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NLL-M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以前由于检验手段难于开展,诊断了率较低,现在单克隆细胞免疫技术的推广应用,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
现将我们诊断的一例报告如下。
1.病例患者,男性,63岁,汉族,住院号:720003.因头昏乏力,发热,鼻衄一周入院。
该患者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四肢酸软乏力,活动时明显,并有发热,咳嗽,鼻衄,出血不止。
自服“克感敏”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逐渐加重。
病程中曾解过暗红色大便,曾到县级医院就诊,病情无好转后到州医院就诊,门诊以“贫血原因待查”收住血液内科。
2.体格检查2.1 既往体健T39.0℃ P120次/分 R20次/分 BP135/70mmHg 一般情况差,神情,对答切题,重度贫血貌,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皮肤黏膜见散在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2.2 实验室检查全血常规:WBC9.4x109,RBC 0.94x1012/L,HGB 35g/L,MCV 108.5fl,MCH37.2pg ,PLT6x109/L骨髓象细胞形态学;增生活跃,粒/红(G/E)73;1。
粒系36.5%,各阶段细胞减少;红系极为减少,占0.5%,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及多嗜性红细胞;原幼巨核细胞45%,淋巴样小巨核细胞16%。
分290个有核细胞共见巨核122个,其中原始巨核细胞86个,幼稚巨核细胞4个,淋巴样小巨核细胞32个,血小板散在少见。
原始巨核细胞形态:其胞体大小不一,其形态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大,周围可附有血小板;细胞多呈圆形,不规则形,胞浆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浆量少,偶见细小紫红色颗粒;胞核形态多样,染色质呈粗粒状或小块状,核仁0~4个。
血片:中性粒细胞占18%;原始巨核细胞37%,小巨核7%;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及有多嗜性红细胞,计数100个白细胞见有核红细胞4个;血小板散在少见。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及文献复习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个少见类型。
1931年,Bors及Korenyi首次报道1例儿童AMKL。
1985年,FAB正式将AMKL命名为M7亚型,该病国外文献报道约占急性髓系白血病4.1%-15.3%,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儿童更为多见,尤其是伴有唐氏综合症的儿童。
近一半的AMKL于3岁前发病,平均年龄为2.2岁。
现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女,3岁2月,幼儿期;因“反复发热2+月,伴骨痛1月”入院;2+月前患儿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8.5℃左右,于当地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1月前发现骨痛,曾有一周不能下地活动史,并左侧颞部突长一包块,包块无充血水肿。
智力正常。
多次外院就诊,效果不佳。
门诊以“发热原因:急性白血病?”收入我科。
入院查体:T 38.5℃,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左侧颞部长一包块,活动度差,表面光滑。
颈部、颌下、腋窝及腹股沟可扪及散在花生大小肿大淋巴结。
心肺阴性,腹部稍膨隆,肝脏肋缘下4cm,剑突下4cm可扪及,脾肋下6cm可扪及。
神经系统阴性。
1.2入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73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38 G/L、淋巴细胞绝对值6.84 G/L、红细胞2.08 T/L、血红蛋白58 g/L、血小板44 G/L。
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39.75 mg/L、谷丙转氨酶8.98 U/L、谷草转氨酶15.63 U/L、甘油三酯3.11 mmol/L、乳酸脱氢酶1381.61 U/L。
降钙素原1.29 ng/ml。
铁蛋白542.7ng/ml。
细胞免疫NK 1.5%。
颅脑CT示:颞骨颅骨内板下方、左眼眶外侧壁内外见片状高密度影伴骨质吸收破坏,考虑为脑外病变。
腹部及盆腔CT:1、肝脾肿大;2、多发骨质病变。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图1(100×);
治疗前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占50%以上。
图2(1000x):治疗前骨髓象,粒系极度增生,异常早幼粒细胞占80%,红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未见。
异常的早幼粒细胞胞浆及胞核上布满粗大的嗜天青颗粒。
图3(1000X):POX染色,异常的早幼粒细胞
呈强阳性反应。
图4(1000x):
左非特异性酯
酶染色,异常的
早幼粒细胞呈
强阳性反应。
右
加氟化钠抑制
后仍呈强阳性
反应。
图5:治疗后骨
髓象,左(100x)
骨髓增生活跃,
有核细胞占5%
左右;右
(1000x)可见
巨核细胞。
图6(1000×):
治疗后骨髓象,
粒系以晚幼杆
状核及分叶核
粒细胞为主,红
系增生活跃。
12。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DOI :10.3969/j.issn.1672-9463.2019.08.002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王朝荣 王亚峰 管玉洁 周建文 朱莹莹 宋丽丽 刘炜【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 )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18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 AMKL 患儿多以发热、出血症状就诊,18例患儿均有血小板减少,均表达CD41,均不表达T、B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6例患儿有异常核型。
生存期为0~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
结论 AMKL 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征复杂,需明确MICM 分型。
