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受试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 按照平时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5米,过粗线或标记物处后转身,返
回并坐回座椅,靠到椅背上。
测试者记录受试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以及 在完成测试过程中出现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
每次评定均用相同的靠背椅,每次测试2次,中间休息1分钟,取其均数
与前庭相关的疾病
躯干、下肢骨关节、肌肉损伤、病变、畸形
……
精品课件
设备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
操作方法与步骤
(1)跪位平衡反应:受检者跪位,检查者将受检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使之倾斜。 1)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出 现保护性反应,对侧上、下肢伸展并外展; 2)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上部未出现向中线的调整,被牵拉一侧 和另一侧上、下肢未出现上述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 性反应。
切监视,以免摔倒
差 <21分 需要支持来保持身体平衡。
零
0分 需要最大量的帮助以保持身体平衡。
精品课件
需乘坐轮椅 需乘坐轮椅
项目 1.由坐到站 2.保持站立 3.保持坐位 4.由站到坐 5.转移 6.闭目站立 7.双足并拢站立 8.站立位上肢前伸 9.站立位从地上拾物 10.转身向后看 11.转身一周 12.双足交替踏台阶 13.双足前后站立 14.单腿站立
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
精品课件
内容
平衡评定的目的、定义和内容 平衡评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平衡临床评定内容、方法及操作 平衡量表评定内容、方法及操作 平衡仪器评定内容
精品课件
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
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2.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5.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术、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疗效; 6.跌倒风险的预测。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平衡是人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时的状态,是人体在站立、行走和完成各种动作时维持稳定的关键能力之一。
以下是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介绍和评价。
首先,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平台试验来进行。
这种试验是在一个平坦的平台上进行的,测试者被要求保持站立或进行不同的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局部肌肉协调动作等。
通过测试者是否能稳定地站立和完成动作,可以初步评估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其次,平衡功能评定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进行。
比如测试者可以被要求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穿鞋、转身等动作,通过观察其是否能平稳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继续评估其平衡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动作完成时间和动作质量等指标来对平衡功能进行更加具体的评价。
此外,平衡功能评定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仪器来进行,如动态平衡仪。
动态平衡仪可以测量测试者站立和行走时的重心变化,并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此类仪器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评价结果,对于一些平衡功能受损者,尤其是老年人和运动伤病者来说,更为重要。
最后,平衡功能评定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
不同年龄段、性别、身体状况的人,其平衡能力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如身体残疾、运动损伤等,也需要制定专门的评定方法,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平衡功能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判断一个人的平衡能力。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评定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8.1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
平衡功能基本概念与评定一.概述(一)平衡的定义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
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保持平衡;当身体的质心落在支撑面以外时,人体就失去平衡。
支撑面大小与人体平衡的维持能力密切相关。
支撑面大,体位稳定性好,容易维持平衡;支撑面小,身体质心提高,体位的稳定就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来维持。
(二)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一般认为,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前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大脑平衡反射调节系统、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肌群的力量在维持人体平衡方面亦起着重要作用。
1.感觉输入(1)视觉系统:由视网膜收集经视通路传入视中枢,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
这也是视觉障碍者或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2)躯体感觉: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包括三个半规管。
2.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
(1)踝调节机制(2)髋调节机制(3)跨步调节机制(三)平衡反应1.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2.特殊平衡反应(1)保护性伸展反应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
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2)跨步及跳跃反应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1.躯体感觉系统2.视觉系统3.前庭系统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四)评定目的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
