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合集下载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的区别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谢 谢 大 家!
“烘托”与“衬托” 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 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 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 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例: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对比”与“衬托” 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 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 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 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 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 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 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 怒,但坐观罗敷。
“对比”与“衬托” 区别
对比:是两个事物相互比较而得出的结果,重在比 较(双方 衬托:则是一个事物衬托另一个事物(有正衬,反 衬),重在突出一方面特征(两者主次分明) 。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 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光线照射⽽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另⼀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种是正衬,⼀种是反衬。

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的半⼭腰,就能望见东海⽇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峰必然⾼⼊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兮列如⿇”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天台⼀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之⾼,但⾯对天姥⼭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林幽静⾄极,以闹衬静,静境深⼴。

⼜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酒⾁臭”反衬“冻死⾻”,更显⼈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彩相衬:如“万绿丛中⼀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鳞开”,“亮”得格外夺⽬惊⼼。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有⼈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罗敷之美;“未免被⼈褒⼥笑,只教天⼦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误国。

有动静相衬:如“明⽉松间照,清泉⽯上流”;“空⼭不见⼈,但闻⼈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

此外还有⼤⼩、多少、冷暖、远近、⾼低、明暗等等⽅⾯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1、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注释]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

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

④恶草:杂草.[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

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 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作者:闻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4期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讲不清楚“烘托”“侧面描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致使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分辨不清。

其实只要辨析出这两个概念的特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下面,笔者就此来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烘托”又叫“烘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指一种写作手法。

此种写法是以“云”托“月”,是极力渲染“云”从而达到衬托“月”的目的。

如《温酒斩华雄》《云南的歌会》都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

侧面描写则是通过别人之眼之口对主体对象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表现主体对象的目的,是借客体来表达主体如何,如《口技》《陌上桑》。

烘云托月和侧面描写中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果把这两个方面分为A和B,那么,烘云托月中A是“云”,通常都是大肆渲染A如何如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B,即“月”的特点。

而侧面描写中,是借A来评价B,并没有写出A本身的特点。

下面举例来说:《温酒斩华雄》中,作者着力描写次要人物华雄(A)的武勇非凡,来烘托主要人物关羽(B)的神勇无敌。

文中并不直接写关羽(B)的武艺如何高强,甚至连与华雄正面交战的具体场景也一字不提,而是着力渲染华雄(A)如何勇不可当,连斩四将,连誉为江东猛虎的先锋孙坚也一触即溃;如今兵临城下,大骂搦战;众诸侯大惊失声,一筹莫展。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立下军令状,提刀飞身上马,“酒尚温时斩华雄”,其神勇无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英雄形象光彩夺目,跃然纸上。

《云南的歌会》中极力渲染山野的景美(A)来表现赶马女孩子(B)人美。

一位秀才作诗表明自己很有才华,诗曰:“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

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

”最终突出“我”,这也是烘托。

再来说“侧面描写”,在《口技》一文中,突出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文中写到“满堂寂然,无敢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

烘托和衬托有啥区别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们逐渐会接触到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

很多小伙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傻傻分不清楚,很容易就混淆。

其中,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等。

那么,烘托和衬托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起来看看!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举例如下:一、区别1、烘托指的是通过另外的事物来描写想要表达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2、衬托指的是用一个事物的优缺点来强调另一件事物的好与坏,如果衬托的是好的一面,那么就是正衬;如果衬托的是坏的一面则为反衬。

3、烘托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出想要表现的事物,一般只会详细描写一个事物;衬托主要通过详细描写两个事物的优缺点来让其中一个事物成为陪衬,以此来突出主体事物。

4概念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手法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5、强调不同: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

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而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6、侧重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二、举例衬托:1、花朵上那艳丽的色彩在她那天使般的笑颜中也稍落下风。

2、小明的数学成绩不怎么样,考了9分,不过小红的数学成绩更差,考了3分,这就是天天靠别人,不好好学习的下场。

烘托:1、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来表示出琵琶的声音;2、渐近故乡的时候,天气又阴晦了一些,冷风吹着呜呜的响,往外面一望,在苍黄的天空下,远处有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生气。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衬托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写作手法烘托,衬托,侧面描写、对比的区别?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描写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即烘托其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毛泽东用有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来反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侧面描写: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比如说贾平凹的《风雨》,通篇没有一个字写到风雨,而是通过写葡萄蔓跌落,鸟巢掉落,废纸乱飞等事物来突出风狂雨骤.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快速理解渲染、烘托、对比、铺垫的区别,有举例。

