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规划给海岛城市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fedfa38bcd126fff7050b79.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新加坡给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规划管理。
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严谨完善,执行十分严格。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1、科学前瞻,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
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及严格的交通管理。
一是结构科学,集约高效。
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本网注明“来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a5c645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46.png)
2018·1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国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于世。
其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华人占74%,人口密度达7600人/平方公里(北京为1300人/平方公里)。
站在微观的城市视角看,新加坡秉承一个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
历经50年,新加坡把自身从一个破败、贫穷、落后的小海港,建设成为经济富有竞争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区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一、城市规划中的创新理念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家领导人有了创建花园城市国家的理念后,对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和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理念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一党执政、执好政的理念。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共和制,但不同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历次议会大选中都获得胜利,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连续执政至今。
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始终坚守为人民的福祉而行动的建党宗旨,着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代表国内各方利益的政党。
新加坡的历史选择了一党执政,确保了政出一门,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权交替造成的朝令夕改,为新加坡的长远规划发展、创建花园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规划立法的治国理念。
新加坡通过严格的规划立法,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规划法规体系包括规划法、从属法、专项法三个部分,规划法由议会颁布,为城市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从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作为规划法的实施细则;专项法是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特定事件的立法。
在实际运作中,规划方案的制定需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项流程,规划方案核准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是新加坡城市规划保持基本方向一致、能依据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的原因。
新加坡城市规划研学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规划研学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eb2f0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9.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研学观后感《新加坡城市规划研学观后感》这次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研学之旅,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一到新加坡,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秩序井然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我看到这里的建筑布局非常规整有序。
高楼大厦与绿地公园相互交织,就像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的组屋区,看到那里整齐划一的组屋建筑,楼与楼之间间距合理,有宽敞的公共活动空间,还有各种便利的生活设施。
当时我就想到,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居住规划啊。
每一个居民似乎都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日常需求,无论是购物、休闲还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等。
在新加坡看到那些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也让我很有感触。
交通线路设计得十分合理,似乎很少有交通拥堵的现象。
地铁网络发达得像一张大蜘蛛网,将整个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看到这里我感觉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初期就有非常长远的目光,一定是对未来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发展趋势有很精准的预估,才设计出这样高效的交通体系。
新加坡对绿化的重视程度也超乎我的想象。
无论是街边小小的角落,还是大片的城市中心区域,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植。
就拿滨海湾附近来说,大片的花园与现代建筑融合得那么自然和谐。
我当时就在想,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一座城市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并没有牺牲掉自然环境,反而是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还有新加坡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很独特。
雨水收集装置随处可见,看到那些装置的时候,我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其收集的效率到底如何。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样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加坡水资源匮乏的压力。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其实我们也面临很多资源利用方面的挑战,但是却没有像新加坡这样充分地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
这次研学过后,我明白了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建造建筑物和铺设道路,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一门超级复杂的学科。
