散剂为粗末或称如“麻豆大”(金匮防己黄芪汤、麻杏苡甘汤,脾胃论补中益气汤都要求锉为麻豆大)。实验表明,药材颗粒度为2~4 mm时最理想,《中国药典》也规定煮散剂要通过3号筛。这是因为:过细的药材相互吸附强,影响扩散速度;粘抹过细,组织细胞易破裂,大量的不溶物及粘液质、树脂等混入或浸出,粘度增大,反而减慢扩散速度,浸出物质量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煮散剂具有如下特点:
2.1 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我国每年人平均消耗中药约0.5 kg,中药汤剂占了约30%的比例,而汤剂较煮散剂多用具60%的药材。如大承气汤、六味地黄汤、少腹逐瘀汤改为煮散剂的煎出总量分别为汤剂的1.4倍,1.7倍,1.6倍[1]。测定泻心汤总蒽醌、四逆汤总生物碱、四物汤总糖量也证实了这点[2]。佛山市中医院用银翘散粗末煎服治疗风热感冒1150例,取得疗效用量只为饮片全量的1/5[3]。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把胃苓散、止泻散、玉屏风散、解表散做成煮散剂,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每剂仅用3 g煎服,疗效较好。因而有人提出用饮片全量的1/3~1/2的粗末即可达到饮片全量的煎出率。
中医外用散剂的应用原理
中医外用散剂的应用原理什么是中医外用散剂中医外用散剂是中医药理论在外用药剂方面的具体应用形式。
它是由中草药经过研磨、混合等处理方法制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性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质。
中医外用散剂可以用于外敷、洗浸或雾化吸入等方式,以治疗相应的疾病。
中医外用散剂的应用原理中医外用散剂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络刺激作用中医外用散剂通过在特定穴位、经络上的使用,可以对经络进行有效刺激。
按照中医理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疾病症状的作用。
2. 祛风散寒作用中医外用散剂中的一些草药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寒湿、寒邪等外邪侵袭人体,会导致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
而一些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草药可以通过外敷作用,温热皮肤,祛除体内的寒湿,从而缓解相应的症状。
3. 活血化瘀作用中医外用散剂中的一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认为,一些疾病如外伤、淤血、血瘀等都与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有关。
而活血化瘀的草药可以通过外敷作用,促进血液的循环,消散淤血,改善血液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止痛镇静作用中医外用散剂中的一些草药具有止痛镇静的作用。
中医认为,一些疾病如炎症、肌肉疼痛等都会引起疼痛感。
而一些具有止痛镇静作用的草药可以通过外敷作用,减轻炎症反应,舒缓疼痛感,达到止痛镇静的效果。
中医外用散剂的使用方法中医外用散剂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使用:•外敷:将中医外用散剂撒于患处,然后用药布包扎住,定期更换药布。
•洗浸:将中医外用散剂加入适量的温水中,用药水对患处进行洗浸。
•雾化吸入:将中医外用散剂放入雾化器中,通过吸入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效果。
使用中医外用散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前先清洗患处,保持皮肤的清洁。
在外敷时,保持患处的干燥。
2.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处的变化,如有不适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_金汝真
[5]王奎.浅析手法对改变内能及调整信息的效应[J].按摩与导引,2004,17(2):8.[6]刘德桓.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医药学刊,2003,21(3):379-380.[7]庞文斌.“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与《内经》中的阴阳平衡[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7(7):8-9.[8]张仕年,张宏如.金宏柱教授疏经通督学术思想浅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1):12-14.[9]俞海虹,周红桥.试述中医阴阳平衡观的实质[J].中医药学刊,2006,24(6):1074-1075.作者简介:李鹏飞,男,31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中医推拿治疗伤科、内科常见病证。
(收稿日期:2011-02-10)五苓散一方源自《伤寒杂病论》。
在《伤寒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6条,阳明病篇1条,霍乱病1条;在《金匮要略》中有3条,其中痰饮咳嗽病篇1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2条。
大家通常对《伤寒论》的8条比较关注,而对《金匮要略》中有3条注意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全面学习五苓散的条文,对于准确领悟五苓散是至关重要的。
1对五苓散证的认识从五苓散的相关条文,归纳出五苓散的适应症有小便不利、烦渴欲饮、饮后欲吐,或头痛微热、水逆、心下痞、水泻、脐下动悸、吐涎沫、头目眩晕、短气而咳、水肿、舌苔白滑、脉缓或浮。
五苓散证的病机关键为化气不利,津液不布,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
(1)膀胱气化不利,可见小便不利,小便少。
(2)中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可见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
(3)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气血壅遏,可见脐下悸动,少腹苦里急。
(4)气化不利,饮停中焦,可见心下痞;水饮上逆、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水逆证。
(5)气化不利,饮停心胸,则短气而咳;水饮上蒙清窍则头目眩晕。
