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_张杰
沈从文小说语言风格的英译再现——美国翻译家、汉学家金介甫教授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语言风格的英译再现——美国翻译家、汉学家金
介甫教授访谈录
张蓓;贾留全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研究》
【年(卷),期】2022(8)4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坛,沈从文小说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沈从文因此享誉世界,却也因此被认定为汉语世界最难翻译的小说家之一。
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是美国著名的沈从文研究专家,也是沈从文小说的主要英译者,对沈从文小说的英译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笔者从沈从文被英译的小说中挑选出偏离语言常规的六种变异修辞现象作为沈从文小说语言风格英译再现的考察参数,在访谈中,就其翻译策略与再现效果逐一与金介甫教授展开深入探讨。
金介甫教授指出:对于英语母语译者而言,变异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再现难度较大,但依然应当努力尝试去实现,然而当风格再现这一目标与译文的流畅性与自然度以及文学性发生冲突时,则不应以牺牲后者为代价保全前者。
【总页数】9页(P1-9)
【作者】张蓓;贾留全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英语系;浙江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汉学家的译者身份r——金介甫译沈从文小说研究
2.比较哲学视域下古典汉语特征及对典籍英译的思考——美国汉学家任博克教授访谈录
3.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4.从物称与人称角度分析英汉句式翻译差异——以沈从文《边城》及金介甫的英译本为例
5.中国文学英译的思与识——英国汉学家、翻译家韩斌访谈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金介甫(C.K. T’so, 1908-1975)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和著名翻译家。
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英译贡献巨大。
特别是他对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工作堪称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个对金介甫的访谈录,以了解他的翻译理念和工作经验。
记者:金先生,您在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杰出的工作,尤其是沈从文的小说。
您是如何选择沈从文的作品进行翻译的?金介甫:我选择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是因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沈从文的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及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思考,这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带来新鲜感和启发。
记者:您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面对文化差异的挑战的呢?金介甫: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我努力理解和把握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并在英文表达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也会添加必要的注释,以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
记者:在翻译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与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金介甫:翻译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特别是在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样涉及复杂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作品时。
我会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会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精神和意境。
我也会与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和校对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记者:您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吗?金介甫:是的,我认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翻译不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需要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进行跨越和沟通。
翻译家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同时也需要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传达原作的意义和精神。
记者: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您是否受到了其他翻译家的影响?有没有一些翻译家的作品对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介甫: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当然会受到其他翻译家的影响。
沈从文简介
人物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 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 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 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 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 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 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15岁的三三在一个夏天的黄昏里遇见了一位城里的白脸少爷, 而总管家的管事如同说梦话般对少爷说让总爷做媒,如果那 样,少爷就是碾坊的主人了。三三做了一些梦,梦见少爷掉 进了水了。母女俩说起城里有很多房子,“每一栋房子都住 了一个老爷同一群少爷。”三三娘隔三差五地往少爷家送鸡 蛋。。。。。。 当有一天三三和她娘再一次送鸡蛋的时候,听说少爷死了。 “是谁死了?” “就是上个月从城中搬来养病的少爷,只说是病,前些日子 还常常出外面玩,谁知忽然犯病死了。”三三听到这个,心 里一跳,心想这难道是真的?
三三于是做了和城里人有关的梦。可突然那 个城里来的白脸少爷死了。 那个城里来的养病的少爷的死把三三从梦中 拉回现实。三三的朦胧的初恋破碎了。
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 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 的,我应当为我自己感到庆幸。 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 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 (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 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 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 《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 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林庚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化作家为代表,其中最 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1929年9月初,沈从文开始正式任吴淞中国公学讲师,开设的课目有《新文学研究》、《小说习作》和《中国小说史》。
