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上册-6.6.1 大气压强 教案 (1)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6大气压强课件教学课件
巩固练习
1、由于空气也受_重___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 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各__个___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
__大___气__压__强____,简称大__气___压__。 3、著名的_马__德__堡__半___球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
大气压强的存在,托__里_拆__利__实验_ 测出了大气压强的 值。
柱长度变长,
不变。
h=760mm
h=760 mm
(2)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 会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h=760mm
h=760mm
(3)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 结果吗?为什么?
h=760mm h=740mm
一个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由P=ρgh得
P h= g 105Pa = 103kg/m310N/kg =10m
大气压强的测量2 真
1.托里拆利(意大利 )实验 空
分析:
汞
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
柱 760毫米
此时大气压强跟760毫米高汞柱产
生的压强相等。
P=gh
大大 气气
计算:
=
13.6
×
10
3㎏/m3
×
9.8
N/㎏×
压
0.76m
压
= 1.013× 10 5 Pa
汞
讨论:
(1)如果玻璃
管由竖直变
成倾斜,水银
7.如图所示,小宇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带回山脚下的教室的 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是( B ) A.上升 降低 B.下降 升高 C.上升 升高
D.下降 降低
你学到了什么?
1、哪些现象说明大气压强存在。 2、什么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一标准大 气压 等于多少帕. 3、大气压与高度有什么关系。 4、压强与沸点有什么关系。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6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应用》公开课_1
压强单元复习一、教学任务分析《压强》这个章我们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探讨了液体内部的压强一些规律,并研究了大气压所产生的一些有趣的现象等。
本节课打算围绕针筒为研究对象,复习“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基础知识,辅以练习加以巩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压强知识的复习,提升解决实际压强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于生活实例的分析,体验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难点:用新方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四、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大针筒、小针筒、钩码、细绳、积木。
2、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拔针筒活塞拔不出作为情景导入,得出有大气压存有并且很大引入复习课题。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回顾、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的复习,巩固压强各个知识点,并通过针筒实际应用中涉及的压强知识,复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方法是:学生通过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新方法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在教与学中,学生是课堂复习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多维度的理解压强,激发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复习的效率。
六、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景演示实验请同学拔针筒的活塞,分析拔不开的原因,引出大气压。
活动1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如何利用针筒测出大气压强。
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值。
活动2 交流讨论回顾托里拆利实验。
分析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活动3 交流讨论分析针筒上压强知识的应用。
活动4 应用比较积木的不同摆放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归纳小结七、教学示例(一)情景引入演示实验:拔针筒活塞很难拔开,分析拔不开的原因,引出大气压的存有且很大。
(二)复习课教学活动1交流讨论分析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的存有且很大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6 大气压强课件 (1)
真空
P大气 P水银
薄片静止
P0=P水银 =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一个)标准大气压
玻璃管的粗细影响水银的高度吗? 水银的高度差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
76cm
若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管内外的水银 柱的高度差如何变化?
高度差不变。
76cm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玻璃管若倾斜会怎样
0.76m
玻璃管倾斜,水银长度增大但高度差不变。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 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真空
少量空气
0.76m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
混有少量空气,则测量的结果比
实际大气压小。
一个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呢?
由P=ρgh得
大气压强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变形”实验 “覆杯”实验 “吞蛋”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把两个直径为30cm 铜质空心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 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了很 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
(1)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很大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
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 而降低.
高压锅就是利用了液体的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工作的.
P
105 Pa
h= g = 103 kg / m3 10N / kg
=10m
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2)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 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大气压强的测量:
大气压强可以用气压ຫໍສະໝຸດ 来测量无液气压计福廷气压计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6 大气压强课件 (1)
C 丙测得比较准确 D 无法判断
❖ 2.作业卷
1.在做托里拆利试验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 差为76厘米,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升3厘米 (管口未离开液面),那么管内外水银面 高度差应是( B )
A 73 厘米 B 76厘米 C 79厘米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做托里拆利实验, 测得大气压的值分别是76厘米水银柱高、 75厘米水银柱高、72厘米水银柱高,其中 有一个人因不慎使空气进入管中,还有一 位测量水银柱高度时,刻度尺没有放直, 则(B)
6.6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大液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受到重力 2.具有流动性
大气压强: 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具有流动
性,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很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有压强且大气压强很大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真空
760毫米
P水银
1、管子倾斜,水银 柱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h=76cm
1、管子倾斜,水银
柱高度不变化的原因
分析
h=76cm
h=76cm
P水银
P0
2、在槽内加水银,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化的 原因分析。
h=76cm
h=76cm
P水银
P0
3、改用粗玻璃管,水银柱高度不变化的原因
h=76cm
h=76cm
P水银
P0
4、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水银柱高度 是否发生变化?