(6)表邪未解,脉浮或脉浮数,身微热。
掌握了五苓散证之病机为“气不化水”,在临床上便可灵活运用,治疗各种疾病。
古今散剂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
古今散剂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谌子诺1,2,王阶1通讯作者,杨云松3(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3.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如今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散剂延伸出了中药颗粒剂等剂型,相比之下传统散剂的应用范围在逐渐弱化。结合市场现况分析,散剂的未来发展应在传承古代散剂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临床需求,不断改进创新。古代散剂的临床应用散剂的运用早在《五十二病方》中便有记载。内经《素问·病能论》中也有以散剂治酒风病等记录。明代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收藏散剂达3200余种,书中针对中药散剂的处方和用法以大量篇章详述。现总结古代分类及运用规律如下:1.1古代散剂的分类分析古代医籍可将散剂大致归为三大类:①按临床用法,可分为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如《本草纲目·草部卷白芷》后附方“口齿气臭∶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此为内服。外用如'脚气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②按药物组成数量,可分为单药散剂与复方散剂。如内服的白芷散即由一种药物组成是单药散剂,而外用的白芷加芥子等分为末则为复方散剂,由两种及以上药物组成。③按有无药物毒性,可分为无毒散剂与含毒散剂。如《本草纲目·石部卷砒石》中“中风痰壅……砒霜如绿豆大,研……大吐即愈”,即为含毒散剂。无毒散剂以内服者居多,含毒散剂以外用者居多。此外,在古方中散剂用量一般在汤剂用量的一半以下,如《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中细辛日服量为三分,而入汤剂在“厚朴麻黄汤”、“大黄附子汤”等煎服方中均为二两。1.2古代散剂的运用散剂在古代应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慢性病证,也用于急病救治;内用以通调脏腑气血,梳理经络四肢,外用以祛腐生肌、托毒消肿。总结古代散剂运用规律可知:其内服散剂多加水煮服或研细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伤寒论》里即载有散剂调服白饮之法。例如半夏散、四逆散配以白饮(即米粥)调服,起到养胃气,使峻烈之剂攻邪而不伤正。至于外用散剂,据《本草纲目》书中所载多研为细末,撒于患处,在局部起到治疗作用。亦或用麻油、蜜、酒、醋等调敷于患处。如“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柏、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亦有散剂配合热熨者,如“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做成柿饼,热敷疽上”。现代散剂的临床应用2.1继承传统散剂现代散剂继承了古代散剂的分类运用法,临床治疗采用内服、外用或结合其他疗法的方式。如王巍观察中药煮散内服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研究提示在治疗小儿急性咳嗽时应用中药煮散剂可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何书丽观察中药散剂外用敷脐治疗腹胀的疗效。研究提示采用自拟中药散剂敷脐治疗腹胀者有效率达94.5%。此外,还有散剂内服结合针灸外治者。如李小红观察针刺结合散剂冲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针刺结合散剂冲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分析现代散剂临床应用的总体趋势,可知现代运用散剂以外用居多,内服较少;复方散剂较多,单药散剂较少;无毒散剂较多,含毒散剂较少。胡恩等学者认为现代中医药有'三少一多'的特点。古代的中医在用药方法上给药的方式众多,相比之下现代中医药界用药品种有缩小趋势;用量上比古人保守;组方比古代医家有复杂化趋向;用药方法较单一。2.2延伸现代剂型传统的散剂剂型将药物采用捣、磨、打等方式,使药物直接转换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其药物成分几乎不变,现代分类将其归为狭义散剂。而随着对微观结构的认识与提取分离等技术的发展,散剂定义延伸成凡药物呈粉末状或颗粒状皆归为广义散剂,中药颗粒剂就属于此类。中药颗粒剂包括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颗粒,前者以炮制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后者基于前者基础上采用复方配伍。颗粒剂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与传统散剂在外观上类似,均属固体剂型制剂。二者共同具有水分含量低,含氧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保质期长;易携带,服用方便,剂量可随症增减的优点。另外,颗粒剂作为汤剂的改良剂型,亦是散剂的延伸剂型。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使用时无须煎煮,易吸收见效快,兼具“散者,散也”与“汤者,荡也”之功效。传统散剂多仅进行粗加工成末,其物理性状改变,化学性质不变。而中药颗粒剂在制备上则经过提取、纯化、制粒成型、包装等过程,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并减少无效成分。由于中医界普遍运用复方用药,而多味药物在合煎的过程中会互相发生反应,可能引起成分的变化或生成新的物质,其效果并不能简单等同于颗粒剂中有效成分的累加。因此,颗粒剂是否等效于内服散剂现仍存疑。散剂的市场现况3.1工艺复杂制约生产近些年来,国家针对药品质量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对散剂的生产与储藏做出更明确规定。如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同时根据医疗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其粉碎细度应有所区别。如供烧伤、烫伤及外科止血使用的散剂应严格灭菌;供五官科的散剂须研成极细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80-100目筛。含毒药物或贵重药物应采用等量递增配研法混匀并过筛。