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及案例分析
改善项目---(护理部)落实《身份识别制度》持续改进案例汇报ppt模板
对策实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执行流程)
开始 制定制度 组织学习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床号、年龄三种方
法确定患者身份
查看患者腕 带标识信息
腕带信息准确、字迹清晰、松紧适宜
查看床头卡 标识信息
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是
流程结束
询问患者或 家属患者姓
2
组织学习:
施行前组织学习,尤其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内容、流程,确保人人过关。
3
科室督导:
护士长每天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指导。
4
二级督导
5
分析反馈:
6
效果确认:
护理部深入临床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督查结果在当月绩效中予以体现。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将质量考核结果放入绩效考核表中 3、列入标准化内容
责任护士每日查看患者腕带 佩戴的情况。
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加强 现场指导、检查。
护理部不定期地抽查,掌握 身份识别的实施效。
02 实施阶段
对策实施
对策一
对策名称 具体负责人
修订制度、完善流程,科室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督促规范执行 护理部
计划: 1、提交申请上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修订制度、评价标准,完善识别 流程。 2、组织培训学习,使护士掌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等相关内容。 3、科室护士长指导临床护士规范执行。 4、护理部、大科督查学习效果。 5、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
3、查看护士交接班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核查情况,并在护士 长会议上反馈。
对策处理: 1、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将护患沟通落实情况列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内。
对策效果确认:全院交接制度执行力从82%提升至 99%
临床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应急处理流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临床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应急处理流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病例分享举例 11.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46 岁,因鼻中隔偏曲收住耳外喉科6床,于2月20日在全麻下行蜂中隔矫正术, 因术中血压升高,术后鼻腔出血量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转入 ICU 观察, 于术后第一天病情平稳转回耳自喉科 6 床。
医嘱: 一级护理,冷流食。
另一位患者张基某(与6床患者同名) ,男性,38 岁,于2 月 19 日收入耳鼻喉科(6病室) 16 床,诊断: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 月 21 日于全麻下行恬息肉切除鼻罕开放术,术毕于 11:38 安返病房。
医嘱: 一级护理,禁食、水。
2. 事件经过;13:00, 16 床张某基家届至护士站,询问护士患者是否可以进食,护士问患者床号名字,家属告知6 号,叫张某某,行鼻部手术,回来半天,状态清醒。
护士说可以吃 (护士误认为是6 床医嘱冷流食张某某患者) 。
家属协助患者进食小米汤, 患者出现哈咳,导致鼻腔止血海绵脱出,护士立即报告主治医师,给予重置止血海绵止血。
3. 本案例原因分析(1) 患者同名同姓,手术部位雷同,手术安返病房与 ICU 转回惠者时间相近。
(2) 病室号、床号有相似之处,陪护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掌握不准确,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3) 责任护士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入院健康宜教不到位,导致陪护人员对医院环境不清楚,表达有误。
对于患者术后进食、水的时间没有明确告知,对于陪护人员协助患者的目的不明确。
举例21.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甲,女性,55 岁,于4月 28 日午间收住耳鼻喉科 8 床,诊断: 突发性耳伴、急性化及性扁桃体炎,于当日下午 14:00 遵医嘱给予头御类过敏试验,皮试结果阴性,嘱患者回病房等待静脉输液治疗。
患者乙,女性,68 岁,于4 月 22 日上午收住耳鼻喉科 9 床, 诊断: 鼻息肉, 于4月 24 日在全朵下行鼻息肉摘除术。
术后给予头孢唑肝钠 2. 25g 静脉滴注,2 次/日,于 4 月 28 日上午遵医嘱停止静脉输液,改口服头苞地尼分散片 100mg, 2 次/日。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并建立相应的程序和流程。
病人身份的准确识别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确保病人的身份正确无误,才能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身份确认
2.标识登记
医疗机构应为每位病人建立统一的标识码,例如病历号。
这样可以避免因病人姓名变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信息混淆。
3.身份确认流程
4.信息录入与处理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录入与处理岗位,负责将病人的身份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更新。
5.病人身份验证
6.病人身份信息保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病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严格限制访问权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病人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7.异常情况处理
如果发现病人身份存在异常情况,例如疑似身份冒用等,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核实,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8.培训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员工
对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同时,医疗机构应设立监督机构,对病人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总结起来,为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
程序的建立是必要的。
