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六节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第三章第六节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2,量表法
Berg平衡量表:临床应用广泛. 评定内容及标准:教材P110~111 评定结果:教材P111
2,量表法
Berg平衡量表:教材P110
得分
2,量表法
上田氏平衡反应试验:教材P112 用于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的评定.
2,量表法
MAS平衡功能检测: MAS是评定运动功能的量表,其中有关平衡功 能测定的有12分.教材P113
2,量表法
Tinntti量表
2,量表法
站起-走计时测试
3,平衡测试仪
系统组成: ①受力平台 ②显示器 ③电子计算机 ④专用软件
3,平衡测试仪
平衡测试系统
平衡测试系统
3,平衡测试仪-静态平衡测试
3,平衡测试仪-静态平衡测试
3,平衡测试仪-静态平衡测试
3,平衡测试仪-静态平衡测试
2.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图3-42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 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 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由前向后推患者,出 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 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由后向前推患者,出 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 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1,观察法
⑴坐位平衡: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睁、 闭眼。 ⑵站立位反应(闭目直立检查法): ①Romberg征:双足并拢直立。观察睁、闭眼 时身体摇摆的情况 ②单腿直立检查法:单腿直立,双下肢交替进行, 睁\闭眼状态下反应. ③Tandem Romberg试验:两足一前一后,足尖 接足跟直立,双前臂交叉于胸前.睁\闭眼状态下 的反应.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平衡是人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时的状态,是人体在站立、行走和完成各种动作时维持稳定的关键能力之一。

以下是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介绍和评价。

首先,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平台试验来进行。

这种试验是在一个平坦的平台上进行的,测试者被要求保持站立或进行不同的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局部肌肉协调动作等。

通过测试者是否能稳定地站立和完成动作,可以初步评估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其次,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进行。

比如测试者可以被要求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穿鞋、转身等动作,通过观察其是否能平稳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继续评估其平衡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动作完成时间和动作质量等指标来对平衡功能进行更加具体的评价。

此外,平衡功能评定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仪器来进行,如动态平衡仪。

动态平衡仪可以测量测试者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变化,并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此类仪器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果,对于一些平衡功能受损者,尤其是老年人和运动伤病者来说,更为重要。

最后,平衡功能评定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

不同年龄段、性别、身体状况的人,其平衡能力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身体残疾、运动损伤等,也需要制定专门的评定方法,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评定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走出房子并走到停在车道的车旁?__________%
进入汽车 __________%
穿过停车场走到购物商场?__________%
在斜坡上下走动?__________%
在一个拥挤的商场内行走,里面的人快速的经过你?__________%
当你在商场内行走时,会被人撞倒?__________%
ERBE:Balance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静态平衡测试
上:健康老人, 下:脑卒中老人
脑卒中
正常
脑卒中
动态平衡测试方法
Biodex:Balance
Balance Master
Equitest
平衡功能评估总结
传统观测法—粗略、主观,缺乏量化,主要用于筛选
(2)坐位平衡反应:受检者坐在椅子上,检查者将受检者上肢向一
侧牵拉。
1)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现 保护性反应,另一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
2)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和 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 应。
(3)站立位平衡反应:
(4)跨步反应:受检者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前、后方向推动
受检者身体。 1)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
现调整; 2)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
调整。
(5)活动:评定在活动状态下(最好是ADL中)能否保持平衡。
例如:坐、站立时移动身体;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 足跟行走,足尖行走,走直线,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绕过
平衡测试仪评定—检测定量、客观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1.躯体感觉系统2.视觉系统3.前庭系统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四)评定目的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跌倒或 损伤的动作
确保评定环境安全,无障 碍物
评定过程中需有专业人员 在场,确保患者安全
平衡功能评定的 未来发展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 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实现平衡功能评定的 自动化和精准化。
综合化:将多种评定 方法综合应用,全面 评估个体的平衡功能, 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平衡功能评定包 括静态平衡评定、 动态平衡评定和 功能性平衡评定
等方面。
平衡功能评定对 于预防跌倒、康 复治疗和评估患 者的康复进展具
有重要意义。
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状 况,找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评定的 方法
便携化:开发便携式平 衡功能评定设备,方便 在家庭、康复机构等不 同场景下进行评定。
个性化:根据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评定方案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提高评定效果。
平衡功能评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神经生理学:研究平衡功能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探索平衡障碍的病因和机制。 康复医学:将平衡功能评定应用于康复治疗中,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科学:研究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探索提高运动表现的方法和手段。 老年医学:关注老年人的平衡问题,预防跌倒和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平衡功能的评定
汇报人:XX
目录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念
01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
02
平衡功能评定的应用
03
平衡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
04
平衡功能评定的未来发展
05
平衡功能评定的 概念

