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合集下载

英汉双语歧义现象对比分析

英汉双语歧义现象对比分析

英汉双语歧义现象对比分析作者:王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期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课题(编号:10CGB30)资助。

摘要:语言中的歧义常给交流带来不便,甚至造成误会。

一方面,我们应尽量避免歧义,另一方面,歧义并非总是消极的, 人们可以利用歧义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

本文试对英汉双语中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归纳和对比,并从语用的角度探讨语境在消除语言歧义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歧义,语境[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134-02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因而造成不同的理解,称为歧义现象。

汉语无显性的语法形态标志,对句子结构进行切分时,容易出现歧义;然而作为有形态标志的英语, 同样也存在歧义。

英语语言学家威廉·安普逊(William Empson)说:“歧义是我们必须警惕的敌人。

”(Ambiguity is the enemy we have to watch.)作为语言本身一种内在的现象,歧义有阻碍言语交际的消极作用,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

系统准确地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

1.英汉双语歧义现象溯因1.1语音层面英汉语的歧义现象,形成因素之一就是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歧义而使听者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英语中的连读和同音异义词都会导致语音歧义。

在口头交流中,连读可使听者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Did you [getəplei t]?”对听者而言,这句话既可理解为“Did you get up late?”也可理解为“Did you get a plate? 再如:There is a [greiteip],也可以有“great ape”和“grey tape”两种解读。

句法结构歧义成因的思考

句法结构歧义成因的思考

句法结构歧义成因的思考
句法结构歧义是指结构完全一致但意义不同的句子,例如“The old man and woman died.”可以用一个或两个老人死亡来理解,这种歧义会导致令人不解的结果。

考虑句法结构歧义的成因,最常见的可能是模糊结构。

有时人们会用模糊的句子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结构存在歧义,或者他们没有留意句子的构造,或者他们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他们的思想。

另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西方语言的复杂性,有时句子会出现极端复杂的语法结构,而理解次结构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这会导致误解。

此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量新语言的出现。

从本质来看,新语言的出现可能会对语言的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可能会产生歧义。

总之,句法结构歧义的成因有很多,包括模糊结构,句子复杂性,以及新语言的出现。

为了避免句法结构歧义,人们需要牢记并利用熟悉的语法,这样可以避免将自己不理解的结构用于表达,届时,人们就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避免句法歧义的发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结构的歧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偏正结构是句子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指句子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结构。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通常由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构成,而在汉语中,偏正结构则主要由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构成。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和歧义现象存在较大差异。

三、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或分词短语等修饰语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容易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例如,The man with a long face.(那个有着长脸的男子。

)这句话中,“a long face”既可以是用来描述“人”的外貌特征,也可以是用来形容“面孔”本身。

因此,这个偏正结构的歧义可能使得读者对句子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解释。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偏正结构更容易出现歧义现象。

在汉语中,定语和状语等修饰成分往往较为复杂,其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需要依赖上下文和语境才能确定。

例如,“大红苹果”这个短语中,“大”和“红”的修饰关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苹果很大,颜色为红色;二是苹果是红色的,并且大小可变。

这种歧义现象在汉语中非常常见。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解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可以归因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相互作用。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因此,同一种偏正结构在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中本0701班霍晓婷指导教师:姚勤智摘要:语言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常会影响人们对话语意思的正确理解,但歧义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有可取之处。

本文在简介歧义现象的成因及分类的基础上,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为例,探讨了歧义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歧义;歧义分类;歧义作用引言英语作为世界性的官方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本文将就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

一、歧义现象的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和汉语尽管语种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民族性特征,但语言作为一种全人类共有的社会现象,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总有某些反映语言共同规律的东西,语言歧义是任何自然语言的内在特性。

英语中有歧义现象,汉语中也时常会出现此种现象。

歧义显露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和语言的各个层面。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词是有限的,句式也是有限的,而事物却是无限的。

故而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式便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意义。

”①(一)语音歧义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比文字大得多,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转引自张维鼎.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38.传递和接受来实现的。

而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及说话时语气的停顿、语调的不同、读音的轻重都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1.停顿停顿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声音间歇。

同一个话语,停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同。

例如:①John said Mary is a fool.a. John said/Mary is a fool.约翰说:‚玛丽是个傻瓜。

从句法学角度探讨英语歧义句

从句法学角度探讨英语歧义句

从句法学角度探讨英语歧义句在语言交流中,常常有人会因为歧义现象而造成误解;也有人因为很好地利用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而妙语连珠。

从句法学的角度按照歧义的类型对歧义举例进行句法分析,以避免误解,更好地发挥歧义的积极作用。

标签:英语歧义句;句法学1 英语歧义的类型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词汇,以及特定的语法结构(structure)等语言的不同层面来表达。

因此,人们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歧义现象。

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五种:(1)一词多义:I went to the bank. (银行/河岸);(2)词类不同:Please make her dress fast. (名词/动词);(3)层次不同:[beautiful (girl’s dress)]/ [(beautiful girl’s (dress)];(4)语法关系不同: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5)语义关系不同: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the hunters为shooting的施事/受事)。

歧义类型中的一词多义和不同的语义关系属于语义范畴,本文不作详论。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词类不同、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这三种歧义类型。

2 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2.1 词类不同的歧义类型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叫兼类词。

句子里有兼类词,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

这是引起这种类型歧义的主要原因。

例如:(1)They were relieved.本例中relieved 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宽慰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救济”。

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

翻译为:①“他们感到宽慰。

”②“他们被救济。

”(2)John was offended.同样,本例中offend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生气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冒犯”。

