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合集下载

每日一方:麻杏苡甘汤

每日一方:麻杏苡甘汤

每⽇⼀⽅:⿇杏苡⽢汤病者,⼀⾝尽疼,发热,⽇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黄杏仁薏仁⽢草汤。

⿇黄杏仁薏仁⽢草汤⿇黄半两,杏仁⼗个,薏仁半两,炙⽢草⼀两上锉⿇⾖⼤,每服四钱⼔,⼔者茶匙也,四钱⼔者四茶匙也。

⽔⼀盏半,煮⼋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如果到了黄昏的时候病情加重,叫做风湿。

这个病是因为伤于【汗出当风】,所以流了汗千万不要吹风,或者是【久伤于冷所致也】,就是你常坐于很潮湿的地⽅,从牢房⾥出来的⼈⼤多是⿇黄杏仁薏仁⽢草汤证,或者外⾯当兵回来得到的风湿。

这种症是湿已经渗到了关节⾥⾯去了,引起的痛,也是属于寒湿的⼀种。

⿇杏苡⽢汤和⿇黄加术汤是两个治疗风湿的处⽅,从症状来看很类似,但有个差异:⿇黄加术汤的痛在⽪肤表⾯,⿇杏苡⽢汤的痛在关节⾥,特别是⽪肤表⾯⿊⿊的。

所以,当看到病⼈⽪肤特别⼲燥⼜兼有风湿关节痛时,就是⿇杏苡⽢汤证。

⼀个在⽪肤表⾯,⼀个是⽪肤表⾯再进⼀步到关节。

那⽩术也可以去中焦湿,为什么要⽤薏仁?第⼀,凡是仁剂可以通利⼤便,让湿往下焦⾛;⼆薏仁能收表湿,治疗⽪肤太湿引起的⽪肤病,像⼩孩⽪肤化脓,长很多疮,就可以加薏仁进去。

⼀般来说湿在中焦的⼈,平常肠胃消化都不是很好,你把⿇黄汤⾥的桂枝去掉,改为薏仁,就是⿇杏苡⽢汤。

⽽⿇黄、杏仁、桂枝、⽢草就是⿇黄汤,⽽⿇黄汤发汗太快,结果造成风去了,湿还没去。

如果把桂枝去了,桂枝去了以后,⿇黄是没有办法到达表的,只是微微出⼀层汗。

所以,⿇杏苡⽢汤常常⽤在,只要⼀遇到阴⾬天,关节就开始酸痛,寒湿在肌⾁关节上⾯的时候。

⿇黄加术汤专门治疗寒湿在表。

另外,如果寒湿到了⾎脉神经上⾯的话就变成防⼰黄芪汤了,此时的主要症状是表虚,表虚的话⼀定有汗。

所以,当遇到桂枝汤证的时候,医⽣开发表的药太多,造成汗漏不⽌,呈现脱⽔状态,此时要桂枝汤加炮附⼦,不⽤黄芪,黄芪是补⽓。

所以炮附⼦是紧急的时候使⽤。

如果,随便给炮附⼦,会使本来风湿需要发汗发掉,结果炮附⼦⼀下去,病⼈从防⼰黄芪汤证变为⿇黄加术汤证,湿跑到肌⾁外⾯但⽆法出表,因为被炮附⼦固住了。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处方】麻黄去节,四两(9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加减】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方解】本方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若表邪未尽,可因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治当辛凉透邪,清热平喘。

方中麻黄辛温,开宜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

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

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

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本方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学时应用心体会。

麻杏甘石汤与麻黄汤俱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但前方主治之喘咳。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6克,炙甘草3克,薏苡仁12克,炒杏仁10个。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原文:“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适应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扁平疣、脚气、剖腹产后肚子大并脸有雀斑者、浮肿、浑身疼和湿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适应情况:
1、剖腹产后肚子大、脸有雀斑、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

这个是生产时受寒导致太阳经受寒闭塞,导致体内湿气郁于体内,郁久成痰,造成阳气不舒,气血瘀滞,导致雀斑和子宫肌瘤。

方法:用麻黄杏仁薏苡汤合并葛根汤加减方。

麻黄6 克,炙甘草5克,薏苡仁12 克,炒杏仁10个,生石膏15 克,葛根15克,桂枝6克,生姜12克,白芍6克,大枣4枚。

同时配合桂枝茯苓丸。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2、冬天犯脚气的:麻黄6克,炙甘草3克,薏苡仁12克,炒杏仁10个,苍术15 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3、儿童手上长瘊子(扁平疣):麻黄6 克,炙甘草3克,薏苡仁12克,炒杏仁8个,马齿苋20克,(12岁儿童剂量)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4、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6克,炙甘草3克,薏苡仁20 克,炒杏仁10个,川牛膝20克,海桐皮2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

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 药理作用 ]主要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病原微生物,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1.镇咳、祛痰、平喘:(1)镇咳:加味麻杏甘石汤煎剂、醇提液7g/kg腹腔注射,对氨水刺激小鼠所致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液10g/kg静脉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及机械刺激麻醉猫气管粘膜所致之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

给药后5分钟所有动物咳嗽反应消失,给药后15-45分钟,咳嗽反应减弱50%以上,给药后75-90分钟恢复正常。

麻杏甘石汤162mg/kg灌胃,对SO2气体诱发小鼠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方灌胃对氨水刺激所致的小鼠咳嗽,猪毛刺激豚鼠所致咳嗽,电刺激狗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祛痰:本方煎剂,醇提液25g/kg腹腔注射,使小鼠气管冲洗液中酚红含量明显增加,具有祛痰作用。

(3)平喘:肺炎合剂1号煎剂在营养液中浓度为5×1O-2g/ml时,能显著或完全对抗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

但醇提液浓度为10-1g/ml时,不能完全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

本方7.5g/kg灌胃,对豚鼠药物性喘息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其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

当药液浓度为0.2g/ml时,对组织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明显拮抗作用。

2.解热:本方水煎液 15g/kg 灌胃,对伤寒、副伤寒疫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降温作用,平均体温下降1.27℃。