小说家沈从文从此登上大学讲坛,他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是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的推荐和提携。
那时,小说家在大学谋一教职,并不像当今作家到高校当教授那样普遍。
还是这个9月。
沈从文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所备资料足供一节课使用。
从法租界的住所去学校时,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而此次讲课的报酬,却只有六块钱!多年以后,沈从文回忆他第一次上课时的情形:“第一堂就约有一点半钟不开口,上下互相在沉默中受窘。
在勉强中说了约廿分钟空话,要同学不要做抄来抄去的‘八股论文’,旧的考博学鸿辞,学王褒《圣主得贤臣论赋》无用,《汉高祖斩丁公论》也无用。
新的什么用处也不多,求不做文抄公,第一学叙事。
末尾还是学叙事,才能谈写作……感谢这些对我充满宽容的同学,居然不把我轰下讲台!”沈从文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授课,非常紧张,一看到台下众多学生好奇的眼神,以至于准备好的课无从讲起。
大脑中一片空白。
沈从文的紧张无形中传播开去,一些学生也莫名地替沈从文紧张起来。
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外国语文学系刚上大二的女生来旁听,名叫张兆和。
见沈从文如此狼狈,她竟不敢抬头再看这位年轻的老师。
人生永远无法预料,沈从文就这样开始了教书生涯。
教师也无法预料会遇到怎样的学生。
沈从文在他执教的第一堂课上,他无法预料,在这个远离上海繁华市区的学校里,他会爱上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他更无法预料,在这个大学里,他会遇到后来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他只能感慨: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公学的老师沈从文有一个才华不凡的学生吴晗生活中始终有一些巧合,耐人寻味。
中国公学时期的张兆和,出身世家。
合肥张家声名显赫,后张家移居苏州。
张家四姐妹是大家闺秀,才华、容貌出众。
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经常拿第一。
张允和后来回忆说:“很多人追求我们三妹,沈从文情书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
关于沈从文作品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沈从文作品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关于沈从文作品研究沈从文是中国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他独特的行文风格,和他给读者所营造的“湘西世界”都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1949年建国为主要时间分段点,把各家学者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加以整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对于沈从文的研究,前人大家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沈从文研究和当代沈从文研究。
前期的沈从文研究对他批评的人多,并没有非常客观,很多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一直被国民党视为异已,而左翼文学阵营亦将其看作陌路人。
国民党的报纸称其“站在反革命立场”,而在沈从文卷入的文坛论争——“京派”与“海派”之争、“禁书问题”之争、“差不多”之争、“反对作家从政”之争中,沈从文又被左翼文学阵营视为“官的帮闲”之“京派大师”[1]、为统治者“越俎代谋”的“忠而获咎者”[2]、“对大多数应社会要求而写作的作家们”“作敌意的挑战者”[3]以及“停止抗战”[4]论的制造者。
如果说,这些责难还仅是一种逻辑引伸而非政治属性认定的话,那么,40年代,因其“民族自杀的悲剧”论与《芷江县的熊公馆》而引发的批判便突然升级。
沈从文被界定为“一贯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5],是“《鸿鸾禧》里的穆季”[6]、“地主阶级的弄臣”[7]……这些政治判决,显然与已知的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带有明显的“左”的痕迹。
沈从文早期创作和乡土题材作品被拿来作为社会学批评典型案例,“空虚的作家”[8]“没有思想的作家”[9]“作品人物都是空洞无物的”[10],几乎是大家一致的结论。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摘要】本文将介绍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的访谈录,主要探讨他在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在将对金介甫的简介和文章背景进行介绍。
在将探讨金介甫与沈从文小说的关系、他的翻译成就、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情况。
同时还会探讨金介甫的翻译理念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在将总结金介甫的独特贡献并展望未来。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金介甫在文学翻译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翻译成就、翻译理念、贡献、展望未来1. 引言1.1 作者简介金介甫,生于1939年,是一位中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他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并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深造,成为一名资深的汉学家。
金介甫热爱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其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曾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金介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他通过自己的翻译工作,将众多中国文学作品引入了国际舞台,让更多的外国读者能够欣赏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金介甫的翻译作品被誉为精准而充满诗意,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翻译成就和学术贡献为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文章背景文章背景:金介甫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他曾经致力于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其中包括了沈从文的小说作品。
沈从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金介甫通过他的翻译工作,让更多的西方读者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通过对金介甫与沈从文小说的关系、金介甫的翻译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情况以及金介甫的翻译理念和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金介甫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贡献。
沈从文生平事迹 3
1933年是沈从文收获颇丰的一年。
• • • • ①9月与张兆和结婚(沈从文与张兆和) ②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③创作进入佳境。创作代表作《边城》。 ④引起“京派”“海派”之争。
