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分析
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 ) 农 村 非 农 产 业 的 吸 纳 能 力 有 三
限
3 8万人 ,占 乡村从 业人 员的 6 . % - l 2 8 5
从事 第二 产业 的有 92l万 人 ,占总 数的
河 南 省 乡镇企 业 的 发展 曾 经对 农 村
剩 余劳动力的转移起 到了重要 的作用 , 但 是 由于 乡镇 企业 发展 速 度 的 放 慢 以 及
是 一 个 负 担 , 他 如 果 把 土 地 租 给 别 人
种 ,没 人愿 意 接 受 ,如 果 自己 种 , 则 影 响 务 工 经商 ;如 果 让 土 地 撂 荒 ,又 会 受 到 有 关部 门l 制裁 这 势 必 会 影 响到 农 的 村劳动 力的转移 。
外 ,由于河尊智 乡镶企业均 l l 管理水平、
工 作 。 他 们 生 活 的 环 境 既 没 有 社 会 约 束 ,也 缺 乏 社 会 保 护 , 既有 少数 人发 生 违 法 行为 的现 象 , 也 有 正 当 权 益 受到 损 害而 无法 维 护 的 问题 。 最 后 是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的 制 约 。 目前 在 农 业 比 较 效 益较 低 的 情 况 下 。 土 地对 进城 务 工 经 商 的农 民
技 术 力量 相 对 薄 弱 经 秽 效益 高 , 阻 F 碍 了今 后 乡镇 企 业 吸纳 农村 剩 余 劳 动_ 力 能 力的 提 高 。与 此 同 时 。农 村 个 体 、 私 营 工商 业 等 其 他 非 农 产 业容 纳 农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能 力也 十分 有 限 。
面 造 成 农 村 劳 动 力在 城 镇 不 能 长 期 稳 定
能 够 进 行 有 效 的宏 观 调 控 , 无法 根 据 劳
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科技资讯 2008 NO. 11
SCI ENCE & TECHNOLOGY I NF ORMATI ON
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王 艳平 ( 信阳师范学院 河 南信阳 46 40 00 )
摘 要 :农村 大量 隐性 失业的 劳动 力流入 城市 ,一方 面提 高了农 村的 劳动生 产率 ,另 一方面 外出 劳动力 所获 得的 区外收 入部 分甚至
由 于农 村联 产承 包责 任制 的实 行, 使得 农村 出现 大量剩 余劳 动力 。这 些富 余劳动 力 积淀 在农 村,已 经严 重地 制约 了农 村经 济的 发展 和农 民收 入的 提高。 这些 富余 劳动 力并 不能 促使 农村生 产价 值的 增加 ,反 而以 庞大 的数 量参 与农 村的 收益分 配, 这必 然造 成农 村生 产 的 低效 率 并导 致 农民 收 入 增长 缓 慢。 所以 劳动 力流动 的本 质就 是农 业劳 动力 要向 非农 产业 转移。 这是 实现 农民 增收 的重要 途 径。 一方面 ,剩 余劳 动力 从农 业部 门中转 移 出来 ,可 以提高 农业 部门 的劳 动生 产率; 另 一方 面,劳 动力 从生 产率 低的 农业 部门 转移 到生 产率 较高 的非 农业部 门, 使农 业部 门的 劳动 力可 以分 享到非 农业 部门 的产 出, 从而 使劳 动力 获得更 高的 收入 水平 。我 们将 上面 提到 的第 一种 效应 称为劳 动力 转移 效应 ,第 二种 称为收 入转 移效应 [ 1] 。
全部以 各种 方式 回流 到劳动 力流 出地 区,而 且这 项收 入已 经成为 农村 家庭 收入 中的一 项重 要经 济来 源。
关键词:剩 余劳动力 农民收入 劳 动生产率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与其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
而出去的非农业成员其收入一般是经 由农户的访谈得 出的 估产平均数。
2 调 查结 果及 分析
2 受教育程度 在农村 的主要劳动力中,大多数是小学 . 1 学历 和初 中学历 ,二者 占总数 的 8 . 5 1%,另外 还存在 7 1. 05 2%的文盲和半文盲劳动力 , 而具有高 中及以上文化程 度的劳动者仅有 3 7%。 . 7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个严峻的 事实( 2 。 表 )
( 1。 表 )
裹1 调查对 象的基本情况
农业的人员, 即纯农民占所有从业人员的 5. %, 71 4 占农村劳 动力的一半以上 , 而兼业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4. %, 26 8 说明在农村劳动力格局中,兼业或外 出打工的人数低于纯 务农者。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交通 、 信息相对滞后 , 思想也 较为保守的缘故 ; 也可能是 因为大多数(8 4%) 8. 6 的女性和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为深入 了解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其受教育程度的 关系,进一步探讨农村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其收
收入;而纯务农者的收入只是其家庭成员 中主要务农成员
的平均农业收入。某些在外常年兼业或者是经 由上学途径
入水平 中的作用 ,笔者于 20 年夏天对这个问题做 了调 03
查 。为了使调查更具代表性 ,首先把河南省的农村分为 3 类: 一是离市区较 近的地方 。由于接近郊 区, 经济作物种植 较多 , 进城的机会也 比较多, 属于发展水平 比较高 的农村 。 二是偏远的农村地区 , 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偏远的山区。 农作 物产量不高 , 进城务工的机会比较少 , 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 农村。三是位于二者之间,比前者低又比后者高的农村地 区, 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然后在这 3 类农村 中选择 了3 个典型的农业县 ,在这 3 个农业县 中选择 3 个
河南省人口流动原因分析——基于“六普”数据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的“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河南也不例外,这种社会现象将直接影响着各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人户分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与“五普”相同,2010年的“六普”也这样规定,凡是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的人都属于“广义人户分离人口”。
进一步细分,广义人户分离人口应该包含两类差别悬殊的人群,一类是远离家乡到“外地”经营、就业或学习等的人,另一类是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
前一类人口称为“流动人口”,后一类人口便是“市内人户分离人口”。
