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二、重点字词虽有佳肴虽:即使不知其旨也旨:味美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三、通假字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四、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用意,目的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五、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学学半(xué)(学习)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六、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七、课文内容理解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以“嘉肴”“至道”作类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4.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教学相长”这一中心,增强说服力。
《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1、《虽有佳肴》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答: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成语)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运用类比论证,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最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答:开头运用类比论证,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使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启发?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应注意互动和交流。
6、《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这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礼制和礼仪的重要著作。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7、《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笔记一、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的一段。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单字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美味的肉食不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惑自我反思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自我勉励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同“敩”,教导表示推测《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一字多义“学”同“敩”,教导其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学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四)通假字:学学半:通"敩"(xiao)",教导。
(五)课文背诵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课文问题1.《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二、大道之行也(一)单字译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是公共的推举培养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中考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知识梳理+课外文言文链接
虽有嘉肴《礼记》考情搜索:近14年未考【原文与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文学常识】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课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致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义】1.通假字学学.半: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不知其.旨也:味美3.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善.也:好处4.其他重点实词(1)虽.有至.道:虽,虽然;至,最好的。
(4)教然后知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然后能自强.也:勉励(7)教学相长..:互相推动、互相促进(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5.文言虚词其: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代嘉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代至道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之:其此之.谓乎:宾语后置的标志【特殊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翻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重点句默写】【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论证过程】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虽有嘉肴原文注音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注音及翻译
参考翻译: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字词解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七年级语文语文同步《虽有嘉肴》和《小圣施威降大圣》总结
一、知识要点《虽有嘉肴》课文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学习积累1、字词注音:嘉肴.(yáo )旨.(zhǐ)自强.(qiǎng )兑.命(yuâ)学.学半(xiào)2、词语解释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菜。
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吃(它)。
食,动词,吃,品尝。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
善,好。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顶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故曰:所以说。
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长,促进。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音xiào,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3、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1、朗读课文两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4、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虽有嘉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
4、期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嘉肴》课堂笔记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写作背景《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比如本文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然值得重视。
(三)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四)重点实词1、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2、教然后知困.:困惑。
3、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五)重点虚词1、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六)通假字1、学.学半:同“敩”,教导。
(七)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八)一词多义1、学①学.学半(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学习)(九)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张,意见。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3、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十)文言句式1、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古文《虽有佳肴》原文、注释及译文
古文《虽有佳肴》原文、注释及译文
古文《虽有佳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文《虽有佳肴》注释: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自我反思。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xi ào 学xu é
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导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古文《虽有佳肴》译文: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首先运用类比手法,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在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题目变式:文章论述“教”和“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从“嘉肴”谈起?或开头写“嘉肴”“至道”能删去写吗?)