协调功能评定的定义和重要性
协调功能评定是衡量个体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协调的能力。协调功能对于 日常活动和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和工具
协调功能评定可以通过测试协调性、灵敏性和多任务执行来进行。工具包括 平衡板、传感器和运动分析系统。
康复医学概论11-平衡功 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功能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部分。本节介绍了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 功能评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和工具。
平衡功能评定的定义和重要性
平衡功能评定是衡量个体在保持身体平衡方面的能力。它在康复医学中很重 要,因为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摔倒和受伤。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和工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衡功能评定与协调功能评定的关系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是相互关联的。良好的平衡功能有助于提高协调性,而强大的协调功能可 以增强平衡能力。
应用举例:康复医学中的平衡功能评定 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可用于评估运动损伤、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和康复计划的进展。
结论和要点
平衡功能评定和协调功能评定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帮助诊断、 制定康复计划和监测进展。它们对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平衡功能评定
(12)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交替:病人于仰卧位, 让病人同时对侧足跟交替触膝和大拇趾。
(13)足趾触检查者的手指:病人于仰卧位,让病人 用大拇趾触检查者的手指,检查者可变换手指的位置 以评定病人变换方向和判断距离的能力。
(14)仰卧位,一侧的足跟沿对侧下肢胫骨上下滑动。
(15)画一个圆圈:让病人用上肢或下肢在空中画一 个想象的圆圈。难度更大的测验是使用八形图。
着重评定五个方面的能力 1.交替和交互运动:检测两组相反肌群的相对运
动的能力; 2.协调运动:有肌群的共同运动来获得运动的控
制; 3.精细运动:评定测量和判断随意运动的距离和
速度的能力;
4.固定或维持肢体:检测为此单个肢体或肢体 某部分的能力;
5.维持平衡和姿势:评定保持平衡和身体直立 姿势的能力。
评定程序
运动是否直接、精确、容易反向做; 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 增加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 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 不看时是否影响活动质量; 是否有身体的近侧、远侧或一侧更多地参与活
动; 病人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评定方法
分为大肌群参与的粗大运动的活动和利用小肌 群的精细运动的活动。
(7)旋前/旋后:肘屈曲90度,并紧紧固定于 身体,让病人手掌朝下和朝上交替翻转,可逐 渐加快速度。
(8)反弹测验:病人于屈肘位。检查者给予 足够的徒手阻力产生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突 然去掉阻力,正常时,相反的肌群(肱三头肌) 将收缩和阻止肢体的运动。
(9)用手拍打:屈肘,前臂旋前,让病人用 手拍膝。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与灵巧性
精细运动的协调性是指在CNS控制下,一组或 几组小肌群共同进行平衡、准确而协调的随意 运动
灵巧性指上肢末端即手的精细运动的协调性, 如操作物品的速度、移动物品的准确性等
平衡功能的评定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跌倒或 损伤的动作
确保评定环境安全,无障 碍物
评定过程中需有专业人员 在场,确保患者安全
平衡功能评定的 未来发展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 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实现平衡功能评定的 自动化和精准化。
综合化:将多种评定 方法综合应用,全面 评估个体的平衡功能, 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平衡功能评定包 括静态平衡评定、 动态平衡评定和 功能性平衡评定
等方面。
平衡功能评定对 于预防跌倒、康 复治疗和评估患 者的康复进展具
有重要意义。
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状 况,找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评定的 方法
便携化:开发便携式平 衡功能评定设备,方便 在家庭、康复机构等不 同场景下进行评定。
个性化:根据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评定方案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提高评定效果。
平衡功能评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神经生理学:研究平衡功能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探索平衡障碍的病因和机制。 康复医学:将平衡功能评定应用于康复治疗中,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科学:研究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探索提高运动表现的方法和手段。 老年医学:关注老年人的平衡问题,预防跌倒和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平衡功能的评定
汇报人:XX
目录
平衡功能评定的概念
01
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
02
平衡功能评定的应用
03
平衡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
04
平衡功能评定的未来发展
05
平衡功能评定的 概念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
平衡功能的评定名词解释平衡功能是指人体感知和控制自身位置、姿势以及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维持稳定立足的基本能力之一。
平衡功能的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来评估一个人的平衡能力水平和稳定性。
它是临床和运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预防和改善平衡障碍以及提升运动表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平衡功能的评定通常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定性评定是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的平衡行为和姿势来判断其平衡能力的好坏。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人眼的主观判断,因此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定性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平衡能力自报量表、平衡动作评估表和静态平衡评估等。