张兆和,现代女作家。沈从文先生的妻子。1932
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 1949年就读于华北大学二部。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曾任北 京师范大学附中、师大二附中教师和《人民文学》编 辑。 沈从文爱上张兆和绝非“偶然”。从 现在的黑白照片中可以看出张兆和的确 是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 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 俗……。更重要的是张大家闺秀的气质 ——高雅、羞涩、内秀。张兆和出身苏 州名门,张家四姐妹个个都受过良好的 教育,长得美丽。
“沈从文在中国有如十九世纪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 短篇小说之王”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我们看了这么多关于沈从文先生的评价,那让我们进一步走进 他、了解他吧。
认识沈从文先生的人都说他平时很和气,总是微笑着,很温和。 但是一遇到他不肯做的事情,你就是拿着枪对着他,他也不会去 做。 实际上沈从文这一生就是一直在追求人性的一生。追求一种美 好的素朴的一种人性。在他小的时候,不肯读书,一种儿童的天 性要尽量让它张扬让它发挥。那时候读私塾,后来是新式小学。 而且,他不是一个用功的孩子,按照我们现在的观念就是一个野 孩子。他常常逃学,利用逃学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增长了好多自 然方面的如动物、植物等等的知识。另外就是接触了社会百态。
沈 从 文
(1902-1988)
设计: 湘钢一中杨
他们眼中的“他”
沈从文没有亮出浪漫的姿态或是鼓吹“进步”思想,而是返身回顾、 致力写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人物风俗。他没有发出礼教吃人的呐喊或是经 营非人的癖好,相反,他却在大变革的前夕召唤对乡土中国的诗意想象。 一九三零年代中期,当他的好友丁玲终于皈依“革命文学”时,沈本人 已经出落成为一个抒情文体家,乡土主义者和政治上的“保守派”。 ——王德威 “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美〃金介甫)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西方世界中享有盛誉,而其中沈从文的小说更是备受瞩目。
这些文学作品在西方世界的读者中往往只能通过翻译来了解。
今天我们将采访一位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先生,他是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金介甫先生大家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想了解一下您是如何开始从事汉学家翻译家的工作的呢?金介甫:谢谢你们的采访。
我对中国文学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个领域。
我在大学学习了中文,并且深入研究了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来,我决定将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沈从文的小说。
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您是如何选择翻译这些作品的呢?金介甫: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我选择翻译他的小说,一方面是因为我对他的作品情有独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通过翻译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读者。
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您会面临哪些挑战呢?金介甫:翻译沈从文的作品确实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他的文风深邃而丰富,叙事方式独特而细腻。
我必须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有时候,我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学研究和语言调研,才能找到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金介甫:在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我一直秉承着“忠于原意、通顺明了”的原则。
我会尽量保持原作的意境和气质,在语言表达上力求自然流畅。
我也会注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解释,以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除了沈从文的小说外,您还翻译过其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吗?金介甫:是的,我翻译过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包括莫言、杨绛等作家的小说和散文。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和人文情怀,而我则希望通过翻译,让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读到。
在您看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受欢迎程度如何?金介甫: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并且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
《从文自传》与金介甫版《沈从文传》的差异-5页精选文档
《从文自传》与金介甫版《沈从文传》的差异当国内还不知道沈从文其人时,在美国任教的中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教授夏志清就给予了沈从文足够的重视。
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专章叙述了沈从文。
沈从文的传记目前已经出了十来种版本,如沈从文自己写的《从文自传》、美国人金介甫著的《沈从文传》、凌宇著的《沈从文传》、吴立昌著的《“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高维生著的《浪漫的沈从文》(中国第一部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沈从文传记)等等。
在国外沈从文传记较有影响的是金介甫的《沈从文传》。
沈从文从在1932年写过一部《从文自传》。
这是其他一切沈从文传记的首要参考资料。
这本书大约成书于沈从文30岁时,当时沈从文在青岛大学教书,他的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他来为“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
于是沈本着可以温习一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这样一个目的来写这部自传的。
①时任美国圣诺望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金介甫(1948.7-)也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沈从文研究上。
其1977年以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就准备撰写沈从文的传记。
他于1980年来到北京,采访沈从文的家乡凤凰,遍访当地父老,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同年沈从文夫妇应邀去美国讲学,金介甫多次担任导引。
此后的几年间为核实传记史实,金介甫一直和沈从文通信商榷。
1987年,金介甫的《沈从文传》问世,这是西方学者写的第一部沈从文传记。
此书问世后,作家沈鼎山惊叹之余,深深地为我国学人未能早日写出这样的巨著而感到惭愧。
②本文将沈版《从文自传》与金版《沈从文传》两部著作进行了以下内容的比沈作与金作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不同点,即完整与否、注释的繁简及写作目的的不同。
一、完整性与否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从自己的幼年时期开始写起,写到1932年。
也就是说《从文自传》是写沈从文进京之前的湘西生活。