消化道溃疡病为充分发挥其治疗和保护溃疡面作用,标准当通过120目筛。特殊科室如:眼科散剂应通过200目筛,儿科散剂应通过120目筛等。此外,卫生部对散剂散剂重量差异也做出规定。常规秤取十包求得平均重量,然后以每包重量与平均重量比较;包装上已注明每包重量者,则应与标示的重量相较,求出其重量差异数值。剂量型散剂的差异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现代散剂制备标准严苛,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和包装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的仪器与制作工艺。但即使对原材料进行灭菌处理,制剂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可能再次染菌,埋下安全隐患。因此需针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制药设备、工具、操作间等消毒灭菌,操作工作量大,程序繁琐,加上仪器与材料的购置费,价格昂贵,制约了散剂的生产。3.2不合需求制约推广有学者对40家药店和10家医院中药房展开调查。结果显示40家药店中经营散剂(不含珍珠粉、三七粉、沉香粉等中药材细粉)在15种以上20种以下的15家,不足10种的25家,10家医院均不足八种。作为中医界素有“轻舟速行”美誉的散剂,有着用药量小、煎煮时间短、便捷、起效快等优点,本该前景广大,但观其市场发展现状,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探究造成散剂不被推广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剂型目前发展成果没有很好的迎合现代市场需求。传统散剂剂型过于原始,制备仍停在粗粉、细粉的层面,药材不易辨认,服药口感差;由于表面积大,药物挥发性成分易散失,药性及药效可能发生变化;其混合环节中因动物、植物、矿物质地差异悬殊,部分会出现分散不均匀。特别是贵重或剧毒药材,分散不均匀会带来严重的有效性或安全性问题。而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复杂,70%的顾客认为中药散剂的价格偏高。有研究称中药配方颗粒比中药饮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高22.88%。同时由于各企业的生产工艺参数不尽相同,配方颗粒与饮片的换算标准不一,颗粒剂行业发展受制。此外,散剂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时下名气、包装、口感极大程度影响消费者,疗效不再是第一位。而有报道称,查阅3个月的10份常见报刊,中药散剂的广告出现频次几近为零。散剂的未来发展4.1面对市场扬长避短关乎散剂的未来发展,首要问题是需正确认识其优势和不足。散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法简便,剂量可随症增减;易消化吸收,对于急病能起到救逆之效;节约中药材资源,可降低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散剂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散剂的药材不易辨认,口感差,制备不当时可能出现安全性、毒性等问题;现代延伸的颗粒剂存在疗效争议、标准不一、价格昂贵等问题。综上,散剂的未来发展当结合市场,着眼于大众需求,以改进质量与口感为目标。目前颗粒剂行业发展受制,而传统散剂的制备加工尚未形成模式化生产。未来散剂发展方向应重视传统散剂的现代化生产,将传统散剂的制备过程进一步标准化,加大对传统散剂的投入。在传统散剂只进行物理加工的基础上,予以颗粒剂同等包装,严格注明药材名称、厂家、批次、生产时间等。在制作工艺上发扬超微颗粒技术,避免成品颗粒粗糙、大小不一的情况,改良散剂服用口感。生产采用流水线操作,尽可能缩短制作时间,减少芳香药物挥发。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重视成品的存储环境,严格把控生产运输中每一个环节。4.2着眼未来推陈出新鉴于现代散剂制备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未来散剂的发展需构建一个标准化、模式化、智能化、可控化的中药散剂生产体系。通过制作数据图谱,使生产从原材料灭菌、干燥、粉碎、分筛、混匀、称重、分装、质检、贴标、装箱、入库等全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达到质量稳、产能高、物耗低、用工少、参数可调、成本可控的目的。同时由于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后药性普遍存在差异,其质量评价方法也应有不同。未来应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单药散剂质量评价方法,即每一种单散剂应有具体的质量评价指标。以此指导改变散剂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的数据参数,为智能化生产奠定基础。此外散剂要进一步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开发散剂的新模式。推出即能满足市场,又能保证疗效与安全性且物美价廉的新剂型如:药对散剂、经方散剂、时方散剂等。让散剂在使用上更便利、人性化,令新剂型更契合市场需求才是散剂未来发展的出路。总论从临床应用和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散剂还是现代中药颗粒剂,在其临床应用和发展上都受到一定限制,存在诸多争议。虽然有上述问题存在,但却不能妨碍,散剂成为中医临床最佳剂型之一。散剂用量少,节约资源,且药效维持时间长,尤其适合用于久病患者。对于急病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速服三七、白及粉止血止痛,散剂“轻舟速行”亦是上佳的治疗方案。对于远途患者而言,散剂服用方便,节省时间而不容易中途断药,能保证其治疗效果。散剂携带方便、节省药材资源和经费开支、应用范围广泛,应当予以继承发扬光大。结合散剂市场应用现况与发展所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中药散剂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现代颗粒剂作为传统散剂的延伸剂型,两者相似而绝不相同。散剂未来发展需在传统剂型和现代颗粒剂的成果上综合改进,针对散剂的使用方法开拓创新,在保证其疗效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做好散剂的宣传普及工作,让传统的散剂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再次闪光。【来源】:大品种联盟。
散剂中成药临床运用与新药开发
