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期末论文终稿

合集下载

博弈论结课论文——学生逃选修课博弈

博弈论结课论文——学生逃选修课博弈

博弈论结课论文——学生逃选修课博弈博弈论结课论文——论大学生逃选修课博弈摘要:在大学开放式,半封闭式管理和教育模式下,逃课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不论是学姐学长,还是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都不再是什么新鲜例子。

一方面国家花费大手笔搞教育之风,增加教育投资,完善教育体制,达到教育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厌烦教育机制,以各种理由逃课翘课,这已经成为了值得社会关注,值得教育机构反思,值得国家改革创新的突出现象。

而博弈论正是以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运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博弈论为范式,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

一种策略选择以及一种制度安排要发生效力或实现,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

想要减少甚至杜绝逃课现象就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或者是约束人们做出有行为底线的赏罚机制、道德机制。

博弈论正是从现象出发,分析问题本质,找出解决方案的手段。

解决逃课难题是实现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型的均衡状态的飞跃。

关键词:逃课现象博弈论有效机制均衡状态(一)浅谈博弈论下的逃选修课现象一、高中与大学教育差距现状1、管理模式的天壤之别高中校园一般采用全日制寄宿制的全封闭式管理,上课期间不允许随意外出,请假流程严格,监管也相对严格。

而大学则不同,一般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进出校园内外无人检查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出入时间也一般不受限制。

宽松式的监管给更多同学提供了逃课的机会。

2、课程设置安排高中应试教育机制下,每星期都有一定固定的课程安排,有不同阶段的大考小考,总之课程紧密,考试不断。

大学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发展,专业课程的总数量和密度都有所下降。

课程密度的降低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松懈。

3、学习氛围高中考试成绩卡的紧,稍有成绩上的波动,老师家长都会施加心理和情感上的双重压力。

同时高中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竞争机制,带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重视学分的修满,毕业证上也不会显示毕业成绩,只有学习的课程是否及格。

成绩也不会进行公开的年级大排名。

自己写的博弈论结课论文

自己写的博弈论结课论文

自己写的博弈论结课论文博弈论论文博弈论结课论文宿舍是我们在上课之余,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和舍友们有缘能住在一起,朝夕相处,一起打水,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对培养我们合作能力和集体生活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宿舍的同学来自天南地北,由于生活习惯、成长背景以及价值取向等不同,对不同的事情意见难免会产生分歧,这就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博弈。

为了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身为宿舍长,就要对这个宿舍好好管理。

这里每个人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一场场博弈,所以博弈就在身边,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博弈的存在。

而这一场场的博弈催促着我们长大,学习并且合理的使用能让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并且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每个宿舍都会有本“难念的经”,而我们宿舍最大的问题是因大家的作息时间不统一引出的。

宿舍楼除了周五,周六晚上每晚都是十一点准时熄灯,而A同学和B同学习惯了晚睡,所以在熄灯后总会“挑灯夜战”,而这影响了喜欢早睡早起的C同学,使得C同学总是抱怨A,B同学都熄灯了才去洗漱或者发出响声影响睡眠;而A,B同学又抱怨C同学早晨起床太早而弄得休息不好。

双方都不肯让步,这一度使得宿舍气氛很不和谐,并且所有同学都开始抱怨宿舍不够好,不够温馨。

于是我和C同学单独聊了聊,又和A,B同学私下里沟通,其实大家都愿意宿舍是个温暖的“窝”,只是不知用什么方式达到同时又不愿失了面子,于是我们达成共识:每晚熄灯前所有人必须洗漱完毕,熄灯后尽量不再发出响声,彼此互相体谅,尽量不要打扰别的同学休息;早起的同学也一样,尽量做到不打扰他人。

如果可以,尽量宿舍成员作息时间能达成一致。

一段时间后,宿舍又恢复了从前的欢声笑语。

页 1博弈论论文还有个问题就是宿舍的卫生问题,原本经过大家同意制定出了值日表,可是执行的并不好,总有同学想要偷懒而不去打扫,使得别的人要多付出劳动,时间久了,也跟着一起偷懒,最后导致宿舍出现脏乱现象。