定量评定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对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定量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分析个体平衡功能的具体特点和障碍原因。
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包括平衡板测试、步态分析、力平台测量和电子加速度计等。
平衡板测试是目前较为常见和常用的定量评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让个体站立或坐立在一块平衡板上,在测量设备的帮助下记录个体的体位变化,从而评估其平衡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个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参数和指标,如身体重心偏移、姿势调整反应时间和平衡控制策略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平衡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条件下个体的平衡能力变化,从而为临床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步态分析是对个体行走或跑步过程中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设备,对个体的步态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步态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可以评估个体行走时的平衡能力、步态对称性和稳定性等。
步态分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各种平衡障碍疾病,如痴呆症、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
在运动科学领域,步态分析也被用于研究和训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
力平台测量是一种利用力传感器和平台设备来测量个体站立和步行时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方法。
平衡功能的评定范文
平衡功能的评定范文平衡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理疗师等专业人员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平衡功能的状态,从而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
评定中通常会结合问卷调查、身体检查和功能测试等多种方法,综合来评估个体的平衡功能。
评定平衡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Berg平衡量表:是一种常用且较为简单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在14项平衡任务中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平衡功能。
这些任务包括:坐下站起、站立、闭眼站立等。
每个任务会根据个体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2. Timed Up and Go(TUG)测试:该测试通过测量个体从一个椅子上站起、行走一定距离并返回到椅子上所需的时间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时间越短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3.动态步态平衡测试:通过要求个体在不同的平衡环境中行走或跑步,以观察其平衡能力。
包括狭板行走、不稳定支撑面行走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控制能力。
4.高级平衡评定:包括闭目测试、单脚站立测试、支撑面减小测试等。
这些测试需要更高的平衡控制能力,可以更细致地评估个体的平衡功能。
平衡功能评定还需要结合个体的病史、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需要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例如使用平衡板、动态体位控制系统等来评定其平衡控制的能力。
评定结果会根据不同的评定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医生或理疗师可以根据评定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平衡训练、康复运动和支持装置的使用等。
总之,平衡功能的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合理和准确的评定,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受伤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
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三)平衡功能评定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多发 性硬化等)、前庭功能损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 及骨关节疾患、骨质疏松症、截肢、关节置换、颈椎与腰椎损伤、 肌肉疾患、外周神经损伤等)。 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一)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3.动态支撑面的平衡功能 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否保持平衡。例如,在行使的汽车或火车
中行走。 4.姿势反射
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到外力(如推力或拉力)而发生 移动,建立新平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四)平衡功能评定注意事项
(1)评定时注意安全防护,患者不能安全独立完成所要求动作时, 要注意给予保护以免摔倒,必要时给予帮助。 (2)对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可进行坐位平衡功能的评定。 (3)评定顺序应由易到难,可先进行静态的、坐位的平衡能力检查 评定,再进行动态的、站立位的检查。 (4)注意观察患者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平衡的情况,评定人员不要用 语言提示患者应采取的平衡措施。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二)平衡功能分类
➢ 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维持某种固定姿势的能 力。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 ➢ 动态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 反应性平衡: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
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保护术
目录/contents
01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02 平衡功能评定方法