1、渲染是正面描写,经常说的是渲染气氛,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烘托是侧面描写,烘托的是心情。

以景物烘托情绪。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3、衬托是两个方面都写,之间有比较,有相似特点,能过比较让其中一物更加突出。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 对比是双方比较共同突出一个主题。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铺垫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准备,可以用故事作铺垫,也可以用景物作铺垫。

它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安排。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手法的区别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手法的区别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随着小说等叙事文学的蓬勃发展,对比由修辞范畴逐渐延伸到了小说美学领域,成了人物性格塑造的一种重要手段。

《水浒》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放在一回写,石秀精细,杨雄粗鲁;石秀颇有心计,杨雄心直性急。

金圣叹认为“一路都写杨雄直性,只是有粗无细,全是显出石秀”的“精细乖觉”(《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四十九,第四十四回夹批,中华书局1973年影印贯华堂刻本),其实二者相互对照,石秀的精细反过来也显出了杨雄的粗直性情。

再如第三十七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写李逵和张顺“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

两个打作一团,绞做一快,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

”一黑一白相对,而且都在清波碧浪的衬托下,更显得黑者黑,白者白,不但引得围观者喝采,也激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所以金圣叹在此批曰:“绝妙好辞。

清波碧浪,黑肉白肤,斐然成章,照笔耀纸。

”无论人物内在性格还是外部形貌,运用对比的手法,都可以起到强化描写的作用,收事半功倍之效。

近现代,在长篇巨著的叙事文学中,人物形象性格对比,几乎成了所有成功之作塑造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1)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2)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形象、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4) 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渲染与烘托的区别(1)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

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2) 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主题。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对象就是主体。

(3)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个人简历模板】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xx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增强情感表达
衬托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情感 更加深刻、丰富和真实。
创造意境
衬托可以用来创造意境,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示例
以绿叶衬托红花
通过描绘绿叶的茂盛和生机,突出红花的鲜艳和 美丽。
以静衬托动
通过描绘静态的场景或事物,突出动态的场景或 事物的生动和活力。
作用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的意思。
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 理解和接受。
引发思考
对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和差异。
质地对比
数量对比
如大与小、长与短、圆 与方等。
以悲衬托喜
通过描绘悲伤的情境或情感,突出喜悦的情境或 情感的快乐和幸福。
04
对比
定义
01
对比: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矛盾,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 系,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 。
02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 、大小、色彩、质地、数量等方 面的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 差异,从而突出主题或情感。
突出主题
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刻画,强调和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意义。
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渲染,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示例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通过对故 乡的景色、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渲染, 突出了故乡的贫困和落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的忧虑和思考。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 染、衬托、对比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汇编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汇编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衬托衬托与对比不同。

它不是同一个层面上人物与人物、物象与物象间的对照比较,而是两个层面间的背景、环境对人物、物象的映衬相托。

它们有“主”有“从”,以“从”衬“主”。

现代作家马烽说:“文学作品和绘画一样,应该有远近,有浓淡。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图画,流水、小桥、茅屋、人物,刻画得很细致,而山峰、云雾只是个淡淡的影子,因为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是前面的这些东西,山峰和云雾只是个陪衬。

”(《谈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反衬与对比的比较。

用相同性质的事物相衬,一宾一主,以宾衬主,这是“正衬”。

如若用相反的事物相衬,使两者差异更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反衬”。

反衬很容易与对比相混淆。

对比是将同一层面内两个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尽管作者有时所要强调突出的只是其中之一,但作为比照而出现的另一事物,仍是该层面比照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在此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而“反衬”用于表现“第二层面”背景、环境与“第一层面”中心物象间的关系。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衬托、对比和渲染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烘托是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而渲染则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烘托和衬托都是着眼于使某种事物、形象或情感得到凸显的手法,但它们的方式不同。

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的对照映衬来完成,而烘托则主要通过对该事物做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而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

但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而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例如XXX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通过描述楚江微雨、建业暮钟、XXX来、冥冥鸟去等细节,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了送别时的情感。

颔联和颈联描写的“帆重”“鸟迟”“天灰”“树远”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雨,但是却让读者感受到了细雨的气息。

这些描写对象与所要表现的事物“雨”之间并非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是侧面描写,通过这些镜头来烘托出了雨景的氛围。

然而,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些描写对象是“雨景”的特写镜头,通过这些特写来展现出了雨景的细节,这就是正面描写,更加渲染了雨景的氛围。

