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电图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PPT课件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2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3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6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7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8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9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0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1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2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3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4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5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6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7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8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19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20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21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5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6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7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8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9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60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61
44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5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6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7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8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49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0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1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2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壁运动情 况,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区域。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地显示冠 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其他检查
如心肌酶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也有助于冠心病的诊 断。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优化方案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需求,制定合理的检查顺序和方案。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 可先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有必要再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医生需不断学习和 掌握新的检查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01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能够发现心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形成单向 曲线,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 绿色通道,进行急诊PCI手术。
治疗及随访
急诊PCI手术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术 后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定 期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室壁 瘤变化及心功能恢复情况。
案例三:复杂型冠心病患者综合评估策略探讨
• 患者主诉及病史采集:患者反复出现胸痛、胸闷症状,伴随心悸、乏力 等表现。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史。
检查前准备
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根据检查需要采取合适的体位 。
检查过程注意事项
医生需熟练掌握超声心动图操作技巧,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联合应用时注意事项及优化方案建议
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联合应用
两者可相互补充,提高心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联合应用时,需注意两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冠心病的心电图PPT课件
右冠脉闭塞的心电图改变
右冠脉一般支配左室下壁、室间隔后1/3及右室,少数人也可以支
配左室的后侧壁,故右冠急性闭塞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心肌梗死
右冠从近端发出分支向右室供血,远端血管发配左室下壁,由于
右室血管分支较多、心肌耗氧量较小等原因不容易出现梗死,故右 冠急性闭塞时多表现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冠闭塞发生右室梗死可以出现V1-V4导联的ST段抬高,其特点
的表面无残存的存活心肌,而QR或Qr型提示在穿壁性坏死的表面 有残存的存活心肌,R(r)可能由残存的存活心肌由于梗死周围阻 滞而兴奋延迟产生,其振幅反映残存的存活心肌范围大小
3、间隔q波的消失:很多正常人由于室间隔先除极,使 I、aVL、
V5、V6上出现q波,称为间隔q波。当心室间隔发生梗死时,间隔q 波消失;此外,当右室有严重缺血或发生梗死时,也可有间隔q波 的消失
进展性Q波:是指观察过程中,Q波出现动态变化如Q
波加深和加宽,原无Q波的导联出现小q波等。要诊断进 展性Q波应排除间隙性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
QRS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V4-V6导R波起始部
