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主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学课件

世界近代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教学课件

解析:答案是 D。这是1998年高考的一 道选择题。该题从实践的观点出发,立 意要求考生从前景、出路的角度思考: 世界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抗西方侵 略的斗争要想取得胜利,根本途径只有 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道路。当然, 该题对时空的限定范围是“19世纪亚洲 各国”。回顾所学知识可以看到,这一 时期在亚洲实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 洲强国的只有日本。循此思路就能确认 D项为正确答案。
“亚洲觉醒” 亚洲觉醒” 亚洲觉醒 工。
和辛亥革命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越南安世农民起义
19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
亚洲 革命 风暴
旧式农 民战争
亚洲觉醒
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
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 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封建王 公或农 民领导
第四节
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民族民主运动 的发展
朝鲜义兵运动
伊朗
中国
朝 鲜
印度1905--190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 , 年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 “亚洲觉醒”:19世纪末 世纪初 亚洲觉醒” 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觉醒 世纪末 世纪初,
印度 亚洲人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世纪中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世纪中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世纪中期 越 国大党左翼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政治上:军事独裁(考迪罗) 政治上:军事独裁(考迪罗) 国际上:英美资本的渗透 国际上:英美资本的渗透
1917年通过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年通过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新宪法》 《新宪法》。
迪亚斯加冕
查巴塔
埃米列诺·查 埃米列诺 查 巴塔( 巴塔(1877— 1919年),是 年),是 莫雷洛斯州的 一个佃农, 一个佃农,是 这次资产阶级 革命主力军农 民队伍的杰出 领导人。 领导人。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

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

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著名领袖。

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一个土邦大臣家庭,属吠舍种姓。

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

1883年就读于伦敦大学,学习法律。

回国后在孟买以律师为业。

1893—1914年在南非任一穆斯林商社法律顾问,目睹印度人的悲惨生活和遭受的种族歧视。

1906年起领导印度侨民开展被称作“萨蒂亚格拉哈”(掌握真理)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反对英、荷殖民者的种族歧视政策,逐渐形成“非暴力抵抗”的政治主张,并获得一定的成功。

1915年回国后继续开展非暴力抵抗斗争。

1920年12月,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通过甘地拟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性策略,甘地成为国大党最有权威的精神领袖。

他发动和领导了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4—1934年、1940—1941年任国大党主席。

1948年1月30日,因反对教派纠纷,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刺死。

甘地长期为印度民族独立奋斗,曾十多次绝食,三次被捕入狱。

在反英不合作运动中身体力行,为抵制洋布亲自手摇纺车织布。

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权,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

提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团结,实行社会改良和妇女、贱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

因阶级局限性,反对暴力革命,对超出“非暴力”范围的群众斗争采取敌视谴责的态度,以至与英殖民当局妥协。

但他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摘要】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其民主政治发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本文将通过对政治历史背景、制度差异、领导人角色、社会文化差异和外部干预影响的分析,探讨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民主制度,而巴基斯坦则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军事干预。

制度的不同导致两国政治走向不同,领导人的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文化差异和外部干预也对两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同的民主政治发展结果。

展望未来,希望两国能够继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促进国家发展和民众福祉。

【关键词】印度,巴基斯坦,民主政治,政治历史背景,制度差异,领导人角色,社会文化差异,外部干预影响,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地区两个主要的民主国家,它们在政治发展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结果。

这种差异的形成,无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深入分析两国政治发展的差异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这两个国家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民主传统。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坚守着民主制度,进行着各种级别的选举。

印度的政治历史经历了多次政府更迭和领导人交替,但总体上保持了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的势头。

印度的宪法规定了民主原则,为政治参与和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而巴基斯坦,曾经和印度同属英国殖民地,却在独立后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

巴基斯坦的政治历史饱受军事政变和政治混乱的困扰,导致了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和缺乏连续性。

这种政治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巴基斯坦的民主发展,使其在民主建设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政治背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了两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结果。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

2. 正文2.1 政治历史背景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其政治历史背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印度尼西亚的分裂和民主革命

印度尼西亚的分裂和民主革命

印度尼西亚的分裂和民主革命印度尼西亚,这个庞大的东南亚群岛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许多波折。

从殖民时期的荷兰统治,到领袖苏加诺的独裁执政,再到21世纪初的民主革命和经济发展,这个国家一直在不断地寻求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然而,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分裂问题一直存在,这也成为了印度尼西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本文将从分裂问题、苏加诺时期的执政、民主革命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逐一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程。

一、分裂问题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由许多个民族和地区组成,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爪哇族。

这种多元的社会结构一直导致着这个国家的分裂问题。

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上,分裂问题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占领时期的革命运动和1945年的独立战争。

这些运动导致了印度尼西亚国内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各种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加剧。

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一直困扰着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这也是印度尼西亚在经济发展上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稍显逊色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苏哈托政府执政期间,通过镇压等手段使得印度尼西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稳定。

但不幸的是,苏哈托的独裁统治也导致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分裂和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

二、苏加诺时期的执政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领袖之一。

他的执政周期从1945年到1966年,这期间也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苏加诺政府在这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等措施,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反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

然而在苏加诺政府执政期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他通过强制性国有化等措施导致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诸如贪污腐败、统治不力等问题。

最终,苏加诺的独裁统治也导致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1965年,苏加诺政府被推翻,苏哈托政权取而代之。

