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合集下载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诊断和MIC分型】(一)AML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幼粒(或幼单)细胞或未见原、幼粒(或幼单)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髓细胞增生为主,原粒+早幼粒(或原单+幼单)细胞必须≥20%才可确诊为AML。

红白血病(M6 )除上述外尚有红系≥50%且伴形态异常;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AML的MIC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es,C)检查,即MI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M0和M1~M7型。

2.免疫表型:髓系免疫标志:CD13,CD33,CD14,CD15,CDw65,CD45 ,MPO等;红系免疫标志:CD71,血型糖蛋白;巨核系免疫标志:CD41,CD42,CD62,CD61; 免疫表型常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较常见的有CD7,CD19等,则诊断为伴有淋系标记的AML(Ly+-AML)。

3.细胞遗传学改变:①染色体数量改变:高二倍体(≥ 47),低二倍体(≤45),+21,-7,-8,-11等。

②)染色体核型改变:t(9;11),MLL-AF9融合基因(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该融合基因阳性者86%为AML, 其中75%为M5 );t(11;19),ENL-ML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阳性者儿童可为AML,也可为ALL,成人则均为AML);t(8;21),AML1-ETO融合基因(是M2b的特异标记,预后较好);t(15;17),PML-RARα融合基因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的特异标记;t(11;17),PML-PLZF融合基因是APL变异型的特异标;invl6多见于M4Eo,预后较好等。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PICC管护理
急淋白血病化疗方法
DVP 、 HD-MTX 、COAP 等

急非淋化疗方法

DA 、 IDA 、 ME 、 CAG 、

DAG 、HD-Ara-c

注意化疗药物的用法以及可能引

起的毒副反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骨髓移植护理常规 无菌病房消毒护理常规
治 疗 与 护 理

如何正确对待护理在白

血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谢 谢
正常
外 周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

的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

色素性
规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
减少
外周血异常细胞分析可以出现 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


外周血出现异常细胞(<10%)需

要排除继发性因素


外周血未见异常细胞,但临床病
症符合AL,需要进一步做骨髓检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减低、 正常、增高,多数AL显示 增生明显或极度增生
核染色质 较粗,致密
疏松
细点状,浆有 空泡
核型
规则
不规则,凹陷, 折叠
规则
ALL L1
ALL L2
ALL L3
ANL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 分化型〔M1〕
FA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局

部分化型(M2)
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M3〕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 血病〔M4〕
AML M1
AML M2

原幼稚细胞>30%
髓 大量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临床检验技师血液检验考试复习资料: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细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单核细胞小于10%。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大于10%,单核细胞小于20%。

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含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异常早幼粒细胞的特征是核常为肾形或双叶,胞浆完全被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占据,常掩盖胞核,用Romanowsky染色,这些颗粒为亮粉红色、红色或紫色。

有些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充满灰尘详细小颗粒。

典型的细胞含束状的auer小体,散乱分布在胞浆。

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v):其特点是周围血几乎每一早幼粒细胞核均为双叶、多叶或肾形,大多数细胞无或仅含少许嗜天青颗粒,但至少部分细胞具典型M3的胞浆特征。

骨髓细胞形态更接近典型M3的特征。

与典型M3不同,M3V的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可达200 X 109/L),而典型M3的白细胞计数常略高于正常或低于正常。

与典型M3一样,M3V易出现DIC并发症,染色体多有t(15:17)异常。

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骨髓NEC中,原始细胞大于/等于30%,骨髓原粒及原粒以下阶段的粒细胞大于/等于30%至小于80%;不同分化程度的单核细胞大于20%;周围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5 X 109/L。

②骨髓检查同上,血斗核细胞系小于SX10’/L,但血或尿溶菌酶高于正常值3倍以L,或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单核细胞系大于20%。

③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符合MZ,但有下列条件之一:a。

血单核细胞大于/等于sxlo’/L。

b。

血或尿溶菌酶大于正常值3倍。

b。

单核细胞酯酶染色证实骨髓NEC中,单核细胞大于20%。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EO):符合上述M4的条件,但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大于/等于5%(NEC)。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PPT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PPT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及其 进展ppt课件
目录
•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类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和展望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 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中异常原始髓系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为特征。
详细描述:患者M2型急性髓 系白血病,经过化疗和干细胞 移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长
期生存。
治疗方案:采用DA和MA等 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缓解 后进行巩固治疗和干细胞移植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生活质量良好,已回归正常
生活和工作。
病例二
01
总结词:治疗失败
02
详细描述:患者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和尝试其 他治疗方案,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不幸离世。
选择。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进步, 未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 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特征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白血 病细胞,有望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ຫໍສະໝຸດ 5病例分享与讨论病例一
01
02
03
04
总结词:成功治愈
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需要及时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等。
体征
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皮肤出血 点或瘀斑、肝脾肿大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的分类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它源于骨髓内的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血液中恶性白细胞的大量增加。