位出现>0.5mm的负向波,提示存在小面积的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区:如果某导联的Q 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
60%出现增宽的QRS波(QRS>0.12s)
对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症状,同时发生增宽的QRS波伴急性左心
功能障碍的患者要高度怀疑有否左主干的急性闭塞
左前降支闭塞的心电图改变
左前降支主要支配左室前壁、前侧壁以及室间隔前2/3,个别还可
以绕过心尖支配左室下壁
左前降支闭塞可以出现以下部位心肌梗死:间壁(V1-V2)、前
度和宽度超过下一导的Q波,如 Qv3 > Qv4,Qv4 > Qv5,Qv5>Qv6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的疾病。
心电图(ECG)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以便医生们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一、ST段改变ST段改变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之一,常见的类型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
1.ST段抬高:在心肌缺血时,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的电压改变,造成ST段的抬高。
抬高的程度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缺血的程度。
2.ST段压低:当心肌缺血发生时,心肌细胞的电压降低,导致ST段压低。
这可能意味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二、T波改变T波改变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常见的类型包括T 波倒置和T波高尖。
1.T波倒置:T波倒置是冠心病常见的T波异常,通常与ST段改变同时出现。
倒置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2.T波高尖:T波高尖是冠心病重要的心电图表现,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
三、Q波改变Q波改变是冠心病心电图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类型包括Q波增深和Q波消失。
1.Q波增深: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细胞坏死,导致Q波的增深。
Q波增深的程度可以反映心肌梗死的程度。
2.Q波消失:在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梗死面积较小,Q波可能消失,这常见于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图示和示例心电图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述的心电图表现。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的疾病。
2.心电图(ECG):一种测量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通常用于诊断心脏疾病。
3.ST段(ST segment):心电图波形中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段。
4.T波(T wave):心电图波形中QRS波群之后的波峰和波谷。
5.Q波(Q wave):心电图波形中QRS波群之前的负向波谷。
全文结束。
冠心病心电图ppt课件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乏力等。
体征
可能出现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 及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 的风险增加。
性别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家族史
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的人群患病 风险增加。
高血脂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 常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案例分析
总结词
ST段持续压低
详细描述
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已经坏死,心肌细胞复极 异常持续存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持续压 低。
总结词
异常Q波持续存在
详细描述
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肌细胞除极异 常持续存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Q波异常持续 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02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 用。
置加重,有助于评估冠状动脉狭 窄程度和心肌缺血状况。
心电图监测
持续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观 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心 肌缺血发作和评估治疗效果。
心电图评估指标
评估冠心病心电图的指标包括ST段 压低程度、T波倒置深度、ST段压 低持续时间等,可综合判断心肌缺 血程度和预后。
冠心病的心电图解读
冠心病的心电图解读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全面、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和评估冠心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心电图的解读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心电图结果。
1. 导联介绍心电图常用的导联包括12导联和3导联,其中12导联包括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肢体导联包括I、II、III导联,胸导联包括V1-V6导联。
3导联包括Ⅰ、Ⅱ、Ⅲ导联。
2. 心电图图形解读2.1 P波:正常情况下,P波表示心房除极,有一个正常的形态和时间。
若P波形态改变,可存在心房扩大或心房内差异性传导等情况。
2.2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和心室传导,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若PR间期过长,可存在房室阻滞等情况。
2.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若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可存在心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2.4 ST段: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应平坦。
若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存在心肌缺血或损伤。
2.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正常情况下有一个正常的形态和时间。
若T波形态改变,可存在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情况。