流动人口与市内人户分离人口之间在教育、婚姻、就业、迁移原因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
从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产生的原因看,“拆迁搬家”是最主要的,这和以“务工经商”原因为主的流动人口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很有必要将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从流动人口中剥离出来,二者分开考虑。
纵观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在研究迁移人口和人口迁移,而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了中国的独特现象。
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国内学者常常把人口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
从空间上来说,户口登记地发生了变化且与现住地保持一致的人口为“迁移人口”,相对应的,户口登记地与现住地不一致的称为“流动人口”。
也就是说,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流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
关于“流动人口”时间界限的确定,目前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是段成荣、孙玉晶在《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一文中的观点: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应包括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下或者半年以上的全部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这样才能得到更完整、更接近实际的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
对县域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的调查——以河南省唐河县为例
《 经济师 ̄00 2 1 年第 7 期
对 县 域 劳 动 力 市 场 变 化 情 况 的 调 查
以未 来 一 个 较 长 的 时 期 内 , 业 形 势 依 然 严 峻 , 业 在 就 就 和 再就 业 任 务 将 依 然繁 重 。就 业 总 量 虽然 实现 了增 长 , 城 镇 新 生 劳 动 但 力 和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的 转 移仍 将 是 难 解 的课 题 。 章在 对 河 南省 唐 河 县 文 劳 动 力 市场 价 格 结 构 与 变化 趋 势 进 行 调 查 分析 的基 础 上 , 出 了相 关政 提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 域 劳动 力 市场 变化 趋 势 县 中圈 分 类 号 :20 F4 文献 标 识 码 : A 建议
8 .5 2 0 下 降 为 6 .%。 27 %,09年 82
1就业结构 。 . 从产业看 .0 9年末 , 、 、 20 ~ 二 三次产业 的就业人数分别 是 3. 57万人 、. 68 3万人和 1.2万人 ,所 占比例分 别是 5 .%, 1 %和 95 82 l. 2 3 .%。2 0 06 0 9年 该 县 一 、 、 二 三次 产 业 的 G P比 例 分 别 是 5 . ,52 D 2 % 1.% 9 和 3 .%。就 业 结 构 与 G P的 比例 基 本 相适 应 , 1 9 D 南此 可 见 , 快 城 市 化 加 进程 , 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j产业的转移 , 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 , 是一项长期 而艰巨的任务 从行业分布看 , 传统产业如农业 、 采掘业 、 制 造业的就业人 数大幅度下降 , 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提高。 2就业特点 。 . 一是非正规就业人数庞大。 据抽样调查数据 , 全县城镇 的各类非正规就业人数大约是 7 8 — 万人 。这些就业者就业不稳定 , 基本 没有社会保险 , 缺乏劳动保护 , _ T资收入低下 , 工作时间长且 不固定等 。 规模庞大的非正规就业 ,一方面为缓减就业压 力和贫 困发挥 了积极作 用, 同时也带来一 系列问题 , 如劳动者权益得不以有效保障 . 并出现大量 “ 有 作的穷人 ” 二 是流动就业规模 巨大 。 。 该县 目前流动就业人数大约 在 1 2万以上, 流动就业的大多数是所谓农民_ 。 l 其中跨 省流动就业人数 : 约 8万人 , 占全部流动就业人数的 7%; 约 0 绝大 多数流 动就业 人员进 入 城镇就业 . 占城镇 全部从业人员的近 8 %。 目 0 前该县外出的农 民工从事 的职业主要有制造业 、 建筑业 、 服务业等 。其最大特点和问题是 : 农民工 长期处于“ 鸟式” 候 流动就业状态 , 由于城 乡和地 区分治 , 城农民工不 进 能难 以实现与城市人平等的劳动权 益和丰 会保护。 十 3 . 工资水平 。 一是劳动 力市场分层 和J 资分化明显 。 二 据调查 , 普通技 术 工种( 中级技工) 初 的工资一般是非技术 L种: 资的 1 - 倍 , l : . 2 如沿海 5 地 区技术工人的月工 资一般在 10 至 30 元之 , 50 00 而非技术工人的月 工 资一般在 60 10 0 — 00冗之问 。高级技 的工 资更高。二是行业之间工 【 资差距进一步拉大 , 垄断行业的工资大大高出非垄断行业 。 从事 电力 、 通 信等垄断行业的劳动力与非焦断行 业( 以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 为例) I 职一 平均 = l资的倍 数荚系是 1 3 。 . 倍 三是普通劳动者 、 别是农民 4 特
关于如何实现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分析及对策
特 征, 出一些关于 如何实 现我省农 产 承包责任 制这种 体制和经 营方 式 , 提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分 析及对策 。
一
1 、新增农村 在狭小 的土地 转移劳动力数量众多 。我省是农业 和 上 , 而使农村 剩余劳动 力这种 隐性 人 口大省 ,农村人 口多 ,劳动力总量 从 失业开始显 性化 。所 以, 近年 来我省 大, 长. 仅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就有 增 决, 远超过 了社会生产的需求 ,劳动 力严 重 过剩 。 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中保 守
年年末全省总人 口9 1 万人 。其 中, 的原因。 77 农村人 口为 6 0 9 8万人 , 是一个典型的
农业大省。
乏资金 、 技术 、 才而效益低 下 , 的 人 有
农业劳动 生产率 的提高 , 使农村 甚至关门倒闭。近年来尽管乡镇企 业