它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建设自己的城市或者社区的时候,可以向新加坡借鉴很多经验。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ddadf4c360cba1aa911da40.png)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高效管理保障城市有序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1.1 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三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 年建国后,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指导; 二是长远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注重当前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就预留了相应的地铁建设空间,同时对市政管线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法,先进行地下建设,后进行地上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市政管线敷设所带了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同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了DISS( 深水道污水处理系统) ,从城市的长远需求出发,形成了及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于一体的系统,号称“百年计划”。
项目规划总长113千米,直径6 米,埋设20 -50 米,从2000 年开始实施。
一期遂道约48公里于2008 年完成。
二期遂道计划2015 年完成。
其后计划最终于2045 年关闭所有现行污水处理厂,全部由DTSS 解决污水收集、处理、水回收及排放;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9a07325eefdc8d376ee3290.png)
划 的制定 和实施 又必须公开透 明,通过 召开 听证会 等形式 ,
广泛 听取群众 意见 , 集 中群众 智慧 , 否则 , 群众就会认为 规划
是政府 的事 , 不会 自觉执行规划 , 规划也难 以得到落实 。 在这
个方面 , 新 加坡为我们树立 了很好 的典 范。我 国在规划编制
世纪 8 0 年代 , 新 加坡 又以更为详细具体 的开发指 导规 划 , 逐
步取代 了总体规划 ,并 由最早 的仅 5个规划分 区细化到 5 5 个分 区。这样概 念规划越来越远景 , 开发指导规划越来越细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 国 , 历经 4 0多年的改革发展 , 经济水 平发 达, 跻身于世界前列 。在经济发展 的同时 , 新加坡还很重视环
述 了在城 市发展过程 中, 借鉴新加坡“ 规划先行 、 政府主导 、 彰显个性 、 注重保护、 与民分享、 高效管理 ” 的经验 , 有效地
引 导城 市发 展 规 划建 设 。
关键词 新加坡 ; 福 清市; 城 市发展规 划
O 引言
新加坡论面积仅 7 0 0多 k m , 论 人 口不到 5 0 0万 。然而 ,
1 对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考
1 . 1城 市 建 设 要 规 划 先 行
现今新加 坡所展示出来的建设成果不是 与生俱来 的 , 而
是科学 的规划指导 、 完善 的体 系保障在城市建设 上的持续体
现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 , 百废待兴 , 但新加坡领导人不仓促下 手, 而是 先谋后 动 , 聘 请 了联 合国专家 , 用 了 四年 时间 , 吸收 了英殖 民时代 的城市规划精华 , 完成 了第一个概念 规划 。并 且直 到 1 9 9 1 年才对该概念规划进 行修编 ,因而使 该规划具 有科学 、 兼容 、 传承 、 稳定 的特点。南海岸 中部一个 集国际性
新加坡城市规划给海岛城市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给海岛城市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cd74a2610661ed9ac51f30f.png)
建管并重就是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重心。必须注重健全法规体系、完善管理方式方法,结合城市个性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一是在创建活动中探索城市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由突击性到经常性、由分散性到社会性、由部门管理到全民参与管理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提升城市管理手段。确立向科技要管理的思路,把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列入城建重点工程,整合电子监控资源,提升城市管理技术水平。把数字化作为提高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实施交通系统信息化工程,通过移动电子警察、电子收费装置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管水平。三是在加强社区管理中夯实管理基础。吸纳社区基层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民主参与管理,由强行执法向借助居民协调转变,提高执法效果、改善执法人员形象。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提升自身素质,立足“治本”,使城市环境由要我维护向我要维护转变。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规范执法手段和落实机制,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
4.裕廊工业区规划与建设。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该地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1961年10月,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规划先行。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定位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规划,协调统一建设。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发展不同的工业,为吸引外资进入裕廊工业区,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先行。裕廊工业区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形成基础设施系统。在此过程中,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以园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新加坡60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进程,此后该国也一直是根据这一目标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区。因此,把握好角度和目标,实质上就是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e9923fd9b89680203d8251f.png)
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启示秦淮区住建局蔡鹏程新加坡国土资源严重不足,然而得益于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有限的土地获最优化利用,土地的使用以及环境的需求得到了合理平衡,支撑经济增长和提供优质社会环境两方面取得了均衡发展。
他山之石,可资借鉴。
一、土地的开发利用新加坡土地的开发利用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土地发展方式有三种,一是根据规划划拨给相关部门,二是出售给相关法定机构如建屋局、裕隆等,三是每年两次通过招标方式卖地。
土地利用系统强调实用主义,尽可能减少用地成本、优化用地效率,集约节约土地――往空中、地下发展;土地利用策略是将较高密度项目设于地铁附近,相配项目集中发展,并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
新加坡土地规划的一大亮点是白色用地,主要是给予用地在功能上更有弹性的发展空间,也给未来不可预测的功能留有发展空间。
除污染性用地外,白色用地可容许多种土地类别。
它被设于重要节点如地铁附近、滨海湾等。
在组屋区附近,宁可建高密度而将周边空出做预留地,而不是将整个地块一次性开发完成。
我国大量土地以行政划拨和协议方式出让,造成土地的不集约利用,导致地区之间产业用地配置扭曲。
据报道,我国现有城市土地面积有约6万~10万ha处于闲置状态,另有约80万ha的土地属于低效利用。
我们的土地规划留白欠缺,这并非是我们眼光长远而是意识不够。
反而由于我们在规划的执行上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规划经常屈服于长官意志或利益集团而出现调整或执行不到位,可是我们又很少在规划上留白,很容易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制造障碍。
我们不仅要因预见能力不足留白,还要为能准确预见的用地需求留白,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秦淮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的土地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空间建设强度较低。
由于受老城历史文化保护、原有红花机场周边地区控制的影响,进行建设限高控制,地区空间形态呈现低矮、用地强度不高的特征。
二是土地资源短缺。