3. 典型心电图改变3.1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跑步、上楼等负荷增加时,出现ST段压低、下斜,称为“劳力型心电图改变”,常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2 ST段抬高:ST段抬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应及时评估冠脉的状态,寻找血栓形成等原因。
3.3 T波倒置:T波倒置多见于心肌缺血、心室肥厚等情况,倒置的T波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并可能伴随ST段改变。
4. 心电图解读注意事项4.1 与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是冠心病评估的重要依据,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4.2 注意图形波幅变化:波形的振幅、形态等变化可能提示心脏电活动的异常,但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一、前言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且具有较高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能够提供重要的疾病诊断和临床决策依据。
二、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1.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P波和QRS波复合物正常,ST段呈现等电位线或与基线平行。
2. 动态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心电图的表现可能会发生变化。
可见到冠心病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3. T波异常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可引起T波反转。
4.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ST段与T波融合,T波高尖化。
5.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Q波的出现,QRS波群时间延长。
三、心电图分类根据心电图表现,冠心病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 心绞痛型心电图心绞痛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直立或倒置。
2. 病理性Q波型心电图病理性Q波型心电图表现为Q波明显增深和QRS波群时间延长。
3. 阵发性心动过速型心电图阵发性心动过速型心电图表现为心电图突然发生快速心律,ST段抬高和T波倒置。
4. 室性早搏型心电图室性早搏型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伴有T波倒置。
四、致病机制冠心病心电图的改变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导致的心电异常。
五、临床意义冠心病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分析和评估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发现冠心病的存在,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价。
六、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电图示例和相关文章。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2.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
3. 心绞痛: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胸痛症状。
4. Q波: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时出现的异常波形,代表心肌壁损伤。
5. ST段:心电图上表示心室舒张晚期到收缩早期的电位线。
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P值
0.037 0.035 0.058 0.038 0.035 0.020 0.032
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态心电图检测方式深受临床及患者所认可,与常
表 2 两组心肌缺血检测结果比较
规心电图检查效果相比,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
组别
例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能够准确将患者心脏的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
患 者 给 予 常 规 心 电 图 诊 断, 在 检 查 前 要 告 知患者保持身心放松,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确 保患者无紧张状态后方可进行检查,检查纸速为 25mm/s,采用 12 号常规导联对患者的心电进行连 续标记,在检查过程中要保证 GCG 基线处于绝对 平稳状态,以便取得更加清晰的诊断图像,确保 诊断的准确性。 1.2.2 动态心电图组
临床论著
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 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陈纯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中的检测结果。方法 将 2018 年 6 月到 2020 年 6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组间具有可比性的 原则,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 30 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 图组心律失常各项指标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心电图组心肌缺 血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 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8-063-03
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简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供医务人员参考。
1、ST段改变:ST段改变是冠心病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观察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是否缺血。
1.1 ST段抬高:ST段抬高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心电图改变,其主要表现为ST段呈圆顶型,呈凹陷状,抬高幅度通常≥0.1mV。
常见的ST段抬高类型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rinzmetal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
1.2 ST段压低:ST段压低也是冠心病心电图的重要表现之一,常见于心肌缺血状态。
ST段压低表现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压低幅度通常≥0:05mV。
常见的ST段压低类型包括劳力型心绞痛、非特异性T波改变、LBBB合并心肌缺血等。
2、T波改变:T波是心电图中的一个特征波,通过观察T波的形态和幅度变化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
2.1 T波倒置:T波倒置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心电图改变,其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倒置深度通常≥0.1mV。
