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发展态势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出现了政治实体。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更不存在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

随着国际交换和国外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秩序,这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①生产方式的要求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有两个:第一,要有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他们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第二,要有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第一,追求利润和利润最大化的需要;第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机制;第三,缓和经济衰退和危机的途径;第四,构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渠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 复习笔记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只是研究的对象从一国内的生产交换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

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1)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

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思想,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交换的好处。

(2)柏拉图的分工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最早提出分工学说。

具体如下:①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天生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必须依靠互助;②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取决于各人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③如果一个人专门做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

(3)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宗教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

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学中,基督教教会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即使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的产品和出口过剩的产品。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产品不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的不同产生不同优势。

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开始出现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

这个时期从大约14世纪末到18世纪。

(1)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重商主义又称“商人主义”(Mercantilism),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

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下:①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是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②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货币总量;③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6.1 复习笔记一、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对外,它服务于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①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途径是: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能;鼓励资本输入,提高生产力;鼓励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b.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c.取得国际收支均衡。

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加强。

为了使一国经济既能与外部经济实现互补,又能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就必须依靠对外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②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国民经济的运作方式。

良好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国际环境,即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影响、联合国的各种决议的实施以及其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①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但迄今为止,自由贸易政策都是相对意义上的,还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三章【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理论篇 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3章国际服务贸易3.1复习笔记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1.《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界定,服务贸易是指四类贸易活动的提供,即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及人员流动等而进行的任何服务提供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分为12个部门,即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与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及其他未包括的服务。

2.《国际收支手册》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在国际收支表下,服务贸易被列入经常项目,是指一成员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的输出与输入,即服务的跨境交易。

其中,一成员的居民是指在该成员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设立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与服务生产的企业法人。

3.《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对于服务贸易的界定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中,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以及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和自然人移动实现的服务贸易。

二、世界服务贸易的状况与发展趋势1.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至2006年间,世界服务贸易经历了长足发展。

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4%增长到23%。

2.世界服务贸易部门结构的变化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新型的服务贸易类型增长迅速。

3.世界服务贸易国别结构的变化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业发展严重不平衡,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呈现出发达国家地位的领先和发展中大国的迅速发展的状况。

4.服务外包发展迅猛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

5.商业存在的重要性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对于发展服务贸易、服务的输出输入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专注考研考证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1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消费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和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①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消费的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意味着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国界的逐渐消失。

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的居民不仅在本国市场上可以购买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品,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进行消费。

②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含义是生产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国家属性的逐渐消亡。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和建立生产网络。

生产全球化是消费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③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的过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竞争规则,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导致竞争规则标准化和竞争主体的规范化。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快速增长;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④各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增长,促进了国际分工深化与发展;(2)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环境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信息产业革命大大降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可靠性,便捷性。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寻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化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的努力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贸易组织(ITO)国际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Organization,ITO)是关贸总协定签订之前各国计划建立的一个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的、从属于联合国的贸易组织。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的作用)【圣才出品】

薛荣久《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贸易的作用)【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2章国际贸易的作用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与国家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是维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体现着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当今世界,对外贸易从以下几个方面维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1.延续社会再生产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交换是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媒介要素。

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因此,对外贸易本身作为交换活动,使社会得以进行再生产。

2.实现社会产品价值(1)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社会生产大部类的不平衡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解决。

(2)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实现和实物补偿。

对外贸易在解决和缓和世界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上起着很大的作用,集中体现为:①对外贸易可以解决部分产品的价值实现;②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3.获得成本降低的效益(1)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2)实现比较成本优势一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实现比较成本优势。

4.利用与转化生产要素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使得人力、资本、土地及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分配并不平均,差异很大。

对外贸易可以让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本国所拥有的充裕资源,从国外换取更多的由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足,还可以增加一国的生产要素数量,改善其生产要素质量。

5.接受国际经济“传递”(1)国际经济“传递”的含义对外贸易“传递”(Transmission)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2)经济“传递”的过程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贸易“传递”是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对产量、就业和整个经济变动的影响进行的。

经济“传递”过程为: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国内经营对外贸易部门的价格变动→与对外贸易相关部门的要素价格变动→国内相关产业部门价格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整个经济部门结构变动与工资收入变动→社会服务变动→整个社会国民经济变动。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圣才出品】

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9.1 复习笔记一、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前者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后者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等。

