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文本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张春梅

[内容摘要]

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 文本读写结合有效性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一、品析重点句段,培养表达技巧。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诸多文章是学生练习朗读,学习习作的典型,值得去细细品味,认真揣摩。教学中,只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文本资源,加上教师关键性的指导,引导和推进学生的生成,将会极大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1、从重点的词句入手

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所有再高再深的内涵,均隐藏于词句的背后。抓住词句,一层一层,如剥笋一样细细品味,不仅能领悟文章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催生学生的想象,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文章老人的动作、神态传神,表达着丰富的内涵。我进行这样的训练:(投影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

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

..地望着我。

..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

..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引导学生紧扣“平静”,想象说话训练。“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诉说什么?我仿佛从中明白了什么?”于是学生的思维积极地调动起来,各自表达着自己个性的理解,即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

2、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阅读教学中,除了品词析句外,还有许多典型的段落,更是学生有效读写的典范。教学中,我以读促悟,以写悟读,将读写与词句品悟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细心去观察文章的句式特点,去体悟文章表达的妙处。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在学习第三段园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时,我有这样的设计:默读课文,说说圆明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再读课文,说说你了解到的相关景点。细读课文,课文一共用了几个

有?教师引导读文“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还有……”最后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兰州独有的景色。这样反复的读,引导学生读出意,悟出意;读出道,悟出道;读出情,悟出情,拓展读的广度,开掘写的深度。将读与写有效结合,既掌握了文章内涵,又实现高效的读写。

二、激活情感体验,拓宽读写内容。

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下都有几篇学生喜爱的,情感丰富的名家名作,会悄悄走进孩子的心理。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让文本世界与儿童世界贯通。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要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1、深化主题,想象写

研读每册教材,文章多处会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在学完课文,紧扣文章主题,对结尾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深化主题,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学生深深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中时,为了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得以凸现,我紧扣文章结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以下情景进行练笔。①当我们凝望老人的遗像,我们似乎看到了……②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带上灵车时,海鸥们……③作为一个游客,了解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我想说……这样的读写训练,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让

不同梯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引导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当中,与主人公,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2、读后反思,谈感悟

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让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佳句外,更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教材中诸多文章给孩子们以正能量,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教学中,在学生研读课文后,我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形式,抒写学习所得、所思,既内化了文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后,领悟了“规则面前不可商量”、“要抗拒诱惑做出正确的行为”这一启示,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化身为文中人物。说他所说,想他所想,做他所做,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联系生活,写写“生活中的启示”。这样的读写训练给学生理解文章架设了坡度,增强了感性认识,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内涵。教师设计的此时的写,不是一般的语言训练,这种写,深刻促进了阅读,是进行了文本的再创造。

三、迁移表达方法,提高读写实效。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教学中除了对文章个性化言语进行品味外,就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如遣词造句之精妙、组织语言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教学中,我们要引

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清层次,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阅读中感悟表达方法,然后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文为我用,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

1、关注句式,学练结合。

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反复句式等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它也要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训练。就像画家不能离开基本素描、构图和色彩等技法的训练一样。

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分别用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而写山呢,也是先以对比的手法,用泰山和香山之绝来衬托,紧接着连用三个分句组成气势宏大的排比,刻画这一带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可以说,这是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大荟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反复研读,发现写作特点之后,模仿这样的句式特点进行练笔,可以写家乡的山,可以写故乡的水,也可以写自己发现的奇石,怪树等,有了教材范例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写起来有模有样,练笔训练落到实处。

2、关注细节,读写迁移。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了细节的文章就如同干枯的骨架,索然无味。纵观孩子的作文,最大的问题便是写不具体,没有动人的细节和感人的情节。课文中典型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于是,带领孩子读懂文章,走进语言,了解方法,然后体验生活,应用方法,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条捷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