《从文自传》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沈从文幼年、青少年时代的军营生活。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1. 引言1.1 介绍文章背景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需求也逐渐增加,希望将中国文学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中国文学翻译的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对象。
本文将探讨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以及金介甫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所取得的突破。
通过对金介甫的访谈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与贡献,同时展望未来翻译工作的发展方向。
1.2 介绍作者金介甫金介甫,生于一九〇一年,毕业于耶鲁。
他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专长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翻译研究。
金介甫曾在海外多所大学任教,著有多部关于中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专著,被誉为“中国文学翻译的权威”。
金介甫翻译过许多中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沈从文的小说作品。
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深入,翻译方法独特,被认为对中国文学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介甫在翻译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但他通过创新和努力不断突破,成功将中国文学的内涵和魅力传达给国际读者。
金介甫以其精湛的翻译技巧和对中国文学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于世,被视为中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权威人物之一。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作品本身,更在于促进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随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金介甫的翻译工作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2. 正文2.1 沈从文小说的翻译历程金介甫在翻译沈从文小说时,始终秉持着尊重原著的原则。
他深入研究了沈从文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努力理解原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翻译过程中,金介甫注重保留原著的意境和风格,尽可能忠实地传达沈从文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
金介甫还注重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他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使译文更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
七十年来域外学者《边城》研究述评(1)
七十年来域外学者《边城》研究述评(1)【内容提要】概览七十年来域外学者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中国人形象说、悲剧——命运说、象征——原形说三种类型。
域外学者认为,一部《边城》是“人情风俗画卷”中的“完璧”,写出了“无垢纯真的中国人”的形象;“爱的神曲终成一曲让人忧伤的挽歌”;一部《边城》布满着复杂的象征意义,《边城》中的“‘死亡与再生’,是作为原型而存在的”。
【摘要题】域外现代文学研究【关键词】《边城》/沈从文/述评【正文】域外学者,国别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他们的意见是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和学习的,因此他们的《边城》研究也值得系统地进行一番审阅。
从收集到的文本来看,有关《边城》的研究前后时间近七十年,涉及的域外学者主要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和新加坡。
学者主要有日本的松枝茂夫,小岛九代,城谷武男,韩国的安承雄、朴宰范,新加坡的王润华,美国的夏志清、金介甫等。
《边城》的专论或涉及《边城》研究的达数十篇(处)之多。
论及的方面也很多,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主要类型与国内学者的研究大致相当,可归纳在三个小标题下评述,即:“牧歌——中国形象说”,“悲剧说”,“象征说”。
三个标题与本人另一篇文章《七十年来国内〈边城〉研究述评》所设三个标题近似,可以比照来看。
一、牧歌——中国人形象说在域外学者那里,较早使用“牧歌”一词概括《边城》特点的是美国的夏志清,他在《中国小说史》中设专章讨论沈从文的小说。
夏志清从文体角度审阅《边城》,认为《边城》运用的是一种“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
里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又称“沈从文的文体和他的‘田园视景’是整体的,不可划分的,因为这二者同是一种高度聪明的表现,一种‘静候天机,物我同心’式创造力之产品(注:[美]夏志清著,刘绍铭译《中国现代小说史·沈从文小说》,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英文原版,1962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初版。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一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代表作: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八骏图》《都市一妇人》,中篇小说《边城》《神巫之爱》,长篇小说《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
他青年时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到逝世时已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他的大部分小说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两个方面。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其他领域也成就非凡,是名副其实的“大杂家”。
在创作界,沈从文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好作家之一;而学术上,他开启的名物研究,影响深远,至今追随者甚众。
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写出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丝绸图案》等文物著作。
1958年后,他专心致志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填补了我国服饰研究的空白。
他从凤凰来:“乡下人”沈从文的大师之路
他从凤凰来:“乡下人”沈从文的大师之路关于沈从文的传记和研究著作很多。
沈从文于1931年发表的《沈从文自传》,以个人口吻追溯家族史,记述幼年逃学、少年从戎,以及20岁时受五四运动余波影响,匆匆离湘赴京的故事。
国内“沈从文研究第一人”凌宇的《沈从文传》成书于90年代,研究重心放在了沈从文的青少时期。
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沈从文的后半生:1949-1988》,以“人物”为中心,更为系统地梳理了沈从文的人生经历。
美国汉学家金介甫的《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则另辟蹊径,从生活、创作两方面剖析沈从文,以“史实”为主,“评价”为辅。
来自美国“边城”俄亥俄州、“单纯天真得像一个孩子”的金介甫,对沈从文的研究始于1972年。
彼时70岁的沈从文,刚刚离开工作生活两年的湖北干校,回到北京治病。
金介甫在完成博士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后,于1980年第一次访问沈从文,之后历时8年,完成了这部30余万字的传记。