AMKL 预后不良,对常规化疗效果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预后,CD36表达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好。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型 儿童 预后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in children Wang Chaorong, Wang Yafeng, Guan Yujie, et al.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Abstract 】 Objective T o assess the c l ini cal f ea tures and prognos i s of acute megakaryocyt i c l eukemi a (AMKL ) i n c h i l dr e n , i n d i c a t e t h e d i a gn o s i s an d t r e a t m e n t i n c l i n i c . M e t h o d s An a l y s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an d l a b o r a t o r y d a t a o f 18 c h i l dr e n w i t h AMKL d i agn o s e d i n o ur h o s p i t a l f r om J an 2009 t o D e c 2017. R es ul ts H emo rr hag e an d f e v e r w e r e ma i n c l i n i ca l f e a t ur e s i n AMKL . A l l pa t i e n t s f o l l o w e d w i t h t hr omboc yt ope n i a. L e uk em i c c e l l s w e r e po s i t i v e f o r C D 41 wh i l e no e xp r e s s i on w e r e de t ec t ed i n r e l a t i v e an t i g en o f t he l ymphoc yt i c l i neag e . Chomo s oma l abno rma l kary o t ype oc c ur ed i n 6 cas e s . Th e s urv i v a l dura t i on was 0~19 mon t h s , t he med i um s urv i v a l dura t i on was 4 mon t h s . C on clusion AMKL i s f r e q u e n t i n i n f an t s , mo s t c a s e s o f AMKL ar e d i f f i c u l t t o d i a gn o s e b e c a u s e o f c omp l e x 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n d un u s ua l bon e marr o w mo rph o l o g i c f e a t ur e s an d s h o u l d b e carr i e d o u t M I C M c l as s i f i ca t i on . T h e p r o gn o s i s o f AMKL i s p o o r , h e m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t r an s p l an t a t i o n c an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gn o s i s . T h e p r o gn o s i s i s g o o d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o s i t i v e expression of CD36.【Key words 】 Leukemia Megakaryocytic Children Prognosis▲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702320)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河南省小儿血液医学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刘炜,E-mail:liuweixinxiang123@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KL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发病率低,占儿童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10%,1985年正式纳入FAB 分型的AML 中并命名为AML-M7[1]。
简述aml m7诊断标准。
简述aml m7诊断标准。
AML-M7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的一种亚型,也被称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它是根据法国-美国-British (FAB)分型系统中将AML分为8种亚型之一来进行分类的。
AML-M7属于一种较为罕见的亚型,在成人中只占总AML患者的1-2%,而在儿童中约占总AML患者的6-10%。
它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多见于1-2岁之间,而成人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
AML-M7主要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伴有其他白血病细胞的存在。
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骨髓形态学变化:AML-M7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骨髓中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见巨核细胞团聚现象。
此外,骨髓样病理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也显示异常,存在巨核母细胞的扩增和嗜碱性颗粒的异常积聚。
2.其他细胞类型的存在:除了巨核细胞,骨髓中还可见到其他白血病细胞,如早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红细胞和巨大嗜酸性细胞。
3.免疫表型:AML-M7的免疫表型特点是巨核细胞表达巨核细胞特异抗原,如CD41、CD42、CD61,而不表达其他白血病特异抗原,如CD13、CD33、CD34等。
4.分子遗传学改变:AML-M7在细胞遗传学上存在多种异常,如GATA1基因异常、MN1基因异常、ATAFI基因异常等。
这些分子遗传学改变对AML-M7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的主要诊断标准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性诊断指标,如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涂片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活检等。
针对AML-M7的治疗方案一般是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其中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使用针对白血病细胞的化疗药物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放疗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一种替代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AML-M7是一种罕见的髓系白血病亚型,其诊断主要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 济 南军 区总 医院 实验诊 断科 , 山 东济 南 2 5 0 0 3 1 )
文 献 标 识码 : C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3 — 3 2 7 0 — 0 1
断, 来 本 院就 诊 。患 者 自发 病 以来 神 志 清 , 精神可 , 饮食 一般 、 睡眠可 , 大小 便 正 常 , 体质 量略有减 轻。人院查体 : 体 温正 常, 轻度贫血貌 , 全 身皮 肤 黏 膜 无 黄 染 及 出 血 点 , 浅 表 淋 巴结 无 肿
大, 胸 骨无 压 痛 , 肝、 脾 肋 下 未 及 。血 细 胞 分 析 : WB C 2 5 . 0× 1 0 。 / L、 Hb 5 8 g / L、 P L T 1 7 ×1 O / L。涂 片 镜 检 : 原始 细胞 占 7 o , 形 态 未描 述 ; 骨髓象 , 见 附图 1 ( 结 果 图见 《 国际 检 验 医 学 杂志》 网站 主 页“ 论文附件 ” ) : 骨髓 细胞增 生活跃 , 以 原 始 细 胞 为 主, 占5 , 此 类 原 始 细 胞 多成 病 理 样 畸 形 , 胞 体 大 小 不 等 多 有 毛 刺 突起 , 细胞质丰富 , 浅蓝色 , 内有 紫 红 色 颗 粒 , 核偏 位 , 核 染色 质 疏 松 , 核仁清楚, 粒、 红 系增 生 受 抑 ; 化 学染 色 : P OX
