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第二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项链-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项链-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简单语言描述主要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情感和寓意。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抓住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准确表达情感。
难点1.领会课文中的寓意。
2.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述课文中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先向学生描述项链的外观,并引入课文。
(2)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对项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 2. 导入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3. 课文学习(1)学生听读课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生词。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达不同情感。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善意与友情。
### 5. 拓展延伸(1)与学生分享类似的互助故事,拓展课文主题。
(2)让学生体验互相帮助的喜悦,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
###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并展示学生课文的表现。
四、课堂作业1.画一幅描绘项链的图画,并写一段小短文配合描述。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项链-第2课时》这一课文展开,通过情境创设、导入课文、学习理解、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的内涵,培养其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对于部分学生,提出了拓展延伸的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实现全面发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项链-第2课时》,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11.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1.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3)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 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文录音3. 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项链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项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项链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项链是由许多珠子组成的,这些珠子就像我们学习语文知识一样,一颗颗串联起来,构成了美丽的项链。
2. 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4)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项链是什么样的?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
”(3)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问题。
(4)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5)教师总结:通过小组合作,我们知道了课文中的项链是美丽的、闪耀的、光彩夺目的。
项链课文PPT优秀课件
泊 桑
(第二课时)
1
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
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 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 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等。他的文学成 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 他与俄国的 契诃夫 和美 国的 欧·亨利 一起被誉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
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
5
玛蒂尔德在小说前半部分中的性格表现
接 到 请
高高兴兴、懊恼、恼怒、 不耐烦、哭起来 抑制住悲痛、迟疑
柬
郁闷、不安、 忧愁
爱
借
犹豫不决、发抖、出神、
激动、神往
慕
项 迟疑而焦急
犹豫、不安
虚
链 跳、搂、亲、跑
欢欣、兴奋
荣
晚
狂热、兴奋、
会
沉迷、陶
上
醉……
出尽风头 忘乎所以
6
点评
如何看待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有 人认为她爱美,她想过上流社会的豪 华生活是“人之常情”,你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
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它在一定程度
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但凡事皆有度,
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玛蒂尔
德每天沉浸在毫无现实基础的梦想之中,她的
穿着打扮的“爱美之心”已超过了一般人的
“常情”;而她对上流社会生活的追逐也只是
一种非分之想。玛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过于
强烈,所以才会导致不幸的结局。
作者回顾
2
情节回顾
一夜狂欢
梦想
买到漂亮衣服
借到项链
?
没有漂亮衣服 没有珠宝
以 项 链 为 线 索,情 节 波 澜 起 伏
十年辛酸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故事情节进展;•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1.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用语表达能力。
1.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美好物品的向往;•了解珍惜财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3、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用语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4.1引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珠宝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喜好。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
4.2讲解故事•读故事《项链》。
•让学生合唱歌曲,讲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4.3阅读故事•学生自己朗读故事,加强理解。
•让学生拿出课本,将故事中关键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
4.4知识巩固•让学生描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
•分组讨论故事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然后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5、作业布置•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最爱”物品。
6、教学反思“项链”这篇故事是一篇波折曲折的传奇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凡人的梦想和精神追求。
在本课中,我们做了很多阅读、理解并运用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故事中的信息,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去珍惜自己拥有的财物。
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学生们反应热烈,并且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比较良好。
《项链》(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01
02 03 04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总结全文
和 蓝
贝 又
娃 笑
挂
活
向 着
金
找苹果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读完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 么?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 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 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 的海螺和贝壳。
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 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 什么穿成的?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 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 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 的海螺和贝壳。
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 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 挂在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 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是谁给它穿的?
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
看谁说得多。
金色的( )( )
雪白的( 快活的(
)( )(
) )
看谁说得多。
金色的(太阳)(谷子)
雪白的(棉花)(羽毛) 快活的(小鸟)(同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 好玩的地方?
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
的地方吗?