这一事件也为印度尼西亚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印度的民主制度与选举制度

印度的民主制度与选举制度

印度的民主制度与选举制度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拥有一套成熟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

这个制度是印度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确保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印度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并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一、印度的民主制度印度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之上。

印度宪法于1950年颁布,奠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分配。

根据宪法规定,印度是一个社会主义、世俗、民主的共和国,政权由人民行使。

印度采取的是议会制民主,国家政府由总理和内阁组成,总理是由选举而产生的。

印度的议会由两个院组成,即人民院和议会院,其中人民院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院则由各邦的州议会选举产生。

议会是由选举产生,并代表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监督和决策等职能。

印度的民主制度注重政府的制衡和权力的分散。

它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以保证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此外,印度民主制度还注重地方自治,各邦和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享有自治权。

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助于确保政府的权力不被滥用,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二、印度的选举制度印度选举制度是指印度实行的普选制度和选举程序。

根据印度宪法的规定,全体成年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印度的选举分为中央和地方选举,中央选举是指印度总理和议会的选举,地方选举是指邦议会和地方政府的选举。

印度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的原则。

选举候选人需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并需要通过竞选活动争取选民的支持。

选举期间,政党和候选人可以进行公开竞选活动,以向选民传达自己的政策主张和承诺。

选举投票采取机密制度,选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

印度选举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行代表制。

选举结果决定了各级政府的组成和领导人的产生。

选举后,当选的候选人通过法律程序就职,成为政府的一员。

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代表了人民的意愿,负责制定政策和决策。

三、印度民主制度与选举制度的意义印度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在保障公民权利和政府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印度民主的成败得失

新加坡《联合早报》:印度民主的成败得失

新加坡《联合早报》:印度民主的成败得失参考消息网5月13日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5日刊发题为《印度民主的成败得失》一文,作者为中国前驻印度、巴基斯坦外交官毛四维。

3月5日,印度选举委员会隆重宣布印度政治历史又一重要时刻的到来:印度议会第16届人民院(下院)选举将如期举行,全国将在4月7日至5月12日之间的36天里,按地区分九批进行投票,5月16日全国统一计票。

如果进展顺利,新一届印度政府将在5月底诞生。

印度大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选举。

此次大选全国共有选民8.14亿人,自2009年上次大选后新增选民1亿人。

世界上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都对印度政治很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印度人口占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印度实行的是正宗西方式民主,直接传承于英国议会制度,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最大民主”的成败得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对民主普世价值的判断。

五大成就不可否认或许无人认为印度的民主制度是个成功的榜样,但恐怕也不可否认,印度民主的确取得了重大成就。

笔者以为,至少从以下五个方面看,印度民主是成功的。

第一,维护了国家统一。

印度在历史上缺乏政治统一的经历和文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印度与赤道一样,只不过是个“地理名词”。

然而,得益于印度民主体制所具有的政治和民族包容性,几十年来,各路民族武装先后被“招安”,诸多叛乱领袖纷纷投身选举政治。

目前看,东北部的“独立问题”正趋于解决。

第二,印度从未发生过军事政变。

印度的政权交替从来是通过选举和平进行的,这在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罕见的政绩。

第三,选举的安全和公正享有制度保证。

印度宪法确定,由一个独立的选举委员会全权负责印度联邦议会、各邦立法机构以及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事务。

由于该委员会的出色工作,印度的选举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不存在需要有外国观察员的问题,至少最近二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选举结果不被承认的争议性事件。

第四,社会不公正得到相当程度的纠正。

印度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等级社会,尤其是深为宗教理念浸淫的种姓制度数千年来桎梏着印度人的灵魂。

印度独立运动甘地与非暴力抗议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印度独立运动甘地与非暴力抗议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印度独立运动甘地与非暴力抗议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印度独立运动:甘地与非暴力抗议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印度独立运动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期间,印度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议行动。

其中,甘地(Mahatma Gandhi)的非暴力抗议理念以及其领导的示威运动在整个独立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甘地与非暴力抗议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 英国殖民统治19世纪下半叶,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统治压迫了印度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引发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

2.早期独立运动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人民反抗的火种逐渐蔓延。

早期的独立运动领袖们试图通过和平示威、演讲、非合作运动等方式争取民族独立,然而这些运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3.甘地的崛起甘地,一位受过法律教育的律师,通过在南非的经历开始对社会不公平和种族歧视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回到印度后,他成为了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提出了非暴力抗议的理念,并实践于行动中。

二、非暴力抗议的原则1. 非暴力哲学甘地认为,非暴力是最有效的抵抗暴力统治的方式。

他的非暴力哲学基于对道德和良知的信念,通过和平抵抗来实现正义和自由。

2. 抗议行动的形式甘地倡导的非暴力抗议形式包括抵制英国货、罢工、示威游行等。

这些行动通过不合作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方式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

3. 自我牺牲甘地鼓励他的追随者在非暴力抗议中展现出牺牲和忍耐的精神。

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贫衣低调,拒绝享受特权,以此来展示他对非暴力的坚持和价值观。

4. 和解与和平非暴力抗议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反对殖民主义,更在于建立一个和谐与公正的社会。

甘地主张去除种姓制度,并推动宗教和谐与团结。

三、非暴力抗议的影响1. 影响全球民主运动甘地的非暴力抗议理念对全球范围内的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像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等国际著名人物都受到了甘地的启发。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

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社会背景复杂。

历史上,印度尼西亚曾经历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稳定时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苏哈托上台并建立了他的政权。