国 际检 验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1 2月第 3 4 卷第2 3 期
I n t J L a bMe d , D e c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2 3
・
21三体综合征并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Zhe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Zhengzhou 450053,China [Abstract]As a rare clinical disease,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KL)in chi ldren is less diagnosed domestica1. 1y than abroad.perhaps for absence of knowledge about it.Related documents disclose that the children with 21 tri. somy syndrome a re complicated acute leukemia 20 times as easily as the common pediatric patients,and as soon as the children with 21 trisomy syndrome ha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2/3 of them are the ones with AM KL.Through ex— ample an alyses,this paper discloses the clinica l manifestations,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features an d the factors affect. ing prognosis of AMKL in children,in order to deepen the knowledge,decreas e misdiagnoses and missed diagnoses.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个案分析论文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个案分析【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26-01患儿徐浩明,2岁5个月,因局部出血点及不明原因发热一周来我院就诊。
血常规结果:wbc 4 .3×109 /l hgb 66g/l plt 31×109/l骨髓象结果如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g:e= 4.5:1,粒系增生活跃,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比值偏低。
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
淋巴细胞占34%。
巨核系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巨核细胞占30%,该类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不规则性,多数细胞可见瘤状突起,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粗粒状,核仁1--2个,大而清晰,胞浆染灰蓝色,浆内可见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颗粒,血小板散在,少见。
该类细胞染色:pox(—),pas( +),asd--e(—),α-nbe (—)免疫分型:cd41:81% cd42:11%血象结果:白细胞数量增多,原始巨核细胞占27%,可见中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占54%,成熟红细胞及血小板同骨髓片。
1963年,lewis和szur报道一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该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全血细胞减少,伴原始细胞,但红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无器官肿大,骨髓中网状纤维增生,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和不典型的形态奇特的巨核细胞增多。
该病例被命名为“急性骨髓纤维化”或“恶性骨髓硬化”或“急性骨髓增生异常伴髓外化生”。
1985年,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即fab分型中的m7型被正式采用,而急性骨纤应视为amkl细胞所致的临床综合症的一部分。
m7型约占白血病的3.6%--9.3%,好发于成年人或1-3岁儿童,尤其伴有down综合征的儿童。
zipursky等报道患down综合征的新生儿童可并发短暂性、可自行恢复的amkl。
tchernir等报道了7例患down综合征伴amkl的儿童,经小剂量ara-c治疗后缓解,其后两年内每月5-10天化疗,3例儿童长期无病生存。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作者:刘炳郭欣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临床罕见,极易造成误诊。
最近发现一例,于院外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常规检查时发现血液常规分析明显异常,考虑急性白血病未定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因发热伴咳嗽半月,面色苍白5天,皮肤瘀斑2天。
患者因发热于院外检查,发现血液常规分析异常,遂于我院检查,门诊以白血病收住血液科。
2 体格检查2.1 既往体健入院后T 39.0℃,P110次 /分,R30次 /分,BP 110 /60mmHg,一般情况较差,急性病容,双侧扁桃体IIIo肿大,皮肤散在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患者家属代诉患儿双膝关节疼痛不适。
2.2 实验室检查全血常规分析:WBC 23.66×109 /L,RBC 2.34×1012 /L ,HGB 71g/L ,MCV 94.4fL,MCH 30.3pg, MCHC 321 g/L PLT16×109 /LWBC镜检分类:中性粒细胞14%,淋巴细胞24%,白血病细胞62%,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血小板散在偶见。
肝功、肾功、电解质分析未见异常。
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5.33:1,。
粒系占32%,各阶段细胞减少,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红系减低占6%,幼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及嗜多色性红细胞。
淋巴细胞占58%,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单核细胞占4%,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分类计数200个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占185个,幼稚巨核细胞占15个。
原始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胞体大小不一,较其他原始细胞稍大,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型等,胞浆边缘不整齐,量少,可见有伪足样棘状突起,呈云雾状或毛刺状,偶见紫红色细小颗粒。