区域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47m2;基础设施缺乏,道路用地仅占建设用地的7.4%,内部交通以及与外部的联系不畅;人口密度为23543人/km2,远高于新加坡,过度密集的人口,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
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_古知行
![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_古知行](https://img.taocdn.com/s3/m/004a651ef18583d049645989.png)
它山之石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启示□ 古知行 新加坡住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是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政府部门。
住屋发展局主要负责住房和新镇建设(住宅区)。
市区重建局是主管城市规划的政府部门,负责全国的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这两个部门不但对解决旧市中心过度拥挤、住房紧张和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整体面貌、道路交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各个层次的空间规划有机结合新加坡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注重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编制规划,经过大量的深入分析研究,在联合国派出的专家组的帮助下,历时四年于1971年才完成第一个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主要由四个层次的规划组成:概念规划、发展指导蓝图、总体规划(实际上是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它们分别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概念规划是一个富于创新的规划实践,它跳出了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向淡化规划期限,而以规模为主导的规划方法。
1971年概念规划仍然确定了20年的规划期限,但是在1991年重新修订时又进一步淡化了时间期限,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的要求。
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不同的规模对应不同的概念规划的模式,同时更加强调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概念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确定城市的长期综合发展战略,提出城市发展的宏观构架和引导策略,指导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下一层次规划的编制。
概念规划是一个“软”规划,是方向性、策略性规划,侧重于解决宏观层次的问题,对建设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确定全局性的功能分区、各级中心的设置、道路交通安排、环境绿化以及干线基础设施的布局等方面。
概念规划每十年检讨一次,检讨工作由国家发展部领导下的概念图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总共涉及到40多个政府部门,它们分别对各个领域如住房、工业、商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和国防等的需要,提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汇总修订。
在概念规划提出的宏观构架和策略的引导下,全国被划分成五个区和两个集水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3420f7b1ed9ad51f01df297.png)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326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建国之初,新加坡面临的城市困境非常突出。
1965年建国时,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中倒数第二。
此外,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非常严重,住房及卫生设备等问题极为突出。
建国后,新加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特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前后历经40年,从一个“脏乱差”的国家一跃而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花园城市”,成为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连续16年蝉联全球最适宜亚洲人居住城市首位,每年吸引外来游客相当于全国人口的2.7倍。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与特征进入新加坡的城市展览馆首先看到的是概念规划。
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同,概念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用于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发展。
受制于国土面积,概念规划主要用于平衡土地用途的需求,并且每隔十年审查一次,确保有足够的土地满足长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概念规划并非法定规划,主要用于表达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
由于概念规划要考虑所有的土地需求,因此由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和市区重建局负责,共涉及40多个政府部门。
第一个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为全国的新市镇、交通设施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此后,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于1991年、2001年、2011年对概念规划进行了审查和修订,主要是调整人口增长、人才需求和土地需求等内容。
每一次的审查和修订概念规划,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都会提出一个战略愿景。
比如,199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平衡工作和娱乐,文化和商业的海岛城市”;200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在21世纪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201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到2030年提供维持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城市规划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ae1a5e97c1cfad6195fa72d.png)
(1)科学性: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2)长远性:注重谋划城市未来,努 力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要求 (3)权威性: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 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任何部
门、机构及个人不能随意更改
2、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秉持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原则。
(2)提高立体化空间的利用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非工程功能的挖掘
3、完善管理体制
目前,我们居住的城市道路的地下一 般埋有大量的各种管道,包括给排水、 燃气、电力、通讯等依附于城市道 路的各种地下管网,各种管网分属各 部门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易造成重复开挖建设和资源浪费。 应设置一部门筹建和管理各种管网 的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网设施系 统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了重复开挖、 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问题,有效降 低理厂规模的合理化
新加坡典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阴沟隧道工程,为节约用地,新加坡政
