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深刻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深刻复习提纲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文学部分)复习提纲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况1、20世纪中国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900——1916年,中国近代文学后期191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阶段1949——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阶段2、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主要特点:A、1917——1926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6)。

通常又叫做“五四”时期的文学,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文学奠基人及现代文学奠基作,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

B、1927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这一阶段以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为代表,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C、1937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中书、赵树理等。

3、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冲突与承传☐中外文学的相互交融☐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第一章(1900-1916)1、“诗界革命”与梁启超和黄遵宪1)梁启超的生平与代表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人称任公,号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2)“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1)黄遵宪的生平与代表作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

善写诗,主张写诗“不名一格,不专一体”。

“我手写我口”,对旧体诗进行改革。

著有《人境访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2)黄遵宪的诗歌主张☐“我手写我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反对“泥古”。

3)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他喜欢以新事物、新观念入诗,却能把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化为自己独特的印象和感觉。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运动始于1915年,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推动文学从古文转向白话文,以更好地与普通民众沟通。

这一运动催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如鲁迅、胡适等,他们的作品以直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二、抗日战争与文艺复兴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战争岁月,文学成为了人们表达抗战情感和呼吁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文艺创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如《红岩》、《林则徐》等。

这些作品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创作方向。

三、文化大革命与文学的沉寂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低谷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和打压。

许多作家被迫停止创作,他们的作品被批判和销毁。

文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无法自由发展。

然而,即使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一些作家仍然坚持创作,他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作品虽然没有被广泛传播,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四、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多元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得到了空前的自由与发展。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生活经验,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同时,外国文学的影响也逐渐增加,中国作家开始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学的经验和技巧。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莫言、余华等,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五、当代文学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中国现代文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一、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三、港、澳、台地区文学第一编绪论:当代文学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2、“十年文革”期文学(1966—1976)3、新时期文学(1976—)第一章:“十七年”文学绪论:本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背景:1、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2、经济上: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事业的开展;3、文化上:总体上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4、知识群体:作家由自由职业者转向国家干部,呈现出高度的组织性。

本时期的创作题材:农村题材的小说,工业题材的小说,“干预生活”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等等。

本时期的文艺政策概况:建国初期的“双百”方针,“八字方针”后的“三次会议”,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主义等第一节:50—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和文学规范的确立1、召开时间:1949.7.2—1949.7.192、地位:a.是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b.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文艺组织;c.确立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新中国的总方向;d.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开端。

3、消极影响:①对新形势、新环境等估计不足,致使文艺工作简单化、教条化的毛病;②忽略了文艺自身的规律,导致创作中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③不能正确对待国统区作家,不利于文学的团结和发展。

二、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被认为是歌颂了向敌人(封建主义)投降并为敌人服务的人,即在分清敌友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宣扬了某种改良主义思想,对暴力革命推翻旧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缺乏认识,对刚取得胜利的革命合法性认同不利;•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党内,结果可能会导致革命斗志衰退和思想混乱。

2、对俞伯平《红楼梦》的研究的批判•其“红学”研究被纳入“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系统;•其类知识分子被赋予“资产阶级”政治身份;•判定其学术研究为“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中国开始逐渐接触西方文学,并开始探索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品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学,1909年,胡适发表《文艺改良刍议》,倡导文艺要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发展。

此后,胡适和其他文人开始翻译介绍西方文学作品,如《格列佛游记》、《傲慢与偏见》等等。

这些作品的引入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感觉派等多种思潮的交替。

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和茅盾的《子夜》等。

这些作品高度关注社会问题,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成为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积极探索如何与社会主义文学相结合,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白毛女》和老舍的《茶馆》。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注重文学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开放以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又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后现代主义阶段,代表作品如余华的《活着》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等。

这些作品挑战了现实主义的局限,追求个体化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和风格上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国际化。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学在现代文学教育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增设了更多的现代文学专业。

同时,学界也积极推动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这种国际合作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文学,拓展研究领域和创新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20世纪中国文学》 教学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  教学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全稿)现代部分(1917~1949)一、教学目的1、正确认识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2、历史的、全面的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3、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4、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从事初中语文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要求1、以科学理论和理想为指导,依据有关对现代文学的论述,不断吸收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现代文学的历史作用,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和艺术成就。