摘要: 散剂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 与现代中成药采⽤各种⼿段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法不同, 不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 完整保留了原中药⽅剂的⽅旨。
作者对在剂型和疗效上有着独特优势的中药散剂的临床应⽤进⾏了探讨,认为在中成药创新⽅⾯, 散剂必将展⽰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散剂 中成药 新药开发 汤剂和膏丹丸散等是中药的传统剂型, 除了丹药现在使⽤较少以外, 其他的剂型都很常⽤。
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 使中药材的品质得到很⼤的提⾼, 基本改变了过去中药“粗⼤⿊”的形象, 从⽽使现在采⽤优质的中药材开发散剂中成药成为可能。
作为散剂, 只是将⼴泛使⽤的汤剂处⽅中的中药材进⾏粗加⼯成为粉末, 成为便于服⽤的另形式, 由于只是中药材的物理性状发⽣了变化, 没有做任何的提取, 不改变药材的任何化学性质, 完全保存传统中药临床处⽅的“原汁原味”, 和⽬前经物理化学⼿段进⾏提取⽽⽣产出来的中成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中药散剂的运⽤有着巨⼤的优势 中药散剂的优势表现在: (1) 散剂服⽤⽅便,可以⽤⽔直接冲服或⽤开⽔直接泡服, 适合现代社会的⽣活节奏。
加⼯好的散剂达到了⼀定的细度,病⼈⽤⽔冲服时不会感到困难。
如果采⽤开⽔泡服的话, ⼝感舒适, 味同饮茶, 易于让多对中药汤剂的苦味感到恐惧的病⼈接受。
(2) 散剂可事先配伍加⼯好以备急⽤(也可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病⼈的病情即时配伍加⼯) , 从⽽可为病⼈节省等待拣药和熬药的时间。
(3) 散剂进⾏分包装后, 剂量准确, 携带⽅便, 便于使⽤者更好控制服⽤剂量。
(4) 与同样处⽅的汤剂相⽐, 病⼈的单次⽤药量减少, 药材的利⽤程度较⾼, 更为“节省”药材。
(5)汤剂中含有的主要是可溶性成分, ⽽服⽤的散剂则含有药材的全部内容, 包括各种粗纤维和不溶于⽔或醇的成分, 更完整的保存了药材的药性。
(6) 与汤剂相⽐, 更适宜于慢性病患者长期服⽤, 相对于汤剂对胃肠道影响较⼩, 不容易影响使⽤者的⾷欲和消化功能。
方剂学实践课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方剂学实践课程,这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中医药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方剂的配伍原则和临床应用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方剂学实践课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在方剂学实践课之前,我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虽然对中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方剂的配伍原则和临床应用却感到有些抽象。
通过实践课的学习,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我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实践课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方剂的制备方法,如煎药、熬膏、丸散等。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我了解到中药的炮制过程,以及不同剂型的特点。
例如,煎药时对水温、火候、煎煮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此外,我还学习了方剂的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等,这些原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方剂学实践课不仅要求我们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准确称量药物、如何煎煮药物、如何制备不同剂型的药物等。
以下是我对实践操作的一些心得体会:1. 精确称量:在制备方剂时,药物的剂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
因此,在称量药物时,我学会了使用电子天平,确保每味药物的剂量准确无误。
2. 煎煮技巧:煎煮是制备中药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成分。
在实践课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3. 制备剂型:根据临床需要,中药可以制成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多种剂型。
在实践课中,我学会了制备这些剂型的方法,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过筛等。
三、临床应用,增强临床思维方剂学实践课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制备方法,更注重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析临床病例,了解不同方剂在临床中的应用,从而增强我们的临床思维。
简述中药外用制剂展筋散
简述中药外用制剂展筋散作者:刘敏何艺辉王洪军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17期摘要:中药散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治疗患者的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展筋散在治疗肌肉酸痛、关节强直、劳伤宿疾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七珠展筋散和我院展筋散的方剂组成和方剂解析,阐述了展筋散的制备和临床使用手法,最后还就展筋散的不足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散剂展筋散;郭氏手法膏;摩凝胶剂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7-0127-02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Tendons ScatteredLIU Min,HE Yi-hui,WANG Hong-jun(Department of Pharmacy,Xiangyang TCM Hospital,Xiangyang 441000,Hubei,China)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powder