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中枢性高热,这 5 个处理方法需掌握

合集下载

ICU患者高热降温方法

ICU患者高热降温方法

ICU患者高热降温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因为严重疾病而可能出现高热的情况。

高热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及时有效地降温对于ICU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CU患者高热降温方法:体表降温法体表降温法是最为常见和简单的降温方法之一。

通过将冷敷布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体温。

同时,还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帮助加速降温的过程。

退热药物在ICU中,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帮助患者迅速降温。

但是在使用退热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以免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被动降温被动降温是在ICU环境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降温毯、降温床等设备,可以帮助患者迅速降低体温。

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适时为患者进行冷水擦浴、冷水敷料等操作,加速降温的过程。

局部降温局部降温是针对ICU患者局部高热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局部冰敷、局部冷水浸泡等操作,可以迅速降低患者局部的体温。

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使用局部冷却设备,如冷却头盔、冷却手套等,帮助患者快速降温。

循序渐进在ICU环境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降温过程需要谨慎进行。

因此,循序渐进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并逐步降低体温,以避免出现降温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结ICU患者高热降温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并在降温过程中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

在降温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肌肤,避免出现低温灼伤等并发症。

通过科学有效的降温方法,可以帮助ICU患者迅速恢复体温平衡,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ICU患者高热降温有所帮助。

高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高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高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正常体温的范围为36.5℃~37.5℃,当体温超过37.5℃时,就可以被称为低热;当超过38℃时,就属于发热了;当超过39℃时,便属于高热。

高热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疾病并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高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下面介绍高热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 降低室温如果是在室内发生高热,首先需要打开窗户和门窗,让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通风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扇、空调等电器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在户外发生高热,需要寻找阴凉处,避免暴晒,将身体及时浸泡在凉水中,或者用冰袋敷在腋下、脖子后面等部位降温。

2. 补充水分高热时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导致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让患者多喝水,适量给患者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例如盐水或鸡尾酒等。

如果患者无法自己进食,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液体营养。

3. 调整呼吸高热时,呼吸会加快,导致呼吸急促、氧气不足等情况。

此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激动,缓慢、深呼吸,以减少呼吸频率和深度,缓解呼吸困难。

4. 脱衣降温高热时,体表的血管会扩张,因此患者通常会感到热,并出现大量汗水。

此时需要尽快脱掉衣服,让身体散发出来,以便体温更快地散发出来,降温更快速。

5. 应用药物有些高热患者需要服用退热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快速降低体温。

但是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孕期等因素,避免产生其他副作用,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以上是高热的常用急救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只是变相控制体温,对一些严重的高热病症,仍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规律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预防高热的发生。

高热的急救措施

高热的急救措施

高热的急救措施引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表示体内发生了某种异常情况。

高热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药物反应、中暑等。

不论高热的原因是什么,在给予医疗救助之前,急救人员应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帮助患者稳定体温,并减轻可能的身体损害。

本文将介绍高热的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高热原因,医疗救助有所区别。

在进行急救处理之前,应先确认高热的原因,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急救措施1.调整环境温度–高热患者应尽量置于凉爽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打开窗户,提高通风效果。

–使用扇子或空调等工具调整室内温度,帮助患者降温。

2.补充液体–高热会导致身体水分的丢失,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

–可以给患者提供冷水、凉茶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注意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会加重脱水情况。

3.使用湿毛巾–将一块湿毛巾放在患者额头上,可以帮助散热。

–定期更换湿毛巾,以保持湿度。

4.脱衣服–高热患者应脱去多余的衣物,以增加散热的表面积。

–使用冷毛巾或喷雾器在患者身体上喷水,也能提供降温效果。

5.避免过度活动–高热情况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以防止体温进一步上升。

6.使用退热药物–在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可以给高热患者使用退热药物。

–常见的退热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年龄,药物剂量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咨询医生指导。

同时,应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

7.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进行急救措施后,如果高热没有缓解或情况恶化,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医疗专业人员将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注意事项1.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急救时用于湿毛巾或喷雾器的水温应适中,避免刺激患者。

2.注意呼吸道通畅–高热患者常常呼吸急促,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观察体温变化–监测高热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4.预防感染传播–在与高热患者接触时,急救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并佩戴手套。

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和康复建议

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和康复建议

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和康复建议高热惊厥是指由于体温急剧升高引发的癫痫样发作,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期。

这种情况常常让父母感到十分害怕和担心,因此正确的应急处理和康复建议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步骤,同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一、高热惊厥应急处理1.安抚孩子: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立即将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

