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中要严中有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教育中要严中有爱
摘要: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还要充满受。特别是班主任不能过于严格而失去了教育中爱的真谛,老师的爱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学生要从学生的起点抓起,爱学生不要走入误区,爱中也有严,爱与严是相辅相承的,不可偏废。
关键词:德育严格爱相辅相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41-02
德育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准确把握对学生的爱与严。但有的老师不能把握爱与严的尺度,往往可能对学生爱得太过分而有随便,失去老师的尊严,也有可能是对学生管得太紧或者太死,以致让学生见到老师有一种畏惧感。如果把握不好爱与严的尺度,那么,德育教育都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又能适度的“严”呢?我们要做到爱中有严、严格中又渗透着爱。
1 老师对“爱”的理解
爱,在世界上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而对于老师来说,则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从爱的内容来看,表现为老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人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了解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性格,甚至不同的生活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自己的学生,而要对学生严格地要求,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要知道,老师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者,不但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但老师对学生的
爱却不适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长型的爱。老师对学生有家长天型的爱,一般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的。对待自己的学生没有尊重可言,老师言行专制,将自己的主观意志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则强加于学生,如有不顺从,则更多的是训斥与体罚。甚至认为那些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的。(2)保姆型的爱。这种爱是老师对学生的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深深地期待,除了学习以外,事事不让学生做,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对于这种爱,因学生的年龄不同,有不同的看法,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非常关心和爱护,而年龄高的学生有了一定主见,他们的行为会爱到老师的限制,自己的创造精神得不到培养。所以,“保姆型”的老师往往事倍功半。
(3)暖水瓶型的爱。这是典型的内热外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这样的老师本质上是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是,为了维护威信,在表面上对学生过于威严,从不言笑。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对自己的爱,也感悟不到,总是感觉老师对自己是那么的冷淡,老师这么做其实对自己的爱进行了掩饰,可能有一定的缺点,所以,自己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望子成龙”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是多么的可惜,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的误解,反而让学生感觉不爱自己,而让学生讨厌,甚至在学习上工作上都不配合老师。如果老师把自己的爱也表现出来,对自己有利,对学生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2 如何才能做到对学生严而有爱
(1)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需要爱,缺少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没有爱,那么,教育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2)要有艺术的严格。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教师老师对“严”往往太过,造成曲解、误用,这不得少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这些老师看来,严格就是体罚。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①严而有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既要应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要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严才是合理的严格,那种只是一味地提高学生成绩,版面地理解为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多考试就是对学生的严格不是对学生真正的严格,这样的严格有一定的危害性,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这么
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有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在节假日里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感觉放假比不放假更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的老师在严格更是无理的体罚学生,简单的认为“打他是对他严格要求”。殊不知,这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了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
②严而有度。严格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的要求,才能提出符合他们基础水平、认知规律的要求,学生才能做到老师的要求。要求过高或离实际太远,则适得其反,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比如,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下课时除了上厕所,其事情都不能做,甚至不出走出教室的门,这些违反教育规则的做法,失去了“度”。
③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老师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那些学生放任自流的表现。但是,老师对学生要求,学生就要共同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了,却不去认真的落实于实施,使这些要求都浮在,而学生还是我行我素,这就是缺少“厉”的原因。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时要做到严格、严厉。
(3)正确处理爱与严的关系。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便不能称为教育,老师只有心里时刻装着自己的学生,学生心里才会有老师的地位,特别是近进生
对于老师的爱感悟最深切,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爱,才能唤起奋发向上的勇气,不但提高自己的学习信心,更能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质。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严格要求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师徒,对学生严爱有加才是完美的教育。如果偏于严格,老师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与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给人以一种“有良好的班风”的感觉,但这个感觉是版面的,因为这个班级中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线生机。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辍学等。所以,老师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不能板起面孔采取传统的说教的方式,而是要有博爱之心,这样才能发挥所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处于身心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生,其言行、思想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听之任之则是教师的最大的失职。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规范和培养不仅表现在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处理上,而且在平时就应树立严师的形象,以对学生的随意性有所约束。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的过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