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概况

一、西方文化、文学思想、作品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出现

1、语言(文言文→白话文)

2、文学观念(文心载道→反映现实)

3、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

2、1927——1937年三十年代文学:革命(左翼)文学、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

3、1937——1947 年四十年代文学:抗战(国防文学)

4、1949——1966年社会主义文学:红色文学(理想激情)

5、1966——1977年文革文学: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夜袭白虎山》《红色娘子军》等)

6、1977——1989年重新接受西方文化的文学

7、1989——当下

篇目一:《阿Q正传》鲁迅

一、情节内容:

1、交代阿Q的经历,刻画性格特征。(1——3)

2、叙述经历,刻画性格特征。(4——7)

3、高潮(8——9)结束。

二、阿Q的典型形象:一个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落后农民形象。

1、典型环境:未庄。

2、句子的分析:

(1)“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表现了阿Q的妄自尊大,一厢情愿的自尊,其实是一种愚昧保守)(P29)

(2)“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未庄的落后封闭)(P29)

(3)“你还不配…”(表现了阿Q讳疾忌医,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P30)

(4)“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躺下了”。(表现阿Q的自轻自贱、自欺欺人)(P31)(5)“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封建礼教思想的圣贤地位)(P35)

(6)“这小D,是一个穷小子,又瘦又乏……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典型环境:冷漠、麻木、残酷)(P37)

(7)P39写阿Q偷萝卜、拧女人大腿(狡猾、刁钻、无赖)

(8)P40“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人民对革命的不了解,以至于深恶痛绝,革命的宣传不彻底)

(9)P44“造反?有趣,………………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革命狂想曲:对革命表示欢迎。但民众普遍以为革命乃旧式革命,旧式革命:占地称王,成为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统治阶级)

(10)P51“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悲剧(悲喜剧),,名族和文化的悲剧(奴性))

鲁迅对阿Q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艺术特征:1、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典型。

2、用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性内容。

3、恨铁不成钢(外冷内热的风格)。

辛亥革命的失败导致了封建制度仍有残存在人们脑海中。虽然粉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从根本上没有消除人民的愚昧无知,革命的宣传不够,致使人民对革命不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掌握主动权,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

篇目二:郁达夫《沉沦》

一、情节内容

二、作品分析

1、“性描写”大胆、暴露、病态、宣泄。“性苦闷”(生的苦闷)

2、“他”一个“多余人”、变形的“零余者”(孤傲自卑、多疑猜忌、内向敏感、愤世嫉俗、心胸狭隘)

“性”——不道德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跟国家富强有关,表达一种爱国情怀。

3、个性解放、爱国主义

4、“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心理语言描写区别于情色小说的场景描写)

5、结构安排:散文化的结构(心理结构、坦率)

三、1、不甘沉沦的郁达夫

光明磊落,中国文学界最后的“士大夫”。

争议(作品、为人、私生活)

有明显的有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2、(1)反映“性苦闷”的作品,如沉沦。

(2)生的苦闷,如《春风沉醉的晚上》

篇目三:巴金《家》

一、小说的情节内容

1、高老爷

2、高家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3、女性(梅、鸣凤、瑞珏、琴)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1、高家三兄弟:觉慧:叛逆者(激进)、觉民:叛逆者(温和)、觉新:妥协者、受害者、善良忠厚、优柔寡断。

2、鸣凤:丫环(女仆)温柔、美丽、善良、多愁善感、聪慧。

鸣凤的爱情悲剧:丫环永远是丫环的命,与觉慧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悬殊太大,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个悲剧,觉慧在对待鸣凤的爱情上不够坚定,最终导致鸣凤跳湖自尽,可怜的鸣凤似乎成为了觉慧反抗高老爷的一个工具罢了。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悲剧、还有觉慧性格上的悲剧。

三、艺术成就

涉及人物六十多个,一个家族的衰落。

借鉴了《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严密紧凑,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

觉慧作为小说的主线。

塑造了许多人物性享受,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1、严密紧凑,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

2、细腻——心理描写。

3、语言——充满激情。

4、风俗画描写(处在新旧变化交替时期)

5、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

篇目四:老舍《骆驼祥子》

一、老舍

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祥子:城市贫民(市民)

“好人”:外在美:个体劳动者内在美:

“坏人”:外在丑

社会悲剧、爱情婚姻、性格

2、祥子与虎妞、小福子的关系

虎妞:变态的老姑娘(老处女)虎气、性格、身份地位(剥削者、压迫者、受害者、牺牲者)对祥子的爱(霸道的爱)但因身份差异、观念悬殊,使得这段爱情终成悲剧。

现实主义小说

3、情节内容及其冲突:社会悲剧;城市与人的关系悲剧与故事;引诱、堕落、毁灭的悲剧。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二起:

二落:

三起:

三落: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三十年代末期的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得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篇目五:茅盾《子夜》

一、《子夜》的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全景式社会矛盾斗争:

社会阶层:资产(企业家、地主)无产(工人、农民)

三个基本矛盾作为全书的线索:买办与民族资本家、名族资本家与工人农民、地主与农民。

2、多侧面地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

第一条战线: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公绩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

第二条战线: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地主的斗争。

第三条战线:应付工潮(裕华丝厂)。

《子夜》是黎明前的黑暗

3、预示了中国的革命前景。

4、认识价值与现实主义。

二、人物形象

1、塑造人物形象类型六种:民族资本家、资产阶级走狗、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买办资本家。

2、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失败的英雄)

革命性(英雄):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振兴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

软弱性(人性的弱点)

三、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