为了改善宿舍环境,经过大家的商讨我们一致决定以后每两个星期大家聚在一起,一则促进感情,更好的交流;二则总结一下这半个月宿舍的状况,反思一下是不是有哪里做的不好,或者有什么地方可以经过改进变得更和谐。

博弈论期末论文终稿

博弈论期末论文终稿

关于考试作弊中的博弈分析蔡於期又到了期末,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又要开始应对各门的考试了。

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地方的复习的身影越来越多,但是,也有一些人没有复习,他们现在想的是找各种学霸,以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抱上“大腿”(即考试作弊)。

如果能抱上“大腿”,考试就没有压力了。

其实,抱“大腿”这种行为蕴含着许多的博弈论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的探讨,来了解博弈论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博弈论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键词:考试作弊;智猪博弈(“搭便车”);进化博弈;不可置信威胁一、智猪博弈(“搭便车”)其实,不管是考试作弊还是什么作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因为它造成了不公平,而它的不公平性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会造成坏影响的“搭便车”的行为。

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分别是A和B。

A是平时认真学习的乖学生,而B则相反,平时只知道玩,成绩很差。

现在到了期末,B就要求A在考试时“帮助”B,即考试作弊。

这时A有两个选择,帮助或者不帮助。

当A选择不帮助时,就会被别人说是“小气”,同时影响自己和B的要好关系,这对A来说是一笔损失。

当A选择帮助B 作弊时,A心理面难免会有不满,因为B可以“坐享其成”,而且A帮助B作弊也要冒着被学校处罚的风险。

对于B来说,也有两个选择,作弊或者不作弊,这里B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的话会选择作弊。

当然,也不排除B良心发现,不想作弊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得益矩阵:表1. 考试作弊得益矩阵从上面的得益矩阵我们看出,经过博弈的分析,不管A同学内心愿意还是不愿意,最终都会选择帮助B来考试作弊,因为这样是最优的策略。

所以A同学就得在考试前的期末复习期间像个勤奋的“大猪”,早出晚归,来往奔波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而B同学就只需像“智猪博弈”里面的“小猪”在槽边安心等待享受成果就行了。

所以,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往往会使自己成为一只辛苦的“大猪”,而让别人安享成果,这样不仅对自己不公平,对于其他没作弊的人也不公平,因为有时候别人辛苦学习的考试成绩还不如不学习的,这对于还是靠成绩吃饭的我们来说明显就不公平了。

大学选修课《博弈论》论文

大学选修课《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学生结课论文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XX大学XX学院用博弈分析生活摘要:在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

无论是日常游戏,还是体育竞技,亦或是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国家的贸易战,军备竞赛等,都应用到了博弈论的思想。

例如京东与当当之间的图书价格战,中美贸易战,大学生活中的占座问题,学校是否补课问题,企业的效率工资制度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现象。

关键词: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非零和博弈,生活应用。

一,理论基础现代博弈论发源于西方的17世纪,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到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共著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博弈论的诞生。

其实在我国古代,“博弈”这个词就早早出现了,比如《史记》中记载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博弈问题。

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决策,市场竞争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中的谈判,联合等。

博弈论所研究的博弈本质上就是(个人,小组,或其他组织的)决策行为,通过最优策略来达到博弈方的得益最优。

其实博弈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我们能够将博弈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最优策略。

下面我将从囚徒困境出发对生活中的博弈作出分析。

二,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是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问题。

囚徒困境源自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的相关困境理论,由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

囚徒困境的原模型是警察抓住两名合伙犯罪的罪犯,为防止串供而将其分开审问,如果囚徒1和2都选择坦白,那么二者都将获刑5年,如果都不坦白,那么将获刑一年,如果囚徒1坦白,而囚徒2不坦白,那么囚徒1被立即释放,囚徒2获刑8年,如果囚徒1不坦白,囚徒2坦白,那么囚徒1获刑8年,囚徒2立即释放。

博弈论期末论文

博弈论期末论文

博弈论期末论文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城市公交优先机制中的博弈论分析摘要: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现状,通过建立基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验证了交通公共资源利用方面常出现的问题。

