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12
合集下载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共18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dab0e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b.png)
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 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 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 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 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 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 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送别——风雪送客图
这首诗以 雪 为线索,生动的描绘了唐代西
北边塞 冰天奇雪丽地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
友返京而产生的 之情。
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
练习巩固
1.这首诗作者
诗派的代边表塞诗人
岑参,
唐代诗人,他和
高并适举,同为
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 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qiú暖锦衾薄qīn。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 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pí与pá羌q笛iān。g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红hè旗• 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 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哪两句诗表现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4.哪两句诗又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 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 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 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 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 之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 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 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 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 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 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送别——风雪送客图
这首诗以 雪 为线索,生动的描绘了唐代西
北边塞 冰天奇雪丽地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
友返京而产生的 之情。
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
练习巩固
1.这首诗作者
诗派的代边表塞诗人
岑参,
唐代诗人,他和
高并适举,同为
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 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qiú暖锦衾薄qīn。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 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pí与pá羌q笛iān。g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红hè旗• 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 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哪两句诗表现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4.哪两句诗又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 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 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 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 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 之一。
一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经典素读范本ppt课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f3c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2.png)
彼既成,众称异,
他年纪这么大都能获得成就,众人都认为他很厉害,
尔小生,宜立志。
你们年轻人,更应该早点立下志向。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苏老泉”到“当效之”。
2.素解文意。【拓展】请负责这些故事的同学来为我们分享吧。【链接】①《白头状元梁灏》②《李泌赋棋》③《大器晚成苏老泉》【拓展】听完以上故事,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或感想?3.多形式熟读文本。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后人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由于人们关注的侧重点和思考的角 度不一样,就像我们在《题西林壁》中领会的“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哲理一样。另外,也正因为这首 诗刻画的官员形象是如此生动、丰富,所以才会让读者产生不同雷》(一)解诗题“殷”指雷声,诗歌以雷声起兴,写妻子听到隆隆 雷声不禁想起了在外奔波的丈夫,故以此为题。(二)正诗音1.初读《诗经 · 召南 ·殷其雷》,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殷(yǐn)其雷、振振(zhēn)君 子、莫或遑处(chǔ)
(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字词释义。①殷:雷声,拟声词。②阳:山的南边,河水的北岸。③振振:忠厚诚实的样子。(四)品诗味【拓展】积累写雷声的古诗句: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 ——傅玄《惊雷歌
他年纪这么大都能获得成就,众人都认为他很厉害,
尔小生,宜立志。
你们年轻人,更应该早点立下志向。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苏老泉”到“当效之”。
2.素解文意。【拓展】请负责这些故事的同学来为我们分享吧。【链接】①《白头状元梁灏》②《李泌赋棋》③《大器晚成苏老泉》【拓展】听完以上故事,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或感想?3.多形式熟读文本。
(六)想诗境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七)悟诗情后人对这首诗歌的解读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由于人们关注的侧重点和思考的角 度不一样,就像我们在《题西林壁》中领会的“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哲理一样。另外,也正因为这首 诗刻画的官员形象是如此生动、丰富,所以才会让读者产生不同雷》(一)解诗题“殷”指雷声,诗歌以雷声起兴,写妻子听到隆隆 雷声不禁想起了在外奔波的丈夫,故以此为题。(二)正诗音1.初读《诗经 · 召南 ·殷其雷》,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殷(yǐn)其雷、振振(zhēn)君 子、莫或遑处(chǔ)
(三)明诗意1.文白对读。原句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字词释义。①殷:雷声,拟声词。②阳:山的南边,河水的北岸。③振振:忠厚诚实的样子。(四)品诗味【拓展】积累写雷声的古诗句: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 ——傅玄《惊雷歌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1](https://img.taocdn.com/s3/m/ea29cb25c8d376eeaeaa31f1.png)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 所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召南·何彼襛矣》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
渲染了新人身份的高贵,流露出诗人的赞美,并寄予 了美好的祝愿。这种热闹、祥和的氛围极易感染读者, 令人也忍不住生出对新人的祝福。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拓展】积累古人写水的名句: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白居易《湖亭望水》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骆宾王《咏水》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这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作者选取了“壹发五 豝”“壹发五豵”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狩猎画面进行描 写,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点拨】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竹林、 水声、小潭和潭边的树、藤蔓。