从“佳肴”写起,用意不在于讨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佳肴”“至道”类比,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就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论证。
《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5.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我们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我和同桌,我的语文学的好,我的同桌数学学的好,我们之间互相帮助,我俩的成绩提高很快。
这说明教和学两方面的确相互影响和促进,都能得到提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虽有佳肴》(解析版)
专题2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虽有佳肴》(解析版)纂的。
⑴[旨]味美。
⑵[至道]最好的道理。
⑶〔困〕困惑。
⑷〔自反〕自我反思。
⑸〔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⑹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时间。
⑺ [学xiào]同“敩”,教导。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答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⑸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⑹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⑺《兑命》曰:“学学半。
【答案】《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⑻其此之谓乎?【答案】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教学: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三、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
人教版八下22.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新星城西学校2018-2019学年度初二语文练习二十三 《虽有嘉肴》 知识点整理 2019-4-29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f ú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 āo 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知困,然后能自强.qi áng 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 ...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ji āo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yuè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三、【注释】 ①本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r ú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zuàn 的。
②嘉肴:嘉:美好。
肴:带骨头的肉。
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困:困惑。
⑥自反:自我反思。
⑦自强:自我勉励。
⑧善:好。
⑨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学(xiào):同“敩”,教导。
⑩其:表示推测。
11. 是故:因此,所以。
12.《兑.命》yuè,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教学相长、 五、问答: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虽有佳肴》知识点复习及中考演练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及阅读练习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音,)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音,)命》曰:“学.(音,)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一、文学常识:选自《》。
《》,家经典著作之一,至间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一、通假字《兑命》曰兑,通“”,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2.不能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3.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4.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词作词,。
2.不知其善.也词作词,四、一词多义1.学①学.学半②学学.半2.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不知其.旨也五、文章理解及分析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六、默写重点句子本文主要论述了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引出“,,”进而又从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中考演练阅读《虽有佳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完成后面题目。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虽有嘉肴》注释、翻译、默写、选择、阅读习题带答案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虽有嘉肴总结知识点
虽有嘉肴总结知识点椒盐小龙虾:这道菜是以小龙虾为主料,配以椒盐调味,烧制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用盐水浸泡小龙虾,然后将小龙虾沥干水分,用盐、胡椒粉、鸡精、味精、淀粉拌匀后下锅爆炒。
在炒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以保证小龙虾熟透而不柴。
红烧肉:红烧肉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做出来的味道非常美味。
首先,需要将肉切块后用葱姜蒜爆香,然后加入适量的酱油、料酒、糖、盐、八角等调料炖煮。
在炖煮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和水分控制,以确保肉质酥烂而不柴的口感。
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一道以鸡肉为主料,配以花生、辣椒、葱姜爆炒而成的传统川菜。
制作宫保鸡丁时,要注意火候掌握,使鸡肉变得酥嫩可口,花生略带焦香,口味鲜香微辣,甜中带酸,是一道别具风味的美味佳肴。
清蒸鲈鱼:清蒸鲈鱼是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菜肴。
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鲈鱼去鳞去内脏后切段,用盐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在蒸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和时间控制,以确保鱼肉鲜嫩可口。
蒸熟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淋上葱姜、清油、酱油、料酒等调料,提升口感。
西红柿炒鸡蛋:这是一道家常菜,制作简单,口感鲜美。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西红柿切块,鸡蛋打散备用。
炒制时,要先将鸡蛋炒熟后取出备用,然后将西红柿下锅炒制出汁,再将炒熟的鸡蛋倒入,炒匀即可。
这道菜口感鲜嫩,色泽诱人,适合全家人品尝。
叉烧酱:叉烧酱是一种常见的调料,味道鲜美。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猪肉切片,用料酒、盐、糖、酱油腌渍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蒸熟后,将腌渍好的猪肉切成片状,再放入锅中炒熟。
最后加入酱油、糖、料酒、味精等调料炖煮出汁,即可制作出口感鲜嫩可口的叉烧酱。
蒸排骨:蒸排骨是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家常菜。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排骨切段,用盐、胡椒粉、料酒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蒸熟。
蒸熟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淋上蒜蓉、蚝油、酱油等调料,提升口感。
糖醋小排:这是一道甜酸可口的小吃。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排骨切段,用盐、胡椒粉、料酒腌制一段时间后,上锅煎炸至金黄酥脆。
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一、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几点;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长:促进;其:推测语气;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三、文言现象整理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4、一词多义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虽有嘉肴 背诵
《虽有嘉肴》背诵
一词语解释
1本文节选自《》。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五经”指的是《》、《》、《》、《》、《》
3嘉肴()嘉,()肴()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是故()
5自反()
6自强qiăng()
7教学相长()
8学学半()
9其此之谓()其()
10虽有至道()至()
11解释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Leabharlann ()3学学办()二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1、《虽有佳肴》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答: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成语)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运用类比论证,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最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开头运用类比论证,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使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启发?
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应注意互动和交流。
6、《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这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礼制和礼仪的重要著作。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7、《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