为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避免公共资源悲剧的发生,通过建立类似于“公共地悲剧”的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对均衡条件进行讨论分析,以有限理性的复制动态和优化稳定策略分析为基础理论,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相关对策与建议办法,为政府实行公交优先机制提供了有力论证。

关键词:交通拥堵;博弈;公共地悲剧;公交优先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中所面临的交通拥挤、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针对这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首先提出,随后被众多专家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的途经之一,它是对城市道路交通资源进行优化,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可行的政策措施。

“公交优先”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简称,不仅是专指常规公交通行权上的一种片面优先,且从广义上讲,凡是有利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均可称之为公交优先。

目前,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良好机遇下,确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旌是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本研究中,运用博弈理论的概念与方法,通过研究交通需求者的出行决策与公共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剖析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矛盾的实质,为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避免“公共地悲剧”的发生,以有限理性的复制动态和优化稳定策略分析为基础理论,寻求解决交通问题的办法,证明了我国大城市实行公交优先机制的必要性,并对公交优先机制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二、引入博弈理念博弈概念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

选修课博弈论结课论文

选修课博弈论结课论文
你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同你一样的人,其他人的选择也需要考虑你的选择,怎么样才能选择到最适合的逃生路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的。
这个例子中的博弈论就成为少数人博弈,这个时候并不是简单地一对一的博弈,而是在你作为少数人的时候,多数人会怎么选择?少数人应该如何选择,才可以达到自己最佳的机会。
我们给出一个图表,可以看出选择的博弈公式
自1994年为博弈论颁发诺贝尔奖项以来,自研究博弈论的科学家们逐渐在舞台上展现头角。
二、囚徒困境 案例
在博弈论中,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着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当代大学生过多的以自己为中心,主观思想占据理性的高地,处理问题思维的火花闪现的太少。但是人类当然包括大学生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由于时间地点资金的限制,不可能掌握和了解所有知识和信息,也就不可能搜集到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再者正真的智者也要意识到信息的采集需要成本和精力,而不是毫不费成本的。因为我们如果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等等。妄想和渴望得到所有的信息,企图能作出收益最优的决策,有时反而是最不理性的行为。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一定要与回报成比例哦。但是,当我们退而求其次时,博弈论可以得到对现实的客观世界描述的近似。着名的博弈论大师鲁宾斯坦(Rubinstein)曾说过,“一个博弈模型是我们关于现实的观念的近似,而不是现实的客观描述的近似。”

趣味博弈论--结课论文--正文

趣味博弈论--结课论文--正文

生活中的博弈论摘要:博弈论就是关于在包含相互依存情况中的理性行为的研究,是研究对策现象中各方是否存在最合理的行动方案,以及如何找到合理的行动方案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列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博弈论例子,图书馆占座问题和文印店的价格战,通过博弈的理论分析,并加上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生活;博弈;占座;价格战什么是博弈论?古语博弈有下棋之意,顾名思义,博弈论就好比研究“下棋”的一门学问。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

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就是研究棋手们在“出棋”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生活中处处充满博弈,人际关系的互动、绩效的评估、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

下面的两个例子是在我身边的博弈,由于本人初涉博弈,分析浅显,还望见谅。

一、图书馆占座问题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资料丰富,环境舒适,是学习的好地方。

但是想要在图书馆占得一席之地却并非易事,尤其是暑假前的备考阶段,每天早上5点多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图书馆六点半开门),稍微迟点到就发现已经没有位子了。

图书馆真有那么多人吗?其实每一层都差不多只有1/3的椅子上有人,其余的座位上都充斥着书、本、包等物品,令人望“座”兴叹。

由于图书馆的座位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具有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因此是一种公共资源。

当对图书馆座位的“需求”增加,即考试前的备考阶段,座位就成了“稀缺”产品。

因此占座现象才如此严重。

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博弈B占座不占座A 占座(5, 5)(10,0)不占座(0,10)(5 ,5)分析:以两个同学之间的博弈为例,当A同学和B同学都到图书馆占位子,有以下四种情况:1、两个同学都有位子;2、A同学占位子而B同学不占,那么A同学有位子坐,而B同学没有;3、B同学占位子而A同学不占,那么B同学有位子坐,A而同学没有;4、两个同学都不占位子,两个同学也都有位子。