稍大一些的儿童可躺在平坦而柔软的地面上,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窒息。

2.保证通风: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确保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3.降温方法: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额头、手臂、腿部等肌肤较薄的部位。

切勿使用冰水或冰袋等极端降温方法,以免导致急性寒战和冷伤。

4.紧急就医:在第一次高热惊厥发作之后,应立即就医。

医生将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没有其他潜在的原因引发惊厥,同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康复建议1. 温和复苏:孩子在经历高热惊厥后,常常会表现出昏睡或疲乏的状态。

为了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

饮食上可以选择消化容易但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2.及时治疗基础疾病:高热惊厥通常是由于感染或其他相关因素引起的高热所致。

因此,在康复期间要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的变化,并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发炎等基础性问题,以促进康复过程。

3.预防再次发作:对于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儿童来说,家长需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度调节,并避免让孩子过度疲劳。

此外,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再次发作的重要措施。

4.与医生定期随访:在康复期间,及时向医生汇报孩子的身体变化和治疗效果。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及尿常规等相关检查,确保康复进程正常进行。

总结:高热惊厥是儿童中常见的突发状况,在应急处理这一环节,家长必须保持冷静并正确处理。

紧接着,孩子的康复阶段十分关键,需要适当休息、加强营养,预防再次发作,并与医生定期沟通。

通过以上合理方案的执行和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师团队, 孩子很有可能恢复正常并减少高热惊厥事件的概率。

高热降温方法

高热降温方法

高热降温方法高热降温方法是指一种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人体体温的方法。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体温,通常是指体温高于38°C。

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由感染、药物反应、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高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惊厥、脱水等。

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高热是非常重要的。

高热降温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体外冷却、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方法。

1.体外冷却体外冷却是指通过外界的冷却手段来降低人体体温。

常见的体外冷却方法包括:(1)毛巾冷敷:将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腋下等处,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2)冰袋敷:将冰袋敷在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处,可以快速降低体温。

(3)浸泡冷水:将患者浸泡在冷水中,可以迅速降低体温。

体外冷却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效果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弹。

因此,体外冷却一般作为紧急措施使用,不能长期使用。

2.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是指通过药物来降低人体体温。

常用的药物有:(1)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降低体温。

(2)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可以通过降低体温中枢的温度敏感性来降低体温。

(3)肌肉松弛剂:如氯胺酮等,可以通过减少肌肉代谢来降低体温。

药物降温的优点是效果稳定,但缺点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药物降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降低人体体温。

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1)水疗法:如温水浴、温度逐渐下降的淋浴等,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降低体温。

(2)风扇降温:通过风扇的降温作用来降低体温。

(3)冷却设备:如冷气机、冷风扇等,可以通过降低室内温度来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的优点是安全可靠,但缺点是效果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弹。

因此,物理降温一般作为辅助措施使用。

总的来说,高热降温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高热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高热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高热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降温 1.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病人,应遵循热者冷
降,冷者温降的原则
方法: 前额置冰袋,在腋下及腹股沟处冷敷,用温水、冻水
或酒精擦浴,给冷饮料,用冰水灌肠
2.药物降温常用药物有:消炎痛、异丙嗪、哌替定、氯丙嗪、
激素如地塞米松等,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

(三)病因治疗
(四)支持治疗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心、脑、
肾功能及防治并发症
(五)对症处理如出现惊厥、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将病人置于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
2.口腔护理
3.皮肤护理及时更换衣裤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干燥、舒适
4.饮食以清淡为宜,给细软、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
脂肪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二)临床观察内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2.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3.高热惊厥的护理注意保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床边备开口器与拉舌钳,防止舌咬破,及时吸除鼻咽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分

(三)药物观察内容
1.应用激素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2.应用消炎痛时,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过敏反应等
3.在应用有哌替定、氯丙嗪、异丙嗪组成的冬眠合剂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

(四)预见性观察
观察有无伴随症状,如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疹或出血等
有无颅高压,惊厥等。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

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关于高热的急救处理方法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患儿衣领,平放床上使之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家长搂抱、按压或颠摇患者),清除其口鼻分泌物,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于其上下齿之间,以防咬破唇舌。

必要时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舌后坠引起窒息。

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止窒息。

2、改善组织缺氧惊厥患儿因呼吸不畅,加之耗氧增加,导致组织缺氧。

脑组织缺氧时,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致使惊厥加重,缺氧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故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提高氧流量,以迅速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

3、如果孩子因为高热的原因而引发了惊厥现象的话,那么就要尽快的给孩子降温,让孩子多喝水,期间也要注意给孩子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下来孩子的疾病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做好生活的护理,不能给孩子改太厚的被子,这样孩子的高烧会更严重。