i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formulations,tendons scattered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 soreness,joint rigidity,fatigue and other symptoms have a good effe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ormula and prescription analysis of the seven bead reinforcing tendon powder and the tendon dispersing powder in our hospital,the prepara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the tendons were expounded.Finally,the prospect of the lack of tendons was made.Key words:Powder agent tendon powder;Guo's hand cream;Gel gels1 概述中药散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治疗患者的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丸、散、膏、丹”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被认四大基本剂型。
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中药散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便于储存、用药方便等优势。
它由药材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加工而成,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中药散剂成为了一种更便捷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1. 药材的研磨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原料,根据配方将药材按照比例称量。
然后将药材逐一进行研磨,使其达到细粉的程度。
可以使用研磨器、研钵等工具进行研磨,也可以使用机械研磨设备。
2. 药材的筛选和配比经过研磨后,需要对药材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
同时,按照药方的配方比例,将各种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在配比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进行调整,确保中药散剂的疗效。
3. 粉末的加工和包装将混合好的药粉进行加工处理,一般采用粉碎、炒制、熏制等方法。
这些处理方法既可以提高药材的活性成分释放,也能够减少药材的毒性。
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药粉再进行包装,一般采用密封包装,保持药材的干燥和纯净。
4. 储存和质量控制中药散剂的储存非常重要,需要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定期对中药散剂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的质量指标包括药性、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
5. 使用方法中药散剂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一般可以口服或外用。
口服时,将适量的中药散剂倒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后饮用;外用时,将中药散剂直接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以促进吸收。
总之,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对于中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当的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制作出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中药散剂,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
散剂服用方法
散剂服用方法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的服用方法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服用方法不仅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我们在使用散剂时,务必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服用。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
一般来说,散剂的服用时间应该在饭前或饭后一个小时。
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确保药效的发挥。
另外,如果药物需要分次服用,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不要随意更改服用时间和剂量。
其次,正确的服用方法。
在服用散剂时,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辅助用具,比如药杯、水杯等。
然后,按照医生的嘱咐取出适量的药物,放入药杯中。
接着,用适量的水将药物冲服下去,注意不要用热水或者饮料来冲服,以免影响药效。
在服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洗药杯,以免残留药物对下次用药产生影响。
另外,要遵守医嘱。
在使用散剂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者更改服用方法。
如果在服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向医生咨询,不要自行调整用药方法。
最后,妥善保存药物。
散剂在保存时要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另外,要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
在药物过期后,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要使用过期药物。
