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引言:中国证券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

然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受到情绪影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

因此,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个人投资者的心理特征1.1 投机心理个人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投机心理,他们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往往采取股票炒作、短线交易等方式进行投资。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进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1.2 心理预期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对未来市场走势做出一系列预期。

然而,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其心理预期常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期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这种心理特征使个人投资者更容易陷入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

1.3 被动跟从心理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受到他人对市场的看法和行为的影响,形成被动跟从的心理特征。

当市场上出现一定的利好或利空消息时,个人投资者往往会盲目跟从,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目标。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在市场波动时产生恐慌情绪,进而采取错误的投资行为。

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2.1 投资目标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通常包括长期稳健增值和短期高回报两类。

长期稳健增值的个人投资者更注重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价值,他们往往选择股票、基金等长期投资品种。

而短期高回报的个人投资者则更关注市场热点和短期涨幅,他们往往采取投机性的投资策略,进行频繁的交易。

2.2 投资决策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情绪偏差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较大回报的追求和对较大风险的回避,导致其在买入和卖出时出现“买高卖低”的行为。

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上的失误,使得其对市场形势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偏离。

理财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理财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理财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投资者行为是指在理财过程中,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理解和分析投资者行为对于投资者本身以及投资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投资者群体的心理因素、行为偏好以及决策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投资者群体的心理因素1.风险偏好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会受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态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更加愿意承担高风险带来的回报,并能接受短期的投资损失;而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则更加谨慎,更加注重资产保值和稳定增长。

2.心理账户效应投资者倾向于将他们的投资组合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每个账户都有不同的风险与回报归属。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部分资金划分为“娱乐账户”,用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同时将另一部分资金划分为“退休账户”,用于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

这种心理账户效应导致了投资者的决策与实际情况的脱节。

3.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

当某一股票或资产表现良好时,其他投资者会跟风买入,形成市场的投资方向。

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从而影响市场的有效运行。

二、投资者行为偏好1.过度自信许多投资者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过度自信,这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进行高风险投资,并且依赖自己的判断。

然而,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和决策,从而带来投资损失。

2.厌恶损失投资者更加关注损失而不是获得同等金额的收益,这被称为厌恶损失。

这种行为偏好导致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避免风险,愿意承受较大的损失,以换取较小的可能利润。

3.保守偏差保守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中更加倾向于接受已有信息,而忽视新信息的情况。

这种行为偏好导致投资者较少改变原有的投资组合,从而错过了新的投资机会。

三、投资者的决策模式1.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可用信息,并且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和研究获得超额收益。

根据这一假说,投资者应该采取被动管理策略,即购买整个市场的指数基金。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和策略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和策略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和策略在投资领域,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投资者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

然而,现实中的投资者并非总是如此理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是行为金融学所关注的重点。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情绪会对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过度自信就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很多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从而进行过度交易。

他们频繁买卖股票,认为自己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短期波动,赚取高额利润。

但实际上,过度交易往往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最终收益反而不如长期持有。

另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损失厌恶。

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感受到的痛苦往往大于同等金额的收益所带来的快乐。

这导致他们在股票下跌时不愿意及时止损,而是抱着“回本就卖”的想法,结果可能越套越深。

相反,在股票上涨时,他们又过早地获利了结,错失了更大的收益。

羊群效应也是投资中常见的行为。

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投资某个项目或股票时,许多投资者会盲目跟从,而不去独立思考和分析。

这种从众心理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过度上涨或下跌,形成泡沫或恐慌。

基于这些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首先,投资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努力克服。

比如,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要充分收集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仅仅凭借直觉或有限的经验。

对于自己的投资能力要有客观的评估,避免过度自信。

其次,要学会控制情绪,尤其是在面对损失时。

制定明确的止损和止盈策略,并严格执行。

不要被损失厌恶心理所左右,当投资出现亏损且达到止损点时,要果断卖出,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同样,当股票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时,也要按照计划卖出,不要被贪婪所驱使。

再者,要避免羊群效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盲目跟风投资,而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冷静,在市场恐慌时看到机会。