浅谈英语歧义句

浅谈英语歧义句

浅谈英语歧义句济宁商业技校大家知道,能传达一种以上的语义信息的同一语言形式称为歧义形式,包含歧义形式的句子就是歧义句。

例如,the girls story 即可理解成“这女孩的经历”,又可理解成“这女孩所讲的故事”,这是歧义的形式。

歧义在各种自然语言中都普遍存在,他与我们阅读、理解、翻译、表达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观察、辨别和避免歧义也是掌握外语的一个方面。

那么造成歧义的原因是什么呢?它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的词汇和结构歧义。

造成词汇歧义的原因在于词语的同音异义(homonomy)和一词多义(ploysemy), 而结构歧义一般起因于形态或结构的含混。

对英语歧义句进行探讨,这对我们的阅读和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形形色色:一词多义,词类不同,词有本义和转义之别等都造成岐解。

例如: a criminal lawyer(一个刑事律师或一个犯了罪的律师)I went to the bank. (我去了银行/我去了河岸)The doctor saw the Indian dance. [形容词(印第安人的)----名词(舞蹈)/名词(印度安人)----动词(跳舞)。

] The man turned out an impostor.(那人赶走了一个骗子/那人原来是一个骗子)。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ark.(他们在暗中传递着通知/黑夜里他们在布告前通过).有时,词有本义和转义之别而造成岐解,如:Jack saw the light.(Jack看见了那盏灯/Jack明白了).He lives very near,(他住在附近/他生活贫困)。

He is sweets salesman.(他是一个糖果推销员/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推销员)。

等等这样的句子举不胜举。

二、结构歧义结构歧义不仅产生于词语的排列顺序,而且还产生于词语的组合层次。

语法结构造成的歧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在交际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如何实现其交际和表达功能。

偏正结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句法结构,指在句子中某一成分通过偏正关系修饰或限定另一成分的句法现象。

这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尤其是其产生歧义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1. 英语偏正结构英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形式实现。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我昨天买的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正结构。

2. 汉语偏正结构汉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实现,如“红色的花”(红色的为修饰语,“花”为中心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定语从句或其他修饰成分的添加可能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The man who sold the car is hones t.”(卖车的那个人是诚实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卖车的人是诚实的,也可以理解为车的卖主为人诚实。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由于词序和语境的不同,偏正结构也常常产生歧义。

如“他红色的衣服”(他的红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男子”(穿红色衣服的男子)虽然句法结构相似,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二是语境和文化的差异。

1.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各有特点,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而汉语中词序的微妙变化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大相径庭。

2. 语境和文化的差异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英汉句法歧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许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从句法歧义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深入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也可以学习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内容准确地进行翻译。

本文将对英汉句法歧义的共性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学研究以及英汉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要谈到英汉句法歧义的共性,就不得不谈及英汉句法的基本结构的不同。

英语的句法结构普遍采用SVO(主语-谓语-宾语)结构,而汉语的句法结构则采用SOV(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由于句法结构的差异,使得英汉句法歧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其次,英汉句法歧义也可以从语义层面来考虑。

在英汉句法歧义中,语义上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解释。

英汉句法歧义一般是由汉语词汇和短语在英语中的理解不同所引起,而在汉语中经常则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正确理解。

例如,“老人家”在汉语中是指“年老的人”,而在英语中则指“好朋友”。

或者,“赶鸭子上架”在汉语中是“把鸭子放在架子上”的意思,而在英语的语境中则可以表示“把鸭子出去”的意思。

此外,英汉句法歧义还可以从句子结构的层面来考虑。

英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汉语的句子结构更加简单,所以在英汉句法歧义中,很容易出现主谓宾和定语从句等句法结构上的歧义,从而产生语义上的歧义。

例如,“老师让孩子们读书”,在汉语的语境中可以表示老师要求孩子们去看书,而在英语的语境中可以是表示老师让孩子们朗读书籍的意思。

最后,英汉句法歧义还可以从虚拟语气来考虑。

英语的虚拟语气表达方式要比汉语傻乎乎,所以在英汉句法歧义中,很容易出现虚拟语气上的歧义,从而产生语义上的歧义。

例如,“如果他来,就去”,这句话在汉语的语境中可以表示“如果他来了,你就去”的意思,而在英语的语境中则可以表示“如果他有可能来了,你就应该去”的意思。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语义、句子结构以及虚拟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英汉句法歧义具有一定的共性。

要想准确理解英汉句法歧义,语言学研究者和翻译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两种语言的特性,要多注意英汉句法歧义的产生及其特点,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准确地进行对照、理解和翻译。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运用及其所具有的功能。

本文将通过这一理论视角,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偏正结构作为句法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常用于表达事物的属性或关系,其不同的排列组合往往会导致歧义现象的出现。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歧义分析中的应用。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特点偏正结构是句法结构的一种,指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的结构。

在句子中,修饰语通常用来描述或限定中心语,二者的关系密切且具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然而,由于语言的多义性、语境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偏正结构往往会产生歧义。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英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形容词短语等方面。

例如,在“a tall building”中,“tall”作为修饰语,可以理解为“高大的建筑物”,也可以理解为“高层的建筑”(如高层住宅楼),这就产生了歧义。

此外,介词短语如“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山上的顶部)也可能因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在词序、语序以及多义词的组合上。

例如,“红太阳”中的“红”既可以理解为“红色”,也可以理解为“新出现”,这种不同的理解就会导致句子的歧义。

此外,在“吃了一碗饭”中,“一碗”作为修饰语,既可以理解为“一整碗”,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一碗”,这也产生了歧义。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其产生与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语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的认知差异密切相关。