金介甫的考据扎实、思路缜密,在《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中,仅附注就有646条,涵盖引文出处、访谈过的人物、实地考察信息等。
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沈从文,他多方搜罗到国内已经绝版的沈从文早期作品。
金介甫对沈从文的评论客观中立,“不为贤者讳”。
有别于其他传记,金介甫不以沈从文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为唯一线索,而是从沈从文的作品出发,试图从历史、社会、地域文化、家庭等多维度,探索其文学创作的根源,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其情。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的译者符家钦先生,为著名翻译家,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译著24部,累积600多万字。
他所翻译的《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得到了汪曾祺老先生的赞誉,“不但忠实,并且一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沈从文是极高产的作家,一生著作等身,他的文学创作集中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从总量上来看,1949年之前共完成作品648篇,平均每年30篇左右,仅1934年就发表文章40余篇。
沈从文生平
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
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生平:祖父沈宏富为汉族,生身祖母刘氏为苗族,母亲黄素英为土家族[1],沈从文本为汉族,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晚年时为家庭利益选择了苗族。
[2][3][4]1917年高小毕业后,进入当地土著部队办理杂事,后任书记。
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旁听,同时练习写作。
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
西南联大要提升沈从文为教授时,刘文典一直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一次,在西南联大的教务会议上,他提出质疑:“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4毛钱。
沈从文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美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则对“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评点沈的《静》时他说,“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再没有别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内,写出一篇如此有象征意味如此感情丰富的小说来。
”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沈从文爱上他的女学生张兆和,写了不少的情书追求她,并引发校长胡适的同情,施以援手。
最后,据说因沈从文的情书“写得太好了”,张兆和终于同意嫁给沈从文。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并结识郁达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
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
同年底,沈从文在上海与胡也频等自筹资金,创办《人间》、《红黑》杂志,终因资金不足而停刊。
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
《沈从文全集》总目
《沈从文全集》总目第1卷鸭子蜜柑入伍后公寓中第2卷老实好管闲事的人篁君日记梓里集第3卷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第4卷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间及其他旅店及其他采蕨一个天才的通信第5卷沈从文甲集石子船龙朱衣冠中人第6卷旧梦沈从文子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楼居第7卷虎雏凤子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一个母亲如蕤集第8卷游目集边城八骏图新与旧主妇集第9卷从文小说习作选短篇集月下小景神巫之爱第10卷长河乡村琐事芸庐纪事虹桥集雪晴第11卷遥夜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第12卷烛虚七色魇集友情集南北风景我与新文学第13卷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第14卷甲辰杂谈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己见微斋杂文霁清轩杂记北平通信跑龙套艺文题识录第15卷人谣曲忧郁的欣赏絮絮浮雕乐章匡庐诗草井岗山诗草赣游诗草青岛诗草郁林诗草牛棚谣云梦杂咏文化史诗钞京门杂咏喜新晴第16卷中国小说史沫沫集沫沫集续编序跋集编者言术艺刍言第17卷文学运动杂谈废邮存底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续编(1——17卷600元)第18—26卷书信第27卷一个人的自白沉默归队史无前例(上、下)谈话及其他无从驯服的斑马无从毕业的学校忘履集(18——27卷320元)第28卷480元中国玉工艺研究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研究漆器及螺甸工艺研究狮子艺术陈列设计与展出第29卷450元唐宋铜镜镜子史话扇子应用进展文物研究资料草目第30卷430元中国丝绸图案织绣染缬与服饰《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种种说“熊经”文物谈小录第31卷480元龙凤艺术新编马字艺术和装备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第32卷520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先生自订年表张兆和整理记录出生年月:一九O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籍贯:中国湖南凤凰县性别:男笔名:岳焕,懋琳,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父:沈宗嗣,医生母:黄英配偶:张兆和结婚年月: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已退休)子:沈龙朱。
一九三四·十一·二十次子:沈虎雏。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作者:张蓓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译介,他作为沈从文研究专家和沈从文作品的主要英译者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他对沈从文作品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都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在本访谈中,金介甫教授指出其沈从文小说的英译以传递出原文读者可能能够体会到的原文风味为着力点,在忠实于原文的语义与美感和保持译文语言的自然、简洁与优美之间,在避免过份彰显译文的异域情调和防止译文的过度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并提出通过兼顾乡土和非乡土作品的英译来提升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这一可能途径,他强调只有在英译中专注于全面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才有望扩大其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
关键词:金介甫;汉学家;沈从文;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作者简介:张蓓,博士,南京医科大学英语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的英译研究。