医疗机构应通过身份确认、标识登记、身份确认流程、信息录入与处理、病人身份验证、病人身份信息保密、异常情况处理、培训与监督等措施,建立起完善的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建立的一套规范,目的是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准确性,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患者识别标识:患者在就诊时会分配一个独特的识别标识,如电子健康卡、身份证等,用于唯一标识患者身份。
2. 隐私保护:医疗机构应保障患者的个人隐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3. 核对身份: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前,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提供给患者的服务与其身份一致。
4. 错误纠正机制:如果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发生错误,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纠正机制,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
5. 电子健康记录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良好的电子健康记录管理系统,保证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准确、完整、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 1 页共 1 页。
给药事件 :患者识别错误且少加一种药,险致双重用药失误
【事件经过】34床吴某、35床蒋某两位患者住在同一间双人病房;34床吴某医嘱:0.9%NaCl 250ml+头孢曲松1g,静脉滴注;35床蒋某医嘱: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50ml+水溶性维生素0.5g。
郭护士同时拿着34床、35床两位患者的液体到病房准备给他们换药,她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放在34床吴某的床尾桌上,拿着头孢曲松组液准备给35床蒋某换药,35床家属说不对,那一瓶是我们的,郭护士就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给35床蒋某换上,接上后还未开输液器开关,准备在输液卡上签名时发现本组液体中的水溶性维生素0.5g没有加药者签名,而且加了药应该是黄色的,郭护士回治疗室抽取水溶性维生素0.5g,再回来将水溶性维生素0.5g加入35床蒋某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
郭护士认为最终给患者的药物没有错误,没有必要向护士长汇报。
第二天护士长查房听到患者家属反映,开展调查,方知道此事始末。
【事件分类】事件类别:临床迹近失误。
临床迹近失误其实就是“潜在的不良事件”(Potential Adverse Events)。
迹近失误是一种对安全构成某种重要的潜在威胁,最终却被阻止发展成为实际不良后果的事件。
换而言之,临床迹近失误是指由于及时的、经意或不经意的介入行动,在患者事故性损伤发生之前即被阻止拦截,因而没有造成患者损伤的临床失误。
在现实的患者治疗和护理活动过程中,临床迹近失误是一种最常见的事件类型,远比护理不良事件或患者护理安全事故常见,据估计,前者是后者的数十倍。
虽然如此,护理人员对临床迹近失误的重视程度却非常不够,也很少把它们写入临床护理事件报告系统。
临床迹近失误过程中的经意或非经意拦截现象或因素,可以被借鉴成为医疗机构系统安全设计中的临床失误防御机制。
【事件分析】1.直接原因①郭护士取药准备给患者换药时,未检查药物是否已加入,是否有加药者签名。
②未核对患者就匆忙准备给患者换药,差点给错药。
郭护士同时拿着34床、35床两位患者的液体到病房准备给他们换药,她将一瓶药放在34床吴某的床尾桌上,拿着另一瓶药准备给35床蒋某换药,这个方法是对的,值得提倡的,但她在此过程中没有核对,既没有确定放在34床吴某床尾桌上的药是不是34床吴某,更没有核对另一瓶药是不是35床蒋某的。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二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1. 引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每一位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当前医疗行业中,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性、应用场景、标准与流程,并讨论该制度的优势和挑战。
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性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证医疗服务连续性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能够确保医疗机构在患者流转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该制度,医疗机构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2.2 确保医疗安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还能够确保医疗安全。
在医疗行为中,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是医疗机构进行各种治疗和操作的前提条件。
如果患者身份识别不准确,可能导致错误的诊断、治疗甚至手术失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疗机构能够确保每位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2.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还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通过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医疗机构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
这样,患者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医疗体验,医疗机构也能够提高其服务品牌和知名度。
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应用场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检验检查、用药等。
具体应用场景如下:3.1 挂号在患者挂号环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身份,确保挂号信息的准确性。
3.2 就诊在患者就诊环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扫码等方式,快速识别患者身份,确保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3.3 检验检查在患者进行检验检查时,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扫码等方式,确保样本与患者身份一致,避免样本混淆和检验结果错误。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
2、 双 人 核 对 4、 执3行、 患实 者行 身双...向 核 对
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
1、 执 行 治 疗 实 ...