在海平面上做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
P0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玻璃管倾斜、玻 璃管向上提起一段距离(不脱离水银槽中的 液面)、换粗玻璃管、向玻璃槽中加入更多 的水银,水银柱的高度有没有变化?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复习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六章压力压强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压力。
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学会压力的计算,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掌握压强。
根据压强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会根据公式p=pgh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连通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5.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知道浮力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完成简单的讨论和计算。
6.学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7.学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能通过实验找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重点:1.压强的综合应用。
2.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二、知识梳理(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
F 单位:牛。
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压强(1)引入目的:反映了压力的形变效果;(2)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3)公式p=F/s(4)单位:牛/米2=1帕,表示的物理意义:每平方米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
5.压强的改变: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内部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工具:U形管压强计,从两液面的高度差反映压强的大小。
3.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也大。
沪教版(上海)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6.6 大气压强课件_2精选课件
节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只
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志当存高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锲而舍之,朽木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大气压强的存在
让我们先来 看一个实验吧!
取两支恰好能套在一起的试管,在 较大的试管中注入水,将较小的试 管插入大试管中,然后迅速把它们 一起倒过来。
现象:小试管向上升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大气压强的存在
还有更精彩的!
将一团燃烧的酒 精棉花丢人一大 口玻璃瓶中,在 火焰还未完全熄 灭时迅速把一只 剥去外壳的熟鸡 蛋堵在瓶口。
讨论: 人为什么没被大气压强压瘪?
宇航员 在太空中为 什么必须穿 宇航服?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医疗——拔罐
拔罐与针灸一样,也 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 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 疗法之一。是中医的一种 治疗方法,古称“角法”, 始见于晋代。拔罐能促进 血液循环,调理气血,提 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2 压强 压力压强》公开课_1
沪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压力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2)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3)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4)理解压强概念(1)通过典型图例,理解什么是压力(2)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3)通过类比法,理解压强概念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相关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教学器材气球、压强小桌、沙盒、钩码、一端削尖的铅笔、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钉床表演视频,学生观察并思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为什么尖锐的钉子没有刺破人体,表演者没有感到疼痛,反而感到很舒服?这里面包含了相关压强的科学道理,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我们自然就明白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题;压强展示本课目标,并强调重二.新课教学(一)要学好压强,我们首先得理解一种力:压力1、请大家看屏幕上4副图,大家观察一下图中的3个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垂直于受力面)我们把象这样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2、大家继续观察图片,看看压力是不是就是重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有怎样的区别。
屏示图片,让学生明确:压力不是重力;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压力和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都不同。
3、学生练习画压力的示意图。
(二)有了力就伴随着力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体会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1、教师演示:用手压气球,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变化?学生实验:用两只手顶住一端削尖的铅笔,看看手指有什么变化?问:在我们所做的实验中,有压力产生吗?(有,手对气球的压力和铅笔对手的压力)通过实验,你知不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体发生形变)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2、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压力按压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变水准学生实验:用两只手食指顶住一端削尖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尾,看看两只手凹陷水准是否一样?实验结束,回答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体发生形变)在实验中出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都相同?(不同)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相关呢?根据是什么?(猜想可能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相关)3、怎样判断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实验验证)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并提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应该怎样保持受力面积不变而改变压力;怎样保持压力不变而改变受力面积?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上问题请两位同学上台实验,并填写表格,师生讨论得到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既跟压力的大小相关,还跟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关。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 6.6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公开课_0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因为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学习基础较好,逻辑思维水平也较强,他们对各种新奇事物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新课教授上,我通过演示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实行引导式学习。
学生虽然有前两节压强的知识,但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缺乏直接感受,理解上仍有一定的困难,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PPT动画演示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更好的理解大气压。
二、教材分析“大气压强”这节课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后实行的,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升,也为后面大气压知识的应用及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奠定基础。
随意本本分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我利用PPT展示板书,再通过学案这样的书面引导方式,结合各种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练习”这样一系列活动,动眼动手动脑,深刻地感受到大气压强,并学习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基于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中,我的着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有,通过纸片托水,吸管吸饮料,吸空瓶子,吸盘玩具等演示实验,使学生惊讶地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平常事却蕴含着很多物理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际教学中,我大胆创新,准备了脸盆,水,杯子,纸片,空瓶子,吸盘,还有吸管和饮料,让学生上台,亲自感受实验的奇妙,感受美味的饮料,思考其中的物理道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了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我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但用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引导为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期望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有,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4.使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我们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大气压强-优秀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大气压强【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德育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一)复习上两节内容:= 。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6.2压强(1)压力和压强
ppt27 小结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或 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的 因素: 1.压力的大小 2 .受力面积的大小
师生活动
备注
师:上面我们分析了 8 例情况中的压力,进一步明确并理解 了压力的三要素。
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ppt20):所以,压力可以使物体的表面发生形变,形 变程度越大,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或表明压力产生 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当分子分母均乘以相同数值且压 力 F 相同时,则有 SA<SB.