21三体综合征并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1三体综合征并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国内诊断率较国外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对该病缺乏认识。
而21三体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白血病的风险是普通患儿的20倍,尚有资料显示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一旦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3者为AMKL。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实例来分析21三体综合征患儿并发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标签:21三体综合征;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或FAB亚型M7)是巨核系造血细胞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并异常增殖所致的白血病。
本病在儿童,是临床上特别少见的一种类型,国内目前罕见报道,并且尚没有该病发病率的统计,分析原因可能是对该病缺乏认识。
但在国外报道较多,研究亦比较深入。
现通过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儿童AMKL的演变过程来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因素的评估。
1 病例资料患儿,女,18个月,21三体综合征患儿(既往已行染色体检查确诊),于2012年3月因“血小板减少”在我院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因家长比较谨慎,来我院之前已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行骨髓检查确诊。
入院后检查:21三体特殊面容,四肢及面部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无肝脾肿大,血常规示红、白二系细胞均无异常,无相关感染证据,复合ITP诊断。
给予静脉丙球每天400 mg/kg×5 d冲击治疗后血小板自2×109/L升至73×109/L,患儿出血点消失,病情稳定出院。
2个月后患儿以相同症状再入院,复查骨髓仍符合ITP骨髓象,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每天30 mg/kg×3 d,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自4×109/L升至70×109/L,出院并给予强的松每天1 mg/kg维持治疗,血小板可维持在30×109/L以上。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伴缓解(M7型)护理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
04
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访指导
01
定期随访:患者出院 后,需要定期进行随 访,了解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02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 家属普及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 力。
03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 心理状况,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04
加强营养 支持,保 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定期进行 康复训练, 提高身体
机能
定期复查, 及时发现 并处理病
情变化
护理教育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介 绍急性巨核细胞白 血病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
生活习惯调整:指 导患者合理安排饮 食、休息、锻炼等,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鼓励患 者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
药物副作用。
2
化疗配合:在化疗期间,注 意饮食、休息和情绪调节,
以减轻化疗带来的不适。
3
骨髓移植:如有需要,积极 配合骨髓移植手术,并注意
术后护理。
4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骨髓检 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心理支持
01 倾听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 持
02 鼓励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增强信心和勇气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医生建议, 04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缓解症状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体温、 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 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预防感染:保持患者口腔、皮肤清 洁,避免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 当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充足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治疗及护理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 血病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理
目录
01.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概述 02.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03.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护理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 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疾病定义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是一种 罕见的白血病类型,约占所有白血病的1%2%。 AML-M7的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大量的原巨核 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和功能。
AML-M7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 因素、环境因素和病毒感染有关。
AML-M7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出血、感染 和骨骼疼痛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维持化疗:在巩固化疗后,使用低强度化疗药物, 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以维持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 进行治疗,如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
