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

听听那冷雨【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文中的浓浓的乡愁。

3.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及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及写作特色。

【知识链接】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他说:“写来写去,文体纵有变化,有一样是不变的,那便是我对中文的赤忱热爱。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宏美的中文正是其半径,但愿我能将它伸展得更长。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2.本文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其实文中并非仅仅从听觉一个角度去写雨,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去写?他借雨声雨景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流露了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2.本文巧妙地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感觉十分细腻,使人如闻如见,如临其境。

请找出几处加以品味。

3.比较阅读《下雨天,真好》《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各自写雨的侧重点是什么?【达标测评】1.填入横线中词语的顺序依次为()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了。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专题四 文本16听听那冷雨(节选)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专题四 文本16听听那冷雨(节选)

(7)忐.忑.( tǎn tè ) (8)羯.鼓( jié )

(10)啾.啾( jiū )
(11)惊悸.( jì )
(13)皑.皑( ái )
(14)雾霭.( ǎi )
(16)嘈.切(cáo )
(17)料.峭( liào )
(3)滂.沱.(pānɡ tuó) (6)氤.氲.( yīn yūn ) (9)擎.天(qínɡ) (12)铿.锵.(kēnɡ qiānɡ) (15)断柯.残枝( kē )
(2)氤氲: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本 课
(3)岑寂: 寂静。
栏 目
(4)蓊郁: 形容草木茂盛。
开 关
(5)寒濑: 寒凉湍急的水。
(6)山隐水迢: 山隐藏,水遥远。
(7)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8)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16
4.近义词辨析
(1)流传·留传
文本16
四、疑点探究
6.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文化的深
刻怀念和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的依托?为什
课 栏
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能否换成“寒”“苦”等?

开 答案 “雨”作为意象是为了表达作者像雨一样的绵绵乡愁。

本文写雨多写心中的感觉,借“雨”写自己的心境,写自己的
导记·晨读晨练
2.识记下列形似字
獭 水獭
濑 寒濑
(1)赖 依赖

漱 漱口
课 栏 目 开 关
舐 舐犊情深 添 添加 (3)舔 舔盘子
黏 黏度

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特级教学设计人教必修二

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特级教学设计人教必修二

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特级教学设计人教必修二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特级教学设计人教必修二高军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年10期字数:4360 字体:【大中小】文本定位策略:《听听那冷雨》所在单元为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的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

本课时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意境美的方法,学会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涵咏品读,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概括提炼鉴赏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开拓创新阅读空间.目标及攻坚策略知识重点、难点:如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化散文〞的情思、意境和语言。

〔5、10、12节为重点〕攻坚方法:①授之以渔。

让学生首先学会解题和寻找文脉关键句段,把握情思。

②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配乐,个人朗读与教师朗读,在比较中总结朗读的一些技巧,通过断句和意象分析来品味意境.让学生在美的情景创设中,运用美读的技巧,在实践中把握情感。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可设计一个仿写,观察学生对于文本语言或其他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师生PK,激发学生斗志,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重点。

通过读、赏、写多角度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不能忘怀。

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

那么在这种思念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展示第一教学板块标题:总体把握,有的放矢。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和哪些时候的雨,又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感受雨的?〔利用这两个问题带领学生探索文章的脉络和基本技巧〕参考:台北的街巷、美国落基山、大陆的江南;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

因为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听听那冷雨 导学案5

高中语文必修二鲁人版 听听那冷雨 导学案5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美。

3.积累赏读中国古代咏雨的诗词,加深对课文意境美的感悟。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语句,准确领会文章主旨和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预习自测]一、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1)单音字料峭.( ) 琐屑.( ) 啾.啾() 空濛.( ) 岑.寂( ) 黔.首() 寒濑.( ) 青霭.( ) 峰壑.() 羯.鼓( ) 仓颉.( ) 舐.() 咀嚼.( ) 皑.皑( ) 霏.霏() 苔藓.( ) 沁.鼻( ) 滂沛..() 淅沥..( ) 忐忑..( ) 氤氲..() 惊蛰.( )(2)多音字 劲 干劲( ) 粘 粘土( )强劲( ) 粘贴( )佛 佛经( ) 荷花( )仿佛( ) 荷 荷重( )薄荷( )折 打折( ) 露 展露( )折腾( ) 露马脚() 宿 星宿( ) 纤 纤长( )宿敌( ) 纤夫( )2.辨析组词 空m éng ( )寒l ài ( ) 柠m éng ( )水t ǎ( ) m éng ( )昽天l ài ( ) m éng ( )眬ni án ( )度 j ìng ( )旅zh ān ( )连 j ǐng ( )椎围r ào ( ) r ú()雅 妖r áo ( ) r ú()慕 富r áo ( ) r ú()染 sh ì( )犊情深tiǎn()盘子3.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并加以积累。

