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原则(一)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当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作的活动时,教学才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活动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机会。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等多方面才会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他们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创新性原则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现实原则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它是一种认知结构,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数学现实具有实践性,它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客观世界,并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内容;数学现实具有个体性,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境,它属于一个个体的、变化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个别指导时,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在班级授课时,则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城乡生活环境、普遍认知水平等因素。
初中数学_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 1. 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幕的意义.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幕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自学一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同底数幕的乘法、幕的乘方、积的乘方成一个体系,研究方法类同,有前两卩课做基础,本节课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幕的运算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I.提岀问题,创设情境[师]还是就上节课开课提出的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X103cm,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生]它的体积应是V二(2X105) W.[师]这个结果是幕的乘方形式吗?[生]不是,底数是2和10’的乘积,虽然10’是幕,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秒.II.导入新课老师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岀示课件学生探究的经过:1.(1) (3X4) == (3X4)・(3X4) = (3X3) - (4X4)二3=X4% M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幕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2)(ab) 5= (ab) • (ab) • (ab)二(a・a・a) • (b • b • b) =a5b5:(3)(ab) n=(ab)»(ah) .......... (ah) = (a*ci ....... ci) • (b・b ......... >b) =a B b aJ 丿■Jn个ab n l v a “个b2•枳的乘方的结果是把枳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泵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幫的乘积.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ab)「二a^b11 (n 是正整数)3.正方体的体积V二(2X10')'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V= (2X10‘)9=2S X (103) 3=23X 103X3=25X 109=8X 103 (cm8)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b)工a=・bn (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幕相乘.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 n -b = (ab) " (n 为正整数)分析这个等式:左边是幕的乘积,而且幕指数相同,右边是积的乘方,且指数与左边指数相等,那么可以总结为:同指数幕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看来这也是降级运算了,即将幕的乘积转化为底数的乘法运算.对于a=・b士(a・b) 11 (n为正整数)的证明如下:a15• b"二a •a • a • • • b • b • b • • • =(ab) (ab) (ab) • • • • (ab)=(a • b) n——乘方的意义5.[例3]计算(1)(2a)'二2'・ a社8a‘.(2)(-5b) = (-5) s - b=-125b3.(3)(xy:) :=x=・(yJ :=x=• y=x==x • y=x2y'.(4)(-2x3) J (-2) '*• (x) '=16 • x9X,=16x1:.(学生活动时,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使各个层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枳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做简单的应用.•可以作如下归纳总结:1.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二寸・b R(n为正整数).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如(abc) n=a n・b=・c= (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B・b= (ab) \ a=・b=・c= (abc) ", (n为正整数).HI.随堂练习和拓展练习1-7(由学生板演或口答)IV.课时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积的乘方法则,还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生]其实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好多都是由旧知识推理出来的.我现在逐渐体会到温故知新的深刻道理了.[生]通过一些例子,我们更熟悉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而且还能在不同情况下对幕的运算性质活用.V.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2.总结我们学过的三个幕的运算法则,反思作业中的错误.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板书设计14. 1. 3积的乘方学情分析从八年级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幕的意义、同底数幕的乘法、幕的乘方等知识,对整式的运算法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讨论、求证、归纳等各种能力都有了提髙,表现欲也很强烈,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困难,在教学中应予以淸晰明了,深入浅岀的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总结认识。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科目之一,随着教育的发展,数学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不断地试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现在很多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甚至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科目。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数学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很多老师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趣味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减退,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大多都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会有交流互动的可能。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和疲惫,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3.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不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不足。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跟基础薄弱有关,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问题。
这种情况表明,数学教学还需要完善,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二、数学教学的解决方法1. 设置多元化的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使课堂内容更有趣,更具迷人性。
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式教学、实践课堂的探究式教学、趣味数学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数学。
2. 培养互动性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教学形式。
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通过小组学习、讲解比赛等方式来提高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愉悦与兴奋。
3. 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数学对于没有数学基础或者是非常弱的学生,可以设立专门相关辅导措施。
让学生能够重视数学的学习并增强数学的自信心。
4. 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往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考试和考试成绩上,这个方法不具备很好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可以参照现代教育评价的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值方法,例如多维评估、自我评价等等。
注重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
注重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摘要】在三年级(上)“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直接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因此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沟通实际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关联,对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动手操作活动过程想象交流空间观念【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图形与几何内容包括“长方形与正方形”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两个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主要涉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应用等知识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点。
结合以上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考。
一、教材重视动手探究,提升学生想象空间。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组织学生动手探究时,要注意用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他们围绕问题展开操作、测量、想象、交流。
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生活里已有一定的认识,于是就安排了一系列学生的活动,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出各自的特征。
例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对着,折痕两边完全重合,可以看出“长方形对边相等”。
把一张正方形纸斜着对折后,折痕两边正好完全重合,可以想到“正方形相邻的边长度相等”。
在教学认识周长时,通过围一围、描一描、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掌握测量每个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在教学轴对称时,通过“折一折”等操作,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判断一个图形或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注重概括过程 感悟数学本质——“利用函数性质判断方程的解的存在”教学实践与反思
( 3 ) 厂 ( ) =3 x +6 x- -1 .