然而,在苏哈托政权的统治下,印度尼西亚遭受了重重困境与批评。

为了理解苏哈托政权与民主改革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政治、社会和经济层面来探讨。

苏哈托政权在1966年掌权后,以镇压共产主义的名义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估计共有50万人丧生。

随着政权的巩固,苏哈托采取了一系列专制措施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政府强制实行意识形态的单一化,限制媒体和表达自由,并且打击政治反对派。

这些措施严重地压制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经济方面,苏哈托政权采取了一种称为“巨型企业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即政府与大企业家紧密合作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导致许多平民无法分享经济的红利。

同时,腐败和贪污在政府和企业界广泛存在,这更加扩大了社会的不公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印度尼西亚人对苏哈托政权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

这种情绪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达到了顶峰。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崩溃,失业率上升,物价飞涨。

人们开始大规模抗议,并呼吁政府进行改革。

在这个关键时刻,民主力量的崛起为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

学生运动、工会和民间组织成为了社会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他们要求言论自由、多党制和公正选举。

苏哈托政权试图压制这些运动,但无济于事。

最终,苏哈托在1998年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印度尼西亚进入了民主改革的新时代。

这一时代的特点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体制的建立,当选总统的权力下放以及言论自由的实现。

新的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经济问题,并试图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然而,民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在过渡时期,印度尼西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腐败问题、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宗教和种族问题的紧张以及民主制度的巩固等。

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努力解决。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变革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变革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变革印度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在数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的起伏和变迁。

其中,在20世纪初,印度逐渐成为了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

为了追求自由和独立,印度人民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独立运动。

本文旨在探讨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演变与政治变革。

1. 独立运动的起源印度的独立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当时,印度正在进行快速的西方化进程,人们开始受到西方民主观念的影响,以及基于人权和自由的思想。

同时,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压迫也日益严重,如对土地和财产的掠夺,以及对文化和宗教的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印度领袖开始领导人民抗议和反抗,以寻求民主和自由。

其中,印度民族主义者公主淑拉便是其中的代表。

她早期受到了父亲的启蒙和教育,后又拜访了英国,了解到了英国妇女的自由和平等。

因此,她回国后开始致力于发动民众,争取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她积极宣传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组建妇女组织,倡导印度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2. 独立运动的发展20世纪初,印度独立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型运动。

除了公主淑拉之外,更多的印度领袖也加入了这个运动,如甘地、尼赫鲁、博萨纳、阿齐扎阿伯德等人。

这些领袖积极发动人民抗议和罢工,力图打破英国殖民者的管辖。

其中,甘地以其非暴力抵抗的主张为主。

他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而非暴力的武装斗争,才能实现印度的自由和独立。

因此,他积极发动人民进行非暴力抵抗,如静坐、罢工、游行等方式。

这些行动极大的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并让印度独立运动成为了世界上一股独特的力量。

3. 独立运动的胜利与政治变革到了1947年,印度独立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印度领袖尼赫鲁的领导下,印度人民成功赢得了印度的独立,宣称印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此时,印度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到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转变。

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印度开始进行政治变革。

政府致力于改善社会和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土地改革。

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

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

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摘要】印度民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政治体系,对外界来说很难理解。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体系、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和社会多样性等方面对印度民主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印度的民主制度起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完善。

政治体系包括议会制和总统制,选举制度采用普选制和代表制。

政党体系复杂多样,包括国大党、人民党等多个政党。

印度社会的多样性也是民主制度的一大特点,包括不同宗教、种姓和文化。

印度民主制度也面临发展挑战,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等。

印度民主制度有其优势和劣势,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印度、民主制度、复杂性、历史背景、政治体系、选举制度、政党体系、社会多样性、发展挑战、优势与劣势1. 引言1.1 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的原因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复杂性。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众多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化,这使得其政治体系异常复杂。

印度的政治制度也是相当独特的,采用的是议会制民主制度,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体系有很大不同。

对于外界来说,理解印度政治体系的机制和规则可能非常困难,因为其政治结构和程序十分复杂。

印度的选举制度也是民主制度看不懂的原因之一。

印度是一个庞大的多党制国家,每次选举都涉及到数以百万计的选民和候选人。

选举过程繁琐复杂,投票方式多样,选票上涉及到多种政党和候选人,这对于外界来说很难理解和把握。

印度民主制度看不懂的原因主要包括其复杂的政治体系、特殊的政治制度以及庞大多样的选举制度。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理解印度的民主制度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1.2 印度民主制度的复杂性印度民主制度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印度是一个拥有多种宗教、语言、文化和地区的多样性国家,这种多样性给印度的民主制度带来了挑战。

在一个拥有上千种语言的国家中,如何确保不同语言群体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印度的社会结构也十分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印度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姓歧视和社会阶层分化,这些问题在民主制度中也经常成为争议的焦点。

