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0下 期末试卷 B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姓名班级特别提示:诚信是一个学生的良好品德,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作弊,你如确认,请在下面内□打“√”。

□同意□不同意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 )A.教学观B.学生观C.组织观D.质量观2.素质教育的提出最初是在1985年颁布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教师法3.衡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是( )A.阅读B.识字C.作文D.说话4.周兴嗣所编的识字课本是( )A.急就篇B.千字文C.三字经D.百家姓5.抗战时期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的主编是( )A.夏丏尊B.朱自清C.叶圣陶D.沈百英6.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是( )A.创造力B.理解力C.思维能力D.记忆力7.最早对识字数量进行研究的成果《语体文应用字汇》,其作者是( )A.叶圣陶B.夏丏尊C.朱自清D.陈鹤琴8.汉字是( )A.表形文字B.表音文字C.表意文字D.表物文字9.教师提出问题,甚至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却往往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这说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进行( ) A.说话的训练 B.听话的训练C.思维的训练D.想像的训练10.阅读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的( )A.研究过程B.实践过程C.认知过程D.活动过程11.听说读写属于自外而内的吸收,通过听和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 )A.理解能力B.表达能力C.说话能力D.迁移能力12.小学生的作文属于( )A.创作B.创造C.练习D.熟练13.改变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通病的有效措施是( )A.机械记忆B.仔细观察C.丰富想象D.善于模仿14.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认为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指听说言语生活的领域,还称( ) A.“发展”领域 B.“完成”领域C.“进入”领域D.“地盘”领域15.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是( )A.语文学习习惯B.语文学习态度C.语文学习能力D.语文学习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试卷 A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试卷 A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A卷)(2010-—2011学年一学期2011年1月)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班级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考试时量120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1.本试卷共4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监考员更换.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1.叶圣陶指出:把( )和( )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2.()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4.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教学相结合.5.阅读教学是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第三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7.《语文课程标准》隐去“作文"的提法,将小学低段的写作训练称作“( )”,将小学中、高段的写作训练称作“()".8.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情境中进行。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转变”的“转"字第七画的笔画名称是()A、横B、竖折撇C、撇折D、竖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数量为()A、2000字B、2500字C、3000字D、3500字3.下列汉语拼音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4.( )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B、归类识字C、韵语识字D、随课文分类识字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B、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C、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少认多写。

D、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6.词语教学的重点是()A、读准词音B、理解词义C、正确书写D、正确运用7.从第( )学段开始,学生就应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3.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2、师生要平等相处
3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4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育现实,阐述你对学生的认识。
谁是好学生
德国有一名督学去一所学校检查工作,汽车在路上出了故障。他修了很久也没有修好。这时,一名路过的学生看见了这个情形,便跑过去帮忙。不用几分钟就把汽车修好了。
督学很感谢他,便和他聊了起来:“你的修车技术这么好,是在哪里学的?”
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汽车,经常去看别人修车。时间久了,就学会了一些修车技术。”
督学又问:“现在是上课时间,你为什么没有去学校?”
“今天学校有督学来检查,我的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
督学愣了: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吗?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教师由于总是从“学生需要教”这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同时又常常被一些难教之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吸引,再加上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常常会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果。反之,如果你不承认、不尊重、不认识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不仅不能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恶果。我们应该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等八个基本特性。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学习的基本特性,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但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新课程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所以重要的不是列举和强调各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是首先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语文教学论期末试卷

语文教学论期末试卷

1. 依据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可以划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2.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和隐蔽课程。

(2分)3. 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5%~25%的课程的开发。

(1分)4. 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教授杜威提出的。

(1分)5.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要求教学采用一种能使学习者有效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方法——发现法,即“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分)6. 教师通过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叫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2分)7.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分)二、名词解释题(共25分)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5分)2. 课程内容:指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定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要素的总体。

(5分)3. 必修课程:指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在一定学习年限内必须修习的课程。

(5分)4. 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是课程编制的基本依据。

(5分)5. 档案袋法:教师将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活动的成果、表现和评价资料收集整理成册,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

(5分)三、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现代社会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5分)答:现代社会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关注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4)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5分)答: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010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卷

2010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卷

冷水江师范幼师班2010年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班级:356—362 考试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3分, 共21分 ) 1、下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茅塞(s ài )顿开 踱(du ó)步 污秽(hu ì)锱(z ī)铢B 、 稀罕(h ǎn )之物 奇葩(p ā) 小觑(q ǜ) 煽(sh ān )情C 、 连篇累牍 (d ú) 汤匙(ch í) 僭(ji àn )越 爪(zh ǎo )牙D 、 觥(gu āng )筹交错 韬(t āo )晦 跻(j ī)身 埋(m án )怨 2、下列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高 摇曳 呱呱坠地 岿然不动B 、恪守 租赁 不落窠臼 草菅人命C 、账簿 奢糜 提纲挈领 返璞归真D 、回溯 暴躁 捷足先登 一曝十寒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经风光一时的戈尔巴乔夫终于在政治舞台上落幕了。

B 、在毛泽东等有志青年的领导下,湖南农民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

C 、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不张扬,但人们永远记得他,真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D 、李明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快地跑着,终于得了一组第一名。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 、济南的春天是旅游的好地方。

C 、鉴于当前政治形势,中国必须尽快提升对缅甸的战略认识。

D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笑容。

5、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生活如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你哭。

B 、他长得像他爸爸。

C 、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 、这里的老鼠跟狐狸一样狡猾。

6、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1[单选题,0.6分]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施瓦布参考答案:A2[单选题,0.6分]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拉特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太克参考答案:A3[单选题,0.6分]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呈现•C.拓展•D.方法参考答案:D4[单选题,0.6分]杜威在其1902年出版的著作中曾针对传统教学割裂儿童与学科而使儿童完整的经验被肢解的问题,提出在经验的基础上真正使儿童与学科统一起来。