在分析英汉偏正结构歧义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境因素:语境是影响偏正结构歧义的重要因素。

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

101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傅静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英汉翻译中的歧义现象及翻译策略傅静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摘要: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将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及语用歧义作为研究重点,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及领悟,探讨歧义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并从相关翻译实例出发,深入研究歧义现象的理论与实践,为英汉翻译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 歧义现象 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01—02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种表达意义,这些意义之间在语义上并没有多大的关联的现象”(吕俊,侯向群,2001)。

简言之,就是一个语言结构对应了一个以上的含义。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翻译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包容和理解,产生歧义也在所难免。

由于歧义的引发原因不尽相同,Newmark 将之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用歧义、文化歧义、方言歧义及指称歧义(Newmark, Peter, 1988)。

本文以此翻译理论为基础,将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及语用歧义作为研究重点,结合日常翻译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探讨产生歧义的根源,探究其形式并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翻译策略。

一、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1.歧义现象和语言交际的关系语言交际往往伴随着歧义现象。

在英语中,音节相同,却往往能表达不同的词语。

相同的词汇,意思又不尽相同。

英语语法也相当灵活,更易产生歧义。

例如,“get it”有获取、得到的意思,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层含义,表示“明白了”“知道了”。

在不同的语境中,一句话可以表达多重含义,如“he lay on his back”,可以理解为“他面对着相反的”“他面对着往后退”。

实际上这句话应该是“他仰面躺着”(张萍,2018:160—161)。

显而易见,歧义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英语语言自身存在的问题。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语言的共性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歧义方面有不少异同点。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和词汇层结构引起的歧义两方面对汉英词汇歧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

关键词:汉语英语歧义词汇歧义歧义词歧义现象的研究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汉英歧义现象的对比研究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这两种语言在各个层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这两种语言的内在本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旨在运用语言学对比研究方法,在考察两种语言的词汇层面上歧义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歧义的定义歧义和多义的第二个区别性特征: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歧义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一种特殊矛盾,是一种语言表达式出现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可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意义分析,且其中不同的意义分析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这种现象就是歧义。

二、汉英词汇歧义比较(一)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1.同音(同形)异义词语引起的歧义a.同音异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指的是一组读音相同,字形不同,意义不同的词。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此类现象。

例如:①今天我们举行了qī zhōng(期中/期终)考试。

②我喜欢看yuè jù(越剧/粤剧)。

③甲:“请问您贵姓?”乙:“免贵姓zhāng。

”在这个例句中,zhā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

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在英语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

比如:[mai di?],即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此外They are [s?ui?]sowing/sewing.他们在(播种/缝纫)。

此类歧义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就能化解歧义。

2.同形音异词语引起的歧义①把小李调过来(diào/tiáo)。

两个“调”都是动词谓语。

英汉语词汇歧义对比分析

英汉语词汇歧义对比分析

2020年11月(总第139期)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种表达意义或者一个语言结构对应一个以上的含义,歧义的显著特点是多重解释。

伍谦光(1991)对歧义现象做了具体的定义,即“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任何语言都是音形意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而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进步,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多,因而就造成了语言表达符号的有限性和语言表达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歧义由此而生。

1英汉语词汇来源汉字起源于古代甲骨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有六种造字法;而英语是表音文字,由26个字母按照一定规则组成。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外来词,其中,来源于法语的词汇约占35%;来源于拉丁语的词汇约占28%;来源于古英语、中古英语、古丹麦语、古挪威语和荷兰语的词汇约占25%;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汇比例为5%。

2语音导致的歧义2.1一词多音多音字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有些字是一字两音,甚至有一字三音或四音的现象。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给人们日常交流造成的歧义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是如何正确选择读音和意义。

比如这副经典的对联,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读者乍一看可能会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把读音标出来,其含义就很清楚了,即上联: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下联: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这是一副同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对联,由明朝著名画家徐渭送给一位卖豆芽的老翁,寓意是“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

虽然这样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但可以看出多音字的使用容易产生歧义。

第二是多音字容易与其他词混淆产生歧义(梁石,2017)。

比如下载的“载”的读音应该是/zài/,而很多人将它读成/zǎi/,那么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下崽/zǎi/”,从而产生歧义。

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

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

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歧义现象通常是由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因素所致。

该现象是会话双方未能成功进行交际的重要原因,但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避免。

本文在阐释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分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消解无意歧义及更好地利用蓄意歧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话语意义研究和成功会话等有所助益。

标签:歧义成因消解利用一、引言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词或句子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可能,换句话说,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歧义是人类语言不断丰富化、多样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都普遍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歧义现象往往容易造成误会,成为沟通的障碍。

然而,歧义现象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需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对待。

本文拟通过对以何种方式消解无意歧义及有效利用蓄意歧义的分析,化解人们在沟通交往中的障碍,增强人们语言的使用效果,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歧义的分类歧义现象的的分类标准有许多。

根据会话双方意图的不同,可以将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

所谓无意歧义,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经意间造成的歧义现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系列有限符号的结合,从而生成无限个语言形式。

由于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矛盾客观存在,人们使用有限的语符系统去表达和界定主观事物时,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承载某些所指意义的语义符号在语音或语法形式上的类同和相似。

[1](P371-398)同时,由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世界都不尽相同,信息接收者在将其接收的语符系统解码时所得语义并非总是与信息发出者所表达的语义等值[2](P81),进而导致歧义现象的产生,给交际双方带来未曾预料到的沟通障碍,降低沟通的效率。