本方水煎液15.2g/kg灌胃,对伤寒疫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的降温作用较单味石膏、模拟麻杏甘石汤组强。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多发性扁平疣80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多发性扁平疣80例
应 。治 愈患 者随访 3年均未 复发 。
4 典 型 病 例
气 活血 ;木 贼疏 散风 热 ;甘草 调 和 诸 药 。又 据 临 床经
验 ,木 贼 、香 附 、薏 苡 仁均 为 消 疣佳 品 。该 方 熔 散风 祛 湿 、疏肝 行气 、活 血 消瘕诸 药 于 一 炉 ,与 扁 瘊病 机 契合 ,故疗 效彰 显 。因本 病病 程 长 ,病 情顽 固 ,故 用
平 疣 ,取得 满意效 果 。现 总结如 下 。
1 一 般 资 料
8 O例 患者 均 为 本 院 门诊 病 例 ,其 中 男 3 2例 ,女
4 8例 ;年 龄 1 5 ~. 4 O岁 ,平 均 2 5岁 ;病 程 3个 月 ~ 5 年 ,平 均 2年 。
2 治 疗 方 法
三诊 :药后 右侧面部丘疹 增大鼓起 ,伴 瘙痒 。此药 已 中
温服 。二诊 :药后无变化 ,守方继服 1 O剂 ,服法 同前 。
扁 平 疣 是 由乳 头 状 瘤 病 毒 感 染 引 起 的皮 肤 赘 生 物 ,有 多 发 、易 传 染 、易 复 发 的 特 点 ,好 发 于 青 少
年 ,多发 于颜面 、颈 项 、手 背 及前 臂 等 处 。本 病 多为 慢 性 ,有时 可 自愈 ,但大 多数 病 例 持续 多 年 不 愈 。西 医传统 激光 烧灼 或液 氮 冷冻 的治疗 方 法 ,疗 效 不甚 理 想 。笔 者采 用麻 黄杏 仁薏 苡 甘 草 汤加 味 治疗 多 发性 扁
国 中 医药 出版 社 , 2 0 0 8 : 1 2 3 - 1 3 6 .
[ 3 ] 郑筱萸.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 指导 原则[ M] . 北京: 中 国 医 药 科
的 ,守方再进 1 O剂 ,服法 同前 。并 嘱患者 按 时服药 。1

【小方杂谈】三拗汤:风寒咳嗽基本方,麻杏草即三拗汤

【小方杂谈】三拗汤:风寒咳嗽基本方,麻杏草即三拗汤

【小方杂谈】三拗汤:风寒咳嗽基本方,麻杏草即三拗汤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由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三药组成。

上等分,㕮咀为粗散。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原文明确指出: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

而仲景一般用炙甘草,麻黄要去节,杏仁要去皮、尖。

该方中三药的用法与仲景用法相反,故名三拗汤。

拗者,不顺也。

本方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基本方。

方中麻黄辛、温,微苦,散中有降,以发散风寒,宣肺平喘;杏仁味苦泄降,性温发散,以下气定喘止咳;麻杏同用,一宣一降,使肺经气机调畅;甘草甘缓,调和诸药,且生用化痰之力较强。

所以本方有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之效。

临床上,本方主要用于风寒束肺之病症,而以咳嗽和哮喘为主症。

据文献检索,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以三拗汤为主方,治疗感冒、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大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首先,本方治疗以咳嗽为主的病症,如咳嗽变异性哮喘,症见咳吐白沫样痰,舌苔薄白的风寒型患者;或经治疗表证已愈而咳嗽缠绵不愈者:或表证未解,入里、久郁化热等各种咳嗽(须配清肺泻热之品,如经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即可以看作是本方加石膏而成);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从临床报道的情况来看,其有效率多在90%以上。

谢昌仁主任医师的经验:基本处方为生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3g,金银花10g,板蓝根15g。

生麻黄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配杏仁、甘草宣肺,助麻黄解表邪,散风寒。

风寒感冒极易转化为风热,出现咽痛、发热、舌质偏红等症,在江南人群中尤为明显,再结合感冒多为病毒感染的现代认识,该基本方在三拗汤的基础上又增金银花、板蓝根二药,辛温辛凉并用,可明显增强三拗汤治疗风寒感冒的疗效。

(时珍国医国药,2000;6:548)其次,本方治疗以哮喘为主的病症,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必须合方或加味应用,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新用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8期功用散风解表,祛湿清热。

方药组成麻黄半两(去节,汤泡)。

甘草l两(炙),薏苡仁0.5两,杏仁10个(去皮尖炒)。

服法与禁忌上刳麻豆大,每服4钱匕,水盏半,煮8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经方方论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易薏苡仁,麻黄减量所组成。

麻黄量轻,无桂枝相助,发汗之力微也。

得甘草可微发其汗,薏苡仁配杏仁,利气宣肺,气化湿亦化。

《神农本草经》记载:“苡米味甘,微寒,主风湿痹,筋脉拘挛不可屈伸。

”所以四药合用,变辛温发散而成辛凉祛湿之方,治疗风湿热痹,效佳。

经方新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苍术15g,防己10g,晚蚕砂15g,秦艽15g,川芎12g,桑枝30g,治疗风湿热痹;血沉快加生地30g,元参15g;红肿热痛加生石膏30g,忍冬花、藤各30g,络石藤30g。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配苇茎30g,桃仁10g,冬瓜子40g,鱼腥草30g,治疗肺化脓证。

若脓痰较多加皂荚9g,桔梗15g,葶苈子10g;若阴虚潮热加青蒿15g,鳖甲18g,丹皮15g,生地30g,知母12g,天、麦冬各15g。

●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加石膏30g,黄芩12g,瓜蒌30g,胆南星10g,治疗肺热痰嗽。

若大便干,苔黄褐,加大黄10g,通肠泻肺。

医案举例例1 患者,女,43岁。

患风湿热痹,曾一度住院治疗,服用激素和水杨酸钠,体温有所控制,关节肿痛也略有好转。

停药反弹,血沉80 mm/小时,持续不降,后来要求出院治疗。

刻诊:面虚胖,圆月脸,肌肤嫩软,气短疲乏无力,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日晡发热,体温37.8℃,周身肌肉酸痛,翻转不利。

血检:15.8×109/L,抗链“O”(+),类风湿因子(+)。

舌红苔黄腻,脉虚大略数,重按无力。

辨证:风湿热痹,郁阻经络。

治法:祛湿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

组成:麻黄5g,杏仁10g,薏苡仁30g,甘草10g,秦艽20g,忍冬花、藤各30g,桑枝30g,赤芍15g,威灵仙30g,苍、白术各l 5g,防己8g,晚蚕砂15g,络石藤30g,生地20g。