剩余劳动 力增加 。我国 自建国 以来推 发展趋于好转但其就业容量的增加并
2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 阿瑟 ・ 刘易斯认 为 , 传统农业部门
乡镇企业是解决 农村剩余 劳动 力 这将 造成 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的规模进一 3 乡镇企 业吸纳劳动力 的能力在 、
存 在着 无限 的劳动供 给 , 条件 由两 问题 的一个重要途径 , 其 改革开放 以来 , 步扩大。 个: 一是 农业劳动 的边 际生 产率 为零 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 , 成为农村 劳动 力 或为负数 , 即一部分 农业劳 动者离开 就 业的重 要出路 , 农村剩余 劳动 力 减弱。 为 改革开放 以来 , 乡镇企业迅速发
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基 本原 理 的状 况尚未根本 改变 , 再加 上我 国 期稳定发展 ,但从短期 看人世将使第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应问题初探——基于对河南省固始县的调查分析
摘
要 : 村 劳 动 力 流动 引起 了流 出地 生 产 要 素 的 重新 组 合 , 流 出地 的社 会 经 济增 长和 发 展 产 生 了广 泛 农 对
的 影 响 。 过 对 自2 世 纪8 年 代 以 来 河 南 省 固 始 县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发 达 地 区与 城 市的 流 动 , 固始 县 的 农 业 、 通 0 0 对 农
文 章 编 号 : 6 1 6 3 (0 9 0 — 0 8 0 17 — 12 2 0 )2 0 3 - 6
一
、
文 献 回顾
质 下 降 [( )然 而 也 有 大 量研 究 肯定 了农 村 劳动 页 。 ] 力外流 的积极作 用 。 杜鹰 、 白南生 (9 7 利 用对 四川 、 19 )
农 村 劳动力 流 动对 流 出地 的影 响 是农 村劳 动力
流动 问题 的研 究 主题 之 一 , 是 自2 世 纪9 年代 以 也 0 0 来在 中国争 论 的 主要 问 题 之 - 争 论 的焦 点集 中在 _,
大量 的农 村劳 动力 特别 是青 壮年 劳动 力外 流对 农业 和农 村 的发展 造成 了什 么样 的影 响 。
业潮” 阶段 , 提 出 了“ 潮带 三 潮 ” 并 一 的发 展模 式 , 即
“ 民工 潮” 动 “ 带 开发 潮 ” “ 、建设 潮 ” 创 业潮 ” 白南 和“ 。
生 等 [] 过个 案 访谈 研 究 表 明 : 出者 及 回流者 发 1通 外
流, 造成 农村 的“ 精英 流失 ”] ) 村劳 动力外流 导 [ 弼。 3 ( 农
产带 来 负面 的影 响 。 树 凯 [、 阳 [ 马 忠 东 [、 赵 5 都 、 ] 7 张 ] 永 丽 _的研 究都 认 为农 村 劳动 力 的外 流使 流 出地 的 8 资源和要素配置更加合理 、 农村劳动力素质得 以提 高 、 收 入效 应 和 减 贫 效应 明显 。 实 通过 对 农 村 劳 动 李 力 流动 的收入 增 长 和分 配效 应 的 实证 分 析 认 为 . 农
传统农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
考查 农村劳动力产业 问转移对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 的影响 , 需要 重视影响城 乡居 民不同来源收入 的因素 , 并加 以控制 。工 资性 收入和家庭经 营收入构成城乡居 民收入 的主体 , 财产 性收 入和转移性 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 比重变化 明显 。农村劳动 力产业 间转移直 接影 响农 户家庭 的工资性 收入 和家庭经 营收 入, 农村 劳动力能否克服制度 障碍实现成功迁移对于城 乡居 民 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 响。城镇和农村地 区的投 资水平 、 村地 农 区的农户 、 非农 户投 资差异 、 方政府财政 收入水 平及其 支 出 地 的 城 乡 差 异 对 于 城 乡 居 民收 入 差 距 也 具 有 重要 影 响 。财 产 性 收 入具有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 ) 量 与 数 据 二 变
1变量选择 。我们使 用河 南省城镇 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与 . 农 村家庭人均纯 收入之 比来衡量城 乡居 民收入差 距 , 以河南省 乡村从业 人员 中非农林 牧渔业 就业者 的 比重表 征农 村 劳动力 产业问转移状况 ; 用每一年成 功实现到城市定居 的农村人 口增 长率衡量样本区间 内的制度性障碍变化情况。在其他控制变量 方面 , 包括城 乡 固定 资产投 资 比、 农村 固定 资产投 资方 面的非 农户与农 户投资 比 、 地方政府 财政收 入状况 、 财政 支 出中用于
产率拉大所致 。 文 献 综 述 综上所 述 , 当前 对于农村劳动力产业 问转移如何影响城 乡 农 村劳动力 由传统部 门向现代 部门转移 , 是传统农业 国工 收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距 波 动 , 者们 之间 尚存在 分歧 。本 文拟 采用河 南 省 学 业化 进程 中的重要 经济社会 现象 。 现代化进程 中的这种 就业结 19 年 以来 的时间序 列数 据 , 90 实证分析传统农 区农村 劳动 力产 构转 换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 发生相应变化 , 直接表现 为城 乡 业 问转移对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 探讨 农村劳动力产业 间 收 入 差 距 的 波 动 。李 实 (9 9 、 ae 19 )李 强 (0 1 、 19 )H r(9 9 、 2 0 ) 阮杨 转移 影响城 乡居民收入 差距 的作 用机 理。 等( 0 2 、 志军和杜育红 (0 4 、 2 0 )孙 2 0 )盛来 运( 0 7 等认 为 , 村 20 ) 农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研究
1 _ 农 村 劳 动力 整体 素 质 偏 低 。从 受 教 育 的 程 度 来 看 。 南 .1 2 河 农 村 劳 动 力 文 化程 度 较 低 。 2 0 据 o5年 l %人 口抽 样 调 查 资 料计 算 , 村 劳 动 力 中 小学 、 中 文 化 程度 的人 口 占 7 .9 . 以初 农 初 81% 仍 中和 小 学 文 化程 度 的人 为 主 体 。劳 动 力 素 质 偏 低 影 响 了农 业 的
一
转 面 积 增 加 了 61 流转 土地 的户 数 增 加 2 % 。 口市 自 20 .%, . 周 3 02
年 以 来 ,农 村 流 转 土 地 平 均 每 年 以近 3 3 . h - 速 度 递 增 . 3 33 m 的 3 " 截 至 20 0 8年 底 , 市 累 计 流 转 土 地 面 积 77 全 . 3万 h , m 占全 市 耕
态 度 、 地 流转 的 认 知 度 和 接 受 度 、 与 流转 的积 极 性 都 会 有 农 参 所 不 同 。 截 至 20 0 7年 1 2月 , 昌 市 农 村 家 庭 承 包 耕 地 总 面积 许