我家住在大海边 天蓝蓝,海蓝蓝, 我家住在大海边。 海边有个月亮湾, 湾里有条打鱼船。 船上有位老爷爷, 他的故事说不完。
《项链》第二课时详案
提问五?提问六?提问七?提问八?提问九?1、 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
在这一部分,有一个词语使用频率相当高。
“梦想”,前后使用达4次,她梦想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梦想过上流社会生活。
(见书P66第3段)2、她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她的梦想结果如何?玛蒂尔德认为自己容貌美丽动人,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追求的目标,女人羡慕的对象。
可惜,这些梦中的生活图景,与她所处的地位与家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家境如何,请见课文第1段)。
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玛蒂德尔不断感到痛苦,以至于当她看望她的一位富有的同学回家后,会“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
她的痛苦的根源正在于其追求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思想。
3、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本以为高兴 -- 懊恼 – 恼怒 – 悲痛(痛苦)4、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矛不矛盾)?不矛盾。
接到请柬后她内心高兴,她很想抓住这一机会,去上流社会风流一番。
但她考虑到的是晚会穿什么衣服,而她的家境又告诉她,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丈夫又不理解,因而懊恼、恼怒、悲痛,变法子抠出丈夫的积蓄---这就反映什么呢?反映她性格中的一个侧面:要面子,爱慕虚荣,追求享乐。
(丈夫把买猎枪的钱给她做长裙,做完了又嫌自己没什么戴。
)5、借项链时,玛蒂尔德是怎样表现的?面对朋友的首饰匣子:贪婪、焦急。
(具体见书P69顺数第6段“左试右试”、“犹豫不定”“她嘴里还老是问:‘再没有别的了?’”)借到项链之后:兴奋、欣喜若狂。
(“她一把搂住了朋友的脖子……带着宝贝很快就跑了”) ---(兴奋)(二)[丢项链]1、大家在晚会上看到的玛蒂德尔,是怎么样的呢?(用四个字概括)“出尽风头”。
P69倒数第4段2、而“陶醉”,就连用了5次(排比手法),在陶醉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终于得到了满足,但作者却是带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了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庸俗作风(陶醉)3、一场舞会,玛蒂尔德走进的不是一个天堂,而是一种更大的自我困惑。
10《项链》优秀课件第二课时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梦想”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妄想,二是 渴望。玛蒂尔德渴望这些物质享受。但她的社
会地位似乎暗示了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
虚荣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渴望幸 福生活更是无可非议的。因此虚荣心不应 该成为批评她的最大理由。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渴望 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这就是人性
坚韧不拔?
▲探究:
应如何看待玛蒂尔德的梦想和虚荣 心?
玛蒂尔德的命运谁之过?是偶然还 是必然?
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 爱慕虚荣
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 的悲剧形象。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她生活在把女子当作花瓶、玩物的
玛蒂尔德 社会,是那个社会对她的毒害。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
序幕
爱慕虚荣
现实
矛盾
梦想 心
理
美丽、动人,出身低微,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活
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一个 华美的小客室
动
有钱的体面人爱她、娶她 精美的晚餐,墙上的壁衣,盛
住宅寒伧,墙壁黯淡, 家具破旧,衣料粗陋
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边吃边 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桌布三天没洗
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
一把搂住朋友的脖子,亲亲热热地吻她,接着带着 这件宝物跑了
丢项链
爱慕虚荣
发狂地兴奋地跳舞 陶醉在欢乐之中
陶醉于艳压群芳的美丽 陶醉于成功的自豪 陶醉于……垂涎欲滴
陶醉于……胜利中 (排比)
在幸福的云中舞着
心理描写
赔项链,偿巨债 ——玛蒂尔德
一下子显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 要偿还可怕的债务
辞退了女仆 迁移住所,租赁小阁楼
项链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识记学习要点中的生字和词语。
3.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梗概和主题。
2.挖掘关键信息,描绘人物形象。
3.体会人际关系,理解感情交流。
教学难点1.体会人际关系,理解感情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为学生朗读故事《项链》,让学生短暂回忆一下故事情节。
2.通过师生对话,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体环节第一部分1.介绍故事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2.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第二部分1.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尝试朗读故事。
2.从语音、语调和语速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部分1.谈论故事中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珠宝”的含义。
2.总结“珠宝”的含义,为学生设计互动问答。
第四部分1.挖掘课文中的难点生字和词语。
2.通过单词卡片和拼音的配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五部分1.分组朗读《项链》故事,并进行集体研讨,让学生可以互相分享看法和意见。
2.反思自己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为以后的活动做出调整。
总结环节1.温故而知新: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
2.思考今天的收获,谈论一下自己的感悟和建议。
3.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本节课的复习,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
教学资源1.教学图片、PPT。
2.教学卡片。
课后作业1.复习习要点生字和词语。
2.朗读故事《项链》并做一篇读后感。
参考资料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大众化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程目标1.学习掌握课文《项链》的基本信息、情节发展和主题,了解作品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2.认识和掌握生词“揶揄”、“蒙蔽”,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心情,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生词“揶揄”、“蒙蔽”,掌握词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项链》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讨论作品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项链》的主旨,发掘作品中隐藏的寓意。
2.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和体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课所学课文《项链》,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两个新的生词——“揶揄”和“蒙蔽”,让学生利用词典查找词义。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3. 阅读理解(30分钟)1.向学生讲述课文的情节:玛丽与同学玛蒂尔德相识后,一直想要拥有一件漂亮的项链,但她们家里都很穷。
最后,玛丽的丈夫为她买了一条真正的钻石项链,但玛丽因为失去了珠子而还债三天三夜,并让自己老化得很快。
2.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4. 探究主题(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的主题和寓意,搜集相关信息和引用,通过多角度解读这篇文章。
