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学目标】识记:北魏的崛起;北魏重新同意黄河流域;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的缺陷及陕西人民起义;拓跋宏登基;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难点: 1.宗主督护制; 2.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3.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______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所灭,____________后,再度崛起。

2.发展(1)386年,________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______。

(2)398年,拓跋珪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统一(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____________,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意义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____________局面②创造了北方_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__交流和____________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思考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其统治面临哪些问题?1.阶级矛盾激化(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________________。

(2)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____________,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改革______落后的统治方式。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统一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二】

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二】

高中历史选修1《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二】【课程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臸;赋税臸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臸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识记并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学生通过了解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和人民起义而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学生通过了解拓拔宏幼年教育而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历史比较法、问题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发趋势;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历史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以两组图文导入:一展现草原风光的图片并配以北朝民歌《敕乐歌》:敕乐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体会草原文化的魅力;二是花木兰海报配以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让学生得以粗略感受到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并为本课中的民族融合埋下伏笔。

引出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单元结构图:单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结第3课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构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略)让学生了解本课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导入结束,引出正文。

一、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问: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思考)答: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和汉族进行比较)教师:以表格形式展示北魏初期统治者的庙号、谥号、姓名,让学生找出对应帝王的政绩。

学案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 认识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革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三、学习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北魏的崛起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①背景:淝水之战以后,很快瓦解,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和战乱。

②过程:386年重建代国,史称,398年迁都(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

③影响:为北方统一提供了条件。

2.统一黄河流域:①时间: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②影响: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民族融合和生产发展。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尖锐: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如基层统治实行,引起税制混乱“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激化。

2.民族矛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致使激化,成为当时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更大危机。

3.社会危机激化:(1)原因:和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2)概况: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各地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3)影响: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也预示着北魏的统治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及时进行改革,成为北魏统治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即位。

2.(汉族)掌握实权,临朝听政。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使其接受汉文化。

3.精通汉族先进文化。

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合作探究】1.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2.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阅读人教版《历史选修1》P34学思之窗,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前秦拓跋珪北魏平城二、宗主督护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三、禅让冯太后汉族先进文化儒家经典孝文帝合作探究1.(1)由于北魏政权各种制度的欠缺,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上“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阶级社会矛盾尖锐。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官制、法制、经济建设等;(3)分析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其历史意义;(3)运用史料实证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辩证思考的品质;(3)激发学生对北魏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2)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引发学生思考:孝文帝为何要进行改革?改革对北魏有何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价值。

5. 总结提升:(1)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成果;(2)引导学生认识孝文帝改革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2. 进行历史人物评价,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与不足;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2)提问:同学们知道北魏孝文帝吗?请大家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2)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的了解,以及对改革意义的感悟。

改革迫在眉睫.doc

改革迫在眉睫.doc

改革迫在眉睫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第三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

第三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的崛起;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历史比较问题探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社会改革迫在眉睫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陕西人民起义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探究社会改革的原因分组讨论历史比较问题探究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探究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问题探究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重要改革。

学习孝文帝改革,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图片两部分组成,是在学生全面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之前,通过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提示学生本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和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再现、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教师先对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作一介绍:然后,教师对鲜卑族作一介绍:☆部族与政权兴衰: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

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

曾归附东汉。

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学案10: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10: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是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

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说明孝文帝改革具有必要性。

3.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尊崇,使孝文帝改革具备了主观条件。

【知识梳理】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1)起源: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建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

(4)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早期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等一系列问题,拓跋珪和拓跋焘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启了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社会矛盾: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收入和征发,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由于阶级矛盾和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三、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皇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网络构建]【合作探究】探究一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史料一(北魏)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踞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史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因战争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史料三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

学案2: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案2: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学习目标】1、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影响;2、北魏统一北方后面临的统治危机及原因;北魏的民族政策及原因;3、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基础知识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_________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________吞并,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1)386年,拓跋珪重建_________,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398年,拓拔珪迁都_________,次年称帝。

3.统一(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流域。

(2)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_________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拓跋部逐渐转向_________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兴办_________。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社会矛盾制度建设不够完善,_________激化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与汉族人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探究提升有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造成怎样的影响?[我的思考]民族矛盾尖锐。

严重威胁着北魏政权的巩固。

三、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皇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_________,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1)局势的动荡不安,使孝文帝感到,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孝文帝和_________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探究提升据史书记载:“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改革迫在眉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识记并理解北魏崛起的原因;学生通过了解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和人民起义而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学生通过了解拓拔宏幼年教育而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历史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发趋势;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历史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以两组图文导入:一展现草原风光的图片并配以北朝民歌《敕乐歌》:敕乐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体会草原文化的魅力;二是花木兰海报配以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让学生得以粗略感受到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并为本课中的民族融合埋下伏笔。

