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租与寻租理论(互为因果关系)

合集下载

寻租刍议

寻租刍议

寻租刍议提要本文通过对寻租定义及特征的探讨,从社会资源浪费、权力腐败及收入再分配效应三方面分析寻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制及道德的制约等治理寻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寻租;资源配置;政府行为;道德制约一、寻租的含义及特征(一)寻租的含义。

寻租一词最早由安妮·克鲁格于1974年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最先使用的。

克鲁格对寻租行为的分析从对外贸易开始,认为当政府实施进口限额或许可证制度时,就会产生寻租行为,人们将为不劳而获的利润激烈竞争。

但最早论及寻租理论基本思想的却是由塔洛克,1967年在其发表的《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一文中阐述了有关理论,由此开创了寻租理论的公共选择分支。

塔洛克认为寻租是投入资源操纵民主政府以获取特权,并且这种特权对他人的损害大于受益人获益的情况。

所以,寻租所寻的租实际上追求一种垄断特权,因为正是这种垄断特权带来了超额利润。

寻租不同于寻利,寻租是投入资源到非生产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获得一种特权给自己带来利益而且利益大于损失的一种活动,而寻利是投入资源至生产领域,不给他人带来损失的活动。

巴格瓦蒂沿着克鲁格和塔洛克的思路提出了“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的一般概念。

在巴格瓦蒂看来,直接非生产性活动是指产生货币收益但并不产出货物和劳务的活动。

沿着塔洛克和克鲁格的思路对寻租理论做进一步分析的,还有布坎南、托利森等。

布坎南将寻租定义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社会资源的活动。

托理森的定义则强调寻租是为了争夺人为地财富转移而浪费资源的活动。

到底应如何具体地给寻租活动下一个定义,相关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传统经济学立足经济租金,认为寻租是指“经济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谋求经济租金的政治经济活动;政治学从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角度出发,认为寻租是公务人员为私利而违反法律和制度的一种权力滥用行为;而公共选择学说则同时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论述了寻租行为,认为寻租是指有关利益集团通过游说、行贿等行为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的行为。

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活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交易成本极高的复合博弈,具有巨大的外部负效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寻租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腐蚀了干部队伍,引起了政府官员的腐败,造成了部门与行业的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稳定。

要消除寻租行为就必须从政府入手,将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施行等全部过程纳入法制轨道,使得政府的有关采购政策公开化、科学化,从而使寻租者难以寻到政府的庇护,寻租的成本加大,寻租行为得不偿失。

标签:政府采购寻租博弈论一、引言政府采购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作为非关税壁垒还可以起到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作用。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财政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也是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项根本政策。

无论在任何国家, 经济租金和寻租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为只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或者垄断行为, 影响资源配置, 都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 就会有寻租行为(Rent-seeking activities) 发生。

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存在的原因, 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发生。

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对寻租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二、寻租的定义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即人们通过正当的生产经营手段而取得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超额收入的活动,亦可称为寻利活动。

例如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平交易买卖等。

另一类是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它们白白地消耗了社会经济资源,亦可称为寻租活动。

例如,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牟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决策者或政府官员以钱权交易等方式施展影响的活动等。

所谓寻租是指那些借助于权力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理论及中国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寻租理论及中国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寻租理论及中国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作者:田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寻租的概念、寻租的代价和寻租的治理原则,并借鉴该理论,提出治理我国寻租问题的几条对策。

[关键词]寻租福利损失治理对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寻租现象普遍存在且规模较大。

寻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在长期内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必须治理。

寻租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理论。

一、公共选择学派寻租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家非正式地涉及到寻租活动的时间很长,但他们认为竞争的、非生产性的活动是次要的,所以对寻租的分析是零散的。

1967年,戈登.塔洛克在文章中涉及了寻租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开创了寻租的公共选择学派分支。

1、寻租的概念租金一般被定义为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款项的那一部分。

在现代经济学中,租金进一步用来表示由于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比如进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从而产生的差价收入。

既然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创造这种差价收入,那么就会有追求这种租金的活动。

在有秩序的市场中,人们力图把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机会所得到的报酬极大化的行为能够有利于社会,这种行为被布坎南称为寻求利益;而在同样的一套机构和制度下,完全相同的行为可能不会产生对社会有益的结果,个人竭力使根据机会得到的报酬极大化所产生的后果是不增加社会福利的,这种行为被布坎南称为寻求租金。

寻租可定义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2、寻租的代价寻租的最终结果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这种浪费是产生过程及规模大小,可以通过供求分析来说明。