2. 74 5万 h 2全 市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面 积 2 9万 h 占 总 承 包 耕 m, . 5 m,
1 河南省农 村劳 动力转 移状 况分析
1 1 河 南 省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现 状 .
村 , 会 保 障体 村 劳 动 力 的 社 土 惟 一 失 业 保 障 和 养 老 保 险 , 村 剩余 劳 动 力 离 开 土 地 进 城 后 一 农 旦 失 业 , 本 生 活 就难 以保 障 。 基
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汇报
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汇报近年来,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这其中既有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有为了摆脱农村贫困而外出打工的贫困户。
而这一现象对农村家庭、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河南农村外出务工对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许多农村家庭因为务工者的外出工作而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有些甚至还有了能力购置房屋、购买汽车等。
这些外出务工者通过辛勤劳动,为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家庭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农村外出务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轻了农村的务农压力,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流动。
许多务工者通过外出打工,学到了新的技能和知识,一些人还通过创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农村外出务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许多务工者外出打工时间较长,导致了家庭成员分离,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和稳定。
其次,一些务工者在外打工时遭遇不公平待遇、欠薪等问题,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此外,农村外出务工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务工者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保障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扶贫帮扶政策,提高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外出务工的压力。
总的来说,河南农村外出务工情况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动力,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综合施策,加强对农村务工者和家庭的关爱和扶持,促进农村外出务工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全面小康。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2019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
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
农村人口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经济因素是迁移的主要原因(张小莉,2015),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国外侧重于农村人口流出理论,如“推力-拉力”理论、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等,从理论方法、操作模式、实践进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王洪亮,2018)[1]进行了严密分析。
国内侧重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低是影响农村人口流出的重要因素(张锐尧和谷建全,2011),此外,还存在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弱化(张益民和豆志杰,2018)[2];思想观念守旧,法律意识淡薄(曹圣伟等,2018),产业支撑能力有限(周彩云,2017)等其他的制约因素(刘岱宁,2014),并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陈辉,20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张文等,2010),以工业发展减少农业人口对农业的依附力(郑杭生等,2015)等可行路径。
河南作为农村人口流动大省,笔者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常态时代背景分析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促进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劳动力转移现状1.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反映该区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劳动力大省,其近年来城镇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4—2018年河南省城镇化数据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近五年来,河南省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增量明显,其城镇化发展迅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
但另一方面,河南省2018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0906万人,比2017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马缓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要】“三农”问题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研究——以河南省柘城县左庄村为例
户 中 . 性 外 出务 工 人员 共 7 男 3人 , 性 4 女 O人 。通 过 访 谈 笔 者 了