现代印度发展道路

现代印度发展道路
现代印度发展道路 —— 甘地与尼赫鲁 一、近代以来印度的社会变迁与知识精英的政治化 二、甘地与甘地主 义 三、尼赫鲁的民主社会主义 四、印度的民主——进入现代世界的第 四条道路 一、社会变迁与知识精英的政治化 •社会变迁的动力与方式:西化与梵化 •封建阶级的没落 •农民的贫困 •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发展与局限性 •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局限性 •知识阶层何以成为政治精英 •罗姆.莫罕.罗易与启蒙运动 •从经济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瑙罗吉——提拉克——甘地主义 •“殖民地自由主义”的实质:以非革命的手段实现革命的目标
或在人均GDP的增长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减轻殖民地时期不时发
生的灾荒上;人均粮食可得性上升、城乡贫困人口比率下降、寿命期望
翻番、识字率上升、婴儿死亡率下降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取得的
成绩本来应该更大的事实不应该完全否认它的成就。东亚、东南亚的经
济‘奇迹’不应该让我们得出结论说印度倒退了。印度经济发展产生的好
处以一种极其不平衡的状态分配是事实,但也不能说底层的人们什么也
没有得到,只有失去。这样想,不仅仅会为殖民主义找到借口,而且是
对独立前后的印度人民的斗争以侮辱,印度人民毕竟在自己的条件中获
得某些改善。
阿马蒂亚.森论印度民主的前途
•有些人有时会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一旦放弃了民主,事情反倒会进
展的更好——也就是如果放弃民主,印度可能就会成为像韩国那样的国
“从一切现存制度(俄国的、美国的、 以及其他的)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它寻求创造某种适合本国历史 和哲学的东西。” R.K.卡朗吉亚:《尼赫鲁先生的想法:一次访问记》,第 100-101页。 转引自《南亚译丛》 1983年,第三期,第1页。 发展共识与社会和谐(钱德拉): 印度幸运地在独立后应该追随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性质问题上达成了广泛 的社会共识。甘地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以及共产党人,在如 下问题上或多或少达成一致: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之上的多取向的经济 发展战略;以进口替代包括资本货物工业的进口替代为基础的快速工业 化;防止帝国主义或外国资本的支配;涉及废除柴明达尔、租佃改革、 引进合作制、特别是服务合作社(市场、信贷)的土地改革;注重平等 原则的经济增长,如带有福利、亲-穷人取向的改革主义增长模式;积 极正面的区别对待或保留政策,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对印度社会中最受 压迫的群体——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有力的政策;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 中起核心作用,包括通过直接国家干预推动经济发展,如通过建立公营 部门等等。 发展共识与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新的共识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即经济改革或自由化并不意味着独立时由 印度人民设定的目标的改变,诸如快速增长、工业化、自力更生、消除 贫困等等。自由化和参与全球化过程不是向国际资本或帝国主义或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投降屈服,像正统左派所批评的那样。而是根 据国内的各种国家控制和干预的经验,根据世界上发生的诸如苏联集团 崩溃的教训,二战后出现的新的全球化进程,以及近些年一些快速成长 经济体的经验,作战略性的调整,总体目标仍然没有变。

第4课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4课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4课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教学目的一、学生掌握的知识:印度民族起义。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占西女王。

提拉克。

二、学生应认识: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积极向亚洲扩张,将亚洲纳入它们的殖民体系。

亚洲各国殖民化加深、民族矛盾激化,终于酿成了亚洲的反殖革命风暴,印度是最突出的代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掀起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3.占西女王、提拉克等人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王义感情。

三、能力培养:l.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及其新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联系;从印度民族运动参加阶层的分析、讨论爱国主义问题。

2.进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是孤立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民族、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探讨。

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

垄断资产阶级积极向外扩张,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侵略反封建斗争高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加剧伴随着欧美各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了那些国家的落后。

亚洲是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而印度则又是英国侵略的主要对象。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十八世纪中期开始逐步蚕食印度。

到19世纪中期已占据了印度大约2/3的土地。

为了更好地控制印度,英国殖民者还招募了一些印度人进入殖民军队加以训练。

叫做“土兵”。

2.殖民侵略和掠夺的后果英国对印度的巧取豪夺,从印度榨取大量财富。

然后把这些财富运往英国本土,促成了英国工业的突飞猛进,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场”。

印度的民主治理与民主发展

印度的民主治理与民主发展

印度的民主治理与民主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印度一直以其庞大的人口、丰富的文化和多样的民族群体而闻名。

然而,当我们提起印度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其独特的民主治理体系以及长期以来取得的民主发展成就。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民主治理模式以及该国在民主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

一、印度的民主治理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其民主治理模式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存在。

印度的民主制度建立在宪法框架下,保障公民享有言论、结社、选举等基本权利。

印度的民主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党制:印度的政治体系采用多党制,允许各种政治党派的参与和竞争。

这种多党制确保了政治权力的分散和权力的制衡,减少了独裁和专制的风险。

2. 普选制:印度实行普选制,让公民通过选举方式选择并投票支持他们认同的候选人。

印度的选举过程公正透明,允许每个合法公民参与,并确保各个政党在竞选中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

3. 联邦制:印度采用联邦制,将权力分散于中央政府和各个邦政府之间。

这种分权制度有助于实现地方自治和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殊需求。

4. 司法独立:印度的司法体系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构,确保了司法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司法的独立性是印度民主治理模式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印度的民主发展尽管印度的民主治理模式具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印度仍然在民主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以下是一些关键领域,展示了印度在民主发展中取得的进展:1. 教育和素质提升:印度通过普及教育和提高人民素质,为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印度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教育能够培养人民的思辨能力和民主意识,促进社会的参与和包容。

2. 女性参与和性别平等:印度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参与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女性参与政治到改善妇女地位和权益,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女性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基层民主和地方自治:印度实行基层民主制度,通过地方自治机构,如村庄委员会和城市政府,使居民能够直接参与决策和管理。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帝国统治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帝国统治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帝国统治古代印度,作为人类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明发源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和帝国统治。