【链接】《永州八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四)品诗味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召南·何彼襛矣》描写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场面,
渲染了新人身份的高贵,流露出诗人的赞美,并寄予 了美好的祝愿。这种热闹、祥和的氛围极易感染读者, 令人也忍不住生出对新人的祝福。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拓展】积累古人写水的名句: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白居易《湖亭望水》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骆宾王《咏水》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这首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作者选取了“壹发五 豝”“壹发五豵”这一最具代表性的狩猎画面进行描 写,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2.素解文意。
【点拨】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竹林、 水声、小潭和潭边的树、藤蔓。
【链接】《永州八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1
(四)品诗味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c74bb2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收录了中国古代经典
著作中的精华部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首先,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收录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部分,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著作中的思想和观点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读者可
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其次,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虽然这些著作
的语言都比较古老,但是经过了编辑和整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语
言已经变得非常通俗易懂,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经典著作。
最后,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的版式设计非常美观。
书籍的封面采用了传
统的中国红色,配合着金色的字体,非常有气势。
内部的排版也非常
清晰,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分段,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想
要阅读的内容。
同时,书籍中还配有一些插图和注释,更加生动地展
现了其中的内容。
总之,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部分,还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美观的版式设计,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髓,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籍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经典读物。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9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9](https://img.taocdn.com/s3/m/8bce23fa192e45361166f5c7.png)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从“蔡文姬”到“亦若是”。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东汉末年的才女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 晋代的才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些女孩子们,尚且如此聪慧, 你们身为男子,更要时时警示自己,勤奋学 习。 唐代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在他七岁时, 便被推为神童,于是朝廷让他担任校勘之官。 刘晏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成为国家官员,
【拓展】拓展一 《三字经》中“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
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的学习目标与儒家经典《大 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是一致的。
拓展二 积累古代的立志名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王守仁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9
(七)悟诗情 这是一首写江南水乡景色的元曲代表作,作者用
短短数句展现了江南水乡两岸的风土人情,眼前的风 光让出生在北地的作者不禁感叹:“太美、太喜欢!” 整首作品的感情都洋溢着作者对江南的浓浓喜爱。
三、学习《水仙子·咏江南》
(一)解诗题 “水仙子”是散曲的曲牌名,“咏江南”即吟咏江
南的美好风光。
(二)正诗音 1.初读《水仙子·咏江南》,老师读一句,学生 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芰(jì)荷、风外飐(zhǎn)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6dd3d5bed5b9f3f80f1c49.png)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芙蓉楼送辛渐 滁州西涧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百家姓(三)》。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一)解诗题
《芙蓉楼送辛渐》共两首,本课选录的是第一首, 这是诗人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所作。“芙 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登楼可以俯瞰长江。辛渐是诗人的朋友。
【拓展】积累两首借景抒情的经典古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精 品课件 )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④冰心:比喻高洁无瑕的心。语出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 “周苛慷慨,心若怀冰”一句。
(四)品诗味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品味】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一幅寒雨送 别图。“送客”呼应了题目“芙蓉楼送辛渐”,“孤”表现出 作者孤单的心情,与“寒雨”“平明”的凄冷环境相呼应,更 添几分冷清与寂寞。 【链接】《“七绝圣手”王昌龄》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品味】诗人用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并请辛渐向洛阳亲 友转达他的志向,既流露出他对亲友的一片深情,也表现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0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0](https://img.taocdn.com/s3/m/2bede8cf55270722182ef7c4.png)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悬崖,排排峭壁, 隐没了天空,遮住了太阳。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时分, 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0
五、本课总结
积累
三峡歌(其三) 〔宋〕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黄溪夜泊 〔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5课 内容一 三峡 内容二 乌衣巷 望洞庭
内容一 三峡
一、温故揭题 用镂空背诵法回顾背诵《三字经》。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三峡》,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湍(tuān)、巘(yǎn)、属 (zhǔ)引凄异、泪沾裳(cháng)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0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唐〕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5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优秀课件-人教部编版15](https://img.taocdn.com/s3/m/60d84334102de2bd970588c0.png)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2.素解文意。
【释义】粟:也称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马等家畜十分 喜爱的饲料。 【链接】①《姜太公遇文王》
②《五羖大夫百里奚》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领而(根据它的食量)来喂养它。
是马也,
这样的马,
虽有千里之能,
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