下图描述了一种新产品的需求和长期供给曲线,假设该成本不变。

假定目前产量为Q0,价格为P0,这是由于需求方面未曾预料的增加而导致的。

寻租设租行为

寻租设租行为



寻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 (A.O.Krueger)正式提出的。他在1974年 公开发表的《寻租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深 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 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 算和讨论,后来这篇被经济学界视为寻租理 论的一个里程碑。 塔洛克(G.Tullock)早在1967年对垄 断租下过一个定义,在他看来,寻租是人们 为获得垄断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活 动。



这里有三种情形: 当E0和M既定时,E1越大,即设租者越容易 在其他职位上找到工作,并获得较高收益,则 设租的动机越强;反之则反是。 当M和E1既定时,E0越大,说明当前设租所 可能蒙受的机会成本越大;反之则反是。 当E0和E1既定时,M越大,说明社会对设租 的惩处越严厉,设租成本越高;反之则反是。



美国学者巴格瓦蒂(J.Bhagwati)提出 了直接非生产性寻利(Directly Unproduction Profit-seeking,简称DUP) 的概念。 第一,寻求关税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这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关税以及要素收 入来获得金钱收入; 第二,寻求收入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这种活动要把政府收入引向用于自己,使自 己成为政府支出的接受者; Nhomakorabea
2、设租与腐败的区别,取决于腐败的 定义。 —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 —是一种组织结构和运行中的功能性病 变,不是对具体个人行为的界定,腐败现象 的特征并不是腐败的特征。 —是党政机关中的一切消极行为,如官 僚主义、官官相护、地方保护、虚报浮夸、 任人唯亲、循私枉法、吃喝玩乐等等。 —是指贪污和受贿。


【观点碰撞】 甲:“官倒”现象说明寻租活动是以特 定环境为条件的。正如学者何清涟在《现代 化的陷阱》一书中,将寻租归结为五个点: 权力的集中点、体制转换的交汇点、监督系 统的乏力点、法律政策的滞后点、人财物需 求的关节点。 乙:寻租活动的前提是有人设租。如果 当时一些官员拿不到调拨物资的指标,或者 虽然拿到指标但不能私下批给关系户,那么 就不会出现“官倒”现象。所以,对权力的 约束是最重要的。

第5讲 寻租设租行为

第5讲 寻租设租行为




三、寻租理论对正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怎样 的挑战? 1、对经济增长理论 寻租活动会阻碍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 为如果社会制度为企业家资源的非生产性应用提 供了比生产性应用更高的报酬,社会生产力就会 停滞甚至倒退。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就使大批社 会精英把精力花费在对社会进步意义不大的八股 文上。另外,寻租活动还会阻碍技术进步。 2、对收入分配理论




2、设租成本 (1)经济成本:诱导人们来寻租,造成生产 领域中人力资本数量的减少;导致公共部门资源 配置的低效率。 (2)行政成本:导致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办 事拖拉;为治理设租活动,又必须设立监督机构、 聘用监督人员;还可能危及政府的合法性。 (3)道德成本:降低官员的公共责任心、社 会义务感和道德水准,降低公众对官员的尊重度 和信任感。






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中的“寻租”活 动分析》,《财贸经济》,2004.11; 傅江景,《权力结构、集团规模与集体寻 租》,《经济科学》,2004.4; 傅元海,黄勇,《农民负担的寻租经济学 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3; 李正军,《寻租与DUP:一个比较分析》, 《江汉论坛》,2000.9; 仲伟周,《寻租的经济绩效理论述评》, 《中国经济问题》,1999.5; 陈裔金,《设租与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分 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4;


2、 “官倒”现象说明了什么?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 家按计划价或调拨价统一调拨的。改革开放以后, 企业超计划的产品可以按市场的协议价自行出售。 同一产品的市场价比计划价高很多。比如, 1985年钢材的计划价只有市场价的1/2。如果有 人拿到调拨钢材,然后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就获得了利润。但是一般人是拿不到调拨物资的 指标的。所以,能够靠从事这种倒卖活动赚大钱 的人多数都是“官倒”。