靶向治疗
1
2
3
4
靶向药物:针对白血 病细胞中的特定基因
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提高治 疗效果,降低副作
用
治疗周期:根据病 情和药物反应,制 定合适的治疗周期
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04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增
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护理
01
饮食护理:注意 营养均衡,多摄 取高蛋白、高维
生素的食物
02
休息护理:保证 充足的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
03
心理护理:关注 患者的心理状况, 给予心理支持和
安慰
04
卫生护理:保持 个人卫生,预防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4例临床资料分析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4例临床资料分析孙燕,罗荣华,王绪栋,孟庆美,王兆辉,常光妮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4例婴幼儿AMKL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2例为新生儿起病,2例为幼儿期起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
4例患儿血清骨髓细胞小巨核酶标均为阳性。
3例患儿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1、CD61表达阳性,2例髓系抗原CD13、CD33阳性,1例T淋巴细胞抗原CD9、CD36阳性。
3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分型为21三体综合征2例、复杂多倍体核型1例。
2例患儿接受阿糖胞昔、蔥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随访中患者均无事件生存。
结论AMKL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患儿存在巨核细胞特异性标志CD41、CD61表达,还可存在髓系抗原(CD13、CD33)及T淋巴细胞抗原(CD9、CD36)表达。
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AMKL的易感人群,非21三体综合征的AMKL患儿染色体核型多为复杂核型。
阿糖胞昔、蔥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AMKL效。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贫血;感染;白血病免疫分型;髓系抗原;T淋巴细胞抗原与1三体综合征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30.017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30-0066-04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是巨核系造血细胞被阻滞在某一分化阶段并异常克隆性增殖所导致的急性白血病。
AMKL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白血病,931年由Von Boros等首先描述,预后较差[,2]。
AMKL可能为原发,也可继发于化疗、骨髓增生性肿瘤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
骨髓免疫分型协助确诊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骨髓免疫分型协助确诊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较为少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多样,确诊困难,近期工作中发现1例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岁,发现周身出血点2天。
入院当天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74×109/L,单核比例20%,血红蛋白 105g/L,血小板25×109/L。
查体:周身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肋下可触及肝脏边缘,质韧,无压痛,余无殊。
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提示:原始细胞占58%,其胞体大小不等,呈多样性,小者多为圆形,大者类圆形,边缘不齐,呈云雾状或粗毛刺状,胞浆深蓝色不透明,着色不均,可见伪足样突起,其边缘可见挂血小板现象。
血涂片:可见原始细胞27%,形态同骨髓。
POX染色弱阳性,PAS染色阳性。
融合基因及染色体均未见异常,免疫分型:表达CD33、CD34、CD41a、CD61、MPO,部分细胞表达CD2,CD13,少数细胞表达CD4,免疫分型考虑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可能性大。
综合骨髓形态及免疫分型确诊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行一步治疗。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白血病不尽相同,且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
此患者以周身出血点发病,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因此,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象及免疫分型等实验诊断手段。
但此病例初次骨髓象并不能完全确诊为M7,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均未见异常,行免疫分型检查后确诊,可见对不典型病例行骨髓免疫分型的重要性。
巨核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可表达血小板特异的糖蛋白( CD41、CD42、CD36、CD61),幼稚巨核细胞表达的血小板糖蛋CD41贯穿巨核系发育的整个过程,对于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次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MPO)[1,2]。
此患者表达粒细相关抗原CD2,CD13,该细胞群可能是原始粒细胞成分,但也可能代表同时表达粒系或巨核系抗原的原始巨核细胞群[1,3]。
儿童急性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儿童急性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李杰平 曾东风 向茜茜 孔佩艳 彭贤贵 患儿男,2岁4个月。
患儿于2007年10月24日因不明原因发热在某三甲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6畅0×109/L,Hb91g/L,PLT194×109/L,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好转出院,但是贫血及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
2007年12月11日患儿再次查血常规:WBC4畅0×109/L,Hb45g/L,PLT80×109/L。
骨髓检查4次干抽,第5次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低下,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骨髓活检:骨髓组织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呈广泛密集型分布,可见成堆成簇现象,胞体大小不一,多形性明显,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成纤维细胞呈弥漫性密集型分布。