因此,这类歧义现象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

蓄意歧义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效应或目的,基于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的丰富性和模糊性刻意制造的歧义。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

从歧义看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关于句法、语义、语用之间关系的歧义看法句法、语义和语用都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紧密相连的,密切相关的概念。

本文旨在讨论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就歧义的角度出发,探索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

一、句法句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的生成和分析的研究,主要涉及英语结构中的词汇、句子、句子构成成分和句子层次。

句法结构一般包括一种或多种形式,通常在一个句子中有一个主题,然后以方式给出其他信息,形成一个能完整表达信息的句子。

句法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句子的语序,一般来说,决定句子的语序和组成是句子的主干,主干也会影响句子的语义和语用。

二、语义语义是语言系统内容的内容,也可以被称作词语意义或言语意义,它反映了词语和句子在使用中的具体内涵。

语义在句法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义告诉我们句子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和抵消。

语义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一般语义,即全局语义,即语义系统与情景中的任何情况都有关的语义;二是特定语义,即特定环境下独特的语义,它们受到句法、语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语用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是如何用来达到某种交流效果的科学研究,是指语言用作有意或无意沟通的场合。

语用研究考虑的是不同语言声明中的文化背景和本意以外的实际重要性。

它涉及的内容还包括非句法语言,即文化符号、习惯用语或俗语等。

语用研究重视句法现象之外的复杂性,其目的在于发现语言的交际性和用法的复杂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

四、歧义歧义是指词语、词组、句子等可根据不同的语义理解生成不同的意思,从而使原本清晰信息变得不可理解。

歧义多种多样,常见的歧义有同音歧义、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等。

同音歧义可能会导致同音句子出现意思上的不一致,句法歧义会因句子语序及构成成分的不同而导致意思上的不相同,而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可能会因情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

五、结论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共同影响着歧义的发生,句法、语义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语用,而语用的变化又会影响句法和语义的表达,从而影响着义的解释,并最终形成歧义。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作者:乔艳丽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05期[摘要]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具有共性。

结构歧义是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

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从而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关键词]结构歧义;空语类;量化词;语言共性[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5-0078-02一、引言虽然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个性,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在差异的背后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即语言具有共性。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是只用孤立的词语进行交际,而是主要依赖句法规则把孤立的词语认知结构建立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当对句子的结构作不同的句法分析时,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称为结构歧义。

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鉴于此,本文拟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以期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二、英汉结构歧义共性Chomsky认为,结构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其语言线性序列(linearity)形式的一维性与结构关系的多层次性(hierarchy)之间的矛盾[1],即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结构歧义句,其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语类PRO引起的结构歧义在生成语法中,空语类按生成的方式可以分为基础生成和移位生成。

前者生成的语类主要包括时态小句主语“pro”和不定式小句主语“PRO”两种,它们的分布和指称约束各有特点,分别由约束原则和控制原则两个子系统处理[1]。

英语中不乏句(1)这样的例子:(1)The fish is ready to eat.句(1)既可理解为“(人们)已经准备好要吃鱼了”,也可理解为“鱼可以吃东西了”。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语言中的各种现象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实践中,偏正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偏正结构在表达时常常会产生歧义。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强调语言使用及其功能的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看作是一种系统,通过与其他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功能性作用来表现其价值。

在这种理论下,语言的任何一个结构都与整体语言系统的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通常由修饰语(偏)和中心语(正)组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多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形式出现。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偏正结构有其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时却经常出现歧义。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不明确: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有时并不明确,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在英语中,“a virtual reality game”(一个虚拟现实游戏)的修饰语“virtual”可以理解为“虚拟的”,也可以理解为“真实的”,这取决于语境的不同。

