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语文特级老师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关键词: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津贴当代教育智慧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
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
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
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
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
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
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
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
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简介

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简介于永正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
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
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孙双金,男,1962年出生,情智教育创立者、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
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与四小课堂”在全国广有影响。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8年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1989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他自己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

全国语文阅读名师介绍一、名师介绍在中国教育界中,有许多语文阅读名师因其卓越的教学成果和影响而备受尊敬。
以下是其中一些知名名师的简要介绍:李老师:李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在多所知名中学任教,现任某著名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他教学经验丰富,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深入研究,是全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张老师:张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某知名高校中文系教授。
她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语文阅读教育课题的研究。
王老师:王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某重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他教学风格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多次获得省、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的荣誉。
陈老师:陈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
她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尤其擅长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多次受邀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讲座。
刘老师:刘老师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某知名教育机构语文教研室主任。
她长期致力于中小学阅读教育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阅读教学课程和教材。
二、教学风格与特色这些语文阅读名师在教学风格和特色方面各具特点,以下是对他们教学风格的简要分析:李老师:李老师的教学风格严谨、条理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和深入思考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提倡开放式讨论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老师:张老师的教学风格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她注重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审美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王老师:王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善于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阅读材料。
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陈老师:陈老师的教学风格严谨、细腻,注重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和解读。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以下是全国范围内的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他们是在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1. 陈玉华:曾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师称号,拥有30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擅长教授古诗文和现代文学。
2. 李明: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曾任省级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对语文教育领域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教学方法。
3. 张丽娟: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维培养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
4. 王志杰: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称号,擅长教授文言文和修辞手法,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有独到的见解。
5. 马晓宇:曾获得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名师称号,对于阅读教育和写作提高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广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6. 张华:曾荣获全国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称号,是语文教育领域内的知名教育家和学术专家,对于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独到的见解。
7. 赵小平:曾在全国高中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对于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有深刻的认识,擅长教授古代文学和现代诗歌。
8. 王磊: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受到广泛的好评。
9. 杨文静:曾任省级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对于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和阅读能力培养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是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10. 刘建国:曾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对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广受师生尊敬和爱戴。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特级教师于漪的教育思想【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65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
在于老师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她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形容她教书教得着了魔,而她的学生则说她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于漪老师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大师的呢?】—————————名言语录—————————1.关于教育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动力的源泉。
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
知性是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立体化试教、全方位育人。
2.关于教师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

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春》——《皇帝的新装》——《狼》——《桃花源记》——《口技》——《故乡》——《爱莲说》——《陋室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孔乙已》——《愚公移山》——《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勤》——《曹刿论战》——《捕蛇者说》——《小石潭记》1、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教例简述]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南京送别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二、讨论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外貌——落泊潦倒动作——一片深情两次背影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落泪混入、再找不着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
板书: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我自责看讲拣嘱——无微不至内疚三、当时的家境、原因。
板书: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徐绍仲文)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
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
当今教育改革家、语文教师名单