二、预习思考:1.搜集古今中外关于“雨”的诗词。

2.从文章的冷雨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3.读了本文之后,你对文章总的感觉怎么样?[咬文嚼字]1.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2.从文章看,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侧面)来写雨的?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

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训练案 必修2

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训练案 必修2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训练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预习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滂沱.(tuó)凄.迷(qí)春寒料峭.(qiào)蓊.蓊郁郁(wēnɡ)B.咀.嚼(jǔ)寒濑.(tà)山气空濛.(ménɡ)若即.若离(jǐ)C.暮霭.(ǎi)氤氲.(yūn)残.山剩水(cán)万籁.俱寂(lài)D.惊悸.(jì)岑.寂(chén)云缭烟绕.(rào)惊心动魄.(pò)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而,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2)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3)米芾是临摹古画的能手,临摹完后,将真古画和临的画一并送还原主,再请人 ,很多人根本无法分出真假。

A.毕竟盼望鉴赏B.究竟渴望鉴别C.毕竟盼望鉴别D.究竟渴望鉴赏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B.残山剩水犹如是。

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C.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D.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B.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C.在这个南方的小城,几乎看不到雪,可是昨夜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竟把全城都变成了银白的世界。

D.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听听那冷雨学案(第二课时)

听听那冷雨学案(第二课时)

第十六课、《听听那冷雨》学案(第二课时)姓名:班级:日期:编辑:高亚飞一、学习目标1.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2.通过反复朗读,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二、文本研习作者对雨的独特情感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呢?1.作者是如何由春雨勾起思念之情。

朗读第一节,充分展开想象。

然后找出具体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课文第二段作者由雨联想到关于雨的汉字,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还有什么作用吗?3.本文题目为“听听那冷雨”,雨只能听吗?不,还可观、可嗅、可尝。

雨的味道是怎样的呢?一位古稀老人品出怎样的味道呢?①雨的气味是怎样的?②这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4.课文第4节主要用美国的落基山和中国的山进行对比,写山中的雨,请找出其中的语句,并思考这种不同究竟是什么造成的?三、重点探讨1.我们走进雨季,嗅了雨带有土腥气的味道,观赏了山水中雨的独特风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雨落的声音,自由朗读课文5——8节,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雨的意境。

2.这段文字的语言尤其美丽,修辞手法也多种多样,请同学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3.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

四、热身演练: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冷雨,然后做一下口头交流。

[可拓展思路:乡土情、爱国情亲情、爱情、友情学习、工作、人际交往个人情绪(自卑等)外在感受(文章、音乐、社会风气、道德水平等)]。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教师版) (语文版高二选修)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教师版) (语文版高二选修)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教师版) (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材与学情分析:《听听那冷雨》是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感悟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意趣、永恒理想的追求。

文章写的典雅、细腻,极富诗情画意。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景物写的很有层次性和美感,通过栩栩如生的描摹,把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写的生动可感,读着文章就像和作者一起体验生活,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但学习此文对高二的学生是颇有难度的,且不论学生并没有远离家乡的切身感受,单就文字来讲,虽字字不难懂,但组合而成的意境确实含蓄迷蒙,若不细细品味实难把握,更何况要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所体悟,必然不可对文章面面俱到。

“梦——冷雨——故乡”是全文的一条主线,那冷雨从杏花春雨写到了秋雨,最后变成了冬天的白雪,而作者也从武陵少年变成了一个客居他乡的老人。

通读全文不易,但让学生比较三个画面还是可以的。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借由分析典型的雨境来体悟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缘景探情,学习本文截取生活画面表达深沉情感的方法。

2、理解冷雨的深刻含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通过对三幅描写雨的画面的体悟,学生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画面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如何选取生活画面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背景介绍余光中先生于2002年在山东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家把它读一下:我一直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就变成了一个浪子。