2、在教学内容上,既讲文学史又讲作家作品,实行以“史”为序,以分析、讲解作品为重点,力求使现代文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重要作家作品相结合。

3、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讲述、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文学史知识,作家生平、思想、代表作和基础理论,由教师讲述,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作品特别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则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讲解现代文学作品和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

4、尽可能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现代文学的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术空气。

三、课时及考核安排20世纪中国文学[上编](1917——1949)教学时数共10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64学时,第二学期40学时。

每周4学时。

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

课时按章分配:引言2学时,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6学时,第三章6课时,第四章4学时,第五章4学时,第六章2学时,第七章5学时,第八章5学时,第九章6学时,第十章6学时,第十一章6学时,第十二章6学时,第十三章4学时,第十四章4学时,第十五章6学时,第十六章4学时,第十七2学时,第十八6学时,第十九5学时,第二十章5学时,第二十一章2学时,第二十二章4学时。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要

20世纪中国文学概要

中长篇丰收:茅盾《子夜》;巴金 《家》;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 《边城》;曹禺《雷雨》
左翼文学
以左联作家为代表
主张:文学革命化、政治化
左联作家:鲁迅、冯雪峰、柔石、蒋
光慈、钱杏邨、茅盾、瞿秋白等
海派文学*
上海
主张:文学走向商业化
艺术上追
求变与新

以张资平、叶灵凤(30年代前)、刘 呐鸥、穆时英、施蛰存(30年代:新 感觉派)等人为代表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7——1966)
又称工农兵文学 主旋律: 放声歌唱--自愿选择;人为性、 政治性 文学主题: 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领袖和人民
文学格调:豪迈明快
较成熟之作:
《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 史》、《山乡巨变》、《茶馆》等
历史局限




题材、主题单调 英雄人物的塑造代替了普通人物的描写;有形 的现实追求遮蔽了无形的精神揭示, 文学结构模式:战争时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思 维模式 文学创作和批评,普遍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 倾向。
3、文学创作*
1)鲁迅《狂人日记》 2)白话新诗: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郭沫若 等 3)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和自叙体小说*: 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等;王鲁彦;郁 达夫 4)杂文、美文: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 5)话剧:洪深、田汉、丁西林 鲁迅《呐喊》《彷徨》、郭沫若《女神》
4、外国文学译介
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联系与
区别
明确几个概念
(中国)现代文学: 1917年文学革命—1949新中国成立 (中国)当代文学: 1949年共和国成立—20世纪末新时期文 学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 1917年文学革命—20世纪末新时期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自主,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 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的兴起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民生”,反对封建主义、儒家文化,提倡新文学、新道德。

在这个背景下,白话文开始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2. 五四运动与文学的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变革。

五四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呼唤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主题多为爱国、民主、自由,风格上追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

3. 30年代:乡土文学与左翼文学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乡土文学与左翼文学两大流派。

乡土文学关注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苦难与反抗,代表作家有沈从文、萧红等。

左翼文学则主张文艺为政治服务,关注社会现实,倡导革命主题,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4. 40年代:战争背景下的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文学工作者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家有巴金、老舍等。

5. 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学与“文革”文学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进入社会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主题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倡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极大限制,表现为“三突出”、“高大全”等特征。

6. 80年代至今:文学的复苏与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主题丰富,风格各异。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二十年代的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的特点,它不再像之前的
文学那样统一而稳定,而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
家们纷纷开始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他们试图从现实生活、社会
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来创作。

这种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努力推
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除了现实主义文学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
创作方式。

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主义的束缚和限制,探索更广泛的创作领域。

这种寻求自由创作的文学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它追求新的美学和表
现方式,试图从个体内心深处揭示人的真实面貌。

二十年代的文学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

在过去的文学中,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他们试图破除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以个体自由
为中心的文化观念。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挑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二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
文学从封闭、古典的传统向现代、多元的方向转变。