此外,资产配置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


种 启 发 式 的 认 知 捷 径 , 括 代 表 性 启 发 法 、 得 性 启 发 包 可
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 资金 是可替代 的。而行为金 融学则
法 、 定 与 调 整 等 。 这 一 过 程 会 导 致 启 发 式 偏 差 。 另 一 方 认为投资者对不 同来源和用途的资金有不同的期望, 锚 不能完全 面 , 们 所 面对 的 问 题 的 背 景 、 题 的 表 述 方 式 、 息 的 呈 替 代 。“ 窄 框 定 ” 得 人 们 在 考 虑 一 个 决 策 时 同其 他 的 决 策 人 问 信 狭 使 用 相 同 Ta 性 的 VI g属 标 签 , 本 次 银 行 数 据 联 网 改 造 AN 而 ① 配 置 挂 接 端 口 ( ) P T1 V TRUNK1 每 个 支 VB : OR 、 C ( 中需 要 开 通 “ 太 网 L 以 AN 业 务 ” 专 线 由 于 各 支 行 二 层 交 行 节 点 使 用 1 V TRUNK) 的 个 C ; 换 机 不 能 设 置 VL D, 行 处 却 要 求 设 置 VI D, AN I 总 I 故 AN
N o.1 2O1 6,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年第 1 01 6期
投资者行 为及策略 分析
— —
基 于行 为金 融 学 的视 角
黄 攀
( 海 对 外 贸 易 学 院 , 海 2 0 0 上 上 00 )

要 : 为 金 融 学 认 为 投 资 者 是 非 理 性 的 , 重研 究 投 资 者 在 投 资 过 程 中的 心 理 特 征 。 从 行 为金 融 学 的 视 角 , 证 行 注 对

股票市场追涨杀跌策略与投资者行为

股票市场追涨杀跌策略与投资者行为

股票市场追涨杀跌策略与投资者行为股票市场是充满变数的,投资者需要拥有一定的策略来掌握市场走势,进行买卖决策。

追涨杀跌策略是股票市场投资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它可以在市场的波动中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本文将从追涨杀跌策略的实现方案、优缺点,以及投资者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一策略及其价值。

1.追涨杀跌策略的实现方案追涨杀跌策略,是指投资者在市场上购买已经大幅上涨的股票,或者卖出已经大幅下跌的股票,以追求投资收益的一种策略。

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方案:(1)追涨:追涨策略的核心是在股票上涨行情中买入股票,以追求股票的盈利。

因此,需要在股票涨了一段时间之后买入股票,等待股票进一步上涨至目标价格时及时卖出。

在进行追涨策略操作之前,首先要对市场研究,掌握股票市场的行情及趋势。

(2)杀跌:杀跌策略是指在股票下跌行情中卖出股票,以追求投资收益的策略。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可能会处于下跌趋势中,如果该股票属于“烂股”,很有可能会继续下跌,此时,可以选择先卖出股票,然后在股票下跌至目标价格时回购该股票。

(3)击穿:此种策略是在股票价格突破某个重要价格后进行操作,一般来说是在股票价格突破止损价格时操作。

例如,某一股票的价格在10元时发生突破,在突破后及时买入,等待股票的进一步上涨。

2.追涨杀跌策略的优缺点虽然追涨杀跌策略可以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但是该策略也具有一定的优劣势,这些优劣势应予以认真考虑:(1)优势:一是可为投资者带来很高的投资收益。

二是对于新手投资者来说,投资理念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大量的分析技能。

三是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操作,比如使用股票交易软件的价格提醒功能,当股票价格达到目标价格时及时买入或卖出。

(2)劣势:一是孤注一掷的概率高,一旦股票价格未达到目标,很快便会遭受亏损。

二是个人所掌握的信息与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决定了最终的投资收益。

三是很难取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很多新手投资者容易遭受重大的亏损,因为市场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因此投资风险也相对较高。

投资者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投资者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投资者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投资是一种涉及金融、心理和组织能力的综合活动。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不仅仅受到理性分析的影响,其心理因素也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理解投资者的行为习惯,把握投资心态,并制定相应的投资应对策略,是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投资者心理因素1.贪婪心理投资者往往会因为对涨幅过分追逐而导致过度买入,或是因为价格下跌而卖出。