根据其发展过程、临床特点以及细胞学特征,白血病可以被分为多个亚型。

以下将介绍常见的白血病分类。

1.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最为常见的白血病亚型之一,其特点是骨髓内髓系细胞异常增殖,以及髓母细胞的明显增加。

AML包括不同亚型,如M0~M7,具体的鉴定依据是遗传异常及免疫分型。

该亚型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以淋巴母细胞的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

ALL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身上,但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病情表现、治疗和预后也有所不同。

ALL又可以细分为B细胞和T细胞亚型,根据病情及遗传学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髓系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的慢性疾病。

CML的特点是慢性期、加速期和末期三个阶段的血液学和骨髓学改变。

该亚型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且在中年人中更为常见。

伴有染色体易位(Ph染色体)是CML的典型遗传学特征。

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

CLL的特点是成熟的B淋巴细胞异常克隆性增多,既可在血液中存在,也可弥漫性浸润淋巴结及其他组织器官。

女性和年长者更容易患上CLL。

通过精确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5. 髓增多症性纤维化(MF):髓增多症性纤维化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和骨髓纤维化的疾病。

MF的特点是骨髓增生异常,以及骨髓环境的纤维化。

其临床表现包括贫血、骨痛、脾脏肿大等。

MF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但有时也会在年轻人中发生。

根据病情的轻重,MF可以分为初级骨髓增生性纤维化和继发骨髓增生性纤维化。

总结起来,白血病的分类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增多症性纤维化等。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预后因素
一些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异常和 治疗反应等,它们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 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了解分型和特点有助于诊断 和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定义和背景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中恶性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它会影响造血系统,导致正常细胞的数量减少,而 白血病细胞的数量迅速增加。
克隆异常
淋巴细胞发生了遗传异常,导致其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形成了白血病细胞。
增殖速度快
淋巴母细胞迅速增殖,使其在骨髓中的比例迅速增加,抑制了正常造血细胞的产生。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骨髓受侵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以骨髓为中 心,造血系统中的干细胞出现恶 性增殖。
早幼粒细胞
髓系细胞白细胞特别是早幼粒细 胞的增生,使正常的造血细胞无 法充分发育和成熟。
染色体异常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染色 体有一些异常,这可能有助于诊 断和指导治疗。
其他非常见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源于骨髓或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异常,发病率较低。
2 急性浆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白血病细胞异常形成,此类型白血病非常罕见。
3 急性轴突性髓细胞白血病
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以特定细胞的异常增生为特征。
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诊断
通过骨髓穿刺、病理分析和染色体检查等
治疗
2
方法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常见方法包括化疗、骨髓移植和靶向治疗
等,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分类及其进展
1974年,英国Hayhoe及法国Bernard、Mathe、Flandrin等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方法,这就使白血病的分型显得有些混乱。
02
03
04
05
三、FAB分类
FAB分类 --AL诊断标准
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外,骨髓形态学分类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1845年,英国的Bennett 和德国的Virchow又分别报道一例血液中有大量脓样球体的类似病例
1856年,Virchow进一步对白血病做了综合描述,对血液中的这些无色或白色的球体的来源,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即血液、淋巴,也可能来自血管壁,并认为来自淋巴的可能性最大。
2
3
4
1
一、白血病的发现
二、白血病的分类
1917年,Di Guglielmo分出红白血病这一类型
1938年,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1938年,Forkner在《白血病及其有关疾病》一书中,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又分为髓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
1957年,Hillested首先报道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WHO分类 -先决条件 1.白血病“原始细胞”的确定
“计数原始细胞要求分别分类May-Grunwald Giemsa染色的血和骨髓片200和500个细胞,必要时作骨髓活检核实。
1
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原始细胞则指异常早幼粒细胞。
2
除在罕见的“纯”红白血病外,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红系前体细胞(有核红细胞),发育异常的小巨核细。
大量实践证实,MDS相关AML在临床和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独特意义,因此将具有多系病态造血的AML作为一种亚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讲课PPT课件