出口补贴对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因本国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下面分贸易大国和小国来说明出口补贴的影响。

(1)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①没有出口补贴的情况如图9-1所示,在没有补贴时,生产为1S,国内需求量是1D,出口1X,产品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W P。

图9-1 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②存在出口补贴的情况P 元。

在这一价假设政府对单位商品的出口补贴为100元,商品出口的实际所得变成100格下,生产者愿意扩大生产增加出口,新的生产量为2S,国内的需求量则因为国内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至2D ,供给在满足了国内需求之后的剩余即为出口,用2X 表示。

③出口补贴的结果 出口补贴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福利变化一栏中“+”表示福利增加,“-”表示损失):(2)贸易大国的出口补贴图9-2 贸易“大国”的出口补贴①没有出口补贴的情况如图9-2所示,在没有出口补贴时,生产为1S ,国内需求量为1D ,出口为11S D ,产品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W P。

②存在出口补贴的情况 假设政府对单位商品的出口补贴为100元,出口商出口一单位产品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会导致生产扩大,出口增加。

由于该国为出口大国,其供给将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即该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假定从w P 跌到w P ')。

此时,生产者单位商品出口的实际收入增加不到100元,比小国生产者出口补贴时的所得要少。

因此,在同样的100元的政府补贴下,生产和出口的增长也会小于小国的情况。

国内价格等于新的出口产品国际价格加上100元(100w P '+),其涨幅会低于小国的(100w P +),从而使得国内商品消费量的下降幅度也小于小国。

但是,在大国实行出口补贴的福利损失要比小国大。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黄海东《国际贸易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方式)【圣才出品】

黄海东《国际贸易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方式)【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3章国际贸易方式13.1 复习笔记一、独家经销1.独家经销的含义及特点(1)经销的含义经销是指进口商(即经销商)根据他与国外出口商(即供货商)达成的协议,承担其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购销指定商品的一种做法。

(2)经销的分类①独家经销,也称包销,是指经销商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对指定的商品享有独家专营权的经销方式。

②一般经销,也称定销,经销商有义务维护出口商品的企业的利益,甚至还要对经销商品组织技术服务、进行宣传推广,而出口企业也需要向经销商提供种种帮助。

(3)独家经销方式中各当事人的相互关系图13-1 独家经销方式中各当事人相互关系示意图2.独家经销协议(1)含义独家经销协议是独家经销商与国外出口企业签订的用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契约。

(2)内容①独家经销商品的种类、名称、规格;②独家经销商品的经销区域;③独家经销商品的经销期限;④独家经销商品的数量和金额;⑤独家经销商品的作价方法;⑥商标保护、广告宣传和市场报道;⑦例外规定。

3.采用独家经销方式应注意的问题(1)慎重选择适当的包销人由于包销是包销人买断商品后再自行销售,所以包销人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并能够承担销售风险。

因此,对出口商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包销人是成功地采用包销方式的关键所在。

选择独家经销商时,既要考虑其政治态度,又要注意其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及其在该地区的商业地位。

(2)适当规定独家经销商品范围及独家经销数量或金额独家经销商品范围及独家经销数量或金额要同客户的资信能力和经营意图相适应。

在一般情况下,独家经销商品的范围不宜过大。

规定独家经销数量或金额的大小,应参照我方可供的货源和市场的容纳量以及经营意图。

(3)注意独家经销期限的规定方法规定包销期限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明确规定一个期限,如一年或二年,同时规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定如包销商经营有方,成绩显著,可享受继续包销的优先权,一旦完不成任务,我方有权随时撤销包销协议;二是不具体规定包销期限,但规定买卖任何一方,有随时通知对方在一定时期之后撤销包销协议的权利。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导论【圣才出品】

高兴成《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0.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②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因此,从根本上说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运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各国在编制对外贸易统计时,列入出口和进口范围的货物,只包括因外销和外购而运出和运进国境的货物。

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2.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称为“贸易差额”。

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亦称“出超”;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亦称“入超”。

3.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又称为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和美元表示。

贸易额通常分为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两种。

其中,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国际贸易》海闻版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林德特_王新奎)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林德特_王新奎)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特定要素模型)【圣才出品】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特定要素模型)【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4章 特定要素模型4.1 复习笔记一、基本假设1.假设有三种要素:L 、C K 和W K ;两种产品:布和麦。