故 A 容易被压入。
师:ppt29 讲解 ppt30 讲解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 P10 页上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大小的近似
③
A: 50N 5mm 2
= 10 N mm2
B: 16N 2mm 2
= 8 N mm2
值。
每平方毫米的面积上,A 受到的
生:(默读题目,思考解法。)
(2)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师:现在先请同学回答一个问题:解这一题时,要注意哪些 为 1.5×104 牛/米 2。
主要问题?
单位错误。
生:一个是压力问题,B 对地的压力大小等于 A、B 两个正
方体的重力之和;另一个是受力面积问题,A、B 两个正方
体之间的受力面积是 B 的表面积;还有一个就是单位换算,
地?而另一个却没有? 在图片展示的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道理就是我们在这
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压力和压强。 (ppt4、ppt5)
只要学生思考,不要回答。
1/7
ppt6
教学内容 ppt7
ppt8
F
放在水平桌面 F 上的器皿
用水平力将图钉按入竖直墙面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6.6 大气压强 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知道大气压存在的实例;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应用大气压强概念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重点:大气压存在课程类型:新课实验器材:吸盘式衣钩、硬纸片、平口玻璃杯、烧瓶、鸡蛋、酒精棉花、吸管、空饮料盒、大小试管、针筒、水、烧杯、橡皮吸盘、玻璃片。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个玻璃烧瓶上塞有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插入两根玻璃管,在其中的一根玻璃管下端套一只尚未吹气的气球,另一根玻璃管接入抽气机。
向玻璃瓶里抽气,观察此时气球大小的变化。
〔学生讨论〕【讲述】同学们想知道气球变大的原因吗?噢!原来这是大气压在作怪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大气压的知识。
讲授新课:【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层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空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于大气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板书〕【讲述】到底有没有大气压强呢?人们似乎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那最初人们怎么会相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呢?直到17世纪中期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公开演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实验,才使人们确信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他制作了两个直径约为36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密合后抽去里面的空气,居然要用16匹骏马才能将它们分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多媒体〕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验证实验】〔四人一组〕这是两个吸盘式衣钩,将两个它们压在一起,挤压出空气,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沪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6大气压强大气压强》公开课1
大气压强一、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之以后学习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剖析已有必定根基,此内容是压强知识的持续,也是后边研究流体压强的根基。
由于气体的特别存有形式——看不见、摸不着,平常又感觉不到它的存有,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的观点,要使学生顺利掌握,需经过一系列惊险、奇特、风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大气压的真切存有。
实质教课中,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联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是本节课的要点。
二、设计思路:第一,经过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出大气压的课题。
随后,经过学生自选实验器械设计实验察看、领会大气压存有的特色。
接着,经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强盛。
最后,经过演示实验、练习进一步牢固大气压的特色。
活动Ⅱ大气压学生体验大气压很大强活动Ⅲ演示实验活动Ⅳ应用牢固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有。
2〕认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说平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察看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有的。
2〕经过媒体展现、学生实验让学生感觉大气压强,感知生活中到处有物理知识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和分享研究的成功愉悦,意会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领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可以学致使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要点与难点】1.教课要点:理解大气压强的存有。
2.教课难点:经过研究活动的睁开,培育学生的研究水平易创新水平【教课资源】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真空压缩泵,模拟马德堡半球,广口瓶,鸡蛋,酒精,气球,饮水桶学生工具〔学生6人1组〕:圆滑玻璃板,滴管,塑料吸盘,大小试管,杯子,硬纸,水槽【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21、演示实验:察看实验现象。
32、学生沟通思虑:是什么力量将桶压扁?引入大气压观点。
沪教版大气压强(精品教案)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奥托·冯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3一、要点提纲:1.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 “大气压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题型一:填空题:【例15变式训练: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如下操作,则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题型二:大气压强的利用【例3】(★★★)下列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7:托里拆利实验:本专题经常以填空和选择形式出现,考察物理学史和托里拆利实验及相关现象。
题型一:【例1】题型二:托里拆利实验【例2】【答案】下降到和槽中的水银一样高。
偏大。
4、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玻璃观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为发生变化的是。
A.往水银槽内加入少量水银B.在玻璃管顶部钻一小孔常见分析方法:针对托里拆利实验,应从实验原理入手分析水银柱的高度与长度的变化。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6.6 大气压强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大气压强与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于大气压的产生与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类似,所以大气压强的学习是前者的延伸和巩固。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大气受到重力作用和气体具有流动性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知道大气对其中物体的各个方向上有压强,继而了解大气压的测定,然后进一步认识大气压的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尽管生活实例很多,但是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直接经验欠缺,不一定能感受或认识到大气压,本节教学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并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大气压的存在。
然后通过自主活动感受大气压是很大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测定大气压的原理和方法,知道托里拆利实验。
最后了解大气压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分析、推理、等效替代等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⑵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和单位。
