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稿
八下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部分绿色植物的作用【学习目标】(首先应紧扣考纲,然后适当分解说明!)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及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5.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原理及其应用。
6.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课前预习】说明:以填空的形式把本专题的重、难点呈现出来,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为复习做好铺垫。
不宜太多太细太具体!【学习过程】(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思想,体现阅读、动动手、想一想、讨论思考等活动)一.蒸腾作用1.植物生活需要水新鲜的水果蔬菜含有水,将干种子烘烤也会出现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还能保持植物体的__________姿态,使叶片舒展,有利于_____________;无机盐只有_____________, 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水还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些都说明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典例1下面左图是一棵生长在水渠边的果树,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利用这一实验装置完成探究。
(1)根据左图,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A、B两支试管底部有细小的裂缝。
如果试管中有水,水会从裂缝中渗出。
①你设计的实验步骤是:②你预测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③如果没有预期的结果,你认为很可能是什么原因?2.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图是某同学用钢笔在坐标纸上画的根尖的四部分图示,具有吸收功能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生长最快的部分是________部分,内部分化出导管的是__________部分(用图中字母表示)典例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伸长区C、成熟区D、分生区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1)①说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A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②A 中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填写出下表(2)下图表示蒸腾作用的全过程。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说课稿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前面所学植物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绿色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引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从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作用。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整体作用,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描述绿色植物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3)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教学难点(1)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原理。
(2)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的过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稿)(课件)一、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了生物圈并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及细胞是如何构成生物体的。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前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则是对前两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教材从生物圈的角度上,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重点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为此专门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参与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行动中。
2.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六章内容。
教材从生物圈的角度上,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重点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为此专门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参与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行动中。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内容。
分组实验有:观察种子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探究活动有: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两个调查活动: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还有演示实验和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新课标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说课稿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在维持碳氧平衡和水循环中的作用,强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
1、水循环过程
2、绿色植物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课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3)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1)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三)讨论法
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说学法
(一)自主学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绿色植物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定义和特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绿色植物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讲解:介绍绿色植物的定义和特征,如光合作用、叶子结构等。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各自的观点。
1.4 教学资源: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等。
视频:播放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动画。
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3 教学方法:讲解:详细介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作用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
2.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材料,如植物、灯光、气球等。
视频:播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和生殖过程。
3.2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植株生长的特点和因素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3 教学方法:讲解:详细介绍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植株生长的特点和因素。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王爱丽一、教材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最后一章第1节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为促使我国的植物资源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本节课内容则主要理解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生产者、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以及促进水循环。
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单元前两章阐述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是学习和理解本章知识的必要基础: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和发育知识,有助于理解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植物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学生领会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以及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在理解了对生物圈的作用后,即可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状况及应采取的促使植物资源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而由于学生不清楚水循环的含义和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动态平衡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它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内容计划为1课时。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概述绿色植物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2)能阐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作用;(3)能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活动、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对本地风景旅游区开发的建议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奇未知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存在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此年龄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这就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直观性。
且我校位于郊区,学生中还有少数为农村孩子,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结合前面所学光合作用知识,能较易理解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这一作用,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的平衡和促进水循环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础知识,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理解以上两个作用这一教学难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教案苏教版
- 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吸收、电子传递、碳同化等。
-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物圈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 绿色植物的生物价值:
- 绿色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如谷物、蔬菜、水果等。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绿色植物的生物价值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促进学生对绿色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4)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医药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绿色植物在这些领域的具体作用。
(5)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绿色植物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加深学生对绿色植物适应性的理解。
- 绿色植物在药材方面的应用,如中草药、保健品等。
- 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吸收有害气体、固定土壤等。
4. 绿色植物的分类:
- 绿色植物的分类依据,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 常见的绿色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5. 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 植株生长的阶段,如幼苗期、成熟期等。
5. 信息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绿色植物相关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绿色植物的生物价值,包括食物来源、药材、环境保护等方面。
3. 绿色植物的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