在印度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和帝国统治是直接影响着这个古老国度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印度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城市国家和部落联盟。

在公元前六世纪,印度的政治制度开始由议会系统主导,这使得政治决策的过程变得相对民主。

议会由贵族、商人和有权势的人共同组成,他们共同讨论并决策国家大事。

这种制度旨在保持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平衡,并防止任何一方过度集中权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政治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倾斜。

毕达哥拉斯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和权力强大的王国,它的统治将印度东北部几百个王国统一起来。

这一统一势力,虽然带来了国内稳定和繁荣,但也导致了政治中心的集权化,给后来的帝国统治埋下了伏笔。

在印度古代历史的进一步发展中,像孔雀王朝和德干帝国这样的伟大帝国相继崛起。

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下,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进一步集中化。

君主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而贵族和议会的角色逐渐减弱。

君主通过官僚机构来管理帝国的日常事务,而贵族往往成为中央政府的一部分,负责在地方上维持秩序和征税。

尽管帝国统治加强了国家的一体性和管理效率,但它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权力的集中使得地方政府的影响力下降,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并为后来的征服者和外来入侵者提供了机会。

此外,大规模的帝国统治也给经济和社会系统带来了压力,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不稳定。

然而,印度的政治制度和帝国统治也为这个古老国度带来了繁荣和创新。

在这个庞大多样的国家中,政府通过联邦制度和各级行政机构的建立,努力维护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

而各个地方政府也在本土层面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帝国统治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迁与演进,但它们始终是这个古老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不论是城市国家时期的多方利益平衡,还是帝国统治时期的一体性和繁荣,这些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在形成并塑造了印度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国家认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堂笔记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涉及到了很多国家和领袖的事迹,下面是我的课堂笔记: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的仍然是欧美国家的殖民统治和剥削,这时他们开始纷纷开展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逐渐壮大,成为20世纪40-70年代国际形势中的一道重要风景线。

二、印度的独立印度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成立了以甘地为领袖的印度国民大会党,组织了大量的示威游行和经济罢工等反殖民主义的运动,这种斗争使得殖民者不得不开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决心。

在印度爆发大规模反殖民运动后,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947年宣布印度获得独立。

三、非洲的争取独立非洲许多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时候也开始争取独立,例如:埃及、突尼斯、卢旺达、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

其中,阿尔及利亚抗法独立战争是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典型代表之一。

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是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为核心进行的,这次战争输出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和非洲其他国家争取独立的信仰,同时也为全世界的亚非拉其他国家所关注。

四、云南起义云南起义是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重要事件之一。

云南起义始于1949年,由白崇禧、李文彬领导的第二十五军向中国共产党革命武装发动反攻,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利益。

当时中国共产党武装兵力占绝对优势,云南起义很快被平息并宣告失败。

五、国际社会一致支持民族民主运动国际社会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给予了积极回应和支持,联合国成立以来,成立的国家中几乎有一半是非殖民化的国家,这也反映出了世界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风潮。

西方发达国家也在面对这种风潮时,转变了过去的殖民政策,振兴了一系列反独立、反革命势力的倒行逆施。

(以上是笔者在课堂上记下的主要内容,也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核心知识点。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摘要】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地区的两个邻国,其民主政治发展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探讨了这种差异的原因。

首先从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两国政治发展路径的不同,以及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接着从领导人风格、政策制定和外部因素等方面,揭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政治发展的多维度差异。

通过分析宪法和法律制度的不同,总结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结果的多因素,并探讨了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印度和巴基斯坦民主政治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

【关键词】印度、巴基斯坦、民主政治、政治发展、历史背景、政治文化、领导人风格、外部因素、宪法、法律制度、多因素分析、政治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民主政治发展情况民主政治是一种基于民众自由选举政府的政治制度,旨在实现民主决策、制衡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地区的两个主要国家,都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独立并开始发展民主政治。

两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持续的民主制度。

印度的民主政治体现在多党制、选举制度和司法独立等方面,政府由选举产生,政府权力受到有效制衡,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种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使得印度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民主国家。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则更为曲折和不稳定。

自1947年独立以来,巴基斯坦经历了多次军事政变和政治动荡,民主制度屡遭破坏。

政府权力不受有效监督和制约,选举存在舞弊和腐败问题,公民政治参与度不高,导致国家治理能力和政治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发展虽然都起源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制度框架,但由于政治文化、领导人风格、外部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截然不同的民主政治发展结果。

1.2 比较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主政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两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南亚国家,均在20世纪中叶独立建国后选择了民主政治道路。

印度的体制与民主发展

印度的体制与民主发展

印度的体制与民主发展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其体制和民主发展进程备受关注。

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所建立的组织和规则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印度的体制以及其在民主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挑战。

一、政治体制印度的政治体制基于宪政民主,它拥有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

印度拥有一个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度,这个议会由两个院组成,即人民院和理事会。

印度总统作为国家的元首,而首相则是政府的首脑。

印度的政治体制注重权力的制衡和民意的表达,为其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选举制度印度的选举制度是其民主发展的核心。

印度实行普选制度,政府的形成是通过全国范围的选举来决定的。

选举在印度被视为一种民主权利和责任的表达,选民可以自由选择他们认为最适合的候选人或政党。

印度选举制度的开放性和公正性是该国民主发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民主党派和政治参与印度是一个多党制国家,拥有众多的政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人民党是印度最大的两个政治党派。