康复治疗:根据病 情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Part Five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白血病迹 象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 甲醛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等
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疾病,如慢 性肝炎、慢性肾炎等,以降低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早发现 异常指标。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量运动:逐步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预防复发:定期复 查,及时发现异常 指标
长期生存: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心理支持:积极面 对疾病,保持乐观 心态
诊断标准:根据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骨髓细胞形态 学检查等进行确诊
鉴别诊断:与其他 血液疾病进行鉴别 ,如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等
病情评估:根据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评估,如白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浓度 、血小板计数等
Part Three
化疗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化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和后续护理。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化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因素。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 击肿瘤细胞的方法,如 CAR-T细胞疗法等。
化疗:使用化学药 物杀死癌细胞
放疗:使用高能射 线杀死癌细胞
骨髓移植:通过移 植正常骨髓来替换 病变骨髓
靶向治疗:针对特 定基因突变进行治 疗
Part Four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
16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多颗粒型)
整理课件
17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微颗粒型)
整理课件
18
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而HLA-DR和 CD34常为阴性
遗传学:t(15;17)(q22;q12)或(11;17)(q23;q12) PML-RARα或PLZF- RARα融合基因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简介
FAB分型: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型.
WHO分型: 2001年分型 2008年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4. 要求计数200个外周血白细胞或500个骨髓细胞以确定 其百分比
5. 若一髓系肿瘤同时伴有另一造血组织肿瘤,如:治疗相 关性AML同时患浆细胞骨髓瘤,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 非髓系肿瘤细胞
整理课件
4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幼单)
概述:
伴中性粒细胞成熟迹象的AML。见于5~ 12%AML和1/3有核型异常的伴成熟迹象的AML。 青年人多见。骨髓中原始细胞可<20%,常有粒 细胞肉瘤(绿色瘤)。 主要见于M2亚型。
整理课件
9
形态学特点
原始细胞胞体较大 胞浆有假Chediak Higashi大颗粒及空泡 Auer小体易见 粒系病态造血(Pelget Huet异常)可见 嗜酸粒细胞比例可增加 MPO活性较强 有时见过多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血液病理学讲义-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液病理学讲义-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一、概述
(一)定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AML )是克隆性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单核 系)异常增殖形成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表现为外 周血、骨髓和(或)其他组织中大量幼稚髓系白血 病细胞增生并浸润、破坏组织结构。
髓系
CD13, CD33, CD15, MPO1, CD117
原始巨核细胞 CD41, CD61
1.胞浆表达; 2.CD45一般比正常淋巴细胞表达更浅淡有些ALL或原 始巨核细胞白血病可阴性;
3. 据报告CD79a也可在前体T-ALL表达。
(八)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对AML的进一步分类 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 t(15;17(q22;q12) 预后: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化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 。 病理鉴别诊断:与①AML-M2型鉴别,制片不良时应与②非
霍奇金淋巴瘤、③浆细胞性骨髓瘤鉴别。
五、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殊型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not otherwise categorised, AML-N)
T和B前体淋巴母细胞增殖分别可有TCR 与IgH 基因重排,但不具有系限制性,无助于系列区 分。TCR基因重排也偶见于髓系白血病 。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with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一)概述
2)早幼粒、中幼粒及成熟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发育异常:核 分叶异常(如假Pelger-Huet核)和/或胞浆染色异常;
3)Auer小体常见;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急性髓系白血病

【培训课件-;临床血液学】_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M1 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
【概述】 临床特点:
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 ② 常伴有严重感染、发热和出血、贫血
口腔粘膜和咽喉常有炎症、溃疡和坏死 ③肝脾淋巴结肿大,但较急淋少见,且程 度轻 ④绿色瘤(chloroma)常见
绿色瘤常见
A B C
【检验】
1、血象 贫血显著, Hb<60g/L WBC总数升高,(10-50)×109/L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见畸形原粒 血小板中-重度减少,半数在50×109/L以下
四、免疫学检验:粒系抗体均可阳性 五、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此型不特异
诊断
• 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NEC)并伴形态学异
常 • 单核细胞<20%,早幼粒以下细胞>10% • 免疫表型
三、 M2b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性
ª又称为亚急粒 ª亚急性过程,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ª出血发生率较低,以皮肤淤点和鼻出血为主 ª骨髓中以中性中幼粒为主 ª髓外浸润发生率高 ª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 ª特异性遗传标志:t(8:21)染色体易位
骨髓象
三、细胞化学染色 POX、SBB,ACP染色:均阳性 AS-D-NCE阳性,NaF不抑制 α-NBE阴性(主要 存在于单核细胞),与急单鉴别
四、超微结构检验: 电镜对细颗粒型的诊断有价值 五、免疫学检验: CD13、CD33阳性 CD34及HLA-DR阴性 六、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染色体t(15;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此 白血病可被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
M4Eos: 异常嗜酸细胞>5% 常伴重现性16号染 色体异常
主要异常为幼稚嗜酸粒 细胞中的异常颗粒,细 胞除典型的嗜酸性颗粒 外,还有大的嗜碱性颗 粒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其特点