二十年代的文学既关
注现实问题,又发展出新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
活力。

二十年代的文学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文
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各种文学形式和流派。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心理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和作家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进步”,呼吁废除封建传统,推动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徐志摩、胡适等作家提倡白话文写作,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而五四运动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反抗精神。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作品,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但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民族自豪感和抗争精神,如巴金的《家》、冰心的《雪》等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文学作品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困境。

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等作品,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遭受迫害。

但文化大革命也孕育了一些重要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王朔的《黄金时代》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个人和社会的摧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作家继续关注社会问题,揭示改革开放中的弊端和不公平现象,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杨绛的《洗澡》等作品。

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余秋雨的《豆腐西施》、张小娴的《我不是潘金莲》等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现代文学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阶段。

从早期的思潮启蒙到现代主义的崛起,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了解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思潮启蒙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思潮启蒙与新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发起对封建传统的批判和解构。

背离传统文学形式的约束,他们以白话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大胆地探讨个人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新思想。

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崛起。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探索存在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著名作家徐志摩、郭沫若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

他们运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手法,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追求。

三、文革与文学的复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学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复兴。

一大批新锐作家如余华、莫言等在80年代末期的小说创作中崭露头角。

他们的作品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冲击随着90年代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开始引起重要的关注与讨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时间线性进行了颠覆与解构,突出了语言游戏和叙事实验。

著名作家王小波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其幽默、讽刺和自由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五、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创作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网络作家骆宾基、六六等人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 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的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文学 历史阶段的结束,同时标志着当代文学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长篇小说减少,中篇、短篇小 说增多。 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 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这十二年的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与救亡发 生紧密的联系。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 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 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 比较模糊。 1918 周作人 《人的文学》转入内容内容革命 在这一时期,新文学因刚刚在20世纪进步文学潮流的召唤下, 通过一番厮杀较量从旧的母体中分化出来,因此一方面表现出大 呼猛进的姿态,另一方面也不免带着它由之脱胎的那个母体的血 痕。
第三个时期:(1937—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文学的成熟期(相 对的成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 一次带有显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 亡为中心的文学热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 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绕抗战而发展。 1942年后,现代文学显著地出现了以地区为特色的现 象。其一,以陕甘宁地区、延安、广大农村为代表的共 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文学,主要描写对象是农民、农村土 改;其二,是以大中城市广大地区为代表的国统区文学, 突出描写对象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广大市民的命运。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疗救这一话题,由晚清梁启超开启。梁启超认为:“欲 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之所以要“维新我民”,使国民脱胎换骨,是因 为这样一个前提:我国国民性中有着不利于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的若干劣根性 。对国民劣根性,梁启超总结为:“第一,是奴性。第二,是愚昧。第三,是 为我。第四,是好伪。第五,是怯懦。第六,是无动。”那么,如何才能“维 新我民”呢?在发表于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梁启超开宗 明义地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 小说;欲新宗教,必先新小说;欲新政治,必先新小说……” 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总结以及利用文学特别是小说来“新民”的启蒙思 想对后人尤其是鲁迅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实际上,鲁迅后来提出的“立人”、 “改造国民灵魂”说和梁启超的“新民”说涵义是相同的。只不过鲁迅更多地 以创作实绩来贯彻他改造国民性的情怀: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开创了表现农民 和知识分子这两大小说题材,并以这两类人的日常生活和命运浮沉为切入点, 对国民灵魂进行持久不懈的深入剖析,致力于揭示病态社会人们的精神病苦, 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两大题材小说创作,由于鲁迅所取得的成功和时代的 需求而引起众多的追随者。尤其是乡土文学,创作成果丰富,成为现代文学史 上一股势头强劲的潮流,并对当代乡土文学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的发现是现代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作家在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中国社会变迁和思想进步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传统文化逐渐受到质疑和挑战。

在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崛起,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群众,更能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二、抗日战争与左翼文学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投身到抗日战争的队伍中,他们以笔为武器,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抗日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左翼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智取威虎山》和巴金的《家》等。

这些作品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三、文化大革命与地下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审查,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或遭受迫害。