在后者情况下,他们常常会出现“恐慌”搜索,造成股票市场的下跌。

贪婪是投资者的一种天性,但过度追求收益会导致过度买卖,让投资者黯然失色。

2.恐惧心理当市场不景气,投资者常常容易产生恐惧的心态。

这种心态会导致投资者不断卖出股票,导致市场下跌,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态。

相反,如果投资者已经持有足够的现金,并且能够理性思考,在这种阶段继续投资,可能会获得可观的稳健回报。

3.过度交易心理过度交易是指在股票市场短时间内进行过度的买入和卖出,目的在于从市场的瞬间波动中赚点差价。

对于这种策略,在长期看来,往往是亏损的,因为一般交易年度中无法保证费率稳定性。

4.羊群心理在投资者中,羊群心理往往也会十分普遍。

这种心态来源于投资者对大众观点的追随,而不是对股票基本面的理性评估。

在一些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看来,若股票市场不景气,其追随群体会销售股票,而在市场繁荣时则群起购买股票。

相应应对策略是,尽量对股票基本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前判断股票的表现。

二、应对策略1.科学制定投资方案投资前需要对股票基本面进行分析,科学制定投资方案。

首先,应进行财务分析,评估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其次,找出具备经济竞争优势的企业,进行宏观和行业分析。

2.着眼于中长期收益在投资的过程中,尽量跨越短期波动,着眼于中长期收益。

为此,需要对投资品种的投资构成进行适当分配,同时使用降低风险的复杂方法,对股票进行持续稳定进行投资。

3.坚持投资规律尽管对投资品种和投资形式进行逐一分析,但在投资过程中,必须坚持投资规律。

这意味着,尝试把“购买低,出售高”的投资规律融入到投资过程中,以此快速获取收益。

证券行业投资者行为分析

证券行业投资者行为分析

证券行业投资者行为分析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对股票价格的波动起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和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证券行业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些对投资者行为的深入了解和洞察。

一、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因素1.个人特征因素个人特征因素是指投资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个人背景信息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投资者更加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而女性投资者则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方式。

另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高学历投资者更加注重理性投资,而低学历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跟风投资。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的主观认知和情绪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心理因素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情绪波动。

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对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的接受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情绪波动则是指投资者在市场价格波动时所受到的情绪冲动,可能导致冲动买卖行为。

3.信息因素信息对投资者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处理能力对其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着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专业投资者通常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而散户投资者往往受限于信息获取渠道,容易受到市场噪音的干扰。

二、投资者行为的表现形式1.超买超卖现象在证券市场中,当投资者出现过度买入行为时,会导致市场出现超买现象,使股票价格上涨。

相反,当投资者出现过度卖出行为时,会引发市场的超卖现象,股票价格下跌。

这种现象常常与市场情绪波动和信息传递有关,投资者的超买超卖行为可能导致股票价格出现过度波动。

2.跟风行为跟风行为是指投资者在市场中模仿他人的买卖行为。

当市场出现较大涨幅时,投资者容易受到其他成功投资者的影响,盲目跟随其投资策略。

这种行为常常被称为“羊群效应”,在短期内会放大市场波动,但往往会导致市场出现不理性的价格波动。

3.投资者情绪指标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可能在市场中引发投资者情绪指标的变化。

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及策略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

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及策略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
念, 转变投机心态和 冒险心理。 在投资过程 中, 能够正确解读 相关政策和分辨股市消息真假 , 从 而避免因过度依赖政策和 消息导致 的损 失。
同时 , 在瞬息万变 的金融市场 中投 资者应该 加强培养 自 己的 自控 能力。在 进行 投资决策时 , 尽量不 被 自己的主观情
绪所影 响 , 客观的进行投资决策 。 当出现投资盈 利机会时 , 要 防止过度乐观 , 避免乐极生悲 。同时要加强 自己对投 资风险
估 了股票投资的风险 , 出现较高换手率 。 第二 , 确定性 的过度 自信 ,即人们 常常认 为 自己在 投资过程中的选择是 1 0 0 %正 确 的。 这使得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会频繁 的买进和卖 出
股票 。然而 , 投资 的净收益率与交易量是 呈反向变动的 。因 此, 个人 投资者在股票 市场 中频繁 的交易行 为 , 反而使 其所 获得 的净收益变低。 ( 二) 过度依赖消息和政策的赌徒行 为
关键词 : 行 为金融 学 传统金融学 投 资行 为 投 资策略