解 到 主 要原 因是 年 龄 较 大 的 男 性 依 然 进 行 着 劳 动 力 的转 移 和输 出 . 年 龄 较 大 或 者 初婚 或 已怀 孕 女 性 则 没 有 选 择 外 出 , 是 留 而 而
守 家庭 。笔 者 在 村 中 也 多 次看 到 家 中 留守 者 只 有 女 性 和 孩 子 的
家 庭 。 般 是 父 亲 、 子 或 者 儿 媳 均 外 出 打 工 , 把 母 亲 和 孩 子 一 儿 而 及 老人 留在 家 中 。图 1给 出 了 不 同 性 别 外 出 务 工 人 员 在 不 同年
出务 工 女 性 劳 动力 的 年龄 较 男 性 来 说则 更 年 轻且 集 中 ,主 要 集
中在 1— 5岁 之 间 , 一 年 龄 段 占外 出女 性 总人 数 的 7 . 62 这 71 %。出 现 这 种 状 况 与女 性 在 家 庭 中充 当 的 角 色 有 着 直 接 的关 系 。 目前
左 庄 女 性 结 婚 的 年 龄 一 般 在 2 0岁 左 右 . 女
左 庄 是 河 南 省 商 丘 地 区 一 个 外 出务 工 非 常集 中 的 村 庄 , 位 于 河 南 省柘 城县 城西 郊 约 5 m 处 , 处 平 原 , 交 通 却 不 便 利 , k 地 但 只 有 村外 一 条 失 修 的 柏 油 路 通 往 县 城 。最 近 的铁 路 线 距 村 子 也 约 5 k 。全 村 共 2 7户 , 地 14 m ,04人 , 中男 54人 , 0i n 7 耕 5 h 16 其 5 女 5 0人 , 均 人 口 41 , 均 耕 地 面积 约 4 0 4 f, 占全 1 户 .人 人 8. n 只 2 国 平均 水 平 的 一 半左 右 。 直 以来 , 一 这里 以农 业 为 主 , 小 麦 、 以 玉 米 种 植 为主 , 有 棉 花 、 豆 、 豆 、 麻 、 梁 、 生 等 , 要 的 也 绿 大 芝 高 花 主 间种 套 种 方 式 是 麦套 棉 。 非 农 产 业 方 面 左 庄 基本 没 有 发 展 , 在 目 前 村 内还 没有 任 何 工 厂 或 者 企 业 , 只有 代 销 点 三 户 , 营业 额 一 般
河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业 人 口的结构 大 体 是 一致 的 。改 革 开放 以来 , 过 通 兴办 乡镇企 业 和促 进 劳 动 力跨 区域 就 业 , 村 劳 动 农
力 向非农 产 业 和 城 镇 转 移 步 伐 加 快 。尤 其 是 近 年
移 培训 阳光 工程 , 措 了 40 0多 万 元 资金 ( 国家 筹 0 含 财 政下 拨 1 0 0万 元 ) 于农 民参 加 培训 的学 费 补 7 用
贴 。组 织 6 9所 培 训 机 构 围绕 市 场 需 求 , 照 定 向 4 按
来 , 了促 进农 村富 余 劳动力 向 非农产 业转移 , 劳 为 把
动力 优势转 化 为经 济优 势 , 效增 加农 民 收入 , 有 中共 河南 省委 、 省政府 高度 重视 农 村 劳 动 力转 移 就 业 工 作, 重视建 立 健 全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就 业 服 务 体 系 。
摘 要 :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和 城镇 转 移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规 律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南省 农 村 劳 动 力 不 农 河
断 由农 业 向非 农 产 业 转 移 , 在 转 移 中还 存在 不 少 制 约 因素 。 对 此 , 汲 取 国外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经 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 要 选择 适 合 本 省 特 点 的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方 式 , 取 有 效 的 政 策 措 施 。 采
会 的奋斗 目标具 有重要 现实 意义 。
一
劳 动保 障 部 门为依 托 , 以乡镇 、 道和社 区劳 务保 障 街 机 构 为龙尾 的“ 一条 龙” 业服 务体 系 。三是 加强 农 就 村 劳 动力转 移 就业 培训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省 从 事 全
农村劳动力流动若干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
白休 千 u
经 。 律
水平 占 7 % , 中占到 1 . % , 2 高 3 1 中专的 占到 7 5 , . % 同时大 多
数 的农 村 劳 动 力 外 出 以前 没有 受 过 专 业 的 技 能 培训 。
础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及农业季节性 的生产特点 , 使农 业劳动力大量过剩 。农业 劳动时 间和农 业生产 时间的不一 致, 导致农业劳动具有 很强 的季节性 , 产生 了农业 劳动力 的 季节性剩余 , 民为增 加 自身的收入 , 农 必然 要在农业 外寻求
业之间的收益差异会推 动劳 动力 由低收入 产业 向能获得 高
收 人 的产 业 流 动 ; 典 的 刘 一 费一 拉 二 元 经 济 模 型 认 为 , 经 劳
பைடு நூலகம்动力流动 的原 因是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于工业 , 而劳动生 [ 收稿 日期]0 0—1 6 2 1 2—1
【 作者简介] 吕保利( 9 8~) 男, 17 ,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 助教。
存 。土 地 制 度 的 变 革 , 即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使 土 地 的 经 营
农村劳动力 流动的主要过程 , 留城是 农村劳动力 流动最期望 的结果。农村 劳动 力从外 出最终 实现 留城可 能需要 经历 多 次的外出和回流这样一个循环 的过程 , 甚至部分 劳动力无法
实 现 留城 的愿 望 , 终 返 回 到农 村 。 最
所做 的研究 中, 劳动力流 动不仅包 括劳 动力 乡城流 动 , 同时
还包 括 劳 动 力 在 非 农 部 门 间 的 流 动 , 一 般 认 为 劳 动 力 乡 城 但
流动 是 典 型 的 劳 动 力 流 动 。而 城 乡 之 间 的 流 动 主 要 是 农 村 劳动 力 的 流 出 为 主 , 以农 村 劳 动 力 流 动 一 般 意 义 上 则 是 指 所
当前河南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当前河南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一上半年河南就业基本情况(一)就业工作保持总体稳定总的来看,当前各项就业指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河南省主要就业指标完成良好,跑“赢”时序进度。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4万人,完成任务的65.12%;失业人员再就业19.52万人,完成任务的78.1%;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59万人,完成任务的82.3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7.3万人,完成任务的93.25%(见表1);城镇登记失业率2.96%,继续保持在合理可控区间。
