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5、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初级积累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描述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抽象成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再抽象成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做到很好地额过度和斜街,培养推理的能力和意识,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教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张亮同学上课的情景,你们想看看吗?(想)老师想在这个座位图上找到张亮同学,你们猜猜他在哪儿啊? 师:光猜是不行的,我给你们一个提示,(2)板书:2 根据这个数字2来找找看吧?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一个?能确定吗?(不能)看来一个条件很难确定张亮的位置,那我再给你一个提示,(3)板书:3 师:现在找找看是哪一个?你是怎么找到的?还有可能是哪一个? 活动2【讲授】从具体情境抽象出平面图1、师:奇怪,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你们却给了老师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生:因为不知道是应该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

生:不知道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

2、抽象出平面图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数字的理解不同,才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想找到张亮的准确位置,我们还要制定规则让同学们用相同的规则来理解这两个数,现在老师告诉你,仔细看张亮同学在这儿呢!(出示课件)那么你能根据张亮的位置想一想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吧。

师:谁来说说2表示什么? 生:2表示第2列生:2表示第2组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排统一称为“列”,(板书:列)确定列的时候通常是从左往右数,一起来看,这里是第1列,第2列…..原来张亮同学在第2列。板书:第2列师:那么3又表示什么呢? 生:第3行生:第3横排板

书:第3个或者第3行师:是的,这样的横排在数学上叫做“行”,(板书:行)确定行,通常是从下往上数,一起来看这是第1行,第2行……课件出示师:现在我们确定了张亮的位置,他在第2列第3行。板书:第3行看来,数字2和3在一定的规则下只能表示唯一的一个数。

师:现在用这样的规则我们再来找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字4和3表示哪个同学的位置?(赵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赵雪在第4列第3行。

师:赵雪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板书:第4列第3行师: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每个人都看做一个小圆圈。(出示下图)你还能找到赵雪的位置吗?说说看,你是怎么找到的? 活动3【讲授】引入数对2、师:那么如果学校有很多同学的位置都要表示出来的话,这样写麻烦吗?(麻烦),老师介绍给你们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可以用这样一组数来表示位置,数学上规定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中间得用一个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用括号括住,(边讲边板书)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数对。板书:数对那么数对怎么读呢?这个读作:数对(2,3),它表示张亮在第2列第3行。这个怎么读呢?读作数对(4,3)它表示第4列第3行。师:这两个数对你们会读了吗?(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谁来读一读。

师:现在你说说看,用这样的数对来表示位置感觉怎么样? 生:很简洁生:很准确板书:简洁准确师:现在大家认识了数对,你能用数对来表示王艳的位置吗?请你写下来。(找一个同学上去写)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王艳在第3列第4行,所以用数对(3,4)来表示。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两个数对都是由数字3和4组成的,为什么它们表示的同学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一个是第3列第4行,一个是第4列第3行。

师:看来数的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样。在数对中,要先写列再写行,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顺序的。(板书:有序)一个数对对应一个同学的位置。(板书:一一对应) 师:那么这3个同学的位置你会用数对表示吗?谁来说? 活动4【活动】用数对表示位置3、师:今天咱们教室里的座位也排的整整齐齐的,如果在我们的教室里,以老师为观察者,你知道哪里是第一列吗?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上来感受一下?你觉得哪里是第1列?第一列的同学请起立,列的顺序应该是从左往右数,哪里是第一行呢?谁再来感受一下?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这里的行的顺序是从前往后数。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对来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请你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位置用哪个数对来表示? 生:我的位置是数对(2,1)……(生汇报)为什么? 师:那么你的好朋友位置呢?你会表示吗? 师:我们找找是谁?(你们真是心有灵犀啊) 活动5【活动】抽象方格图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小圆点连起来变成了一张方格图,在方格图上我们也能用数对确定位置,大家找找看哪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1,3)表示?那么你能不能在方格图上找到你的位置呢?指指看,(学生来指)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因为他在第1列第3行。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第1列? 生:这一条竖线的底下写的是1. 师:我们把方格纸上每条竖线看做是列,竖线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第几列,那么这是第几列?(第5列)那么每条横线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第几行,那么第2行在哪?(指一指)看来有了数字的帮忙,能让我们快速确定位置。

师:那么这是第几行? 生:第0行师:这又是第几列呢? 生:第0列师:所以0既是行的起点又是列的起点,方格纸上的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刚才这位同学的位置是第1列第3行,那么他就在这(课件演示)用数对(1,3)来表示。你会像老师这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吗?(会)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的第1题。(放投影) 师将完成的同学的方格纸拿到投影一起看。