这种多党制体系为不同的政治观点提供了广泛的表达平台,使得政治竞争更加多元化。

此外,政治参与在民主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度的政治参与程度相对较高,选民的投票率普遍较高,这也展现了印度民众对民主制度的信任和参与意识。

四、司法独立印度的司法体系享有独立性,对法律事务的处理起着重要的监督和裁决作用。

印度最高法院是该国最高级的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宪法和保护公民权利。

司法独立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执行,对政府和公民的行为进行监督。

这也是印度民主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五、发展挑战随着印度民主发展的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和多宗教的国家,社会经济的不平等现象明显。

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是制约印度民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其次,腐败问题也对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民主制度的支持。

印度的民族运动与民主社会的建设

印度的民族运动与民主社会的建设

印度的民族运动与民主社会的建设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曾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分裂。

然而,正是通过民族运动的努力,印度人民赢得了独立和自由。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民族运动如何推动了民主社会的建设,并对其成就进行评估。

一、多民族国家的挑战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各种挑战。

不同的民族和宗教群体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矛盾。

这种分歧既源于历史上的不和谐,也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

在殖民统治的历史下,印度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的群体被割裂,导致了许多长期的对立和隔阂。

因此,构建一个民主社会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民族运动的崛起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运动开始兴起。

众多的政治领袖和社会活动家,如甘地、尼赫鲁和卡马拉贾等,都致力于推动印度的独立运动。

他们发起了一系列示威、抗议和非暴力运动,使得印度人民逐渐觉醒并加入到争取独立的行列中来。

民族运动的核心是追求自由和民主。

它不仅仅是争取政治权力,更是要求消除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甘地强调非暴力和和平抗议,他的言行影响了整个印度社会,使得印度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争取独立。

尼赫鲁则提出了“执政即是服务”的理念,他致力于改善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推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三、民族运动带来的改变印度的民族运动最终取得了成功,1947年印度获得了独立。

这一历史性胜利为印度的民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印度成立了一个宪政框架,确立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印度的民主体制为各个民族和宗教群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它通过机构化的民主程序和选举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参与和代表权,有效地缓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民族运动也加速了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经过多年的斗争,印度人民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和团结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他们开始关注教育、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印度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国家,吸引着国际投资和合作。

四、挑战与前景然而,印度的民主社会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变革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变革

印度独立运动的历史变革印度独立运动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印度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和斗争的总称。

这场运动是印度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印度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在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建立殖民地统治,并通过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印度人民陷入了长期的苦难之中。

印度成为了英国帝国的“宝库”,大量的资源被掠夺,印度人民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

2. 兴起的反抗运动19世纪末,印度社会开始涌现出一批反抗英国统治的领袖和组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加拉人民的抗议运动。

这场运动由印度民族主义者拉吉甘德·博斯创办,他提出了“印度必须独立”的口号,呼吁印度人民团结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

3. 非暴力抵抗运动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成立,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组织。

该党的领袖甘地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理念,号召印度人民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抗议英国统治。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哲学深深影响了印度人民,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核心思想。

4. 目标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独立运动的目标逐渐从简单的争取政治独立转变为争取社会和经济解放。

印度人民意识到,仅仅摆脱英国统治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5. 分裂与团结印度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裂和分歧。

一些领袖和组织对于如何实现独立和建立新印度的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然而,面对共同的敌人,印度人民始终保持着团结和一致,共同为实现独立而奋斗。

6. 独立的到来经过长期的斗争和牺牲,印度终于在1947年获得了独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印度的问题就此解决。

印度面临着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和社会的挑战,需要面对社会不平等、经济落后等问题。

7. 独立后的发展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印度成立了一个民主的政府,实行了普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发言的机会。

印度也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发展了农业和教育等领域。

印度独立日印度的自由之日

印度独立日印度的自由之日

印度独立日印度的自由之日印度独立日,印度的自由之日印度独立日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每年的8月15日,印度人民庆祝这个日子,纪念印度于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取得的独立。

这一天象征着印度人民摆脱外来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迈向自由和发展。

印度的自由之旅始于数十年的抗议和抵抗运动。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印度逐渐兴起了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运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是圣雄甘地。

甘地以非暴力的抵抗方式,引领着印度人民反对英国统治,争取独立。

1930年,甘地领导的盐法抗议运动,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场运动动员了上百万民众,他们走上街头,反对英国政府对印度盐业的垄断。

这一运动的成功,鼓舞了全印度人民的士气,进一步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

1947年8月15日,印度终于摆脱了200多年的英国统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

这一天,印度国旗在德里首都的红堡上升起,标志着独立的到来。

当时,印度的首相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他在印度独立宣言中提出了“年轻印度”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建立一个自由、繁荣和和平的国家。

印度的独立并没有结束困难和挑战,但这一天标志着印度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一个自力更生、追求进步的篇章。

印度的独立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南亚地区。

印度的成功启示了其他亚洲国家,鼓舞了他们也争取独立和自主。

印度的自由之日也成为了其他殖民地国家的榜样,激发了全球范围内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运动。

自独立以来,印度不断发展和壮大。

虽然面临着贫困、不平等、宗教分歧等诸多问题,但印度人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印度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独立日这一天,印度各地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升旗仪式、阅兵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彰显了印度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深深喜爱和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民主的发展史题纲:1、印度民主的起源2、印度民主的发展3、印度民主的现况印度民主一直充满争议。