股票 , 而愿 意卖 掉 已经获利 的股票 , 即投 资者倾 向于较早地 卖掉赢家 , 而较 晚地卖掉输家 。 这种现象被称为“ 处置效应 ” 。

引 言
不过传统金融学理论却无法对其进行解释 。 行 为金融学从展 望理论 、 心智账户 、 后悔规避和追求 自豪感 、 自我控制 四个角 度对处置效应进行 了分析 。 处置效应在全球金融市场 的投资 者中是比较常见 的现象 , 由于我 国“ 好面子 ” 的传统思想使得
的时候我恐惧 ” , 这是一种典型的反向投资理念 , 它可以有效
应对 股票 市场 中的羊群效应 。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羊群效 中国股市至今仍被大家认 为是 “ 政策市 、 消息市 ” 。主要 应 相 比其他 国家或 地区更为 明显的市场 , 因此 , 个 人投资者 是指被投 资者认为小 道消息 和内部消 息能够较强 影响股市 走 向。 我 国股市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 , 很多方面还不成熟 , 因此 政府许多相关政策都是直接针对股票市场 出台的 , 导致股票 应更好 的采用反 向投资策略来减少 因盲 目跟风导致 的损失 。 ( 三) 时间分散和成本平均投资策 略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的波动和价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分析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对于制定投资策略和预测市场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一、投资者的心理特点1.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人性中最基本的两个情绪——贪婪和恐惧,也是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情绪。

当市场出现上涨行情时,投资者常常被贪婪所驱使,追涨杀跌,以追求更大的利润。

而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则常常由于恐惧而选择出货,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

这种贪婪和恐惧的情绪成为投资者决策不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指的是投资者随大流,盲目追随他人的投资行为。

当市场中有人高声喧哗时,投资者常常会跟随他们的决策,而不去独立思考和研究。

这种羊群效应使得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投资者跟风交易,导致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3. 心理账户效应心理账户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将自己的投资组合分割成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根据每个账户的状况独立决策。

这种分割使得投资者将账户之间的损益视为独立的,导致了一种过于分散化的投资策略。

当某个账户出现亏损时,投资者可能会更加激进地追加资金,以期弥补亏损,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自身的风险。

二、投资者行为模式1. 短期行为短期行为是指投资者以短期投资为目标,通过频繁的买卖来获取较小的利润。

短期行为往往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较大,决策更加情绪化。

这种行为模式在市场波动较大、交易费用较低的情况下比较常见。

2. 长期行为长期行为是指投资者将投资目标放在长期增值上,通过对市场的判断和深入研究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

长期行为更加注重价值的稳定增长,更加理性和谨慎。

长期投资者通常会更加注重基本面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

三、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或更好的信息的情况。

当投资者面对信息不对称时,他们会更加相信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的判断,加重了羊群效应。

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投资者行为分析

如何进行投资者行为分析

如何进行投资者行为分析投资者行为分析是对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所展现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行为模式与决策机制,从而找到市场中的投资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一、认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行为是由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组成的。

在进行投资者行为分析前,我们需要了解投资者的基本特征和行为规律。

1. 投资者类型:投资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资者等,每一种类型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都有不同的倾向和特征。

2. 个人心理偏差: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受到心理偏差的影响,比如追涨杀跌、顺从群体心理等,这些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3. 信息获取与利用: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会依赖各种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决策,如市场研究报告、媒体评论等,但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信息来源和利用方式。

二、投资者行为分析的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可以收集到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行为规律、投资偏好等信息,从而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市场的交易数据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可以揭示出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所展现的心理偏差和行为模式。

3. 实地观察:观察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表现,如交易行为、决策过程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

三、投资者行为分析的意义投资者行为分析对于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帮助决策者理解市场:通过分析投资者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参与者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

2. 发现投资机会: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行为模式,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研究,找到市场中的投资机会。

3. 调整投资策略:投资者行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偏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减少错误决策的发生。