4. 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5. 绿色植物的适应性,如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下的生存策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第一章:绿色植物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定义和分类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色植物的特征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第二章:绿色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掌握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2.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绿色植物的发育特点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使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3.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绿色植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4.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掌握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绿色植物的适应性绿色植物的多样性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4.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展示绿色植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下的绿色植物适应策略4.4 教学评估通过户外考察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现状掌握绿色植物的合理利用方法5.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现状绿色植物的合理利用方法绿色植物的保护措施5.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现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的合理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绿色植物的生态系统服务6.1 教学目标理解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掌握绿色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6.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色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绿色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6.4 教学评估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解程度第七章:绿色植物的生态工程应用7.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7.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应用领域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成功案例7.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生态工程应用的理解程度第八章:绿色植物的环境教育意义8.1 教学目标理解绿色植物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绿色植物保护的环境教育方法8.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绿色植物保护的环境教育方法绿色植物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8.3 教学方法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绿色植物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植物养护等8.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环境教育意义的理解程度第九章:绿色植物的可持续经营9.1 教学目标理解绿色植物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绿色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9.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可持续经营的原则绿色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绿色植物可持续经营的成功案例9.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可持续经营的理解程度第十章:绿色植物的未来挑战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掌握绿色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10.2 教学内容绿色植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绿色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学生对未来绿色植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绿色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绿色植物未来挑战与展望的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绿色植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这是理解绿色植物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
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气孔的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密切联系。
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
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本章没有分节,章下有三个黑体字标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途径,接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
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叶片基本结构;蒸腾作用的意义。
(2)难点: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5、课前准备:(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2)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3)查询书籍、、录像,搜集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二、说教法: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第一章:绿色植物的概述1.1 绿色植物的概念与分类讲解绿色植物的基本概念,包括植物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等。
介绍绿色植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1.2 绿色植物的结构与功能详细解析绿色植物的各个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阐述绿色植物各器官的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分、光合作用、繁殖等。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2.1 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即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如提供能量和氧气、维持碳氧平衡等。
2.2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步骤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阐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和酶的作用,以及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过程。
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1 绿色植物的生长原理讲解绿色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如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等。
阐述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节作用。
3.2 绿色植物的发育过程介绍绿色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株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萌发、生长和繁殖等阶段。
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命周期,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绿色植物的适应与多样性4.1 绿色植物的适应策略讲解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如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适应特点。
阐述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盐碱等。
4.2 绿色植物的多样性介绍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包括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多样性。
强调保护绿色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平衡等。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5.1 绿色植物的经济价值讲解绿色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经济价值,如粮食、蔬菜、水果、药材等。
强调绿色植物对农业和林业等产业的重要性。
5.2 绿色植物的环境价值介绍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如吸尘、降噪、固沙等。
强调绿色植物对提高空气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说课稿及反思
2.逐步展开:通过图示和讲解,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及条件。
3.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4.互动讨论: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并鼓励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填空题、选择题:设计一些测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掌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实验模拟:通过模拟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和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知识点和总结。标题位于黑板顶部,明确课程主题;知识点部分以条目式列出,每个条目包含一个小标题和关键信息;总结部分位于黑板底部,提炼课程要点。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光合作用的定义与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课堂小结。风格上,我使用简洁的线条和图表,以及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内容,确保板书清晰、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质量,我会提前准备,并在教学中适时更新,确保板书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反馈,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生生互动:我会设计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实验课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实验课说课稿出;再利用显微镜微观感知气孔的真实面。
◆实验材料的改进。
我对所选材料进行再加工,选用空心菜、白花三叶草、小叶黄杨和女贞四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实验,有草本有木本,并且都为常见植物。
可归纳出叶片的结构。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将课本静态的实验过程变为动态视频,增加了学生对导管的感性认识;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把事物的一般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给予定义,然后再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因此我的选材更加广泛且有代表性。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观察图片、分析总结,能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叶片横切实验及小组间对比分析,认识叶片的结构,能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所学并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建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为主线,在内容上由根吸水到茎运输水分再到叶片的结构,直至气孔的结构和功能,从植物体的基本结构拓展到植物的蒸腾作用,再到蒸腾作用对自身及生物圈的意义,从简至难,由浅入深,步步展开。
七、实验教学过程以“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设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激发学生求知欲。
紧接着以“为什么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着土坨”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分吸收的旧知,以便和本节课建立联系。
“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茎、叶、花等器官的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拔高学生的思维高度,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
此刻,我再适时播放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视频,(为了节省时间,我把视频时间进行了压缩)。
真实、动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很清晰的观察到水分上升的具体部位,同时引发学生思考,“红墨水经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对导管形成一定认识,利于他们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利用芹菜叶作对比,有草本有木本,更能说明问题,且具有普遍性。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引言:提问:谁能说出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最重要?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展示学习目标第一部分探究藻类植物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
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程资源分析《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份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于生存的前提,因此,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和实验很多,更有利于我们从理性上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的意义,以及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并树立自觉爱护绿色植物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策略和手段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根吸收水后,如何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很自然的提出问题“植物吸收来的水主要的用途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继而展示“玉米一生需水量”的资料,以引起学生研究蒸腾作用的兴趣,然后围绕蒸腾作用的场所、主要结构、作用等顺利进行本节的叶片结构、气孔的结构及开闭原理、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等知识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③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⑵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水土保护的作用,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