有人认为印度成功转变为民主国家是历史奇迹,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大失败,因为民主阻碍了印度经济快速发展。

印度民主到底成功与否?阿图尔·科利主编的《印度民主的成功》给出了答案。

书中集结多篇论文,围绕权力在印度的分配方式,从印度民主的起源、巩固与深化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论证,最后认为印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在没有完全排除边缘阶层的情况下,社会中强势集团的利益亦得到满足,故此,印度民主是成功的。

当然,这种以论文集方式进行论证有其局限,还原至印度现场方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印度民主的起源印度民主是英美民主的混合物,其基本特征是议会至上且服从印度宪法和司法审核。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和印度国大党争取民族独立有关。

印度是英帝国的基石。

为让印度更好地服务英帝国利益,英国人一方面采取“分而治之”,另一方面用英式政治思维管理印度。

正如维多利亚女王所指示的那样:“在印度的统治,不要破坏印度当地风俗、习惯和信仰,要做印度的管家。

”久而久之,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模式是:(一)英国议会指导印度事务部,而后者负责英属印度帝国事务;(二)英属印度帝国分为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英属印度设省,由英国人任省督进行直接统治,而印度土邦与英王是宗主关系,共有五百多个土邦;(三)印度总督代表英王管理印度,故印度殖民政府由总督、议会和法庭构成,议会分为英属印度事务议厅和土邦事务议厅,议会有立法权,但服从总督和法庭的监督与审核,与此同时,总督不能越权于议会与法庭之上,所谓“总督在议会,总督在法下”。

英国的这种管理方式,对印度民主的形成影响深远。

1860年以后,英国人有意增加印度人参与管理印度事务,除多次出台《印度议会法案》外,还建立起印度文官体系。

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国大党诞生,并誓言致力于印度民族独立;1906年,穆斯林联盟成立,誓言保护印度穆斯林的利益。

一战以后,国大党领导人接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向英国人要求“自治”。

甘地深知英国人“管理”印度的特点,故天才般地发明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通过这种方法,甘地轻而易举搅动起印度下层人民起来反抗英国人,并且也让他们认识到:当他们共同致力于一件事时,他们的力量无穷。

这奠定了独立后印度民主走向深化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英国人准备将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变。

1935年,英国议会颁布《印度政府法案》,明确规定要组建印度联邦,以便将来授予印度自治领地位。

这激起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纷纷开始扩大阵营,因为她们都想在未来印度联邦政府中获得优势。

随之诞生“一个民族”与“两个民族”的理论。

国大党坚持“一个民族”理论,故接受英国人建立印度联邦的构想。

二战后,英国人决定从印度体面撤退,一则让印度在英联邦之内独立,二则,让印度继续保持议会民主。

国大党领导人认为,这两点是殖民主义残余,故此坚决反对。

1946年12月,在草拟印度宪法时,尼赫鲁提议:“将印度定义为主权独立的共和国,由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组建的联邦组成……”根本不提“民主”字眼。

在1950年的印度宪法中,“民主”写入其中,那是国大党为了国家完整的需要,也是与英国人博弈的结果。

为达到让印度在英联邦之内独立的战略目标,在国大党拒绝接受自治领地位之时,英国人决定拿印度土邦的未来地位进行博弈。

因为国大党在英属印度,无权管辖印度土邦事务,而后者却接受英王的最高权威。

1946年,《内阁使团方案》这么规定:“如果英属印度想独立,没什么可以挡路,但是,这涉及未来印度是在英联邦之内独立还是在英联邦之外独立……当英属印度建立完全自治或独立的新政府时,英王政府不可能让其执行英王的‘最高权威’……相应的结果(也是印度土邦的意愿):英王政府停止使用‘最高权威’,意味着土邦出让给英王的那些主权将自动得到恢复……”。

英国人撤退,土邦恢复主权,届时,印度次大陆将是印度新政府与500多个土邦并存的四分五裂的局面。

这严重违背国大党的战略目标——建立统一而完全独立的印度。

尼赫鲁甚为愤怒,直接指责为:“旨在让印度次大陆‘巴尔干化’”。

最终,国大党不得不做出让步,表示暂时接受自治领地位。

国大党接受自治领地位后,1947年8月,英国人基于《印度独立法案》移交权力。

而在此法案中,土邦地位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只是鼓励土邦基于地理联系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这样,为免于国家更加分裂和吸引更多的土邦加入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不得不全盘接受《1935印度政府法案》来制定印度宪法。

同时,为区别于英国的议会民主,尼赫鲁引进美国民主中的司法审核机制。

1950年,印度宪法对外公布:“印度是主权独立的民主共和国……”这部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对印度政府职能进行了详细限制,包括:印度是由多个土邦组成的联盟;议会管理国家日常事务,但服从宪法和司法审核;成立选举委员会并实行普选等等;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保护,包括言论自由权和私人财产自由等。

此外,还明确规定宪法修订不得与原宪法内容相冲突。

由此,印度民主制确立。

二印度民主的发展从权力分配角度来说,建国初期,印度宪政明显具有联邦主义色彩。

并且,相对而言,联邦中央权力有限,而土邦则拥有高度自治权。

不过,在国家整合中,尼赫鲁等人巧妙利用议会及国大党的威望,使得这一权力分配方式发生改变,而印度民主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向前发展。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整合土邦。

