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进行设计。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八大系统的知识。而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人体生理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消化和吸收的知识。
4.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六、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享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4.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消化和吸收》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化和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理解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学会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重点难点1.胃、肠的结构特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对胃、肠的结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讲清胃、肠的结构特点为以后讲述胃、肠的消化作用奠定基础。

除口腔外,各段消化道壁的结构与胃壁的结构基本相似,只讲胃壁的结构,以点代面,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抽象,因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基本上都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难于理解。

2.(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①小肠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清楚小肠绒毛的位置和结构与小肠劲膜的环形皱壁之间的关系,对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的位置层次性搞不清楚,所以,学生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②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化学,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挂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新课:(1)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道、消化腺等组成部分。

(2)食物的消化过程: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为例,讲解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3)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介绍吸收部位、吸收方式及吸收后的运输。

(4)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讲解饮食、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对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明食物的消化过程。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分析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消化腺等组成。

(2)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设计探究1.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得是否充分,实验装置保持37 ℃左右的时间是否足够长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它们的区别是: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它们的联系是: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3.口腔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演示实验胆汁对花生油能起到乳化作用──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变成大量细小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的乳状液。

胆汁中没有起消化作用的酶,但是胆汁通过乳化作用可以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资料分析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

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

技能训练(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类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还有果糖和半乳糖)以后,由小肠黏膜吸收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再通过门静脉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另一部分由肝静脉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

蛋白质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小肠黏膜吸收,经过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首先,我尝试通过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酶的活性和它们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似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效果仍有待提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模拟消化过程,以便更直观地感受消化酶的作用。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需要提供更详细的实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实验步骤,并从中学到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消化和吸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理解并描述各个器官的作用。然而,在教学难点和重点部分,如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学生们明显感到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些抽象消化和吸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很多有见地的观点。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表明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进步。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然存在疑惑。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快速回顾这些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提问,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概念。
最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中学有所获,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爱。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小肠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消化过程:掌握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区别及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理解小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如主动吸收、被动吸收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2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2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丰富,有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一节课授课任务量多,学生难以快速理解全面知识,掌握困难,所以本节主要突破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实验课,模拟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本节课深入人体器官,从直观到具体化,学生不能看见或触摸到具体结构,常规教学只能停留在图片展示,知识建构,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可视化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基本概念,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通过微课学习,基于教材构建消化系统概念。

2.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情景化,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应用问题。

3.尝试运用大单元教学思路,运用问题串串联人体各器官功能,培养物质能量观。

4.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科素养。

5.培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解读曲线的能力6.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7.通过了解消化吸收过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1.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食物吸收之间的联系。

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科素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同课异构1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实验课,问题串导入新课,什么是消化?什么器官可以分泌消化液?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胃腺、胰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有消化食物的酶。

二、消化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三、消化腺外腺(有专门导管):唾液腺、肝脏、胰腺。

(完整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完整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完整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提出问题: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二)探究过程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出示消化系统图示。

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3篇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3篇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篇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过程,锻炼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通过整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科学发现过程,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初步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馒头历险记》,让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总结出馒头从被人们吃下去一直到被人体消化吸收直到排出体外分别经历了哪些部位,学生回答消化道及消化腺各部分的名称;教师进一步提问馒头在经过以上各部分的时候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消化与吸收》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利用导入中视频所呈现的食物从摄取到被细胞吸收的画面,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的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教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构成,消化腺是由胰,肝唾液腺等构成。

并且让学生指出每个结构对应于身体的什么部位。

三、通过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回忆馒头嚼的时间久了会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他们各是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2、作出假设: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3、材料用具:新鲜的馒头,唾液,试管,碘液。

4、方法步骤:(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3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养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教学设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思考引言: 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儿?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定义(1)物理消化(2)化学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消化过程和产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理解;认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自主阅读:化系统示意图。

明白消化系统的组成联系平常的吃饭,交流讨论分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 28-29 消化过程和产物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解释消化;播放消化的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消化系统示意图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提问:口腔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是这样工作的?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会甜么?为什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28-29播放相关视频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细胞处读图P30:小肠的结构认真观看,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30-31联系身体,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P30: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吗?播放小肠结构特点视频指导学生阅读P30 -31:营养物质的吸收三、小结学生小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突出重点四、作业布置回家完成P31 及课课练【课后反思】:本节难度较大,内容涉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适应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等,还有探究实验,要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3.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2. PPT课件。

3. 教学挂图。

4.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节:消化和消化系统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课件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如何进行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消化的概念、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并补充。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课件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是如何被分解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营养物质的吸收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课件展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并补充。

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实例分析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课件展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实例。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是如何展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例中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和过程,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 使学生掌握吸收的原理,了解吸收的主要场所和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消化的过程和方式3. 吸收的原理和主要场所4.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5.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过程和方式,吸收的原理和主要场所,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消化和吸收的详细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模型、图示、实验材料等3. 教学卡片: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4. 小组讨论:消化和吸收的小故事或实例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消化系统?它由哪些器官组成?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消化过程和方式(5分钟)1.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消化过程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消化的过程。

1.2 学生观察图像,教师讲解: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机械消化是通过口腔、食管、胃等器官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化学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的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

2. 吸收的原理和主要场所(5分钟)2.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吸收过程的图像,引导学生了解吸收的原理。

2.2 学生观察图像,教师讲解:吸收是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5分钟)3.1 学生分组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4.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5分钟)4.1 教师分发教学卡片,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一课时).docx

《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一课时).docx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它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