公共经济学之寻租设租行为

公共经济学之寻租设租行为
公共经济学之寻租设租行为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一、寻租行为
1、寻租的概念
寻租:人们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 促使权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
以获得经济租的活动。
租金:某种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使 产品供给弹性不足,使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而形成的一种超额利润。
经济租=要素报酬-要素机会成本
提示:实质是滥用公权谋私利。
三、寻租设租关系 1、商品交易关系与寻租设租关系比较
商品交易关系 存在于经济市场, 公开的竞价交易, 合法的交易, 增进社会福利。
寻租-设租关系 存在于政治领域, 隐蔽的幕后交易, 非法的交易, 浪费社会资源。
2、寻租-设租关系的形成
(1)有租可寻:大多存在于熟人之 间或亲属之间。
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Joseph.Nye(1967):
腐败:因考虑个人的金钱或地位而 偏离作为公共角色所具有的正式职责的 行为。
A.Shleifer&R.Vishny(1993):
腐败:政府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出 售政府生产的物品,如执照、通行证、 签证等。
【ZBM提问】
有人说,腐败意味着一种组织的机 体出现了功能性病变。你是否赞同这个 观点?
③式的右边[B(1/P-1)]表示
设租的私人收益。
当P既定时,B越高,则设租的动 机越强。
当B既定时,P越高,则设租越是 受到抑制。
【专栏】
耶鲁大学政治学和法学教授,蜚声 国际的腐败问题专家Susan.RoseAckerman认为:
“在所有的腐败交易中,官员实际 被抓获的可能性低于三分之一。”
(1)导致寻租成风:诱导人们寻租, 造成生产领域中人力资本的减少。
(2)增加行政成本:导致政府部门 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为治理设租活动, 设立监督机构、聘用监督人员。

第五讲寻租设租

第五讲寻租设租
•与政府的行为范围有关 与政府的行为范围有关 •与政府的具体行为方式有关 与政府的具体行为方式有关 •与政府行为所受约束有关 与政府行为所受约束有关
寻租-设租的危害 寻租 设租的危害
资源的人为紧张 流通环节的增加——交易费用增加 流通环节的增加 交易费用增加 物价层层上涨 生产成本上升 国有资源流失 国家收入减少 劣质产品充斥 经济管理失衡 经济政策走样 国家计划受阻 腐败蔓延
共同点: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共同点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创新、发明,人力、 创新、发明,人力、资本投资
手段不同 不同点: 不同点 性质不同
吹嘘、游说、 吹嘘、游说、行贿 生产性的 非生产性的
后果不同
创造财富, 创造财富,财富增长 既有利益的转移, 既有利益的转移,造成资源浪费
寻租
4、寻租成本 、 (1)直接成本:信息搜索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 方案实施成本
价格
(2)福利成本 福利成本 ABE为福利 为福利 成本( 成本(哈勃 格三角) 格三角)
P C O B Q Q* A E
MC=AC DD
产量
寻租第二节 寻租-设租关系
1、设租的概念 、 设租(Rent-setting)是指在政府干预经 设租( ) 济的过程中, 济的过程中, 权力拥有者有意造成可获取 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环境的行为。 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环境的行为。 权力利他效用 权力利己效用
设租就是腐败
公权 私权
公利 私利
腐败
“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 腐败是党和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 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 取私利,从而违反当时社会公认的纪律、 法律和道德规范, 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形成一定社会危害 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腐败 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高级经济学 第六章 寻租理论

高级经济学 第六章 寻租理论

第六章寻租理论●第一节寻租与寻租理论●一、寻租概念:●1、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分类:●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多种多样,但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生产性的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

如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研究与开发活动,公平交易活动等。

●(2)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如偷盗活动等。

这类活动不但不能增进社会财富,反而白白地消耗了社会资源。

●如以权钱交易为目的的贿赂活动,其直接后果便是社会财富在个人之间的转移,绝不会使财富有任何的增加。

而且作为贿赂活动本身,不仅耗费了行贿者的时间和精力,对行贿对象来说,为了寻求受贿,或是为了抵制、防范行贿,也得耗费许多的社会经济资源。

●20多年来,经济学家们对上述现象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他们提出了“寻租”的概念,来描述那种借助于政府的力量,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并形成了一门研究这些活动的经济学理论——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芽于1967年塔洛克的一篇论文,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1974年克鲁格在研究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时提出的。

在此以后的时间里,寻租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影响力已经遍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还为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其他社会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这是因为寻租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独特的创新。

●2、租的概念:寻租概念中的租是经济租,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在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每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中使用和配置都达到了使其机会成本与要素收入相等。

如果在某个产业部门中要素收入高于其他产业的要素收入,这个产业中就存在着该要素的经济租,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租的存在必然吸引该要素由其他产业流入有租存在的产业,这会增加该产业产品的供给,压低产品价格。

最终使租减少为零。

●3、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经济租金的来源如下:●(1)李嘉图租金:李嘉图认为经济租金来自资源的稀缺性。

寻租设租行为

寻租设租行为


设租可能是被动的。 如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倒卖物资的行 为。 设租可能是组织行为。 如提拔官员“光考察不宣布”,判 案“只开庭不宣判”。 设租可以利用职业优势。 如教师、护士长。







设租行为的社会后果 (1)导致寻租成风:诱导人们寻租, 造成生产领域中人力资本的减少。 (2)增加行政成本:导致政府部门 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为治理设租活动, 设立监督机构、聘用监督人员。 (3)破坏良好的道德风尚:降低官 员的公共责任心和道德水准,降低公众 对官员的尊重度和信任感。
81800 80200 79540 78410