平衡功能评定概述
(一)定义—平衡
平衡是人体在特定可以感觉到的环 境中(无论是静态或动态)控制其身体 重心在身体支撑面上以保持身体直立姿 势不至于跌倒的一种能力。
平衡功能评定三级
平衡功能评定三级平衡功能评定三级介绍平衡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平衡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平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医学界提出了一种叫做“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可以通过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来确定其是否存在平衡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一、什么是平衡功能评定?1.1 定义平衡功能评定(Balance Function Assessment)是指通过特定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人体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等方面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
1.2 目的通过对个体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可以了解其身体在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中是否存在失衡情况,并且确定失衡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程度。
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在改善个体的平衡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为什么需要进行平衡功能评定?2.1 预防跌倒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其他原因,跌倒的风险比年轻人更高。
而跌倒往往导致骨折、头部损伤等严重后果。
通过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可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的平衡问题,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
2.2 提高生活质量平衡功能评定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和康复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3 帮助治疗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会影响个体的平衡能力,通过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可以了解失衡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程度,并且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来帮助治疗这些疾病。
三、如何进行平衡功能评定?3.1 评估工具常见的平衡功能评估工具包括Berg平衡量表、Timed Up and Go测试(TUG测试)、动态步态稳定性指数(Dynamic Gait Index)等。
3.2 评估项目平衡功能评定的项目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
静态平衡测试主要评估个体在站立、单脚站立等姿势下的平衡能力;动态平衡测试主要评估个体在行走、转身等动作中的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评定范文
平衡功能评定范文平衡功能评定是指对一个系统或者个体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和判定。
平衡功能是指维持身体姿态和稳定的能力,包括静态平衡(如站立)和动态平衡(如行走、跳跃等)。
评定平衡功能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平衡能力水平,从而提供相关的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
1. Berg平衡量表:该评定方法适用于老年人和中风患者等需要日常平衡评估的群体。
通过14项动作检测,包括站立、坐下、转身等动作,评估个体的动作能力和平衡控制水平。
2. Timed Up and Go测试:该测试适用于较为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和中风患者等,通过记录个体从椅子上起立后行走一定距离再返回椅子并坐下的时间,评估个体的平衡和行走能力。
3.硕美特平衡量表:该评定方法适用于多种人群,通过一系列测试项目评估个体的动态平衡能力,包括单脚站立、坐立起立等。
4. Tinetti平衡量表:该评定方法适用于老年人和中风患者等,通过评估个体的平衡和步态能力,包括站立平衡、漫步过门槛等项目,以及评估个体的坠倒风险。
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具体的评定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除了上述评定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动力平台、电子平衡仪等专业设备进行评定。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更精准和客观的评定结果,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在进行平衡功能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定者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操作和解读评定工具和结果。
2.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残疾人等,需要根据其特殊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评定方法和标准调整。
3.评定时应注意保证个体的安全,避免评定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4.评定结果应与个体的实际情况结合,不仅仅依靠评定工具的分数或指标来判断个体的平衡能力。
5.在评定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干预措施,以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评定在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和坠倒风险,从而指导康复训练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
2.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 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护 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 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 运动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 动的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 立新平衡的时间。
2.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在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 状态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 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1.定义与分类