四、投资者行为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投资者行为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策略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策略

投资者行为偏差与投资策略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于投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投资者行为偏差是指在金融决策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所导致的非理性行为。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投资者行为偏差,并分析这些偏差对于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于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理智,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一种盲目自信的倾向。

这种偏差会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容易过度交易,频繁调整投资组合,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税务成本,降低了投资收益。

在应对过度自信偏差时,投资者应该保持谦逊并更加理性地对待市场。

建立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并坚定执行,避免频繁的交易行为。

此外,投资者可通过多角度和多渠道的信息获取,尽量避免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损失厌恶偏差损失厌恶偏差是指投资者在面对风险和收益时,更加关注损失而忽视收益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对于损失的反应比对于同等数额的获利的反应更为敏感。

这种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面对投资决策时更加保守,更加偏好规避损失的策略。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过度分散投资组合,错失了一些高回报的机会。

为了克服损失厌恶偏差,投资者应该接受风险与收益相伴随的事实,并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

在投资决策中,应该将风险与收益综合考虑,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当的投资计划。

三、随从行为偏差随从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而不经过自主分析和判断的心理倾向。

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跟随大众,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投资泡沫和羊群效应。

为了避免随从行为偏差,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同时,投资者应该学会独立分析市场信息,避免盲目跟从他人的投资行为。

四、过度自信偏差过度自信偏差是指投资者对于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过高估计,认为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理智,在投资决策中存在一种盲目自信的倾向。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投资者行为是金融市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

了解和分析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对于投资者和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情绪影响和投资策略角度探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认知偏差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错误判断和扭曲。

其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跟随他人的行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心理账户效应等。

首先,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倾向于跟随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当市场出现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趋势时,投资者常常会盲目追随他人的买入或卖出行为,从而导致市场的过度买入或卖出。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市场产生过度波动,增加了投资风险。

其次,过度自信也是投资者常见的认知偏差之一。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信息和能力,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忽视。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高估个人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从而造成投资组合的失衡和投资损失。

此外,心理账户效应也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一种显著偏差。

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将其投资行为划分为独立的账户,并在不同账户上设置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

然而,这种划分方式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账户间距离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二、情绪影响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情绪是制约投资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投资者的情绪状态对决策和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情绪是恐惧和贪婪。

恐惧情绪常常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决策产生过度悲观的判断。

当投资者面临损失时,恐惧情绪会导致他们过度抑制风险,不敢主动采取行动,从而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相反,贪婪情绪会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过度乐观,盲目追求高回报和高风险的投资机会。

这些情绪倾向往往会导致投资者犯下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造成损失。

三、投资策略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会影响他们选择和实施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投资者的行为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和资产价格的波动。

了解和研究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和动机对于正确判断市场趋势和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投资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一、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们常常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波动会导致投资者在市场中过度买入或卖出。

例如,当市场处于上涨趋势时,投资者会出现过度乐观的情绪,认为股票价格会一直上涨,导致他们过度买入。

相反,当市场处于下跌趋势时,投资者会出现过度悲观的情绪,认为股票价格会一直下跌,导致他们过度卖出。

这种情绪影响下的投资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波动。

其次,投资者存在着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他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大于对于同等规模收益的喜好。

这种损失厌恶心理会导致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情绪产生过度恐慌,进而采取过度保守的策略,错失了投资机会。

相反,当市场出现盈利时,投资者的情绪会变得过于乐观,进而采取过于冒险的策略,增加了投资风险。

最后,投资者往往容易受到羊群效应影响,即跟随其他投资者的行动。

当市场中有大量投资者追涨杀跌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随之跟风。

这种跟风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并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投资者的决策偏差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偏差。

首先,投资者往往过分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

这种过分自信会导致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采取过度交易的策略,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降低了投资收益。

其次,投资者存在着确认偏误的倾向,即过分关注已有的信息,而忽视新的信息。

当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时,他们倾向于寻找与其持有观点一致的信息,并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

这种确认偏误会导致投资者忽视了市场中其他有效信息,并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最后,投资者往往容易受到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影响,即存在着过度反应的倾向。