师:同学们看对吗? 3、师:同学们已经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生活中也有关于数对的问题,瞧,这是动物园的场馆图,如果我把这些地方用点来表示,再把它放到方格图中,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两道题吗?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的第二题。开始! 师:谁来说说第2题? 师:那么这个点用哪个数对来表示呢?(0,0)为什么? 生:因为0即是行的起点,

又是列的起点。

活动6【练习】拓展练习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你能根据数对找到水果的位置吗?谁愿意来试试? 2、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能很快说出几个点的位置?(0,3)(1,3)(2,3)(3,3)(4,3)(5,3)(6,3)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点和它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2个数字相同。

生:这些点在同一行。

师:这些点在同一行,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相同。

师:那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那这些数对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在哪?它在同一列,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在同一行,数对中的第2个数相同。(课件显示直接出现竖线)如果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0,0)(1,1)(2,2)(3,3)(4,4)(5,5)(6,6),如果数对中的两个数都相同,你能想象出把这些点都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条斜线师:请同学们笔画一下。

师制作课件,标出数对并且连接这些点。(直接出现) 3、师:老师还想给大家出个难题,你们有信心吗?(有)现在老师这儿有4个特殊的数对,先找一找这4个数对对应的位置在哪?想象一下如果把4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可能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动手验证一下,完成学习单的第3题!开始! (出示课件) 师:确实是个长方形,那么这4个数对有什么特点? 生:A和B在同一行,C和D在同一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根据数对找到图形的特点。

活动7【练习】生活中的数学(找图片)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数对?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感谢您的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人教版,(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5、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初级积累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描述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抽象成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再抽象成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做到很好地额过度和斜街,培养推理的能力和意识,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教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张亮同学上课的情景,你们想看看吗?(想)老师想在这个座位图上找到张亮同学,你们猜猜他在哪儿啊? 师:光猜是不行的,我给你们一个提示,(2)板书:2 根据这个数字2来找找看吧?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一个?能确定吗?(不能)看来一个条件很难确定张亮的位置,那我再给你一个提示,(3)板书:3 师:现在找找看是哪一个?你是怎么找到的?还有可能是哪一个? 活动2【讲授】从具体情境抽象出平面图1、师:奇怪,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你们却给了老师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生:因为不知道是应该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 生:不知道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 2、抽象出平面图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数字的理解不同,才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想找到张亮的准确位置,我们还要制定规则让同学们用相同的规则来理解这两个数,现在老师告诉你,仔细看张亮同学在这儿呢!(出示课件)那么你能根据张亮的位置想一想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吧。 师:谁来说说2表示什么? 生:2表示第2列生:2表示第2组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排统一称为“列”,(板书:列)确定列的时候通常是从左往右数,一起来看,这里是第1列,第2列…..原来张亮同学在第2列。板书:第2列师:那么3又表示什么呢? 生:第3行生:第3横排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习图形的位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空间。 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片段一: 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齐读课题两遍,说说你在这节课里想学到哪些数学知识?生 1:我想知道什么是数对?生 2: 我想知道数对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生 3: 我想知道数对是怎样表示的?师: 相信同学们只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设计意图: 通过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体现以学定教,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片段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我们班的部分同学上课的情景图,在我们班里有一个最喜欢交朋友同学,他今天也想和我一起来和大家认识认识呢,我没答应, 1 / 6