【专栏】 透明国际(全球著名非营利性反腐 败组织)主席彼得· 艾根: 确保文职人员和政治领导人的工资 足能反映出其提任的职务所要担负的责 任,只要条件允许,还要同私营部门的 工资水平一致起来。



③式的右边[B(1/P-1)]表示 设租的私人收益。 当P既定时,B越高,则设租的动 机越强。 当B既定时,P越高,则设租越是 受到抑制。



寻利行为: 资本投入、技术发明、公平交易等, 能增加社会财富。 寻租行为: 游说、奉承、行贿等,会浪费社会 资源。




【专栏】 原先 A 、 B 、 C 三个企业都生产普通 电话机,均获得平均利润。 现 A 厂研发并生产新型话机,获得 超额利润。这是寻利。 B 厂去贿赂电信局张局长,成为定 点厂家,获得经济租。这是寻租。 C 厂去贿赂电信局李副局长,也成 为定点厂家,也获得经济租。这也是寻 租。
纪委管腐败 谁来管纪委?

1997-2006 年,曾锦春担任 郴州市委常委、 副书记、纪委书 记,利用职务之 便 , 敛 财 6800 万元。

最新热点中出现的“寻租”解释

最新热点中出现的“寻租”解释

寻租的定义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运用行政权利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J.布坎南(James M.Buchanan)和A.克鲁格(Anne.Krueger)的论述,这种超额收入被称为“租金”(rent),谋求这种权力以获得资金的活动,被称作“寻租活动”,俗称“寻租”。

租金的根源来自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提高而供给却因种种因素难于增加而产生的差价。

在现代国际贸易和公共选择理论中,租金仍然指由于缺乏供给弹性产生的差价收入。

这里是政府的干预和管制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从而形成的差价收入。

常见的寻租行为的分类:1,政府的特许权。

2,政府规定,关税与进出口的配额。

2,政府采购。

寻租的特点主要有:•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一是直接浪费了经济资源,利用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游说的结果,对寻租者来说可能更有效率,但对社会来说没有效率而言。

•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

•寻租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就属于合法的寻租活动。

•行贿和走私就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

寻租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公共收入的寻租。

政府行为与寻租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资源由市场竞争实现配置,会动态地实现帕累托最优。

在这一进程中,企业家通过创新来寻找、创造新的利润点,但通过竞争这些新的利润点会逐渐消失,这时企业家又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利润。

但是,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市场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妨碍,这时政府就会介入市场。

政府介入市场,用权力配置资源,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就会诱导越来越多的寻租活动。

寻租与寻租理论

寻租与寻租理论

□赵 娟摘要:租金与寻租的区别。

寻租理论的出现,把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从资源在生产领域的配置问题扩展到生产与非生产领域间的配置,把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与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区分开来。

规范寻租理论与实证寻租理论。

关键词:寻租 寻租理论 寻利与寻租 规范理论 实证理论78“寻租”一词不时出现于当前的报刊文章中,“寻租”的含义是什么?是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寻求什么利益呢?本文拟对寻租与寻租理论做一扼要的评介。

一、“租金”与“寻租”在经济学中,租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源于人们对“地租”的讨论。

亚当·斯密把地租定义为“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

地租不是投在土地上的资本的利息,而是土地所有权所要求的报酬。

它是一种垄断价格,和租地人所能缴纳的数额成比例。

李嘉图定义的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部分土地产品”。

约翰·穆勒把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归结为两个定理:任何土地所产生的地租是与耕种中最差的土地所得的报酬相比的超过量;地租也可以用同一种资本品的报酬跟同样资本品在最不利环境下所产生的报酬相比时的超过量来衡量。

经济租的概念,也是由李嘉图最先提出。

到了古典理论后期,人们对于地租产生的原因达成了两点共识,即地租源于最适于耕种的土地数量有限,以及土地所有权的存在。

马歇尔大大地扩展了地租定义,提出了“准租”与“复合准租”。

马歇尔认为,经济租与准租的区别在于,经济租是资源的供给量在长期内不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而准租是资源的供给量在某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但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变动时产生的。