应该鼓励他们在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上有所不同,尊重与理解他人。
2.结束后,每个小组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发言,总结观点,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说明文章是否有现实意义。
5. 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互动和分析,学生有了相对较深的对文学的了解并且认同了珍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回顾课上所学的重点内容,阅读《项链》这篇文章,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自己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了《项链》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寓意,认识到了珍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培养了阅读和思考能力,并对尊重他人形成了深刻的内化认知。
11 项链 第二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1年级上册教案)【含课后练习与答案】
11 项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项链”指的是什么,感受大海的美。
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二、精读领悟,重点突破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8)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4)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第一段:写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特点;第二段:小娃娃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他的脚印为大海配上了金色的项链。
)2.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9)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段,师生评价。
(2)思考:本段共几句话?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三句话。
让我们感觉到大海很美。
) (3)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描述大海景色的美?(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又宽又远、又长又软、雪白雪白)(4)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10)蓝蓝的(AAB)(慢慢的)(胖胖的)(白白的)又宽又远(又……又……)(又惊又喜)(又大又圆)(又蹦又跳)雪白雪白(ABAB)(暖和暖和)(考虑考虑)(打扫打扫)(5)“哗哗地笑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浪花的调皮,它在孩子的眼中就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伙伴。
)你也来体验一下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带着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
3.学习第二段。
(1)(课件出示1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段,师生评价。
(2)思考:短文共几句话?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两句话。
让我们感觉到小娃娃很快乐。
)(3)“彩色的项链”指的是什么?(“彩色的项链”是小娃娃用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4)“金色的项链”又指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落在沙滩上的脚印。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文阅读:《项链》第二部分
•习作:描写好事,写作题目: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并用最简短的话描述出来。
•语文知识:词语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第二部分的内容,掌握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完成习作。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词语的分类,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项链》第二部分的情节转折。
•难点: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同时能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1. 阅读《项链》第二部分
•第一遍:全班带读,感受故事情节。
•第二遍:小组讨论,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第三遍:个人阅读 & 理解。
2. 学习词语分类
•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定义与举例。
•以课文中的词语为例,引导学生区分其分类。
3. 完成习作
•提出习作题目: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并用最简短的话描述出来。
•学生个人思考,完成习作。
•课堂分享,班级评选出最好的习作。
教学评价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习作的完成,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的情况。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词语,学生能够分清它们的词性。
教学反思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言谈规范,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下次课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海的美丽和自然景色的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课文,看看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字词造句。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指导。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5. 感受大海的美丽(1)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海的美丽。
(2)学生用动作表示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波纹”、“脚印”等。
(3)学生发挥想象,用词语描绘大海的美景。
6.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大海的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大海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11.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况,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不 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质量:评价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等方面 作业态度:评价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 作业反思: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反思和改进意见
期末考试评价
评价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评价内容:学生对项链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采用书面考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或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
教学目标(1分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内容(10分钟):详细介绍项链的材质、款式、制作 工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 同类型的项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链的特点和分类。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动手制作项链,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以及达成程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 有效以及需要改进 的地方
课堂氛围与互动: 评估课堂氛围是否 活跃以及学生与教 师的互动情况
教学问题反思