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

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食物的消化原理进行探究教学, 安排了一个示意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牛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一个动画,即“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两个实验,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屮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唾液浓度、温度等都有关的牛物学基木知识。

为第二课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问题,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铺塑,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要求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而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方面1. 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2. 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关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难点: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消化酶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2.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查阅资料、分享生活经验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关于消化酶的作用机理和分泌部位;
2.选择题:关于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
3.填空题:关于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调节机制;
4.简答题:分析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消化和吸收知识。首先,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点知识点,如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消化酶的作用和特点。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模型、实物标本及图片,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通过实验、动画和案例,让学生掌握消化酶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分泌部位,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
-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关注身体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完整版)《消化和吸收》教案

(完整版)《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结合教材进入概括习消化系统.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识记:消化腺及功能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归纳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系统小总结过渡:食物进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所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反应热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附:参考答案练一练:1.口腔 2.不是 3.胃 4.小肠 5.B课时反馈:1.D 2.C 3.D 4.C 5.C 6.消化道消化腺 7.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化的概念和过程,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 让学生理解吸收的含义和过程,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3.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4. 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难点: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和吸收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讲解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3. 直观教学:展示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 实验与观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消化和吸收的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消化系统器官功能和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观察到的消化和吸收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对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生理现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案)灵宝市朱阳镇第一初级中学许帅帅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并得出合理结论。

3.理解消化的概念和过程。

过程
方法
1.通过演示制作的课本P29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使学生了解并能描述人体消
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动画视频演示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学生
科学研究的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动画视频。

学生:①预习。

【教学流程】
环节问题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1、旧知回顾:学习新知识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点
1、回顾:食物里有哪些营养物质呢?
2、解疑问:我们每天吃进大通过课件出示自主探
究题,指导学生根据有
关问题自主学习。

(多媒体)
2、学生自主思考
回答,教师点拨
今天我们就共同
走进第二节消化和吸
收第一课时的学习(出
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
习回答:糖类、脂
肪、蛋白质、水、
无机盐、维生素。

2、被人体消
化和吸收了
教师补充:第七类营养
素膳食纤维
自主学习2.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两部分?
3.消化道从上往下依次是哪七个器官?
4.消化腺从上往下依次有哪5个器官?它们可以分泌哪些液体
合作交流一、消化的概念提问:那么什么叫做消
化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
的营养成分都必须经
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就
不需要经过消化,直接
可以被人体吸收。

阅读课本P26最
后一段,总结消化
的概念
听、认知
强化记忆消
化概念
合作探究结:人体消化营
养物质的主要器
官是什么?
3、学生完成表格对比
总结回答:人体消化营
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什么?
3、人体消化营养
物质的主要器官
是小肠
三、探究馒头在
口腔中变化
引入:口腔是消化系统
的起始部分,它里面有
哪些结构?
牙齿、舌、唾液腺在人
进食时分别起什么作
用?
对食物的消化来说,这
三者是不是都很重要
哪?
要求学生阅读探究实
验,完成学案探究一内
容。

引导:馒头的主要成分
是淀粉,淀粉没有甜
回答:牙齿、舌、
唾液腺导管的开
口。

认知
思考回答:牙齿切
断、磨碎食物,舌
搅拌;唾液腺能分
泌唾液。

激起求知、动手操
作欲望
完成学案探究一
思考,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是
视频展示:学生初步观
看实验过程加深学生理
解能力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味,那位什么细嚼馒头
会有甜味呢?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你能做
出什么假设?指导学
生据教材P27提示及
探究方案制定计划
提出问题:
(1)模拟牙齿咀嚼的
方法是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
取唾液的?
(3)实验中3只试管
均放入37℃温水中原
因是什么?
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
做探究
淀粉发生了变
化?
思考、作出假设:
淀粉在口腔中发
生了变化,并且这
种变化与唾液有

阅读、思考教师的
提问、回答并制定
计划:
见课本P27-28
计划方案,实施计

交流观察到的现
象,分析其原因,
得出结论:(1)号
试管内的液体遇
碘不变蓝,说明淀
粉发生了变化。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谈实验现象
及结论
提问:(1)牙齿、舌和
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
别和联系?
(2)口腔内的什么物
质使淀粉发生了变
化?
帮助生总结,获得正确
认知。

总结:科学实验证实,
脂肪和蛋白质在口腔
内不被消化,只有淀粉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下,部分转变成麦芽
糖,麦芽糖还需要进一
思考、讨论、回答、
正确认知:
(1)区别:牙齿
能切断和磨碎食
物,舌能搅拌,使
食物遇唾液充分
混合,唾液能使淀
粉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断
与磨碎以及舌的
充分搅拌,能使唾
液更加充分地与
食物碎屑混合,更
好地促使淀粉发
生变化。

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四、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一、课件展示
1.淀粉的消化
2.蛋白质的消化
3.脂肪的消化
二、技能训练解读曲线
图P31页
一、学生总结初步消化位置及最终消化位置
淀粉---(口腔)麦芽糖----(小肠)葡萄糖
(唾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胃)多肽------(小肠)氨基酸
(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小肠)脂肪微粒-(小肠)甘油+
脂肪酸(胆汁)(胰液、肠液)
二、学生完成级技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口腔大肠
咽和
食道
小肠

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化?
3、D(小肠)中含有_____ 、_____ 、______等消化液。

Y
胆汁胰液肠液
答: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淀粉
脂肪
课时
总结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食物的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

巩固
训练
1、2、3(课件展示学生作答)
拓展提升一位同学吃西瓜,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他体内会有什么经历呢?请你以“西瓜籽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