• 形态学 • 原单核细胞胞体大伴伪足,散在嗜天青颗粒和空泡;细胞核圆
形、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 • 细胞化学 • MPO阳性,NSE阳性 • 免疫表型 • CD34、CD117 • 共表达CD15和高表达CD64: • 单核细胞分化的特异性免疫标志
• 染色体分析 • M4Eo: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大等于20%,其中至少50%为巨核系
细胞
• 形态学 外周血涂片:微小巨核细胞,异常大血 小板及颗粒增多的中性粒细胞等 骨髓涂片:原巨核细胞中等至较大,胞 质碱性,无颗粒,明显空泡或伪足样形 成
• 细胞化学 • SBB、MPO及NASD-CE阴性 • 原巨核细胞PAS与酸性磷酸酶裸阳性,
ANLL-M5a
• 血液生化检查 • 血清及尿溶菌酶明显增加 • 临床表现 • 常表现牙龈肿胀、皮肤浸润
M6:急性红白白血病
• 分类标准: • 红白血病:骨髓涂片中红系早期细胞占骨髓全部
有核细胞50%以上,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细胞 20%以上 • 纯血红病:骨髓涂片中红系早期细胞占骨髓全部 有核细胞80%以上,原粒细胞无增多
形态学:
血液或骨髓中原粒细胞(有或无嗜天青颗粒)增多,Auer 小体常见;
幼稚与成熟粒细胞占细胞总数 10%以上并伴病态造血
ANLL-M2a
细胞化学
MPO、NASD-CAE阳性
• 免疫表型: • 表达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等 • 表达成熟粒系标志CD11、CD15和CD65 • 不表达单核系标志CD14和CD64 • 一部分原始细胞常表达CD34、CD117、HLA-DR • 染色体分析: •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 t(8;21)----M2b(部分) • 临床特点 • 易伴发绿色瘤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是目前最为全面和准确的分型标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参照的分类,已经逐渐被我国血液科临床医生熟悉和掌握,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工作的基础。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

2016版修订遵循了以往的基本原则:采用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第4版的分类命名进行了修订。

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型,从下面的表格(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次修订版与2008版的不同。

表1 2016年和2008年WHO关于AML 分类从表1看出,AML伴重现性遗传异常亚型中的分型改变最多。

最新的研究发现,PML-RARA融合基因还可以出现在除t(15;17)(q24.1;q21.2)以外的复杂基因重排中,或是隐蔽的易位。

因此,为强调PMLRARA融合基因的重要性,新的分类中将“APL伴t(15;17)(q22;q121);PML-RARA”改为“APL伴PML-RARA”。

同时,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不是融合基因,而是远端的GATA2增强子重新定位致使活化的MECOM表达,同时使GA-TA2呈单倍量不足。

故将“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RPNI-EVI1”重新命名为“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GATA2,MECOM”。

另外,与之相类似的基因名称的更新还有“AML伴t(9;11)(p21.3;q23.3);MLL-MLLT3”改为“AML伴t(9;11)(p21.3;q23.3);MLLT3-KMT2A”。

另有2个新的分型,其一是AML伴BCR-ABL1。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2.复发标准 有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relapse) ①骨髓原粒细胞I型+II型(原单+幼单或原淋+ 幼淋)>5%且<20%,经过有效抗白血病治 疗一个疗程仍未达骨髓完全缓解者; ②骨髓原粒细胞I+II型(原单+幼单或原淋+幼 淋)>20%者; ③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判断标准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 30-89%(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 %,单核细胞<20%。
NEC(骨髓非红系细胞计数),即除淋巴、浆C、组织嗜碱C、巨噬C及所有 有核红C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ANC:指所有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3
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30%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0
分型标准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 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 电镜MPO阳性。
AML-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 (NEC)。
AML-M2
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形态学鉴别各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细胞免疫分型:即细胞免疫标记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 (FCM),利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 /或细胞内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
AML-M0(CD5、 7、10、19、14、 36、GlyA阴性)
( CD13、34、38、 33、MPO、HLADR阳性)
始细胞≥30%(ANC),多伴有恶性肿 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相差较大, 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 扭曲、折叠、切迹、分叶或双核等。核 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数目多,核浆 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往往落后于胞质。 胞质内易见空泡,出现Auer小体小体有 助于AML的诊断。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排异反应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排异反应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Inerican)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