T波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左室肥厚、洋地黄中毒等。
2.2 T波高尖:T波高尖是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之一,其主要表现为T波高尖伴凸起,高尖度通常≥0.5mV。
T波高尖常见于高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肌缺血等。
3、Q波改变:Q波是心电图中的一个特征波,通过观察Q波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
3.1 Q波增宽和加深:Q波增宽和加深是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Q波深度≥0:04s,宽度≥0:03s。
Q波增宽和加深常见于心肌梗死、左心室壁肥厚等。
3.2 Q波消失:Q波消失是一种心肌缺血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原本有Q波的导联,Q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
Q波消失常见于心肌缺血状态。
疑难心电图案例:患者女性,67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精解
疑难心电图案例:患者女性,67岁,
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精解
患者女性,67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
心电图Ⅱ中R1、R3、R5波等奇数之前有直立P波,P-R 间期0.15秒,为窦性搏动。
R2、R4、R6……等偶数为期前出现增宽的QRS波群,畸形程度不同,导联间期基本固定为0.48秒,符合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R′1~R′2波之前有期前P′波位于前一心动的T波升支受阻未顺传,R′4波之前的P′波位于前一心动的T波降支,有可能顺传与室性期前收缩形成室性融合波群,R′1~R′2、R′4波之后的代偿间歇较短,乃是期前的P′波逆传侵入窦房结使窦性节律重整,从而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
R′3、R′5波之前无P′波,代偿间歇较长,考虑为完全性代偿间歇,推测窦性周期为0.80秒。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阻滞型房性期前收缩,频发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与室性期前收缩在房室交接区干扰。
鉴别诊断:①房性期前收缩伴干扰性P-R间期延长及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本例P′-R′间期不固定,但R-R′间期的联律却固定,再则R′2及R′5波形态与联律均相同,但R′2波之前有P′波,而R′5波之前无P波,故此诊断可完全排除。
②房室交接区性超常传导,R′1~R′2、R′4波均由期前的P′波顺传,虽然R′1、R′2波位于绝对不应期因超常传导而得以顺传,但是R′3、R′5波之前无P′波,且R′2波与R′5波形态相同,再则超常传导发生于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有病理性障碍的情况下,而本例窦性搏动的
P-R间期均正常,故也可排除。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什么区别?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什么区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该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在临床工作中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冠脉狭窄以及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患者的心肌功能障碍以及发生器质性病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治疗该病,准确的诊断结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目前条件下,针对冠心病的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那么,这几种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呢?一、检查方法及工作原理的不同1、心电图,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心电图机连接电极后,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并将采集到的图像通过打印在专用的记录纸上,以供医师进行分析和诊断。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图纸的分析,可准确评估患者心脏放电情况,初步排除一些器质性疾病,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该检查方法方便、快捷、检查时间短、经济实惠、无创,也是评估心脏功能的最常规的方法。
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就是人们熟知的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利用探头探及心脏和大血管及其血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再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切面上,叠加彩色编码的实时血流显像,同时显示血流的方向和相对速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是评判心脏及大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定性,而且还可以定量,经过不同瓣口的多普勒血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该方法,可以对心脏血流、心脏大小、瓣膜功能有较全面的了解,敏感性高于心电图,虽然无创但检查耗时每例患者常需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且对医师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常常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的专业医师才能完成,因此该检查常需要预约才能完成检查。
3、冠状动脉造影,它主要是利用血管的造影剂,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然后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的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它可以清楚地将整个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的主干以及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的存在。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八大误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八大误区1、在冠心病心电图诊断中存在的三种认识:1)客观评价心电图:指南确立了心电图的地位;2)不认可心电图:冠心病心电图检出率仅为30%-50%,而50%以上的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3)看到Q波就诊断为心梗,见到ST-T改变就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冠心病心电图中存在的诊断误区诊断误区一:不能很好地运用运动试验诊断和评估冠心病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没有进行运动试验就做了PCI,是误区还是怕承担责任?运动试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给予心脏负荷试验,冠状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量不能随运动负荷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即发生病变相关部位心肌缺血。