这本不朽名著是( )•A.《儿童与课程》•B.《民主主义与教育》•C.《我的教育信条》•D.《明日之学校》参考答案:A5[单选题,0.6分]现代课程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所创立的课程开发模式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其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表现模式•D.普遍模式参考答案:A6[单选题,0.6分]斯藤豪斯认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C.评价原则•D.组织原则•参考答案:B7[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参考答案:C8[单选题,0.6分]“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A.好奇心•B.认知驱力•C.附属驱力•D.自我驱力参考答案:B9[单选题,0.6分]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B.实际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现有发展区参考答案:C10[单选题,0.6分]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B.高难度原则•C.小步子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参考答案:D11[单选题,0.6分]“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活动的作用,多方面展开()等思维活动,从而在有效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下接受知识。

①分析②对比③归纳④概括⑤抽象⑥质疑⑦猜想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2.“现代教学论”是以()谁的教学论为代表的。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杜威3.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体系完整,有鲜明的学科建设意图,影响巨大,学术界常把()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4.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的安排。

A.学科B.进程C.科目D.知识5.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A.基本B.主要C.重要D次要6.课程标准就是指()课程标准。

A.学科B.科目C.教学D.知识7.学科强调的是()。

A.分科的形式B.知识的内容C. 知识的分类D.分科的内容8.世界上最早的课程()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和能力课程 D.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9我国古代学校课程()A七艺 B.四经五书 C.三百千千 D.三千千千10、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需求和-----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A人的发展B学科的发展 C教材的编制D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优化教学2.教学手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3、教学模式的结构?4、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 D D B C A B D C B二、名词解释题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三、简答题1、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2、答:(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四)最优化要实现最佳的结果3、答: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12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12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12章单元测试(含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A:语文课程标准B:语文教学大纲C:教学参考书D:参考文献答案:A2、多选题:语文教育的特点有A:实践性B:间接性C:汉语的特点D:人文性答案: ACD3、多选题:语文的工具性表现在:A: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B:语文是传承文明、人类价值观的工具。

C: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D: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答案:ABCD4、多选题: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A: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B:注重教师的知识灌输C: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D: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答案: ABC5、判断题: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探究引入教师的思维中。

A:对B:错答案: B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从教材的编排看,识字数量最多的年级是A:五、六年级B:二年级C:一年级D:三四年级答案: B2、多选题: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有A:寓言B:神话故事C:古诗D:民间故事答案: ABCD3、多选题: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课外阅读,比如:A:和大人一起读B:推荐阅读整本书C:略读课文D:我爱阅读答案: ABD4、判断题: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特别重视阅读,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A:错B:对答案: B5、判断题: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小学语文教材推荐课外阅读整本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A:对B:错答案: A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B:教学设计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答案: A2、单选题:把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原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精当的词语和句子依次板书出来构成的板书是()。

A:综合式板书B:图示式板书C:纲要式板书D:表格式板书答案: C3、多选题:教学重点是()。

A: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关键点B:获得知识最关键的方法与技能C:最核心的思想与价值观答案: ABC4、判断题:作业分层就是形式分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 B卷)
(2010--2011学年一学期2011年1月)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班级2008级小学教育(本科)1-4班考试时量120分钟总分100 分
注意:1.本试卷共 4 页。

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监考员更换。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分)
1.小学阶段应认识()个常用汉字,其中()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评委,系统地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4.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个声母,()个韵母,并熟练认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

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二、单选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秧苗”的“秧”字第五画笔画名称是()
A、捺
B、点
C、撇
D、竖
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二学段学生会写()个左右汉字。

A、2000字
B、2500字
C、3000字
D、3500字
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A、5万字
B、40万字
C、80万字
D、100万字
4.()是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识字形式。

A、看图识字
B、归类识字
C、随课文分类识字
D、韵语识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B、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C、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词语常用的方法。

D、汉字的构字规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6.词语教学的重点是()
A、读准词音
B、理解词义
C、正确书写
D、正确运用
7.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特征是()。

A、实践性
B、自主性
C、合作性
D、综合性
8.从第()学段开始,学生就应学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A、一
B、二
C、三
D、四
9.“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是第()学段的“写作”阶段目标。

A、一
B、二
C、三
D、四
10.毛笔字的教学要按照()的顺序,加强写字指导。

A、描红——仿影——临帖
B、仿影——描红——临帖
C、描红——临帖——仿影
D、仿影——临帖——描红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只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

()
2.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

()
3.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低年级要多认少写。

( )
4.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
5.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6.阅读教学力求寻找标准答案,不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 ) 7.识字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识记字形,不必考虑音形义的结合。

( )
8.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不能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 )
9.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10.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着重培养观察、理解、思考、评价的能力。

( )
四、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列举至少四种字形教学的常用方法并举例说明。

(8分)
2.请简述小学语文篇章教学的主要内容。

(8分)
五、实践题(3小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8分,第三题6分,共34分)
请认真钻研小学课文《落花生》(作者:许地山)(人教版第九册),按要求作答。

1.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0分)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两个课时)。

(要求说清楚主要的教学环节及主要做法、重要的提问与课堂训练等。

18分)
3.为本课设计一则教学板书。

(6分)
附课文及课后思考与练习: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花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辟榨慕
思考·练习
1. 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内容。

种花生→()→()→()。

2. 认真读读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一段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2)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3.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再抄下来。

(1)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5. 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