当今教育改革家、语文教师1、李希贵---山东潍坊市教育局长、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2、李镇西---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3、李玉贵---台湾语文教学专家、华人地区最好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步入课堂,和四年级学生一起完成这堂课的学习。
学生也是四人小组,每个人都有分工——桌长、小天使、小沙漏、总裁。
每个孩子各司其职,有的管合作时分发材料,有的管音量控制,有的管排位顺序,有的管情绪关心,这样的课堂组织管理有手段,有方法,让老师看到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生角色认定并发挥作用。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断让学生去思考阅读文本后所产生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推动下,仔细读文本,问出了很多原先不曾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
思考真正的问题!李老师让我们看到什么叫质疑。
“上好每节课,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句话多么朴素却又直击人心。
今天,我们就在世外,在李老师的课堂里,与孩子们共同学习,静静体悟生命成长的幸福。
李玉贵老师的课堂没有传统教学的对答如流,也没有慷慨激昂地朗读,有的是静心的阅读,深刻的思考,倾心的聆听,安静与智慧的碰撞。
这是一个优秀老师的教学,胸有成竹,教育无痕,发人深省。
化雨,润物无声!如蜻蜓点水,却让学生沉浸于阅读之中,主动思考,合作学习。
李老师的理念值得学习,做一个系统思考的问题解决者。
4、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教育专家、爱的智慧“老顽童”5、霍懋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教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周恩来称其为“国宝”、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6、于漪---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中学语文教育专家7、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8、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尝试教学法9、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10、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世纪老人”11、老舍---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12、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3、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4、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5、钱梦龙---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成了 “ 集体智慧的结 教室大 门随时向任 何想听我课的老师打 开。”
晶”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越 来越 变成了 “ 无懈 可击”的表演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就 越来越讲 究
“ 精雕 细刻”的形式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便 越来
师怎么能上课 ?但这课 又必须上 ,那 当然就只有 由教 师制 定一个比较 完美而 又巧妙 ( 即看 不出痕迹 )的教学框 架 , 包括 设计 一系列 “ 问题 ”等等 。在这样 的课堂上 ,教 师不 得 不已经提 前做好 了 “ 制板 ”——于是教师完全掌握 了 预
记 : 不少 公开 课 的设计 非 常讲究 , 个环 节 、 有 每 甚至
李 :应 该说 ,学 生喜欢 上 我 的语 文课 。原 因 我估计
有这么几点 :第一 ,我 的课上得比较轻松 ,比较潇洒 ,比 较随意 ,比较有 情趣 ,也有感染力 。第二 ,我补充了大量 教材 上没有 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意义 ,又有意思 。所谓 “ 有意 义” ,就是 无论思想性还是文学性对学生 的心灵 既 滋养都是极 有价值 的 ;所谓 “ 又有意思 ” ,就是这 些文章
,
是教师对学生 的了解 。如果是在本班上课 ,一般来说
这是不成 问题 的。但如果是 “ 借班上课 ” ,授课教师很难 在一堂课上与 素不相识 的学生 “ 水乳交融 ”。不管教师 多 么 “ 机智 ”,最后都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 自己的思想框
富 ,前提是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 自己的事业 ,严肃地对待 自
己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堂课 ,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能够让
21
我们坦 然地面对 自己的失误一 为了我们心爱 的事业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京
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
1936年生,北京人。
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
生,北京市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
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
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
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
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
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
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
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海
于漪(女)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
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 1940年生,上海人。
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 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
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
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 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
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
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
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
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徐振维(女) 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
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西安第二女中、西安第三中学、上海五四中学任教,1977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员。
曾主持“课时分段,扩大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大获成功。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始担任上海市H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担任过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
1994年12月27日逝世。
张大文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方仁工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
陈钟梁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
河北
时雁行 1920年生,河北河间人。
1950年任赤峰中学语文教师,1952年调河北师大附中。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风平华北油田供应处中学。
1956年生,河北人。
全国优秀教师。
许建国河北黄骅中学(副校长)。
1963年生。
1993年起四年间从一级教师破格为高级教师,又破格为特级教师。
江西
张富 1935年生,江西临川人。
1955年当上乡村中学教师,1980年调南昌第三中学。
1991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
洪宗礼江苏省泰州中学。
1937年生,江苏丹阳人。
196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1994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潘煦源江苏淮阴市教委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1944年生。
1993
年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徐德顺江苏徐州市教委研究室(教研员)。
1938年生。
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现任全国中语会历史名城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曹津源江苏如东中学。
1961年考入南京师院中文系。
1985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震江苏省赣榆中学(教务主任)。
1953年生。
1973年参加教育工作。
1993年破格晋升高级教师,1996年评为特级教师。
全国青语会副理事长。
孙宏杰无锡市第一中学。
1937年生。
1960年华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毕业。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4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芳铭江苏
辽宁
欧阳代娜(女) 1930年生于南京,广东南海人。
1944年至1946年就读于延安大学理预科,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专修班),196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
1958年4月参加教育工作。
1979年评为特级教师。
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获辽宁省及鞍山市劳动模范与模范教师称号,“人民教师”奖章,1988年获全国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教师。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0年生,辽宁沈阳人。
1966年沈阳第三十二中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盘锦,1969年做民办教师,1971年到工厂做政工干事,经过150多次申请于1978年2月重返教坛,任教于盘锦第三中学。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同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教育战线上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安徽
蔡澄清安徽芜湖一中。
安徽宿松人。
1954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校。
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创导“点拨教学法”。
薛政民安徽芜湖市教科所副所长。
芜湖市课题组组长。
陈军安徽宣城县寒亭中学。
1962年生。
芜湖师专毕业。
邵名尉安徽绩溪中学。
1937年生。
1962年毕业于合肥师院中文系。
汪南松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山东
赵泽福山东省寿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48年生。
1980年毕业任教至今。
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
吴心田山东省教研室。
195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
全国中语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厉复东山东省临沂市教学研究室。
1960年生。
1983年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
山东省青语会常务理事长、副会长。
翟小宁山东省淄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文学硕士。
1998年评为特级教师(35岁)
郑晓龙山东
广东
钟德赣广东省顺德市教研室(主任)。
1997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中语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
黄汝棠广东中山市教研室(主任)
李廷坚广东省推广普通话协会理事,汕头市语言学会理事。
湖北
朱显驹武昌
万慕慧武昌
骆道书湖北
彭光华武汉市教研室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
胡明道(女)湖北武汉六中。
1941年生。
余蕾(女)湖北宜昌市教研室
张文海湖北宜昌市教研室
洪镇涛武汉六中
史绍典湖北省教委教研室
汪道惠湖北黄冈中学
湖南
杨初春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
1941年生。
全国快速作文研究中心主任。
1995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海南
李盛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二中。
福建
许更生福建
陈日亮福州一中(副校长)
王立根福州三中(教研室主任)
吉林
赵谦翔吉林毓文中学
李元昌吉林榆树县秀水镇第二中学
云南
余建忠 1946年生。
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
云南省特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副主任。
山西
杨东俊山西临汾一中。
1951年生于山西省祁县。
197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浙江
唐承彬浙江湖州中学。
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内蒙古
陈连生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二高中。
1963年从教。
陕西
王吾堂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附中。
2000年评为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