府耗资36亿新元,用2000年至2008年九年时间建造了深隧道阴沟系统,该
系统将原有六个污水系统的污水由10一50m深、60km长的污水隧道主 干网进行统一收集,输送至新建的樟宜废水净化厂(规模达到80万m3/日), 从而将原有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的用地置换作为他用。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eec733a9b89680202d82557.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新加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的独特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总结和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规划管理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就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加坡无论是概念性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有效引导了“花园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二是长远性。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比如,新加坡自60年代就把地铁规划出来,把所有的管线都规划到地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就避免了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在规划的调整上,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修订一次;景观规15年,每5年修订一次。
这样,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划期限为10—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四是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每个住宅小区都规划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居民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商业区。
每个规划都集思广益,进行公示,征求多方意见。
五是和谐性。
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从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尊重、崇尚自然的思想。
新加坡城镇规划的启示
![新加坡城镇规划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4c27aa1ce2f0066f433223c.png)
宁波经济NINGBO ECONOMY海外星云2019.01全盘调查摸底,制定评分标准新加坡曾对全国所有50年以上的老建筑做过全盘的调查,看什么需要保留?什么值得保留?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重点历史建筑的保护;二是历史街区老建筑的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保护;四是名人故居、历史故事遗址的保护。
经过调查,按照不同方面的导则给历史建筑制定评分标准。
如在重点建筑类型中,建筑工程设计艺术价值占31%、历史意义占27%、稀有性占18%、环境经济价值占15%。
总分在80分以上即为合格,确定为重点建筑。
而在老街区类型中,建筑价值仅占25%,虽然历史建筑的遴选比较严格,历史街区稍微宽松,但都是按照严格的要求确定保留与否。
新城旧城共存,结合环境改造新加坡对城市的改造,秉承新旧建筑整体性共存,旧城改造与大的环境改造相结合的理念。
特别强调老城区保护一定要与保护大环境相结合,单纯地保留建筑没有意义。
要保护山水湿地、历史文化、城市记忆,再在保护区外建设新城市。
其理念是,历史建筑是过去的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又是未来的历史建筑。
现在建筑是现代的、地方的、民族的,要致力打造提升民族尊严的世界名城,而保护历史建筑则是为了留存过去的记忆。
因此,在规划中最重要的认同,首先是审美要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素质;其次是在做规划时要做到:一要保护老建筑;二要保护环境;三要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
城镇系统规划,功能组合完善新加坡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定义是装置零部件的系统,里面有片区、新镇、小区、组团;有中央商务区、片区中心、新镇中心、工业区、地铁线、绿化带。
要定好城市结构、发展战略。
要以公交为主、地铁线交叉的地方主要建设商业中心,将这些作为城市的发展基础。
在规划中明确强调,要把历史新区保护起来,把独一无二的山水保护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具体地块的划分,这是新加坡规划的重要理念。
一个城市可以分成片区,每个片区有自己的商业中心,片区下有新镇,镇下还有小区,这种规划布局为新加坡今天的宜居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381930f581b6bd97f19ea77.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蒋玉尚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赴新加坡参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
期间,我们在这座国际花园城市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收获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决策及其内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主要经验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之路。
最具有借鉴意义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一流规划引领新加坡走向世界宜居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
一是高端智力制定一流规划。
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方向,每10年修编一次。
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性的发展指导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每5年修编一次,以体现规划的连续性、时代性、超前性和科学性。
2001年的概念总蓝图费时4年,提出了在熟悉的地方建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区域商业中心、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注重认同感等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如土地使用、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历史保护和开发等。
可以说,概念总蓝图是新加坡人的梦想,而总体规划图则是实现梦想的方式。
二是以严厉的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法令》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规划当局“禁止一切非法用途的权力”,明确“当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不按规划而被滥用,有关当局可对物主或使用者采取强制执法措施”,违法者将被处3000新币罚款域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者二者兼施。
三是阳光透明社会广泛参与。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公众的参与。
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5e1fcc528ea81c758f57870.png)
( 闽江学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1 0 8)
摘
要: 新加坡是一个岛 国, 历经 4 0多年的改革发展 , 创造 了发展奇迹 , 经 济水平跻身 于世界前列 。在 经济发展 的同时 , 新 加坡在绿化
和保洁方面 的效果显著 , 这种经济与环境建设并行 的城市发展模式 发人思考 。福清市是 一个人文底 蕴丰厚 的城 市, 在城市 发展过程 中 应借鉴新加坡 “ 规划先行 、 政府主导 、 彰显个性 、 注重保护 、 与 民分享 、 高效管理” 的城市发展经验 。
p a y i n g a t t e n t i o n t o p r o t e c t ,s h a r e i n g wi t h t h e p e o p l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ma n a g e me n t”.