博弈论课程论文最终修改版

博弈论课程论文最终修改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梁艳清1238徐琴峰1023赖溢洲1122提交日期: 2013年01月18日 研究生签名:学 号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S1201132 课程名称 经济学Ⅱ 学位类别 硕士 任课教师 徐维军 教授基于博弈论的房地产案例分析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因素、土地的独特性,物价上涨以及房地产开发性的刻意炒作成为中国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其中政府因素,土地的独特性以及开发商的可以炒作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房价过高,只有少部分人拥有的房子,大部分想买却买不起房子,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资源分配不均匀,浪费现象严重,可能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人民的内部矛盾,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本文以所学的博弈论及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案例关于房地产发展现状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剖析及其利益博弈,提出房地产利用相关者之间博弈相应的对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博弈分析;囚徒困境;智猪博弈;一、引言市场中的一些投资者明知某些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但他们确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不断购进此种资产,不断把价格抬高,在高峰时卖给真正需要住房的人。

在房地产市场景气时期,房地产开发商常把商品房价格定在较高的水平,由于每个商品房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属性差异很大,相对于其他商品房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定价机制一般属于非公开勾结的价格领先制。

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某个区位开发的商品房价格上升,将带动该地区整体房价上升,这样开发商由于房价上升而获取高额利润。

在反馈效应的作用下,置业者开始预期房价将会进一步上升,此时购买商品房将会获得再销售的收益。

不仅如此,这种反馈效应和置业者的信念变化还会影响开发商的信念,使开发商更有动机利用市场景气抬高价格和再贷款连续开发新项目,以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考试作弊中的博弈分析
蔡於期
又到了期末,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又要开始应对各门的考试了。

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地方的复习的身影越来越多,但是,也有一些人没有复习,他们现在想的是找各种学霸,以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抱上“大腿”(即考试作弊)。

如果能抱上“大腿”,考试就没有压力了。

其实,抱“大腿”这种行为蕴含着许多的博弈论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的探讨,来了解博弈论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博弈论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键词:考试作弊;智猪博弈(“搭便车”);进化博弈;不可置信威胁
一、智猪博弈(“搭便车”)
其实,不管是考试作弊还是什么作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因为它造成了不公平,而它的不公平性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会造成坏影响的“搭便车”的行为。

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分别是A和B。

A是平时认真学习的乖学生,而B则相反,平时只知道玩,成绩很差。

现在到了期末,B就要求A在考试时“帮助”B,即考试作弊。

这时A有两个选择,帮助或者不帮助。

当A选择不帮助时,就会被别人说是“小气”,同时影响自己和B的要好关系,这对A来说是一笔损失。

当A选择帮助B作弊时,A心理面难免会有不满,因为B可以“坐享其成”,而且A帮助B作弊也要冒着被学校处罚的风险。

对于B来说,也有两个选择,作弊或者不作弊,这里B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的话会选择作弊。

当然,也不排除B良心发现,不想作弊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得益矩阵:
表1. 考试作弊得益矩阵
从上面的得益矩阵我们看出,经过博弈的分析,不管A同学内心愿意还是不愿意,最终都会选择帮助B来考试作弊,因为这样是最优的策略。

所以A同学就得在考试前的期末复习期间像个勤奋的“大猪”,早出晚归,来往奔波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而B同学就只需像“智猪博弈”里面的“小猪”在槽边安心等待享受成果就行了。

所以,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往往会使自己成为一只辛苦的“大猪”,而让别人安享成果,这样不仅对自己不公平,对于其
他没作弊的人也不公平,因为有时候别人辛苦学习的考试成绩还不如不学习的,这对于还是靠成绩吃饭的我们来说明显就不公平了。

二、进化博弈
上述的智猪博弈是两人之间考试作弊的情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多人联合考试作弊的情况发生,即他们在考试前就约定好了固定的座位,以便在考试时能够共享答案。

这个固定的座位圈的参与者当然是人越多越好,以便答案有更高的参考性。

而在这里我们为了分析方便,假设只有5个人,他们都是有限理性的,这5个人依次围坐成一个圆圈,如下图1所示,并且在考试时5个人自然是不能全部的相互进行互动,即一个人只能看到他相邻位置上的两个人的答案,如1只能看到2和5两个人的答案,但是,他们都能够马上对
上一阶段的博弈结果进行总结修正。