运动试验禁忌证1)近期内心绞痛频繁发作及不稳定心绞痛;2)休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性改变或有心梗改变者;3)急性心梗4)心脏明显扩大并有心力衰竭者;5)严重心律失常者;6)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80/100-110mmHg者;7)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机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妊娠、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肺气肿及患有其它严重疾病者;9)电解质紊乱或服用强心甙;10)年龄>65岁、体弱、活动不便及拒绝做运动试验者。
回归运动试验没有心电图远东实验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是不全面的检查。
积极广泛稳妥地开展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发现更多的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高危人群。
对高危人群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可有效地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诊断误区二:对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心肌缺血的患者,没有进行过动态心电图检测。
DGG监测证明,缺血性心室颤动是心脏猝死的首要原因。
2009年ACC/AHA心电图标准化及解读指南指出,若不应用DGG进行检测和评估,大约80%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症状缺血事件不能被检出。
诊断误区三: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地位在下降目前,心肌梗死的诊断过分依赖心肌酶学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心电图特征: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演变。
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一、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观察心电图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病变。
本文将从心电图的不同波形和指标入手,详细阐述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
二、ST段抬高ST段抬高是冠心病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之一,其表现为ST段与基线之间的距离增大。
ST段的抬高程度常常与心肌缺血的程度相关。
在冠心病发作时,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细胞异常兴奋和复极化的改变,从而引起ST段的抬高。
抬高的ST段在不同导联中可能出现不一致的表现,常见的导联有V1-V6、II、III、aVF等。
三、ST段压低除了ST段抬高外,ST段的压低也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典型表现之一。
与ST段抬高不同,ST段压低通常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
心肌缺血时,心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受到影响,导致ST段向下压低。
ST段压低通常出现在冠状动脉供血区域所对应的导联上,如V1-V6、II、III、aVF等。
四、T波改变T波改变也是冠心病心电图的常见表现之一。
T波的改变可以表现为高尖、低平、倒置等不同形态的改变。
T波的改变可以出现在ST段抬高或压低的基础上,也可以单独出现。
T波的改变在不同导联中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常见的导联有V1-V6、II、III、aVF等。
五、QRS波群异常除了ST段和T波的改变外,冠心病的心电图还可以表现为QRS波群的异常。
QRS波群的异常可以包括波群时间延长、形态改变等。
波群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等病变,形态改变通常出现在心肌梗死等病变中。
六、其他表现除了以上介绍的心电图变化外,冠心病的心电图还可以出现其他的异常表现。
如QT间期延长、U波出现、R波振幅降低等。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一种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2、心电图: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心电图
冠心病的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1)常用心电图导联:肢体导联:包括三个双机肢体导联和三个加压单级导联(aVR、aVL、aVF)胸导联:为单级导联。
探查电极安放在胸前固定的位置、常用的导联有V1~V6[1]。
(2)各波段及间期的意义:P波:代表右心室除极Ta波:代表心房复极P-R间期:激动经心房、房室结、传到普肯野氏纤维的时间。
QRS波群:代表左右室除极。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心室开始复极这段时间。
T波:为心室左右心室复极波。
Q-T间期:是自QRS开始至T波终点的时间。
2.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高,是冠脉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
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变主要为T波型的改变。
而损伤型心电图的改变主要为ST段的偏移及形态改变。
一般ST段异常与静息电位减小和除极异常有关,T波的改变与动作电位时间有关。
ST段抬高的机制:由于损伤区细胞除极不全,Na+内流减少,使细胞表面阳离子增多,与正常细胞表面间存在电位差,形成损伤电流。
这种损伤电流在收缩期持续存在,且这种损伤电流的阳极向着缺血期的心肌,故使ST段抬高[2]。
二、胸痛冠心病的患者常有类似心绞痛的胸痛。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急性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有稳定性与不稳定性之分。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本病多见于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40岁以上男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胸痛为其主要症状。
疑难心电图案例:冠心病4——心电图精解
疑难心电图案例:冠心病4——心电图精解患者女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为!连续记录。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上行Ⅱ示P-P间期0.67~0.70秒,频率85~90次/分,P波形态基本一致;中、下两行Ⅱ示P-P间期规则(0.67秒),频率90次/分,而P波形态、电压略异,呈交替出现。
P-R间期0.17秒。
可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
其中偶联间期0.30秒的异位搏动形态多变,呈3种形态,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0.38秒的异位搏动形态一致且呈间位型,考虑为另一源的室性期前收缩。