在汉语中,“红色汽车”的“红色”可以指代颜色,也可以指代某种象征意义。

2. 语法结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偏正结构在表达时产生歧义。

例如,汉语中的“红玫瑰”和“红颜色玫瑰”在英语中可能翻译为“red rose”或“rose of red color”,而不同的翻译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3. 文化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会影响偏正结构的理解。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Henan Provinc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n Weili 473066)[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ambiguit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four aspects: phonological ambiguity, lexical ambiguity, contextual ambiguity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mbigu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ambiguity of the two languages,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studies how to avoid the absence of ambiguous phenomena.Phonological ambiguity, lexical ambiguity, contextual ambiguity,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On, Ambiguous, Phonomena,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ambigu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sound amibiguity, vocabulary ambiguity, context ambiguity and grammar structure ambiguit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ambiguit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asons why some English ambiguous phenomena produce, and analyse the ambiguous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nally, it will study how to avoid unnecessary ambiguous phenomena.[Key, words], sound, ambiguity, vocabulary, ambiguity, context, ambiguityGrammar structure ambiguityAuthor: Wen Weili (1955), female, Jilin province,Professor of foreign languages,, associate professor, Bachelor of English linguistics,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an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Ambiguity is a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on, which produces semantic fuzziness in any language us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formation of ambiguity has broa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ality, people restrict their ideas, convey information,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exchange experience by means of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mood,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a sense, language is a special communication tool which is us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s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is unique to mankind. When people talk to each other, for a certain need, they often have to resort to various forms of language (body). This also explains why a language leaves a specific language environment (context), which can lead to various ambiguit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usuall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lead to language ambiguity. In English because of his vocabulary, words have many meanings, but the grammar is more flexible, in addition to the two languages in the expression on the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often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nd ambiguity, so for English learners,language ambiguity is often encountered in learning and using English in the process of. Because of the ambiguity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uncertainty, can understand this, can also be understood, not determined, it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effectiveness, so as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 and smooth communication. This not only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and leads to inaccurate and even wrong understanding, but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However, if the ambiguity is used properly, it will bring a vivid sense of humor.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some typical ambiguity phenomena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use language, 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language ambiguity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mbiguity.English belongs to the Indo European language family(Indo-European family),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belongs to the Sino Tibetan family (Sino-Tibetan). Althoug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re different, each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language of all mankind as a social phenomenon, they always have some common rules of the language reflect the common things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tical structure, language ambiguity i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any natural language. There is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this phenomenon often occurs in chinese. The ambiguity triggered in all levels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levels, not only trigger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anguage, but also reveal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ucture.1. speech ambiguity (Sound, Ambiguity)Pronunci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learners' English proficiency.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may lead to semantic misunderstanding, which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English is alphabetic writing, linking and elision often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phonological ambiguity.One1 ambiguity caused by changes of tone or toneA., He, is, a, nice, man.B., He, is, an, iceman.The a nice man and an I Iceman the same pronunciation, but the meaning is different, a nice man means "good", while an ice man means "retail ice man" or "iceman."The Chinese did not read, but sometimes can express different meaning through intonation changes. Rereading "get up" means "she wants to get up."." If you read "get up", it means "she forgot about it before." now she thinks of it."I, beg, your, pardon.If you change your intonation when you read this sentence, th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will change. There are two explanations for this sentence:A. I beg your pardon. (said please repeat)B. I beg your pardon. (general said please forgive each other)1.2 are caused by homophone ambiguityHomophone homograph is a homonym phenomenon, as a means of speech, the spelling variation in association suggests that ofte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ambiguity, but if used properly, it can b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language transfer, help to stimulate readers' imagination, the language is humorous and witty, full of wit and humour, you can get from here, one beat the effect of.What, part, of, a, watch, do, we, use,, when, we, greet, someone?-----Hour hand.Hour hand Zhong Biao is on the watch clock, and riddle (Zhong Biao) just as a whole, and greet someone (greet sb) seems to have no relevance. If the answer in hour (hours) as our (US) is our hand (our hands), this is people the clever use of homophones (homonym) in the riddle of puns, and inspire people's minds, enhance people's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The "cough" is slow (Guilong Kechuanning brand advertising)This is the one that we often see ads, borrowed Idioms "urgent" will expres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the expression to be sick" cough "on the word, will pray to shift the focus of cough is not delayed, look for the brand Guilong Kechuanning words,euphemism, strong appeal, really played a role suggested and the advertisement, easy to memorize, memorable.The ambiguity caused by 1.3 homonymsHomonymy refers to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meanings.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 m, More, satisfied.," Moore cigarettes, I'm more satisfied."This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Moore's cigarette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It uses the double meaning of the word "more" skillfully: "more" is an adverb. It means "more, more"; after capitalized, it becomes a brand name. The ad makes it easy to remember the brand of the product, and it leaves a deep impression that the product is superior to the product of the same kind and can make the consumer more satisfied.Second, everything is ready except one crucial element. (Dongfeng Motor advertising)The advertisement uses a modern idiom, which happens to be the same as the brand name of the productThe wind brand has originality.2. lexical ambiguity (Vocabulary, Ambiguity)Lexical ambiguity refers to the ambiguity resulting from a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in a sentence.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he two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 in the world. They have a large vocabulary and a lot of meanings, together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fore, ambiguity can be easily induced in practical use. Lexical ambiguity is often caused by polysemy or by varying parts of speech.(She, listened, with, interest, to, the, conversation, going,, on, about, her.)In this sentence, the intermediary word "about" can be interpreted as "concerning" and can be understood as "around". As the former can be understood as "she listens to others with relish, talking about herself."