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4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
Rr(?) = Pr(短期上升) * MPK (长期下降) 工业(生产钢铁)Ws( ? ) = Ps(短期下降) * MPL (长期提高)
Rs(下降) = Ps(短期下降) * MPK (长期下降)
9
贸易前要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Wr = Ws , Rr = Rs 。已知贸易后价格与生产变动的结果是Wr上升 和Rs下降,并且知道在新的要素市场均衡点上Wr = Ws , Rr = Rs ,所以,与贸易前相比,Ws上升 和Rr下降
正在发生的一切似乎正是要向要素价格均等化转移。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丰裕 ,新兴工业经济非技术劳动力丰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双方之间的贸易将提 高资本和技术丰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降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
23
案例: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的工资差别
在过去的20年间,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以及其他
工业国家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答案是
素所有者则更倾向于支持贸易管制。
14
四、放大效应
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 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
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
在我们的例子中,中国出口大米,短期大米价格上涨和长 期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工资(劳动力价格)上升。
如果大米价格上涨5%,劳动生产率又提高5%,那么工资
8
三、长期影响 :(所有的要素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斯托尔珀-萨谬尔森 (STOLPER-SAMUELSON)定理
长期看,资本也会从进口部门流向出口部门。 对中国来说,从钢铁部门流向农业部门。 但是,中国农业是劳动密集行业,需要较多劳动力;而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
【学习课件】第4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020/11/16
.
4
在生产要素禀赋论理中,俄林认为贸易的首 要条件是商品在地区间存在价格差异。这种 价格差异从需求的角度讲,由消费者的欲望 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这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来 决定;从供给的角度讲,由各地生产要素的 生产规模决定。
2020/11/16
.
5
在各地对商品的消费偏好相同,需求状况不 变和各地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规模报酬不 变的假定下,俄林认为区域贸易的‘充足’ 条件是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平等。
有两种定义要素丰裕度的方法。一种是以实物单位 定义,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
2020/11/16
.
16
第一种方法: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 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 例,我们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注意,这 种方法用的是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而不 是两者的绝对数量。如果B国的TK/TL大于A 国的TK/TL,即使B国的资本拥有量少于A国, B国仍然是资本丰裕的。
2020/11/16
.
14
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 产品时各投入的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 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两种产品的要素比例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是可以比较的,相应于某种价格水平上的相 对要素密集度也就可以确定。
2020/11/16
2020/11/16
.
8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贸易模型
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二、H-O模型的前提假设 三、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四、H-O模型分析 五、对H-O模型理论意义的分析
2020/11/16
.
9
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国际贸易对收分
国际贸易第四章参考答案2024
引言: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环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第四章参考答案进行详细阐述和解析。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国际贸易形式、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范、国际贸易的利益和风险以及国际贸易的政策手段,详细分析这些内容。
概述:国际贸易发展历程:1.古代国际贸易的起源2.近代国际贸易的发展3.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4.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意义国际贸易形式:1.货物贸易2.服务贸易3.技术贸易4.资本贸易5.劳务输出贸易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范:1.自由贸易原则2.公正贸易原则3.非歧视原则4.优惠关税制度和最惠国待遇5.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的利益和风险:1.经济利益1.1扩大市场1.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3促进技术创新1.4降低生产成本2.社会利益2.1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2.2社会稳定和和谐3.政治利益3.1加强国际合作与友好关系3.2增加政治影响力4.风险和挑战4.1国际市场风险4.2财政风险4.3货币风险4.4环境风险4.5法律风险国际贸易的政策手段:1.关税政策2.非关税壁垒2.1进出口配额2.2技术壁垒2.3贸易补贴2.4反倾销2.5货币政策3.贸易自由化4.外贸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5.区域贸易合作总结:国际贸易是一项复杂而多层次的活动,需要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和协商,同时各国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和保护国际贸易。
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第四章参考答案的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形式、原则和规范、利益和风险以及政策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贸易环境,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_P[1].林德特_王新奎) 2
啊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专注考研考证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海闻著《国际贸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第四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拓展和应用
D
大米
三. 特定要素模型
1. 基本假设
两种产出: 钢铁 (Qs) 大米 (Qr) 劳动 (L) 资本 (K)和土地 (T) Ls+ Lr = L Qs = f (K, Ls) Qr = f (T, Lr)
三种投入 (要素): 流动要素: 特定要素: 充分就业:
生产函数:
2. 特定要素模型中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还取决于各国在国际市 场的地位