⑶知道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感受“实验、观察、归纳”的科学方法。
⑵经历“探究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活动,感受等效替代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领略先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⑵通过大气压强的学习,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杯、塑料片、皮碗、大小试管、水槽、水、有孔矿泉水瓶、玻璃片等2.演示实验器材:吸尘器、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大水槽、有色水、油漆桶、马德堡半球、长度不同的三根细玻璃管、抽气机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引入大气压强,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证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讨论、播放视频等,逐步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
最后通过PPT演示,介绍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利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方法是通过实验、观察、归纳的方法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利用“吸尘器”的广告宣传片和自制演示实验(吸尘器实验、油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大气压强。
通过类比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交流得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在学生设计简单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并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之后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压是很大的。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
所用方法是通过实验、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以利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随后分组讨论如何用液体压强来替代大气压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然后再播放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讨论实验问题,进一步认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本设计通过自主活动,感受生产、生活中大气压强的实例,感悟物理知识广泛的社会性应用,同时经历实验、分析、推理、类比等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视频1
播放一段伊来克斯公司为宣传他们的吸尘器产品做的广告
活动Ⅰ演示实验1
本实验为自制实验,实验器材有吸尘器、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大水槽、有色水。
用吸尘器和长约2米的两端开口透明柱形管相连,把管竖放入大水槽中,当吸尘器工作时,红色的水就会被“吸”上来。
实验前,让学生来抬一下大水槽中的水,让学生感受到水很重。
活动Ⅱ演示实验2
教材用吸尘器抽桶中空气实验,本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大油桶在短时间内就会瘪。
活动Ⅲ学生实验 1
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所给器材(杯、塑料片、皮腕、大小试管、水槽、水、有孔矿泉水瓶、玻璃片等),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活动Ⅳ演示实验3
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活动Ⅴ应用巩固
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0的活动。
说明:该活动也为托里拆利实验作准备。
活动Ⅵ演示实验4
本实验为自制实验,一根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子,装满水后倒置,管子里的水不会流下来;
再拿一根长度稍长的玻璃管做同样的实验,管子里的水仍不会流下来;
再拿一根长度更长的玻璃管做同样的实验,管子里的水还不会流下来
情景Ⅱ视频2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录像
活动Ⅶ PPT展示
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活动Ⅷ应用巩固2
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二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活动、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通过小组设计实验,交流与讨论,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第二环节,自主活动、理解托里拆利实验通过小组活动,交流与讨论,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与利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视频1:吸尘器的产品广告。
2.演示实验1、2: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3.学生交流:为什么水管中的水,在吸尘器作用下会被“吸”上去?大油桶在抽气机作用下会很快瘪掉?引入课题“大气压强”。
(二)新课
4.大气压的产生原因
⑴PPT演示:我们生活的地球被空气包围,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大气层的厚度就相当于苹果皮的厚度。
⑵学生交流:类比液体内部压强,思考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是否产生压强?
⑶结论:由于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
同样气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压也应该是向各个方向的。
5.验证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⑴学生实验1
利用实验桌上所给器材,分组设计并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⑵演示实验3
学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⑶结论: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⑷PPT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介绍
最初,人们怎么会信服有大气压强是很大的呢?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做了马德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空心金属半球,密合后抽去里面的空气。
于是市民们看到这两个金属半球结合的如此紧密,居然要用16匹骏马向两边使劲拉才能将它们分开。
但是如果不抽去球内的空气,只需用手轻轻一拉就能将它们分开。
⑸讨论:大气压强既然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人为什么没被大气压强压瘪?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必须穿宇航服?(结合最近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三)运用巩固
6.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大气压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二)新课
2.用测定液体压强的大小替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⑴演示实验4
⑵问题:为什么没有水流出来?水对管口有没有压强?是不是不论管子有多长,水都不会流下来呢?大气压强托不住多高的水柱呢?
⑶结论:如果知道大气压能托住多高的水柱,就能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3. 托里拆利实验
⑴大组交流:如何利用液体压强替代大气压强?
结论:玻璃管足够长;选择密度大的液体;玻璃管内要装满液体(不能有空气)
⑵视频2:托里拆利实验
1644,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就是用水银测出大气压强大小的。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厘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讨论:
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⑶1个标准大气压:通过p0=p液=ρ液gh液,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⑷气压计:福廷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强的变化
⑴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
5.大气压强的利用
举例:吸钢笔水、注射器抽药液、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生物课中我们学习过肺呼吸作用等。
(三)运用巩固2
6.巩固练习
设计一个奇妙的大气压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