Title: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en Congwen’s Fiction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Jeffrey C. Kinkley, a Sinologist and TranslatorAbstract: Professor Jeffrey C. Kinkley has long been devoted to the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s widely known to Chinese academia as an expert in Shen Congwen stu dies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nglish translators of Shen’s works. H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and unique understanding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both Shen Congwen’s works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present interview Professor Jeffrey C. Kinkley reveals that his translation of Shen’s stories focuses on conveying the flavor of the ST that the ST readers might be able to experience and meanwhile he strive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fidelity to the sense and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ST and naturalness, conciseness and elegance in the TT,between steering away from excessive exoticism and avoiding undue domestication. He also sees equal attention to both native-soil works and the long neglected non native-soil on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ST to be translated as a possible way to elevate Shen’s literary fame in world literature. Moreover, he points out that only by striving to fully represent the literary qualities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translation can Chinese literature exp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Key words: Jeffrey C. Kinkley; sinologist; Shen Congw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Author: Zhang Bei, Ph.D., works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t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tories. E-mail: zhangbei027@訪谈按语: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美国著名汉学家、沈从文研究专家、翻译家。
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
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作者:雅嘉拉达(yajialada)自从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
虽然,它肇始于所谓的“沈从文热”,并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它各种“热”先后发生,但同其它一些“热”相比,沈从文研究却具有明显的持久不衰的特征,并由此带来现代文学研究中其它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这一情势的出现,决非仅仅由于研究者个人偏好与热情所致,也不仅仅由于沈从文研究当时在政治层面上所具有的拨乱反正的价值。
单凭个人的偏好与热情不可能使之持久,政治层面上的需求也只能是一时的“流行色”,沈从文研究的兴盛只能取决于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研究的品位与内蕴。
“沈从文现象”,是20世纪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
当然,沈从文研究并非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发生。
在此,笔者将分“早期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前的研究)和“当代沈从文研究”(49年以后的空白期和新时期以来到现在的研究)两大部分,努力对沈从文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形势做一较为全面的论述,为笔者即将展开的沈从文研究方向的论文储备资料、理清思路,并期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早期沈从文研究有不少地方或者失之偏颇且比较单一,但它毕竟是沈从文先生尚在文坛时的论说评论,不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沈从文研究的基石与铺垫,我们万不可忽视而应好好吃透好好利用。
早在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就开始为文坛所注意。
到30年代,沈从文已经拥有广泛影响。
但直到1949年前,对沈从文的研究却没有溢出文学评论的范围。
当然,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在它尚未走完自己行程的时候,一切研究都很难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可是,在1949以前,对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文学史色彩的研究文字却非绝无仅有。
为后来的研究者不断称引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诸导言,其分文体对第一个十年文学过程的总结与描述,就分明具有文学史研究的特征。
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姓名:凡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401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作者:凡平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1.周军论沈从文小说的嬗变[学位论文]20062.韩小燕沈亚之散文研究[学位论文]20103.徐娟沈从文个体人格论[学位论文]20044.王轶高《诗人玉屑》诗歌评论用语研究[学位论文]20095.任娜后现代语境下的沈从文研究[期刊论文]-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6.唐永泽.TANG Yong-ze论沈从文弃文转行的内因[期刊论文]-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7.戈成.Ge Cheng三重文化形态碰撞中的人生形式--《萧萧》文化编码试释[期刊论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黄小玲《管锥编》辞赋研究概论[学位论文]20089.谭立.TAN Li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偶然与必然——社会政治生态下的沈从文[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0.谈悦华.谢春娥.TAN Yue-hua.XIE Chun-e微分中值定理关系浅析[期刊论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引用本文格式:凡平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学位论文]硕士 200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 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