与上年同期相比,城镇新增就业减少2.59万人,减幅约为3%,在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出现了增量和增幅的小幅下降。
这与河南省全面推行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进一步挤出重复计算“水分”相关,也与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相对减少有关。
新增就业减量和减幅仍在合理范围内,河南省就业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表表912022年上半年河南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类别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万人)71.6419.526.5937.3目标完成率(%)65.1278.182.3393.25表12022年上半年河南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二)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从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状况来看,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1~6月,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安阳、许昌6个监测城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场招聘单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6.6万个,进场求职人员37.5万人;同时,市场中介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全省网络招聘市场上半年发布职位152.5万个,活跃人才133.2万人,招聘供需比为1.1∶1;综合线上线下招聘供需情况,河南省综合求人倍率约为1.22,高于2022年求人倍率1.20,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其中,民营企业作为就业创业的主要领域、吸纳就业的重要“容器”,其作用和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从网络招聘市场情况看,第二季度民营企业发布招聘职位数量占职数总量的56.9%,需求人数达到86.77万人,表明河南省民营企业对经营发展预期稳定。
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的 是 ,有 些县 域经 济信 贷投 入不 足 , 金 融信 贷资金 投入 总量 逐年减 少 ,增 幅 趋缓 ;县域 内工 商业 贷款 、固定 资
但 也应 该看 到 ,河 南省 劳务 经济 仍然
面 临着 诸如 劳动 力供求 形势 严 峻 、劳
产 贷款 和技术 发行 贷款 逐年减 少 ,占
转 变为经 济优 势的 主要 途径 。
T 资 时 常 被 恶 意 克 扣 和 无 故 拖 欠 、最
性 循环 。近 五年来 ,每 次全 国展 开两 会 期 间 ,我 省委 、省政 府 的主要领 导 都 要在 北京 看望河 南籍 的农 民工 ,为
低工 资标 准没有保 障等 等 。
二 、 河 南 劳 务 经 济 发 展
农 村剩 余 劳动力 在农业 内部 转移 。根
据 国家统计 局提 供 的数字 ,从现 实来
看 ,我 国农 业 内 部 就 业 天 地 是 很 广 阔
界 的关 注 各 级劳 动保 障监察 T资 部 门开 展 的农 民工 权益 保护 专项 大检
发 展 的对 策建 议
面 对 众 多 问 题 , 南 省 劳 务 经 济 河
要 想不 断发展 ,必 须在 社会各 界 的共
同支持 和关 注下 ,看清 自身 的优势 和
不 足, 练 内功 。具 体 可 以从 以下 几 苦 点着手 : ( )以战略 的思维来认 识 劳务 一 经 济 当前 ,河 南省各 级党委 和政府 都 应 高度 重视劳 务经 济 的发展 ,思想 观
荒 地 , 1亿 亩 宜 林 、宜 草 的 荒 坡 , 8
2 0 万 亩 成 海 滩 涂 和 3 0 万 亩 可 养 殖 00 00
导 如此 的重视 和关 怀 ,也从 未得 到各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
店做服务员 ,或者有驾照 的农 民选择去做司机 的也 比较多 ,而从事科研
管 理工 作 的相 对 较少 。 三、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 一 ) 组 织 化程 度 低 ,转 移 存在 盲 目性
自发转移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虽然说近年来政府 组织的劳务输 出数明显增多,但是从劳动力转移 的总人数来看 ,政府起 的作用仍 然很小 。农民工 自 发转移 ,没 目的没计划 ,就存在很大 的盲 目 性和随意性。这使得一部分农 民工进城后 ,由于信息不通 畅或者信 息错 误 ,危 害 社会 的稳 定 最 终 只 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到 农 村 ,无 法及 时 就业 。 另 外 ,政 府 对农 民工就业也没有做 出详细的规划 ,中介组织不 完善。现在 ,农 村剩 余劳动力规模越来越大 ,农 村劳动力转移任务更加艰 巨。政 府需 要宏观 调控 ,加大对农 民工就业组织和指导 。
农村 劳动 力转 移 问题 分析
— —
以河 南省 为 例
李 娜
摘 要 :河南省农村 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是河 南省 当前农村 经济发展的重要 目标 。农村劳动 力的有效转移 对于解决我省农村 劳动力就 业 ,增加农 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劳动力的意 义、现状进行分析 ,发现农村 劳动 力转移过程 中存在的 1 ' - 3 题 ,并为促 进 河 南省 农 村 劳动 力 的 有 效 转移 提 出对 策 建议 。 关键词 :河 南省 ;农村劳动 力转移 ;对策
( 二 ) 农 民 工整 体 素 质偏 低