协调和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平衡功能评定 观察法

协调和平衡功能评定技术 平衡功能评定 观察法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1)Romberg 征:双足并拢直立,维持 30s,观察在睁、闭眼 时身体揺摆的情况,又称为“闭目直立检査法”。 2)単腿直立检査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双下肢交替进 行,每一側下肢必须重复 5 次,观察其睁、 闭眼情况下維 持平衝的时间长短,单次能维持 30s 为正常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3)Tandem Romberg 试呛: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 尖接足跟直立,双前臂交叉于胸前,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 的摇摆,维持 60s 为正常,需重复进行 4 次,秒表记录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4)活动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坐、站立时移动身体; 在不同条件下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足跟行走、足尖行走、 直线走、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绕过障碍物行走等。 自发姿势反应: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査者向左、右、前、 后方向推动受试者身体。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 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 衡而快速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指通过观察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表现,进行平衡评 定。优点是应用简便,可以对具有平衡功能障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人进行 粗略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价值;缺点是过于粗略 和主观,缺乏量化。
平衡评定方法-观察法
(1)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睁、闭眼坐,站立等 情况。站立位反应的检査临床包括: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平衡功能是指人体感知和控制自身位置、姿势以及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维持稳定立足的基本能力之一。

平衡功能的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来评估一个人的平衡能力水平和稳定性。

它是临床和运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预防和改善平衡障碍以及提升运动表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平衡功能的评定通常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定性评定是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的平衡行为和姿势来判断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眼的主观判断,因此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定性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衡能力自报量表、平衡动作评估表和静态平衡评估等。

定量评定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对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定量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分析个体平衡功能的具体特点和障碍原因。

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包括平衡板测试、步态分析、力平台测量和电子加速度计等。

平衡板测试是目前较为常见和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让个体站立或坐立在一块平衡板上,在测量设备的帮助下记录个体的体位变化,从而评估其平衡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个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参数和指标,如身体重心偏移、姿势调整反应时间和平衡控制策略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条件下个体的平衡能力变化,从而为临床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步态分析是对个体行走或跑步过程中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设备,对个体的步态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步态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可以评估个体行走时的平衡能力、步态对称性和稳定性等。

步态分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各种平衡障碍疾病,如痴呆症、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

在运动科学领域,步态分析也被用于研究和训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

力平台测量是一种利用力传感器和平台设备来测量个体站立和步行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方法。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三)平衡功能评定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多发 性硬化等)、前庭功能损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 及骨关节疾患、骨质疏松症、截肢、关节置换、颈椎与腰椎损伤、 肌肉疾患、外周神经损伤等)。 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一)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3.动态支撑面的平衡功能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在行使的汽车或火车
中行走。 4.姿势反射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如推力或拉力)而发生 移动,建立新平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四)平衡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1)评定时注意安全防护,患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所要求动作时, 要注意给予保护以免摔倒,必要时给予帮助。 (2)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进行坐位平衡功能的评定。 (3)评定顺序应由易到难,可先进行静态的、坐位的平衡能力检查 评定,再进行动态的、站立位的检查。 (4)注意观察患者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平衡的情况,评定人员不要用 语言提示患者应采取的平衡措施。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二)平衡功能分类
➢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固定姿势的能 力。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 ➢ 动态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 反应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
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保护术
目录/contents
01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02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一)定义—平衡
平衡是人体在特定可以感觉到的环 境中(无论是静态或动态)控制其身体 重心在身体支撑面上以保持身体直立姿 势不至于跌倒的一种能力。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平衡功能评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物体的平衡能力,评估它们的平衡功能。

实验原理:
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物体的平衡功能取决于其重心位置、形状、质量分布等因素。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心位置、转动惯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衡能力。

实验器材:
电子秤
滑轮组
转盘
重物(例如书、瓶子等)
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将转盘固定在支架上,并将滑轮组悬挂在转盘上方。

在滑轮组下方挂上重物,并调整其位置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用电子秤测量重物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转盘旋转一定角度,记录下重物的重心位置和转动惯量。