10、落实绩效二次分配,
6、
奖惩分明。
80
100.00% 100.00% 1010.00%0%
60
87.50%
80%
65.00%
60%
40 37.50%
40%
20
20%
0 0%
数量 ( 否)
累计 ( 否)
累计百分比 (%)
1、执行治疗实施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2、双人核对
470
30
478
22
3、实行双向核对 4、执行患者身份确认流程
482
18
490
10
5、病人戴腕带
500
0
6、语言交流障碍患者落实家属陈述患 者姓名
500
0
2920
80
0%
30
37.50%
52
65.00%
70
87.50%
20
340
2660
340
0% 26.47% 47.06% 64.71% 79.41% 94.12%
100.00%
P:身份识别主要存在问题柏拉图
根据10月1日至12月31日查检表数据以及 柏拉图80/20法则,找出要因:
排序
问题汇总
1
1、执行治疗实施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2
2、双人核对
3
3、实行双向核对
P:目标设定(提高正确率)
5.43%
“Chang One Thing,Chang Everything" "改变一点,改变一切”
患者身份识别整改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整改措施概述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也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档介绍了一些患者身份识别的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1. 强化患者身份确认流程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医疗机构应该制定一套严密的患者身份确认流程,并将其贯彻到每一位患者的就诊过程中。
具体的措施包括:•要求患者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等,并核对证件上的信息与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在患者就诊前,与患者进行单独的身份确认,可以通过问询个人信息、确认病历号等方式进行。
•强调医护人员在进行重要操作时,如给药、手术等,必须进行患者身份确认,避免发生误诊、误治等情况。
2. 使用现代化身份识别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身份识别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医疗机构的患者身份识别中。
通过使用现代化身份识别技术,可以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一些常见的技术包括:•刷卡识别技术:患者可以通过刷身份证、健康卡等卡片来进行身份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可以更加准确地辨识患者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无需接触卡片或设备。
3. 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是患者身份识别的执行者,他们的正确操作和意识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和操作水平。
培训和教育内容可以包括:•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确的患者身份确认方法和流程。
•常见误诊、误治案例的分析与防范。
4. 使用电子信息系统辅助识别借助电子信息系统的辅助识别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设置患者身份确认的环节,医护人员必须在该环节完成患者身份确认才能继续操作。
•在电子医嘱系统中,设置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对环节,医护人员在执行医嘱之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确认。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PDCA联合案例(护理部 )10.14终结
计划: 1、提交申请上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修订制度、评价标准,完善识别流程。 2、组织培训学习,使护士掌握患者身份 识别制度、流程等相关内容。 3、科室护士长指导临床护士规范执行。 4、护理部、大科督查学习效果。 5、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
20%
100% 80%
现况值
目标值
设定目标值
11
活动计划表—甘特图
5W1H Why What When 2016年10月-----2017年1月 10月 活动 过程 重点 11月 12月 2017年1月 责任 分配 地点 方法 Where How Who
2 周
3 周
4 周
1 周
2 周
3 4 P 周 (30%)周
“腕带”作为 识别患者身份 的标识,重点 是 ICU 、新生 儿科 ( 室 ) ,手 术室、急诊室 等部门,以及 意识不清、抢 救、输血、不 同语种语言交 流障碍的患者 等; 对传染病、 药物过敏等特 殊患者有识别 标志(腕带与 床头卡 )
6
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取决于护理人员对制度 的理解和严格规范的执行。
患者身份识别持续改进
护 理 部
2016年10月15日
1
主要存在问题
• • • • 制度及执行评价标准缺 相关制度培训不到位 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欠 腕带相关规定未执行
住院病人未佩戴腕带 迁床病人腕带床号未更改 自行脱落(小儿)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PDCA联合案例
7
2016年1-9月份患者身份识别不规范人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次数
制度及执行评价 标准缺 45 40 40 39 41 40 42 39 29 355
相关制度培训不 到位 56 42 51 47 55 48 51 47 41 438
药物过敏等特
药物过敏等特
殊患者有识别
殊患者有识别
标 志 (腕 带 与 标志(腕带与床 符合“B”,并:
头卡)
床头卡)
1、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C 查阅制度、现场查看 任何一项指标未达 到,不得“C”
B 查阅资料、现场察看 2.5 分,未达到不得分 2.5 分,未达到不得分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 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3-1-2-1 在 诊疗活动 中,严格执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 行“查对制 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度”,至少 同时使用姓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名、年龄两 项核对患者 身份,确保 符合“C”,并: 对正确的患 者实施正确 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的操作(★)
对患者及家属的 宣教欠 40 55 60 53 42 51 57 70 44 472
腕带相关规定未执行
42 42 45 46 53 39 40 46 59 410
PDA使用不规范
56 49 39 40 14 46 39 44 56 376
人数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2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范本,以提供给各医院参考和应用。
二、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患者信息混淆、误诊、错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活动,包括挂号、就诊、药房配药、检验检查等环节。
四、主要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医院应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电子健康卡、就诊号码等,并将其与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
2. 患者身份核实: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其提供的证件进行比对,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 患者信息收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就诊记录等,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就诊流程管理:医院应设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挂号、分诊、就诊等环节,确保患者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就诊,减少混淆和遗漏。
5. 患者身份确认:医院工作人员在每次接待患者时,应核实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并与患者所持的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6. 匹配患者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应匹配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患者信息,确保患者信息与就诊人一致。