高热的概述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其前部为散热中枢,后部为产热中枢,这两种调节中枢机能彼此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小儿年龄愈小,体温调节中枢机能愈不完善,可致体温升高。

新生儿汗腺发育相对不足,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限制,故天气炎热时,也可致体温增高。

发热与病情轻重有时不一定平行。

婴幼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强,即使体温高达40℃,一般情况仍相当好,热退后很快恢复。

相反,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体温可不高甚或不升。

年长儿体温较稳定,若体温骤然升高,全身情况较差,常常反映有严重疾病存在。

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峰热等,在一定范围内,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小儿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热型的表现不如成人典型。

加之,近年来抗生素与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热型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热型的特点,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发热可使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抵御疾病的侵袭,促进机体恢复。

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措施及原理十条

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措施及原理十条

高温热浪天气来袭,高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幼和体弱者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就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措施及原理进行深入探讨。

1. 温度适宜的环境在高热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首要的物理降温措施之一就是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

保持环境的温度适宜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体温,并且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

而在热浪天气下,最好保持室内温度在26℃以下。

2. 冷水敷布冷水敷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适用于急性高热病人。

在实施冷水敷布时,首先要用温水浸湿毛巾或布条,然后拧干后敷于高热病人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部位。

这样可以通过导热效应帮助高热病人体温降低。

3. 冷水浴对于高热病人,温水浴是一种效果显著的物理降温措施。

将高热病人浸入温水中,不仅可以立即降低病人的体温,而且还能舒缓病人的不适感。

4. 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将酒精稀释后用丝绒布沾湿,然后轻轻擦拭高热病人的全身,可以有效地提高皮肤的散热效果,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5. 冷热交替浴冷热交替浴是一种疗法性的物理降温方法。

通过让高热病人在热水和冷水之间交替浸浴,可以达到刺激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降低体温的目的。

6. 蒸发性降温蒸发性降温是一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的物理降温方法。

可以使用冷毛巾覆盖高热病人的额头和颈部,或者使用风扇增加蒸发效果,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7. 冰袋敷贴在高热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将冰袋敷贴在高热病人的颈部和腋下等多汗部位,以帮助病人降温。

8. 口服冰片口服冰片是一种通过口腔气道和胃肠道带走体内热量的物理降温方法。

高热病人可以适量口服冰片,以帮助降低体温。

9. 饮水降温在高热情况下,饮水降温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高热病人可以适量饮用凉开水或盐水,以帮助体温降低。

10. 密切观察在进行物理降温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高热病人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中枢性高热

中枢性高热

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的特点是1)持续39-40度的高热.体温在24小时内陡直上升(2)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3)皮肤干燥不出汗..(4)呼吸和脉搏不随体温升高而加快(5)解热镇痛剂不能降温,物理降温有效无感染的血象改变,WBC不高,不伴寒战及其他感染中毒征象.(7)中枢性高热时,常伴有其他丘脑下部损害症状,如胃肠应激性溃疡.血糖升高.蛋白尿等.中枢性高热的治疗: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

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

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

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

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1.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一般酒精浓度为30%左右,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

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如有体温下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应盖上被子保暖。

2.温水擦浴、3.冰垫冰帽降温: 冰袋或冰帽降温,将冰块放在塑料袋内,扎紧口,放置在大血管处,即两侧腋下,大腿根部,颈部及头部,1小时更换1次。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

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

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

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1 目的1.1为高热患者降温。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 开窗通风法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3 冰袋冰囊降温法3.1评估3.1.1 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3.1.2 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3.1.3 病人的心理状态。

3.2注意事项3.2.1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3.2.2 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

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3.2.3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3.2.4 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

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3.2.5 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

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4 温水擦浴法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

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学习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及降温方法PPT学习课件
11
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措施宜早,在高热未出现前,即 应采取降温措施,是脑部处于低温环 境,以预防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 害
2.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 为宜,降温过快是病人出现寒战从而 增加脑的耗氧量加重病情
3.降温至37℃持续一周以上才可将所有 降温物品逐渐撤掉,不可去不一起撤 掉,一面因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 肿,脑缺氧等不良反应
4
治疗:
催醒药物:醒脑静、纳洛酮、纳美芬 化痰药物:氨溴索 抗感染药物:莫西沙星、 营养支持药物:15-双肽 改善循环药物:奥拉西坦
5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体温过高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完整性受损
的危险
头置冰袋,冰毯物 理降温
拍背,吸痰,听诊 肺部,定期痰培养
9
传统降温方法
1.冰袋(冰囊)的使用:将小冰块装入冰袋, 将冰袋逃入布套,放置所需处,置冰袋于 前额、头顶不和大血管处
2.冰帽(冰槽)的使用:头部置冰帽中,让 脑部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后颈部、双耳廓垫海 绵,双耳塞脱脂棉,放置冰水流入耳内
3.擦浴法:达到全身用冷降温的目的,用 32-34℃的温水或30℃的25-35%乙醇200300ml擦浴,擦浴是冰袋置头顶,热水袋 置足底
中枢性高热为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 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 上,多为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四肢皮温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 高,双侧皮温不对称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温有 一定疗效
8
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
中枢性高热可提高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 氧量,加重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在原有 脑出血脑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此类高热,降低 脑细胞的代谢率和耗氧量 实验表明,体温 每降低1度,脑血流量 平均减少6.7%,脑代谢率可降低5.5%