现 阶段 ,促进农 民收入的方法已不再局限于土地的增加。而是提高 劳动力 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 素质偏低 ,是影 响农 民工收入 的主要原 因。 外出务工的人员 ,一般有技术有文化的工资较高 ,而没文化的农 民干 的 活很 累,工资又不高。特别是贫苦地区的农 民,没有一技之长 ,文化水 平又低 ,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 思想观念落后 。 自古 以来 ,河南省 一直 以农业 为主 ,工业 发展很 慢 ,所以经济发展 比较缓慢 。这不仅造就了农 民生活上 的贫穷 ,也使得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一些落后 的山区例如象信 阳等地的 山区至今还坚持 “ 女主内”的落后思想 。这使一些女性宁愿在家 闲着穷着 。也不愿意 出 门挣钱 , 这就造成 了劳动力的浪费 。 文化水平偏低 。河南省 农村 劳动力 资源 中,总人 口达 4 6 0 0万 人 , 大专 以上学历 达 5 8万 人 ,占 1 .2 % 。高 中学历 共 5 2 0万 人 ,占 1 1 . 3 % 。初中学历 2 7 8 0万人 ,占 6 0 .4 %,小学 以下学 历 1 2 4 2万 人 ,占 2 7 % 。大部分农 民因为贫穷 ,上不起学 ,所以文化 程度 不高 ,还有的思 想有 问题 ,觉得上学没用 。所以就不上学 ,直接出去打工。由数据可知 初中小学文化的农村 劳动力仍 占绝大多数 。由于文化水平偏低 ,所 以大 多数农村劳动力进城 只能从事于建筑业和制造业或者服务行业 ,很难从 事管理层或者科研开发工作等。 劳动力转移仍是 以 自 发流动为主。 ( 二 ) 省 外转 移 数 量 减 少 ,省 内增 多 ( 三)受社会政 策制度的制约 从总体转移趋 势来看 。河南省农村 劳动力到省外打工的趋势有所转 社会制度 ,是社会生活中为 了满足或适应某种需求 ,建立起 的有 系 变 ,近年来 ,许 多农 民已放弃了去省外 打工 ,而是选择在省 内打工 ,省 统 、有组织 ,众所周知的行 为模式 。包括教育制度 、医疗卫生制 度、政 内就业形势 良好 。2 0 1 0年 ,省内劳动力转移 人数达 1 2 3 4万人 ,和 以前 治经济制度等 。其 中对农 村劳动力转移影响较大的有土地 制度 、户籍 制 相 比,有 了很大 的增长 ,省外 转移 的总人 数是 6 0 9 万 人 ,与前些 年 相 度等 。 比,减少 了很多。这说 明劳动就业岗位增加迅速 。近年来 ,我省非农业 1 . 土 地管 理 制 度 不 健 全 产业快速发展 ,如制造业 , 金属业等。农民工待遇得到很大 提高 ,大大 农民即使常年在外打工 ,也不愿放弃土地经营权 ,更何况 现在国家 缩小了与发达地 区的薪 酬水平 。不 少务工 的农 民走上 了 自主创业 的道 对每亩地都有经济上 的补助 。农村 劳动力外出务工工作 不稳定 ,土地就 路 ,有一些农 民选择在家做一些小本生意 ,比如说开超 市,到邻 近的集 成 了农 民的最后保 障,农 民会抱着如果在外面混不下去了 ,就 回老家种 市上卖一些小商 品。或者 比较 富裕 的农 民在 自家田地 里盖个 小工厂 ,生 地 的想法 ,所以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实现彻底的转移。另外有些农村劳 产一些产 品,他们不仅 自己就业 ,还让 同村的农民找 到了工作 ,这吸纳 动力 常年在外务工 ,没有 时间经 营土地 ,就 把土地 承包 给亲戚 或者朋 友 ,土地 的承包价格 ,国家 的经济补助等矛盾纠纷就 由此而生 ,严重影 了 大 批 的农 村 劳 动 力 。 ( 三 ) 就 业 结 构 优化 ,二三 产 业 比重 逐 渐提 高 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因为土地制度不合理 ,造成的问题很多 ,农 民呼 我省农 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主要从事 的是建筑业、制造业等劳动 吁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的实现 。 密集型产业 ,第 二、三产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外 出务工 2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合理 的男子大多选择从事建筑业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大部分都是农 民工 的杰 我国居 民分为农业户 口和非农业户 口, 这样 的户籍制度使农村 劳动 作 。外出务工的女子大部分 大多选 择从事 制造业 ,一般都 是进 一些工 力虽然进城务工 了,但是却不能获得 与城市居 民完全 平等的社会 身份。 厂 ,从事一线制造工作 。转移行业中除了以制造业和建筑业外 ,还有服 这就意味着农村劳动力 的居住 、就业、社保等 问题都 缺乏完善 的保 障。 务业 、批零贸易业 、 交通运输业等 ,如有的农 民外出工作选择去酒店饭 另外 , 农 民工子女 的教育也是一个 突出问题 。大部分农 民工 的子女不能 作者简介 :李娜 ( 1 9 8 5一),- t - ,汉族 ,河南许昌人 。硕士研究生学历,许 昌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助教 ,主要研 究方向 :经济法、宏观经济发展 等。
河南省人口流动原因分析
河南省人口流动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流动、迁移人口规模逐年递增,这一社会现象将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全方位阐述了河南省人户分离人口的流动迁移原因,以期为我省各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口流动;迁移原因;“六普”数据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的“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河南也不例外,这种社会现象将直接影响着各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人户分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与“五普”相同,2010年的“六普”也这样规定,凡是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的人都属于“广义人户分离人口”。
进一步细分,广义人户分离人口应该包含两类差别悬殊的人群,一类是远离家乡到“外地”经营、就业或学习等的人,另一类是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
前一类人口称为“流动人口”,后一类人口便是“市内人户分离人口”。
流动人口与市内人户分离人口之间在教育、婚姻、就业、迁移原因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
从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产生的原因看,“拆迁搬家”是最主要的,这和以“务工经商”原因为主的流动人口有着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很有必要将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从流动人口中剥离出来,二者分开考虑。
纵观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在研究迁移人口和人口迁移,而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了中国的独特现象。
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国内学者常常把人口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
从空间上来说,户口登记地发生了变化且与现住地保持一致的人口为“迁移人口”,相对应的,户口登记地与现住地不一致的称为“流动人口”。
也就是说,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流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