建国伊始,印度联盟内土邦众多,而且高度自治的大土邦内分离主义势力活动积极。

鉴于此,为便于中央管理,国大党执行强硬的整合土邦政策,以海德拉巴邦为例。

海德拉巴邦是面积最大的土邦,其尼扎姆(君主)是穆斯林,而一部分居民是印度教徒。

印巴分治时,尼扎姆没有选择加入印度,相反,有意向选择独立。

这种情况下,迫使英国人移交军权后(1948年春英国人才移交军权),国大党决定先军事占领海德拉巴邦,而后通过民主表决将其兼并。

此后,为削弱该邦分离主义势力,国大党又以立法方式获得改变土邦领土的合法性,并将其写入宪法。

印度宪法这样明确规定:通过法律,议会有权通过分割和合并土邦或划分任何领地给一个土邦的方式而组建一个新邦。

按理来说,这违反印度宪法对土邦权益的保护,但由于当时国大党的威望和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司法审核时,印度最高法院没有对此法案提出异议。

1956年,海德拉巴邦被一分为三,而海德拉巴城成为今天安得拉邦的首府。

通过这种民主方式,建国后短暂时间内,国大党将一盘散沙的国家整合为现在的28个邦,7个中央管辖区和新德里特别行政区。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英国人统治时,英属印度附属在英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战车上,而土邦则高度自治,因此,整个英属印度帝国范围内,只有在交通、邮政等领域才统一管理。

建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力,国大党提倡发展民主计划型社会主义经济。

1955年,尼赫鲁提出的阿瓦迪方案就是例证。

通过这一方案,国家有权控制主要生产资料并计划发展,此后,议会在国大党的领导下,掀起在银行、交通、粮食、邮政和能源等领域的国有化。

通过这些国家整合措施,权力向上集中。

结果,随着议会主权的逐渐加大,出现了尼赫鲁甘地家族掌控国大党,腐败与贿选横行的局面。

英·甘地执政时,她甚至敢于不经过部长会议讨论就迫使艾哈默德总统签署紧急状态命令,并于1976年修改宪法,将印度重新定义为“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的世俗主义的民主共和国”。

不过,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尽管国大党试图走上“党即国家”的高峰,但在涉及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它没能超出印度宪法所规定的范围。

很大程度上,这归功于印度法院的秉公执法和监督作用。

1967年的格拉克诉旁遮普邦案就是例证。

大致经过是:旁遮普邦响应中央号召进行土地改革,触犯了格拉克家族的土地私有权,于是,格拉克走上法庭起诉当地政府。

这是典型的民告官案例。

结果,法院判决时,援引印度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尤其是财产权,而宣布当地政府败诉。

由此,国大党推进土地改革,发展社会主义集体农业的政策受到搁浅。

正是印度司法独立,国大党执政时期,尽管一党独大,但整个印度社会依然言论自由、选举如期举行、私人财产受到合法保护。

在一定时候,这些保护完整的公民基本权利会也反过来影响政府。

例如,英·甘地落选后,一位不识字的印度农民这么说:“她总是说让我们闭嘴,现在我们已经告诉她谁必须闭嘴了。

”三印度民主的现况国大党的腐败及长期执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印度民众对一党独大的政治体制失去兴趣。

在言论自由、司法独立和定期举行选举的环境下,其他政党油然而生。

印度人民党的上台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印度出现多党制,现在主要政党多达至六个。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印度开始改革开放,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在这政治与经济利益重组的时代,印度民主制也发生变化。

首先,司法审核作用增强。

根据印度宪法,联邦最高法院和邦高级法院负责对议会和政府行为的司法审核。

尼赫鲁甘地家族统治时代,由于国大党争取民族独立所获得的政治资本、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以及计划经济所集中的权力与资源,法院的审核监督作用得到抑制。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更多政府官员腐败案件的曝光,法院审判和监督政府腐败行为的作用日益突显。

中央调查局的独立性就是实证。

再者,现在印度正处于工业化之中,工业化带来巨大经济利益驱动和和相应的棘手社会问题。

如何利用宪法促进政府带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公民基本权利,成为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因为此,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印度,既没有出现政府强行征地和拆迁现象,也没有只顾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

此外,总统和选举委员会的作用也自然提升。

在国大党一党独大时代,总统职位形同虚设。

而今,在多党制时代,根据宪法,在国家大选中,如果不出现多数党执政,总统就需要出面提名组建联合政府,而在邦层面,如果邦政府不能根据宪法规定维系下去,总统则有权接管该邦政府。

毋庸置疑,总统在政府更迭中的协调作用加强。

1998年,总统纳拉亚南与法院一起,成功阻止了北方邦总督试图解散本邦人民党政府而让国大党取而代之的阴谋。

同时,鉴于选举是决定政府更迭的主要手段,选举委员会的重要性无形之中得到提升。

保证每次选举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是选举委员会的基本义务与责任,也是保证印度民主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印度举行这么多次选举,其失败或无效的选举微乎其微。

这不能不说其举行选举的成功。

就如选举委员会首席委员吉尔所说:“印度的选举尽管不完美,但这些不足以影响选举的总体结果,无论是邦一级还是中央层面……那些行使统治权的人之所以行使统治权,是因为选民选择了他们”。

印度议会、法院和总统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保证了印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而公民行使基本权利时,如选举权和自由言论,又反过来影响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