.
性质有关呢?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
探究 如图2 , 函数 : Q 扫 , ) 的图像是一条不 问 。 断的 曲线 , 并 且 经过 两 i P
需 要跳 出美景 , 换种 角 度
0
.
数学本质 ,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师 的任务, 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变为学生 易于接受 的教 育 形 态. ” D ] 笔者认为 , 张 奠 宙 先生的这段话 , 给 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落 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 以下简
教学研究 . 两地教 师就 典型 问题 的选取 、 呈 现
的方式、 概括活动 的引导和数学思想 的渗透 等探讨“ 函数 的零点” 这节课 的教学设计 , 并 在课后再次交流. 现将课 堂教学和探讨交流 整理成文 , 与同行分享 、 探讨.
1 教学 简录 1 . 1 引入零点
一
类似的, 教师再给出函数
) =x 2 -2 x
3的图像, 说说“ 一1 ” 和“ 3 ” , 得到另一个表
格( 略) , 然后将两张表格放一起 , “ 对 函数来 说, 这个 值 比较 特殊 ,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
吧” . 至此 , 零 点 出现水 到
“ 数学 教学 的核心 内容是 数学 , 教学设计 是其呈现方式. 内容决定形式. 一堂课上得好 不好 , 首先 要看是 否达 到 了教学 目标 , 呈现 了
朗诵 : “ 侧成峰 , 远近高低都不同. 不识庐山真 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师: 这 首 诗 告 诉 我 们, 欣 赏美丽 的景 色, 也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
们 自己去安排 、 前行 去
传 统 的 教 学 中 , 师 只 关 心 教 学 流 教
程 的 程式 化 、 细节 化 , 时 为 了 赶进 度 , 有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 “ 问题 情 境一 建 立模
型一 解 释 或 应 用 ”这 一 重要 的 数学 活动
过程。
生 : 既 参加 了 “ ” 他 猜 的游戏 , 又参加 了
学 习 过 程 中, 总会 伴 随 一 定 的情 感 和 态
度 . 一 定 的 价 值 取 向 。 此 , 课 程 提 有 因 新 出 了 “ 识 与 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知 过 情
留给 学 生 独 立 解 决 , 学 生 有 问 题 可 思 使
考 , 时 间 可 思 考 , 机 会 去 思 考 。 样 有 有 这
能够 充 分 调动 起 学 生原 有 的 生 活经 验 或
己 想 办 法 。说 完后 故 意 背 过 身 , ( 不理 学
的过 程 。 调 教 学 的 过 程 就 是 强 调学 生 强 在探 索 新知 时 的 经 历 与思 考 和 获得 新 知 时 的 感 悟 与 体 验 , 学 生 人 格 的 牡 合 发 为
生 。)
( 加 游戏 的 和 其 余 同 学 分 别进 行 参
思考, 并指 挥 。 )
展提供时空。 在实践过程 中,过程 方 “ j
法 ” f标最 难 实现 , j 笔者 认 为可 以从 以下 方面 去 尝试 。
一
( 位 同 学 从 第一 个 圈 里 又 跑 到 第 有
二 个 圈里 。 大 家的 帮助 下 , 位 同学被 在 这
程 非 常 重 视 课 程 实 施 的过 程 , 调 教 学 强
课堂教学案例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现象分析
“ 过程 与方 法” 课程 目标 的提 出是新课程 的突 出特 点之 一 , 这一 目标变 “ 追求学 习的结果” 强调 学习的 为“ 过程” ,注 重学生 学 习过程 的积 极体验 和学科 思维 方 法 、 习方法 的掌握与 内化 。《 学 数学课程标准》 “ 对 过程” 赋予了更 为深刻的含义 , 明确 了“ 过程” 的定位 : 过程本 身就是一个课 程 目标 ,即首先 必须要让学 生在 数学学 习活动中“ 经历… …过程 ” 。经 历过程会带 给学 生探索
工, 同时通 过小组同学之 间的讨 论和协作 , 高了他们协 作的
能力 。 、
笔者在 c 语言程 序语 言教学 实践 中根据学生 的实 际情 况 ,结合教学大纲设 计了5 个专题 的实验 案例 , 并 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 实验 的考核 。经过教学检 验 , 学生们 普遍 反映教学效果 良好 ,通过实验教学环 节加深 了他 们对c 语言 的语法规 则的理解 , 并锻炼了他们的编程能 力。笔者希望 , 个 专题案例能 给从 事高级编程语 言 这5 教学 的老师提供启 发 , 设计 出更 多 、 好的趣味性教学 更 案例 ,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 孙克泉. 1 】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探讨 Ⅱ 计算机攀育, ] .