这种不同的分析结果并不是概念上的误解,而是对于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结论。

在XXX的《绝句》中,两只黄鹂在XXX间鸣叫,一群白鹭飞翔在青天上。

这些明亮鲜艳的颜色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图景。

这些景物的描写方式是正面描写,表现手法是渲染。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一、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以“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的美好景物及衬闺阁孤寂秋苦;“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
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无好问《颖亭留别》以鸟之悠悠反衬思归春内心之急急。
有的诗,能兼用正衬—反衬。李白有《清平调》(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首句以花受香露正衬贵妃承幸,二句以楚王梦遇神女的虚幻反衬玄宗得贵妃真实,三四句以靠新妆专宠的赵飞燕反衬贵妃的天然国色。一扬一抑,一正一反,极尽衬托之能事。
四、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二、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词将今日千里之外的“孤坟”与梦中十年前相守的妻子于“小轩窗,正梳妆”两幅画面对比,突出今日孤独凄凉,往日温馨,从而表达了对亡妻的深长思念之情。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 烘托体来是指国画的一种技法,就是通过渲 染背景等,使要表现的事物或画面的主色调 明显突出。如蓝天衬着白云,绿叶衬着红花 等。简言之,就是陪衬。这种方法后来运用 到文学创作中,成了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 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 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 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且更 具有艺术魅力。
衬托、对比、烘托的区别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 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 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 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 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 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 衬托也是修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 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分为 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 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 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 衬主要人物。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 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 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 住悲凉起来。”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 者悲凉的心情。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简言之就是“以乐景 衬哀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 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以乐景写哀情 典型例句。古代诗文中有很多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 法写出的句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反衬。如南朝梁 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作者用蝉 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 境表现出来了。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映衬、衬托、烘托、正衬、反衬、对比的异同(附:“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映衬、衬托、烘托、正衬、反衬、对比的异同(附:“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映衬、衬托、烘托、正衬、反衬、对比的异同(附“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新高考新问题2008-11-11 07235cc149a20100bac9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附“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用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文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自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山的半山腰,就能望见东海日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山山峰必然高入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

又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酒肉臭”反衬“冻死骨”,更显人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

_烘托_与_侧面描写_辨析

_烘托_与_侧面描写_辨析

勇无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英雄形象光彩夺目, 写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本身的什么特点。
表达主体如何,如《口技》《陌上桑》。烘云托月和 跃然纸上。《云南的歌会》中极力渲染山野的景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
侧面描写中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把这两 美(A)来表现赶马女孩子(B)人美。一位秀才作 题。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辨析其中的特点,
2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与求二项式系数最大项是不同的需根据各项系数的正负变化情况一般采用列不等式解不等式的方法求得
140 课堂内外
新课程·上旬
2011 年 4 月 8 日
“烘托”与“侧面描写”辨析
文/闻 燕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讲不清楚“烘 是借 A 来评价 B,并没有写出பைடு நூலகம்A 本身的特点。下
再来说“侧面描写”,在《口技》一文中,突出
的奇偶性;确定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1)求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根据
2
依次得到有理项为
4
T1=x4,T5=C8
1
4
2
x=
35 8
x,T9=
1
8
2
-2
x
=
1 256
-2
x。
三、求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或展开式系数最大的项
例 3(. 1+2x)n 的展开式中第 6 项与第 7 项的系数相等,求展开式中
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和展开式系数最大的项。
分析:根据展开式中第 6 项与第 7 项的系数相等可求出 n,再根据 n
托”“侧面描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致使学 面举例来说: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文中写到“满堂寂然,
生们对这两个概念分辨不清。其实只要辨析出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 描写手法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 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 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 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 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 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 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 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
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 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 突出中心的。
• 点面结合 •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 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 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 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 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 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 括全面的效果。 •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 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 从对方着笔:(虚写) •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 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 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远行人。” •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 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 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 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 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 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渲染衬托烘托对比与侧面描写的区别
衬托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
写作手法烘托,衬托,侧面描写、对比的区别?
烘托:“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如:描写烈日炙烤大地,描写狂风暴雨,然后写人物活动,即烘托其辛苦及其忘我劳动的精神之类。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毛泽东用有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来反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侧面描写: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比如说贾平凹的《风雨》,通篇没有一个字写到风雨,而是通过写葡萄蔓跌落,鸟巢掉落,废纸乱飞等事物来突出风狂雨骤.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