劳动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不可流动,是特定要素。

2.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都用三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

要素在国际间完全同质,并且给定。

L 、C K 和W K 为本国要素,L *、C K *和W K *为外国要素。

3.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两国不仅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而且两种特定资本的比例也不同。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充分就业,并且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5.技术给定,并且相同,即两国的单位要素投入相同。

6.消费者偏好相同,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给定商品价格下,两国对两种产品的消费比例相同。

7.市场完全竞争,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8.劳动在国内部门间可流动,在国家间不可流动,资本都不可流动。

9.商品自由贸易,没有壁垒,没有运输成本。

二、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组合和工资/租金比例专注考研考证特定要素情况下的效率轨迹线与完全流动要素下是不同的,因为两者的组合不同(图4-1)。

图4-1 特定要素情况下的工资/租金比例在特定要素情况下,除了一点(图4-1中的P点)外,两部门的工资/租金比例都不同,这是因为当只有劳动是可流动要素时,随着劳动在某一部门的增加,其边际生产率就不断下降,工资也就不断减少。

2.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生产可能性边界只有当两部门的劳动投入达到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时候,两部门的工资才相等。

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如图4-2所示),即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如图4-3所示)。

由于特定要素生产的效率不如完全流动要素那么高,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会比一般H-O模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小。

均衡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

图4-2 劳动的边际产出专注考研考证图4-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三、国际分工和贸易均衡1.比较优势假定CK和C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织布部门的特定资本,W K和W 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种麦部门的特定资本。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圣才出品】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概念题1.古典贸易模型答: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其关键假设都为: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不考虑需求。

不同的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而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2.贸易顺差答:贸易顺差又称对外贸易出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内,出口商品的总值大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出超”。

贸易顺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3.贸易逆差答: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

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4.重商主义答: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

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

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贸易所得答:贸易所得是指在开放的自由贸易下,各国通过贸易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范围的交换,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各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达到了在自己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海闻版_课后答案

第七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产量为12000.0310*******+⨯=,消费量为20000.021********-⨯=,所以净进口为。

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产量为,国内消费,净进口。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 ;请计算:】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产量为;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产量为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中国汽车产量为,进口量为;美国汽车产量为,出口。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中国国内价格为,产量为,进口。

美国国内汽车价格,产量,出口。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政府关税收入,社会总体福利增加。

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部件关税如下:成本项目 钢板 发动机 轮胎占汽车价格比重关税税率】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计算小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由有效保护率公式1j ij i j j ij t a t e a -=-∑∑,可以计算得 %5.322%40%3%36%12%180%601%30%10%120%30%60%20%180=---=-⨯-⨯-⨯-=汽车e降低对产品零部件的关税有助于提高有效保护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国际贸易的产生
(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
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1)特点
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
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
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
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1)贸易范围扩大
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
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
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
(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
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③欧洲的技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造船及其他航海设备方面。

(2)地理大发现
①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②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船队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南亚西海岸,打通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1519年经过大西洋,经南美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

(3)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

②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5.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与国际贸易
(1)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生产。

②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铁路、轮船、汽车以及电报电话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体,国际贸易变得更加迅速方便。

③使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

(2)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特点
①工业革命以后,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贸易总额迅速增长。

②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工业比重大大上升。

③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6.二次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②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③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④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2)战后国际贸易的变化
①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②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

③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④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3)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①1973年前,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②1973年后,滞胀出现,国际贸易发展减缓。

③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
b.制成品内部,化工产品增长最快,其次是机电产品;
c.初级产品中,粮食、燃料增长速度较快。

④国际经济组织方面,诞生了GATT。

⑤国家干预增强。

二、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1.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重商主义
(2)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学说和比较优势学说)
(3)新古典贸易理论(H-O贸易模型)
(4)国际贸易新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1)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①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
a.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图模型
b.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c.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d.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a.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
b.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②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a.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b.对本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c.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贸易伙伴利益的影响
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分析既有对局部市场的,也有对整体经济的;既有一国总体的,也有全球整体的;既有对短期影响的分析,也包括对长期影响的分析
③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
国际贸易研究的第三个方面是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动态变化。

表1-1国际贸易主要理论模型
(2)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国际贸易的政策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①贸易政策的影响
贸易政策影响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以及影响贸易的其他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的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