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形图》学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形图》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形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地形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理解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学会如何利用地形图获取地理信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图的特点、阅读方法以及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知道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知识。
2.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3.利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利用地形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的实例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地形图的阅读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相关的地理实践案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地形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让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初步了解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讲解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如等高线、等高距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图是如何表示地形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地形图,学会如何利用地形图获取地理信息。
教师提供一些地形图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知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形图样本、地球仪、教学课件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相关地形图的资料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对地形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如山地、平原、高原等,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介绍地形图的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张地形图,识别地形图中的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特征,并讨论地形图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关于地形图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其他类型的地形图,如城市地形图、道路地形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和计算。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如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
-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等。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实地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地形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形图。
2.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地演示,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让学生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实地测量的数据,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在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3节 地形图》word教案 (3)
《地形图》说课稿课本分析1.地位及感染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深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倾向跟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造如何在地图上识不空中的高低坎坷,末端存在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年夜洲地形全然特色的深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老师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深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老师的理论,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恳求老师末端学会使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不五种要紧的地形典范。
〔2〕过程与办法建构主义实践的内容夸大年夜:以老师为中心,夸大年夜老师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觉察跟对所学知识意思的主动建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办法,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停顿拾掇、加工的办法,树破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不雅观点,停顿知识的建构。
〔3〕情感破场与价值不雅观教学大年夜纲恳求老师末端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破场、精确的价值不雅观。
这一部分内容看似实践性特不强,不随便停顿这方面的培养,因此我在新课的导入跟课堂的练习中留心了内容的选择,加强了这方面的培养。
3、课标恳求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不五种要紧的地形典范。
对于“识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恳求,否那么的话,老师将不克不迭残缺地读清楚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多种罕见解形部位中,山岳、鞍部、陡崖全然上比较随便识不的,山脊跟山谷的区分那么较难一些。
4.教学重点跟教学难点按照《课程标准》跟教学目的,鉴于本课在地理深造中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外形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这一重点是通过山体差异部位的等高线外形表示图跟用手的抽象演示离开达。
而鉴于老师的认知才能,本课的难点该当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不地形种类,这一难点的攻破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来完成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三节地形图(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第1章第三节《地形图》(第2课时)主备人:主讲人: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二、新课讲授(一)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称为等高线。
展示: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
2.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
如图:3.等高线地形图: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视频观看: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读图活动:完成课本P26读图,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这座“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呢?①先将三枚硬币由大到小依次叠放在一起;②按叠放关系,用笔把它们的轮廓描画在一张白纸上。
(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硬币拿出来在纸上试着画出来)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读图认识山顶、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25页最后一段内容,找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并尝试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提示,画出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归纳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展图: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特点。
4.山地地形部位特点(表格)区分山顶与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
区别陡坡与缓坡(如图)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
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
知识延伸:巧记地形部位①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
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
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
②口诀:线疏则缓,线密则陡,线交则崖,凸高山谷凸低脊,两山相连为鞍部。
山峰(顶)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闭合曲线中心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活动:完成课本P26读图活动哪幅图表示山谷,哪幅图表示山脊。
地形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地形图》教学方案
(第1课时)
伏和缓
拓展延伸:视频:中国的四大高原
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
拓展延伸:视频:中国的四大盆地
归纳总结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地海拔为50米
B.甲、丙的相对高度为150米
C.丙地海拔为150米
D.甲、乙的相对高度为50米
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3.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B)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4.将下列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形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创新原创学案】
《地形图》学案
〔自学检测〕
1、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指;
2、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指。
〔思考与探究〕
1、如何判断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地形海拔特点
山地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高度
和起伏变化都很大,大多呈脉状分布
高原>500米
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
平原
盆地无规定
4、把某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称为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
5、如何判读山地局部地形(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的等高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断崖的等高线则重合在一起;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符号“”表示;山脊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向低处;山谷与山脊相反,最弯处指向高处;寻找水源要去
(辨别方法:在垂直等高线的地方画一条直线,标上三点,中间高于两边是山脊,中间低于两边是山谷);鞍部则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
〔课堂反馈〕
A B C D E 甲乙。
地形图复习导学案.doc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5.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D E
(2)图中F点的海欢米。
(3)图中①、②是登山路线,分别沿着这两条路登山,有什么不同?