诊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纤维组织异常增多,考虑急性骨髓纤维化症(AMF)或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唱M7)。
予以输血治疗后转入我科。
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均触及多枚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硬,无触痛,活动度可,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肋下约1cm,脾肋下未及。
入院后查血常规:WBC2畅99×109/L,Hb61g/L,PLT16×109/L,网织红细胞1畅1%。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分叶核0畅23,淋巴0畅72,单核细胞0畅02,异形淋巴细胞0畅03,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部分体积小,易见泪滴、棒状及碎片红细胞。
EB病毒抗体IgG(+),风疹病毒抗体IgM(+),风疹病毒抗体IgG(+),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M(+),抗人球蛋白试验(-)。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7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7IU/L。
肾功能:正常。
抗碱性血红蛋白:10畅6%。
微量血红蛋白电泳未见异常区带。
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分析报告:未发现常见的16种β球蛋白基因突变。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王成金
【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19)002
【摘要】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为儿科一种少见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
如对本病细胞形态学认识不够,早期易误诊,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分析有利于对本病的诊断。
我院内科1998年3月收治1例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患儿,男,2岁。
因发...
【总页数】1页(P117)
【作者】王成金
【作者单位】徐州市儿童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附文献复习 [J], 徐建利;宋宇;王国礼
2.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 [J], 陈琴;刘勇
3.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 [J], 张惠;张力;刘芸
4.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J], 张力;区小冰;俞一平
5.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误诊1例 [J], 金彦;张文艺;李泳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外伤后淤斑为首发症状的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以外伤后淤斑为首发症状的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
献复习
李文;王敏;文德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7(024)009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3个月,幼儿期。
患儿因“全身淤斑3个月余,皮肤出血点10d”入院。
3月余前患儿出现碰撞部位淤斑,未予重视,后淤斑反复出现并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无鼻出血,无牙龈出血,无血尿、血便等,在院外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1.3×10^9/L,红细胞2.23×10^12/L,血红蛋白68.4g/L,血小板7×10^9/L,未行特殊处理,我院门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2016年10月7日收入院。
【总页数】3页(P1015-1017)
【作者】李文;王敏;文德
【作者单位】443003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443003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443003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
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附文献复习 [J], 徐建利;宋宇;王国礼
2.以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J], 耿
立霞;王永福;李光海;王清杰;马纲锌
3.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张贺洋;颜晓菁;徐媛媛;徐弘慧;徐学刚;李艳
4.急性白血病并发小脑髓系肉瘤移植后一例并文献复习 [J], 林婷;刘淑艳;郑智茵
5.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首发症状为血尿和双肾弥漫肿大一例并文献复习 [J], 伍健;皮小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blastic leukemia,AMKL) 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个少见亚型,依据FAB 分类被归为M7[1]。
AMKL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尤其是伴有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DS)的儿童[2-5],约占儿童AML病例的10%。
本病预后差,且相较于伴有DS的AMKL,不伴有DS的亚组预后要更差。
本文分析了1例确诊为AMKL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患儿,女,3岁。
因“无明显诱因发热2天,双下肢疼痛1天”入院,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体温37.7℃;神志清,无先天愚型面容,中度贫血貌,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瘀斑;咽充血,两侧扁桃体1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有肺部感染;双下肢疼痛,无胸骨压痛;腹腔内含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神经系统阴性。
余无阳性体征。
化验结果:血常规示WBC 14.9×109 /L,RBC 2.96×1012 /L,HB 86g/L,PLT 15×109 /L。
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细胞(图1)。
2.方法2.1 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检测:血液和骨髓穿刺涂片经瑞-姬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并行髓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2.2 免疫表型检测:采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抗原的表达。