7. 误诊和错药预防: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发和注射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会因为混淆身份而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
8. 患者信息保密:医院应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五、实施步骤1. 建立专门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岗位,负责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实和管理工作。
2. 针对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就诊历史,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3. 给予患者电子健康卡或就诊号码,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在每个就诊环节中,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其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精选3篇)
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一篇)此文档协议是通用版本,可以直接使用,符号*表示空白。
区医护发【******年】75号签发人:1、对抢救留观患者及病人入住病房时,佩戴“腕带”,具体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别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别科室依据科室特点及病人状况如心理卫生科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
小儿科、新生儿科可制作卡通式手腕带,保证查对的有效性。
2、规范使用新式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标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臵管护理、造口护理等各种动态信息填写在床头卡下半部分,予以警示提示。
便利医护人员更好的识别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别饮食或供应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处臵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全都;。
(1)对糊涂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2)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3)患儿输液或各种处臵等,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
4、输血病人,仔细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
输血前、输血时必需两人核对签字,完后24小时内护士长/护士长助理核实并签字。
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5、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登记制度。
(1)患者专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
医院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在突发批量患者事件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和登记,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突发批量患者事件中的身份识别工作。
三、定义突发批量患者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大规模患者就医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四、职责分工(一)医院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各科室、部门参与突发批量患者身份识别工作。
(二)门诊部:负责接待突发批量患者,组织分诊,协调各科室按照患者伤病情程度和医疗需求进行分类救治。
(三)保卫科:负责维护医院秩序,保障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协助门诊部等部门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四)医务部: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各科室对患者进行合理分流和救治。
(五)护理部:负责调配各病区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六)其他科室和部门:根据医院领导指令,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五、工作流程(一)突发批量患者事件发生后,门诊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做好接诊、分诊工作。
(二)门诊部根据患者伤病情程度和医疗需求,分批次安排患者进入医院,对于无法行走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调配医护人员予以协助。
(三)急诊科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初步诊断和分类。
根据患者伤病情程度,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治疗。
(四)对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医务部和当地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
(五)护理部根据各病区护理人员情况,调配各病区护士长,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
同时,各病区护士长应随时向护理部报告本病区收治患者的具体情况。
(六)保卫科应加强医院内的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七)各科室、部门应按照医院领导指令,积极响应并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六、注意事项(一)相关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批量患者事件。
(二)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院近期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检查目的通过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有效落实,保障医疗安全。
二、检查内容(一)患者入院时的身份识别检查患者入院时是否进行了身份信息的核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核对方式是否规范,信息是否准确完整。
(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检查在各种诊疗操作前,如手术、输血、输液、检查、检验等,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通过询问患者姓名、查看腕带等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三)患者身份标识的使用检查患者是否佩戴腕带,腕带信息是否准确、清晰、完整,医护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腕带。
(四)医嘱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医嘱的开具、审核、执行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医嘱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等。
(五)药品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药品的领取、发放、使用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用法用量等。
(六)输血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输血前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患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标签、血液质量等。
(七)检验标本查对制度的执行检查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接收过程中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查对,包括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等。
三、检查方法(一)现场查看深入临床科室,实地查看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查阅病历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历,查阅医嘱、护理记录、检验报告等医疗文书,检查其中对患者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PDCA联合案例