金匮要略方剂明细

金匮要略方剂明细

1.瓜蒌桂枝汤瓜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2.麻黄加术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4.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5.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6.白术附子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擘。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7.甘草附子汤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

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

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8.一物瓜蒂汤瓜蒂二十个上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9.百合知母汤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

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

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10.滑石代赭汤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棉裹),代赭石一枚(如弹丸大,碎,棉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

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滓。

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

仲景论风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论治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

有微汗,避风。

外台秘要方: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甘草二两(炙)薏苡仁半斤杏仁二两(炒)陈修园:(风湿之证.前既详言.犹未言其致此风湿之因也.)病者(风湿相搏.)一身尽疼.(其)发热.(每在于申酉戌之)日晡所剧者.(以阳明旺于申酉戌.当其旺时.邪正相搏.则增也.)此名风湿.(然所以致)此(风湿之)病(乃)伤于汗出当风.(汗随风复入皮腠.而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亦)所(以)致(此风湿)也.(致风湿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之.上节麻黄加术汤为大剂.此方为小剂.亦随其证之微甚而择用之.亦随其证之上下.而取亲上亲下之理也.曹颖甫:申至戌时为太阴湿土当令,阳衰而阴盛之时,为地上蒸汽上蒸之时,所以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从人体而言,日晡所剧者,为湿与湿相感而剧。

胡希恕:此条为急性偏热证的风湿关节炎,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此汤与麻黄加术汤的区别:去掉偏温的桂枝、白术,而以寒性解痹利尿药薏苡仁代替。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病因为:汗出当风,久伤取冷。

导致汗不出而陷湿热于肌肉导致风湿痹。

主要症状为:发热,气喘急迫、但无气上冲头疼不明显。

以上两条举例偏寒、偏热的两种急性风湿痹病发作而发汗的两个方剂。

因为没有出现阴寒证,所以没有加附子。

另外指出风湿痹病慎用火攻,越攻湿越陷于里。

关于急性风湿痹病的治疗,胡希恕认为需灵活应用:一是有麻黄汤证的风湿痹病,用麻黄加术汤;二是若有桂枝汤证,就用桂枝汤加术;三是若有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脉微细而欲寐、血弱气尽等)的风湿痹病,就用小柴胡汤加术;四是如有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证,就用葛根汤加术。