可他说一定让我把他介绍给大家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呢?他就是我们班的王强。 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熟悉情景,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 谁能给老师说一说王强在照片上的位置?师: 同样是王强的位置,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小强的位置呢? 2、认识列与行,学会用列与行表示位置师: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用列与行来描述一个人或者物体的位置。 (书: 列行)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谁到照片上指一指!竖排叫列,横排叫行同意她的看法吗?哪是第一列呢?请你再来指一指。 对了!确定第几列,一般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领着大家一起数数,好吗?哪是第一行呢?确定第几行一般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前往后数,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确定好了列与行,我们来重新确定一下王强的位置,他在?对王强在第 3 列与第 2 行的交叉点上,我们可以直接说他在第 3 列第 2 行。 书: 第 3 列第 2 行能用这种方法说说你在班里的位置吗?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第【1】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位置”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数学概念。一年级教材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如从右往左第5个是小明。二年级教材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如小红坐在第6排第4个。通过这些描述,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通过游戏和练习,用数对确定地鼠的位置。包括“列”“行”的含义,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本节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知道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描述位置 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个打地鼠游戏。 师:如果想又快又准的打中地鼠,要先知道地鼠的位置。谁来告诉老师地鼠在哪里? (○○●○) 预设:第三个。 师:引导学生说出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板书:左右)还可以怎么表述? 预设:从右往左数第二个。 师:同学们都描述得很准确,恭喜你们打中了。 师:现在地鼠在哪里呢 (○○○●○○) 预设:从左往右数第4个; 从右往左数第3个。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地鼠位置时,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系的概念,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坐标轴的方向。 2.能够用数对表示一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3.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坐标轴的方向,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点。 三、教学内容 1. 知识讲解 1.坐标系的概念与构成。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方向与表示方法。 3.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4.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 2. 教学活动 1.让学生观察几组数值的变化规律,并使用这些数值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2.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方法和方向表示方法。 3.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并相互交流。 4.带领学生画出一些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根据给定的数对在坐标系中标出位置。

5.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表格,并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几何图形。 6.给学生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让他们自行标出图形中每个点的坐标。 3.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互动式教学法。 3.表格设计法。 四、教学评价 1.利用小组交流和班级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2.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检测他们对坐标系及数对的掌握程度。 3.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创意并绘制一张图形,以此来考察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方法以及坐标轴的方向,掌握了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对应的点。同时,通过本次课程中的练习和互动,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了对数学概念、操作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位置 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19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楚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9页例1。 (1)明确行、列的意义。 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般要先说列,再说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 (第2列,第3行) (2)师:图中有几列,几行? (6列,5行) 师:你能说出周明的位置吗? (第1列,第3行) (3)教师介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就是数对表示法。先写一个括号,中间点个逗号,逗号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例如,第二列,第三行就写成(2,3)。 (4)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图中王艳和赵雪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独立完成,师生集体订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优质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 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 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写有数对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看!有的老师坐在 教室后面,有的老师坐在走廊中间,而我则站在教室的前面。这描述 了老师们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什么?(位置) (师板书:位置)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 、认识列和行 师:那么就以刚才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为例,谁来描述一下他的位置。生:。。。。第几排第几行。。。。 师:你讲的“排”、“行”指的是什么? 对,像这样竖着排列就叫竖排。(用手势比划)(板书:竖排)一 竖排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称作一列(板书 : 列) 师:竖着排列叫竖排,那如果横着排列呢?

生:叫横排(板书:横排) 师:每一横排在数学上我们都叫做行,(板书:行) 小结: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 这位同学的位置是一定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生解释) 但是这样一一解释很不方便,所以确定位置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通常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以观察者的角度看)(师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2 、列和行的巩固 师:那么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班的座位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确定列,通常以站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学生,左边第一竖排为第一列。 现在请第 2 列的同学起立,再请第 4 行的同学起立,哪个同学站 了两次?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 2 列,又站在第 4 行。) 师:按这样的列、行排列规则,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应该怎 样描述? 3 、用列和行确定位置 师出示课本 19 页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谁来说一说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师:谁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生:小强坐在第 2 列第 3 行。 4 、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 1 )师出示点子图:如果用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同学,刚才的座位图 就可以用这样的点子图表示。这样看着更简单清楚,一眼就能找到第 几列第几行。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英的位置吗?你能很快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师作想记录却跟不上状) ( 2 )数对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表示位置的方法标的简练些呢?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与反思第【1】篇〗 位置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9-20页。 二、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单元学习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找座位比赛,请大家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学能正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生:(手中拿着座位卡片如"第2组第3个"等,开始找座位。)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三个同学在教室里找了好一会,还是没有找到 师:(拉住其中的一位同学)你需要帮助吗? 生1:我这个座位号不对!上面只写着"第3组第个",我知道我应该坐在第3组,但没有写明是第几个,就没有办法找到。 生2:我也是号码没有写全!,座位号上写着"第组第4个",我知道我坐在第4个,但不知道是哪一组。 生3:我的座位卡片问题更大呢!上面就写着"第组第个",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写,我哪知道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说课稿第【1】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说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

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1)(1)

《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敎案 學习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课前自學的學习方式。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难点: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學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敎學过程: 一、导入 同學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你的座位是哪个呢? 刚才同學们用了很多方法来描述了你的座位,但是为了更清楚的表达位置,我们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學习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二、课堂新授 1、出示學习研究单第一题,关于用数据确定位置,我知道了什么。