关于“流动人口”时间界限的确定,目前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是段成荣、孙玉晶在《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一文中的观点: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应包括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下或者半年以上的全部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这样才能得到更完整、更接近实际的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
城乡劳动力要素流动配置效果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Evaluation of Rural - Urban Labor Mobility in Henan Provi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its Optimal
Allocation
作者: 王亚红[1]
作者机构: [1]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出版物刊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5-11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劳动力要素;城乡流动与优化配置;效果评价与应对策略
摘要:本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价了河南城乡劳动力要素的配置状况,结果表明,作为农民大省,其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间的配置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是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农业现代化、发展小城镇和
城镇工业、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和劳动力能力促升四个具体策略来促进其农村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最终实现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调查报告(四)
——河南省劳动力流动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河南省剩余劳动力流动相对较落后的情况,影响因素主要有城市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
大多数农民农闲时期外出打工,外出务工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作业,在一些劳动力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地方,自身权益不能得到维护,如拖欠工资,医疗问题等,因此应该妥善解决劳动力外流,尤其是农门外出务工的问题。
正文
(一).河南省劳动力分布及流动现状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 380万人,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 872万人,占常住人口
仍占45%。
我省有耕地1.1亿亩。
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
据此计算,河南农业经营仅需要 367万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外流成为趋势,农民工纷纷选择到外出打工。
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额工资吸引了大批剩余劳动力,2008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41.2%在省内城市打工,在省城打工的有19.6%,分别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打工。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河南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增加到1557万人,全省劳务输出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年实现劳务收入730亿元。
劳动力还存在高学历人才向大城市及国外流动的现象,以寻找更多机遇。
(二).河南省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河南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影响综合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全省为23.2%。
目前发达国
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也在40%左右,全国平均水平为36.1%。
其次,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不能充分吸纳劳动力参与就业。
第三,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劳动力数量逐年递增,供过于求,现有市场不能吸纳过多的劳动力。
第四,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中,大多数是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二者占总数的85.71%,还存在10.52%的文盲和半文盲劳动力,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仅有3.77%。
第五,外出务工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工资发放,医疗保险等问题。
(三).针对劳动力流动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第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第二,针对劳动者需求,由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者进行培训,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第三,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四,对自主创业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贷款优惠等,可以减轻就业压力。
第五,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尽快消除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