难点: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五、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2、教师准备:实验准备收集资料。
六、教学流程(一)引言:引导学生复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然后由于学生总结出水份由根毛吸收经根、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进入叶内的细胞,自然而然的引出水进入细胞后的用途,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适时打出资料“玉米一生需水量”的资料,并让学生分析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植物体吸收的水98%以上用于干什么?”“这部分水的去向”等等并引导学生回顾小学自然课,引出蒸腾失水知识,并引出蒸腾作用的场所、相关的主要结构、其主要意义,以此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稿)(课件)一、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了生物圈并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及细胞是如何构成生物体的。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前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则是对前两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教材从生物圈的角度上,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重点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为此专门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参与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行动中。
2.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六章内容。
教材从生物圈的角度上,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重点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为此专门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参与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行动中。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内容。
分组实验有:观察种子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探究活动有: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两个调查活动: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还有演示实验和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这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新课标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以菜豆种子和玉米为例,让学生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4.花的主要结构及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5.根的主要结构及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6.叶片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7.蒸腾作用的定义,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和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认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和意义。
9.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0.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完成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敢于创新、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
2.通过安排调查活动,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完本单元内容后,要让学生感悟到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2.增强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主动参与到植树造林等绿化活动中。
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争当“环保小卫士”。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生物圈中主要的绿色植物类群(2)种子的结构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3)花的结构及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4)根对水分的吸收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
(6)碳—氧平衡的定义及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生物圈中主要的绿色植物类群,并分析它们的进化关系。
(2)观察种子的结构及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归纳总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
(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和意义。
(5)碳—氧平衡的定义及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理解掌握,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2)有计划的完成所有的活动内容,并让学生写出活动的过程,撰写科学报告。
在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整理记录时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渗透环境保护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下面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课件)一、教材分析:(课件)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上一节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本节课学习绿色植物如何利用有机物。
这两节知识是连贯的,顺接起来也非常自然。
同时也为学习第五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本节主要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新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
贯穿教材的有三个演示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分析有三个方面内容:有机物构建植物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目标(课件)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2.通过演示实验,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相互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借助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3.认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共同生活在一起,教育学生为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教学难点: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呼吸作用的过程及主要的生理意义四、学情分析:(课件)进入中学阶段后,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思维形式已由形象型逐步向抽象逻辑型过渡,能利用假设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对问题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对本节课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解大有帮助。
五、教学方法:(课件)1.完成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实验结果,操作完成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更条理化、结构化。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重点是对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如何。
4.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品质。
六、学法指导:(课件)1.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或个人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提出改进的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效率。
3.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当堂达标,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设计并出示自主探题,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从总体上把握本节的主要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结构。
(三)合作交流、精讲悟疑知识点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课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从细胞水平和器官水平两个方面总结出有机物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
知识点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内容是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完成的,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按教材中的要求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和用具。
演示实验一: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课件)出示实验装置,向学生说明: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
各插一支温度计。
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分析数据,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分析: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在一起,用手触摸会感到温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回答后,接着提出疑问:在转变过程中还产生了哪些物质?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演示实验:验证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二:种子萌发释放出了二氧化碳(出示课件)首先出示教材第124页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准备两套实验装置。
向学生介绍: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试管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猜测,打开阀门,拿去棉塞,通过漏斗往瓶中灌水,两个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进行猜测后,把握学生渴望求知的时机,让两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在得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提出疑问:种子萌发过程中,除了消耗有机物外,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然后进行下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三:呼吸作用消耗了氧(课件)首先出示实验装置:甲瓶中放入新鲜的豆苗,乙瓶中放入用沸水烫过的豆苗。
讲述实验的过程:点燃两支两厘米长的蜡烛,放入燃烧匙中,打开两瓶的瓶塞,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瓶中,让学生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让两名学生进行演示实验。
(课件)学生观察现象,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完成三个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课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表达式,让学生从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以下表格(课件),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中的动物包括人类,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植物是否一样?让学生认识到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拓展运用、迁移升华:(课件)1.出示资料让学生分析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五)课时总结(课件):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再出示导入新课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当堂达标:出示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加以纠正,做到当堂达标。
(七)板书设计(课件)板书共分两部分,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全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副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分析和整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构建植物体绿色植物对机物的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场所:线粒体原料:有机物和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化:化学能→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八)课外实践(课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给校园里种植的植物或家里盆栽的植物进行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