小国: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 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所以对于小国 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的。
大国: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 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大,其进出口 的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升跌。
贸易量变化不影响国际交换比率(贸易条件)
2. 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相等,而且还会使两国 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两国中所有的工人都能获 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 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 供给和需求的模式如何。
说明国家间商品贸易对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 素报酬会提高
W = PX×MPL
PX上涨,MPL增加
PX上涨,MPK减少 PY下跌,MPL增加 PY下跌,MPK减少
W 提 高
R? W? R下降
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 报酬会下降
续
贸易前国内均衡状态下,要素市场是均衡的 WX = WY,RX = RY 贸易后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 WX上涨,WY也会上涨; RX下降,RY也会下降 自由贸易将会使价格上升部门(出口部门)中密集使用的 生产要素(本国充裕要素)的回报上升,同时使价格下 降部门(进口部门)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 素)的回报下降,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垂直专业化:当产品差异较大时, 各国倾向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形成垂直专业化的贸易模 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贸易模式:根据产品差异,可以 分为垂直专业化和横向专业化两 种贸易模式
横向专业化:当产品差异较小时, 各国倾向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形成横向专业化的贸易模 式
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应用
考虑全球价值链:将全球价值链 纳入模型,研究全球价值链对贸 易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考虑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纳入 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贸易的影 响
考虑非关税壁垒:将非关税壁垒 纳入模型,研究非关税壁垒对贸 易的影响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即 生产成本较低或生产效率较高。
贸易条件:比较优势决定了贸易条件,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能够获得的利益。
贸易政策:比较优势也影响了贸易政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采取的保护主义或 自由贸易政策。
贸易均衡与福利分析
贸易均衡: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即贸易双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单位成本降低,从而提高竞争力
贸易模式分类:垂直专业化分工 和水平专业化分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贸易模式:新古典贸易模型中, 规模经济导致专业化分工,形成 贸易模式
贸易模式影响:规模经济和贸易 模式对国际贸易格局和政策产生 重要影响
技术差距与贸易模式
第4章 新古典主义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S)定理
贸易在长期会使一国 的充裕要素受益、稀 缺要素受损,无论这 些要素在哪个部门中 使用。
贸易前的均衡条件: Wr Ws Rr Rs 贸易后: Wr Ws Rs Rr
放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要素价格的放大效应
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
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天然气行业工资和利润大
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 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了。
特定要素模型:三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与公共要素(流动要素)
资本、土地 劳动力
名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 / 产品价格
出口部门: W Wr Pr MPL 进口部门: R Rs Ps MPK ˆ P ˆ P ˆ R ˆ W
r s
于产品价格变动幅度
要素的实际收益
劳动的实际收益增加 资本的实际收益下降
要素实际收益
要素名义收益 产品价格
4.1.2 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短期影响
出口部门所有要素受益 进口部门所有要素受损
贸易对要素收益的影响:中期
中期特征
部分要素流动:劳动 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 价格变化
出口部门: Wr ? Pr MPL Rr Pr MPK 进口部门: Ws ? Ps MPL Rs Ps MPK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H-O-S定理:贸易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W P MPL R P MPK L L K China K US WChina WUS RChina RUS MPL China MPL US ;MPK China MPK US Pr Pr P P s China s US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二)两国要素绝对价格相等 产品价格=产品成本(完全竞争)
Pj中=αLj中W中+αKj中P中 Pj美=αLj美W美+αKj美P美
αij是要素i(i=劳动、资本)和产品j(j=
大米、钢铁)的投入产出比例 生产技术相同 两国产品价格相等——————两国要素价格相等
Pj中=αLj中W中+αKj中P中
Pj美=αLj美W美+αKj美P美
4.2.3 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一、产品生产的放大效应 (一)观点:“产品价格不变时”,如果一种生产要 素相对另一种要素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 品生产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同时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会相对于其密集使用的要素下降。
(二)逻辑推导: ①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②假设劳动力增加了10%,而资本量不变 ③在产品价格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大米生产增加,钢 铁生产减少(罗勃津斯基定理) ④钢铁生产量的绝对下降意味着不仅新增加的劳动全 部用于生产大米,原有钢铁生产中的一部分劳动也转 移到了大米生产部门。 ⑤所以,大米部门的劳动增长幅度会超过劳动供给量 增长的幅度。 ⑥在生产技术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大米生产所需的资 本增长幅度应与劳动增长幅度一致。而这些资本也会 从钢铁部门转移过来,所以资本转移的幅度要大于劳 动转移的幅度。
第4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1 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4.2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4.3 特定要素模型
Paul A. Samuelson, 1915
4.1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4.1.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出口使本国生产者受益,进口使本国生产者受损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 益有何影响?