关键 词 :新 加 坡 ; 福清市 ; 城 市 发展 规 划
中图分 类号 : T U 9 8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6 1 3 5( 2 0 1 4) 0 6— 0 0 2 8— 0 3
The t h i nk i ng a n d e nl i g ht e nme n t f o r c i t y de v e l o pm e n t pl a nn i n g i n S i ng a p o r e
新加坡论 面积 仅 7 0 0多 k m , 论 人 口不 到 5 0 0万 , 然 而 就 是这样的一个 小国 , 历经4 0多 年 的改革发展 , 经济 水平 发达 , 跻身于世 界前 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 新加坡还很重视环境 建
远景 , 确定 的是长远发展 目标 和原则 , 而总体 规划规划 的是 当 前, 是短期 的用途性规划 , 作为开发建设的法定依据 , 这就实现 城市发展长远 目标与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 。同时, 新加坡法制 十分严 明, 规划 的变 与不变 , 均有 章可循 。新 加坡 规定对概 念 规划每 1 0年检讨一次 , 对总体规划每 5年检讨 一次 , 这就 既保 证 了规划 的稳定性 , 又保 证 了规划 的灵 活性 , 使之 能够始 终适 应形势发展 的需要 。到 了上世纪 8 0年代 , 新加 坡又 以更为 详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a7bd3ddba0d4a7302763abb.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创新与启示作者:陈海云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8年第01期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国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于世。
其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华人占74%,人口密度达7600人/平方公里(北京为1300人/平方公里)。
站在微观的城市视角看,新加坡秉承一个岛、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规划理念。
历经50年,新加坡把自身从一个破败、贫穷、落后的小海港,建设成为经济富有竞争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国家”,在城市规划、城区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一、城市规划中的创新理念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小,国家领导人有了创建花园城市国家的理念后,对城市规划非常重视,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和广泛收集公众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理念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一党执政、执好政的理念。
新加坡的政治制度虽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共和制,但不同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独立后的历次议会大选中都获得胜利,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连续执政至今。
人民行动党执政后,始终坚守为人民的福祉而行动的建党宗旨,着力将自己建设成为代表国内各方利益的政党。
新加坡的历史选择了一党执政,确保了政出一门,避免了西方国家因政权交替造成的朝令夕改,为新加坡的长远规划发展、创建花园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规划立法的治国理念。
新加坡通过严格的规划立法,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规划法规体系包括规划法、从属法、专项法三个部分,规划法由议会颁布,为城市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从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作为规划法的实施细则;专项法是对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特定事件的立法。
在实际运作中,规划方案的制定需经过专业团队提出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国会审议、公开发布四项流程,规划方案核准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是新加坡城市规划保持基本方向一致、能依据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的原因。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a57f8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8.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去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超级大乐园,只不过这个乐园里装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到新加坡,我就被那满眼的绿色给惊到了。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各种奇花异草,就好像这座城市是从森林里长出来的一样。
这让我想到我们有时候在城市里找个小公园都难,人家新加坡倒好,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
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的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把绿化放在超级重要的位置,不是随便种几棵树应付应付,而是精心规划,哪里种什么树,怎么布局,感觉就像给每棵树都安排好了工作岗位似的。
再说说他们的建筑布局。
那叫一个整齐又不失个性。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是一点也不显得拥挤杂乱。
每栋建筑之间的间距,就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样,既能保证充足的阳光照进来,又让整个城市看起来宽敞大气。
不像有些地方,楼和楼之间挨得特别近,大白天屋里都得开着灯,感觉像住在井里似的。
而且新加坡的建筑风格特别多样,现代的玻璃幕墙大厦旁边可能就挨着充满南洋风情的传统建筑,这种混搭不但不突兀,反而有一种独特的和谐美,就像一个时尚达人穿着潮流服饰却还戴着祖传的精美玉佩,又酷又有韵味。
交通方面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公路、地铁、公交就像配合默契的小伙伴。
地铁那叫一个四通八达,想去哪基本上都能到,而且换乘特别方便,不像我在有些城市坐地铁,换乘就像走迷宫,绕得晕头转向。
公交车站的设置也很贴心,站点和线路规划合理,不会出现那种等半天车,结果车来了还挤不上去的情况。
公路上的交通秩序也是井然有序,很少看到堵车堵得水泄不通的景象。
我就想啊,他们肯定是有什么交通规划的秘籍,是不是给汽车也规划好了行车路线,让每辆车都能愉快地在路上奔跑。