当投资者看到市场出现盈利时,他们会过于乐观,认为市场会一直上涨,并采取过度冒险的策略。

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总结

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总结

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总结
首先,作为投资者行为和投资策略的总结,需要在分析股票市场基本概念之前就进行。

行为投资者将投资金额分散投入多个股票,以此减轻风险。

行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以长期而不是以短期为目标的,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时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历史表现来决定,而不是看看股价的波动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投资策略。

无风险策略是投资者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稳定收益、低风险类型的投资品种,如国家债券、存款等来实现;进取策略是投资者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投资者会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类型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套期保值品种等来实现;最后,投资者还可以采用购买多样化投资组合的策略,即把资金分散投资多种不同的投资品种,以此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投资者还需要在股市投资中学习观察市场,便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

投资者应当关注股市发生的一切变化,并对发生的变化做出评估,以便抓住机会,并避免在市场走势变化时受损。

此外,投资者还需要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包括决定投资的股票种类、投资金额、投资期限等,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

总的来说,行为投资和投资策略是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投资者应当仔细分析股票市场情况,积极学习各种投资策略,把握市场变化,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以此才能实现良好的投资成果。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一、引言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强国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证券投资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数量也大幅增长。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模式、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促进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中国证券投资市场的现状中国证券投资市场的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从最初的股票市场扩展到现在的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多元化市场。

中国证券投资者主要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类。

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规模较小,但数量非常庞大,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规模较大,但数量相对较少。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多以散户为主。

三、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特点1. 投资心理与预期收益中国证券投资者普遍具有高风险偏好和追求高收益的心理倾向。

许多投资者倾向于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对于股市的涨跌,投资者普遍持有过于乐观或悲观的态度,面对市场波动往往表现出追涨杀跌的行为。

2. 信息获取和决策依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家庭、亲友、媒体、互联网等。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依赖于群体心理,跟随他人的行动,这导致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过度买入和过度卖出现象。

3. 投资者行为的周期性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在市场行情好时,投资者普遍表现出买进的行为;而在市场行情不好时,投资者则普遍表现出卖出的行为。

这种周期性行为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 交易行为和投资心态中国证券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呈现出高频率的特点。

由于对短期行情的关注,投资者往往会进行频繁的买卖操作,而不是长期持有。

这种投机性的行为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四、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因素1. 政策环境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受到国家政策环境的影响。

政策的宽松与收紧直接影响市场的风格和投资者的情绪。

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群体行为分析

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群体行为分析

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群体行为分析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对于投资决策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投资者群体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了解投资者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群体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散户投资者的行为模式。

散户投资者是指那些个体投资者,他们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较大。

当市场行情看涨时,他们往往会追涨杀跌,盲目跟风。

而当市场行情看跌时,他们又会恐慌出逃,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

散户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典型的羊群效应,他们往往会跟随大众的行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因此,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类投资者群体是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指那些由机构或组织代表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

相比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更加理性和稳定。

他们通常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

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机会和风险。

同时,机构投资者还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够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了解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和投资策略,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还有一类特殊的投资者群体,即高频交易者。

高频交易者是指那些利用高速计算机算法进行交易的投资者。

他们通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并进行快速交易来获取小幅利润。

高频交易者的行为模式非常特殊,他们通常会进行大量的交易,以获取微小的利润。

他们的交易行为往往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了解高频交易者的行为模式和交易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风险。

综上所述,投资决策中的投资者群体行为分析是投资决策者必须要重视的一环。

不同的投资者群体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与投资战略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与投资战略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与投资战略机构投资者是指对证券市场有影响力、大量管理资金且能够自行决策的证券投资者,通常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和银行等机构。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和投资战略是研究证券市场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行为特征1. 长期投资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通常来自于稳定的资本,因此它们通常把股票投资看作是一种长期的策略,而不是短期的赌博。

它们会对一家公司的基本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当公司的前景良好并且价值被低估时才会买入。

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带来的稳定性更高,但也意味着他们的投资策略更注重长远利益,不会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做出过度反应。

2. 尺度化机构投资者负责管理的资金通常规模巨大,因此需要用尺度化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它们通常的投资方法是分散化,将资金投资于许多的资产上,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收益。