15
患者身份识别:对策二
对策名称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查对、交接制度的培训,提高执行力
具体负责人
护理部
计划: 1、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及视频。 2、做好宣传,强调身份识别重要性;规范 护士行为。 3、加强对患者腕带标识佩戴的监督,从管 理着手,把握3个重点时段。
4、完善PDA操作流程并规范使用。
5、督促护士在治疗、护理、交接班时按规 范执行。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率whatwhyhowwhowhenwhere主题真因对策负责人实施日期实施地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规范率制度及执行评价标准流程缺陷督查力度不够修订制度制订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标准完善流程组织培训督促规范执行护理部2016101520161130临床科室查对交接及身份识别制度执行不到位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督促规范执行护理部2016110120170127临床科室患者不理解腕带佩戴的重要性不能配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护士长2016101520161231临床科室精品文档
病房 条柏形拉图图、 吴全锐员+
病房
雷达图
吴全锐员+
备注:计划线- - - - 实施线
12
料
腕带较硬
人
制度 未执行
安全 意识淡漠
依从性差
家属 陪护 监管不力
为
什
病人
重视不够
么
PDA配备 不全
护士 能力不足 宣教 责任心 不到位 不强
管理者
患
者
常态管理未落实
身
份
培训不到位 科室
科室督查 检查不到位
联合督查 大科督查
对患者及家属的 宣教欠 40 55 60 53 42 51 57 70 44 472
医院三季度老年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总结
市人民医院2020年三季度老年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总结我科对7〜9月患者不良事件与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运用《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总结如下:一、检查标准《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二、检查结果(一)总体情况1、本季度无因身份识别错误的不良事件发生。
2、对护士抽问能大致掌握相关管理制度内容。
3、护理操作过程中能至少运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进行身份核对。
4、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能对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进行健康宣教,住院患者有合作意识较强。
(二)存在主要问题1、新入院患者佩戴手腕带不及时,以致在抽血标本或输液过程中无法使用床头卡和手腕带进行身份核对。
2、长期住院患者喜欢将手腕带取下放置抽屉或衣包里。
3、在病人多输液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身份识别管理标准进行核对。
4、输液前未能严格对输液用物和药物的质量和效期进行检查。
5未能在输液过程中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新收病人多,办公护士工作量大,未能给患者及时佩戴手腕带。
2、住院患者未能意识到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3、病人多床旁呼叫率高,以追求速度而忽视身份查对的重要性。
四、整改措施1、责任护士在对处理新收住院患者医嘱前,可以同时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核对无误后佩戴手腕带和床头卡,以方便进行身份核对。
2、对住院患者进行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佩戴手腕带的合作意识。
3、科室应经常对进行身份识别相关管理制度内容的学习,责任护士也应意识到4、身份核对的重要性,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五、改进效果新入院患者佩戴手腕带及时,住院患者能意识到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取下手腕带的患者人数减少,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意识提高。
六、案例分析(本季度无)2020年9月老年医学科2020年9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6、对于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在特殊场所(如急诊 室、中心输液室、产房、高压氧科等人员流动快、 风险高的诊疗场所),接受特殊治疗(如放疗、 化疗、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时, 应特别强调有效的身份识别,避免误诊误治,给 患者造成伤害。
7、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识别患者身份时, 可先给患者进行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 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5)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 士第五次核对。
(6)手术后,护送患者的麻醉医师或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 共同核对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检查引流管,全身皮肤情 况,测量生命体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doc 手术安全核查表.doc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8、在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 患者进行身份的核对;必要时主动邀请患者 或家属参与部位确认。出科室接受治疗时, 应携带患者的X片、CT、或MRI片等资料, 严防患者在进行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中发生 部位及方式的错误。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广东省卫生厅 2007年8月第1版
3、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呆者, 参见“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人群: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 婴幼儿、痴呆者。 1、患者就诊时,护士应通过陪伴者获得患者的姓名、 年龄、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支付方式等 信息。患者入院时,应填写手腕识别带,与陪伴者 核对无误后,系于患者手腕。 2、无陪伴的患者,护士可为其暂取名,系手腕识别 带。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1、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确 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2、身份识别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籍贯、出生年月、ID号/住院号等。
3、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 评估,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 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4、放疗结束:由护送员与病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 交接有关事宜。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化疗
1.执行护士应根据医嘱核对患者身份,了解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需 出科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陪送人员。同时告知患者/ 家属,做好必要的准备。
2.患者需到介入科(室)进行鞘内注射、腹腔内给药或动脉灌注等化疗 时,护士在核对上述内容后,将化疗药物、检查报告交陪同医生。
8、每日专人检查腕带,如有松脱,立即更新。 9、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核查新生儿床头卡及手腕、脚腕识别带;
尤其是在为新生儿沐浴时,护士在为其脱衣物前后要仔细核对, 腕带和衣物上的标识应一致。 10、出院时,护士须与家长再次核查新生儿手腕、脚腕带、床头卡, 盖新生儿脚印与家长右拇指印存档。
新生儿查对指引.doc