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
才美不外见,
才能发挥不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年级下册语文ppt-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优秀 课件- 人教部 编版15
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世有伯乐,
世上先有了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擅长相马的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故虽有名马,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会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40课 内容一 马说 内容二 诗经·曹风·鸤鸠
内容一 马说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渔家傲·秋思》和《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马说》,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祗、骈、槽枥、一石(dàn)、 美不外见(xiàn)、食(sì)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yé)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晋太元中,
东晋太元年间,
武陵人捕鱼为业。 (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
2.素解文意。
【拓展】积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的称呼:
“黄口”“总角”“豆蔻”“束发”“弱冠”“而立”“不 惑”“知命”“花甲”“古稀”“中寿”“耄耋(mào dié)” “期颐”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 (村里人)见了渔人,大吃一惊,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田园乐七首(其三) 〔唐〕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内容二
春夜喜雨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桃花源记》。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 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 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断绝
了联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他们)问现今是什么朝代,竟然不
无论魏晋。知道有过汉朝,更不 Nhomakorabea说魏晋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给他们一一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
皆叹惋。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其他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二、解诗题 春天的夜里下起了雨,诗人杜甫看到后心生欢喜,
故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三、正诗音 (一)初读《春夜喜雨》,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潜、俱黑(jū hè)、晓看 (kān)、花重(zhòng)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二)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拓展】积累下面写春雨的诗词名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六、背诗句 (一)复沓式读诗。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 (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 中所描绘的画面。 (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 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下册
第37课 内容一 桃花源记 内容二 春夜喜雨
内容一 桃花源记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小石潭记》。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桃花源记》,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黄发垂髫(tiáo)、便要(yāo) 还家、为(wèi)具言所闻、此中人语(yù)云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山洞外)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
齐齐,
原句
译文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
音传来。
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的穿戴,完全跟这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三)标注入声字: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食。
中,都拿出酒饭(招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
原句
译文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对他说: “(这里的事)不值得跟外面的人 说啊!”
2.素解文意。
【链接】《不为五斗米折腰》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文白对读。
落英缤纷。
丽,桃花飘落,纷纷扬扬。
渔人甚异之。
渔人非常诧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2.素解文意。
【启思】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启思】作者用了哪些精彩的词语或句子来描写桃花林? 【启思】请大声朗读这一段,注意断句。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格高尚的隐士,
原句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故了。 此后就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素解文意。
【链接】《陶渊明归隐》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五、品诗味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拓展】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春》里也写到了春雨,大家 可以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杜甫对春雨的描写: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
问所从来。具答之。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
答了他们。
便要还家,
(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
设酒杀鸡作食。 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 村里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
咸来问讯。
都来打听消息。
原句
译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躲避秦代战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接着
看到一座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山上有个小洞口,隐约像是透出些
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开始洞口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宽阔明亮起来。
原句
译文
既出,得其船,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
做了记号。
及郡下,诣太守,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
说如此。
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
寻向所志,遂迷,
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方向,
不复得路。
再也找不到之前的路了。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积累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二)字词释义。
①发生:萌发生长。 ②潜:指春雨在夜里随风悄然而至。 ③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④锦官城:亦称锦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后也用作成都的别 称。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的雨都会挑选时辰, 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日。 雨伴随着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地滋润大地万物。 乌云笼罩了田间小路, 只看得见江上渔船的点点灯火。 明早再看那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万花必将盛开成都满城。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人 教部编 版12( 精品课 件)
八、悟诗情 这首诗的题目是“喜雨”,全诗中却没有一个
“喜”字,但“好”“潜” “润”“细”等字,无一 不体现出诗人对于春雨的喜爱以及他在万物欣欣向荣 的春天萌生的喜悦之情。 九、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