孝子当然不会发扬光大,而浪子则一去不回头。

往往是回头的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能够融贯中外,吸收外来的营养,又能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主要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就让我们共同来走近他。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必修二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4篇

必修二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4篇

必修二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4篇必修二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存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尝祖国的山水之美。

3、依据自己的经受,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4、通过反复朗读,进展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家乡,家乡之于我们,就犹如母亲一样。

曾经爱过,就永久爱过,永久不能忘记。

尽管可能会由于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久不会转变,由于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现来,暖和我们一生的梦。

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查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介绍: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始终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最终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其实,我们对余光中并不生疏,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诗——《乡愁》(投放课件)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乡愁》中,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比方邮票、船票、坟墓以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与大陆母亲的割舍不断的牵挂。

这是他的诗歌,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散文,看一看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一段情缘呢?(三)夯实根底,检查字词惊蛰仓颉氤氲米芾羯鼓寒濑惊悸淅沥滂沱揪(揪住) 锹(铁锹) 啾(啁啾) 愀(愀然)(四)我们接触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主要意象,大家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具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呢?(具备)那本文中主要的意象是什么呢?(雨,而且是冷冷的雨) (五)总体把握,有的放矢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觉得好懂吗?它的语言不好理解是很正常的,由于我们的不仅是一位散文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是用一种诗歌的语言来写诗的,并且文章中化用了很多的传统文化。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导学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导学案第二课时
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导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者:陈情 审订者:全体教师
备课时间: 星期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强化朗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冷雨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3、自主朗读,培养审美意识,提高文学修养。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诵读———理解———研析,梳理文意,体会文章情感。
五、进一步探究:
文章从头到尾都表露出作者对故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表达情感的依据?为什么强调一个“冷”字?
六、写作训练“我心中的冷雨”
要求
1、审题,“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主观感受和理解。
2、描写生动细腻,能体现出冷雨与情感的共通之处。
七、课堂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八、教学反思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齐背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浓浓的乡愁。
二、初读课文
思考:作者以听雨为线索,写了哪些地方的雨,作者最喜欢什么地方的雨?
三、声情并茂,重点朗读文本第8,9,10自然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带感情朗读)
四、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分析喜欢的原因,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目标】能把握这首词怀古咏今的特点,感受词人对率军北伐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仰慕赞叹之情,理解词人对不作准备草率北伐的当世统治者的忧虑告诫之情,理解词中传达出的老当益壮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愤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诵读这首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人论世,感悟词人运用六个典故传达出的丰富意蕴。

【预习案】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

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

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

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风格。

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

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

辛初到镇江,积极做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祝福训练案学生版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祝福训练案学生版

一、基础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俨然yǎn 阜盛bù伺候cì惴惴zhuìB.谬种mìu 呜咽yè簇拥cù宫绦tāoC.敕造chì烟霭ǎi 嫡亲dí驯熟xúnD.杜撰zhuàn 模样mó忖度cǔn 门槛kǎn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雕梁画栋走头无路内帏厮混 B.诡密百无聊赖彩绣辉煌寻死觅活C.蹙缩文彩精华咀嚼赏鉴腮凝新荔 D.蹒跚俊眼修眉抄手游廊轩竣壮丽4.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

5.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6.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①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②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教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教学案
《听听那冷雨》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得作用和学习本课得意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得散文,余光中先生此文被两岸三地同时选入教科书,是其大美大情之作。
苏教版初中教材已经选择了余光中得《乡愁四韵》作为教读课文。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四模块“慢慢走,欣赏啊”又选择了余光中先生得《听听那冷雨》,在情感脉络上,是一脉相连得。表达了对大陆对故乡得绵绵思念。
2、联系以前学习得有着相似情感得相关诗文,进一步体味。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散文阅读得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得美感和感悟美文得能力。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散文阅读得能力;
2、体味余光中先生在本文中流露得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1、品读课文,体味散文得语言美、音节美;
2、阅读课文,揣摩作者得思想情感;
3、课堂活动,讨论交流对文章得分析,情感得理解。
所需设备:
多媒体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布置朗读《听听那冷雨》
联系初中课文
展示《乡愁四韵》
简介余光中先生
1. 你认为本文中,那些语段写得精彩?试作简单分析。
2. 联系文章,分析本文题目“听听那冷雨”得涵义。
3. “听听那冷雨”中“雨”得涵义。
4. “听听那冷雨”中“冷”得涵义。
5. “听听那冷雨”中“那”得涵义。
5.“听听那冷雨”中“那”得涵义。
6.“听听那冷雨”中“听听”得涵义,为什么不单用一个“听”?
7.学习本文后,你对散文阅读有何建议?
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散文有关知识;
2、了解余光中先生得生平学养。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散文阅读得能力;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获奖教案苏教必修2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获奖教案苏教必修2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获奖教案苏教必修2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获奖教案苏教必修2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人教版第二册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人教版第二册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人教版第二册《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