《伤寒杂病论》中杏仁应用和配伍规

《伤寒杂病论》中杏仁应用和配伍规

1928 环球中医药2022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 2022,Vol.15,No.11㊃学术论坛㊃作者单位:518000 深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齐世强(硕士研究生)㊁张瑞(硕士研究生)㊁许国博(硕士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肺病科(徐卫方)作者简介:齐世强(1995-),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㊂E⁃mail:2538938572@通信作者:徐卫方(1966-),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㊂E⁃mail:2487317006@‘伤寒杂病论“中杏仁应用和配伍规律探析齐世强 张瑞 许国博 徐卫方【摘要】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和配伍规律:在用量和用法方面,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有个㊁枚㊁升㊁分㊁两五种计量单位,其具体用量与所在经方的剂型有关,入丸剂者用量较大,一般为52~104g,而入汤剂者用量相对较小,多为0.7~52g,临床上多采用 去皮尖” 汤浸,去皮尖及两仁”和 熬” 炒” 熬黑”等炮制方法降低杏仁的毒性;在主治证候方面,配伍杏仁的经方条文中多见 发热” 汗证” 痛证” 恶风(寒)” 胀满” 咳逆” 浮肿” 身黄” 项背强” 烦躁”和 短气”等证候,多有临床症状㊁病因病机㊁鉴别诊断及治则治法的不同;在配伍规律方面,杏仁配伍麻黄㊁桂枝重在发汗解表,配伍石膏㊁大黄兼以清泄里热,配伍半夏㊁干姜㊁细辛㊁五味子重在温化痰饮,配伍人参㊁当归㊁川芎㊁桂枝㊁干姜等药重在温补气血,温经通络㊂‘伤寒杂病论“中杏仁的应用和配伍规律是临床活用杏仁的津梁,值得推广运用㊂【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杏仁; 配伍规律; 用法用量; 主治证候; 张仲景; 经方; 中医经典【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2.11.029 杏仁有两种,一种为苦杏仁,一种为甜杏仁,甜杏仁多作食用,而苦杏仁一般作为药用,本文所论杏仁即为药用的苦杏仁㊂杏仁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谓其 味甘㊁苦,温,冷利,有毒㊂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㊂”由此可知杏仁是治疗咳逆上气㊁喉痹㊁奔豚㊁惊痫㊁头痛㊁冷利等疾病的一味良药㊂然,因杏仁有毒,现代的医家临床多畏用杏仁,少用杏仁,甚至不用杏仁㊂‘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临床著作,被后世医家称作 方书之祖”,书中所载之方剂也被称作 经方”㊂‘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杏仁的经方有麻黄汤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㊁茯苓杏仁甘草汤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㊁‘古今录验“续命汤等共计24首方剂(原为25方,因杏子汤有名无方,故不计入)㊂本文从用量用法㊁主治证候㊁配伍规律三个方面探析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应用规律,为临床安全㊁有效地使用杏仁提供依据㊂1摇‘伤寒杂病论“中杏仁的用量和用法研究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量常用个㊁枚㊁升㊁分㊁两五种计量单位衡量㊂具体内容详见表1㊂从表1可知,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主要以个㊁枚为单位,其次是升㊁两㊁分㊂大青龙汤在‘伤寒论“中用量为 四十枚”,而在‘金匮要略㊃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用量为 四十个”,前后互参可知,枚与个意相近㊂研究表明[1],70枚杏仁实测重量约为23g,汉制一两杏仁约为15g,而一升杏仁实测重量约为104g㊂在上述24首经方中,矾石丸和薯蓣丸的药物组成均以 分”为计量单位,所以此处的 分”与 份”等同,表示药物之间用量的比例关系[2],如矾石丸中矾石2分,杏仁3分,即表示用量矾石∶杏仁=2∶3㊂综上可知,杏仁的最大用量为一升,约104g,最小用量为两枚,约0.7g,其中,丸剂用量较大,多为52~104g,而汤剂用量相对较少,多在0.7~52g㊂在炮制方面,杏仁的炮制方法主要为 去皮尖” 去皮尖及两仁”,其次为 熬” 熬黑” 炒”等㊂其中, 去皮尖”即在水中浸泡后去除杏仁的皮尖以降低杏仁的毒性; 熬”字有 焙” 炒”的意思[3],如西汉杨雄‘方言“所云 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㊂由此可知, 熬”与 炒”意相同,即通过火制将杏仁炒干㊁炒黑,从而减低杏仁毒性㊂在煎煮方面,杏仁与其他药物均一起煎煮,与现代杏仁后下的煎煮方法不同㊂环球中医药2022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2,Vol.15,No.111929 表1 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量及炮制情况计量单位方剂名称用量个麻黄汤七十个(去皮尖)麻黄加术汤七十个(去皮尖)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五十个(去皮尖)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十个(去皮尖,炒)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四十个(去皮尖)茯苓杏仁甘草汤五十个还魂汤七十个枚桂枝麻黄各半汤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桂枝二麻黄一汤十六枚(去皮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五十枚(去皮尖)大青龙汤1四十枚/四十个(去皮尖)文蛤汤五十枚走马汤两枚‘古今录验“续命汤四十枚升大陷胸丸半升(去皮尖,熬黑)厚朴麻黄汤半升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汤半升(去皮尖)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半升(去皮尖)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半升(去皮尖)麻子仁丸一升(去皮尖,熬)大黄虫丸一升两香豉杏仁汤2三两矾石丸一分分薯蓣丸六分注:1‘伤寒论“中的大青龙汤,杏仁用四十枚,而‘金匮要略“中的大青龙汤,杏仁用四十个;2‘金匮要略㊃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治食马肉中毒欲死方中仅有香豉㊁杏仁两味药,故暂且命名为 香豉杏仁汤”㊂ 研究表明[4⁃6],杏仁在煎煮㊁浸泡去皮尖及炒干等方法炮制后,可以达到 去酶保苷”的作用,从而降低杏仁的毒性㊂而未经炮制的生杏仁,进食过多则可能危及生命,致死量为60g㊂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㊁体质㊁年龄等因素综合评估后给予适量的杏仁,同时要注意炮制方法,避免发生杏仁中毒等意外㊂总之,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量与药物剂型有关,入丸剂者用量较多,一般为52~104g,而入汤剂者用量相对较小,多为0.7~52g;炮制方法多为 去皮尖” 汤浸,去皮尖及两仁”和 熬” 炒” 熬黑”,从而降低杏仁毒性㊂2 ‘伤寒杂病论“中杏仁的主治证候研究‘伤寒杂病论“中配伍杏仁的经方高达24首,因‘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治食马肉中毒欲死方中无具体症状,故去除此方,其余23首配伍杏仁的经方主治证候有发热㊁汗证㊁痛证㊁恶风(寒)㊁喘㊁胀满㊁咳逆㊁浮肿㊁身黄㊁项背强㊁烦躁㊁短气㊁大便坚㊁干血证㊁虚劳㊁口不能言㊁冒昧不知痛处㊁身痒㊁干呕㊁鼻塞㊁口渴贪饮㊁拘急不能转侧等,现将前8个出现频次较高的主治证候特点归纳如下,见表2㊂从表2来看,杏仁在经方中的主治证候位居前八位的依次是 发热” 汗证” 痛证” 恶风(寒)” 喘” 胀满” 咳”浮肿”,其中的 咳” 喘”与‘临床中药学“[7]中杏仁 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完全相同,但其余六个证候则相差较大,下面重点分析其余六个证候㊂2.1 发热发热”一共出现11次,是含有杏仁的经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证候㊂ 发热”有表示症状㊁病因㊁病机及鉴别等意义㊂其中,麻黄汤㊁麻黄加术汤㊁麻杏薏甘汤㊁大青龙汤等经方中出现的 发热 均表示正邪交争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大陷胸丸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因作结胸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中的 热入”即表示病因,表证误用下法,热邪由表入里,而成结胸,而后面的 如柔痉状”症见 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却表示症状㊂桂枝麻黄各半汤 面色反有热色者”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 