(4)最可能发育河流的地方
在字母无
16、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
是
( )
A、9003 米
B、8693 米
C、8690 米
D、9000 米
6、在等高距为100米的地形图上,3条等高线交于一陡崖,该陡崖的高度不可能是:
A. 180 米
B. 240 米
C. 320 米
D. 390 米
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山谷线的一幅是
4、⑴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
A ,
B ,
C ,
D o
⑵甲地海拔为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约米。
⑶甲地在乙地的方向。
⑷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拦水大
坝的地点是字母—处。
A B C D。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5篇)教案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七年级教案吧。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教案(篇1)题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
3、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第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因此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 ____、_____和建筑用地。
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中,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_____和_____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我国______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______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4. 我国用世界上 %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的人口。
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2、中国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课本上介绍了哪些类型?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三、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和低缓的地区。
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和以及青藏高原区。
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的山地。
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地形图导学案(复习课)(20191110115333)
七年级下册地理( 教) 导学案丘陵海拔在500 米以,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海拔在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丘陵。
章节与课题(四周,中间)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复习课总课时 1 2、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海拔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1. 能够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识别平原、丘水域中深度的线叫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方法:等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高线上标注的数值都是海拔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高度。
学习目标2.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查找相关地理信①数值越高,该地的海拔越;②同一条等高线上息。
各点导学流程教学流程的海拔高度③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海拔差就是等高距,如右图,等高距是。
【考点·图文梳理】.结合课本,完1.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面高低起伏的差别通常用和来表示。
成知识梳理。
小组内交流答【要点·聚焦突破】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重点突破,精讲精练。
(2)概念: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相对案,讲解难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知识。
丙乙④甲BA(1)关于图中的地形类型,正确的是( ) (双选)如右图:甲地的海拔是米,乙地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A.①处是山峰 B.②处是山谷C.③处是鞍部 D.④处是山脊是米。
3)五种常见地形:(2)某日中午,周庄的炊烟纷纷飘向李庄,此时该地的风向是。
(3)周庄与李庄两处乡村聚落,更容易发展成集镇的是。
地形类型地形特点(4)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支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
山地海拔在米以上,相对高度,坡度较陡,沟(5)如果图中 A 点的温度是12.4° C ,那么 B 点的温度是°C。
谷较深。
高原海拔在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
七年级地理1.3《地图》学案2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依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依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一样部位,能辨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和选择,得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习要点:1、依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一样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依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一样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含合作研究 )学习任务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请察看上边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地点并回答以下问题,甲山的海拔是()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学习任务二: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读等高线图1— 20,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N 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2.图中 A 表示的地形是 _____)米。
_____米。
3.图中 B 表示的地形是_____ 4.图中 CD 表示的地形是_____5.图中 EF 表示的地形是_____6.图中 G 表示的地形是_____7.图中有甲、乙两座山岳,甲比乙超出_____米。
8.对照山坡CD 和山坡 HI 哪个 _____更缓和点 ?判断的依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研究:依据等高线地形图选择爬坡路线和修路路线。
能判断河流地点。
达成课本 P18 图 1.3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师总结:(要求做笔录。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少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河流应出此刻山谷。
山洪迸发,人应向山脊逃生。
教课反省:当堂检测:(约 10 分钟)1、以下图是山地不一样部位的等高线表示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B.C.D.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填陡或缓),等高线稀少的地方坡(填陡或缓)。
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A山谷B山脊C悬崖)D 鞍部4、读右边的等高线地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B.甲处的海拔约为 358 米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5、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A.高原B.平原D.盆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形图--教案