幼儿高温惊厥紧急处理方法

幼儿高温惊厥紧急处理方法

幼儿高温惊厥紧急处理方法幼儿高温惊厥紧急处理方法高温惊厥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婴幼儿因身体无法及时散热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

此病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身上,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所致。

高温惊厥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给儿童的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应对幼儿高温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接触法散热当婴幼儿出现高温惊厥时,首先要迅速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其次,要迅速将其脱掉多余的衣物,以促进散热。

同时,在婴幼儿的头部、腋窝、腹部等部位用冷毛巾或湿布进行冷敷,帮助婴幼儿降温。

二、迅速降温对于已经发生高温惊厥的婴幼儿,在以上的基础上,还要迅速给予降温处理。

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沿着婴幼儿的手臂和大腿内侧方向喷洒降温,同时用手指轻轻搓动婴幼儿的肢体,促进散热。

三、饮水降温高温惊厥时,婴幼儿由于大量的出汗,会导致体内出现血液浓缩,甚至引发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因此,及时给婴幼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十分重要。

可以给婴幼儿喝一些温开水,或者给他们吃一些富含电解质的饮品。

四、安抚情绪高温惊厥时,儿童可能会因为剧烈的抽搐而造成情绪紧张,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要尽量保持冷静,并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处理。

同时,可以安抚儿童的情绪,给予他们安全感,避免其他儿童围观,以免增添恐慌情绪。

五、就医就诊即使经过以上的紧急处理方法,婴幼儿的情况得到了稳定,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仍然需要及时带婴幼儿就医就诊。

因为高温惊厥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医生会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最后,值得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在高温天气中,应该尽量避免带婴幼儿在高温环境中暴露太久。

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活动,并适时进行补水。

同时,要保持婴幼儿的室内空气流通,根据温度高低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以降低发生高温惊厥的风险。

总之,幼儿高温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它却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紧急处理。

高热患者的处理措施

高热患者的处理措施

高热患者的处理措施引言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体温升高,通常指口腔体温超过38℃或腋下体温超过37.4℃。

高热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高热患者的处理措施十分关键。

处理措施1. 稳定患者的体温高热患者的体温必须及时进行降温。

常见的体温降温方法包括:•生理降温:给予高热患者冷却剂,如使用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前额、脖子和腋窝等部位,以促进散热。

•药物降温: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物理降温: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水中浸泡,冷水浴或冷敷。

2.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处理高热患者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能需要进行以下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同时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医疗评估。

•心率和呼吸: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血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确保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意识水平、反射和运动功能等,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

3.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舒适度高热患者通常需要额外的护理和舒适度,包括:•水和营养摄入:饮食调整以提供高热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舒适的环境:确保高热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提供温和的室温和安静的休息环境。

•休息和睡眠:提供患者所需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帮助恢复,减轻疲劳和乏力感。

4. 寻求医疗咨询和治疗对于高热患者,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咨询和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结论高热患者需要及时的处理和护理,以稳定体温并提供适当的护理和舒适度。

同时,在处理高热患者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寻求医疗咨询和治疗。

高热患者的处理措施对于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家人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确保高热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处理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
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1]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适应症: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中暑及日射病;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烧伤;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甲亢危象;子痫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顽固性头疼,如AMI,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措施不能止痛;高度精神紧张
禁忌症:血容量显著减少,而未纠正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贫血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课件