这种尺度化的投资方法也使机构投资者更容易通过规模优势在市场上获得优势。

3. 专业知识和人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通常依靠专业人士和高品质的研究来选择股票。

因此,机构投资者会雇用专业的分析师、基本面研究员和股票交易员,他们可以就某个特定的行业或市场领域提出合理的看法和建议。

二、投资战略1. 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的大部分投资策略都是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

价值投资者会寻找那些被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并认为如果给定时间会导致这些股票价格的提高,从而创造回报。

这种投资策略需要充分的股票分析和研究,机构投资者通常会通过聘用分析师和进行充分的研究来提高自身价值投资的水平。

2. 成长投资除了价值投资之外,机构投资者还倾向于进行成长投资。

这种投资策略关注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买入那些财务稳健、良好的市场和管理层强大的公司股票。

成长投资者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的资本支出、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等指标,并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利润率,并寻求获得更高的股票回报。

3. 利用杠杆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利用杠杆来增加收益。

杠杆是指机构投资者利用其投资资本与借贷资本之间的比例差异来增加投资回报率。

基金投资中的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基金投资中的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基金投资中的散户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开始选择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方式。

散户投资者是指个人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则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

本文将从投资动机、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等方面对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一、投资动机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投资时的动机存在差异。

散户投资者更多地是出于个人家庭的理财需求,他们有可能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分散风险或者长期投资目标等而进行基金投资。

相对而言,机构投资者往往出于管理大量资金、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和规避潜在风险等目标而选择基金投资。

二、投资策略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散户投资者更加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容易追逐热点,频繁买卖基金份额。

他们可能受到周围人的投资建议或者媒体的影响,而进行投资决策。

相反,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和长期投资策略,他们具备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分析师,对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以追求更好的回报。

三、风险偏好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风险偏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散户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容忍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往往会选择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例如购买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

相反,机构投资者由于其专业性和资金实力更强,对风险的容忍度较高,他们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以获取更高的回报,因此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

四、投资行为分析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存在一些特点。

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而产生情绪化的行为,例如在市场上涨时追高买入,在市场下跌时恐慌性抛售。

他们往往缺乏长期持有的思维,频繁进行买卖可能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以及无法获取长期回报。

相反,机构投资者有相对较稳定的投资行为,更具备长期视野。

他们多数采取定期定额定投的策略,循规蹈矩地执行投资计划,不受到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并且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调整。

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

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在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其行为对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和其对市场的影响。

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机构投资者通常具备较强的投资实力和专业知识,其选股、交易和投资决策往往基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与散户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风险管理,他们更加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当市场波动较大时,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更加保守,减少交易频率和交易规模,以规避风险。

而当市场相对平稳时,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加大投资力度,寻求更高的收益。

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指数投资和对冲基金等。

1. 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通过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选择低估值、高成长潜力的个股进行投资。

他们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竞争优势等指标,追求超额收益。

2. 成长投资:机构投资者注重寻找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关注公司的市场份额、产品创新能力、管理团队等。

他们相信这些企业有望在未来实现高速增长,从而带来投资收益。

3. 指数投资:机构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指数基金或交易指数期货等方式,追踪市场整体表现。

这种投资策略相对 passively manage,即机构投资者并不积极主动选择个股,而是追求与市场整体走势一致的收益。

4. 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机构投资者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旨在通过多空交易、期权交易等策略,在市场上寻找相对低风险高回报的机会。

对冲基金通常具备较为复杂的交易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

三、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注重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机构投资者采取多种手段管理风险,例如分散投资、资产配置、使用衍生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

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 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

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

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

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

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

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

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式偏差。

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定依赖。

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

无论是启发式偏差还是框定偏差都会影响人们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使得证券市场上表现出一些金融异象。

2.1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由于投资者在认知过程中存在启发式偏差,趋向于对一些新的收益增长的信息过度推理,导致过度反应。

而保守主义者对信息的反应不太迅速,导致反应不足。

edwards 等心理学家认为保守主义使得投资者并不能理性地像贝叶斯规则一样用新的信息对已有的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很好地解释了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赢者输者效应。

赢者组合在公布其盈利消息后,投资者对新信息股价过低反应不足,产生动量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信息被放大估价过高,表现出赢者组合的姿态,但价格最终会被纠正,出现反转效应。