, 、 一
2 0 ( 6) 1 3 0 . 0 8, 1 : 0 —1 4
f何钦铭 , “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2 】 颜晖. c 国家精品谬程的建
设 经验 卟计算机教育 ,0 8 ( 9 :8 3 . 2 0 ,1 )2 — 1 J |l
无效的过程 。只有理解 了“ 过程与方法” 目 , 师在教 学中才能正确有 效地进行教 学设计 , 堂教 学中才能 的 标 教 在课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
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
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
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
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
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
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
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2《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
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篇范文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与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将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在讲解有理数的运算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拓展应用: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贡献力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0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0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0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接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但也有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随着新改的进一步实施,新标对教育的要求愈愈精确,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引导着,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历程我逐步形成了一种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对上好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很有帮助。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明确目标3自主探究4合作交流汇报展示6点拨升华)——当堂检测(7质疑问难)——全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的具体教学说明如下:一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
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
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
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分五个步骤:2 明确目标每节教师都要依据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
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
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
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4合作交流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了困惑教师不必要急于去讲,,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汇报随机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数学思维与探究精神
二、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涉及到数理思维与工程技术的应用性学科。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操作,掌握实际计算技巧,培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计算软件和数学工具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学模拟,并增强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
三、加强数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推进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
例如,设立小组,让学生互相研讨习题和作业答案,共同解决数学难题,并及时分享答案和课堂反思。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差异,才能真正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成绩。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探究精神、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数学合作学习、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五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
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浅谈数学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会 乐 趣 无 穷
XUE ZHOUKAN
到 了 实物 — — 图形 卡 片 。 笔 者 要 求 学 生 准 备 纸 片 , 和 教 师 一 并 起 剪 剪 、 看 . 也 就 帮 助 学 生 们 找 到 解 决 此 类 问 题 简 单 易 行 看 这
当学 生 们 利 用学 过 的方 法 解 决 了一 个 个 这 样 的 问 题 后 . 思
维 就 变 得 敏捷 了 、 逻 辑 了 。 种 方 法 已经 内化 到学 生 的知 识 、 有 这 能力 体 系 里 。 遇 到类 似 的问 题 . 生 们 再 也 不会 束 手 无 策 。 学
二 、 课 堂 教 学 中 注 重 动手 实践 在
下去。
数 学 教 学 要使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须要 引 导全 体 必
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参 与 到 学 习 活 动 中去 。因 此 .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在
中 . 师 要 为 学 生 提 供 活 动方 式 . 每 一 位 学 生 都 参 与 到 学 习 教 让 中 。在 此 , 者 特 别 强 调实 践 . 为 只 有 通 过 实 践 . 能 真正 将 笔 因 才 所学知识消化 、 通 : 过实践 . 生在“ 摸” 才能感知 、 贯 通 学 触 中 理 解 和 掌握 数 学 知 识 例 如 : 教 版 三 年 级 的 数 学 课 本 中 有 这 样 的 数 学 题 . 正 冀 从 方形 或长 方 形 上 剪 下 图 形 , 剪 下 、 下 图形 的 面 积 。 教学 中 , 求 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 2 : 建立 与 e ∈( q 1 ) 的函数关系,
0
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 在辨析 中逐步理解概 念的本 质。在教学 中如果简单地由教师给 出定义, 那就失去了开发学生思维的机会 ,
并考察 e 变化如何影响椭圆的扁平程度。 即 构 造 函 数 :
Ⅱ
: 影响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 ,会使得教学变得 枯燥乏味, 抑制学生的主动 l l 生 和积极性 。
:
二
0
:
案例 1 【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 复习课
这 是 我 市 一 节 双 高 课 评 比活 动 的 课
讨论 , 识别哪个方程可以表示 曲线 , 哪 、 / ( ) 乙 1 一 可一 I e ) , 显 然 这 是 关 究、
题 ,课堂引入 部分 归纳起来有两种方式 : 方式 一是利 用多媒体 手段让学 生感受 到
维能力。 问题 2 : 建 立 一 与 e ∈( 1, +o o ) 的 函
0
问题 2 : 方程 F ( , ) = O的 解 与 曲线
数关系 , 并考察 e变化如何影 响双 曲线开
口大 小 。 即 构 造 函 数
0
c上 的点 的坐标具备怎样的关系 , 就 能用
方程 F ( , ) = 0表示 曲线 , 同时 曲线 C也 能表示方程 F ( , y - ) = 0 问题 1意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 , 如方 程表 示直线 的经验 、二次 函数 等通过 研
基 本 量 e的 变 化 对 椭 圆 ( 圆与扁 ) 和 双 曲 线( 开 口大 小 ) 的影响 , 然 后 利 用例 题说 明
于 e的函数 ,在其定义域上是个增函数 , 离心 率 e越大 , 比值 鱼 一 越大 , 含双 曲线 台 勺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传
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们需要不断
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其次,利用教具和游戏化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引入
各种教学工具,如数学拼图、计算器等,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再者,合作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
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
相互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记忆。
最后,注重实践和应用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发现数学无处不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们应该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归一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1)
归一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走进情境1.自主提问。
出示:“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小丽想买7千克南瓜。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整理信息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摘录法: 3千克→ 18元7千克→?元。