学生对项链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入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互动情况如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 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 象力。
11 项链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hǎi tān shì ɡè wán jù shānɡchǎnɡ
海滩是个玩具商 场,
měi tiān dōu bǎi shànɡpiàoliànɡ de bèi ké
每天都摆 上 漂 亮 的贝壳,
rànɡxiǎo wá wá bǎ tā shí huí jiā
让小娃娃把它拾回家。
前”这些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语。 ②完整地读好句子,注意逗号的停顿。 (3)借助学习任务单,感受小娃娃快活的心情,学习生字“活”。 学习任务单 1.加上动作,读读第 2 自然段第一句话。 2.想一想:小娃娃的心情怎么样? ①指名读,随机正音。 ②语境中学习生字“活”;感受小娃娃的快活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 2.学生学习第 2 句话,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第 2 句话,思考小娃娃的脚印和大海的项链之间的关系。 (2)学生朗读第 2 句话,教师随机正音、评价与指导。 (3)启发学生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读好第 2 句话。 ①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点拨:有小朋友已经发现了,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就像是挂在大海胸前的一串项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统编版)
年级 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11.项链(第 2 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 一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娃、挂、活、金”4 个生字,会写“白、的”2 个字。积累能和“金
色的、快活的”搭配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感受小娃娃们在海边玩耍时的乐趣。
养了好多海龟、海豹、海马,
hái yǒu xǔ duō xiǎo yú hé lónɡ xiā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链”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其寓意。
2.能够分辨我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能够体现自我价值。
3.能够运用描写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1.“项链”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其寓意。
2.如何分辨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能够体现自我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描写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如何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项链”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2.诱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珍贵之处。
2. 学习故事(30分钟)1.老师朗读《项链》故事,并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玛蒂尔德为什么借别人的项链去参加宴会?为什么最后她会遭受这么大的打击?3. 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30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2.每组学生挑选一名代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展开讨论和角色扮演。
3.老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珍贵之处是什么?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处理?4. 画画展示(30分钟)1.老师要求学生用画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在遇到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生一人展示一幅画,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1.老师总结“项链”这个故事所传达的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珍贵之处。
2.鼓励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珍贵之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资源1.《项链》故事。
2.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角色扮演手册。
六、作业布置1.带着本次语文课堂的收获,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准备下节课的课前策略,完成预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课前导入很有效,能够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项链》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项链》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分析马蒂尔德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2.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分析法把握小说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里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2. 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理解马蒂尔德的品质,并体会小人物的梦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二、分析人物形象1. 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是什么?明确:美丽、虚荣、善良、诚实、质朴坚强,不屈于命运,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嘲讽的同时,对她的善良、诚恳、不屈于命运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赏。
2.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的?明确:丰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是刻画玛蒂尔德形象的主要方法,作者提示玛蒂尔德内心世界的.方法有:A)用旁白的方法,直截了当地的内心世界,B)通过玛蒂尔德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展示其内心世界。
3. 玛蒂尔德生活在虚荣心很强烈的社会中,其他人物身上有否有虚荣心?请简析明确:其丈夫路瓦栽先生“存着一笔款子,预备买一种猎枪,好在夏季的星期天跟几个朋友到南代尔平原去打云雀”佛来思节夫人用精美的首饰盒装假钻石项链也是虚荣心作怪。
“拉晚儿的破马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见,白天,他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此处看似顺手牵来的闲笔,其实不然,表面上是马车主人的自卑,实际上是写乘客的虚荣。
作者就是通过玛蒂尔德身边都具有虚荣心的人物来完成一幅巨型的社会众生的虚荣图。
这是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之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强化学生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附:板书设计项链莫泊桑人物性格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敢于负责维护人格善解诚信吃苦耐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语文·九上·2项链
(第二课时)
2014年月日星期第节设计人:
学习指导设计
个设计
一、请你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马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一)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对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项链》运用多种方法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路瓦栽夫人在各个场合下的心理活动。
思考:文章最后一段交代项链是假的,有人认为这个结局来的突然,不合情理,你认为呢?