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访谈录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关注,而沈从文的作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对于国外读者来说,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非易事,因为语言障碍常常成为一个限制。
幸运的是,有一位汉学家翻译家金介甫为世界各地的读者翻译了许多中国文学作品,包括沈从文的小说,为外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学的窗户。
本文将为您带来金介甫翻译沈从文小说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访谈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翻译家的故事和心得。
问:感谢金介甫先生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们知道您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汉学家和翻译家,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走上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这条道路的呢?答:非常感谢您的邀请。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其中沈从文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大部分的中国文学作品并没有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将这些珍贵的作品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读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问:在您的翻译生涯中,是否有什么特别难忘或者有趣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答:在翻译沈从文的《边城》时,我遇到了不少困难。
这部小说涉及到很多地方性的词语和习惯用语,而且沈从文的写作风格也相当独特。
为了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思,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调研。
不过,当我看到翻译出来的作品能够打动国外读者的心时,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了。
问:对于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您有怎样的原则和方法呢?答: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忠实于原著。
我会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情感,同时尽量避免翻译中出现意义上的偏差。
我还会经常与原作者进行沟通,以确保我的理解是准确无误的。
在翻译方面,我会尽量选择与原著相近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同时尽量避免因语言差异而产生的歧义。
答:我希望读者能够尝试从作品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尽量抛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偏见。
我也建议读者在阅读时耐心细品,多多思考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张杰摘要: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深入而独特,这得力于他的历史专业出身和社会学派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些因素与沈从文创作特点的契合。
5沈从文传6的完成,也意味着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开始从/历史研究0向/文学研究0过渡。
关键词:金介甫;沈从文研究;历史专业;研究方法恐怕不仅仅是在英语世界,就是在全世界,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也算得上深刻而独特。
正如严家炎先生称/沈从文的一生是个奇迹0。
在严家炎先生看来,另一个奇迹就是金介甫为沈从文立传:现在有了另一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以沈从文为传主的第一部传记而且是资料那样丰富,内容又那样引人入胜的传记,它的作者竟是金介甫(Jef-frey K i nk l ey1948))这样一位西方学者。
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也称作奇迹;至少在我,读完后确实感到惊讶和佩服的。
¹类似的双重感叹证明严家炎此举并非个案,沈从文的学生、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是一例,他说:高尔基沿着伏尔加河流浪过。
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领港员。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萃的大城。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
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
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50年代初,他忽然放下写小说和散文的笔,从事文物研究,写出像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6这样的大书。
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需要有一本沈从文传,客观地介绍他的生平,他的生活和思想,评价他的作品。
现在有了一本沈从文传了,它的作者却是一个美国人,这件事本身也是离奇的。
金介甫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年轻学者(他岁数不算太小,但是长得很年轻,单纯天真得像一个大孩子我希望金先生不致因为我这些话而生气),他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多次到过中国,到过湘西,多次访问了沈先生,坚持不懈,写出了这本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
他在沈从文身上所倾注的热情是美丽的,令人感动的。
º到目前为止,沈从文的传记在国内外已出版多种,为什么只有金介甫常常享受着与沈从文并列的尊崇?或许有人以金介甫是外国人,取得如此成绩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因而被格外看重加以解释。
事实上聂华岑著5沈从文评传6早在1972年就在美国纽约出版,影响却远不及五年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介甫著5沈从文传6(原题为5沈从文笔下的中国6)。
显而易见,原因还出自著作本身。
对这一点的提示,也恰恰是认识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之一。
欲认识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就不能不认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欲认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就不能不认识一座城:湖南凤凰;一条江:沅江;一片地域:湘西。
对这一逻辑关系,不可用一般的作家与作品、作家与其生活地域及作品的取材之地的关系看待。
原因是湘西、沅江、凤凰同沈从文的关系太密切了,密切到中国的任何一个现代作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汪曾祺所说的/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0实在是深知其师的悟道之言。
这也就意味着,不了解湘西、沅江和凤凰,也就很难完全理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在沈从文研究中,对以上的逻辑关系理解得最为深刻的、对由此逻辑而决定有关工作做得最深入的就是金介甫。