据此标准,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成M0-M7共八个亚型。

这种分型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

1.ALL分为三个亚型(1)L1型;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较粗,核仁小而不清,胞质量少。

(2)L2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1至多个,胞质丰富。

(3)L3型;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均匀细点状,核仁1至多个且明显,胞质深蓝,可见大量空泡。

2.ANLL分为八个亚型(1)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

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M1(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减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胞体小,与淋巴细胞相似,胞似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较正常原粒细胞密集,核仁1-2个,有伪足)。

(3)M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原粒I型II型大于30%-90%,单核细胞小于20%,早幼以下各阶段大于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分两个亚型: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90%,单核细胞<20%,早幼以下各阶段>1%。

M2b:骨髓中粒系统明显增生,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常>30%,这类中幼粒细胞有核仁1-2个,核浆发育不平衡。

有的晚幼粒亦见有核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类及诊断标准⑴、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著,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

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 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1.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1)P0X与SB染色: 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

(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AML,主要为本型。

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细胞和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 DR、CD13、CD33和CD57阳性。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

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本病基因诊断的标志。

⑶、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

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er小体易见。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

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

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M3胞质中有大量颗粒和成束的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 POX、S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阴性,依次可与急单作鉴别。

4.免疫学检验: 髓系标志为主CD13、CD33、MP0、CD68等阳性,而HLA-DR、CD34为阴性者。

5.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约70%~90%的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遗传学标志,t(15;17)染色体易位使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PARα)基因发生断裂。

与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⑷、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

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

外周血可见粒及单核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和幼单核细胞可占30%~40%,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

血小板呈重度减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

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

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

本病可分为4亚型:M4a、M4b、M4c、M4Eo。

3.细胞化学染色(1)POX、SB染色:原单和幼单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应用α醋酸萘酚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原粒细胞不被氟化钠(NaF)抑制,而原单细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双重染色:可呈现醋酸萘酚酯酶阳性细胞、氯醋酸酯酶阳性细胞或双酯酶阳性细胞。

4.免疫学检验: 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粒、单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达CD9。

⑸、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以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可占细胞总数的30%~45%。

未分化M5a以原单细胞为多、部分分化型M5b以幼单和单核细胞为主。

两型血小板均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原单加幼单细胞大于30%。

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单细胞较少。

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

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1)POX和SB染色:原单核细胞是阴性和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单细胞约多数为阴性反应。

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单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3)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⑹、M6 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1.血象(1)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白细胞数可增多。

血小板常减低。

(2)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由中度到重度减少。

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

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而改变,此时幼红细胞逐渐减少。

血小板减少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

2.骨髓象(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以红系增生为主。

多数病例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

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3.细胞化学染色: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

⑺、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血象: 常见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总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

少数病例正常。

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亦可见到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

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 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区核细胞为主。

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根据分化程度分两种亚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细胞同时存在。

3.细胞化学染色: 有价值的细胞化学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为阳性,酯酶染色ANAE阳性,并可被NaF抑制。

MP0及SB 染色阴性。

4.免疫学检查: CD41、CD42可呈阳性表达。

5.染色体检验: 染色体有inv(3)或del(3)、+8、+21异常。

6.电镜: M7的原始巨核细胞根据其体积大小(4倍体~8倍体)及特异性细胞器的出现,加以识别。

MKB和Pro-MKB均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反应,髓过氧化物酶(MPO)呈阴性反应。

⑻、M0急性微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此类细胞属原始细胞,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检查无法鉴别是粒系还是淋系,只有通过电镜氧化物酶(POX)检查为阳性或通过免疫学检查,髓系特征才表现出来。

非常原始的细胞有髓系特异性抗原表示才能诊断。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

(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细胞呈未分化型,形态不能确定时,应做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查,或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Ⅲa或ⅧR;Ag以证明其为巨核细胞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