“复合准租”是指“如果两种特别的,由不同人占有的资源的合收租金,超过了这两种资源在分别使用时所能得到的租金总和,这种合收租金就被称作‘复合准租’。

”这里“特别”是指具有独到性,“由不同人占有”涉及到了产权。

阿尔钦把租金定义为“使用土地、劳动、设备、思想甚至货币等等资源所作的支付”。

在阿尔钦看来,租金是从不同角度理解的一种收入,比如说,工资可以看作是对工人劳动的支付,也可以看成是劳动的租金。

第十二讲 寻租、设租行为

第十二讲  寻租、设租行为

4 寻租活动的表现
逃税 垄断 走私 谋求政府支出 补贴
二 寻租成本
当寻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时将会造 成众多寻租者的竞争,而竞争活动 是要获得代价的。 寻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成本 垄断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技术创新机会的丧失
三 设租
Rent-setting:权利拥有者谋取非生产性经 济利益的行为 组织——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设租与腐败:如何配置和监督公共权力 公权、公利、私权、私利的组合 设租的社会成本:经济的、行政的、道 德的
第四讲 寻租、设租行为
一 寻 租
1 Rent-seeking A.O.Krueger 在1974年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 G.Tullock: 寻租是人们为获得垄断或政府其他 庇护而从事的活动; J.Buchanan:寻租是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 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租金、经济租: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 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 部分,也就是要素收入减去要素的机会成本之 差。 寻利:可以增进经济福利的活动,比如技术创 新等。
四 寻租——设租关系
钱——权交易 合作博弈:串谋、损公肥私 三个条件:有租可寻,君子协定, 风险分担 起因: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投机 心态;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世文 化
五 反寻租、设租策略
基本思路 1 用委员会表决的民主方式决策 2 提高设租的私人成本、强化制裁 3 用法律保障公平竞争 4 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 5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寻利是由“看不见的手”引导的,而寻 租则借助于“第三只手”。 寻利以增加商品和劳务为基础,而寻租 游离于生产过程之外,对既定财富存量 进行再分配。 寻利具有正的外部性,而寻租具有负的 外部性。

第5讲寻租设租行为

第5讲寻租设租行为






二、设租成本 1、设租的概念 设租是指权力拥有者利用权力获取非生产性 经济利益。 设租可能是无意的,如“先试点后推广”的 制度变迁模式。 设租可能是被动的。如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倒 卖物资的行为。 设租可能是一种组织行为。如提拔官员“光 考察不宣布”,判案“只开庭不宣判”等。 设租可以利用职业优势。




2、设租成本 (1)经济成本:诱导人们来寻租,造成生产 领域中人力资本数量的减少;导致公共部门资源 配置的低效率。 (2)行政成本:导致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办 事拖拉;为治理设租活动,又必须设立监督机构、 聘用监督人员;还可能危及政府的合法性。 (3)道德成本:降低官员的公共责任心、社 会义务感和道德水准,降低公众对官员的尊重度 和信任感。

图5.1 垄断的社会成本


2、寻租与DUP



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简称DUP (Directly Unproduction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这个概念包括以直接的非生产 性方式取得利润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产 生金钱收入,但不生产包含在正常效用函数中 的产品与劳务,也不生产这些产品与劳务的投 入品。DUP概念比寻租概念范围更广。 DUP可分为以下几种: 寻求关税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寻求收入好处的院外游说活动; 寻求垄断利益的院外游说活动; 逃避关税或者走私。




3、寻租、设租活动的治理 (1)减少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机会 将政府职能范围限定在最小范围; 实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2)强化监督并对设租者予以严厉惩处 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务员的权责范围; 要清除超法律因素对执法行为的影响,提 高设租者受查处的概率,也能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激励性的公务员薪水制度。

公共经济学9 寻租与设租行为

公共经济学9  寻租与设租行为

设 租 行
有有《个人投票选择和市场》 (1954年)、 《赞同的计算:
为 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与塔
洛克合著,1962年)、《公共
产品的需求与供应》(1968年
)等。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与与其对寻租理论的贡献
有关 。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主要探讨寻租产生的条件、 寻租的三个层次、政治分配与寻租等内容。
(2)寻租—设租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第 九
章 ①要有租可寻,找熟人,拉
寻 关系网。

与 租金可能来自政府官员,也可
设 租
能来自寻租者自身。如果来自
行 为
政府官员,那么就可以在多个
寻租者中选择最值得信赖的人
,以减低风险。现实经济生活
中,寻租—设租关系大多存在
于熟人之间或亲属之间。
②要达成分配租金的协议。寻租—设租关系大多

九 章
(1)寻租条件
寻 租
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
与 设
或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它往往与政府

行 干预的特权有关。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

寻利的企业家发现寻利有困难,转而进行
寻租活动,取得额外的收益。
(2)寻租层次
寻租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
第 九
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
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先决条件是看有没有利己效用。软
政权的实质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即权利约束软化。
3、反寻租、设租策略
(1)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并对设租者严厉处罚
第 九