平衡也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 立姿势及维持人体重心(COG)在支持面上 方的能力。
姿势(posture)是指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 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从人体力学方面来 说,是指身体各个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 以及神经系统互相关连所构成的一种姿态。
1.定义与分类
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面, 即接触面。支持面的大小、稳定性和质地均 影响身体平衡。
3.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撑面(base of support)的范围内。
一般认为,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 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而前 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 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 肌群的力量在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上都起到 了重要作用。
试题《康复评定》第九章平衡功能评定
第九章平衡功能评定一、名词解释1.平衡: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基底时,即会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基底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功能。
2.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3.平衡功能评定:是指依照特定的方法或程序对人体的平衡功能进行定量或/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稳定极限(LOS):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二、填空:1.医学平衡包括和。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2.平衡反应包括和。
反应时间运动时间3.特殊平衡反应是和。
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4.平衡评定的目的是。
了解被评定对象有无平衡障碍以及是否需要必要的治疗5.评定平衡的方法包括评定和评定,及。
主观客观,有无协调障碍6.Berg平衡量表包含14个动作项目,根据患者完成的质量,将每个项目分为0、1、2、3、4五个等级,4分表示,0分则表示。
最低分为,最高分为。
能够正常完成所检查的动作,不能完成或需要中等或大量帮助才能完成。
0分,56分。
三、问答题1.简述平衡功能的评定的目的。
答:平衡功能评定目的有:①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②确定平衡障碍的水平或程度;③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病因;④指导制定康复训练计划;⑤监测康复训练疗效;⑥跌倒风险的预测。
2. Berg平衡量表的评定内容有哪些?答:Berg平衡量表的评定内容有:从坐位站起、无支持站立、无支持坐位(双脚着地或放在凳子上)、从站立位坐下、转移、闭目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站立位时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站立位时从地面拾起物品、站立位转身向后看、转身360°、站立时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两脚一前一后站立、单腿站立14项。
3. 试述Berg平衡量表的评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
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
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
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
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
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
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1.躯体感觉系统2.视觉系统3.前庭系统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四)评定目的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2.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5.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术、药物)和康复训练的疗效6.跌倒风险的预测。
老年人的平衡功能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而下降,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平衡功能的跟踪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障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是对身体的平衡功能有着特殊要求的职业,平衡功能评定也是特殊职业选拔的重要步骤。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小脑疾思、脑肿瘤、脑瘫、脊髓损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等。
(2)前庭功能损害。
(3)肌肉骨伤系统疾病或损伤:下肢骨折及骨关节疾息、骨质疏松症、截胶、关节置换、影响姿势与姿势控制的颈椎与腰椎损伤以及各种运动性损伤、肌肉疾患及外周神经损伤等。
2.禁忌证(1)严重的心肺疾患。
(2)下肢骨折未愈合。
二.评定方法(一)定性评定1.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作出的保护性反应。
检查可以在不同的体位.如卧位、跪位、坐位或站立位进行。
检查者破坏患者原有姿势的稳定性,然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阳性反应为正常。
检查既可以在一个静止、稳定的表面上进行,亦可以在一个活动的表面(如大治疗球或平衡板)上进行。
平衡板底面为弧形,检查者控制平衡板倾斜的角度。
正常人对于破坏平衡的典型反应为调整姿势,使头部向上直立和保持水平视线以恢复正位姿势、获得新的平衡。
如果破坏过大.则会引起保护性跨步或上肢伸展反应。
平衡反应检查包括如下内容:(1).卧位倾斜反应①俯卧位倾斜反应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上呈俯卧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板向下倾斜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见阳性反应)。
②仰卧位倾斜反应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上呈仰卧位,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平衡板向一例倾斜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抬高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