金介甫,英文名Jeffrey K i nkley,美国人,出生于1948年;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史华慈亲传弟子,1977年以5沈从文笔下的中国6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论文155海外汉学#当代文坛#2010.6就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毕业后任教于纽约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论文后经修改和充实,更名为5沈从文传6出版,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的第一人。
金介甫在沈从文研究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专业、方法,以及与沈从文创作特点一些方面的契合,这在他的主观方面,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金介甫在哈佛大学的导师以历史学见长,他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后来从事的职业也是历史学,就专业而言本与文学无涉。
如果说这些与他从事的沈从文研究有某些共同之处的话,就在于研究内容地域的一致性。
这是促使他接近沈从文的第一个因素。
金介甫曾经在回答为什么研究沈从文时说:/我是历史学家,外国教中国历史,有一种流派是用中国的名作品教历史,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生活。
著名的学者费正清推荐我写有关沈从文作品的论文,我被他的小说吸引了。
他写的湘西苗民的生活、边境的社会,多么真实,多么美丽而又奇妙。
0»如果金介甫的研究工作仅仅到这一步,那么,要确认他的工作性质,只能是以小说证史,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沈从文研究。
金介甫的博士论文题为5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6,而不是5中国社会与文化中的沈从文6,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但这却是促使金介甫接近沈从文的又一因素。
金介甫的这种研究,属于美国学者迈克尔#戈茨所划分的西方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自由派中社会学派的典型代表。
迈克尔#戈茨认为:/社会学派只用社会历史学方法,从非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避开了当代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之间的矛盾问题。
0/社会学派有兴趣的却主要是中国的历史和政治。
他们是因为看到中国社会政治方面的成就,从探索中国文化知识界革命性变化过程的动机出发,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
仅仅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能够反映并阐明这一变化过程,才对之发生了兴趣。
他们从这样的目的出发,也就不把对作品的文学分析看作当务之急。
0¼十分明显,作为文学研究,社会学派的方法自有其优势,但劣势也十分明显。
然而对于沈从文研究,由于前文略微涉及的原因,社会学派的方法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这无疑是金介甫后来修改和扩充的5沈从文传6能够处于国外沈从文研究之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补充说明,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种沈从文研究成果:一种是金介甫的5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6,一种是凌宇的5从边城走向世界6。
前者的第一章目录是:第一章湘西教养作家的土壤一湘西与筸军1.筸军(1796)1935)2.军事屯田制二在边地成长的文化氛围1.乡村情趣2.革命和改良3.新与旧三军阀主义1.自治的出现及其指挥者2.眼中的民国时代尚武主义3.在军队中4.军官们5.尚武主义的冲击四从士兵到学者1.改革后的尚武主义2.在兄弟们中间荒野里的浪漫生活3.向两种文明学习½后者的第一章目录是:第一章他走着一条孤独的人生之路一混沌的生命被戏弄于命运之手1.沈从文的家族2.顽童生涯3.注定的/必然0将他驱向不可知的人生漩涡4.生命颠簸于不能自主的人生浪峰之间二憬然醒悟后的反思三/独立0地支配自己(上)1.诀别与追求2./红黑0碰壁3.幸福与孤独为邻4.痛苦与希望同在5.一个尚在继续的长长尾声四/独立0地支配自己(下)1./怀疑0与/取证02.同三十年代左翼文坛3./反对作家从政0与/反英雄崇拜04.孤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¾稍加比较就可以看出,前者重在描述地域、环境、风俗和文化,经过的是/自然、社会、人0的历程;后者则从家庭和沈从文的个人经历入手,让传主尽快登场。
人们常常喜欢用/通过一个人来写出一个时代0这样的话来称赞一部传记。
金介甫的5沈从文传6,确实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20世纪的中国:它的社会矛盾,它的政治动荡,它的外患内忧,它的深重灾难。
作者原本就有这样的意图:/不应该把沈从文的生活只写成作家传记而应该作为进入中国社会历史这个广阔天地的旅程。
0已成的传记表明作者这一意图相当圆满地得到了实现。
5沈从文传6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基本保持了史学著作应有的客观严谨的态度。
作者秉笔直书,忠于历史事实本身,而不是忠于自己的主观好恶。
尽管金介甫非常推崇沈从文,认为沈从文的文学成就高过都德、法朗士,甚至高过莫泊桑、纪德。
但他不把沈从文神化,不避讳传主曾经走过156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的曲折道路,不隐讳沈从文的弱点以及在一些事情上应负的责任。
如第三章中,作者记述沈从文和阔亲戚熊希龄在香山上相聚却并不能消除相互间的/鸿沟0之后,接着指出,/实际上,沈和香山的绅士之间的鸿沟,是沈自己创作引起的,特别是像5棉鞋6、5用A字记下来的故事60,其中就有人身攻击和挑逗失礼的内容。
又如第四章介绍20年代末沈从文初到上海,确曾写过5旧梦6之类有色情成分的作品,这是由于/经济上的压力才使他不得不下手0。
再如第六章记述沈从文30年代初在大学教书时,讲课效果不好: /他讲课有如闲谈,大都漫不经心,讲来平淡无奇,声音低得有如耳语,,他在吴淞中国公学第一次教课时,每每咕噜咕噜地讲了几句就退下来,一堂课就此了结。
教书显然使他更加感到知识的欠缺。
0并在注释中引了沈的亲友和家属的话来证明这一点。
所有这些,都显示了金介甫作为一个学者的良好品格,从而使他理所当然地赢得读者的信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记作者有很强的责任感,他确知史学家笔墨的分量,因此,在尊重事实的同时,对一些复杂的学术问题或史实问题,一般都很谨慎,注意讲究分寸,力避过犹不及的毛病。
例如第三章中,作者依据公开的资料和调查所得的事实,肯定了沈从文与5圣经6的关系,却又讲得极其适度,字斟句酌,不简单化:既提到/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手持一本5圣经60,/他有三部作品(可能只有三部)具有真正基督教的象征意义0,/沈懂得基督教就意味着博爱0;又指出沈从文/从来没有对基督教的教规教条有过任何兴趣0。
同章中涉及沈从文与丁玲、胡也频早年的关系时,作者一方面根据沈的5呈小莎6等等,认为/很可能沈从文早先对丁玲产生过柏拉图式的恋情吧0,另一方面又如实指出:/在20年代后期,沈从文的母亲和九妹沈岳萌都同沈住在一起,这样,就使谣传的沈丁关系暧昧之说难以置信。
0有些学者讨论问题时常常容易犯感情用事、夸张失控的毛病。
5沈从文传6作者下笔时的这种谨慎和分寸感,既表现了他的严肃,也反映了他的成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5沈从文传6的完成,意味着金介甫从史学研究向文学研究的过渡。
在5沈从文传6之后,金介甫又撰写了不少论文,如5沈从文论6、5沈从文新论6等。
能够说明金介甫研究上的转变,并具有较强的比较性的,莫过于他的论文5沈从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色彩6一文,这里略作征引:沈从文(一九o二))的作品浸透着地方的情感,对湘西独特的村落城镇和当地小传统的兴趣。
在这一领域里的中国现代作家真是凤毛麟角。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家乡浙江,虽然文笔朴实而又讽刺犀利,也可以说富有乡土气息,但这些并非地方文学的全部。
地方文学须得从许多同类的乡村和城镇中提出一种抽象的生活和性格典型,表现某一地区的意识,并且代表一个国家内某一区域特殊问题(地方主义),或甚至把地区表现为受压迫的民族,等待着民族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