." If you press the latter, it can be interpreted as "she listened to the conversation of people around you with gusto."Tianjin has allocated autumn and winter cargo to North china.In this sentence, the intermediary word "Xiang" has two opposite meanings, "from" and "toward", thus causing the ambiguity of the sentence. Therefore, the sentence can have the following two meanings:A. Tianjin has allocated autumn and winter cargo from North china.B. Tianjin has allocated autumn and winter cargo to North china.I, m, very, to, glad, see, so, many, homely, faces... "This is a famous English writer Dickens once a speech in a pl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he said a word. At that time, the audience burst into an uproar, second days of women who are praised in succession to him for his crimes. It turned out that "homely" in British English meant "simplicity and kindness", while in American English it contained "ugly" meaning. This is because in some English homonymous and gay words in different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 therefore, in English learn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oint, to avoid ambiguity, misunderstanding.If you want a good skin, use a big one sooner or later.This is one of the slogans we've often seen on TV about Dabao day cream and night cream. "Sooner or later" can be a word two meaning, people can be understood as "in the morning with Dabao day cream, night with Dabao night cream", but also can be understood as "Dabao day cream and night cream" is the beauty of knowledge sooner or later the choice.3. context ambiguity (Context, Ambiguity)Context ambiguity refers to the speaker or writer of the expression of semantic content clearly, while listeners or readers in understanding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and produce ambiguity. Contextual ambiguity is usually produced in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of proverbs. Sometimes implicit contexts such as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also cause ambiguity.Girl:, You, remind, me, of, the, ocean. (you make me think of the ocean. )Boy:, Wild, romantic, and, restless. (crazy, romantic and active)Girl:, No, you, just, made, me, sick.. (no, you make me sick.)"Ocean" is a word here as a metaphor, different users in different contexts ca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the girl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boy's disgust, like sailing makes people sick; but the boy is understood as a kind of praise.He is going to have an operation.This sentence will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He" can be the doer of the action or the receiver. If he is a child of 3 years old, that "he" is undoubtedly the patient. If you change to another scene: a doctor declines an invitation to a friend's trip because he will have an operation on a patient for second days, so you can understand: "he can't go. He's going to have an operation."." In this case, "he" is the agent.4.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Grammar, Structure, Ambiguity)In practice,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mbiguity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mbiguity is restricted by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heir own linguistic systems, and presents some differences. English grammar hasstrong system standardization. Chinese grammar emphasizes integrity, emphasis on meaning, but less form. It has a certain ambiguity and high flexibility, and brings more potential ambiguity in some ways. Through the complex ambiguity phenomenon, we can discuss its deep grammar system. Because of the generality of human language, there are similar reasons for the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grammatical system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make the ambiguit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tinctive. The causes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are not only structural relations, but also semantic relations and user segmentation of structure leads to structural ambiguity. Therefor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can be understood not only from semantic relations, but also from grammatical relations. It is easy to have ambiguity when segment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but there is also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in English as a form of sign languag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language.4.1, ambiguity caused by different grammatical relations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structural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ammatical elements of the same sentence. That is, when the same word or phrase has different grammatical functions in the sentence, it can cause ambiguity.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 saw, the, boy, crossing, the, street.In this sentence, crossing can be understood either as the present participle or as the predicate verb. Therefore, thissentence can be interpreted in the following two ways:A., I, saw, the, boy, who, was, crossing, street., theB., I, saw, the, boy, when, I, was,, crossing, the, street.We need to import tv.In this sentence, "imported television" can be viewed either as a positive structure or as a verb object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sentence will have two meanings.A. We need imported tvs.B. We need to import TV from abroad.He, hit, the, girl, with, an, umbrella.In this sentence, with an umbrella can be used either as an attribute or as an adverbial modifier. Therefore, there are two explanations for this sentence:A., He, hit, the, girl, who, was, with, umbrella., anHe hit the girl with the umbrella in her hand. )B., He, hit, the, girl, using, an, umbrella.He hit the girl with his umbrella. )4.2, the ambiguity caused by negative relationsThe scope of negation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beginning of negative words extend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or extending to the adverbial of the latter, but sometimes the change of the scope of negation can lead to ambiguity,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namely, total negation and partial negation. All negation means denying the affirmative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predicate, while partial negation only denies one component of the sentence without affecting the affirmative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predicate. Negative range ambiguity is different from negative sentence pattern.We, didn, t, run, a, hotel, on, that, account.In this sentence, when the predicate is the focus of negation, scope of negation does not include adverbial sentences, all negative, meaning "On that account, we didn t run" a hotel "; and when the adverbial when the focus of negation, scope of negation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the sentence meaning in part on that account: Not negative, did we run a hotel."I didn't lend him the English dictionary.In this sentence, when the "no" negative when the predicate "borrowed", said that all the negative sentence, what I have lent him the dictionary; when the "no" negative time attribute "English", said part of the negative sentence, "I lent him the dictionary, but not English." Therefore, if the negative word is negative, the semantic range is different, and it also causesambiguity. In addition, the negative word "no" in Chinese has two parts of speech, namely, verb and adverb, which sometimes lead to ambiguity.We didn't do bad things."No" in this sentence has two parts of speech: verb and adverb. Therefore, this sentence can be interpreted in the following two ways:A. We have nothing to do / bad things. (without adverbs, modifiers, "doing")B. We don't / do bad things. (not for verbs, modifiers, things)Ambiguity caused by 4.3 semantic relationsSemantic relation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interrelated and in the semantics of the sentence elements, specifically refers to action and agent, action and patient relationship, action and tools etc.. Whe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is ambiguous, the sentence is one of the agent and patient.The, examination, of, the, doctor, was, very, careful.In this sentence, doctor can be the agent, meaning "the doctor to check someone", and can be patient, which means "the doctor check sb". Therefore, the sentence can have the following two meanings:A., The, doctor, examined, his, patients, very, carefully.B., The, doctor, was, examined, very, carefully.She was a child born last year.In this sentence, if "she" is the "birth" of the agent, so she is my mother; if "she" is the "birth" of the patient, so she is a child.Ambiguity caused by 4.4 modifier relationsModifiers have specific modifiers and boundaries, which can lead to ambiguity when the modification becomes ambiguous.(I, met, a, friend, of, mine, wearing, a,, dirty, clothes, yesterday.)Since the wearing a dirty clothes can modify the I in this sentence, it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post modifier of a friend of mine, so this sentence can have two meanings:A., I, met, /a, friend, of, mine/wearing, a, clothes/yesterday., dirtyB., I, met, /a, friend, of, mine, wearing,, a, dirty,clothes/yesterday.The Secretary has directed several school leaders to make new progress in the new semester.In the sentence "a few school leaders have the ambiguity," a few "can be understood as" schools ", can also be understood as the modification of" leadership ", when modifications can be replaced by the classifiers, respectively" "and" "such that the modified" school "or" leader".Conclusion (Conclusion)Mr Lv Shuxiang once said, "ambiguity is not a rare phenomenon.". The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are seldom polysemous except for the special nouns, and the word combinations can often be analyzed in more than one way. However, in a certain context or a certain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words or words can only have one meaning, and there are few cases of real ambigu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rough four aspects: phonological ambiguity, lexical ambiguity, contextual ambiguity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ambiguity, and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歧义对照分析1