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的学习关注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之美的鉴赏品味,关注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和对阅读的空间的开拓创新。

而《听听那冷雨》一文的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尤其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意境美的鉴赏。

鉴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把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反复诵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深沉的乡愁和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关于教学方法一、点拨法。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

“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

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

在“对话”与“共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他在“对话”与“共享”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学生)所无与伦比的引领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训练案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训练案

一、预习达标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阜.盛(bù)嫡.亲(dí)贬.谪(zhé)B.内帏.(wéi)盥.手(ɡuàn)洋绉.(zhòu)胡诌.(zhōu)C.惫.懒(bèi) 瞋.视(chēn)宫绦.(tiāo)洗涤.(dí)D.两靥.(yè)纨绔.(kuà)颦.蹙(pín) 濒.临(bī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轩俊壮丽顾盼神飞变换莫测心较比干多一窍B.蘖根祸胎混世魔王仗义直言可怜辜负好韶光C.雕梁画栋彩绣辉煌旁征博引两弯柳叶吊梢眉D.惫懒人物甜言密语娇揉造作座上珠玑召日月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身体面貌)尚小。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C.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举止轻佻)。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B.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

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C.“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D.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再.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5.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的最恰当的一项是()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着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_____________,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鬟等坐几辆大车B.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鬟等坐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鬟等坐D.几辆大车,婆子与丫鬟等坐6.从修辞的角度看,对下列语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②鼻腻鹅脂③似蹙非蹙罥烟眉④座上珠玑昭日月⑤堂前黼黻焕烟霞⑥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⑦寄言纨袴与膏粱⑧“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A.①⑥/②④/③⑤/⑦⑧B.①⑥/②③/④⑤/⑦⑧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D.①③/②⑤/④⑦/⑥⑧7.下列各项与脂砚斋批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找出有关“听雨”的文字。

2、通过对叠词、修辞手法的理解,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蕴涵的情感。

3、对不同时空下听雨的比较和听雨、嗅雨、观雨的不同感受的比较,体会作者的文化乡愁。

【教学重难点】1、感受听雨意境,鉴赏诗化语言。

2、从语言的鉴赏和比较中领悟“听雨”的文化内涵。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作者简介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才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屡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代表诗集有《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在大陆由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

余光中深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作为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蛰.()料料峭.峭()孺.慕之情()仓颉.()滂.滂沱.沱()氤氲..()催心折.骨()如椽.()粼.粼千瓣()潺.潺()湿黏.黏()忐.忐忑.忑()若即.若离()苔藓.()晌.午()寒濑.()舐舐.()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料料峭峭:。

孺慕之情:。

蠢蠢而蠕:。

氤氲:。

忐忐忑忑:。

若即若离:。

【探究案】《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国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

1、请分析本文的结构及内容。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分析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

【信息链接】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当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梗.ɡěnɡ概倔.强juè剽.掠piāo 狡黠.x iáB.老饕.tāo 熨.帖yùn 粗犷.ɡuǎnɡ脖颈.jǐnɡC.荒芜.wú坍圮. pǐ亘.ɡèn古翘.qiáo首D.祈.qí祷瘦削. xiāo 滂.沱pānɡ窈.yǎo陷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窸窸窣窣振撼人心无济于事山隐水迢B.大浪淘沙厥其甚伟没精打采皇天后土C.引觞满酌历尽沧桑断柯折枝一踌莫展D.天作之和不经之谈纨袴膏梁内帏厮混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书本来知者寥寥,但经林纾用他那的文字一译,立刻声誉鹊起,广为流传。

②他是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同时也是这部作品的作者。

③本人不慎在K156路公交车上丢失牡丹信用卡一张,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800元酬金,决不。