还有啊,新加坡的功能分区也特别明确。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在其位,互不干扰。
商业区热闹非凡,各种商店、餐厅、娱乐场所应有尽有,你在那逛一天都不会觉得无聊。
住宅区呢,安静舒适,周边配套设施完备,学校、医院、超市就在附近,感觉生活所需的一切都触手可及。
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615b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f.png)
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引言我最近有幸到访了新加坡这个先进的城市国家。
通过观察和体验,我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交通系统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
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新加坡岛本身还是附近的岛屿,都经过精心规划和布局,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兼顾人类居住和工作的需求。
首先是新加坡岛的布局,它由全岛性的公共设施和公园组成,轻松地将自然和现代化建筑融合在一起。
这种设计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新加坡积极保护和恢复岛屿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
他们注重保护珊瑚礁和鱼类的栖息地,通过限制开发来保护水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我参观了滨海湾花园,那里的花园和水上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生生物在自然保护区域游动,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交通系统新加坡的交通系统是现代化和高效的。
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巴士和出租车,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
我发现乘坐地铁非常方便快捷,而且车厢干净整洁,乘客也有秩序地排队等候上车。
此外,新加坡还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和电动车。
我在公园附近看到了很多人骑自行车,这使得交通更加便捷且环保。
另一个令人赞叹的是新加坡的交通规划。
不仅有良好的道路和交通信号系统,还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优化调整。
这使得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环境保护新加坡致力于环境保护,这一点在他们的城市布局和政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首先,他们有一套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还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新加坡在城市绿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绿化带,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
我参观了梧桐山,那里有大片的绿色植被,不仅美丽,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十分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3a46c0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2.png)
新加坡城市规划观后感去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超级大乐园,只不过这个乐园里住满了幸福的人儿。
一到新加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整齐得不像话的街道。
你看那些高楼大厦,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排排地站着,既壮观又有序。
不像有些地方,房子像是被大风吹乱了的积木,东一块西一块的。
这肯定是规划师们拿着超级精确的尺子和超级厉害的规划图捣鼓出来的。
绿化更是让我惊掉下巴。
我感觉在新加坡,绿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花草。
那些树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大伞,把城市遮得凉凉快快的。
我就在想啊,这里的规划师是不是都是大自然的超级粉丝,要不怎么会把植物安排得这么贴心呢?感觉每走几步就能碰上一个小花园,里面的花像是在争着跟路人说“看看我,看看我,我今天是不是特别美”。
而且那些绿化不是随随便便种的,它们和建筑物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谁也离不开谁。
交通也是值得好好夸一夸的。
我在新加坡的马路上就没怎么见过那种乱糟糟的堵车大长龙。
道路规划得特别合理,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管道系统,车啊人啊都能有条不紊地在里面流动。
地铁、公交这些公共交通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蚂蚁,把人们快速又舒适地送到各个角落。
我还特别注意到他们的人行道,宽敞又安全,走着走着就觉得特别人性化,这就像是规划师在跟路人说“朋友,放心大胆地走,这儿都给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呢”。
还有那些功能区的划分,那叫一个清晰明了。
商业区就热热闹闹的,各种商店琳琅满目,像是在开一场永不落幕的商品大派对。
住宅区呢,安安静静的,就像一个温馨的避风港。
而且,从住宅区到商业区、学校、医院这些地方都特别方便,感觉新加坡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就像住在一个万能的百宝箱里,想要什么,轻松就能得到。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就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用心。
看完之后,我就想啊,如果每个城市都能像新加坡这样规划,那大家的生活可就太美好啦。
新加坡政府城市总体规划观后感
![新加坡政府城市总体规划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e3a57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9.png)
新加坡政府城市总体规划观后感看了新加坡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超级酷炫的城市建设秘籍。
首先得说,这规划就像一个超有远见的拼图大师在摆弄着城市的每一块小零件。
整个城市的布局井井有条,功能区划分得那叫一个清晰。
商业区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小伙伴凑在一起,热闹非凡,各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里面满是忙碌又充满机会的气息。
而住宅区呢,就像是一个个温馨的小港湾,分布在城市各处,既不会离喧嚣太远,也能保有自己的宁静。
再说说交通这一块,哇塞,感觉就像血管在城市里顺畅地流淌。
道路规划合理得不得了,地铁、公交这些公共交通网络密密麻麻地交织着,像是一张巨大而高效的蜘蛛网。
