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高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性高热
中枢性高热的特点是1)持续39-40度的高热.体温在24小时内陡直上升(2)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3)皮肤干燥不出汗..(4)呼吸和脉搏不随体温升高而加快(5)解热镇痛剂不能降温,物理降温有效无感染的血象改变,WBC不高,不伴寒战及其他感染中毒征象.(7)中枢性高热时,常伴有其他丘脑下部损害症状,如胃肠应激性溃疡.血糖升高.蛋白尿等.
中枢性高热的治疗:
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易变,造成体温调节障碍。
临床上患者体温可高达41~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有的病人两侧躯体体温可相差0.5℃以上,有明显的不全对称现象,但病人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不明显,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
体温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波动,所以常有白天稍低,夜间高,有体温倒错现象。
有的不严重的可呈低热表现,一般不超过38.5℃,但可持续较长时间,且无炎症及中毒表现,解热剂亦无效。
有时出现低温,或高热后转为低温,若经物理升温亦无效则预后极差。
持续高热、超高热会快速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脑病理损害,严重影响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研究显示:降低脑温2℃就能明显地减少脑部神经易损区的脑缺血后神经损伤。
所以快速降温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西医常用物理降温加激素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
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
1.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一般酒精浓度为30%左右,擦浴时可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
但在擦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如有体温下降,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应盖上被子保暖。
2.温水擦浴、
3.冰垫冰帽降温: 冰袋或冰帽降温,将冰块放在塑料袋内,扎紧口,放置在大血管处,即两侧腋下,大腿根部,颈部及头部,1小时更换1次。
还可采用头戴冰帽进行降温治疗。
而在应用冰袋或冰帽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用纱布保护耳朵,以防冻伤。
4冰水灌肠等。
5.冰水静脉滴注:方法:将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等置入冰箱,降温至0~10℃时取出液体用棉套保温。
“静脉输液法”把低温液体输入患者体内,40~60gtt/min,液量为500~1 500ml。
输液开始即行特护及床边T、P、R、BP及ECG、CBA(脑血流动力学)监护。
对照组中年龄35~55岁者输入0~4℃液体1000ml,60gtt/min;年龄56~75岁者输入5~10℃液体500ml,40gtt/min。
效果:28例在滴注低温液体后30min体温开始下降,1例15min、1例2h后开始下降。
所有病例在6h后下降至37.5℃以下。
但维持时间不长。
1例在体温正常15h后又开始升高;27例维持正常体温达24h以上;2例在体温正常后未再升高至康复。
静滴低温液体的并发症:①局部疼痛:观察组中1例诉静脉穿刺处疼痛,更换穿刺部位后缓解;对照组无此症状。
②体温骤降或体温不升:观察组中1例发生体温骤降,经调慢滴速后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对照组无此症状。
提示输注低温液体时,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并根据体温下降程度,控制滴速与输液量。
6.中医治疗:①安宫牛黄丸1丸,用温开水50ml左右研细后灌服或自胃管注入,每日1~2次,连用2~3天至热退神清后停用;②冷中药制剂灌肠:(灌肠1号):大黄30g,黄连10g,黄柏20g,栀子30g,金银花40g,石膏30g,知母20g,粳米30g,麦冬30g,甘草10g。
水煎至800ml左右,放入冰箱制冷,使温度降至12~15℃,500ml一次性灌肠,300ml保留灌肠30min。
3h重复1次。
中医理论:本病虽以高热为主,但实属中医“中风、中脏腑”范畴;病机为肝阳化风,气血上逆,痰火阻窍;治则为清肝息风,化痰清热,醒脑开窍。
安宫牛黄
丸中含有牛黄、犀角、麝香、郁金、黄芩、黄连、珍珠、雄黄等药,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甚合本病病机及治则。
“灌肠1号”方中金银花、黄柏、黄芩、栀子、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效,药理研究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其中大黄还具有攻积导滞,活血化瘀的作用,泻,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清除内毒素及致热源,减少致热因子的产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即中药白虎汤,能清热生津,退热效果显著;热盛容易伤阴,故加麦冬养阴生津。
12~15℃的冷中药制剂灌肠,还能直接带走丰富的直、结肠血管内的热量[2]
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
条件许可又有适应证时,可选用亚低温疗法。
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人工冬眠疗法:
人工冬眠的原理:严重的外伤,感染,中毒或精神创伤,均得引起过度应急反应.过度应急反应对原发病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人工冬眠疗法旨在减轻机体的过度应急反应,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降低代谢,减轻细胞耗氧,改善微循环,免予细胞遭受严重损害,给原发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前提.
适应症:严重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中暑及日射病;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严重烧伤;重症脑外伤或其他重症脑病;甲亢危象;子痫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顽固性头疼,如AMI,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措施不能止痛;高度精神紧张
禁忌症:血容量显著减少,而未纠正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严重贫血
常用的冬眠药:1.氯丙嗪:强效安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改善微循环;2.异丙嗪:中枢催眠及镇痛;3.哌替定:中枢镇痛4.氢化麦角碱(海德静Hydergin):中枢镇痛,能强化杜冷丁及非那根的作用,有中枢性心率减慢作用,降低心肌的应急性,有良好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常用的冬眠药还有:5.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6.乙酰丙嗪;7.金雀花碱
常用冬眠药物的配方:
Ⅰ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用于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
Ⅱ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用于心动过速的病人。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应症同Ⅰ号方。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
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每日用量每日2—3个剂量
注意事项
人工冬眠疗法运用时要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2)在冬眠过程中需有专人负责,密切观察病情及按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
如病人有躁动应加快滴速,如为止痛,只需病人不达到疼痛,可使之处于半冬眠状态。
(3)如允许病人进食,每6~8小时让病人清醒一次;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及静脉给营养液。
(4)加强护理工作,适当进行翻身及按摩,以免引起褥疮。
(5)冬眠只能作为一种催眠及辅助疗法,不可忽视有效的基本治疗。
6,可配合物理降温
6、判断冬眠疗法的疗效及持续时间
(1)疗效判断:①病情稳定,病人处于安静入睡状态,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正常。
②高热得到控制。
③休克好转,收缩压稳定在12kPa(90mmHg)以上,脉压>4kPa(30mmHg),心率<100次/分钟,尿量>30ml/小时。
④脑水肿患者不再抽搐,呼吸平稳,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2)持续时间:经过12~24小时可减慢滴速,让病人清醒或半清醒。
如病情稳定,观察12小时无反复,可停用。
如病情反复则加快滴速继续冬眠,一般可维持3~5天。
我们一般用物理降温,加4-6小时经肛门用消炎痛栓,再应用0.9%盐水加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00mg,ivgtt.10-14滴/分,注意血压。
当然有冰毯和冰帽就好办多了。