中枢性高热的症状
中枢性高热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呕吐等。早期识别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中枢性高热的诊断方法
中枢性高热的诊断通常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温测量、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方法,如脑电图、脑核磁 共振等。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目标
1 稳定体温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体温至 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
2 缓解症状
减轻病人的不适感,如头 痛、呕吐等。
3 预防并发症
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中枢 性高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措施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 以及其他相关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如 解热药、抗惊厥药等。
物理降温
使用物理方法,如冷敷、温 水浴等,帮助降低体温。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PPT课件
中枢性高热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其定义、原因、症状、诊 断方法以及详细的护理措施。
中枢性高热的定义
中枢性高热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中枢性高热的原因
中枢性高热的原因可以是脑部损伤、感染、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因 素导致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环。
注意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注意事项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饮食;以及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 治疗计划。
危险因素
中枢性高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等,需要特别注意高危人 群的护理。

高热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高热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高热的原因和处理办法高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是由于疾病、感染或其他身体异常引起的。

高热不仅会给人体带来不适,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高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热的原因高热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感染:感染是引起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高热。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肺炎、扁桃体炎等。

2.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常,进而引起高热。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都可能出现高热症状。

3.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高热。

例如,抗癫痫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4. 肿瘤:某些肿瘤可以分泌一些激素,导致体温异常升高。

5.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过度劳累或暴露于高温下,可能引起中暑,导致高热。

二、处理办法面对高热,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缓解不适和降低体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办法:1. 观察与整理:在高热发作时,我们应该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记录体温。

此外,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药物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来消除病因并降低体温。

然而,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3.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常用的处理办法之一。

可以通过使用冷毛巾、冷敷、冷水浸泡等方法来帮助降低体温。

但是,在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时,应注意不要让水过于冷,以免引起其他问题。

4. 补充水分:高热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可以饮用温开水、淡盐水、绿豆汤等清凉饮料。

5. 休息与调整饮食:在高热发作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以帮助身体恢复。

6. 就医治疗:对于高热的病例,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中枢性高热,这5 个处理方法需掌握
中枢性高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下丘脑前内侧区散热中枢损害、散热机制破坏后出现的发热。

发热特点
骤然升高至40℃ 以上;
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
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
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处理方法
人卫版神经病学(8 年制第2 版)第163 页写到,对于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目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头戴冰帽;四肢大血管冰敷;酒精擦浴;再或者直接上冰毯,同时冰盐水洗胃(即用20 mL 经鼻饲管灌入胃内,10~20 分钟后再抽出,反复进行) 等措施。

01「三明治」法冰毯降温
在患者背部及前部均放置冰毯,前部冰毯接触部位为前胸(齐肩)、腹部、双下肢前面。

冰毯与皮肤之间用单层被单隔离。

该法降温效果好,可能与其增加了患者与冰毯接触的体表面
积,加速了传导散热有关,而且两层冰毯使患者处于一个低温环境中,患者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加速了辐射散热。

但是由于冰毯过低的温度,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发红、腹泻、心律失常、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

02血管内降温
优点:迅速、平稳、可控。

将葡萄糖、氯化钠等基础液放置于4℃ 冰箱中降温,然后将治疗药物配入低温液体中,配入后确认溶液内无结晶、沉淀及药物颗粒,然后用自制棉套包裹,给患者静脉输入,低温药液输入总量为1500~2000 ml,连续治疗3 天。

若体温连续24 小时在38.5℃ 以下,则停用低温药液。

但是有人提出虽然静脉输入4~20℃ 低温液体是一种有效诱导体温降低的方法,但是该技术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禁忌证及禁忌人群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3冬眠合剂
氯丙嗪(冬眠灵)50 mg+哌替啶(度冷丁)100 mg+异丙嗪(非那根)50 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哌替啶(杜冷丁)100 mg+异丙嗪(非那根)50 mg+乙酰丙嗪20 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氯丙嗪(冬眠灵)50 mg+异丙嗪(非那根)50 mg,加入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中枢性高热一般联用冬眠合剂和降温毯治疗, 效果奇好! 但
是这也会影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谨慎应用!
04退热药
国外文献报道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可静脉给予1g 对乙酰氨基酚,无效则静脉滴注1g 安替比林甲胺甲烷(安乃近),然后静脉输注4℃ 冰盐水500 mL。

对乙酰氨基酚可重复给药,但是不超过3 g/天。

05溴隐亭
每日3.75 mg,可增至7.5 mg,每日3 次,疗程5~7 天。

近年来国外发现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能受体功能失调
有关,而溴隐亭是一种麦角碱衍生物,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其降温机制包括: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不依赖突触前酶将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

有效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治疗中枢性高热。

小结
综上,遇到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面对其飙高的体温,主要应对措施有2 类:药物或/和物理方式。

而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要好,起码比某些药物副反应要少些。

或者说可以先行物理降温,不满意时再加用药物。

说了这么多,不知各位看官在临床工作中处理这类患者又有
何经验技巧?欢迎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