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概念题
1.边际要素生产率
答:边际要素生产率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
边际要素生产率跟要素的投入量有关。
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答: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主要内容为: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长期影响是,在出口(价格上升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
在进口(价格下跌的)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那个行业中使用。
所以,自由贸易会造成一国相对丰饶的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得到提高,而使相对稀缺的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下降,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尽管会提高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由于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一福利水平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同水平的分享。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答: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俄林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而得出的著名结论:国际贸易最终会使所有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都趋于相等。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
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要素价格将趋于均等。
同时,俄林认为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种趋势。
其实现途径有两条,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直接均等化;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它导致要素价格的间接均等化。
4.放大效应
答: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是指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他们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劳动)收益(工资)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上升。
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5.进口替代型增长
答:进口替代型增长是指国内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工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进口替代型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的增加。
进口替代型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
(1)如果一国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
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
(2)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6.出口扩张型增长
答:出口扩张型增长是指出口工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它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进一步扩张。
出口扩张型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
(1)如果一国是贸易大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会使贸易条件恶化。
该国的生产和贸易量不仅受到生产要素变动的影响,也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生产和贸易最终变动方向无法确定。
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
(2)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出口扩张型增长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
7.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罗勃津斯基定理(Rybczyski Theorem)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
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
进口替代型增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
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
8.荷兰病
答:“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
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9.福利恶化型增长
答: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是由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命名的,是指一种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增长。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
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
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增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最终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
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10.特定要素模型
答: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
该模型涉及三种要素两种产品,它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以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的。
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比如棉布和粮食;然后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生产棉布,只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生产粮食,只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
这意味着资本和土地都是特定要素,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劳动力是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力。
二、思考题
1.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菲律宾
大米钢铁大米钢铁劳动投入50258035
土地投入20151020
资本投入30601045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情况又如何?
答:(1)如果开放贸易,相对于菲律宾而言中国是资本充裕国家,应该出口自己在资本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而从相比较而言是劳动充裕的菲律宾进口自己在劳动要素上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大米。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中国因为在钢铁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上升。
由L W P MP =⨯及K R P MP =⨯知,钢铁行业行业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即在中期内,劳动力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在本题中,劳动力会从生产大米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钢铁的工业部门。
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一个行业使用的劳动力增加,另一个行业所使用的劳动力必定减少。
各行业生产中的资本劳动使用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在例子中,中国的进口行业(生产大米的农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减少而出现资本相对过剩,该部门不得不比以前使用更多的资本来替代相对不足的劳动力从而使生产大米的资本劳动比率(人均资本)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K MP 下降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L MP 上升。
同理,出口行业(钢铁部门)由于资本没有变动而劳动力增加,出现劳动力相对过剩,该部门就会比以前使用更多的劳动力来替代相对不足的资本。
则生产钢铁的资本劳动比率(人均资本)下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K MP 提高,劳动的边际生产率L MP 下降。
因此,由于劳动力可在国内自由流动,则价格上升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