不管是住在城市的哪个角落,好像都能轻松地搭上交通工具,快速到达想去的地方。
这一点真的很让人羡慕,不像有些城市,一到上下班高峰,堵得人想弃车而逃。
还有那些绿色空间,简直就是城市里的绿色小惊喜。
公园、绿地到处都是,就像给城市这个大蛋糕抹上了一层清新的抹茶奶油。
在高楼大厦之间,突然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园,人们可以在里面散步、野餐、遛狗,这简直是在钢铁丛林里打造了一个个小小的自然仙境。
这让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忙碌的工作场所,更像是一个能让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地方。
而且新加坡在城市规划里对建筑风格的把控也很有一套。
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共生,既有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大厦,又有保留传统特色的建筑群落。
走在新加坡的街头,就像是在看一场跨越时空的建筑展览,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一点也不突兀。
不过呢,我也在想,新加坡毕竟是个比较小的国家,在规划实施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
要是把这种规划理念搬到那些超级大城市,肯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但不管怎么说,新加坡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真的像是一盏明灯,给其他城市在如何打造一个高效、宜居、美观的环境方面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看了这个规划,就像做了一场关于理想城市的美梦,希望有一天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借鉴其中的一些优点,变得更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城市组屋规划与建设。新加坡的组屋大致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主要是为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而建。它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五年计划,并由此引出以后的多个五年建屋计划。为了鼓励人民拥有自己的组屋,建屋发展局在1964年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开始大量建造组屋。目前新加坡85%以上人口居住在组屋中。新加坡的组屋大部分是十至二十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分塔式和板式两种,组屋小区规模都不是很大,基本上以街坊为规划单元,或更小一些。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已经持续了近四十年,但整个城市仍然面貌一新,丝毫不显得破旧。原因在于政府不间断地对年久的组屋加以维修,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组屋的更新改造所需资金基本上是政府投入,加少量的个人出资。改造的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2.发展概念规划及发展控制规划。新加坡是较早引入发展概念规划理念的国家。城市建设之初就聘请多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等规划项目,为未来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组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和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
6.水资源保护规划。一是建立科学的供水体系。为解决水问题,新加坡制订了国家水资源发展战略。主要通过四个“水龙头”(马来西亚的进口水、自身集水区的供水、新生水(回收利用的污水)、淡化的海水)来解决。二是建立全面的水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新加坡明确规定,水是公共财产。制定环境污染控制法,制定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物)条例,制定废水和排水系统法,制定公共设施(供水)条例,制定公共设施(中心集水区和集水区公园)条例。全面、系统的法律体系和有效、严格的执行体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根据土地规划来实施污染控制、河流减污和工业区的建立。新加坡集水区规划和管理实行的是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城市公用设施局、市区重建局、住房和发展署、国家环保局、土地运输管理机构等一起实施对水资源的管理,其中城市公用设施局起着主要作用。土地规划与水资源利用的结合使得水污染控制和城市集水区管理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确保了较高的水质,并使集水区面积逐步扩大。
7.城市交通规划。新加坡政府于1995年成立陆路交通管理局主管全岛陆路交通发展,并于翌年发布《新加坡陆路交通白皮书》,将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可靠且价廉的世界级交通系统,作为新加坡陆路交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一是注重做好交通发展规划。新加坡高度重视交通发展规划,并将交通发展与土地综合利用有机结合作为交通发展的首要战略。新加坡逐步探索建立了交通与城市同步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车站周边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住宅-商业混合开发;通过枢纽站点对交通实施有效组织,在城市副中心、大型组屋区、地铁交汇点一般都建有大型换乘中心;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体现多种功能整合,将大量出租车候客点设在商业中心、宾馆、医院等建筑门口等。二是构建完整的路网体系。先后建成东海岸公园大道、中央高速公路、亚逸拉惹高速公路等8条高速公路,成为道路网络的骨干,承担全岛主要长距离交通出行需求;注重建设平行于高速公路的主干道,在沿线居民区设有一定数量的出入口,充分发挥为高速分流和对沿线地区的服务功能。至2007年底,新加坡全岛已有高速公路150多公里,主干道600多公里,次干道420多公里,支路2100多公里,构建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道路服务能力。新加坡初步建成了智能交通平台,该平台主要由绿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交通监视器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子系统共同构成。做好实时交通状况的监控诱导和信息发布,使有限的道路得到了最高效率的使用。四是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新加坡公共交通体系由地铁、轻轨、巴士、出租车4大系统共同构成。其中地铁系统承担了连接主要地区间重要交通走廊上的大部分客流,保证了整个交通系统宏观运行的效率和稳定;轻轨系统是地铁系统的补充和拓展,主要用于连接地铁车站与主要居住区、商业区,为地铁网络提供客流补给;巴士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承担次级交通走廊的短距离交通,并为地铁和轻轨网络提供客流补给和网络完善服务;出租车系统用于满足市民特殊的出行需求,是构建完整的公共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1.