然而,地下文学在这个时期兴起,一些作家通过秘密出版和传播文学作品,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思想。

这些地下文学作品记录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生活和抗争,代表作品有王朔的《黄金时代》和李敬泽的《红高粱》。

四、改革开放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探索文学形式和语言的多样性。

莫言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和《蛙》等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五、网络时代与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兴形式。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其发展历程中充满着起伏和曲折。

从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文学到新时期文学的出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作家的思想倾向、主题内容和文学形式等方面来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20世纪初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步阶段,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革命”引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大量运用白话文作为文学语言,追求真实性和生命感。

30年代中期,抗战胜利后,中国文学经历了一段“八年抗战,八年创作”的历程,由此诞生了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50年代初期,文学上出现了“三家文学”(波骨·夏衍、郭沫若、老舍)、“气氛派”(残雪、贾平凹、苏童)、“地方派”(张承志、张米克、蒲松龄)等文学流派。

文革期间,唯一被允许发表的文学作品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作品。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文学不再受到这种限制,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及其作品,如阎连科的《离婚》、史铁生的《围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都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家的思想倾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家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样化。

有些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获得大量的读者支持,如莫言、余华等。

他们以平凡普通的人物为主角,探讨人性、人类命运等问题。

还有些作家对诸如科幻、超级英雄等类型的文学感兴趣,如郭敬明、黄海岸等,他们更适合年轻读者的喜好。

此外,还有一些作家以“独立”、“自由”、“超脱”为主题,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等,如严歌苓、金庸等,他们倾向于写意诗、自由诗等抒情文学作品。

主题内容中国现代文学中涉及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一些作品关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贫富差距、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巨大差距、并不“幸福”的生活等问题。

还有一些创作者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谴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如刘慈欣的《三体》、韩寒的《平凡的世界》等。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20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很多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概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现代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文学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在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两大重要力量。

新文化运动旨在推翻旧的文化体制,倡导自由思想、科学知识和人道主义,而五四运动则更着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提倡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这些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并且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

二、抗战文学的出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文学开始了新的转变。

文学的主要任务是鼓舞民族精神,呼吁坚定抗战信念,传达抗战的真相和艰苦。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小说和诗歌之外,还出现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杂文等新文体。

代表作品有叶圣陶的《小毛驴》、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

三、新时期文学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文学进入了新时期。

文学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传达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人民的内心体验,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文学更加贴近生活,呈现出真实、深刻的理性风格。

代表作品有老舍的《茶馆》、巴金的《檀香刑》、钱钟书的《围城》等。

四、改革开放后的文学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和文学开始发生新的变革。

市场经济、民主思潮、文化多元化的出现,给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和发展空间。

现代派文学开始向市场倾斜,代表作品有王朔的《黄金时代》、李敬泽的《人到中年》等。

同时,大量的新生代作家也开始涌现,他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学创作和新思想的传达,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六六的《悲伤逆流成河》等。

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演变

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演变

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演变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艺术形式,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演变进行概述。

19世纪前期的启蒙时期19世纪前期,中国面临着传统社会体制的动荡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在这个时期,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始提倡研究外国文化以创新中国的文学。

他们试图通过借鉴西方的文艺思潮,开创中国近代文学的新篇章。

新文化运动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场以"新文化"为号召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科学和自由主义,激发了大量新思想和新艺术的产生。

在这个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出现,以独立思考、个体表达和对现实的批判为特点。

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文学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抗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与抗战紧密相连,许多作家投身抗战写作,用文学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

抗战文学在道德力量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推动下,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文学成为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主题的工具。

社会主义文学强调对劳动人民的歌颂,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许多文学作品被用作政治宣传和塑造群众思想的工具。

改革开放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对现实价值的怀疑。

这种文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文学的诸多束缚,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结论中国近现代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演变过程。

每个阶段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展现了中国作家的创造力和思想变迁。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概述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文学”的研究阶段。

“新文学”在若干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出现、《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众多批评家的涌现,都使得这个学科初具雏形。

第二阶段是“现代文学”的研究时期。

文学研究受到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束缚较大,但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鲁迅研究队伍的建立都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20世纪文学”的研究阶段。

