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普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博,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 .文化常识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冶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后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但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类乐府诗在标题上常含有“歌”“行”“歌行”“吟”“引”“曲"等字眼。《琵琶行》这首诗属于后者。
左迁:贬官,降职。与“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西周始置,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3.文本分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译文: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
以江边的秋风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饯别时气氛凄凉,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文: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走上了船,端杯要饮酒却没有助兴的管弦。
“无管弦”与后面“终岁不闻丝竹声”呼应。这也是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译文:闷闷地喝醉酒便待凄伤地分别,临别只见茫茫江水浸映着明月。
写送别时的凄凉场面和人物分别时的心境。继续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译文: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主人忘却归去客人也不想出发。
主人和客人一个“忘归”一个“不发”,都是因为在离别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有力衬托出琵琶声的优美动人。
(5)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译文: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声停想要答话又有点迟疑。
“欲语迟”三字传神:处境悲惨,羞于见人;看透世情,不愿见人;拘于礼法,不便见人。
“迟”字显示琵琶女似有隐衷。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开船移到近旁邀请她过船相见,剔亮灯光增添酒菜再摆开酒宴。经过千呼万唤她
才缓缓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
写琵琶女的出场,表现她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
(7)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两三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写琵琶女调弦试音,赞叹其娴熟的技巧。意境都在“情”字中“情”字是诗眼,有传神之妙。
(8)弦弦掩抑声声思20,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21,说尽心中无限事。
译文: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了心中无限的情事。
人琴合一,情曲合一。
(9)轻拢慢捻抹复挑22,初为霓裳后六幺23。
译文: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弹奏两支名曲,表现她技艺高超。
(10)大弦嘈嘈如急雨24,小弦切切如私语25。
译文: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叠字拟声,增强音律美;比喻贴切,增强形象美。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此句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乐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语言生动传神。
(12)间关莺语花底滑26,幽咽泉流冰下难27。
译文:呖呖的莺声从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艰难。
比喻。表现曲调的流转和凝滞。“间关”声轻快,“幽咽”声悲抑。
(13)冰泉冷涩弦凝绝28,凝绝不通声暂歇。
译文: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
承上两句,进一步强化“滑”和“涩"两种意境。
(14)别有幽愁暗恨生29,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既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压抑,也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只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
(15)银瓶乍破水浆迸30,铁骑突出刀枪鸣。
译文: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写演奏的高潮。乐声在“暂歇”后突然爆发。银瓶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无不令人惊心动魄。以上两句形容琵琶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16)曲终收拨当心画31,四弦一声如裂帛32。
译文: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
写曲终。收拨一画,乐声戛然而止。
一曲虽终,乐曲仍荡人心魄。
(17)东船西舫悄无言33,唯见江心秋月白。
译文: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写曲后。用环境的寂静衬托音乐的强大魅力。
(18)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34。
译文:她沉吟着收起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由写献艺转入写人物自白。“沉吟”“放”“插”“整顿”“起”“敛”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揭示琵琶女逐渐克服矛盾,想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9)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35。
译文:她说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介绍琵琶女籍贯和住处。照应小序“有京都声”和“长安倡女”。
(20)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36。
译文: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自幼学艺,崭露头角。此处说明了其技艺高超的缘由。
(2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7。
译文: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艺高貌美,让同行心生嫉妒。
(22)五陵年少争缠头38,一曲红绡不知数39。
译文: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写琵琶女得志、得宠、得财,源自貌美、艺高。
(23)钿头银篦击节碎40,血色罗裙翻酒污。
译文: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进一步渲染琵琶女在京中教坊时的欢乐和奢华。与下面的凄凉晚景形成鲜明对照。
(24)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41。
译文: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