2、进一步學习敎师出示座位图,你能在座位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學生汇报后,让每位學生在这个图上把自己作为用数对表示出来说给同桌听, 3、出示情境图。 请學生在途中找到第一列、第二列及其他各页第一行第二行及其他各行。第七列第五行的學生在图中标注指定同學的座位。 4、出示方格图。 敎师提问横轴及纵轴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每一位同學在方格纸中指出同桌的座位,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交流學习研究单上第二题。 學生汇报每一个位置数对分别是多少? 在依次对比熊猫馆大门以及大象馆和海洋馆4个位置的数对及他们的位置间有什么发现。 对比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敎师提出动物园示意图的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呢? 4、研究學习研究单上的第三题,关于用数对确定位置我的疑问。 师生交流后,敎师事实总结。 三、课间游戏

按课件上要求以下数对相应位置的同學请起立。 四、全课小结 五、思考 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数据,在三维空间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 留给大家下去思考。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 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 数对: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很多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3)教学写法:某某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2、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3、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熊猫馆""海洋馆""大象馆"的位置。 三、练习 1、P20做一做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P23第7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作业 练习五第1、2、3、4、5题。 课后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例子,你能举一些吗 课后习题 1、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 D.(4,1) 2、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学校要开家长会了,你会如何告诉爸爸妈妈你座位的位置? 2.生自由回答,说说自己的方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1.观看微课视频 2.小组讨论,从刚才的微课视频上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3.小组指名汇报,并板书 (一)认识行与列: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 (二)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看来数学上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认识数对 (1)理解(2,3)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中间的逗号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号起什么作用?(2)揭示数对的名称: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4.生自主完成书本19页例1的第(1)题,第(2)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4题 4.用数对表示你在教室的位置,和你好朋友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一)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课外作业:练习五第3题。 2.练习五第5题 3.19页的做一做