平衡板下降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无平衡反应及保护反应出现(身体某个局部可能出现反应,但其他部分无反应)。
(2).膝手位反应检查体位患者双手双膝支撑身体。
检查方法检查者推动患者躯干,使其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受力的一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平衡反应),另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仅身体局部出现阳性反应)。
(3).坐位平衡反应检查体位患者坐在椅子上。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患者上肢向一侧牵拉。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被牵拉一例出现保护反应,另一例上下肢伸展、外展(平衡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无调整,未出现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或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阳性反应)。
(4).跪位平衡反应检查体位患者取跪位。
检查方法牵拉患者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阳性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拉牵拉的一侧可见保护反应。
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出现平衡反应。
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未出现调整,未见平衡反应和保护反应(身体某局部可能出现阳性反应)。
(5).迈步反应检查体位患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患者的上肢。
检查方法向左侧、右侧、前方及后方推动患者。
阳性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向侧方或前方、后方踏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阴性反应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不能为了掌握平衡而踏出一步。
2.运动系统检查( 1).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检查对于平衡障碍的患者要首先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评定以分别判断它们是否对姿势控制有影响。
肌力检查应当在功能状态下进行,如臀中肌最好在单腿站立同时提高对侧骨盆的姿势下检查;股四头肌则在半蹲姿势或其他有关功能活动时检查。
(2).诱发下肢关节协同动作检查正常人在身体重心受到前、后方向的干扰时会采用踝关节协同动作、髋关节协同动作以及跨步协同动作来抗干扰并维持平衡。
重心干扰诱发出何种姿势协同模式取决于站立支持面的种类和干扰强度。
如果站立支持面坚硬、支持面宽度足以支持对抗踝关节运动(前后方向转动),一个小的干扰不会使重心偏移太远且可以通过踝关节协同动作加以纠正。
较大、较快速的干扰常常诱发出髋关节的协同动作。
此外,如果支持面不能有效地对抗移动重心的踝关节的转动力,髋关节协同动作就成为抗干扰的动作模式而出现。
最大和最快速的干扰将引发出跨步协同动作。
检查应按踝关节模式、髋关节模式及跨步模式的顺序依次进行。
因此,检查中施加干扰的速度和强度以及支持面的变化应循序渐进。
检查踝关节协同动作时站立支持面要平、硬且宽;检查髋关节协同动作时,被检查者可站在窄于足底长度的横木上,或采取不会引起踝关节协同动作的其他体位如足跟接足尖(双脚一前一后)站立位。
在于扰的同时,检查相应动作肌群的收缩情况及动作反应,如检查有无跟关节协同动作,干扰使身体向前倾斜时触摸腓肠肌、腘绳肌以及脊柱旁肌群:干扰使身体向后倾斜时触胫前、股四头肌和腹肌。
检查干扰中是否出现髋关节协同动作,干扰使身体向前摆动时检查有无腹肌和股四头肌收缩;干扰使身体向后摆动时检查有无脊柱旁肌群和腘绳肌收缩。
在检查中需要搞清楚协同动作模式是否有以下情况:①存在并且正常;②存在但受限;③存在但不能在特定的状况中出现;④异常;⑤消失。
如果有异常或消失等情况,检查者需要进一步分析:哪些姿势协同动作不能诱发出来;协同动作本身有无异常,如肌肉的收缩时间、收缩顺序或应答是否发生错误等。
为了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参与姿势协同动作模式的肌群活动情况,有条件时应进行肌电图分析。
(3).结果分析关节肌肉功能异常可导致平衡障碍。
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及其周围肌肉肌力下降将影响踝关节协同动作的有效利用;髋关节活动度受限及其周围肌肉肌力下降将影响髋关节协同动作的利用,使动作反应受限或减弱;原发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颈部关节活动受限。
协同动作反应延迟或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和部位出现,提示肌群的应答错误、各种感觉信息判断不准确或感觉运动整合错误。
为了区分平衡功能障碍是由于运动系统病变所致,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还是两者兼有,临床中有必要对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做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即进行平衡的感觉整合检查,以明确障碍原因。
3.平衡的感觉整合检查(1).感觉检查在进行感觉整合检查前,应首先检查本体感觉和皮肤触、压觉。
足底和踝关节为重点检查部位。
(2).感觉整合检查中枢神经系统选择与综合正确的感觉信息的过程为感觉整合(sensory organization)。
感觉整合检查(sensory organization,SOT)将被检查者置于6种感觉控制条件下进行测试(表lo—1)。
被检查者除站在正常的支持面上,还要站在硬海绵上来干扰躯体感觉系统传递来自踝关节和皮肤的、有关人体垂直位的正确信息;通过睁眼、闭眼及戴上头罩(一个大的球形罩将头面部包括在其中,头罩随头部的运动而动,头罩的内面有经纬线用于视刺激和视固定跟踪)的方法分别输入正确的视觉信息、阻断视觉信息输入及输入错误的视觉信息。
除检查1的支持面和视觉输入条件均正常,其余5个检查的感觉输入条件都有不同的变化并且感觉冲突水平逐渐增加,检查6难度最大。
通过改变站立支持面和视觉输入条件,有系统、有步骤地控制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的输入,可以分别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等感觉成分在维持平衡功能上的作用进行单因素分析,亦检测被试者抑制不准确感觉信息的能力。
平衡的感觉整合也可以用高科技的平衡功能检测设备进行检查。
检查步骤、检查方法与原理见表10—1,并参见图10-3(a-f)(3).结果分析因感觉损伤而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可根据感觉整合检查鉴别感觉损伤的种类。
感觉整合检查通过改变躯体感觉和视觉输入的准确性,能够系统地逐一筛查躯体感觉、视觉以及前庭对于平衡功能的影响。
当双眼因被遮蔽面不能感受视觉信息时,只有依赖躯体感觉信息控制平衡。
此时若躯体感觉功能障碍,则重心摆动异常增大。
在检查4中,正常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躯体感觉因支持面不稳定而受到干扰,使重心摆动随之增加,但由于此时视觉输入正常,重心摆动增加的幅度并不大;如果摆动幅度异常增加,提示患者关于平衡的视觉输入出现了障碍。
在检查6中,由于视觉和躯体感觉同时被干扰并发生冲突,故只能依赖前庭解决冲突并控制平衡。
正常人此时重心摆动虽有所增加,但仍可以保持平衡;如摆动幅度超出正常范围,则提示前庭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