若面热如醉”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瘀热在里”均表示病机㊂其中,麻黄桂枝各半汤 面色反有热色者”表示邪气拂郁在表,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微发汗以祛邪;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 若面热如醉”表示胃热上扰头面,故加大黄清胃热,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则表示外有伤寒表证,里有瘀热,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㊁清热㊁退黄㊂麻杏石甘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则有鉴别的意义㊂ 无大热”并非无发热,而是因热随汗出,体表发热不盛,故曰 无大热”,此处可与阳明腑实证的 痞满燥坚之大热”相鉴别[8]㊂2.2 汗证汗证有 汗出”和 无汗”两种情况㊂汗证在配伍杏仁的经方中出现9次,汗证也有表鉴别㊁病因㊁症状及治法的不同㊂在鉴别诊断方面, 有汗”和 无汗”常是鉴别的要点,比如麻黄汤的 无汗而喘”与麻杏石甘汤的 汗出而喘”,同为喘证,前者为寒证,后者为热证;再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与麻黄汤,同为表证兼喘,前者为汗出㊁恶风的表虚证,而后者为无汗㊁恶风的表实证;同时,此处的 有汗”和 无汗”也表示症状;桂枝麻黄各半汤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㊁大青龙汤 不汗出而烦躁”及麻杏薏甘汤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中的汗证均表示病因,即因无汗出而出现身痒㊁烦躁等症状,而麻杏薏甘汤证 病者一身尽疼”是由于汗出感受风寒而致病,所以此处的汗证均表示病因㊂麻黄加术汤 湿家 可予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及麻黄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均表示治法,即通过发汗的方法去除在表的寒邪及寒湿之邪,也是‘黄帝内经“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理论的生动实践㊂2.3 恶风(寒)㊁胀满恶风(寒)和胀满在含有杏仁的经方中分别出现6次和1930 环球中医药2022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2,Vol.15,No.114次,它们在经方中既表示症状,又提示病因病机㊂古人云 有一分表证,就有一分恶寒”,经方中麻黄汤㊁大青龙汤㊁文蛤汤中的 恶风(寒)”以及麻黄加术汤 背强欲得被复向火(当有恶风寒)”均表示症状,同时,也都提示有风寒表证未解的病机特点;而麻杏薏甘汤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及薯蓣丸 风气百疾”则均表示病因,即因感受风邪或汗出后感受风邪而致病㊂经云: 风者,百病之长也” 风者,百病之始也”,此之谓也㊂表2 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主治证候特点症状方剂名称原文发热(11)麻黄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 太阳病 发热,身疼痛”麻黄加术汤 湿家之为病 发热身疼” 湿家病,身疼发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 名风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瘀热在里”桂枝麻黄各半汤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面色反有热色者”桂枝二麻黄一汤 若形如疟(当发热恶寒),日再发者”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 发热恶寒,身疼痛”大陷胸丸 热入,因作结胸 如柔痉状(当发热汗出)”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汗证(9)麻黄汤 无汗而喘”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麻黄加术汤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 可予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二麻黄一汤 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大青龙汤 不汗出而烦躁”‘古今录验“续命汤 温服一升,当小汗 汗出则愈,不汗更服”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大陷胸丸 热入,因作结胸 如柔痉状(当发热汗出)”痛证(8)麻黄汤 头痛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无汗,发热,身疼痛”麻黄加术汤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 ” 湿家,身烦疼”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大青龙汤 太阳中风 发热恶寒,身疼痛”文蛤汤 兼主微风脉紧,头痛”大陷胸丸 结胸者(当膈内疼痛拒按),项亦强”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胸中气塞㊁短气”走马汤 心痛腹胀 亦治卒疝”恶风(6)麻黄汤 太阳病 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加术汤 湿家 背强欲得被复向火(当恶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大青龙汤 发热恶寒,身疼痛”文蛤汤 兼主微风脉紧”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喘(5)麻黄汤 无汗而喘”麻黄加术汤 湿家病 面黄而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喘家作”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环球中医药2022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2,Vol.15,No.111931续表症状方剂名称原文胀满(4)麻黄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心中气塞(当有胀满)㊁短气”走马汤 心痛腹胀,大便不通”大黄虫丸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咳(3)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古今录验“续命汤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浮肿(3)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 心下有水饮” 病溢饮者(当有肿) 小青龙汤亦主之”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古今录验“续命汤 并治 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包含该主治证候的经方数目㊂ 胀满”相关的经方中,麻黄汤㊁走马汤㊁大黄虫丸均表示症状,而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胸中气塞㊁短气”结合条文分析,应当也有胸部胀满不适的症状,但更重要的是它在提示 胸中气塞”气机不利的病机,还可与其他治疗胸痹的经方相鉴别㊂其他的证候,痛症在含有杏仁的经方中出现8次,多表示症状,但临证时根据病因的不同,需要注意患者是 身疼痛”或局部疼痛,还是 一身尽疼” 烦疼”,比如麻黄汤㊁大青龙汤㊁文蛤汤等风寒表证未解者,多表现为 身疼痛”或 头痛” 腰痛”等太阳经循行路线上的局部疼痛,而麻黄加术汤㊁麻杏薏甘汤等夹湿邪的证候多表现为 一身尽疼”,甚至疼痛剧烈,表现为 烦疼”等㊂ 浮肿”出现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汤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和‘古今录验“续命汤3首经方中,多表示症状,提示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水湿停聚的证候特点㊂3 ‘伤寒杂病论“中杏仁的配伍规律研究‘伤寒杂病论“中配伍杏仁的中药有麻黄㊁桂枝㊁炙甘草㊁生甘草㊁白术㊁石膏㊁薏苡仁㊁生姜㊁大枣㊁连翘根㊁赤小豆㊁生梓白皮㊁芍药㊁厚朴㊁文蛤㊁大黄㊁芒硝㊁葶苈子㊁半夏㊁干姜㊁细辛㊁小麦㊁五味子㊁茯苓㊁枳实㊁麻子仁㊁巴豆㊁矾石㊁淡豆豉㊁人参㊁当归㊁川芎㊁干地黄㊁豆黄卷㊁薯蓣㊁麦门冬㊁柴胡㊁桔梗㊁阿胶㊁白敛㊁防风㊁黄芩㊁桃仁㊁干漆㊁虻虫㊁水蛭㊁蛴螬㊁虫等48味药,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20味药依次是麻黄(12)㊁炙甘草(12)㊁桂枝(10)㊁大枣(7)㊁芍药(7)㊁生姜(6)㊁干姜(6)㊁生甘草(6)㊁石膏(5)㊁茯苓(4)㊁五味子(4)㊁细辛(4)㊁半夏(4)㊁大黄(4)㊁厚朴(3),干地黄㊁川芎㊁当归㊁人参㊁白术均出现2次㊂由此可知,杏仁多与麻黄㊁桂枝等发汗解表药㊁石膏㊁大黄等清热药㊁茯苓㊁半夏等化痰除湿药㊁干姜㊁细辛等温里药㊁当归㊁芍药㊁干地黄㊁人参㊁白术等益气养血药配伍使用,下面重点讨论其配伍规律㊂3.1 