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第三册美术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画水果》美术教案

《画水果》美术教案

《画水果》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我们的果实》,详细内容为学习如何用彩铅画出各种水果的形状和色彩,通过绘画表达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彩铅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果画的创作。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铅表现水果的质感和光影。

2. 教学重点:掌握彩铅画的基本技巧,学会观察水果的形状、色彩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铅、画纸、水果实物或图片、投影仪。

2. 学具:彩铅、画纸、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水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色彩和结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彩铅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涂色、光影等,讲解如何观察和表现水果的质感和光影。

3. 示范:现场示范如何用彩铅画水果,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过程。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练习画水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画水果》2. 内容:彩铅画技巧、水果形状、色彩、质感、光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铅画一幅你喜欢的水果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彩铅画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其他物体,尝试用彩铅进行绘画创作,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组织一次水果画展览,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提升审美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铅表现水果的质感和光影。

2. 教学重点:掌握彩铅画的基本技巧,学会观察水果的形状、色彩和结构。

3.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指导。

4. 作业设计及课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彩铅表现水果的质感和光影1. 质感表现:引导学生观察水果表面特征,如光滑、粗糙、凹凸等,运用不同线条和涂色方法表现。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三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三册)全册教案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为班里几位同学设计的名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怎样根据名字的外形、笔划、意思来进行造型加工。
活动三:
怎样让表现好的名字闪闪发光?请学生们通过看书、讨论、试着画一画等,找寻让名字发光的多种手法。
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四:
试着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名字,并运用闪光胶或其它材料表现自己的名字。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
2、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3、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期望。
教学重、难点:
1、在表现自己名字时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名字与底色、装饰的颜色要来开,一定要突出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以班里同学的名字为表现对象的范作若干。示范工具。实物投影仪。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鼓励大胆创新,有些画从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
在《闪光的名字》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人的名字创始在一个自制的立体小屋里面,进行展览。

小学美术教案《鱼儿游游

小学美术教案《鱼儿游游

小学美术教案《鱼儿游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五章《我们身边的动物》,详细内容为“鱼儿游游”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和美术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类的基本结构,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鱼儿。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增强学生对鱼类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基本结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出鱼儿的生动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鱼类图片、绘画教材、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橡皮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儿的形态、色彩和动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鱼类的基本结构,如鱼头、鱼身、鱼尾、鱼鳍等。

(2)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3. 学生实践:(1)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尝试绘制一条鱼。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鱼类绘画作品。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鱼类绘画的要点。

(2)引导学生关注鱼类生活环境,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鱼儿游游2. 板书内容:(1)鱼类基本结构:鱼头、鱼身、鱼尾、鱼鳍(2)绘画技巧:线条、色彩(3)环保观念:保护鱼类生活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鱼类绘画作品,要求形象生动,色彩搭配和谐。

2. 答案要点:鱼类基本结构正确,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得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绘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鱼类结构表现和色彩搭配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绘画表现。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鱼类基本结构的掌握2. 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的运用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一、鱼类基本结构的掌握鱼类基本结构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

小学美术教案:《演电视》

小学美术教案:《演电视》

《演电视》小学美术教案教材分析____(省、市、区、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三册13 《演电视》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纸盒、信封、纸片之类,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的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装饰,设计制作出纸盒电视,然后进行电视表演,从中体验到课堂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连环画及表现特点。

2·熟悉“电视机”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欣赏多种材质、形态的电视机壳,多种连环画的展示方法。

3·熟练掌握电视机壳及胶片的制作方法,提高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电视机及胶片若干;各种废旧材料,瓶、盒等;白纸若干。

教学程序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在我校现代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学生实际,<<13· 演电视>>这一课,我设计了玩游戏、看电视、猜电视、做电视、演电视这五个环节。

一、玩游戏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你看它就藏在这几幅图片里面。

可是它们的顺序乱了,我们来把它们重新排一排,好吗?2、指名排列图片顺序。

教师根据回答把图片贴入事先准备好的长纸带上。

3、随机点拨:原来每张图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它按先后顺序排列好了,看看象什么?(取出长纸带)4、学生联系生活交流,教师点明这就是连环画。

设计意图: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的学习才会最主动、最有效。

此环节教师遵循该原则,通过排一排贴一贴看一看来诱发学生的天赋的好奇心,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初步了解连环画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二、看电视1、这一组连环画讲了什么故事呢?2、指名讲述,教师跟着讲述与学生演电视。