(2)减少官员以公谋私的机会。一方面,将政府

租 职能范围限定在最小范围,凡是能通过私人部门

[关于传媒寻租制度层面的思考] 寻租理论

[关于传媒寻租制度层面的思考] 寻租理论

[关于传媒寻租制度层面的思考] 寻租理论近年来,传媒利用自己准政府权力进行寻租的现象愈加普遍,而发生在2008年的几起事件影响则尤其恶劣:4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以受贿罪,对第一财经日报北京产经部原主任傅桦提起公诉;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河北媒体“集体失语”;同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各路记者向矿主索要“封口费”;12月1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以涉嫌受贿为由,对网络报首席记者关键刑事拘留。

传媒寻租现象之所以有泛滥之势,无疑与制度变革中产生的体制扭曲有关。

寻租与传媒寻租的定义“寻租”(rent-seeking)概念是由安・奥・克鲁格在1974年提出的。

人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性活动,另一类是有损于社会财富的非生产性活动。

寻租属于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求利益的活动(Bhagwati,1982)”。

①关于寻租行为,我们可以概括出两个特点:1.寻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2.寻租与政府的干预(如管制、特许、配额、许可证)有关。

“传媒寻租”是一种特殊的寻租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作为传媒活动主体的传媒从业者,同时扮演着“设租者”和“寻租者”两个角色:传媒人员作为“设租者”,是指传媒组织或传媒人员利用手中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来索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作为“寻租者”,则是指传媒人员借助手中媒体权力和资源,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讨好与巴结,从而获取岗位晋升、职务提拔等政治层面的利益。

传媒寻租的表现与方式众所周知,公共传播资源因为政府的管制而存在稀缺,传媒作为稀缺资源的受托使用者,手握有采编权、报道权、评论权和舆论监督权等各项权力,这就为其寻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筹码。

我们不妨根据麦克切斯内所提出的“创租(rent creation)”和“抽租(rent extraction)”的概念,②来归纳传媒的寻租类型:1.创租:策划与制造新闻创租是指传媒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企业则以广告费的方式来回报给传媒。

租金与寻租理论评述

租金与寻租理论评述

租金与寻租理论评述作者:刘劲松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05期[摘要]本文回顾了租金理论和寻租理论。

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租金理论,并结合《反垄断法》的实施分析了租金理论对反垄断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即《反垄断法》应鼓励企业对熊彼特租金、网络租金和组织租金的追求,而应尽量阻止企业对张柏伦租金的追求。

并进而指出理论揭示了追求超额利润是企业的动力,应区别对待年租与创租活动,要减少寻租活动就要反对不合理的行政垄断。

[关键词]租金;寻租;垄断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9)05-0016-04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获得通过。

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

《反垄断法》的四个部分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等。

从经济理论上看,《反垄断法》反对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行为不至于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过多地、不合理地损害社会福利水平。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超额利润称之为租金。

寻租是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

租金及寻租理论是《反垄断法》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此,本文将在回顾租金及寻租理论的基础上,简要评述租金和寻租理论以及其对我国反垄断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租金理论及其发展租金(简称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在从传统经济理论向现代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中,租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演进,经历了从早期经济学专指地租到地租的一般化——租金概念的产生,再到现代经济学专指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形成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等几个主要阶段。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就对地租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他的《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的收获量减去生产费用(种子和工资)后所得的剩余部分(即剩余价值)。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均将地租看成是农产品价格超过成本和正常利润的余额。

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

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

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关键词: 设租/寻租/租金/刑法效益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犯罪浪潮的增长和人们对犯罪问题的日益关注,各国学者都在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类犯罪进行解析,逐步深化对犯罪问题的认识,以期找到控制犯罪的良策。

应从寻租理论出发,探讨和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定犯罪中的设租和寻租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从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提出减少设租,实行非犯罪化,以实现刑法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对策。

一、寻租理论概述(一)内容界定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租”最初是指土地的租金,即地租。

土地资源稀缺和对价格的变化缺乏弹性,决定了土地能够获得地租。

大卫·李嘉图学派将租金理解为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经济学家马歇尔则认为租金还包括了准租金以及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现在,更多的人将“租”定义为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Krueger)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把这种超额收入称为“租金”(rent),而把谋求得到这种权力以取得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租”(rent-seeking)。

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称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活动称为“寻租行为”。

也有人把“寻租”定义为“用较低的风险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1]。

经济学家布坎南等人认为,寻租是人们凭借着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租金是付给资源所有者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到的款项的那一部分,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这里的政府“保护”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积极方面,即政府根据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一是消极方面,即将政府禁止也理解为另一意义上的保护,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寻租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是租金和“寻租”行为的根源。