总之,正确的散剂服用方法对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使用散剂时,务必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服用,正确的服用方法,遵守医嘱,并妥善保存药物。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在使用散剂药物时,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服用,保障自己的健康。
中药散剂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上的应用
・ 1・ 5
中药 散剂在 防治奶 牛子宫 内膜炎上 的应用
傅春泉 ,舒鑫标 ,范映春 ,王争光
( . 华职 业技 术 学院 , 华 3 1 0 ;. 江大 飞龙 动 物保健 品有限公 司, 1金 金 2 0 0 2浙 金华 3 10 ; 2 0 0 3金华 婺城 区畜牧兽 医局 , 华 3 10 ; . . 金 2 0 0 4浙江 大 学 , 州 3 0 0 ) 杭 10 0
[ 潘虎, 3 】 刘纯 传 , 张礼华 , 我国部分地 区奶牛乳 房炎 的病 因及发病 情况 等.
调 查 Ⅱ】中 国 兽 医 科 技 ,9 6,6 2 :6 7 . 19 2 ( ) 1—1. [] 罗 金 印 , 杰 , 宏 胜 , .我 国 部 分 地 区 个 体 奶 牛 场 乳 房 炎 发 病 率 的 调 4 郁 李 等 查 研 究 .中 国牛 业 科 学 ,0 9,5 5 :O 7 . 20 3 ( ) 7 一 3 [】 瞿 自 明, 三 友 , 富 源 . 宫 液 治 疗 奶 牛子 宫 内膜 炎 性 不 孕 症 的研 究 报 告 5 熊 宋 清
宫 内膜 炎 的效果 上被 引起 广泛 的关注 。中兽 医学 认
作 者 简 介 : 春 泉 ( 9 2 , , 级 畜 牧 师 、 教 授 , 华 市 奶 牛 乳 傅 1 6 一)男 高 副 金
品行业 协会秘书 长 , 长期从 事奶牛 繁育技术研 究与教学 工作。
为子宫 内膜 炎是 由气 滞 血瘀 、 热下 注所 致 湿 。治 疗 以活血化瘀 、 清热燥 湿 、 宫排脓 、 缩 祛瘀 生新为原 则 。
参 考 文 献
[】 张 鹏 宴 . 台 地 区 泌 乳 期 奶 牛 常 见 临 床 疾 病 情 况 调 查 l l 徽 农 业 科 学 . 1 烟 安 J J
中药散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药散剂 1 个疗程 ,3个月 后电话回访 ,患者 自述身体完全
恢复 ,各 方面均感正常 。 3 观察 与体会 31中药超微粉碎技 术增加药性 ,减少 用药量 . 据有关资
12使用方法首先明确诊断确实病因通过辨证论治拟定治疗原则和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需要次性开出一个疗程中药配方在我院药剂科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指定一家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制剂室按照配方要求和计量标准选用品质好含量高的中药饮片进行纯净粉碎紫外线杀菌消毒分装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免煎袋装中药散剂3050g袋23包次使用时将中药散剂放入杯中用开水浸泡l5rain后vi服药渣不宜服作者单位
用。
散剂是我国古老 的剂型之一 ,是 中医中药 防治疾病 的 有力武器。它 的表面积较大 ,易分散 ,奏 效快 ,但是近年 来 ,一些新剂型的研制 与应 用 ,使得散剂在临床上 的生存 空间越来越小。在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中药散剂有许 多特
点 和 优 势 不 可 置 疑 ,是一 个 灵 活 实 用 的好 剂 型 。 自 19 96
年 以来 ,我院将多种中草药的散剂辨证施治于临床 ,先后 治疗观察了 3 0 0 余例 患者 ,获得较为满意 的疗效 ,现 总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
2 0 年 l 2月诊治病例 3 0余人次 , 06 ~l 0 其
包/ , 次 嘱患者用茶盅将药物放在杯 中加开水浸泡、坚持服 用。一个疗程后患者感觉身体 明显好转 ,饮食量增加 ,舌
料报道 中药饮片按 传统 一般家庭方式煎煮 ,药物 的有效成 份利 用率 4% ̄7 %。煎煮过程中还需要受到火候 、煎煮 0 0 时间、容器等 因素 的影 响,剂量使用不精确、药 用资源浪 费大 。通过超微粉碎加工处理 药物粒 度细微均匀 ,表面积
如何正确应用散剂?
如何正确应用散剂?
中药散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而后者又可分为:
①撒布散剂;
②吹入散剂;
③牙用散剂。
内服散剂为细粉,适于老年人和婴幼儿服用;外用散剂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适宜溃疡、烧伤、外伤等治疗。
①散剂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切勿进食,同时切忌饮水过多,药物被过度稀释,以免影响药效。
②如服用剂量较大,应少量多次送服,以免引起呛咳、吞咽困难。
当引起患者呛咳、咽部不适时,可使患者取座位,仰头含少量温开水,轻拍其背部,排出可能吸入的少量药粉。
③中药散剂如服用不便,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药汁送服,也可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但对于温胃止痛的散剂,如胃活散,则不须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1小时再饮水为宜。
④外用散剂时应根据不同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
a.撒敷法: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于患处,再用消毒纱布或贴膏固定,达到解毒消肿、提腐拔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b.调敷法: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药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如用茶水
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之效;用黄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药散剂的应用经验金老大夫我对中药散剂的应用经验中药散剂是中医临床应用于治疗病人的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和汤剂、丸剂、膏剂、酒剂等一样都列为中药制剂的重要剂型。