现在,有一道很难的判断题摆在他们面前,每个人都不是特别确定这道题的正确的对错情况。

而因为他们都是理性的,所以在开始时每个人既可能认为该题是对的,也可能认为它是错的。

既然每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那么在初次选择对错的时候,各人既可能选择是对的,也可能选择是错的。

因此初次的可能结果一共有52=32种。

这32种情况中包括全部选择是对的,也包括全部选择是错的。

图2给出了部分的情况。

由此,我们根据5人的初次选择情况来讨论最优反应动态所进行的策略调整规则。

我们先构建如图3的一个得益矩阵
表2. 协调博弈
于是,我们假设其中一名同学i , 0
,1,2)(2=-t x i i 数量:的两个邻居选择是错的 则有
所以,同学i 在t+1时期会选择错的选项。

由于x i (t)只能取0、1、2三个整数,因此上述反应规则实际上就是,如果在t 时期同学i 的两个相连位置上的同学中只要有一个选择了对的选项,那么同学i 在t+1时期就会选择对的选项;如果相连的两个同学都没有选择对的选项,那么在t+1的时期同学i 就会选择错的那个选项。

经过多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处了所以人都选择错的选项外,其余的各种情况下最优反应动态都收敛于选择对的选项的稳定状态,即使出现少数的偏离情况,最终也会回归到对的选项上。

所以在上述的协调博弈中,对的选项就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而错的选项不是进化稳定策略。

上面的分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当你看到和别人的答案不同时而你又不能确定时,如果你看到了有两个以上的人是同一答案,你也就会倾向于选择该答案。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
2
,1,0)(=t x i i 数量:的两个邻居选择是对的时,选择错时,选择对;当当选择错的选项的得益:选择对的选项的得益:61/22)(61/22)(60)](2[0)(49)](2[50)(<>⨯-+⨯⨯-+⨯t x t x t x t x t x t x i i i i i i
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然不一定是考试作弊当中。

三、不可置信威胁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来进行考试作弊,都是学校所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学校方面就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制止和处罚考试作弊。

学校声称,如果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到,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比如该科的考试成绩为零,并且受到记过的处分,考试作弊情节严重的将会受到留校察看乃至退学处理。

那么学校这些对学生的威胁措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我们知道,威胁的可信度取决于作出威胁者实施该威胁的决心和最后的实际行动,因为理性的人只相信实际行动。

而威胁者是否真正的实施该威胁,则要考虑到实施威胁的实际成本的大小,如果成本过高,则就不会实施该威胁。

这里我们以最严厉的处罚措施--退学处理为例来讨论。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学校强制退学是非常严厉和残酷的,所以,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考试作弊的时候要冒着非常大的风险。

而对于学校来说,让考试作弊的学生退学,也是要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的,这些压力来自学生本人及他们的家长,社会舆论等等,很明显,这些对学校的声誉也是会造成会不好的影响的。

于是,我们可以构建如下表3的得益矩阵。

表3
通过上面的得益矩阵,我们可以看出,一般学校是不会选择让考试作弊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相反它会采取别的一些稍微轻一点的措施,比如说记过处分等。

正因为如此,学校一直都没有过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让其退学的先例,所以学校如果对学生做出这样的威胁,那将是不可置信的威胁,即所谓的“空洞威胁”。

但是,如果学校的考试作弊之风太甚,学校铁了心要采用强硬的手段治理,并且真的对一些情节恶劣的学生做出退学处理的话,那么这种威胁就变为可置信的了。

当然了,上面所说的措施,不管轻的还是严厉的,都要以严格执行监考为前提,即一旦学生作弊,老师就会抓并且能够抓到上报。

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做好的话,即使是那些很轻微的处罚措施都将会变成不可置信的威胁。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考试作弊当中含有许多博弈论的知识,而笔者在这里以这个为例来介绍博弈论的知识,只不过是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很接近,能让我们对博弈论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说鼓励大家运用博弈论的知识来帮助自己考试作弊,不管怎么说,考试作弊永远都是不对的,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