部分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后出现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的QRS-T波群,其前有窦性P波,且P-R间期0.17秒,与其他窦性搏动一致,为4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值得关注的是,P波落在室性期前收缩ST段上以0.23秒顺传心室(如上行R5、中行R6、下行R10),而P波落在室性期前收缩T波上却以0.26秒顺传心室(下行R3)或呈阻滞型(如上行P2、中行P3),出现R′-P间期与P-R间期不呈反比关系的矛盾现象。
故上行R5、中行R6、下行R10 形成有两种可能:①2相超常期传导,即P波落在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逆传房室结所产生的2相超常期,能以相对短的P-R间期(0.23秒)顺传心室;②不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即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波群系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不完全性反复搏动。
Q-T间期长达0.38秒(正常最高值为0.36秒)。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P波电交替?频发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呈R on T现象,其中一源表现为多形性,时呈间位型;4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相超常期窦性夺获或不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Q-T间期略延长。
鉴别诊断:本例4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应与加速的室性逸搏相鉴别,因其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一致,故可排除加速的室性逸搏。
冠心病的心电图课件
➢T波倒置(冠状T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形成机制:冠状T波一般在慢
性缺血及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过后逐渐产生,此时缺血处 的心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已处于延长期,缺血区心肌除极 减慢,非缺血区先复极细胞外先变阳极,这样与T波高 尖相反,复极过程为阴极向着缺血区导联,形成倒置的 T波
冠心病的心电图
❖ 病理性Q波及其形成原因
➢病理性Q波:除AVR导联外,如果Q波宽度>=0.04s及
Q/R比>=1/4,则称为异常的Q波
➢大多数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室,梗死向量背离梗死区,在
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坏死性Q波或QS波,对应的导联则出 现增高R波
➢出现病理性Q波并不一定都发生了心肌梗死。在心肌严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室除极首先自室间隔开始,从心内膜下心肌向心外
膜心肌推进
➢起始0.01-0.02s QRS向量为室间隔及心内膜下心肌的
向量,0.03-0.04s QRS向量代表右室及大部分左室除极 产生的向量
➢体表所采集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心肌细
胞数、电极和心肌细胞间的距离、电极方向和心肌除极 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1、QRS电轴改变:与心肌缺血引起左前分支(左前降支病变,
心电轴左偏)或左后分支(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三支供血,右 偏)传导障碍有关
2、异常Q波:可表现为QS、QR、Qr型。QS型提示在穿壁性坏死
的表面无残存的存活心肌,而QR或Qr型提示在穿壁性坏死的表面 有残存的存活心肌,R(r)可能由残存的存活心肌由于梗死周围阻 滞而兴奋延迟产生,其振幅反映残存的存活心肌范围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与QRS波群改变 波群改变 冠心病与
1,QRS电轴改变 2,异常Q波 3,间隔q波的消失 4,R波振幅的改变 5,等位性Q波
1,QRS电轴改变:与心肌缺血引起左前分支(左前降支病变, , 电轴改变: 电轴改变
心电轴左偏)或左后分支(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三支供血,右 偏)传导障碍有关
2,异常Q波:可表现为QS,QR,Qr型.QS型提示在穿壁性坏死 ,异常 波
窗口学说:梗死区域的心肌丧失了生物电活动能力,梗死的
心肌如同打开了一个"窗口",使面对坏死心肌电极所记录到 的电活动是透过坏死心肌窗口的心腔内负电位,表现在心电图 上即为异常Q波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
冠心病与P波改变 冠心病与 波改变
一般认为,PtfV1<=-0.02mm.s,提示左室受累或早 期冠心病.发生机制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左 房压升高导致PtfV1负向绝对值增大 PtfV1是指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又称Morris指数 PtfV1测量方法:V1导联终末部分振幅(mm)和时 间(s)的乘积.若P波呈双向或负向,则均以其负向 部分来计算;若P波为正向而有切凹者,则以其切凹 后的部分来计算.所得的乘积随P波是正或负向而得 正值或负值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除极时,检测电极面对除极方向时产生向上的波 形, 背离除极方向时产生向下的波形
复极时,检测电极面对除极方向时产生向下的波 形, 背离除极方向时产生向上的波形
正常人复极波的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这是因 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复极则从心外膜 向心内膜方向推进,这可能是心外膜下的心肌的温度较心 内膜下心肌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 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R波振幅变化:也见于面积过小的心肌梗死或正后壁心 波振幅变化: 波振幅变化 肌梗死,常见的情况有: 肌梗死,常见的情况有:
(1) 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即在观察过程中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 如同时伴有ST-T变化,诊断价值更大 (2)胸前导R波逆向递增:如Rv1 > Rv2,Rv3 > Rv4或Rv4 > Rv5, 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存在,如同时伴有ST-T变化,则可明确诊断 (3)V1,V2导R波振幅增大: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可出现 心肌梗死的镜面像,由于后壁产生的向量消失,向前的向量增大, V1或V2导R波振幅增大,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
病理性Q波及其形成原因 病理性 波及其形成原因
病理性Q波:除AVR导联外,如果Q波宽度>=0.04s及 Q/R比>=0.25,则称为异常的Q波 大多数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室,梗死向量背离梗死区,在 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坏死性Q波或QS波,对应的导联则出 现增高R波 出现病理性Q波并不一定都发生了心肌梗死.在心肌严 重缺血时由于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能力的暂时丧失,也 可出现一过性的病理性Q波,当心肌供血恢复正常功能, 病理性Q波消失