根据公式计算出重物的平衡能力,并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对不同重量、形状和质量分布的物体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多组数据。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0分
转身时需要帮助
(12)无支持站立时将一只脚放在台阶 或凳子上
支持面(平稳面、活动面)
调整姿势 (随意运动)
获得新平衡
重建平衡 (干扰体位)
正常:阳性反应㈩
(一) 平衡检查概述:
平衡反应为皮质水平的反应,它整合前庭,视 觉及触觉刺激输入,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与 小脑相互作用的结果.
平衡反应条件:在正常时肌张力随身体重心 的变化而变化,即具有适应性可诱发出平 衡反应.
肉骨骼系统完整性的评定,以判断姿势控 制障碍是否因肌肉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 损伤所致.如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 或肌纤维的变化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变化因素 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 肌力 肌纤维长度 力量不平衡 肌耐力 姿势本身 运动协调性
三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
(一)运动对策的评定 正常人在身体重心受到前,后方向的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出平衡反应障碍
平衡反应检查:
(一) 卧位倾斜反应 (二) 膝手位反应 (三) 坐位平衡反应 (四) 跪位平衡反应 (五) 迈步反应
(一)卧位倾斜反应
1.俯卧位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病人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 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
2分 维持
1分
0分
从左右侧向后看,体重转移良好 仅从一侧向后看,另一侧体重转移
仅能转向侧面,但身体的平衡可以
转身时需要监视 需要帮助以防失去平衡或摔倒
(11)转身360
4分
在 4秒的时间内,安全地转身
360
3分
在 4秒的时间内,仅能从一个方
向安全地转身360
2分
能够安全地转身360但动作缓慢

8.1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

8.1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

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一.概述(一)平衡的定义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以外时,人体就失去平衡。

支撑面大小与人体平衡的维持能力密切相关。

支撑面大,体位稳定性好,容易维持平衡;支撑面小,身体质心提高,体位的稳定就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来维持。

(二)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一般认为,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前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大脑平衡反射调节系统、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肌群的力量在维持人体平衡方面亦起着重要作用。

1.感觉输入(1)视觉系统:由视网膜收集经视通路传入视中枢,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

这也是视觉障碍者或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2)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

2.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1)踝调节机制(2)髋调节机制(3)跨步调节机制(三)平衡反应1.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2.特殊平衡反应(1)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

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2)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表法
▪ 主要的量表有:Berg平衡量表、Tinntti量 表及站起-走计时测度等到
平衡测试仪
▪ 静态平衡测试 ▪ 动态平衡测试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 视觉 ▪ 前庭功能 ▪ 本体感受效率 ▪ 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尤其是手部和足部 ▪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 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 主动肌与拮抗肌肉协调动作 ▪ 肌力与耐力 ▪ 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 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 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 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 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 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 跨步反应: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 前、后方向推动受试者身体。阳性反应:脚快速 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 调整。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 步,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观察法的特点
▪ 过于粗略和主观,缺少量化,但由于其应 用简便,可对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进 行粗略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判断 价值,至今在临床上仍广为应用
训练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 从静态到动态 ▪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训练 ▪ 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 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平衡训练的顺序
▪ 系统有顺序的进行:坐位平衡 爬行位平 衡 双膝跪位平衡 立位平衡
平衡功能
何旭光
平衡功能评定
▪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
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 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 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 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 动都是必需的。
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
▪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 平的发育性反应。
过程。 ▪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 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
▪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 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 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 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 体向外伸展。
▪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 15~18个月。
感觉输入
▪ 视觉系统:由视网膜收集经视传入视中枢 ▪ 躯体感觉:皮肤感受觉和本体感觉 ▪ 前庭系统:三个半规管
中枢整合
▪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 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 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
除了一般的平衡以应之外两种特殊的 平衡反应
▪ 保护性伸展反应 ▪ 跨步及跳跃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 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 止摔倒。
▪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 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 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 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随时变化。
▪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 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 括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 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的三种状态
▪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
▪ 当体位或姿执变化时为了判断人体重心的准确位 置和支持面情况,中枢刘经系统将三种感觉信息 进行整合,迅速判断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有 用的,何种感觉所提供的信息是相互冲突的,从 中选择那些提供准确定位信息的感觉输入,入弃 错误的感觉输入
运动控制
▪ 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休体通过三种调节机 制或姿执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
▪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最稳定体位 最 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到小;身 体重心由低到高;静态平衡训练到动态平 衡训练;睁眼下训练到闭眼下训练;无关 颈参与活动到有头颈参与活动
▪ 踝调节机制:坚固较大的支持面,较小的外 界干扰
▪ 髋调节机制:较小的支持面(小于双足面 积),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是
▪ 跨步调节机制:外界干扰过大时
平衡功能的评定
▪ 观察法 ▪ 量表法 ▪ 平衡测试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法
▪ 坐位平衡: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睁、 闭眼。
▪ 站立位反应(闭目直立检查法):双足并拢直立。 观察睁、闭眼时身体摇摆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