杏仁配伍麻黄㊁桂枝,重在发汗解表‘伤寒杂病论“中杏仁配伍麻黄共出现12次,配伍桂枝共出现10次,杏仁㊁麻黄㊁桂枝同用的经方一共有7首,分别是麻黄汤㊁麻黄加术汤㊁桂枝麻黄各半汤㊁桂枝二麻黄一汤㊁大青龙汤㊁‘古今录验“续命汤及还魂汤,症状表现为 发热”恶风(寒)” 被复向火” 无汗”或 但头汗出”等,病机为太阳伤寒表证未解,故用麻黄㊁桂枝发汗解表,杏仁疏风解肌㊂从用量上来看,麻黄汤㊁麻黄加术汤㊁还魂汤中麻黄均为3两,桂枝为2两,麻黄略重于桂枝,重在发汗解表,同时配伍1两炙甘草避免麻㊁桂过汗㊂大青龙汤用于太阳伤寒 不汗出而烦躁者”,烦躁为内热所致,内热缘于表闭阳郁不汗出[9],故重用麻黄6两,意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同时增加炙甘草用量至2两,方后提示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意在避免汗多亡阳;而桂枝麻黄各半汤㊁桂枝二麻黄一汤用于太阳表郁轻证[10],故桂枝用量重于麻黄,且用量均较麻黄汤减少,意在微汗以解表郁;‘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 拘急不得转侧” 咳逆上气,面目浮肿”等症,方后提示 汗出则愈”,由此可知,麻黄㊁桂枝㊁生甘草等量使用,意在发汗利水,振奋阳气,缓解拘急,与杏仁相伍,又能止咳平喘㊂3.2 杏仁配伍石膏㊁大黄,兼以清泻里热‘伤寒杂病论“中杏仁与石膏相配者有5方:麻杏石甘汤㊁大青龙汤㊁文蛤汤㊁厚朴麻黄汤和‘古今录验“续命汤,而这5方也是杏仁㊁麻黄㊁石膏同时配伍的经方,症状可见 恶寒” 微风” 烦躁” 口渴贪饮” 脉浮” 脉浮紧”等症,病机为外有表寒,内有郁热,故用麻黄与石膏相配,解表清热㊂麻杏石甘汤和文蛤汤症见 汗出而喘,无大热” 渴欲得水而贪饮”,以里热为主,故石膏用量重于麻黄,重用石膏以辛凉解热为主;大青龙汤和厚朴麻黄汤症见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 咳而脉浮”,以太阳表寒为主,两方中石膏用量均 如鸡子大”,大约为50g[11],而麻黄用量则分别为六两和四两,即麻黄用量大于石膏,意在重用麻黄以发汗解表为主,石膏清热为辅㊂而‘古今录验“续命汤中麻黄和石膏等量使用,且石膏用量相对于前4方为最少(三两),由此可知‘古今录验“续命汤表寒和里热均较轻㊂‘伤寒杂病论“中杏仁配伍大黄者共有4首经方:大陷胸丸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㊁麻子仁丸和大黄虫丸,其中,除了大黄虫丸用于 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外,其1932 环球中医药2022年11月第15卷第11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vember2022,Vol.15,No.11余3方均配伍大黄用于里热证,比如,大陷胸丸为太阳病误下后水热结于胸膈而成结胸证,故大黄配伍葶苈子泄热利水,使水热之邪从大便排出;麻子仁丸为胃热津伤而成脾约便秘证,故配伍大黄以泄热通便㊂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症见 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故配伍大黄清泄胃热㊂3.3 杏仁配伍夏姜辛味,重在温化痰饮‘伤寒杂病论“中杏仁㊁半夏㊁干姜㊁细辛㊁五味子同时配伍的经方有厚朴麻黄汤㊁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汤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症状见 咳嗽” 心下有水气” 其人形肿”等症,病机为痰饮水湿内停,故配伍半夏㊁干姜㊁细辛㊁五味子温化痰饮㊂其中,厚朴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多见痰饮犯肺的证候,比如 咳而脉浮” 发热而咳” 或喘”,故用干姜㊁细辛㊁五味子温肺化饮,降逆止咳平喘;而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多见 冲气即低” 胸部咳满” 冒者必呕” 其人形肿”等气机上逆,痰饮上犯的证候,故除了配伍干姜㊁细辛㊁五味子㊁半夏温肺化痰蠲饮外,常常还配伍茯苓,半夏㊁茯苓㊁杏仁相配,燥湿化痰,降逆止咳,使痰饮从小便排出,从而达到气机调,痰饮除的目的㊂3.4 杏仁配伍人参芎归,重在益气养血‘伤寒杂病论“中杏仁与人参㊁川芎㊁当归同时配伍者,有两首经方,分别是‘古今录验“续命汤和薯蓣丸,主治证候见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病机为气血亏虚,气虚血滞,风邪侵犯, 两虚相得”,故用人参㊁川芎㊁当归益气养血,补气行血,从而达到 血行风自灭”之效㊂‘黄帝内经“有云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故两方均配伍干姜㊁桂枝,合人参㊁川芎㊁当归,共奏益气养血,温经通络,温养劳损之功㊂因此,对于虚劳类疾病,应当选用人参㊁当归㊁川芎㊁桂枝㊁干姜等温补气血的药物治疗,这也为后世医家运用温补法治疗虚劳类疾病奠定了基础㊂4 结语‘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临床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临床医生常思常新的一个话题㊂本文从单药杏仁入手,探索杏仁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和配伍规律,由点到线,从线到面,贯穿‘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杏仁的 理㊁法㊁方㊁药㊁量㊁炮制”等多个层面,是挖掘中医典籍之精华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㊂而提炼出的这些应用和配伍规律也是临床安全有效㊁灵活运用杏仁的津梁,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㊂参考文献[1] 仝小林,穆兰澄,吴义春,等.‘伤寒论“方剂中非计量单位药物重量的现代实测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S1):1⁃2. [2] 刘军玮,曲夷.经方中石膏配伍应用规律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14⁃18.[3] 朱桂花,张友林.‘伤寒论“方剂中的 熬”字小考[J].中医研究,2010,23(10):12⁃13.[4] 赵玉升,胡杰,吴佳姝,等.苦杏仁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3):175⁃180.[5] 府明棣,叶进.杏仁毒性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2):382⁃384.[6] 李永,侯学敏.氰化物的中毒机理㊁检测及预防[J].山东食品科技,2002,4(12):26⁃29.[7] 周祯祥,唐德才.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0.[8] 盛钦业,宋子云.‘伤寒论“ 无大热”症辨析[J].国医论坛,2007,23(3):1⁃3.[9] 郝万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10]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50.[11] 李登岭.小议仲景方中 石膏如鸡子大”[J].河南中医,2013,33(8):1201⁃1202.(收稿日期:2021⁃12⁃23)(本文编辑:张楠)。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义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 煮麻黄、葛根,減二升,去沫,內 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 湯法將息及禁忌。
3.阳明痉病
【原文】
痙為病,胸滿口噤,卧不着席,脚攣急, 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13)
大承氣湯方: 大黄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 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 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分 析】
第九条:
按之紧如弦—紧弦有力,重按不减
痉脉
直上下行—寸关尺三部俱见同一脉象
反映痉病筋脉拘急的病理特点
(三)误治成痉
【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4)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 必拘急。(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 出则痉。(6)
(四)证 治
1.柔痉
【原文】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 ,几几然, 脉反沉遲 ,此為痙,栝樓桂枝湯主之。 (11)
【分析】
病机: 风湿侵袭肌表,且有化热之势 主症:一身尽疼——风湿在表,病位呈游性 发热,日晡所剧——风湿化热倾向 治法:解表祛湿,轻清宣化。 方剂: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义: 麻黄、甘草——微发其汗。 杏仁、薏苡仁——利气祛湿。
麻杏薏甘汤,是麻黄汤去桂枝加 薏苡仁而成,使原辛温发散之剂, 变为辛凉清宣之法。
症状:
脉浮 ——风湿在表 身重 ——主湿、主虚 汗出恶风 ——表虚卫气不固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化湿。