“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这为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重写文学史”的发生。

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但无论是问题意识的发现,还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立场,都还没有摆脱20世纪文学研究的阶段。

“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仍未过时。

关键词:“新文学”;“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09606在中国高校教育体制内,中国现代文学①是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②,规定开设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学位课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较长的学科史和较为丰富的学科内涵。

如果我们追溯它的学术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文学”的研究阶段(1917―1949年);第二阶段,“现代文学”的研究阶段(1950―1985年);第三阶段,“20世纪文学”的研究阶段(1985年以后)。

一上文所取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和“20世纪文学”都是一个代名词,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对这门学科的不同认识。

“新文学”是“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提倡的以白话为主要语言,以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各类文学样式(现代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随笔、新诗、话剧等)为主要文学样式,旨在批判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落后现象,提倡人的自由和人性高扬的文学运动的代名词。

“新文学”的对立面,一是表现传统士大夫阶级没落情绪的贵族文学(如旧体诗、骈文小说、桐城派古文等);二是新兴于文化市场的市民文学(各类通俗文学)。

简要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简要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简要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早期现代文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 人性问题探讨
• 社会现实关怀
• 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美洲当代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 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天堂》
•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
04
当代现代文学与电影、戏剧的互动
当代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电影改编的优势和挑战
• 比较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 探讨文学作品的多层面意义
当代现代文学作品的评Biblioteka 标准01文学价值评价
• 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和独特性
• 文学作品的经典性和影响力
02
社会价值评价
•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 对人文关怀和价值观的传播
• 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03
文化价值评价
•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 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 对文化多样性的丰富和拓展
当代现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
• 探讨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
• 分析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
• 预测未来文学发展的可能走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学研究
• 关注网络文学和多媒体文学的发展
• 分析新媒体对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影响
•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
• 巴金:《家》、《寒夜》
•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欧洲当代现代文学的主要趋势
01
欧洲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 象征主义文学时期
• 表现主义文学时期
• 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02
欧洲当代现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
• 人性问题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一、西方文化、文学思想、作品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出现
1、语言(文言文→白话文)
2、文学观念(文心载道→反映现实)
3、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
2、1927——1937年三十年代文学:革命(左翼)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

3、1937——1947 年四十年代文学:抗战(国防文学)
4、1949——1966年社会主义文学:红色文学(理想激情)
5、1966——1977年文革文学: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夜袭白虎山》《红色娘子军》等)
6、1977——1989年重新接受西方文化的文学
7、1989——当下
篇目一:《阿Q正传》鲁迅
一、情节内容:
1、交代阿Q的经历,刻画性格特征。

(1——3)
2、叙述经历,刻画性格特征。

(4——7)
3、高潮(8——9)结束。

二、阿Q的典型形象:一个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落后农民形象。

1、典型环境:未庄。

2、句子的分析:
(1)“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表现了阿Q的妄自尊大,一厢情愿的自尊,其实是一种愚昧保守)(P29)
(2)“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未庄的落后封闭)(P29)
(3)“你还不配…”(表现了阿Q讳疾忌医,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P30)
(4)“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躺下了”。

(表现阿Q的自轻自贱、自欺欺人)(P31)(5)“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

(封建礼教思想的圣贤地位)(P35)
(6)“这小D,是一个穷小子,又瘦又乏……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

(典型环境:冷漠、麻木、残酷)(P37)
(7)P39写阿Q偷萝卜、拧女人大腿(狡猾、刁钻、无赖)
(8)P40“咳,好看。

杀革命党。

唉,好看好看……”(人民对革命的不了解,以至于深恶痛绝,革命的宣传不彻底)
(9)P44“造反?有趣,………………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革命狂想曲:对革命表示欢迎。

但民众普遍以为革命乃旧式革命,旧式革命:占地称王,成为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统治阶级)
(10)P51“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悲剧(悲喜剧),,名族和文化的悲剧(奴性))
鲁迅对阿Q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艺术特征:1、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典型。