中药散剂的临床应用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记载,《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散剂达五十余方。
历代应用颇多,宋代应用散剂尤为普遍。
散剂制法也随着历代实践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
散剂具有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方便携带,节约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历来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实践运用中可见,中药水煎汤剂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仅是可溶性成分,而散剂里则含有药材的全部内容,包括各种粗纤维和不能溶于水的成分,更完整的保存了药材的药性。
反过来,水煎剂由于长时间煎熬,则会破坏或消减中药里的某些不耐热成分。
服用散剂,因为在体内的吸收过程比汤剂缓慢而持久,所以最适合应用于慢性疾病,体质差异的调理治疗,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用药。
我在长期临床中医医疗实践中,对于适合应用散剂治疗的病人,则尽量让其服用相关散剂。
有些慢性病人或老年病人在服用中药汤剂一两周后,已经获得良好效果,但根据病情仍需继续服用该药方治疗或巩固疗效时,则用原药方药味碾研成散剂,以方便病人持续治疗。
一般可延续服用一个月至数月。
散剂是将药物清洗,烘干,碾研,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剂,故也叫粉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
内服散剂又可分为细散和粗散。
粗散就是将处方药材碾成粗末,服用时还须煎煮,去渣,取汁,所以仍相当于汤剂。
真正的内服散剂其实就是细散,要求将配方药材碾研得很细,很精制,质量要求粉碎细度一般应通过80—100目筛,并且要求应该干燥、松散、均匀、色泽一致。
口服散剂只要加工操作过程干净卫生,可以不做微生物学检查,也不需经过消毒这一关。
其他丸剂、片剂以及胶囊等剂型,无一不是以散剂为基础,不首先制成散剂是完成不了其制剂的。
散剂在我国古代中医医籍中有着广泛运用记载,如健脾和胃燥湿的平胃散(自《和剂局方》),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五苓散(自《伤寒论》),益气敛肺止咳的九仙散(自《医学正传》),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逍遥散(自《和剂局方》),益气养阴生脉的生脉散(自《内外伤辨惑论》),以及助阳益气解表的再造散(自《伤寒六书》)等等,非常之多,数不胜数。
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开方如布阵,兵贵精而不在多。
一般配制散剂的中药处方组成,药味都比较少,大都以六至十味为宜。
少而精,简而专,药力集中则疗效显著。
反过来药味如果太多,每一种药物在单位体积中含量比例极小,药力极微,用之则未必能见功效。
我对中药散剂的关注和重视,是在刚参加工作不久开始的。
兰州医学院毕业后,首先被分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人民医院工作,那时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牧区,经常送医送药到基层。
我发现当地的藏医藏药普遍应用散剂。
藏族乡村医生把数百种采集采购来的中草药,一种一种洗净晾干,分别将其碾磨捣研,过筛过罗,做成细粉,然后分装在加盖的瓷罐内备用。
药柜上按行按排整整齐齐摆放着药罐。
药师给患者取药时,都是按处方将一味味药粉用戥子取齐混合包好交给患者。
据藏医藏药人士说,散剂早已是他们的主要服药剂型,经济方便,药劲大,见效快,不用费时间煎药,深受群众欢迎。
从此我便对中药散剂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我在天水市北道区人民医院工作时,曾经带领中医科、内科、儿科、药剂科的几位专家一道进行了一项“调胃益智散”的科研项目,为纯中药散剂,主要功效是调理脾胃、益智开慧,观察了122名患病学龄儿童,治疗有效率达95.9%,科研成果荣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在数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我一直重视中药散剂的应用疗效和经验总结,对于治疗效果好一些的病症及其组方,便记录下来。
现将我临床最常用的一些散剂及其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简要介绍给大家。
1、益气散—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白术、刺五加、枸杞、淫羊藿、茯苓、炙甘草、五味子、山药、陈皮、大枣等。
功能:益气补中、生津固表。
主治:适用于体质虚弱,体型偏胖(气虚则体偏胖),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口干,头晕自汗,或易患感冒,或脱肛、子宫脱垂,或病后产后体虚等。
2、温阳散—主要成分:锁阳、杜仲、当归、熟地黄、肉桂、淫羊藿、巴戟天、益智仁、韭菜子、补骨脂、吴茱萸、干姜等。
功能:温阳扶正、健脾益肾。
主治:适用于身体经常畏寒怕冷,腰背以下明显冷感,手脚不温,大便多为稀溏,小便清长,精神不振,或有浮肿、痰饮,或有阳痿、性冷淡等。
3、荣血散—主要成分:当归、白芍、黄芪、熟地黄、川芎、鸡血藤、龙眼肉、桑椹、阿胶、大枣等。
功能:补血养心、益气健脾。
主治:适用于各种贫血,体形偏瘦(血虚则体偏瘦),面色萎黄不华,头晕目眩,爪甲苍白,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腰酸胁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经血色淡等。
4、滋阴散—主要成分:熟地黄、知母、女贞子、山茱萸、枸杞、石斛、北沙参、麦冬、玉竹、黄精等。
功能:滋阴养液、补肾益精。
主治:适用于形体瘦长,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眼睑干涩,或消渴、盗汗,或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
5、降压散—主要成分:天麻、钩藤、地龙、石决明、杜仲、葛根、银杏叶、夏枯草、白芍、丹皮、黄芩、菊花等。
功能:育阴潜阳、熄风降压。
主治:适用于长期慢性高血压病人,表现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胀耳鸣,失眠健忘,或有胸闷心悸、腰酸肢麻、遗精阳痿等。
6、平糖散—主要成分:人参、黄芪、山药、苍术、玄参、枸杞、葛根、生地黄、丹参、山茱萸、黄精、玉竹等。
功能:益气养阴、滋肾降糖。
主治: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多而混黄,或带甜味,身体日渐消瘦,皮肤干燥,身痒,或有性欲减退等。
