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
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J.T.Shaw, “Literary Indebtedness and Comparative Literar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tudies.”)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日尔蒙斯基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角度,对影响 的发生、接受影响民族自身原因和接受的方式, 作了比较精辟的论述: “任何影响或借用必然伴随着被借用模式的创 造性改变,以适应所借用文学的传统,适应它 的民族的和社会历史的特点,也同样要适应借 鉴者个人的创作特点。”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另外,对“影响”概念也存在机械、僵化的 认识,把文学中的“影响”看成是“如影随 形,如响应声”这样机械、简单、直接的模 仿与被模仿关系。将复杂的文学关系和文学 现象狭隘化、简单化。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影响即误读” ——Harold Bloom (Anxiety of Influence) “特定意义上的‘影响’,是一种创造性的刺 激”。——大塚幸男:《“影响”及诸问题》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及研究方法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梵· 第根(Paul Van Tieghem,1871-1948) 《比较文学论》(1931)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 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 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比较”这两 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 义。而那对于用不相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许多种 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考察, 只是那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一种假借,以及其他 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 作品的必然的出发点而已。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法国学派有以下缺陷: 一、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把比较文学局限在渊源和影响的研究; 三、文化民族主义动机; 四、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分开; 五、忽视了文学作品本身,忽视了研究的文 学性和审美性。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研究方法上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 过分拘泥于实证,表现出渊源与影响的机械 主义观念,只注重出源、媒介、途径的研究, 没有从接受的角度研究受影响的一方“保存 下来的是些什么,去掉的是些什么?原始材 料为什么和怎样被吸收和同化?结果如何?” 等问题,忽视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分析, 忽视了“文学性”问题。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In most cases, any rate, there is no direct lending or borrowing, and instances of literal imitation are probably rarer than more or less creative transmutations. (Ulrich Weisstein,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基亚(Marius-Francois Guyard) 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 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两 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 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韦勒克指责将“比较”局限于研究两国之间 的“贸易关系”的影响研究,“使‘比较文 学’成了只不过是研究国外渊源和作家声誉 的附属学科而已。”( René Wellek,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雷马克:法国学派“仿佛忘了我们学科的名 称是‘比较文学’,而并非‘影响文学’”。 ( Henry H, H. Remak,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法国学派对影响研究的拓展 卡雷(Jean-Marie Carré ,1887-1985)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拜伦与普希金、 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在属于一种以上文学背 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作家的生平之间所存在 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des relations spirituelles internationals)与实际联系(des raports de fait)。 比较文学主要不是评定作品的原有价值,而是侧重于 每个民族、每个作家对其所取材料(em prunts)的演变 [所借鉴的那种发展演变]。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因此,“影响”不是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式的机 械、被动的接受,而是内在包含了接受者一方的 内在需求和主动选择。 影响研究应与接受研究相结合,考察接受者接受 了哪些影响,为何接受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在创 作中转化的。
二、对“影响研究”的重新认识
“在每个个体的文化选择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 化的界限是极不明确的,中外文化的差别只在 他们的阅读活动中才是相对明确的,一旦进入 实际的文学创作,它们就在创作过程中溶解了。 在每一个可资分析的创造品中,都同时有个人 的、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三种因素同时发挥着 自己的独立作用,但三者又是不可分的。” (王富仁:《对一种研究模式的质疑》) 中国意识流小说所受影响的多种来源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韦勒克:“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完全归于外 国的影响,或者只被视为一个仅仅对外国产生 影响的辐射中心。” 钱锺书:“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不是来源出处 的简单考据,而是通过这种研究认识文学作品 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张隆溪:《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 较”》)
法国学者的著作
戴斯克特:《让· 雅克· 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 (1895) 巴登斯伯格:《歌德在法国》(1904)、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1927) 阿扎尔:《法国在意大利的影响》(1934)
《法国大革命和意大利文学》(1910)
梵·第根:《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一、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trans.by W.Riggan,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3, P.31.)
二、对“影响”的重新认识
约瑟夫· T· 肖:“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 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