规划法律法规及主要机构。规划法立法方面: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是1959年的规划法令及其各项修正案,包括规划机构、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条款。现行的法律是1990细则。规划管理机构方面: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地区政府不具有规划职能。同时,新加坡政府还设置了总体规划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土地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建屋发展局、裕廊集团经济发展局、贸易与工业部、国家发展部、国防部、财政部、律政部、国家园林局、环境署等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经重建局审核后,均需提交总体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实施。
3.城市重建规划与建设。新加坡城市重建规划与建设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一是突出与整体环境协调。不仅尽可能保留古建筑的原有环境、独特轮廓,而且重点保留历史街区的原有气息。如作为早期华族祖先聚居地的“牛车水”,今天的街区建筑、店铺仍然保留着显著的中国南方早期建筑特点,招牌全是中文,各种手工艺人仍在此依靠传统技艺谋生。二是突出与历史原貌吻合。无论是古建筑还是传统街区的保护,新加坡政府强调得最多的是“3R”保护原则,即大量地保留(Reserve)、细心地修补(Remedy)、忠实地修复(Remake)。三是突出与现代生活共生。在历史街区原有用途逐步消失后,新加坡按照可适应再用原则,适度注入新的元素,使历史街区因功能调整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如在新加坡河滨河改造工程中,在依照原貌改造修复店面、仓库等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多元特色的餐饮、娱乐、文化等产业,使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老建筑与周围现代的摩天大厦构成一幅独特风景。
城市规划的几点借鉴意义
当前,城市的发展势必不能承受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需求,如何在城市规划上先行一步,通过更为精细、更具现代活力的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总体布局引领发展,或许可以从新加坡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找到思路。
一、强化海岛城市内外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水平
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是逐步由基础性开发向功能性开发转变,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跃升。要大力强化城市对内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度。针对私车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现实问题,完善城市轨道线网络,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道路运载能力,有效解决市民出行问题。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解决中低收入市民居住问题。改革发展水电气热、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地下管网,解决居民有序生活问题。强化城市部门间职能职责的横向协作联合,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协调救助机制,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大力强化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区域拉动力。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速推进区域交通、旅游等一体化规划建设,为区域开放提供有力支撑。提升吸纳集聚功能。着力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换、仓储配送、物流支持和集疏运支撑体系。提升信息平台功能。加大信息基础系统建设,推进“信息惠民强政兴业”工程,尽快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无缝衔接,构筑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
新加坡城市规划给海岛城市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作为海岛城市,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东西约42公里,南北约27公里,总面积704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因其国小人多,所以尤其重视城市规划,从其城市建设初期开始,即高标准、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研究工作,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谨、规范的规划编制、规划执行、规划管理体系,为新加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支撑。这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加坡海岛城市规划具体做法如下:
二、彰显海岛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和谐鲜明现代城市魅力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是一个城市传承的文脉,是现代人理解城市和寻找归属感、形成认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应做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统一。首先,历史文化需要尊重和保护。应坚持体现整体的时空观,旧城改建与文化保护并重、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并重,不割断历史的流传延续。重点在内涵挖掘上做文章,努力提高传统文化的通俗性、大众性。其次,历史文化需要“活化”和释放。只有“活化”城市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优秀历史文化根魂的特有价值和潜在能量,凸显历史文化对城市建设的支撑力和推动力。再次,历史文化需要创造和发展。创造和发展城市历史文化是保持文化传承的根本所在。按照“保护、修复”基础上“点缀、发展”的思路,实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风貌的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交融渗透、良性互动,沿承历史文脉、展示现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