单克隆抗体和配套试剂为美国BD公司试剂,仪器采用BD公司FACSCalibur、Canto II型流式细胞仪。
2.3 细胞遗传学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染色体核型。
2.4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采用多重巢式RT-PCR法检查常见的31种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
二、结果1.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白血病细胞易见,约占有核细胞67.5%。
该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且多变异,细胞核不规则,可见双核,多核及畸形核,核染色质较细致,部分细胞可见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染蓝色。
可见伪足样突起,染色深(图2)。
粒系以中性粒细胞常见,红系幼红细胞少见,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
巨核细胞7只,血小板少见。
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偶见阳性(图3A);糖原染色部分细胞呈粗颗粒状阳性(图3B);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100%(图3C)。
2.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36.3%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表达CD117,CD56,HLA-DR,CD34,CD33,CD13,CD61,CD96,CD41a,CD42b(图4),不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为恶性幼稚巨核细胞。
3.细胞遗传学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46,XX。
4.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C-KIT-D816V基因突变:阳性。
5.诊断及治疗:结合血象、骨髓象、免疫学分析及基因检查,诊断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
入院后给与积极抗感染,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
化疗采用:去甲柔红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阿糖胞苷方案。
患儿体温波动性升高,控制不佳,化疗过程中出现鼻出血,口腔散在白色黏膜。
化疗后骨髓达到抑制期,粒细胞减低,予以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粒细胞。
三、讨论:1931年,Bors及Korenyi首先描述了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
1985 年,FAB 正式将AMKL 命名为M7亚型。
AMKL是巨核系造血细胞停滞在不同分化阶段并异常增殖所致的白血病[6-9]。
有文献报道,AMKL占儿童白血病的3.1%~10%,年发病率0.5/百万[10],3岁以下多发,平均年龄2.2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儿童中约有一半多的AMKL患者伴有唐氏综合症[11]。
而本例患者为女性,3岁,不伴有唐氏综合症,很少见,其母亲有流产史。
儿童AMKL的临床表现常有发热、贫血、出血等,但与其他类型白血病不同的是,常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和幼稚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急性白血病[12],因此初诊时容易漏诊。
本病例患儿主因发热入院,无皮肤黏膜出血,腹腔内淋巴结多个,但无肝脾肿大。
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贫血伴血小板减少,与文献报道相似。
本病易伴有骨髓纤维化而出现干抽,并常有骨骼破坏。
但本例患儿仅有双下肢疼痛,符合本病,可能由于就诊较早,还没有明显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性表现。
由于AMKL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以及免疫学检查等。
本例患儿外周血涂片中原始细胞较少见,而骨髓中原始及不成熟的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计数高达67.5%。
细胞形态常变异,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部分细胞体积巨大,可见双核或多核原始细胞,胞浆量丰富,部分细胞胞浆中可见空泡。
与以往原始巨核细胞不同,该细胞双核及多核非常常见,还可见到封入现象(图5)。
其糖原染色呈块状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为弱阳性或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为阴性或弱阳性,但细胞化学染色对AMKL诊断特异性不高。
除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免疫学及遗传学检查也是诊断AMKL不可缺少的手段。
原始巨核细胞的主要免疫表型为CD41、CD42、CD61糖蛋白,髓系标记CD13,CD33也可阳性。
当前认为,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CD41、CD42、CD61、CD36阳性对诊断AMKL有确诊价值[13]。
本例患儿的主要免疫表型有CD41a,CD42b,CD61,CD13,CD33,阳性率均超过20%,故诊断AMKL 明确。
有研究发现,CD36阳性率高的患儿对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的敏感性要更强,化疗效果较好,可作为患儿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14]。
本例患儿未表达CD36,提示预后不良。
AMKL常具有较为复杂的核型异常,在非唐氏综合征患儿中存在一种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即t(1;22)(p13;q13)[15],AMKL患儿中伴有t(1;22)(p13;q13)的预后较不伴有t(1;22)(p13;q13)的要好[16]。
但本例非唐氏综合症患儿核型正常(46,XX)。
有关儿童AMKL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报道较少。
本例患儿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其余阴性。
有研究表明AML患者C-KIT-D816V基因突变,早期死亡率高,完全缓解率低,总生存期短,是AML患者预后评估差的指标之一。
本例患儿C-KIT-D816V 基因突变阳性,提示预后不佳。
AMKL被认为是AML中一个高度危险的亚型,尤其对于不伴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单纯进行传统化疗预后非常差。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17],对不伴有唐氏综合症的患儿,给与强化疗为诱导缓解治疗,在初次完全缓解后行HLA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比传统化疗明显提高。
