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第一书记“1+1”制度——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常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曲阜:第一书记“1+1”制度——干部直接联系和
服务群众常态化
2013年07月29日16:0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1年以来,曲阜市积极探索实施了第一书记“1+1”制度,即向全市每个村居选派1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1名年轻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全市共选派405名实职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405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制度形式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成为我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实施动因
今年以来,曲阜市围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县乡党员领导干部本来工作、生活在基层,服务群众本领应该是长项。但恰恰相反,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感情却在淡化,群众工作能力成了“短板”,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二是领导决策没有体现群众路线。当前经济发展、财力增长、政策反哺,社会民生大幅改善,但群众有时还不满意、不欢迎、甚至不理解,究其原因就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没走群众路线,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好心办了坏事。三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存在一些问题。现在道路越来越通畅了,干部下基层的却越来越少了,下基层变成到个别典型村走马观花,深入百姓成为到村支书家中蜻蜓点水;通讯越来越发达了,百姓真实的声音却听得少了,心离群众也越来越远了,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农村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递给百姓,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低成本、高效率的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五是个别“难点村”仍存在人难选的问题。个别“难点村”虽经多次集中整顿,但依然存在村支部书记难选、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难发挥、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六是驻村帮扶缺乏常态化机制。驻村帮扶工作在我市实施已近20年,但驻村干部任期有限,以致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客”思想、短期行为,问政于民少,考虑长远问题少,背离了驻村帮扶的初衷。
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曲阜市以农村党的建设为工作切入点,把党建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探索推行了第一书记“1+1”制度,尝试构建第一书记、一村一警、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的农村新“三大员”工作模式,积极开展了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和农民教育,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创新了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部署,科学选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出台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选派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通知》,对选派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村的目的意义、基本条件、选派方法、职责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在“第一书记”选派上,坚持因村选派、科学定人,采取“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方式,注重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和任职村群众需求相辅相成。并采取倒排位次的方式,排查“软、乱、散、穷”4种类型的“难点村”。明确23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担任联系包保乡镇的“穷”村第一书记,12名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软、乱、散”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的选派结合单位“第一书记”任职村和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确定。
(二)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市委规定“第一书记”定位是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抓且负责。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以及全市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明确“第一书记”四项职责和四个作用。四项职责: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二是维护农村稳定,当好信访群众的代理员;三是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的领航员;四是推进农民教育,当好农民群众的教导员。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引导作用,引导村党支部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奔康;三是发挥联络作用,协调好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支部与群众之间、基层与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是发挥桥梁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同时规定,“第一书记”在村设立公示牌,将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全部公开,便于群众反映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的领导、指导下,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建
活动的助理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全民创业的示范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三)规范管理,确保效果。为确保第一书记“1+1”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对“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印发了《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暂行办法》,明确“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选派、培训、监管和考核等职责,完善驻村纪律、专题调度、实绩公示和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集中开展了“第一书记”和书记助理驻村的“七个一”(上党课、走访慰问、座谈会、群众评议、矛盾排查、工作查摆、环境整治)活动,规范了第一书记“1+1”制度公示牌,印发了第一书记便民联系卡。通过务实管用的制度促进第一书记“1+1”工作落实。市委组织部、市督考办定期进行督查,奖优罚劣,及时推介典型,整改问题。要求“第一书记”和“书记助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到村开展工作,开展重点或中心工作期间如村“两委”换届期间必须吃住在村,到村情况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记实表》和《第一书记笔记本》,把“第一书记”、书记助理在村工作表现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工作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和市督考办先后开展了“第一书记”到岗到位情况大规模专项督查,各乡镇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推进了工作扎实进行。
三、工作成效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抗旱保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是推进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长效之举。
一是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第一书记”到村后,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心任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期盼、想办没办好或没法办的“水电路气医学房保”等小事做起,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在城里、村里、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直通桥,真正做到“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尼山镇中辛村第一书记、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吕斌针对村属集市、大街拓宽的实际,协调无偿提供价值近4万元的260棵法桐树。息陬镇西终吉村第一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许鹏协调资金10万元,对该村5户困难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息陬镇步庄第一书记、市农开办副主任翟立民协调供电公司解决该村电缆线2070米,及时保证小麦浇灌返青水,协调有关部门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