明确: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看,借项链是情节的开端,丢项链是情节的发展,也是她灾难的起点,买项链和还项链又深入了一步,付出十年艰辛还清债务进一步得到深化,故事的顶点和高潮上玛蒂尔德知道假项链的那一刻,本来故事应该有结局,但作者却突然止住,究竟如何往下发展,只字未提,这种写法,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而且更令人回味无穷。
七个“梦想”:梦想着“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和珠宝“即”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即“什么也没有”
以上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她尖锐的心理冲突,使她“感到十分痛苦”,她“伤心、失望、困苦”,并且产生了“悲哀的感慨”。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决定的:其一,以金钱和地位为追求目的的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处铺垫,理解结尾的精巧之处:1、“当然可以”2、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3、女友竟然没有打开盒子。由此,项梁是假的就是显得合乎情理了。
三、续写:当马蒂尔德知道项链不值那么多钱时,她会怎样做?
教学反思:
3.夜会上,她获得了成功,作者用了四个“陶醉”来表现她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世界(P95):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这四个“陶醉”与前面的七个“梦想”相呼应,前者是她追求虚荣心和享乐的思想核心;后者是她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真实体验。
这两种心态的描写正是女主人公从“幸福的云雾里”跌进倾家荡产深渊的冷酷现实的心理变化的具体写照。
(二)小说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等手法来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当路瓦栽拿回部长的请柬时,但她因为没有像样的服饰,便“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用恼怒的眼睛瞧着他”,最后竟“哭起来”、“泪珠”“流到嘴角来了”,“丢”、“瞧”、“哭”等动作、表情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1.开篇介绍了女主人公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路瓦栽夫人的现实经济条件、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她对上层社会的向往,铸成她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结合她典型性格和现实生活环境的对比来分析这样一个人物在课文中的特点:
美丽动人的姑娘、迷恋上层社会的生活 出身寒微、现教育部的小书记结了婚。
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格;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实实;
其二,她这样的女人所特有的慕享乐、爱虚荣的性格特征也起着决定性影响;
2.为了刻画玛蒂尔德小姐的性格,小说有的地方采用了直接描述的方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如开头的七个“梦想”,提示了她对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已经达到了狂乱的程度,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几乎使她处于绝望的状态,也正是这种心态,才使她一心寻找跻身上层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后文的悲剧产生作了铺垫。
这种直接描写的手法,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表现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下的心理活动,非常直观而明快,从而加强了艺术形象,使人易于理解。
另外,在夜会上丢失项链后,小说在描写女主人公的心理时,先后两次出现“什么也想”这句话,仔细分析这两个“什么也不想”的内涵是什么(学生思考找人回答后再分析)?
分析并明确:前者的“什么也不想”是写她在夜会上获得成功的狂欢程度,表现她幸福满足到了极点;后者的“什么也不想”是描写她丢失项链后的狼狈心理,表明她痛苦、惶恐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