英汉歧义对照分析1

英汉歧义对照分析歧义来自英语ambiguity。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语言是很有意义的。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本文就从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汉语、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一、汉语歧义歧义的构成因素很多,由此构成不同的歧义形式,下面从语汇、句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分析汉语歧义的成因。

1.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由于使用了同音词或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

如:(1)请立即上马(2)这书太黄了(3)我们要建设一个fazhi社会(4)他背着沉重的包袱离开了学校例(1)中的“上马”可以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或“某项工程上马”,例(2)中的“黄”可以理解为“颜色黄”或“黄色书刊”,这两例是由同音同形造成。

例(3)可以理解为“法制”,也可以理解为“法治”。

例(4)中的“包袱”可以理解为“思想负担”或“包裹”,这是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2.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由语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情况非常复杂,可以分为:词性不同产生的歧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产生的歧义。

如:(1)车子没锁(2)我要烙饼(3)进口零件(4)对敌人的进攻例(1)是由词性不同产生的歧义,“锁”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

例(2)是由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烙饼”可以是一种食物,是一个词,也可以是某个动作,是动宾短语。

例(3)是由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

例(4)是由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可以分析为“对/敌人的进攻”,也可以分析为“对敌人的/进攻”3.语义歧义一个句法结构中,句法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相同,但由于语义指向不同,语义特征不同,语义关系不明确等语义方面的因素,也会产生歧义。

英汉句法歧义浅析

英汉句法歧义浅析
相 似 之 处和 不 同 。
“ ” 是“ ” 受 还 施 的歧 义 问题 , 义 关 系 起 很重 要 的作 用 , : 语 如 例 8 信 的是 傻 瓜 。 . 相
关 键 词 :汉 语 英 语 句 法歧 义
可 以 理 解 为 : 相 信 谁 是 傻 瓜 ( 瓜 相信 )也 可 以理 解 为 谁 傻 , 某 人 相 信 的 那 个人 是 傻瓜 ( 信 傻 瓜 )前 者 “ 瓜 ” 施 , 者 相 , 傻 是 后 “ 瓜” 受。 傻 是
例 9T es o t go esl e . .h h oi fh oi r n t d
个 语 言 片 段 ( 括 短 语 、 子 ) 以有 两 种 以 上 的意 义 包 句 可 理解 或 两种 以上 的结 构 分 析 . 叫人 无 法 确 定 原 意 , 种 现 象 叫 这 做 歧 义 。从 语 言 系统 的构 成要 素来 看 , 义 可 分 为语 音 歧 义 、 歧 词 汇歧 义 和 句法 歧 义 。 句 法歧 义 是 由语 法 结 构 引 起 的 句 子 多 义 现象 。 当 同一 表 层 结 构 或表 层结 构 的 一 部 分 具 有 不 同 的 深 层 结 构 时就 会 产 生 句 法 歧 义 。 言 中大 量 存 在 句 法 歧 义 , 语 比较 复 杂 , 们 将 从 英 汉 相 似 之处 和各 自的特 性 出发 进 行 讨论 。 我 1相 似 之 处 . () 1 定语 修 饰 对 象不 清 引起 的歧 义 汉 语 和英 语 中常 有 一 个 名 词 中 心项 带 有 一个 以 上 的 修 饰 项 或 一 个 形 容 词 带 有 一 个 以 上 的 名 词 中 心 项 的语 言 结 构 , 英 汉 都存 在定 语 修 饰 项 前 置 的定 心 结 构 , 是 它 们 的共 同 点 。由 这 于 定 语 的 修 饰对 象不 清 楚 , 易 引起 句 法 歧 义 。 容 ① 定语 + 词并 列 结 构 名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英汉结构歧义共性探究
乔艳丽
【期刊名称】《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2)005
【摘要】大量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具有共性.结构歧义是指句子的备组成部分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结构歧义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本文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部分分析方法对英汉结构歧义句所反映的共性进行探讨,从而为证实语言共性的存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支持.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乔艳丽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
【相关文献】
1.英汉结构歧义对比研究 [J], 王琼
2.英汉谚语共性和个性渊源的认知探究 [J], 寇福明
3.试论英汉结构歧义的共性 [J], 乔艳丽
4.英汉翻译中的功能歧义和结构歧义 [J], 郭明静
5.英汉新词共性探究 [J], 王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李爱华 陈 桦(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

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

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

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

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

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

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

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

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

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

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

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

如:1.the deep blue sea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

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7deep blue ,再修饰中心项sea ,这时可解释为“深蓝色的海洋”(树形图参照Andrew Radford ,1981)。

同时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结构,如短语:2.红瓦房子我们可以用框式结构来分析该短语: 2a 和2b 分别可以解释为“由瓦盖成的红色的房子”和“由红瓦盖成的房子”。

这种歧义现象是由于修饰层次不明确造成的。

根据修饰项不同词类,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1)形容词+名词+名词 如:红瓦房子/hot evening drink (热的晚间饮料/炎热的夜晚饮用的饮料)(2)形容词+名词所有格+名词 如:年轻的工人的母亲(工人的母亲,母亲年轻/工人的母亲,工人年轻)/a handsome man ’s shirt (一件漂亮的男衫/一个潇洒男子的衬衫)(3)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所有格+名词 如:这些孩子的妈妈(这个孩子们的妈妈/这些孩子的妈妈们)/her child ’s face (她那孩子气的脸/她的孩子的脸)(4)名词+名词+名词 如:女子理发店(专门给女同志理发的理发店/职员都是女性的理发店)/nursery school provision (托儿所教育用品/幼儿园的食品)以上我们列举分析的都是含有两个偏项的定心结构。