列表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考:如果想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明确:如果想求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买一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买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预设一:18÷3=6(元)预设二:18÷3×86×7=42(元)=6×8=48(元)观察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引导学生明确: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求1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7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汇报交流后,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
3.回顾与反思。
教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分几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生:4步分别是:计算,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写答五、巩固练习1.(1)出示:“小红买3本笔记本用了27元,小青想买10本笔记本,小青用了多少元?”(2)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加括号。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的途径和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的途径和方法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加强德育渗透。
2、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在解题过程中强调认真、耐心、细致等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3、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内容,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4、注重道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注重公平等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解题讲难中的互助、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观念。
1、以身作则2、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从中领会到数学问题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3、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数学的课外活动,如参与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和融入。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
初中数学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融入,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注重道德教育,以及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A. 关注学生发展B. 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C. 提倡跨学科学习D.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答案:D2.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以下哪个不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A. 逻辑思维B. 数学抽象C. 数据分析D. 美学鉴赏答案:D3. 以下哪个不属于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课程目标?A.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C.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D.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答案:D4.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以下哪个不是数学课程的内容领域?A. 数与代数B. 几何C. 统计与概率D. 语文阅读答案:D二、填空题5.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_______。
答案:现实生活6.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思维、_______和数据分析。
答案:数学建模7.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_______。
答案:主体性8.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_______评价。
答案:终结性三、判断题9.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认为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正确10.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不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案:错误11.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答案:正确12.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成果。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3. 请简述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
作者:刘文博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应不断给自己充电,注入新的血液,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教,学生学,考试成绩见高低”.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
的发展,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
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探究数学
知识的奥秘,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结果,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为教育目标.
一、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课堂上听得明白,课后作业却不能完成.为
什么呢?原因在于:学生只是听数学,而没有做数学.也就是说,教师没有重视教与学的有机
结合.教师只是负责讲授自己的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够了解,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讲授完毕,就认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
和研究探索过程;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这样,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动合作的教学活
动,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发现困
难、解决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展示自我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并在学习中研究知识,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只有这样,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才是自信和愉快的,否则就是不成功或者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变为重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模仿、记忆和练习,让学生快速地熟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获取结
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记数学”,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感悟、理解、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将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联系一起,会
带给学生创新的尝试、探索的体验、发现的能力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比通过题海战术获得结果更有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活动,学生在思考、操作、交流等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外表上看,似乎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甚至要时时面临问题和困惑.实质上,这是一个逐渐发掘能力、启发智慧、发展思维的过程,这种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量化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为有利,所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的理念,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去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对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教师的教学业绩.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使学生体验情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合作交流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评价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果教师只根据考试的结果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落后、陈旧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才是面向未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使学生重视学习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与精神.只有合理的评价,才能加快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只有合理的评价,才能使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观念;只有合理的评价,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发掘,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教有所用,学有所得.作为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应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