引出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单元结构图:
单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结第3课促进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略)让学生了解本课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导入结束,引出正文。

一、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问: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思考)
答: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和汉族进行比较)
教师:以表格形式展示北魏初期统治者的庙号、谥号、姓名,让学生找出对应帝王的政绩。

(以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并提升整合材料的思辩能力)
步骤一:
教师先出示北魏太祖的信息,提问学生有关拓跋珪政绩。

学生: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399年称帝;
在位期间初步汉化政策中政治方面有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定居。

经济上由畜
牧业为主的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

文化上重用儒生,兴办太学。

教师予以肯定,并做出总结。

鲜卑族政治上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学习农耕经济,文化上学习汉文化,实质上都是鲜卑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教师出示北魏世祖拓拔焘的信息,让学生查找相关政绩。

学生在课本的《历史纵横》里找出拓拔焘统一了黄河流域。

(目的让学生关注课本的《历史纵横》、《学习之窗》、《学习延伸》等内容,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图。


教师要分析为什么北魏能统一战乱纷飞的北方呢?跟拓跋珪的政绩有没有相关因素呢?
学生会思考在拓跋珪时期的一些早期汉化政策说明了当时鲜卑族积极地向汉族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文化思想,促进了鲜卑族实力的上升。

教师;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从课前两尊北魏骑兵佣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信息呢?
学生:北魏的军事力量强大,推动了北方统一的进程。

学生: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学生:北方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学生:北方人民渴望统一,希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

……学生的思路就被一一打开了。

教师:北方统一对当时有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从社会安定局面、统一趋势、民族融合以及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分别阐述。

教师:(因势利导)把拓拔浚、拓拔弘、拓拔宏祖孙三代的信息同时展示,以便学生了解孝文帝和冯太后的关系。

此处为亮点:即把拓拔宏与拓跋珪的政绩做个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变化的趋势和实质。

学生: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远比其祖先更彻底更全面。

(这是现象,关键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


学生:北魏鲜卑族封建化进程在加速。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些皇帝的谥号变化中证明这个观点吗?
学生:从“武”到“文”,汉化的趋势在加强。

教师:历史学科需要关注生活观察细节。

是什么因素促使孝文帝要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呢?(引出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后,主要依靠强大的武力为维系政权,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先看政治方面,对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

展示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教师:从材料一看宗主有什么特点?这对北魏统治会有什么危害?
学生:宗主都是地方豪强地主,雄踞一方,鱼肉乡里。

长期以往,豪强地主乘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也加大了阶级矛盾。

教师:加大阶级矛盾的制度还表现在经济上赋税制度的混乱。

原先规定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

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材料三:“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

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教师: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三的现象对北魏政府有什么影响?
学生:赋税增加,杂税较多,百姓负担重,寻求豪强地主的保护,政府的赋税来源受到限制。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孝文帝改革赋税制度要使之固定且大大降低人民的负担。

引出新的租调制改革。

上述材料反映出北魏统治下阶级矛盾尖锐。

教师:材料四: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

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

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请思考: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
学生:不能较好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

民族矛盾尖锐。

教师:展示崔浩的画像和碑刻。

北魏辅国元老,崔宏之子,博学多才,官至司徒,晚年修北魏史书,因直笔实录被杀。

《吊比干文碑》这一名闻书坛的惊世之作,也出自崔浩之手。

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力图恢复汉士族特权地位,为鲜卑贵族所忌恨。

教师:崔浩的真正死因是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融的结果。

进行小结:北魏的统治制度引起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起义不断,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这是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那孝文帝改革的可能性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顾)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
加强;2拓拔珪和拓拔焘初期汉化,加快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教师:现在给你们一张名片:
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在世:442-490
出生地:长安
民族:汉族
信仰:佛教
籍贯: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地区冀州市岳良)人
执政时期: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490)
特长:她熟悉儒家经典,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
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历史评价: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推动民族融合和汉化政策,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学生:3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教师:再给你们一张名片
姓名:元宏
曾用名:拓拔宏
庙号:高祖
谥号:孝文帝
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鲜卑族
在世:467-499
在位:471-499
信仰:佛教
特长:诗赋
传世佳句:yào,江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教师: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孝文帝在推动改革时自身有哪些优势?
学生:4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想通过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改变鲜卑落后的局面,巩固统治。

教师: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小结: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社会矛盾加
剧,统治者要挽救统治危机被迫改革
可能性: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北魏初期的汉化措施;
冯太后掌握实权推行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