5.1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情分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学生学习用“第几”描述顺序,确定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二维场景中物体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积累了用自然数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困难少,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学不会”。但是,根据往年教学经验,教学当堂效果好,然而学生也遗忘快,尤其是对于“先列后行”还是“先行再列”的顺序容易发生混淆。另外,生活经验对学生的负影响也很明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和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体会数对的有序性和唯一对应性。 3、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列”和“行”的方向和顺序,以及如何观察者的角度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数对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下了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老师随手抽几张,让其他同学猜猜卡片的是谁写的。 (教师有层次的选择卡片,简洁的但不准确的、准确但是啰嗦的,不准备的等等) 2、揭示课题 通过刚刚的游戏,我发现同学们都能用简短的文字来描述自己在教室的位置,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引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1、认识“列”和“行” (1)找星星 (课件出示:6个蜗牛) 没有提示问学生星星藏在哪儿?(让学生体会数学有要有理有据,感受到少了提示不能找出星星。) 提示1:数字“2”,现在你能确定星星在哪儿了吗? (课件出示:隐藏排除的4个,还剩2个) 提示2:(加数轴)现在能确定了吗? 小结:知道方向和第几个才能准确找到星星。 (2)尝试描述星星的位置,体会不统一的混乱性 课件出示:第5列第4行的星星图,“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把星星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发现表述方式的不简洁不统一,意识到需要统一标准。 得出规定: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把竖排叫做“列”,是“从左往右”数的;把横排叫做“行”,是“从下往上”数的。统一规定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先说列,再说行。 (3)强调观察者的位置 运用在教室里找同学的活动举例,让学生明确谁是观察者。 (4)打破惯性思维,强化教学内容 “行”的方向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中是“从上往下”的,但是在本堂“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是“从下往上”的。 活动1:请学生上台反复面对屏幕和教室的位置,亲身体会“行”的方向是“从下往上”的。“行”的“列”的先后顺序。 活动2:请一两个学生上台,从教室门口去找班上的某位同学,体会是先确定同学的“列”再确定“行”。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 (1)实物图转化成点子图: 用“列”和“行”来描述星星的位置。(第5列第4行) (2)体验文字描述的复杂性,引出“数对” 活动:玩几轮找蜗牛的游戏,老师手指哪个蜗牛,你就把它的位置记录下来。让学生感觉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物体的位置太慢了。 “伟大的数学家笛卡尔也是用这样简洁明确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只是为了表示这两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用数对确定位置 - 人教版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 及练习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必要性,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播放电影《全民公敌》中的一段视频,在出现经度和纬度的画面停住。 教师:本片是1998年好莱坞的大片,影片讲的是……看来用两个信息(经度和纬度)就能确定一个人在地球上的位置了,真是很神奇。那么,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确定位置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的一部分:确定位置) 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确定直线上的一点只要用一个数。 课件展示:坐成一排的同学座位图。 问:你会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描述张亮的位置? 2、出示张亮所在的班级座位图。 教师: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得既简单又明了。(写在老师发给的纸条) 把几名学生写的纸条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列;也有可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而在表示第几组、第几个时,又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第二组第三个;第五组第三个;(2-3);(2,3);等等。 4、交流、统一描述位置的方法。 小组讨论:同样的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表达方法?它们有什么时候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交流汇报的步骤可调整 (1)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学生发现:这些写法都用两个数据来表示。 教师: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据。(板书:两个数据) (2)理解列和行的意义。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组、排、列、行等词):这些词告诉我们看的方式,可以竖着来看或横着来看。 (板书:竖排横排) 教师: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列与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两个重要元素。 (板书:列行) 那么,大家能只用列和行来表示张亮的位置吗? (3)统一定位。 教师(指着学生所写的数):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确定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个统一的规则。通常先确定列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屏幕显示列数);再确定行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屏幕显示行数)。下面,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简易方框表示班级同学的位置。这样每一个座位与位置一一对应,简洁明了(如右图)。 那么,按照这样的规则,张亮的位置就是“第2列第3行”板书:第2列第3行。其实,张亮的位置还可用(2,3)来表示。(课件显示,并板书:(2,3))。 5、提炼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理解(2,3)的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数对(2,3)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以及逗号和小括号的作用。 教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讲授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讲授设计 【教学主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 【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页至20页的内容,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同学们的座位情景,通过让学生找出张亮的位置,明确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着教材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班长位置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建立模型,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知识与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猜测,推理、想象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特点】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引发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意识。【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我们是哪个班?哪个年级?单说班级或年级能不能准确的介绍我们的班级呢?只有用两个信息让别人一听才能明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第2单元位置 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逐步制定统一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体验创建数对的过程,掌握数对的书写形式,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观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线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异同理解。 4教学过程4.1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探讨描述位置两要素师:今天,谢老师的好朋友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有请X先生第一关:找地鼠师:请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师:还能怎么说? 生:从右往左数第2个。 师: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从上往下数第3个,从下往上数第2个。 师:看来,描述一条线上的位置,我们只需要一个数。 师:(平面上的一个地鼠)现在还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位置吗?不能。为什么? 师:我们全班来玩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背对屏幕,其他同学描述地鼠的位置帮助他猜? 师:你来说,谁有不同的说法,还有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描述平面上某个位置需要两个数,这个发现很重要。 师:(面向猜的同学)听了这么多说法,能猜到位置吗? 师:你是

怎样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猜错?(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样)怎样让你的描述更加准确些。(说清楚方向:从左往右数第2排,从下往上数第3个)(板书说法) 师:经过不断完善,终于能消除误解,并赢取第一块拼图。听(X先生录音) 二、从列和行引出数对确定位置师:在第一关,我们发现由于每人所定规则不同,导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会出错。这时,我们就需要统一规定。 师:(我们进入第二关,确定你的位置)从游戏回到教室里,像同学们的座位有的竖着排,有的横着排,数学中统一规定,像这样的竖排,我们称作列(板书: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请第一列同学起立。你是怎样数的?有道理。这位同学,我看出了你的犹豫,有什么想说的? 师: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两个第一列!这个时候又需要规定,列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教室里的观察者就是(老师),那你们就是被观察者。站在我的角度从左往右请第一列同学起来,第二列,第三列,。。。原来你们是第6列。请记住自己是第几列了。 师:竖排是列。像这样的横排,我们称作行(板书: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手势从前向后点),第一行同学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样,记住自己是第几行。 师:列和行的观察方向已经确定了,请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写在草稿纸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准确。 师:回到大屏幕,当教室中的座位画在图上就成了这样。面对这幅图,谁是观察者?站在我们的角度,从左往右数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着。。。 师:教室中行是从前往后数,到了这幅图上就变成了从下往上数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张亮的位置是?还可以怎么说。 师:发现张亮的位置在从左往右第2列,从下往上数第3行的交点处。图上,还有两位同学的位置,谁来说。同意吗?看来,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经比较熟练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