3.遇成批患者救护时,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分别 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 志(分类标记用塑胶材料制成腕带),并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 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腕带,准确核 实患者身份。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3. 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的核对: (1)病区护士按“送手术护理记录单”项目准备患者(术前准备、更
衣、取假牙、取首饰、术前用药、CT/MRI/X光片、检查报告单等) 并核对患者身份。 (2)患者送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接患者护士与病区护士第二次核对。 (3)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第三次核对。 (4)手术开始前,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第四次核对。
4、检查后:检查人员再次核对上述内容,告知检查 后注意事项,通知护送员送患者回病房。
5、护送员与病区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并交接有 关事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特殊治疗:是指放疗、化疗、手 术、拔牙等。治疗前、中、后均应认 真核对患者身份,以免发生错误。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放疗
5、 巡回护士将胸卡(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包被外。剖宫产分娩者应 在手术室佩戴腕带及床头卡。
6、同时多名产妇分娩时,助产士按以上要求处理后,将新生儿分开放 置于操作台上,以免混淆。
7、产妇与新生儿转入爱婴区时,护士应与助产士核对产妇分娩记录、 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特殊检查时患者的身份识别
1、检查前:执行护士核对医嘱和患者的姓名、性别、 年龄、ID号/住院号。确定陪同检查的人员、时间, 并与检查科室预约,通知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2、接送时:护送员凭检查申请(预约)单到科室, 与当班护士核对患者身份。
特殊检查时患者的身份识别
3、检查时:检查室人员、护送员、患者三方,核对 患者身份。
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1、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正常、沟通无 障碍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助填写相关资料,确 认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ID号/住院号 以及身份证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2、医保、公医或其他商业保险理赔的患者,应核实其医 保卡或公医证,确认其他相关资料,认真分类,做出 标记。
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案例分析 • 思考题
定义: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 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 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
意义: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 安全的前提,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 安全的保障。
3.进行静脉化疗前,执行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 行三查七对制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手术
手术前,必须给患者系手腕识别带。 1.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的核对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ID号/住
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拟进行手术的部位、CT/MRI/X 光片、检查报告单、术前医嘱签名单。 2.手术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时机包括: (1) 术前:护士执行术前医嘱时、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患者 到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 (2) 术中:切开皮肤前、切除器官前、关闭体腔前。 (3) 术后:离开手术室前、回到病区后。
三、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 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氏、儿童、使用 镇静药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 别患者的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四、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 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4、 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产妇的姓名、年龄、ID号/住院号,确认无误后填 写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各两个(内容包括床号、出生日期与时间、婴 儿性别、身长、体重、母亲姓名),分别系在新生儿的手腕和脚踝部, 松紧适宜,防止脱落。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应使用与一般新 生儿不同颜色的手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及案例分析
引言
中国医院协会(Chinese Hospital Association,CHA) 关于发布和实施《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的 通知——医协会发[2009] 6 号
实施2009年CHA患者安全目标主要 措施与适用范围
内容
•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 特殊人群、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特殊场所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4、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 以上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 的唯一依据。
5、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 儿室等科室中,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行 为能力的患者,必须为其佩戴“腕带”,作为 身份识别的标记。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名、性 别、出生年月、入住科室、ID号/住院号等信息。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1、产妇入院时,护士查对产妇的身份证与准生证,核对姓名、年龄、照 片,确定身份无误后安排床位,系腕带。
2、胎儿娩出后,由助产士和巡回护士分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 并口头复述一遍。
3、巡回护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的右拇指印于病历上留存。为新生儿 称体重,测量头围、身长、脐带长度,记录在病历存档。助产士仔细检 查新生儿外观有无畸形,如发现畸形应告知家长,必要时请父亲核实, 并在病历上详细记录,将新生儿信息输入“围产管理软件”中存档 。
五、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
特殊治疗时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拔牙
1.接诊护士查对患者的门诊病历及挂号单,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 病情(牙齿有无松动、疼痛情况)、主诉、有无麻醉药过敏史、既 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查看性别,ID 号/住院号、X线定位片、患者口腔情况。
2.经治医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口腔情况,根据X线拍片结果 确定拔出的牙位,并做好定位标记。
1、放疗前:①执行护士应根据医嘱和《患者外出检查评估 单》评估患者的病情,决定陪同治疗的人员。②放疗人员 根据预约卡核对患者信息、诊断和治疗项目,确认无误后, 为患者进行定位。
2、接送患者时:由护送员与病区护士仔细核对医嘱和患者 信息,将患者送至放疗地点。
3、放疗时:放疗科人员、护送人员、患者三方,按照预约 卡内容核对放疗项目和患者身份,确认无误后再实施放疗。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