3、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随机点拨揭题:演电视。

设计意图:什么是演电视?在这里教师一改以往告诉式填鸭式教学,通过师生合作演电视来营造吸引学生的情景,架设好学生亲身感悟与学习新知之间的桥梁,水到渠成的揭开了演电视的课题。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3课《漂亮的小钟表》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3课《漂亮的小钟表》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3课《漂亮的小钟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

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

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二、重点、难点的解决: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

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

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我的老师》教案设计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我的老师》教案设计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

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小学美术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 第15课 变形金刚

小学美术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 第15课 变形金刚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第15课变形金刚第15课变形金刚第周教材分析:七巧板变形金刚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

本课变形金刚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变形金刚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

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教材还让学生知道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

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

岭南版美术教案变形金刚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变形金刚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形式,是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

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

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岭南版美术教案;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

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二、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6章《色彩的奇妙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三原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的搭配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原理、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识别和运用、色彩的冷暖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色卡、颜料、画笔、调色板、教学PPT。

学具:彩笔、水粉、画纸、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讲解三原色的定义和特点。

(2)演示色彩混合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3)讲解色彩的冷暖,举例说明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以三原色为主的画作,注意色彩的冷暖搭配和情感表达。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三原色:红、黄、蓝3. 色彩混合: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4. 色彩的冷暖:暖色:红、橙、黄;冷色:绿、蓝、紫5. 色彩的情感表达:快乐、温暖、宁静、神秘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三原色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要求冷暖搭配和谐,表达出一种情感。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但在色彩混合的原理掌握上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级下册全册教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表现, 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游戏中体验笔、墨、纸在水墨画中的变化,感受水墨画独特 的魅力。
教学难点:大胆尝试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动画片《功夫熊猫》,课前收集数幅水墨画家的作品及优秀的儿童水 墨画作品或图片,水墨画作画工具。
学生准备:宣纸、墨汁、毛笔、水杯、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水墨动画片《功夫熊猫》,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片画法的特别之处。
教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水墨动画片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介绍:水墨动画片是我们中国人的创举,在全世界有着独一无二的成就。
(设计意图: 通过水墨动画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水 墨画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
2、从学生分析:
班:班与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 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 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 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平均。
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 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 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 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 也已 经脱离画面的散乱, 构图不均, 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 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 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 兴趣浓厚, 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 甚至不能自控, 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 的情况。
、自主尝试阶段
1、认识水墨画的作画工具,说一说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2、试一试,画一画,玩一玩,谈一谈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添画小游戏

(幼教美术教案)可爱的小毛驴

(幼教美术教案)可爱的小毛驴

(幼教美术教案)可爱的小毛驴教案:可爱的小毛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十课《可爱的小毛驴》。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掌握小毛驴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毛驴的外形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小毛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观察小毛驴的外形特点,并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

难点:如何把握小毛驴的神态和动态,使作品具有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笔、水彩、画纸、图片、视频等。

学具:水彩、铅笔、橡皮、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小毛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毛驴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分析:教师播放一段小毛驴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小毛驴的神态和动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小毛驴的外形特点,如耳朵、眼睛、嘴巴、四肢等,并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小毛驴。

4. 练习与指导:学生动手描绘小毛驴,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小毛驴的外形特点耳朵眼睛嘴巴四肢2. 绘画技巧线条运用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小动物,选取一个进行描绘。

2. 作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小毛驴的描绘方法,运用到其他小动物的绘画中,注重表现小动物的神态和动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其他动物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或者举办动物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绘画技巧的培养1. 线条运用:线条是绘画的基础,对于描绘小毛驴的形象至关重要。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小毛驴的轮廓、毛发等。

绘画西瓜美术教案

绘画西瓜美术教案

绘画西瓜美术教案教案:绘画西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绘画西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西瓜的绘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瓜的结构和特点,能够观察和分析西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西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西瓜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西瓜作品。

难点:如何表现西瓜的纹理和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西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特点,引发学生对西瓜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西瓜的结构和特点,讲解绘画西瓜的方法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理的表现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西瓜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独立完成一幅西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欣赏、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瓜绘画1. 观察西瓜形状色彩纹理2. 绘画方法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纹理表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西瓜,运用所学的方法,绘制一幅西瓜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所学,独立完成的西瓜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西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绘画西瓜的方法,但在纹理的表现上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多观察水果,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完成一幅水果作品,下节课带来展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五课——“绘画西瓜”。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西瓜的绘画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案+】小学美术《快乐刮画》

【教案+】小学美术《快乐刮画》

【教案+】小学美术《快乐刮画》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奇妙的想象》,详细内容为学习刮画的基本技巧,通过刮画表现丰富多彩的线条和形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刮画的基本技巧,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自己的想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刮画作品。