输者组合则相反。

所以从长期来看,输者组合表现出很高的收益而赢者组合表现出较低的收益。

2.2 心理账户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资金是可替代的。

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对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资金有不同的期望,不能完全替代。

“狭窄框定”使得人们在考虑一个决策时同其他的决策分离开来,把资金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分别进行管理。

心理账户很好地解释了“股利之谜”。

mm的无关论认为在不考虑税收和交易成本的情况下,1美元的股利和1美元的资本利得并没有什么差异,投资者总是可以卖出股票自制股利。

在收入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的现实世界中,为什么股份公司还要发放股利呢?心理账户认为投资者把资本利得纳入高风险但使人更富有的心理账户中,而把股利收入纳入低风险保护的安全部分的心理账户中。

股利的固定支付可以满足人们在规则下的基本生活。

2.3 羊群行为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分析投资策略,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无意识的羊群行为而一些投资者则跟随潮流,有意识的模仿他人策略,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
表现为有意识的羊群行为。

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说明基金经理往往会模仿追随其他基金的买卖行为,以免自身业绩落后同行或市场指数。

一些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只能随波逐流。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得个股价格的变化和市场指数的变化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跟庄”行为。

这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庄家利用,从而增加了市场的投机性。

3 投资者在异质信念下投资策略选择沃伦·巴菲特认为:股市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发现是否有人犯错误,从而造成价值被低估,形成安全的差额收益。

行为金融学针对投资者的认知和行为偏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策略。

3.1 逆向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是投资者针对证券市场的反转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框架(3~5年)内的投资活动,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同期表现好的股票的策略和方法。

它是基于股票市场反应过度的修正所导致的赢家组合将来的表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输家的组合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一种投资策略。

邦特(de 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的实证研究表明这种投资策略每年可获得大约8%的超常收益。

在实际的证券交易中,投资者可以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低市净率的股票,这些股票由于长期不被投资者看好,价格的负泡沫现象比较严重,其未来的走势就可能是价值回归。

因此,提前介入具有较大潜力的股票,等待价值回归时就能获得超额的收益。

3.2 动量交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是针对证券市场运动中的动量现象,分析股票在过去的相对短期的时间内的表现,事先对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设定筛选条件,当条件满足时就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

jegadeesh和titman(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到12个月为间隔所构成的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呈现出延续性,股票的中期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变动的动量效应。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最关键的
是要了解市场大多数的参与者对后市的看法,跟随大众的操作方式,顺势而为。

但是要准确地把握住建仓和出局的时机,高位建仓,低位出局。

3.3 集中投资策略集中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关注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选择少数几个被低估的内在价值高、在长期投资中能产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企业,然后将大部分资本投资在这些企业所发行的股票上,长期持有,稳中求胜。

沃伦·巴菲特即是集中投资策略运用的高手。

集中投资策略的精髓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的认知偏差和充分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一方面,通过集中分析少数几家公司的经营管理素质、财务地位及中长期竞争优势等因素,正确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从而在价值被低估时买进。

另一方面,在对企业内在价值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利用其他投资者在股票下跌时反应过度的偏差买入,当股票被高估后,利用投资者在股票上涨时反应过度的偏差卖出,从而获得超额的收益。

3.4 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总是按照预先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购买,使得在整个投资期的成本平均化,避免一次性投入造成的较大风险。

这与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账户等因素有关。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在一个很长的投资期中(如50年),投资者在年轻时将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投资于股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股票的投资增加其他风险较小资产的投资,使得整个投资期的风险平稳化。

这是基于股票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4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启示行为金融学弥补了传统金融学的缺陷和不足,对我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投资者应该考虑到各种认知偏差会对决策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避免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了解其他投资者的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不断完善
自己的投资策略和行为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1]fama.market efficiency,long-term returns,and behavioral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 [2]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安德瑞·史菜佛.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王阳,李延喜,张佑辉,郑春艳.投资者异质信念下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研究述评[j].科技与管理,2010,(7). [5]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 [6]叶伟芳,吴超鹏.“惯性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10. [7]徐元栋,黄登仕.动量策略及反向策略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