方剂:防己黄芪汤。

尤在泾: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 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 地可容矣。 章虚谷:治风湿者,必通其阳气,调其 营卫,和其经络,使阴阳表里之气周流, 则其内湿随三焦气化,由小便而去,表 湿随营卫流行,化微汗而解。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剂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本方又名“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半两(6克)、杏仁1个(6克)、薏苡仁半两(12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剧,脉浮数,舌苔薄腻。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扁平疣及风湿热等病症。

1.咳嗽:以本方结合酮替芬、糖皮质激素吸入剂或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

1个疗程为2周,2~4个疗程后停药统计疗效。

疗效评定以咳嗽1周内消失,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无复发即为治愈。

结果:治愈5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

(《河北中医》2002年第7期)2.扁平疣:以本方加大青叶、马齿苋治疗72例。

偏肝气郁结加香附,偏热加大大青叶、马齿苋用量,扁平疣发病时间较长且坚硬者加牡蛎。

疗程为14日。

疗效评定以皮疹消退、无新出皮疹为治愈。

结果:治愈51例,好转12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7.5%。

(《广西中医药》2001年第6期)3.风湿热:以本方加生石膏、秦艽等治疗。

每日1剂,早、晚分服。

6剂后复诊,踝关节疼痛减轻,又以前方6剂;三诊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复以前方6剂,巩固疗效。

(《中医学报》2013年第1期) 【方解】此方即为麻黄汤以薏苡仁易桂枝而成,变辛温解表为辛平解表,且剂量上较麻黄汤原方为轻,故发汗力较弱,以有微汗出为宜。

主要适用于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所致风湿在表之证。

方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得以下输;薏苡仁除湿祛风,兼能运脾化湿,使湿从前阴而去;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临床应用以一身尽疼、午后发热加重、脉浮带数为辨证要点。

若湿邪偏胜且从热化,加防己、桑枝、忍冬藤;风邪偏胜,加僵蚕、蝉蜕等。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亦见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头痛、哮喘、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症、嗜睡等病症。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

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方证]1.发热、汗出,舌红唇燥、喘咳急迫而烦渴者。

2.发热而口鼻干燥,痰唾粘稠,欲饮水者。

3.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上逆,烦闷,脉浮数或洪滑,舌苔白干或根黄。

[现代应用]1.发热和咳喘性疾病多见本方证。

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肺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麻疹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小支气管肺炎、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肺脓肿、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炎、药物热等。

2.五官科疾病。

如化脓性鼻窦炎、鼻衄、酒渣鼻、化脓性中耳炎、急性舌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角膜炎、暴发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等。

3.皮肤科疾病。

如泛发性牛皮癣、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等。

4.其他疾病,如急性尿道炎、痔疮、睾丸炎、术后尿潴留、遗尿等也有运用本方的时候。

[经验参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此处之“喘”乃呼吸系统疾病,“汗出”是点睛之笔,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故次序排在喘之前。

《名医类案》载张友樵先生曾治疗一酒客,夏月痰喘气喘,夜不得卧。

服凉药及开气药不效。

有议用《金匮》麦门冬汤者。

张诊之,右寸数实,此肺实非肺虚也,投以人参则立毙矣。

遂用葶苈五钱,焙研,滑石五钱,煎服立愈。

明年复感客邪,壅塞肺气,喘咳复作。

医以葶苈进,不效,反烦闷汗泄。

张诊其右寸浮数,口渴恶热,冷汗自出,喘急烦闷,曰:此热邪内壅,肺气郁极,是以逼汗外越,非气虚自汗也。

服葶苈反烦闷者,肺热极盛,与苦寒相格拒也。

夫肺苦气上逆,本宜苦以泄之,而肺欲散,又当急食辛以散之。

与麻杏甘石汤,一剂肺气得通,喘止汗敛,诸证悉平。

《经方传真》载胡希恕先生曾治一男,恶寒身痛,咳喘咽干,自服解热止痛片后,汗出不恶寒,但仍身疼、咳喘、吐白痰、口十思饮,苔白舌尖红,脉滑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原方组成]麻黄去节,四两(12克),杏仁去皮尖,五十个(8.5克),甘草炙,二两(6克),石膏碎,绵裹,半斤(24克)。

[服用方法]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淬,温服一升。

[治则方解]病机:外邪化热,邪热迫肺,肺气壅遏。

治则:清宣肺热,降逆平喘。

方义:本方即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其中麻黄增一两,甘草增一两,杏仁减二十个。

麻黄汤去桂是减其发汗之力,杏仁清肃肺气,石膏内清肺热,制约麻黄之温性而不助热,甘草补益肺气,且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麻杏甘石汤原治汗下后,邪热壅肺之喘,其有清热宣肺平喘之功。

凡见发热、咳喘、鼻煽、口干渴、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即可应用本方。

肺与大肠为表里,邪热壅肺,势必影响及大肠传导之功,因此肠疾、痔疮等证见肺热者,亦可用本方治疗。

使用本方要注意掌握石膏与麻黄的用量比例,原方二药用量为2:1,如肺热较重,可加大石膏用量,用至5:1~10:1之间。

若表证未解不汗出者,麻黄、石膏用量之比可为1:2~1:3。

若热盛津伤而无汗者,可用1:10,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亦可再酌加天花粉、生地等具有生津作用的中药。

小儿体弱者,石膏用量不宜过大,可加淮山药以益气健脾。

[仲景方论条文]《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风气通于肝,风邪外甚,故以纯甘之剂发之。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盖伤寒当发汗,不当用桂枝。