由于本例患儿具有所有预后不良的危险信号,采用去甲柔红霉素联合依托泊苷和阿糖胞苷化疗方案后治疗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1]Bennett JM, Catovsky D, Daniel MT, et al(1985).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of acute leukemia of megakaryocyte lineage (M7). A report of theFrench-American 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J]. A nn Intern Med ,103(3):460–462.[2]Reinhardt D, Diekamp S, Langebrake C, et al(2005). Acute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cluding Down’s syndrome: improved outcome with intensified induction treatment[J].Leukemia, 8:1495–1496.[3]Creutzig U, Ritter J, V ormoor J, et al(1996). Myelodysplasia and acutemyelogenous leukemia in Down’s syndrome. A report of 40 children of the AML-BFM Study Group[J]. Leukemia, 10(11):1677–1686.[4]Zipursky A, Peeters M, Poon A(1987).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andDown’s syndrome: a review[J]. Pediatr Hematol Oncol, 4(3):211–230. [5]Athale UH, Razzouk BI, Raimondi SC, et al(2001). Biology and outcome ofchildhood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a single institution’s experience[J]. Blood, 97(12):3727–3732.[6]Breton-Gorius J, Reyes F, Duhamel G, et al. Megakaryoblastic acuteleukemia: identification by the ultrastructural demonstration of platelet peroxidase[J]. Blood, 1978,51:45–60.[7]Bennett JM, Catovsky D, Daniel M-T, et al.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acute leukemia of megakaryocyte lineage (M7). A report of the 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J]. Ann Intern Med, 1985,103:460–462.[8]Koike T, Aoki S, Maruyama S, et al. Cell surface phenotyping ofmegakaryoblasts[J]. Blood, 1987,69:957–960.[9]Koike T, Urushiyama M, Narita M, et al. Target cell of leukemic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J]. Am J Hematol, 1990,34:252–258.[10]Boztug H,Schumich A,Potschger U, et a1. Blast cell deficiency ofCD11a as a marker of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and transient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own syndrome[J].Cytometry B Clin Cytom,2013,84:370-378[11]O’Brien MM,Cao X, Pounds S, et a1. Prognostic features in Acute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in children without Down syndrome: a reportfrom the AML02 multicenter trial and the children’ s Oncology Group Study POG 9421[J]. Leukemia, 2013,27:731-734.[12]Bourquin JP, Subramani A, Langebrake 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stinctmolecular phcnotypes in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103:3339-3344. [13]Caldwell JT, Edwards H, Dombkowski AA, et al. Overexpression ofGATA1 Confer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n A cute M egakaryoblastic Leukemia[J]. PLoS One, 2013,8:e68601.[14]Savasan S, Buck S, Raimondi SC, et al. CD36(thrombospondin receptor) expression in childhood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and outcome[J]. Leuk Lymphoma, 2006,47(10):2076-2083.[15]Lange BJ, kobrinsky N, Barnard DR, et a1. Distinctive demography,biology,and outcome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Children’s Cancer Group Studies 2861 and 2891[J]. Blood, 1998,91:608-615.[16]Duchayne E, Fenneteau O, Pages MP, et al. Acute megakaryoblasticleukaemia: a national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study of 53 adult and childhood cases by the Gro upe Francaisd’Hematologie Cellulaire (GFHC)[J]. Leuk Lymphoma, 2003,44(1):49-58.[17]Garderet L, Labopin M, Gorin Norbert-Claude et al.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de novo 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lood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EBMT)[J]. Blood, 2005,105:405-409.图1 血涂片染色见幼稚巨核细胞(瑞-姬染色×1000)图2 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查见原始巨核细胞(瑞-姬染色×1000)图3A 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过氧化物酶染色,×1000)图3B 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糖原染色,×1000)图3C 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非特异性酯酶染色,×1000)图4 患儿骨髓免疫分型结果图5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瑞-姬染色×1000)图5A 双核及多核原始巨核细胞图5B 巨大多核原始巨核细胞图5C原始巨核细胞的封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