租金来源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即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管制所造成的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3.3 寻租所失去的技术创新机会及福利
5.1.3.4 寻租的社会政治成本 5.1.3.4.1 异化社会道德水准 5.1.3.4.2 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5.1.3.4.3 破会社会公平与公正
6.2 设租行为
5.2.1、设租的概念
寻租活动是政府干预的产物,没有政府干预就没有寻 租活动。所以设租与寻租是紧密联系的,没有设租 行为,也就不可能有寻租活动。 所谓设租是指在政府干预经济的过程中,拥有权力的 个体通过造成一种环境,从而获取非生产性经济利 益的活动。
寻租的多种定义。
寻租是人们为获得垄断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 活动。——塔洛克
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 资源的活动。——布坎南
“租金”或“经济租”在经济学中的本意是指,支 付给要素 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 的报酬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减去要素的 机会成本之差。 机会成本:是某人将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于某种生产活动时所 放弃的其他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政府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寻租设租关系呢? 首先,与政府行为的范围有关。 寻租活动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直接有关,政府的经济活动 范围越广,寻祖的可能性越大。 与完全竞争巾场理论一样,“规范化的政府行为”也是一种 纯粹的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政府行为的范围很难局限于 此,个中原因很多 。
其次,与政府行为的具体方式有关。
(6-3)
(6-1)
如果设租活动受到查处,不仅额外收益被剥夺,而且降职减 薪,还要对设租者处以罚款和监禁。此外,设租者还丧失 名誉,受到舆论谴责或社会的歧视,那么,公(5-3) 也要修正。若以M表示惩罚损失,则反设租的条件是: W0>(1-P)(W0+B)+W1P-MP
(6-4)
将式(5-4)变形后得到:
设租活动受查处的私人成本由薪水损失与惩罚损失 之和(W0-W1+M)构成。在降职前的薪水 W。既定的条件下,降职后的薪水W1与受查处后 的私人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如果设租者受查处后 被解雇且失去重新就业的资格,则薪水损失等于 降职前的全部薪水;如果设租者受查处后可重新 就业且薪水很高,那么就可能没有薪水损失。至 于惩罚损失M与受查处的私人成本成正相关关系。
6.2 设租成本 6.2.1设租活动的经济成本 设租活动会诱导人们来寻租,耗费大量的经济资源,阻碍实 物资本的形成;
同时会引诱别人把努力方向转移到寻租设租领域中,造成生 产领域中人力资本数量的减少;
设租活动还会导致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6.2.2、设租活动的行政成本
设租导致是否部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官僚主 义;为治理设租需要增加监督机构及监督成本;等
例如政府订货或工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定的方式选 择生产经营着,另一种是通过市场公开招标的方式。前者 就容易有设租寻租行为,后者则较少! 从大量的案例看,政治家们来自企业的竞选经费与企业 获得的工程承包额之间呈强相关关系。
最后,与政府行为所受的约束程度有关。 软政权(Sfot Political Power )即法律制度等对政府官员 都 是软约束,可执行与不执行。
“政治创租”与“抽租”是政府官员供给租金并且把其中一 部分转换成自己收益的两种方式,也是与寻租者共同分享 租金的两种方式。 因为设租和腐败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而政府官员又 是权力个体的主要代表,因而设租与腐败之间没四种对应组合 关系: 一是以公权谋公利。这是理所当然的,因公权的设 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公利; 二是以私权谋公利。这是利他主义的表现,是需要 提倡的道德规范; 三是以私权谋私利。这是利己主义的表现,只要不 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种利己行为是允许 的; 四是以公权谋私利。这种行为是以损害他人和社会 利益为前提的,会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
6.1.3.2 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
垄断本身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也即垄断的社会成本。 (看下图)