然而,当定心结构的偏项不止两个时,其内部结构关系则更为复杂。

偏项越多,内在结构关系往往越复杂,歧义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试看下面两例:3.genuine gold coincontainer84.“两个长头发的老师的孩子的小伙伴”同样也有多种义项。

由此可见,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当某个偏项既可修饰另一个偏项,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偏项一起作用于中心项时,往往会产生歧义现象。

但应该指出的是,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具体存在着几个义项,不仅仅取决于语法结构,还取决于结构中各项的语法及语义特征,这些特征的相互作用对歧义结构的语义起到制约作用。

二、体词化结构中语义关系不同所造成的歧义在英、汉语中,语句体词化(nominaliza 2tion )种类很多,本文仅对与歧义有关的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即英语中的[Verbal/action N +of +N ]和汉语中的[V +“的”+N ]两种结构形式。

在体词化的结构中,其原有的清晰语法结构关系被隐去,但这种依稀可辨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仍起一定的潜在作用,在[Verbal/action N +of +N ]和[V +“的”+N ]这两种结构中,通常隐含着两种不同的谓语序列。

例如:5.shooting of the lion (X shooting the lion )6.打伤的小孩(X wounding the child )“the lion ”和“小孩”是受事者(recipi 2ent ),该体词化结构内部隐含着动宾结构关系,但有时此结构也可隐含主谓关系。

例如:7.the arrival of the guests (The guests ar 2rive )8.正起飞的飞机(The plane is taking off )“the guests ”和“飞机”在上例中是施事9者。

但并不是在所有的体词化结构中名词的语义关系如此确定,有时名词既是动词性名词所含动作的施事者,也可是该动作的受事者,例如:9a.It is the love of G od which inspires men to work for their fellows .(是上帝对人们之爱,激励人们为他人工作。

(G od 是施事者)9b.是(人们)对上帝之爱激励人们为他人工作。

(G od 是受事者)同样,汉语中类似例子也不少。

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援助的是中国/关心的是他母亲/扮演的是有名的演员“反对的”、“援助的”、“关心的”和“扮演的”可以指“反动者”、“援助者”、“关心者”和“扮演者”(施事),也可以把“被反对者”、“被援助者”、“被关心者”、“被扮演者”(受事)。

以上歧义的产生有一定的句法和语义的限制。

首先,这些句子的多义是代表这些句子的句式所固有的。

其次,动词是“双向”的(朱德熙,1980)。

再者,组成这些短语或句子的词的语义特征最终决定了这种句式的歧义性。

由此可见,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对歧义的产生都是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在互相呼应、互相协调中共同导致歧义的产生。

三、并列结构中粘合程度不同所造成的歧义本文所说的并列结构指由一个并列连词连接两个等同构成成分的结构。

英、汉语中都有不少的并列连词,限于篇幅,本文只选择英汉语中最有代表性的同“and ”和“和”构成的并列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歧义的角度作一番探讨。

英语中由“and ”和汉语中的“和”所构成的并列结构中由于粘合程度不同,往往存在一个“联而且合”(combinatory coordination )和“联合不合”(segregatory coordination )的语义结构关系。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同一并列中有时“联而且合”和“联而不合”的结构语义关系模棱两可,从而出现歧义。

如:10.Joe and G eorge bought two pounds of meat.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Joe 和G eorge 合买了两磅肉,也可以理解为Joe 和G eorge 各自买了两磅肉。

汉语中类似的句子也不少,例如:11.老王和老赵是看他们的老朋友去了。

同样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老王和老赵一起去看望他们的老朋友了,也可以理解为老王和老赵分别去看他们各自的老朋友了。

有时,并列结构中名词前存在修饰语,即当并列结构与定心结构组成更大的语言结构时,往往也会产生歧义。

如:12.Male students shouldn ’t grow long hair andbeard.1 从Tree 12a 和Tree 12b ,我们可以看到NP 构成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Tree 12a 表示“男学生不应该留长头发和长胡子。

”Tree 12b 表示“男学生不应该留长头发,也不应该留胡子。

”同样地,“重要的书籍和文件”也存在着歧义。

四、否定结构中语义辖域和焦点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在英汉结构中,否定式通常都是在句子结构中插入否定词构成的,英语中主要是插入“not ”或“no ”,汉语中则多用“不”或“没有”。

近年来,人们发现数量词、情态动词和副词都有一个语义辖域问题。

否定词的辖域通常指某一语段中位于否定词后面的那一部分,由于否定词的影响范围不同会造成英、汉语否定句式的歧义现象,否定的范围可以为局部否定和全部否定。

13.His object is not to eat.“not ”否定不定式“to eat ”,是局部否定,意思为“他的目的在于不吃饭。

”“not ”否定谓语动词“is ”,是全部否定,意思为“他不在吃饭。

” 14a.我没有一次/看完。

“没有”修饰“一次”,表示每次都没有看完。

14b.我没有/一次看完。

“没有”修饰“一次看完”,表示是分几次看完的。

11英语否定词否定范围通常是从否定词本身开始到句子的末尾。

如果句子中带有后置状语从句或宾语从句,它的否定范围则可以从主句延伸到从句。

如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15.I didn ’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n easy forme. 根据上面的树形图,我们可以将15a 解释为“因为教书对我来说很容易,我没有从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