2、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性内容。

3、恨铁不成钢(外冷内热的风格)。

辛亥革命的失败导致了封建制度仍有残存在人们脑海中。

虽然粉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从根本上没有消除人民的愚昧无知,革命的宣传不够,致使人民对革命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掌握主动权,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

篇目二:郁达夫《沉沦》
一、情节内容
二、作品分析
1、“性描写”大胆、暴露、病态、宣泄。

“性苦闷”(生的苦闷)
2、“他”一个“多余人”、变形的“零余者”(孤傲自卑、多疑猜忌、内向敏感、愤世嫉俗、心胸狭隘)
“性”——不道德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跟国家富强有关,表达一种爱国情怀。

3、个性解放、爱国主义
4、“自叙传”的写作方式。

(心理语言描写区别于情色小说的场景描写)
5、结构安排:散文化的结构(心理结构、坦率)
三、1、不甘沉沦的郁达夫
光明磊落,中国文学界最后的“士大夫”。

争议(作品、为人、私生活)
有明显的有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2、(1)反映“性苦闷”的作品,如沉沦。

(2)生的苦闷,如《春风沉醉的晚上》
篇目三:巴金《家》
一、小说的情节内容
1、高老爷
2、高家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3、女性(梅、鸣凤、瑞珏、琴)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1、高家三兄弟:觉慧:叛逆者(激进)、觉民:叛逆者(温和)、觉新:妥协者、受害者、善良忠厚、优柔寡断。

2、鸣凤:丫环(女仆)温柔、美丽、善良、多愁善感、聪慧。

鸣凤的爱情悲剧:丫环永远是丫环的命,与觉慧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悬殊太大,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个悲剧,觉慧在对待鸣凤的爱情上不够坚定,最终导致鸣凤跳湖自尽,可怜的鸣凤似乎成为了觉慧反抗高老爷的一个工具罢了。

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悲剧、还有觉慧性格上的悲剧。

三、艺术成就
涉及人物六十多个,一个家族的衰落。

借鉴了《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严密紧凑,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

觉慧作为小说的主线。

塑造了许多人物性享受,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1、严密紧凑,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

2、细腻——心理描写。

3、语言——充满激情。

4、风俗画描写(处在新旧变化交替时期)
5、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

篇目四:老舍《骆驼祥子》
一、老舍
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祥子:城市贫民(市民)
“好人”:外在美:个体劳动者内在美:
“坏人”:外在丑
社会悲剧、爱情婚姻、性格
2、祥子与虎妞、小福子的关系
虎妞:变态的老姑娘(老处女)虎气、性格、身份地位(剥削者、压迫者、受害者、牺牲者)对祥子的爱(霸道的爱)但因身份差异、观念悬殊,使得这段爱情终成悲剧。

现实主义小说
3、情节内容及其冲突:社会悲剧;城市与人的关系悲剧与故事;引诱、堕落、毁灭的悲剧。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二起:
二落:
三起:
三落: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三十年代末期的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得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篇目五:茅盾《子夜》
一、《子夜》的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全景式社会矛盾斗争:
社会阶层:资产(企业家、地主)无产(工人、农民)
三个基本矛盾作为全书的线索:买办与民族资本家、名族资本家与工人农民、地主与农民。

2、多侧面地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
第一条战线: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公绩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

第二条战线: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地主的斗争。

第三条战线:应付工潮(裕华丝厂)。

《子夜》是黎明前的黑暗
3、预示了中国的革命前景。

4、认识价值与现实主义。

二、人物形象
1、塑造人物形象类型六种:民族资本家、资产阶级走狗、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买办资本家。

2、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失败的英雄)
革命性(英雄):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振兴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
软弱性(人性的弱点)
三、艺术特色
1、宏大、严谨、全景式的结构
三条基本线索
典型环境:吴公馆、裕华丝厂、股票交易所
大结构套小结构:
2、立体化的人物塑造
当人物困境不同时,环境也就不同。

3、细腻而多样化的心理描写。

篇目六:沈从文《边城》
一、独特的人生经历
童鞋们~额打的好辛苦~你们还是去复印吧~~~~~~~~~~(>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