桂枝固卫,寒不得泄,而气转上逆,所以喘益甚也。

无大热者,郁伏而不显见也。

以伤寒之表犹在,故用麻黄以发之。

杏仁下气定喘,甘草退热和中,本麻黄正治之佐使也。

石膏有彻热之功,尤能助下喘之用,故易桂枝以石膏,为麻黄汤之变制,而太阳伤寒,误汗转喘之主治,所以必四物者而后可行也。

【金匮名医验案: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名医验案: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名医验案: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药】麻黄半两(去节)(1.5克) 甘草一两(炙)(3克) 薏苡仁半两(9克)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6克)【用法】上坐0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

有微汗,避风(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痉湿喝脉证治第二·二十一)【解说】本文主治风湿表实证而有化热之势,临床以身疼难以屈伸,日晡所发热为特征。

本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以麻黄发汗解表,杏仁宣肺利气,苡仁化湿除痹,甘草甘缓,以制麻黄之辛散。

共奏轻清宣化、解表祛湿之功,俾使在表之风湿恰得微汗而解。

本方为清化之剂,药轻力缓,适于湿邪在上在表之证。

【运用】一、风湿热痹赵守真医案:农人汤瑞生,40岁。

夙患风湿关节病,每届严冬辄发,今冬重伤风寒,复发尤剧。

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沉重疼痛,腓肌不时抽掣,日晡增剧,卧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内经》所谓“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之证。

但自病情观察,则以风湿之成分居多,且内郁既久,渐有化热趋向,而不应以严冬视为寒重也。

法当解表宣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以遏止转化之势。

窃思《金匮》之麻黄加术汤原为寒湿表实证而设,意在辛燥发散,颇与本证风湿而兼热者不合,又不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对证。

再加苍术、黄柏、忍冬藤、木通以清热燥湿疏络则比较清和,且效力大而更全面矣。

上方服3剂,汗出热清痛减。

再于原方去麻黄加牛膝、丹参、络石藤之属,并加重其剂量,专力祛湿通络。

日服2剂,3日痛全止,能起床行动,食增神旺。

继进行血益气药,1个月遂得平复。

(《治验回忆录》1962:18)按语:本案久患风湿痹证,邪郁既久,渐有化热之象,其辨证眼目是发热恶寒无汗、下肢沉重疼痛于日晡增剧,舌苔白厚而燥。

当以清热燥湿为治,.故投本方合二妙散加减而愈。

二、颈项肿大张汉符医案:黄某某,男,14岁。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麻杏薏甘汤【原文】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甘草薏苡仁杏仁【时机】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

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

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生姜四片,大枣一枚;(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

尤其头皮多,效果真的很好。

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

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

会痒可加连翘、银花。

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汤关于《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汤》,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药桂枝甜杏仁甘草都归属于中药材,平时在中药店都能见到这种药品,用乌药桂枝甜杏仁甘草煮的汤,能够医治风寒发热、浑身酸痛、哮喘等。

尤其是在治感冒、病毒性感染流行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药品上都能见到这种中药材的含有成份,那麼这类汤怎么煮呢?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甜杏仁甘草四般施,出汗补虚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构成乌药、桂枝、甜杏仁、甘草。

使用量乌药(去节)9g,桂枝(削皮)6g,甜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使用方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乌药,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必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当代使用方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能出汗补虚,宣肺止喘。

主冶风寒表实证研究。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义本方证为风寒,肺气虚失宣引发。

寒症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肾藏阻塞,营忧郁滞,经络堵塞,故见畏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毛皮,湿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虚的宣肃下滑,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寒症袭表的体现。

治当出汗补虚,宣肺止喘。

聚瑞乌药苦辛温性,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出汗,祛在表之寒症;宣肺止喘,启闭郁之肺气虚,故己方用认为君药。

因为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乌药出汗,只有解卫气之闭郁,因此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布,通调经络,既助乌药补虚,使出汗之手增长;又流畅营阴,使疼痛之病得解。

二药相须会用,是辛温出汗的常见组成。

甜杏仁降利肺气虚,与乌药相伍,一宣一降,以修复肺气虚之宣降,提升宣肺止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虚的常见组成,为佐药。

生甘草既能调合麻、杏之宣降,又能缓解麻、桂相配之峻烈,使汗出不至于过猛而虚损气正,是使药而兼佐药的用处。

四药搭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虚得宣,则诸症可愈。

搭配特性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肾藏,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出汗补虚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止喘之效甚著。

清肺排毒汤药物组成及剂量: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

清肺排毒汤药物组成及剂量: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清肺排毒汤药物组成及剂量: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
清肺排毒汤药物组成及剂量:麻黄 9g、炙甘草 6g、杏仁 9g、生石膏 15-30g(先煎)、桂枝 9g、泽泻 9g、猪苓 9g、白术 9g、茯苓 15g、柴胡 16g、黄芩 6g、姜半夏 9g、生姜 9g、紫菀 9g、冬花 9g、射干 9g、细辛 6g、山药 12g、枳实 6g、陈皮 6g、藿香 9g。该方用于预防新冠感染,成人用药两天一副即可,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一般连续服用3-5天;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每天服用1副,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一般服至一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组成】麻黄6g(去皮,出节,汤泡)、甘草3g(炙)、杏仁6g(10个,去皮尖)、薏苡仁15g。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用法】水煎2次,分服,服后出微汗避风。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使用标准】
1.主症:①日晡潮热;②皮肤粗糙;③头皮多。

2.①四肢疼痛、僵硬、麻痹、肩痛;②口唇焦干,患处干燥。

3.腹诊:腹力中等,腹部有力。

4.舌干湿适中,苔白,脉弦稍紧。

若具备上述四条可用之;若具备1.①,2.①及3、4;或具备1.②或③,2.②及3、4、也可用(参见《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4)一42)。

【按语】
若具备1.①,2.①及3、4、条而热象较显著者,可于方中加忍冬朦、桑枝、晚蚕砂等清热通络,至于本方治疣,乃古方新用,方中以苡仁共主要作用,陆氏《金匮要略新释》对此有详细论述,可资参考。

又日人用此方治疗干燥性脚气及主妇湿疹(中医称鹅掌风),指出苡仁润燥甚佳,又能软化皮肤之僵硬,临证中可考虑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