A.简捷原形失言 B.简洁原形食言C.简洁原型食言 D.简捷原型失言答案:预习自测:1、惊蛰(zhé)料料峭峭孺慕之情仓颉(jié)滂滂沱沱(pāng tuó)云气氤氲(yīnyūn)催心折骨如椽(chuán)粼粼千瓣潺潺(chán)湿黏黏(nián)忐忐忑忑(tǎn tè)若即若离苔藓(xiǎn)晌午(shǎng)寒濑(lài)舐舐(shì)2、料料峭峭:形容微寒。

孺慕之情:指小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蠢蠢而蠕:形容像虫子蠕动。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忐忐忑忑:心神不定。

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

探究案:1、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写雨季引起“他”对祖国故土浓郁的牵挂和坚定的信念。

⑴“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黑白片的味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从安东尼奥那里来的”?——比喻,通感。

“黑白片的味道”比喻单调乏味。

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大陆的文革后期(1974),安东尼奥当时拍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录片,调子很灰暗。

可见作者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担忧。

⑵第二三自然段里,从哪几句话可看出作者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十五年,……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比喻,拟人,移就。

⑶“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两种。

一是因久离祖国而产生的强烈牵挂,二是因文化大革命引起的困惑。

⑷“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指什么?——“形象”,指中国的形象;“向心力”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表达了作者在担忧和困惑后对祖国的坚定信念。

⑸为什么作者通过“汉字”坚定了对祖国的信念?——因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独特最丰富的语言(从“雨”及“雨”部可看出),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

只要这种语言不断绝,中国就永远挺立。

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开篇,作者便将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印象融人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人非非。

”这妙喻准确、简赅、新鲜,把真情实感与现实历史和谐地化为一体。

作者不沉溺于历史的“杏花春雨”,也不轻信来自官邸或酒肆的传言。

他思索、辨析:“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

作者通过对“雨”的联想,通过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担忧和信念。

所以,听冷雨,就是作者在炽热的情思下对于现实历史的冷静思考。

第二部分:写嗅雨,观雨,听雨,从多方面表达因离开祖国而引起的人生感悟。

⑴把第二部分分成两个层次,注意找到过渡句。

——过渡句是“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以此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写雨可嗅,可观,表达对中国风景、中国文化的追思。

第二层次写雨更可以听,表达作者漂流异乡的凄迷之感及得到的安慰。

⑵第五自然段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叠字,通感,比喻,拟人。

⑶写美国一段有何用意?——反衬。

突出中国风景之美,表达对祖国的情思。

⑷“一打”“二打”“三打”概括了作者怎样的遭遇?——少年时,热情受挫;中年时,漂泊动荡;老年时,远离祖国。

第三部分:回到台北的现实,续写听雨,表达因时光、青春流逝而引起的凄冷感悟。

⑴把此部分分成三层,并归纳层意。

——写在台北的瓦屋里听雨,不时引起对祖国风情的回忆。

——写时光流逝,瓦屋不再,伤感地回忆起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

——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感叹“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并再次点题。

⑵连系全文,谈谈你对“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的理解。

——“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古屋不再”是因青春不再而发出的叹息。

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也是“冷雨“之所以“冷”的主要原因。

在这部分,作者着重写了“听”雨。

因时光的流逝,连瓦屋听雨也成了历史,其中对人世沧桑的感喟不言自伤。

日式古屋听雨的妙不可言,令人念起祖国江南雨声,而台北突然进入了公寓时代,提醒作者时光飞逝,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已早已成为回忆。

雨连着台岛与大陆,连着悠悠的历史与难尽人意的现实,连着自己可叹的一生,雨交织了作者对于祖国故乡、对于人生的一片愁思愁情。

2、一是在千岩竞秀之中,时时流露博学和奇思,处处融入真情至性。

二是在笔法上融贯古今,出入中外,冶各家于一炉。

他的作品,除了惊叹其感染性强烈与意象丰富、思绪细密之外,兼具绚烂夺目的视觉美感与音节铿锵的听觉美感。

3、远离大陆的作者,通过在台北听雨及其产生的丰富联想,抒发了他对于祖国家乡、对于人生的一片愁思愁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及其悠久文化的挚爱。

当堂检测1、C(A.倔.强jué; B、熨.帖y.ù脖颈.ɡěnɡ; D、瘦削.xuē)2、B(A.震撼人心;C.一筹莫展;D.天作之合纨袴膏粱)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