2. 教学重点:刮画技巧的学习,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刮画纸、刮画笔、画板、范画、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刮画纸、刮画笔、铅笔、橡皮、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刮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刮画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刮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二、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自己的想象。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刮画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示范刮画技巧,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刮画的方法。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开始刮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2. 教师点评每个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刮画技巧:直线、曲线、点、面等。

2. 创作思路:观察、想象、表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快乐刮画”为主题,创作一幅刮画作品。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刮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在下节课改进的地方。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教案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

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

学生在已学过的《小花饰》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画、折、剪等操作技能,学习剪纸团花主要训练学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图案的简单设计能力。

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人以美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一)、显性内容与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一、激趣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发现没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师顺势拿出剪刀与彩纸剪出漂亮的花朵贴在花瓶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团花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探究部分:首先从课题入手,结合学生看到的团花和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团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加深了解,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

由此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其次进入探究学习的想一想、做一做环节。

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然后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学生做出判断后让他们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尝试。

美术教案岭南版(优秀10篇)

美术教案岭南版(优秀10篇)

美术教案岭南版(优秀10篇)岭南版美术教案篇一岭南版美术第三册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第1课民间玩具世界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完整版)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完整版)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B、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岭南版美术教案篇二岭南版四年级美术教案: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图画。

2、过程与方法: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图画。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

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长长的线》美术教案设计

《长长的线》美术教案设计

《长长的线》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5课《长长的线》。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并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掌握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和形象的能力。

具体章节为“线条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和形象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和形象。

2. 教学重点:认识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引导学生关注线条,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a. 展示PPT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线条。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线条的观察和认识。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线条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b.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和形象。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创作一幅以线条为主题的画作。

b. 学生在绘画纸上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b.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长长的线》2. 内容:a. 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b. 线条的特点:流畅、优美、富有变化等。

c.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勾勒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线条创作一幅画作,主题自定。

2. 答案:学生完成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表达情感和形象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一幅线条画作。

b. 组织学生参观线条艺术展,提高审美素养。

浙美版第三册教学计划

浙美版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第三册)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了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如下: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

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了解基础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上,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血丝领域。

“设计应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和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欣赏评述”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综合探索”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与生活,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1.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2.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四、措施: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学年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

—学年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

—学年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三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包括色彩、构图、形态和创意等方面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并熟练运用各种色彩;
2. 培养学生对构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1.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示范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
2.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
3. 利用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4. 鼓励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教学安排:
1. 每堂课安排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教学;
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每月安排一次综合性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
1. 定期进行学生作品评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3. 鼓励家长参与评估过程,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以上是简要的小学第三册美术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经验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一课《泥条头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一课《泥条头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一课《泥条头像》教学设计大连市沙河口区马栏小学邵雪莲一、教学课题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一课《泥条头像》二、教案背景本课要求学生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

二年级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彩泥了,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花点心》、《太阳》、《新颖的泥名片》,已经掌握了彩泥的搓、揉、压等技法,但是用彩泥来进行立体雕塑还是第一次学习,泥条头像教案这堂课既是对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同时也是学生对以往所学技能的一次巩固,一次提高。

三、教材分析本堂课是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一课,《泥条头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采用了搓泥条缠绕瓶子形成立体造型的方法,降低了难度,产生了情趣,并以此了解变废为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丰富了视觉、触觉和是审美经验,激发了创造精神,同时发展了美术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感受并掌握在搓泥条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通过创设比赛情境使学生掌握搓泥条的方法,能用泥条缠绕瓶子;通过创设欣赏,演示情境,是学生能够运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3、以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根据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三)教学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四)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彩泥条各种彩泥形泥条头像教具(五)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摆放,坐好准备上课。

(二)创设比赛情境:1.小朋友平时都彩泥做过什么?今天我们就用彩泥来制作一个泥条头像,(出示课题)2.教师出示一块彩泥团,让泥团变成又长又匀的泥条呢,有什么方法?(生答:搓)怎么才能搓出又长又匀的泥条呢?(教师出示:搓的不同效果的泥条,一种是用力不均匀的,一种是用力均匀的)(实物投影)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效果,原因是什么?教师小结:搓时用力尽量要均匀。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活动三: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

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

看看变成什么颜色?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活动五: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2、作品展示活动七: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活动一:玩一玩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全册)
小学美术教案
第1课:
课题:魔幻的颜色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人教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

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可以做一些笔记)。

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

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学生调出颜色胡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

说说原因。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

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

黄。

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____年――____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

直到19xx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

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

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xx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

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

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小学美术教案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

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

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

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

由布鲁斯特于18xx年前后发明,____年取得专利权。

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

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

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

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 构图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