地形图【教学目标】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学习新课(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3708米,A点的高度824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4532米,824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4532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二)陆地地形提问: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挂图或课本图D,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
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教学设计
平顶山市第十七届市级优质课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第二课时【课标要求】:1.说出等高线的定义,在等高线模型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2.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目标】1.利用自制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等高线的特点。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并总结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重点】1.等高线的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地理模型教具教学、合作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教学过程】2020 年4 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 月27 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过一段时间将公布新的珠峰高度数据。
图中为“珠峰测量攀登的部分线路示意图”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地图?你能看懂它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等高线地形图)承转过度:同学们都喜欢爬山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外出爬山过程拍的山体部位图,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图中进行识别,并引导他们说出特征)最后一幅图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识别这些山体部位)。
程转过度:认识了山体的部位,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活动一:制作山体模型材料:彩泥要求:使用彩泥捏出山体及山体的各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目的:让学生感受山体部位和山体的整体面貌,为下一步制作等高校地形图作准备。
(在做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可以给予简单的指导)学生做完,学生对照制作的模型指出山体部位,找部分同学展示。
承转过度:同学们的山体模型做的非常棒,怎样把这个山体转化到平面地图上?活动二:利用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材料:自制的山体模型、刻度尺、小刀、线过程:1、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以1cm代表海拔100m)每隔1cm在山体上取点做标记用线把这些点连起来(连成封闭的圆)2、沿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3、从最底层开始将切割的等高线绘制到纸上,将其取走,对上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第1课时)示范教案
《地形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鞍部、陡坡、缓坡、陡崖、山脊和山谷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一般特点。
3.知道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
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鞍部、陡坡、缓坡、陡崖、山脊和山谷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1.理解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鞍部、陡坡、缓坡、陡崖、山脊和山谷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地形类型多样。
你知道怎么表示地面的高度吗?陆地上有哪些基本的地形类型,各种地形类型有哪些一般特点呢?怎么在一个平面上表示各种实际的立体地形呢?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你能识别和区分山地的不同地形部位吗?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始吧!【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看怎么表示地面的高度。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形图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图片,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海拔?2.什么是相对高度?3.二者有什么区别?生:(可能的答案)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区别:二者选择的参考点不同。
海拔高度其实也是一种相对高度,只不过它选择的参考点是全球海平面;而相对高度选择的是除海平面以外的其他参考点。
学生进行巩固训练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读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材P15的“活动”。
计算:在下图中,A点的海拔是米,B点的海拔是_____米,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生:(可能的答案)A点的海拔是8240米,B点的海拔是3708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是4532米。
【承转过渡】掌握了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和认识地球表面陆地上到底有哪些基本的地形类型吧,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学案
【学习目标】
1、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的陡缓与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3、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地面高度的计算
在图中填出甲地的海拔。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_____。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
②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_________。
(2)不同的山体部位。
①山峰:等高线_____,数值从_____向_____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凸出。
④陡崖:等高线_____。
3.(1)地形类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_____、高原、_____与盆地五种。
(2)五种地形类型的差别。
地形类型海拔(米)地面状况
山地____米以上地势起伏_____,顶___坡___
丘陵____米以下地势起伏_____,顶___坡___
高原____米以上内部起伏较为_____,外围较___
平原____米以下_________
盆地四周___,中间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从B、C两地爬到山顶A,哪一条路线更容易?为什么?
(2)比较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的差异。
2.比较不同地形及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1)山地与盆地有什么差异?
(2)山谷与山脊有什么差异?
【达标检测】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拓展阅读】
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能正确地判读地貌,应了解等高线的特征。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
2.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
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叠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
4.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
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
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
5.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
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
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
6.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
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
由于等高线具有上述的一些特性,能够正确显示地貌的一般形态、高度和坡度等,因而它是当前地图上显示地貌比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