进展性Q波 进展性 波:是指观察过程中,Q波出现动态变化如Q 波加深和加宽,原无Q波的导联出现小q波等.要诊断进 展性Q波应排除间隙性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症 QRS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V4-V6导R波起始部 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 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 位出现>0.5mm的负向波,提示存在小面积的心肌梗死 病理性Q波区: 病理性 波区:如果某导联的Q 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 波区 诊断标准,可在该导联的上下左右(上一肋间,下一肋间, 左右轻度移位)描记,如均能描记出Q波,则反映存在病 理性Q波区,为心肌梗死的有力佐证.左前分支,肺气肿 等许多非梗死性Q波则不存在Q波区 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 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急性后侧壁心肌梗死发病1224h可能出现 一过性伪正常化.临床上遇到胸痛发作1224h的患者心电图正常时,应想到可能是一过性伪正常化, 继续观察,可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变化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以及其机制
心肌缺血时ST-T异常的形成原因 异常的形成原因 心肌缺血时
一般ST段异常与静息电位减小
ST段异常包括:抬高和降低 段异常包括: 段异常包括
ST段抬高的机制:由于损伤区细胞除极不全,Na+内 流减少,使细胞表面阳离子增多,与正常细胞表面间存 在电位差,形成损伤电流.这种损伤电流在收缩期持续 存在,且这种损伤电流的阳极向着缺血期的心肌,故使 ST段抬高 ST 段降低的机制:与ST段抬高的机制完全相同,实 际上是心内膜ST段的镜像改变
小Q波:主要是因为梗死面积过小,常见的表现有: 波 主要是因为梗死面积过小,常见的表现有:
(1)Q波深度不及后继R波的1/4,但宽度>=0.04s,且Q波内出现 粗顿和切迹 (2)V1,V2导rS型之前出现q波,提示室间隔梗死的存在,但应 排除右室肥厚(V3R,V4R导出现qR型,且电轴右偏)和左前分支 阻滞(第三肋间相当于V1,V2部位描记,q波更明显,而于第五肋 相应部位q波消失) (3)V3-V6导的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但Q波的深 度和宽度超过下一导的Q波,如 Qv3 > Qv4,Qv4 > Qv5,Qv5>Qv6 (4)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II,III,aVF导的Q波很难都达到病理 性Q波的诊断标准.一般III导的Q波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 aVF的Q波宽度>=0.02s,II导能看到小q波即可肯定下壁心肌梗死的 诊断;另外,若aVR导出现起始的r波对下壁心肌梗死也有诊断价值
病理性Q波的形成机制:包括" 病理性 波的形成机制:包括"综合向量学 波的形成机制 窗口学说" 说"和"窗口学说"
综合向量学说:坏死心肌丧失了生物电活动能力,以致某
一方向由心肌动作电位所产生的心电向量丧失,而对应健康心 肌所产生的心电向量相对增大,位于心肌坏死部位的电极在心 室除极时记录到的初始向量指向坏死部位相反的方向,所以在 常规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Q波,如此时总向量只是幅度减小,则 在心电图上可不出现异常Q波,只表现为QRS综合波幅度减小
冠心病与ST段异常 冠心病与 段异常
ST段是指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反映心室的部分复 极过程,主要由心肌复极的平台期形成 ST段的测量:应从J点后0.04s开始到T波开始,以确定有无 ST段移位;测量ST段有无下移时,应从基线下缘量至ST段下 缘,一般以T-P段的延线为基线;若ST段上移时,应自基线上 缘量至ST段上缘,采用PR段作为参照基线 正常情况下,ST段多位于等位线上,降低不应超过0.05mV (III导有时可降低0.1mV),可抬高0.2-0.3mV,多出现在V2V4导(早期复极综合症,多见于青壮年,是一种正常变异) 在评价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时,应参考QRS波以及T波是否 同时出现异常改变,若QRS波电压明显减小或T波明显低平甚 至倒置,即使ST段有轻微的下移也多为异常的表现
在急性心肌缺血时,动作电位时间缩短,Ca +内流减少,心肌收缩 功能下降,心肌氧耗减少,这对心肌细胞的保护起很重要的作用
动作电位时间延长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可能的机制有: 与ATP的一过性增加有关 Ca+在动作电位时间延长中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 由轻度除极快速激活的K+通道障碍可能是动作电位时 间延长的原因 缺血时增加的溶磷脂胆碱等使K+通透性降低 Na+通道活性降低使Na+内流速度减慢也可使动作电位 时间延长 缺血区儿茶酚胺增加使复极早期激活的K+通道受到抑 制,造成动作电位时间延长
4,R波振幅的改变:可能与心肌内传导时间的变化和左室容量 , 波振幅的改变 波振幅的改变:
的变化有关
5,等位性Q波:是指在临床上虽未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但有 ,等位性 波
些心电图改变在临床意义上相当于病理性Q波,也提示发生了心肌 梗死,这些心电图改变称为等位性Q波.包括:
(1)小Q波(q波) (2)R波振幅变化 (3 )进展性Q波 (4)QRS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 (5)病理性Q波区 (6)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
除极异常:主要有除极电压降低和除极速度减慢
主要原因是静息电位减小使Na+通道活性减低,除极时 Na+急速流入受到抑制 此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在缺血部位增加的儿茶酚胺刺激B受体,使Na+内流受到抑制 静息电位减小和间质儿茶酚胺增加产生Ca+依赖性电位 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如溶磷脂胆碱增多和ATP减少使Na-K泵功能障 碍 细胞内酸中毒,H+浓度增加,激活细胞膜Na/H交换蛋白,使Na流入 增加,Na 增加又激活Na/Ca交换蛋白,使细胞内Ca+增加,,细胞内 Ca+增多可使细胞与细胞间脱偶联
心肌缺血时膜电位的改变及形成原因
心肌缺血时,由于代谢异常,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电解 质的变化及内分泌环境紊乱等致使细胞膜电位异常
主要的变化有:静息电位减小,除极异常,动作电位时 间缩短或延长
静息电位减小的原因:细胞外K+浓度增加是其主要原 因 细胞外K+浓度增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缺血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ADP增加, 从而激活ATP敏感性K+通道,使K+向细胞外流出增加 伴随着细胞内阴离子如乳酸根及磷酸根等排出细胞外使 K+流出增多 细胞膜Na+-K+泵功能失活使细胞摄取K+减少 心肌缺血使细胞外K+流走困难 细胞膜损伤使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的表面无残存的存活心肌,而QR或Qr型提示在穿壁性坏死的表面 有残存的存活心肌,R(r)可能由残存的存活心肌由于梗死周围阻 滞而兴奋延迟产生,其振幅反映残存的存活心肌范围大小
3,间隔q波的消失:很多正常人由于室间隔先除极,使 I,aVL, ,间隔 波的消失 波的消失:
V5,V6上出现q波,称为间隔q波.当心室间隔发生梗死时,间隔q 波消失;此外,当右室有严重缺血或发生梗死时,也可有间隔q波 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