价格

P
A
C
B
E
DD

如图,设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变,以CE表示,DD 为需求曲线,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为Q1,如果是垄断 者,则价格上升,产出仅为Q2,,这时,梯形PAEC的 大小表示消费者剩余减少量,其中ABCP的大小表示 企业的垄断利润,三角形ABE的大小即垄断的社会福 利净损失。
(W0-W1)+M>B(1/P-1) (6-5)
(W0-W1)+M>B(1/P-1)
(6-5)
(6-5)式中的左边是设租的私人成本,它由薪水损失 ((W0-W1)和惩罚损失M两部分组成。(6-5) 式中的右边就是设租诱因,它是由一定概率计算的设租者 的私人收益。设租诱因取决于查处概率P和额外收益B, 前者与诱因成负相关关系,后者与诱因成正相关关系。假 定查处概率P是个常量,则设租诱因直接取决于额外收益 B的大小。
寻租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游说、行贿等活动,促使权 力拥有者帮助自己确立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租 的活动。 寻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正式提出的, 他在1974年公开发表的《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 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和 讨论。被视为寻租理论的里程碑,克鲁格为寻租 理论的鼻祖。
6.3.3 设租寻租关系成立的条件
现代寻租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运用博弈论来分析寻租者 与设租者之间既得利益的形成机理。寻租—设租关系作为 一种特殊的经济利益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种合作博弈 (copperative game)关系.
寻租-设租关系的形成,需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有租可寻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双方如何达成协议的问题。
第六章 设租与寻租理论
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一 理论把经济学的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拓展到 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由于寻租理论运用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分析权钱交易问题,因而有助于深化 人们对政府行为的认识。任何寻租现象的产生都 离不开政府干预,所以寻租与设租往往是互为因 果关系。
6.1.1、寻租概念
6.1.3、寻租成本
寻租活动是一种竞争活动。这是因为,寻租不是个别 人的活动,尤其是在寻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的情况 下,寻租者众多,足以形成一个寻租阶层,相互之 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作为一种竞争活动,本身要付 出一定代价,这种代价构成寻租成本。
6.1.3.1寻租所耗费的费用
寻租活动所耗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潜在经济租信 息的成本、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的成本、贿赂有关 人员的成本及维持垄断地位的成本。
寻租—设租关系建立之后,“钱”与“权”发生易位, 行为主体双方都有益、但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 果。 作为一种交易关系,寻租—设租关系与—般的 商品交易关系有很大的差别。
6.3.2 设租寻租关系 与 商品交易关系
寻租-设祖关系实质上是一个既得利益的形成与分配的过程。 所渭既得利益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少数人所拥有的特权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的形成是以 牺牲人多数人的利益为基础的; 二是指这种利益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形成的,而是通过 非经济手段获得或维护的。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官员是典型的权力个体,他 们因为拥有权力就可能获得一种利益,这种利益可 以称为权力效用,权力效用包括对社会带来的效用 和对官员自身带来的效用。前者是权力利他效用, 后者是权力利己效用。“经济人”性质会促使政府 官员追求除职业薪酬外的权力利己效用。
所谓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来增加 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租金,诱使企业向他 们贿赂以得到这种租金; 所谓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企业利益受 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 与之分享。

寻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成本
短期看,首次寻租所耗费的成本可能大于其所获得的 经济租;但长远看,寻租收益必定大于寻租成本。 寻租所耗费的成本大小受到不同制度的影响。在民 主制度下的寻租成本会远远高于集权体制下的寻租 成本;民主议政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的建立,使得 寻租者为追求经济租所耗费的游说成本不断上升。
6.1.2 寻利与寻租的区别:
第一,寻利是经济主体通过自身参与市场竞争而获取 “经济租”,这种活动不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干预, 是由“看不见的手”引导的;而寻租是经济主体力 图使“看不见的人”不起作用,利用政府这只“看 得见的手”的干预使自己取得特殊垄断地位,从而 获得“经济租”。
第二,寻利是物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以商品和劳务的 增加为基础,因而其结果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 而寻租是游离于生产过程之外的,是对既定财富量 的分配,因而其结果有利于自己但有害于社会。
6.5 寻租、设租活动的治理(反腐败策略)
现实生活中不少情况往往是权力个体利用职责诱 导人们前来寻租,因此,欲反寻租必先反设租。
设租活动的产生源于权力个体可以利用职责谋取契 约收入(薪水)之外的额外收益.因此反设租活 动的基本思路应是使设租者的私人成本超过私人 收益。
加果以W和B分别表示契约收入(薪水)和设租活动 带来的额外收益,则设租者的私人收益可表示为 W+B。若设租活动受到查处的概率为P (0<P<1),则设租的前提条件为: (1 - P)(W+B) > W 或者说,反设租的条件是: W>(1-P)(W+B) (6-2) 如果设租活动受到查处,不仅设租收益被剥夺,而 且给设租者降职减薪,那么,式(5-2)就要修 正。若以W0表示降职前的薪水,以W1表示降职 后的薪水,则反设租的条件是: W0>(1-P)(W0+B)+W1P
6.2.3、设租活动的道德成本 降低官员及其社会成员的责任心、社会义务感和道 德水准;降低社会公众对的信任感;引发社会不公 与不平,加剧社会动荡等等
6.3 寻租——设租关系 6.3.1、合作博弈型寻租——设租关系
寻祖活动与设租活动相结合就形成一种“钱权交 易关系”,即寻租-设租关系.在寻租-设租关系中, 有寻租者和设租者这样两个行为主体,双方的目 标是一致的,即实现某种既得利益的取得或重新 分配、但双力用来交易的载体是不一致的:寻租 者利用的是货币或实物,设租者利用的是既已掌 握或故意没定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