7、减脂散—主要成分:黄芪、白术、决明子、猪苓、茵陈、银杏叶、绞股蓝、山楂、薏苡仁、泽泻、大腹皮、大黄等。
功能:健脾疏肝、祛湿减脂。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以及逐渐体胖,体重明显超过标准者,表现体形较胖,身重乏力,腹满气短,懒于锻炼,食欲好,饭量大,或见头晕胸闷,或有胁痛手麻,或少动嗜睡,或口渴喜饮等。
8、养精散—主要成分:人参、鹿茸、当归、枸杞子、淫羊藿、韭菜子、锁阳、杜仲、九香虫、海马等。
功能:温肾壮阳、养血生精。
主治:适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性欲低下,男性不育,或神疲乏力,或腰膝酸软,或阴囊湿冷等。
9、促孕散—主要成分:当归、党参、紫河车、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香附、艾叶、黄芪、杜仲、续断、巴戟天等。
功能:益肾养血、暖宫助孕。
主治:适用于婚后久不怀孕的妇女,(除外子宫发育异常和输卵管阻塞等病理原因),表现体质虚弱,容易疲倦,精神抑郁,经期不定,痛经,小腹冷感,性欲淡漠,或经前乳房胀痛,或经血带有血块等。
10、回春散—主要成分:当归、女贞子、菟丝子、枸杞、香附、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熟地黄、白芍、玫瑰花、泽兰等。
功能:温肾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绝经期)前后,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表现颜面部阵发性烘热,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情志不舒,健忘失眠,精神倦怠,心烦易怒,腰酸胁痛,月经渐少或绝经等。
11、美容散—主要成分:当归、赤芍、生地、丹皮、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薏苡仁、蒲公英、夏枯草、皂角刺、大黄、甘草等。
功能:养阴清热解毒、除湿化瘀散结。
主治:适用于青年人因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偏多,皮脂分泌旺盛并瀦留,毛囊周围细菌感染等所致的面部痤疮,俗称青春痘,表现为先后轻重不等的细小红色丘疹、粉刺、结节、脓疱、疖肿、疤痕及色素沉着等,影响青春容貌,往往给青年患者造成不悦。
12、还智散—主要成分:人参、黄芪、当归、天麻、葛根、丹参、益智仁、核桃仁、柏子仁、郁金、石菖蒲、远志等。
功能:益气健脑、活血开窍。
主治:老年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患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精神思维活动衰退,近记忆力减退,丢三忘四,主观任性,固执自私,待人淡漠,语言重复,或急躁易怒,或默不作声,或答非所问,或举动幼稚等。
13、熄风散—主要成分:黄芪、人参、当归、川芎、地龙、鸡血藤、天麻、葛根、钩藤、伸筋草、三七、桃仁等。
功能:益气话血、熄风通络。
主治:适用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表现半身不遂,偏废不用,肢软无力,肢体麻木,一侧僵硬拘挛,伸屈不利,或舌强语蹇、发音不清,或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口角歪斜、面瘫流涎等。
14、润肠散—主要成分:党参、当归、肉苁蓉、巴戟天、锁阳、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生白术、生地黄、白芍、瓜蒌仁等。
宜用蜂蜜化水送服。
功能:益气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便秘,尤其是老年人脾虚、肝郁、血亏、肠燥之长期慢性便秘,表现: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有便意而排出困难,面色萎黄无华,或有神疲气怯、头眩心悸、腹胀腹痛等。
15、安神散—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神、酸枣仁、柏子仁、生地黄、龙眼肉、生牡蛎、五味子、珍珠母、法半夏、远志等。
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宜用食醋少许兑温水送服。
主治:适用于由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及神经衰弱等证引起的虚性经常失眠患者,表现难以入睡,心烦不寐,头晕健忘,心悸耳鸣,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
16、开胃散—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陈皮、藿香、砂仁、莱菔子、炒麦芽、山药、厚朴、枳实、鸡内金等。
功能:健脾补中、开胃消食。
主治:适用于脾虚纳呆、脾失健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诸症,表现纳呆厌食,缺乏食欲,偏食择食,脘腹痞满,面黄形瘦,精神倦怠,或嗳腐吞酸,或寐时虚汗,或手足心热等。
17、通络散—主要成分:黄芪、当归、威灵仙、桑寄生、伸筋草、鸡血藤、桂枝、杜仲、续断、牛膝、秦艽、木瓜等。
宜用黄酒为引温水送服。
功能:益气养血、通络止痛。
主治:适用于由风、寒、湿痹及慢性劳损等引发的腰背疼痛、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活动疼剧,或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遇风寒湿邪加重,或有骨节肿大、关节变形等。
18、消瘤散—主要成分:黄芪、人参、丹参、鸡血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虎杖、莪术、枸杞、猪苓、山慈菇、泽兰、甘草等。
功能: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散结消瘤。
主治:适用于常见多种恶性肿瘤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化疗中的扶正增效减毒治疗,手术后恢复体力、预防复发及转移的治疗。
对晚期癌症不能手术患者,还可以延缓癌瘤扩散转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散剂处方中的单味药物剂量,应由中医专业医师根据实际病情需要,辨证施药,孰轻孰重,该加该减,因人而定,切勿轻易照搬对号入座。
散剂合剂服用剂量的计算办法,我个人的经验是,每次剂量(克数)相当于处方药味数乘以0.6,例如处方有6味药,每次就服3.6克;处方有10味药,每次就服6克。
当然也要看服药者男女老幼,强弱胖瘦,病之久短,加以调整。
一般每天服两次,茶盅内温开水调服即可。
至于散剂的加工,现在许多医院和各大药店都配备有打粉机(粉碎机),而且免费服务,按处方药取好后,只要给他们说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